留守儿童教育帮扶工作计划(实用8篇)

工作计划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2-08 14:45:3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留守儿童教育帮扶工作计划1

一、高度重视,努力营造关爱氛围关爱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办实事、做好事、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地成长,

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基于这种认识,插花一学

区幼儿园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深入开展了关爱活动。针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教

育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切实举措,营造关爱氛围,着力解决普遍存在的亲情缺失和

家教缺位等问题,在生活、学习中对“留守儿童”倍加关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性的困难和

问题,促进他们快乐地成长。

二、开展关爱活动,享受家的温暖学校、家庭、社会是儿童生活的三个重要场所,三位一体能整合资源,形成关爱“留守

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合力。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教助教,把强大的教育合力渗透到“留守

儿童”的生活、学习、成长的各个方面,加强了社会、学校、家庭的联系和合作,从而实现

关爱的化。我校具体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依托家长学校促进学校、家庭教育的互动。我校教师在原来家访的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现定期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

的交流,增进了解,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

帮助他们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巧,有效地教育好“留守儿童”,注重

指导监护人加强对儿童德育的培养,这对“留守儿童”良好品德、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

种很好的教育模式。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各个班级对“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调查,了解每位留守

幼儿每天的思想动向、表现情况,如有特殊情况要及时上报学校。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活

动中的表现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并将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务工地点以及临时

监护人身体状况和文化程度等有关资料进行归档,以便跟踪管理。使其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员

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各方面的发展,实现教师和家长的双向沟通。

3、每周每位教师至少家访或与留守幼儿的代理家长沟通,,了解他们在家表现和生活情

况,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老师姚经常与留守幼儿现在监护人联系,形成

家庭与学校教育一体化。幼儿园的教师要主动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当儿童的“代管家长”,做

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为这些孩子营造“温馨家园”,向他们传

递无限亲情、无限的爱。及时向代理监护人反馈留守儿童在幼儿园的学习、交往、生活状况,

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4、鼓励留守幼儿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不再感到孤独。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由于父母双双外

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许多困惑与疾病,因此学校除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时,更要注

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在他们身上倾注的关爱,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的温暖,

从而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5、课外时间,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和学

留守儿童教育帮扶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关爱留守儿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实际工作需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1、关爱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感受到学校就是家,老师就是朋友。

2、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其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4、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5、关爱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活动。

三、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主要队伍成员:xxx

四、主要措施

(一)做好基础工程

一部温情电话、建立一个活动场所、指导留守儿童写一封家书、督促留守儿童读一本好书、发动室生给留守儿童送一次爱心温暖。

(二)发挥班级主阵地作用

1、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留守儿童教育帮扶工作计划3

一、活动主题

“爱心手拉手 情牵留守儿童”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绍兴市妇联、绍兴网络电视台

协办单位:诸暨市妇联、诸暨市青少年宫

三、出席人员(共97人)

1、绍兴市妇联(2人)、绍兴网络电视台(2人)、诸暨市妇联(2人)、诸暨市青少年宫(8人)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共14人);

2、诸暨市马剑镇小学生(24人)、越城区小学生(24人)(共48人);

3、诸暨市马剑镇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志愿者(10人)、绍兴市家长志愿者(2人)(共12人);

4、新闻媒体:《绍兴新闻联播》、《直播绍兴》、《绍广早新闻》、绍兴晚报、天天商报、绍兴广电报、绍兴网络电视台等(共10人);

5、司机(共1人)。

四、活动时间、地点

20xx年7月18日上午9:00,诸暨市马剑镇栗金村文化大礼堂

五、活动内容

1、9:00——9:50由诸暨市青少年宫老师主持。开展“破冰之旅”活动。全体学生分四组,每组队员商定队名、商定响亮口号、摆一pose、队员间相互熟悉。然后团队开展“不倒森林”、“珠行万里”、“智取矿泉水”等活动。

2、9:50——10:20由诸暨市青少年宫老师主持。分组开展“温柔电击”、“完壁归赵”、“套圈”、“超级保龄”等个体体验活动。

3、10:20——11:00有马剑镇小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志愿者老师主持。开展 “丢手绢”、“剪纸”等游戏。

4、11:00——11:15参加领导向留守儿童赠送活动礼品。

5、11:15——11:30全体合影

六、中餐

由诸暨市妇联落实工作快餐。餐后各自返程。

留守儿童教育帮扶工作计划4

随着社会的提高,时代向前迈进的步伐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外出务工的人数与日俱增,留守儿童一族日益庞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经济相对匮乏的农村来说,这种现象更为严重,结合我班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班级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经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欢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构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职责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巩固率均达100%;

3、关爱留守儿童,在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二、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留守儿童教育帮扶工作计划5

一、把教师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关爱他们,用心与心去交流,让学生觉得教师是他们倾诉的人。

留守儿童远离父母或其他原因,时常会有孤独感,会有莫名其妙的烦恼,会有悲痛时的热泪。他们渴望得到属于自己的各种权利,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认可和尊重。他们平常不愿与人交往,但如果有人无意触犯到他自身的利益,他们会立刻变得蛮横起来,甚至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鉴此,我采取_攻心_战术,倾听他们,帮忙他们,关爱他们,用朋友式的信任对待他们。利用班会,让其倾诉自己的内心。让同学们给留守学生多一份友谊,让留守学生在自己的群体中找到知心朋友,叫他们少一点掩饰,多一点倾诉;少一点漠视,多一份倾听;少一份冷漠,多一份帮忙。并要求周围的学生多与他们交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让他们感受到友情的珍贵,班团体的温暖,学校生活的欢乐。

耐心帮忙,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留守生中大部分都是_学困生_。正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得不到任课教师的关注,他们就显得有些自卑。针对这些问题,应耐心地帮忙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了解他们的学习情景,组织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帮他们补课,在班上构成_多帮一_的帮扶形式,让他们的学习成绩尽快赶上来,并督促他们慢慢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学习成绩上来了,他们的自信心也大大地提高,做其他事情的劲头也更足了,其余的问题也都将迎刃而解。

感受成功,培养他们的进取心。留守生在家往往得不到监护人的认可,他们在校更期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学生的赞赏。经常用语言来激励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小小的成功体验中感受到自己价值被认可,寻找到自信和优势,找到成功的感觉,让成功的喜悦强化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当然,有奖励就会有惩罚,当他们犯错时,要让他们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就事论事的批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惩罚要讲究艺术,惩罚要及时、要适度、要公正,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惩罚是为他好,最终必须要让他自己下决心改正错误。

二、摸清他们的情景,用真诚去感化。

作为一个班的班主任首先摸清本班学生情景,对本班学生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单亲的、贫困的、留守的等都有个大概了解。然后再分类召开座谈会,或者个别谈话,做进一步详细的了解。充分利用晚上查寝时间(几乎是10分钟),因为学生宿舍几乎是他们学校生活的全部,个性张扬的空间,班主任应时常站在他们中间,坐在他们的床沿上,真心诚意的关爱他们,了解他们的愿望,了解他们的行为。经常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对他的爱是无私的,是发自内心的。力是相互的,爱也有相互的作用力,给予他们一份爱,他们回馈的将是爱的漫反射。让学生学会爱别人、爱自己才是我们教育的首要目标。

三、熏陶他们,用梦想守住追求。

充分发挥学生团体的教育功能,熏陶他们,用前途梦想激励留守学生。如召主题班会,激发每个学生的关爱意识、感恩意识,激励留守学生自己奋发向上,积极。

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

要正确看待你监护的对象,不能了溺爱,特别加强管理,不能给他衣食住行就行了。要多沟通、多交流、加强教育。

总之,留守儿童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对留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是我们教师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更应懂得如何管理和教育他们,让他们父母不在身边的情景下也能健康、欢乐地成长。

留守儿童教育帮扶工作计划6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劳动力的匮乏,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务工,而他们留守在家的子女已逐步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将子女寄养在亲戚或爷奶、外公外婆身边。使其成为留守儿童,同时,这些孩子大多受到长辈的溺爱。导致他们的思想品德较差,性格发展不健全,缺点比较多,感情也很脆弱。因此,如何加强对这些留守学生的管理,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如何关爱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刻不容缓的大问题,笔者对箐口小学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成长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1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我校在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大多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也说明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出之前都希望尽量地把孩子安顿好,但在对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等祖辈管理教育留守儿童的状况时,有50%的人认为教育管理有些吃力,有50%的人认为“无所谓,基本不管”,只要孩子有饭吃、有衣穿、有零用钱花就行了。况且,部分父母外出打工极少打电话回家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寄点生活费就行。长此以往,父母和孩子也会不自觉地疏远,亲子关系也得不到增强。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务工是支持的。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对目前的家庭生活比较满意,这与父母外出务工给农村家庭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收入直接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90%的留守儿童认为“为了使全家的生活更好,我支持他们外出务工”。在“你最想对父母说什么”问题中,有41%的留守儿童选择“希望父母注意身体和人身安全,将来一定要报答他们”,25%的留守儿童“希望父母能回来,一家团聚”。还有38%的儿童“回不回来无所谓,有钱寄回来就行。”从调查中,我发现留守儿童并不希望父母外出打工,原因有:希望合家团聚,渴望父母的关怀与温暖;与父母缺乏心灵沟通;学习需要父母的辅导;觉得父母在外务工太苦、太累、不安全等等;也有的孩子表达了他们因父母不在家而遭受歧视、心里孤独、寂寞的感受。这些孩子是懂事的,他们对父母的理解和关心是其他同龄人所不能体会到的。而支持父母外出务工的儿童心里则更多是:没有父母在身边,自由得很,还有钱供自己支配。的确,父母不在身边也确实给这些孩子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2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来自父母的爱匮乏

从调查中,我发现,尽管有85%的外出务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仍有9%的父母半年以上联系一次,有6%左右的父母一年基本上不与孩子联系。85%的外出父母一年返家一次,且都是年边回来年初又走,只有15%的父母开春种上庄稼后再走,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的。由于父母务工流动性大、时间长,给孩子的父爱或母爱严重缺失,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致使大多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性格软弱无助,缺乏自信、孤独寂寞、逆反心理严重、缺乏沟通,对长辈的教育产生抵触,甚至与之对抗。调查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有16%的留守儿童认为与父母的感情越来越淡薄。而70%以上的儿童不愿接受代养人教育。有些在外务工父母为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和学习条件,经常给家里寄钱、寄物,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花钱没有计划,存在乱花钱的状况,这很不利于学校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的思想品德教育。另外,还有些家长在认识上产生偏差:认为不管学历高低,将来都要外出打工。因而在多数家长中形成一股“读书无用论”的歪风,他们对孩子的学习置若罔闻,任由孩子的学习“自生自灭”,只要混到初中毕业就可出去打工。

隔代教育、代养教育力不从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为了发家致富,很多年轻夫妇到外地打工挣钱,他们将子女寄养在亲戚或祖父母、外祖父母身边。可他们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世界观、价值观往往与现实社会有一定的差距,教育子女就必然产生很多误差。如:不问青红皂白,孩子有求祖辈必应。

我班有一位学生叫郎军,父母离婚后,母亲改嫁他方,父亲外出打工,他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着,但独自住,平时爷爷奶奶各忙各的,任由孩子怎么着就怎么着。孩子说什么就依他什么。我们开始不知道,经过家访才明白,孩子最缺的就是家庭教育。爷爷奶奶在生活上用物质的全部满足代替对孩子的全面教育。

眼下,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们的生活需求也跟着增大了,爷爷奶奶对孩子们的生活需求总是无条件的满足,甚至明知孩子的要求是无理的,也不加以阻止,因为他们总想给孙辈最甜美的生活,因而加倍地在孩子们身上倾注溺爱之情。这种溺爱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就如郎军同学,他学习特不用功,以玩为乐,根本无心学习。对老师的教育是关闭的,有时还与老师的教育背道而驰,对这样的孩子,需要倾注的心血可想而知。满足他越多,他越不满足,离长辈的要求相去甚远,对他们的物质满足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起推波助澜之势。这种一味的满足,久而久之,会致使孩子缺乏生活的独立能力,缺乏心理的受挫能力,将来走出社会,他在生活的急流中可能摇摇欲坠。

留守儿童教育帮扶工作计划7

近年以来,镇党委、政府采取诸多措施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帮扶教育,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开展结“对子”活动。由村两委负责牵头,村委主要负责人结对帮扶1名留守儿童,切实帮忙他们解决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出现的问题。

二、建立留守档案。为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村委需建立我村留守儿童档案,档案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的家庭住址、父母亲外出务工地、家长联系方式等。如有留守儿童在家出现问题,有村负责人和帮扶人及时和在外地的家长联系,说明状况,共同解决,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发挥教育作用。结合本村实际,创新思路,大力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够开开心心上学、快快乐乐成长。同时可利用本村选聘大学生的资源优势,对留守儿童进行不定期的课业辅导、讲故事等,就近为周围的留守儿童带给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忙。

留守儿童教育帮扶工作计划8

我班52人,6人是留守儿童,其中男生有2人,女生有4人。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为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特制定本班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树立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的精神,激励留守儿童不畏困难,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我校将实施留守儿童帮扶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关心帮助留守儿童,架设起爱的桥梁。

二、情况分析

在农村,很多青壮年劳力外出,留下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隔代抚养现象十分突出;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明显偏低。

老人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爱莫能助,导致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各学科基础薄弱。针对这一现状,特制定班级留守儿童帮扶计划,并引导进行一对一互助。

三、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四、主要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实施,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2)生活上优先照顾。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其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建立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5、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成长的快乐。

推荐阅读:

开发区季度工作计划(共12篇)

市委办乡村振兴工作计划(6篇)

会计每天工作计划内容(精选3篇)

专业学科组工作计划怎么写(合集43篇)

老年科护士个人工作计划(精选28篇)

幼儿园治安防范工作计划(精选8篇)

标签: 工作计划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