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好奇心引领人类进步

高中作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5-12 20:30:0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高考作文最能体现考生对语言文学的掌握和运用,体现考生的逻辑思维、体系架构。因此优秀的作文不仅能让判卷老师眼前一亮,还能让自己得高分,下面i乐德范文网和您一起来看一下20_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吧!




20_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点评:好奇心引领人类进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美】阿姆斯特朗


  展望科学的未来,人类将高举科学的火炬登上宇宙的天堂。——【美】斯蒂芬·威廉·霍金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好奇心引领人类进步


  是商代先民对于自然现象的好奇,让我们从甲骨的卜辞中窥见历史的一隅。是古巴比伦国王对于社会法则实践形式的好奇,让我们从汉谟拉比的石碑上目睹三千年前的制度典籍。是好奇,让屈原疾声发《天问》;是好奇,让阿基米德觅得翘起地球的理论依据;是好奇,让林则徐睁眼观看世界的列强;是好奇,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用以点亮世界的灯芯。是好奇,让人类的足迹踏上月壤;是好奇,让中华民族的健儿遨游太空千万里……


  好奇心是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驱动轮,也时常为我们带来沉重的苦难经历。


  但是,好奇心本身没有善恶之分,所有对于未知的好奇都值得称颂。而好奇心注定要付诸实践,实践的动机却良莠不齐。对于真理的渴求激发科学的探知。对于财富、地位、名誉的渴望实则是萦绕人心许久的贪欲。只有那些将好奇心投射向真知的人,不但能获得智慧女神的特殊垂青,还能因其对社会的贡献名扬千里。


  曾子“一日三省吾身”,在探求思想内核的路途中,成为孔门的弟子。马克思说他希望“质疑一切”。好奇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他,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影响至今。


  伟人如是,平凡人亦如此。我们曾经拿出放大镜观察蜻蜓蚂蚁,为发现它们身体的奇特自豪无比。我们曾经多少次为能够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大动脑筋。我们憧憬着自我的未来,在成长中,还将会为体味到更丰富的人生而欣喜。


  《列子》中那两个辩日的“小儿”,就是每一个平常人的写照——有好奇心的我们完全能与圣贤的思想颉颃相比。


  除了因好奇发问,时代赋予我们更多的机遇去践行。


  不满足于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们要将这真知的“道”加以名状和传扬。即便“夕死”,也要将这“道”投入实践的熔炉,在锻炼中检验它的真伪;要将这“道”沉浸实践的酒窖,期待它酿出甘甜的佳酿。


  让我们一生都把那上下求索真理的好奇之花别在襟上,让我们在漫漫千里之行中,能时刻嗅到它的芬芳。





延伸阅读:其他作文范文两篇

20_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点评:新时代,酿造大国“新”味道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又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新,就是要推陈出新,要有新的思想理念,要开拓新的领域境界,于人于国均是如此。“新”字是十九大报告的字眼,“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的主题词,十九大报告向世人宣示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它是遍布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标志!国家日新月异,真正的新时代,不一样的新气象!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启示或感悟?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新时代,酿造大国“新”味道


  泱泱华夏,历经炮火洗礼屹立不倒;东方巨龙,几经沉浮腾飞在天。新时代,中国保留传统墨香底蕴,泼墨成画;新时代,中国融合多元文化,酿造出大国新味道。


  科技攻关,酿造大国新味道,中国以昂扬自信的姿态站上历史舞台,走向世界。


  连接三地的港珠澳大桥工程还未开始,超长的跨海距离、超深的海水深度、穿越船舶主航线和飞机主航线、深处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等难题已摆在面前。而可敬的建设者们凭着夜以继日地不断钻研,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最终突破技术难关。大桥采用建设标准,抗震达8度,能抗16级台风,设计使用寿命120年。20_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运营。建设者们用海水与泥土,书写中国实力;用汗水与血泪,彰显民族志气,从而酿造出大国最新的味道,赢得世界喝彩!


  继承发展,酿造大国新味道,中国以兼济天下的胸怀为全球发展注入了丰厚内涵。


  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中国把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如今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传承了传统丝路精神,又顺应了沿线国家要发展、要合作的普遍呼声,以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路精神为沿线国家开启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契合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目标,更蕴含着一个东方大国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的崇高志向。让世界人民不仅感受到中华丝绸、瓷器之精美,更领略到中华文明之深,胸怀之广,气度之不凡!一带一路用合作共赢的正能量,展现了包容互鉴、东方智慧;用和衷共济的新理念酿造出大国新味道,赢得世界瞩目!


  如果没有酿出新味道,只躺在原有的成就上故步自封,大国,便会就此衰落,甚至灭亡。


  一百多年前的大清帝国闭关自守、愚昧无知,当遭遇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时,唯我独尊终究演绎为无力回天的心力交瘁,而“天朝上国”的美梦也终被击得支离破碎。山河破碎,尊严被践,百姓为奴,血泪与屈辱让我们永远铭记:唯新方能兴。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也就停止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早已成为时代精神核心,遍布在中国的大地上。


  悠悠华夏,上下千年。青衣水袖,文墨留香,是大国传统的味道;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是大国崭新的味道!





20_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点评:闲看庭前花开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推出“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首期焐热词汇“葳蕤”(wēiruí)上线24小时,参与者即达119万,第二期“搴芳”(qiānfāng),仅半天参与者就突破百万,“现如今说话的时候不带上一两个‘冰封词,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有人认为生僻字正是中文的文化根源所在,以常用、简便为文字表达的价值取向会影响汉语的品质,蕴藏在古老经典中的智慧和价值就难以得到传承;有人认为词语的冷热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为地焐冷为热,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有人指出网友参与多出于好奇和娱乐,与“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初衷恐怕并不一致;也有人关注这些生僻词语“焐热”之后怎么“保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妙文品评】:闲看庭前花开落


  暮春时节,花雨纷飞。片片花瓣在风中坠落,细软的身躯从枝头飘下,委落红尘。有人伤感,有人流泪,更有人手持花锄,轻拢花瓣,为落花建一座芳冢。但无论是谁,都不会去奢望让花瓣重返花枝。


  【开头用传统的比兴手法,照应题目,描绘了庭前花落时人们的表现,引出“都不会去奢望让花瓣重返花枝”的观点。】


  这个世界纷纷扰扰,总有一些东西在诞生,总有一些事物在逝去,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该如何面对?《菜根谭》回答说: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我想,看待落花如此,看待世间万物又何尝不是如此。


  【第二段承接第一段,由花的凋落引出普遍的“总有一些事物在逝去”,然后顺势设问“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一问,很好地将第一段的比兴内容和作文主题联系起来,非常自然。而这一答更显出作者功底,引用《菜根谭》中的名句进行回答,既是传统智慧的回答,又是自己的回答,既是论点,又是论据,使文章内容既充实又有文采。】


  在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上,不少已经“冰冻”的冷僻字被重新提出,引起人们的热议和深思。其实,这些冰冻的汉字也许曾经惊艳了一个时代,但是世易时移,它们的淡出也是顺势而为,不必惋惜,却应尊重。就像《诗经》,“蒹葭”那么美、那么美,那纤细的茎秆上曾经缠绕着多少柔情与思念;“芣苡”那么绿、那么绿,那肥厚的叶片上曾经凝聚着多少希望与欢乐!然而,时间毕竟已经过去了两千年,两千年后,蒹葭萎去,芦苇疯长;芣苡干枯,车前草蔓延……


  【第三段回扣材料,明确指出对于“‘冰冻的冷僻字”“不必惋惜,却应尊重”。同时,又选用《诗经》中“蒹葭”“芣苡”等词汇的消亡和被替代来证明自己的论点。论据来自课本,非常亲切且有说服力。】


  另外,生僻汉字的变冷、冰冻也不是消亡,而是成为历史。所有的历史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可能不记得“蕙茞”是什么时候淡出了我们的书卷,但是我们总也不会忘记它始终凝固在《楚辞》中,千百年来一直默默散发芳香;我们也很难说清“八佾”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回溯历史长河,我们会在这河流的某一个港湾,看到那盛大的场面、那庄严的仪容。这些字词沉潜于河床深处,但是偶然翻卷出一朵浪花,就能浸润我们干渴的灵魂……


  【第四段再进一层,指出“生僻汉字的变冷、冰冻也不是消亡,而是成为历史”,用《楚辞》中“蕙茞”“八佾”来举例论证,既体现出作者深厚的语文功底,又使论证非常充分,同时指出这些词汇虽然变冷,但并不是消亡,同样可以“浸润我们干渴的灵魂”。】


  不仅仅是汉字,很多传统文化都存在这种现象,尊重规律,泰然处之,且让时间去淘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古时的春节。今天,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燃放烟花爆竹已经成为不文明的举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曾经的清明节是一个伤感的节日,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清明节才变得像今天这般清爽明朗,就像那四月的天空,我们何必纠缠于它们曾经是什么,它们今后应该怎样?一切顺其自然吧!


  【第五段层层推进,由生僻汉字的变冷引申到传统文化习俗的改变。以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及其习俗的转变为切入点,提出“我们何必纠缠于它们曾经是什么”,让一切顺其自然,很好地照应了“闲看庭前花开落”的标题。】


  古希腊有句谚语:我们不能把所有东西带在身边。所以,已经逝去的,不要留恋;正在走远的,何必强求。不背包袱,坦然面对,才能让我们走得轻松自在,才能让脚下的路越走越长。花落了,不必叹惋。你看,花落处,有果实在孕育。


  【第六段、第七段是结尾部分,第六段引用古希腊谚语,直接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态度。最后一段,照应题目,照应文章第一段,但又不只是简单的照应,而是提出“花落处,有果实在孕育”,让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不断进化发展复兴充满希望。】


  【点评】:


  这篇《闲看庭前花开落》是一篇特别优秀的议论文。


  1.内容丰富充实这篇文章不像别的议论文,在讨论传统文化这一问题时,说许多大而空的虚话。文章在选择材料时非常有代表性,从课本上的词汇切入,又能够联系我们最熟悉的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让人觉得亲切,真实,可信。


  2.引用合理恰當文章在开头引用了《菜根谭》中的名句,题目也是由这一句子化用而来;结尾处又引用了古希腊谚语,都很恰当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3.结构严谨有序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第一段用比兴手法开篇,第二段设问,以《菜根谭》中的名句作答表明态度,随后两段紧扣材料,采用举例论证,分析、解决问题;第五段层层推进,由生僻汉字的变冷引申到传统文化习俗的改变。结尾以古希腊谚语直接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态度,最后一段照应题目,照应开头,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推荐阅读:

2023年江西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公布

2023高考作文时评素材:20年后拦路扇老师,并不能找回失去的尊严

2023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民族国家

2023高考作文素材三篇:坚忍

2023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范文:《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红

2023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英雄出吾辈,逐浪踏青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