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松毛虫是鳞翅目松毛虫属昆虫的总称。又名毛毛虫、火毛虫,古称松蚕。总共有30多种。中国分布着27种松毛虫最多元化的国家。食用和破坏松树、柏树、冷杉和其他重要树种。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落叶松毛虫发生情况调查报告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落叶松毛虫发生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落叶松是我国东北地区分布广泛的松树品种,具有耐寒、耐旱生和长速度快等优点成为东北地区绿化和营林的主要松树品种。落叶松毛虫是落叶松的主要病害,由于林地品种单一、林下杂草茂盛、林间生态结构失衡以及防治措施不力等因素导致落叶松毛虫病害的发生,落叶松对于东北区域有重要生态意义和经济价值,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落叶松毛虫的研究工作。本文简述了落叶松毛虫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落叶松毛虫病害综合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落叶松毛虫生物学特征危害症状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东北是我国林业资源主要集中区域,同时也林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在科学和集约化发展的大前提下,东北地区林业需要更快更好的提升。由于经济和历史上的综合原因,东北地区林业欠账较多,表现为林业资金投入长期不足,林业资源日益减少,因此,新时期应该加强东北地区的林业资源的恢复工作,通过营林和生态建设,转变目前林业发展的困境,落叶松、红松和樟子松是我国东北地区分布广泛的松树品种,具有耐寒、耐旱生和长速度快等优点成为东北地区绿化和营林的主要松树品种。落叶松毛虫是落叶松、红松和樟子松的主要病害,在林地品种单一、林下杂草茂盛、林间生态结构失衡以及防治措施不力等因素影响下落叶松毛虫病害的发生就成为必然,出于落叶松、红松和樟子松对于东北区域有重要生态意义和经济价值的考虑,有必要加强对落叶松毛虫防治的研究工作,应该从科学认知落叶松毛虫入手,了解落叶松毛虫产生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找到综合防治落叶松毛虫病害的措施,保护珍贵的落叶松、红松和樟子松资源,增加林业发展基础。
1、落叶松毛虫的概述
1.1落叶松毛虫的生物学简介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superans(Butler)]是落叶松、红松和樟子松的主要害虫,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幼虫体灰黑色,体侧有长毛,两侧密被灰白色绒毛,老熟的虫体长54cm一70cm,一年两代。以4龄或5龄幼虫在树干基部的树皮中及树木根际周围的杂草或裂缝处越冬,次年4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上树危害。6月中旬结茧化蛹,7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
1.2落叶松毛虫的危害
落叶松毛虫在幼虫时期主要啃食落叶松、红松和樟子松松叶,在一定区域内落叶松毛虫过多将导致大片落叶松、红松和樟子松的针叶被其吃光,若连续多年在同一区域内发生病害,将会导致大量落叶松、红松和樟子松死亡。
1.3落叶松毛虫病害的原因
首先,人工造林的过程中,纯林面积过大,落叶松、红松和樟子松广泛分布的区域落叶松毛虫发生的概率就比混交类型的林地要大得多。其次,林下植被主要是杂草,将导致落叶松毛虫的生存和繁衍空间扩大,极易产生落叶松毛虫病害。其三,林间生态食物链失衡,特别是大面积人工林,在林间没有完整的食物链系统,松毛虫的天敌赤眼蜂数量不足,不能抑制落叶松毛虫大量繁殖。最后,对森林病虫害的总体防治措施不力,由于林业病虫害资金保障不力,防治力量不足,不能做到预防、观测和治理的体系化工作,导致落叶松毛虫病害长期、大量和反复性发作。
2、落叶松毛虫的危害及其综合治理
2.1加强对营林工作的管理
首先,用营林的手段防止落叶松毛虫的危害就是要创造不适应落叶松毛虫生长、繁衍的环境和条件,抑制落叶松毛虫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其次,有目的地营造针阔混交林地。针阔混交林对减轻松毛虫危害有明显作用,应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营造针阔混交林。但在松毛虫猖獗发生的年份,如不采取其他防治措施,松毛虫仍能蔓延成灾。因此,营林措施必须与其它防治措施相结合。其三,加强林间经营管理。松毛虫的生长发育要有良好的通风透光环境,因此,合理密植,加强抚育管理,保护灌木及地被物,促进林木速生、郁闭,避免一次性强度间伐。最后,参与林间生物群落建设,创建不利于落叶松毛虫生存而有利于其天敌的栖息的生态环境。
2.2运用生物的手段防治落叶松毛虫
首先,用落叶松毛虫的寄生性天敌和捕食天敌防治病害,松毛虫平腹小蜂、松毛虫赤眼蜂、松毛虫绒茧蜂、松毛虫狭颊寄蝇、马蜂和黑蚂蚁等都是落叶松毛虫的天敌,可以通过投放和引诱的方式增加林地内落叶松毛虫天敌的数量。其次,用易致病细菌抑制落叶松毛虫繁衍,东北地区可以喷洒苏云金杆菌防治落叶松毛虫。最后,用捕食性鸟类防治落叶松毛虫,在东北地区捕食落叶松毛虫的鸟类有四声杜鹃、麻雀、喜鹊等多种。
2.3综合性防治措施
首先,灯光诱杀落叶松毛虫。利用落叶松毛虫成虫向光的特点,诱杀林地内落叶松毛虫成虫,降低林地内虫口的密度,一般采用黑光灯、高压汞灯等做光源诱杀落叶松毛虫成虫,抑制成虫数量。其次,在面积小、林木较矮,虫口密度大的林区,可采取人工捕杀,这种方法迅速有效,适于落叶松毛虫幼虫时期灭虫,人工捕杀时应该做好防护工作,幼虫及虫茧的表面有一般有毒毛分布。其三,应用性外激素阻断落叶松毛虫的繁衍过程,对落叶松毛虫性外激素的提取和应用将会引诱落叶松毛虫雄蛾,阻断落叶松毛虫的繁衍过程。最后,采用水盆型诱捕器与灯光诱杀结合使用,能显著提高灯光诱杀雄蛾的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落叶松、红松和樟子松是我国东北地区分布广泛的松树品种,落叶松毛虫是落叶松、红松和樟子松的主要病害,在林地品种单一、林下杂草茂盛、林间生态结构失衡以及防治措施不力等因素影响下落叶松毛虫病害的发生就成为必然,应该了解落叶松毛虫产生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营林管理、运用各种手段,使用综合性防治的办法,保护珍贵的林业资源。
参考文献
[1]李惠兰,闫志刚,郭宝刚,刘世民.牡丹江市城区落叶松毛虫天敌寄生的自然控制作用[J].中国林副特产.20_(03)
[2]毕湘虹,李俊,于军,李文宝,高俊平,曹丽萍.内蒙古牙克石林区落叶松毛虫天敌种类调查[J].森林病虫通讯.1997(04)
[3]余恩裕,尹泰龙.落叶松毛虫虫情预测的研究——食叶量、残害量、总危害量及林分针叶蓄积量的测算[J].吉林林业科技.1980(02).
第2篇: 落叶松毛虫发生情况调查报告
名称:落叶松毛虫
学名:Dendrolimussuperans(Butler)
类属:鳞翅目枯叶蛾科
分布与危害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superans(Butler)]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国内分布于北京、东北、内蒙古、新疆北部,是我国东北林区的重要害虫,除为害落叶松外,也为害红松、油松、樟子松、云杉、冷杉等针叶树种。
为害特点食害针叶,爆发时吃光针叶,使枝干毕露形同火烧,严重时使松树成片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色变化较大,由灰白到棕褐色。体长25-45mm,翅展69-110mm。前翅外缘倾斜度较小,中横线与外横线深褐色的间隔距离较外横线与亚外缘线的间隔距离为阔;外横线呈锯齿状,亚外缘线有8个黑斑排列呈3字形。小抱针长过大抱针的1/2,中前阴片接近等腰三角形,中央凹下部分明显。老熟幼虫体长63-80mm。头褐黄色,中后胸节背面毒毛带明显,体侧由头至尾有一条纵带。各节带上白斑不明显,每节前方由纵带向下有一斜斑伸向腹面。
发生规律
1年1代,少数2年1代。以3-6龄或5-6龄幼虫在树干基部枯枝落叶丛中卷曲过冬,次年4-5月份上树为害。6-7月份老熟幼虫结茧化蛹,7-8月份羽化为成虫,数天后产卵,经过10-12天孵化成幼虫,8-10月份新生幼虫为害。11月份下树越冬。幼虫昼伏夜出,白天下树躲藏,晚间上树为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营造针阔混交林,改造人工纯林为混交林,做好封山育林,防止强度修枝,提高林木自控能力;注意修剪有虫枝,在害虫蛹期(6月下旬),人工摘茧,幼虫盛发期人工捕捉毛虫,捕捉时注意毒毛。
(2)物理防治。
在成虫羽化盛期,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3)化学防治。
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_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_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4)生物防治。
①人工挂鸟箱,招引益鸟,如大山雀等,5个/hm2。
②每年7月上中旬,在成虫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以虫治虫,用量40-60卡/hm2。要在无大风的睛天,上午9时左右挂卡。每公顷放蜂点50处,蜂卡固定在背荫处。
为全面掌握落叶松毛虫越冬情况,确保下一年度预测预报有序进行,阿里河林业局森防站十月初开始组织技术人员集中开展落叶松毛虫越冬调查工作。
落叶松毛虫多发于背风、干燥稀疏的落叶松纯林内,结合今年发生、危害情况,调查以固定标准地1m×1m的方式进行,技术人员用专业工具扒开枯枝落叶层查看落叶松毛虫越冬幼虫数量、分布范围,计算有虫株率及虫口密度,并详细做好记录,为明年落叶松毛虫的发生发展趋势,提供了科学防治依据。
第3篇: 落叶松毛虫发生情况调查报告
重点介绍黄翅大白蚁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希望你对黄翅大白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帮助你以后遇到黄翅大白蚁知道怎么处理。
名称:黄翅大白蚁
学名:MacrotermesbarneyiLight
类属:等翅目白蚁科
分布与危害
广布于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南方省区,可为害杉木、水杉、刺槐、泡桐、板栗等多种树木,房屋及家俱。
白蚁营巢于土中,取食树木的根茎部,并在树木上修筑泥被,啃食树皮,亦能从伤口侵入木质部为害。苗木被害后常枯死,成年树被害后,生长不良。此外,还能危及堤坝安全。
形态特征
多型性昆虫。
有翅成蚁头、胸和腹背面红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淡色的“+”形纹;翅黄色,足棕黄色。
兵蚁大兵蚁头部特别大,最宽处位在头壳的中后部,深黄色;上颚粗壮、镰刀状,黑色,右上颚无齿。小兵蚁体形比大兵蚁小得多,体色较淡;头卵形,后侧角圆形。
工蚁大工蚁头圆形,棕黄色;胸腹浅棕黄色,前胸背板宽约为头宽的一半,前缘翘起;腹部膨大如橄榄形。小工蚁体色比大工蚁浅,其余与大工蚁略同。
蚁后头、胸部黑褐色,无翅,腹部椭圆形,红褐色。
发生规律
白蚁属于具有社会性组织的害虫;常在地下筑巢,蚁巢有主、副巢之分,副巢大小不等,分布于主巢周围,主、副巢之间有蚁路相通。一巢中有不同形态的个体群,而且有明显分工。兵蚁负责保卫蚁巢,工蚁负责筑巢、采食和抚育幼蚁,蚁后和蚁一繁殖兵蚁和工蚁。除王族和补充王族只有一对或数对外,其余的兵、工蚁常有数百或数千至数百万头不等到。
在地下1-2m深处营巢,每年4-6月,有翅繁殖蚁进行分群繁殖,一般分飞5-10次,多在闷热或大雨前后的傍晚分飞出巢。经短期飞翔、脱翅、配对,然后在适当的地方入土筑新巢。营巢后6-7天开始产卵,卵期40天左右,若蚁经4个多月发育成工蚁,经7-8个月发育成有翅成蚁。有翅成蚁有趋光性。
白蚁类活动隐蔽,喜欢阴暗温暖潮湿的环境。在干旱季节,白蚁以取食植物、啬取食量来补充其所需的水分,因此,干旱天气白蚁为害严重。凡属于红、黄壤土的果园,白蚁易发生,受害较重;新荒地的果园,白蚁发生量大,受害较严重。
白蚁的为害和树木体内所含的物质如单宁、树脂、酸碱化合物的状况以及树木生长好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黄翅大白蚁一般对含纤维质丰富,糖分和淀粉多的植物为害严重,对含脂肪多的植物为害较轻。树木本身对白蚁有一定的抗性,即是白蚁嗜好的树种,生长健壮,白蚁也很少为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适时适地中暑,在种植坑穴中施放适量石灰、草木灰或火烧泥土,可减少白蚁侵害苗木;根据其被泥蚁路、分飞孔,在树下、树干地下部分等处,寻找蚁路挖毁蚁巢。
(2)诱杀白蚁。
①灯光诱杀。在4-6月,掌握白蚁分飞时,安装灯光诱杀有翅繁殖蚁。
②土坑诱杀。每667m2挖10个土坑,坑深30-40cm、长宽各40-50cm,坑内放松木皮、桉树皮、甘蔗渣、木薯茎等,并洒上稀的红糖水(或加少量洗米水),然后用松针或稻草盖上,再用泥土铺平,以作诱饵。每10-15天检查一次,发现有大量白蚁时,即搬出烧掉,另换放新材料继续诱杀。若不般走烧掉,可直接喷洒杀虫药剂,让白蚁带回蚁巢,使毒剂传至整个蚁群。
(3)保护与利用天敌。
(4)药剂防治。
加强监测,一旦发现有蚁害,及时用药喷淋蚁巢、蚁路或受害植株根茎,或喷在土坑中的诱饵上。有效药剂有:80%敌敌畏乳油500倍液,或50%氯丹乳油或25%七氯10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500-6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或喷灭蚁灵、砷剂灭蚁粉、60%-70%开蓬粉剂或自配的药粉(亚砷酸3.5份、水杨酸1份、红铁氧0.5份,或用亚砷酸8份、水杨酸1份、升汞0.5份、红铁氧0.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