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与调查报告不同。调查报告对发生的事情进行调查,然后撰写报告。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蔬菜基地调研报告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蔬菜基地调研报告
一、发展的优势
1、有成熟的种植技术。我市阳由垸历年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早在六十年代,就是闻名全省的蔬菜种植基地,当地的农民大多是种植蔬菜的行家里手。近几年,在发展传统蔬菜的基础上,还大面积种植了反季节蔬菜。出产的蔬菜以其色美、鲜嫩、质优、产量高、品种多等特点闻名于湘鄂,产品不仅供应本市城区,还远销全国各地。白衣、保河堤等地种植藠果历史悠久,也掌握了成熟的种植技术。
2、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种植蔬菜与稻谷比,有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从两者的成本核算来看,稻谷每亩的生产成本400元,露地蔬菜800元;每亩稻谷净收入250元,蔬菜2200元。露地蔬菜是稻谷的近9倍;如果反季节种植,则会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如我市澧阳社区菜农宋进宜,一年种蔬菜3亩,年收入就有1万多元。种植蔬菜的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二、取得的成绩
1、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当前,蔬菜设施栽培、无公害病虫防治、配方施肥、食用菌液体栽培、破季蔬菜栽培等7项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瓜果蔬菜嫁接、组织无土培育、野生蔬菜立体栽培等新技术示范成功。从XX年起,先后引进、推广了春帅丝瓜、以色列硬果蕃茄、蜜本南瓜等蔬菜品种40多个;50%以上的蔬菜品种实现了升级换代,蔬菜良种普及率达80%以上,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同时,我市现已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通过验收的达到了XX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逐步发展壮大,不仅提高了蔬菜产品的档次,而且增强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2、蔬菜加工初具规模,出口创汇初现端倪。近年来,我们通过探索蔬菜产业发展新途径,大力发展蔬菜加工项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截止去年底,全市共引进发展了绿康食品、大沥环球食品、丰莲食品、金宏菜业、金达食品、蓝筹食品、平和食品、广源蔬菜等蔬菜加工企业,年消化鲜菜6万吨,年加工产品1、1万吨,出口产品0、4万吨,出口创汇达100万美元。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干部观念落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干部群众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善于把握市场机遇,着力建基地、抓生产、拓市场、促销售,使蔬菜产业逐年稳步发展。但有的同志、特别是部分干部对发展蔬菜产业缺乏足够认识,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认为发展蔬菜产业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缺乏应有的引导和服务,导致蔬菜产业发展不快,曾一度为湘西北最大的蔬菜生产、批发集散地的光环随之消失。
2、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一方面,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基地到主公路的交通条件落后,田间便道路况更差,菜农无力投入改造,“天晴一把刀,下雨乱糟糟”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另一方面,排灌设施差,受天气影响变化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直接影响到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3、企业加工环节滞后。近年来,我市蔬菜加工企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产量直线上升。但因加工企业技术落后,加工档次低,精、深加工极少;企业规模小,加工产品单一,加工链条不长;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率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导致多为时鲜产品,延伸增值能力低,生产效益不高。
4、市场集约化程度低。一方面,我市蔬菜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测,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上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名牌产品。另一方面,菜农卖菜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使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易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1、要切实重视蔬菜产业发展。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当前,关键的是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思想意识,清除因循守旧、停滞不前等思想障碍,把发展蔬菜产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市委、政府要成立发展蔬菜产业的专门工作机构,把重点生产基地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要大力宣传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发展合力,切实推动蔬菜产业化。二是抢抓机遇,因势利导。发展蔬菜产业,关系到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原则。既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又要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既不能在市场商机面前犹豫不决,丧失机遇,也不能在一些必要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一哄而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发展蔬菜产业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真正形成蔬菜产业化。
2、要加大蔬菜基地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要抓住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的时机,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加大对蔬菜基地水利、交通等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大力提倡蔬菜生产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并对水利等设施实行有偿使用,调动全社会投资兴建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帮扶力度。财政、科技等相关单位要从促进蔬菜产业发展角度,对生产大户、新品种应用、科技推广给予一定资金扶持。金融部门对积极从事蔬菜生产、加工、营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放宽抵押贷款条件,支持蔬菜产业的发展。保险机构要根据国家对农业的产业保险政策,做好保险工作,解除农民发展蔬菜产业的后顾之忧,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3、要培育蔬菜产业龙头企业。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要尽快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出台支持蔬菜加工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龙头企业在项目的申报、融资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于国家和市里支持的政策性资金,要向龙头企业倾斜。要大力搞好招商引资,创办更多蔬菜加工企业。二是建立完善利益机制。按照“公司+农户”的方式,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指导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方式,密切与农户的经济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4、要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档次。一是大力推广新品种。认真抓好种苗和良种选育,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注重培养科技骨干,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搞好协作,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和蔬菜发展动态,积极进行蔬菜新品种的研究和试验推广工作,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着力建设好1万亩根茎菜、1万亩菌类蔬菜、1万亩多年生蔬菜三大特色基地,下大力气培育一批名优蔬菜品种,使我市的蔬菜种植由特色产品向优质产品、相对集中向区域化转变。二是大力引进新技术。在巩固现有大棚、拱棚、地膜覆盖等技术的同时,着力发展温室栽培、无土栽培等技术。大力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农药、新肥料,提升蔬菜产量、质量和档次。三是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要在蔬菜生产环节堵住农药残留。向农民推荐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杀虫灯、遮阳网、防虫网、生物肥料等无公害控制性设施,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质量。要建立完善监测体系。蔬菜市场要建立检测检验机构,配备一定的人员和必要的检验设备,对进入市场的蔬菜加强检测,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场,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要对农民种植的蔬菜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进行抽查。继续完善无公害蔬菜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进一步强化对无公害蔬菜知识的宣传,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民开展无公害知识培训教育。加大蔬菜产品注册商标、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认定工作力度。
5、要完善蔬菜产业服务体系。一是积极发展中介组织。要指导建立蔬菜行业协会、蔬菜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与外地销售网络接轨的专业组织,在信息咨询、规范经营、协调价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强村、强企、能人的作用,创办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工商部门要及时审批颁发营业执照,在收费上给予适当的照顾;税务部门对新办的中介组织要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要选拔一批头脑灵活、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担当蔬菜销售经纪人,对他们进行市场营销知识培训,指导他们制定有效的销售策略,逐步建立起由农民组成的销售网络。二是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充分利用蔬菜营销协会,设立蔬菜信息中心,做好蔬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反馈国内主要产地的生产状况和主要蔬菜批发市场的品种、数量、价格,以及国外市场的需求信息,逐步实现与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联网。各蔬菜基地要在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立信息发布点。通过建立比较完整的信息网络,使蔬菜生产、经营、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能够做到有效衔接。三是加快市场建设步伐。建设一个集蔬菜展销、检验检疫、储存配送和信息发布中心为一体的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同时,进一步配套和完善各地农贸市场,逐步形成一个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产地交易市场为基础,以农民产销组织为补充的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促进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壮大。
第二篇: 蔬菜基地调研报告
一、发展的优势
1、有成熟的种植技术。我市阳由垸历年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早在六十年代,就是闻名全省的蔬菜种植基地,当地的农民大多是种植蔬菜的行家里手。近几年,在发展传统蔬菜的基础上,还大面积种植了反季节蔬菜。出产的蔬菜以其色美、鲜嫩、质优、产量高、品种多等特点闻名于湘鄂,产品不仅供应本市城区,还远销全国各地。白衣、保河堤等地种植藠果历史悠久,也掌握了成熟的种植技术。
2、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种植蔬菜与稻谷比,有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从两者的成本核算来看,稻谷每亩的生产成本400元,露地蔬菜800元;每亩稻谷净收入250元,蔬菜2200元。露地蔬菜是稻谷的近9倍;如果反季节种植,则会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如我市澧阳社区菜农宋进宜,一年种蔬菜3亩,年收入就有1万多元。种植蔬菜的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二、取得的成绩
1、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当前,蔬菜设施栽培、无公害病虫防治、配方施肥、食用菌液体栽培、破季蔬菜栽培等7项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瓜果蔬菜嫁接、组织无土培育、野生蔬菜立体栽培等新技术示范成功。从XX年起,先后引进、推广了春帅丝瓜、以色列硬果蕃茄、蜜本南瓜等蔬菜品种40多个;50%以上的蔬菜品种实现了升级换代,蔬菜良种普及率达80%以上,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同时,我市现已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通过验收的达到了XX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逐步发展壮大,不仅提高了蔬菜产品的档次,而且增强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2、蔬菜加工初具规模,出口创汇初现端倪。近年来,我们通过探索蔬菜产业发展新途径,大力发展蔬菜加工项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截止去年底,全市共引进发展了绿康食品、大沥环球食品、丰莲食品、金宏菜业、金达食品、蓝筹食品、平和食品、广源蔬菜等蔬菜加工企业,年消化鲜菜6万吨,年加工产品1、1万吨,出口产品0、4万吨,出口创汇达100万美元。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干部观念落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干部群众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善于把握市场机遇,着力建基地、抓生产、拓市场、促销售,使蔬菜产业逐年稳步发展。但有的同志、特别是部分干部对发展蔬菜产业缺乏足够认识,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认为发展蔬菜产业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缺乏应有的引导和服务,导致蔬菜产业发展不快,曾一度为湘西北最大的蔬菜生产、批发集散地的光环随之消失。
2、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一方面,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基地到主公路的交通条件落后,田间便道路况更差,菜农无力投入改造,“天晴一把刀,下雨乱糟糟”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另一方面,排灌设施差,受天气影响变化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直接影响到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3、企业加工环节滞后。近年来,我市蔬菜加工企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产量直线上升。但因加工企业技术落后,加工档次低,精、深加工极少;企业规模小,加工产品单一,加工链条不长;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率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导致多为时鲜产品,延伸增值能力低,生产效益不高。
4、市场集约化程度低。一方面,我市蔬菜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测,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上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名牌产品。另一方面,菜农卖菜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使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易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1、要切实重视蔬菜产业发展。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当前,关键的是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思想意识,清除因循守旧、停滞不前等思想障碍,把发展蔬菜产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市委、政府要成立发展蔬菜产业的专门工作机构,把重点生产基地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要大力宣传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发展合力,切实推动蔬菜产业化。二是抢抓机遇,因势利导。发展蔬菜产业,关系到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原则。既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又要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既不能在市场商机面前犹豫不决,丧失机遇,也不能在一些必要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一哄而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发展蔬菜产业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真正形成蔬菜产业化。
2、要加大蔬菜基地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要抓住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的时机,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加大对蔬菜基地水利、交通等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大力提倡蔬菜生产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并对水利等设施实行有偿使用,调动全社会投资兴建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帮扶力度。财政、科技等相关单位要从促进蔬菜产业发展角度,对生产大户、新品种应用、科技推广给予一定资金扶持。金融部门对积极从事蔬菜生产、加工、营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放宽抵押贷款条件,支持蔬菜产业的发展。保险机构要根据国家对农业的产业保险政策,做好保险工作,解除农民发展蔬菜产业的后顾之忧,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3、要培育蔬菜产业龙头企业。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要尽快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出台支持蔬菜加工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龙头企业在项目的申报、融资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于国家和市里支持的政策性资金,要向龙头企业倾斜。要大力搞好招商引资,创办更多蔬菜加工企业。二是建立完善利益机制。按照“公司+农户”的方式,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指导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方式,密切与农户的经济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4、要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档次。一是大力推广新品种。认真抓好种苗和良种选育,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注重培养科技骨干,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搞好协作,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和蔬菜发展动态,积极进行蔬菜新品种的研究和试验推广工作,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着力建设好1万亩根茎菜、1万亩菌类蔬菜、1万亩多年生蔬菜三大特色基地,下大力气培育一批名优蔬菜品种,使我市的蔬菜种植由特色产品向优质产品、相对集中向区域化转变。二是大力引进新技术。在巩固现有大棚、拱棚、地膜覆盖等技术的同时,着力发展温室栽培、无土栽培等技术。大力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农药、新肥料,提升蔬菜产量、质量和档次。三是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要在蔬菜生产环节堵住农药残留。向农民推荐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杀虫灯、遮阳网、防虫网、生物肥料等无公害控制性设施,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质量。要建立完善监测体系。蔬菜市场要建立检测检验机构,配备一定的人员和必要的检验设备,对进入市场的蔬菜加强检测,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场,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要对农民种植的蔬菜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进行抽查。继续完善无公害蔬菜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进一步强化对无公害蔬菜知识的宣传,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民开展无公害知识培训教育。加大蔬菜产品注册商标、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认定工作力度。
5、要完善蔬菜产业服务体系。一是积极发展中介组织。要指导建立蔬菜行业协会、蔬菜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与外地销售网络接轨的专业组织,在信息咨询、规范经营、协调价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强村、强企、能人的作用,创办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工商部门要及时审批颁发营业执照,在收费上给予适当的照顾;税务部门对新办的中介组织要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要选拔一批头脑灵活、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担当蔬菜销售经纪人,对他们进行市场营销知识培训,指导他们制定有效的销售策略,逐步建立起由农民组成的销售网络。二是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充分利用蔬菜营销协会,设立蔬菜信息中心,做好蔬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反馈国内主要产地的生产状况和主要蔬菜批发市场的品种、数量、价格,以及国外市场的需求信息,逐步实现与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联网。各蔬菜基地要在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立信息发布点。通过建立比较完整的信息网络,使蔬菜生产、经营、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能够做到有效衔接。三是加快市场建设步伐。建设一个集蔬菜展销、检验检疫、储存配送和信息发布中心为一体的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同时,进一步配套和完善各地农贸市场,逐步形成一个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产地交易市场为基础,以农民产销组织为补充的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促进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壮大。
第三篇: 蔬菜基地调研报告
采用大棚覆盖塑料薄膜种植蔬菜,就是人为地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调整蔬菜生产季节,调节市场需求,促进蔬菜优质高产,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之一。从多数大棚种菜的农户调查来看,效益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也有些农民种植大棚菜,效果不尽人意,除了蔬菜品种不对路外,“四害”的制约往往是造成损失的重要因素。所谓“四害”,就是肥害、药害、旱害和连茬障碍。常见灾害原因:
一、肥害。实际上是积盐的危害,主要原因是偏施化肥或过量施肥使土壤产生盐渍化。发生肥害后产生的问题,一是抑制蔬菜根系发育,削弱了对水、肥吸收的功能;二是土壤溶液浓度过大,蔬菜株体发生反渗透现象,导致生理萎蔫或者叶缘枯焦;三是进发有毒气体危害;四是引发蔬菜缺素症。
二、药害。有显性药害,症状明显。有隐性药害,症状潜伏或者延至下茬蔬菜。产生药害的原因,一是选用农药品种不对路或者误用了除草剂;二是施药浓度过大;三是购用了劣质农药;四是没有避开高温时节施药。发生药害后,有的蔬菜叶片很快失绿;有的产生焦斑、穿孔;有的落叶、落花、落果或者出现畸形;最严重的整株枯萎。
三、旱害。是制约大棚蔬菜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发生原因,一是蔬菜大棚选址不当,当地缺乏水源;二是虽有水源,但水质不良;三是水量较足,沟、渠、排灌设施却不配套,有水难引,望水兴叹。旱害既影响蔬菜适时播种安苗,又影响蔬菜正常生长,同时给蔬菜施肥、打药等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旱害的影响有时还超过肥害和药害。
四、连茬障碍。就是在同一大棚中,年年或者季季种同一类别或同一种蔬菜,而产量和产品质量逐年下降。产生障碍的原因,一是同类或同种蔬菜偏爱某种营养元素,这类元素补充不及时易出现缺素症;二是土壤病原菌的积累引发病害造成死苗,如枯萎病、枯黄萎病;三是同一蔬菜根系分泌物质易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去平衡,造成土壤老化。选址方法:
首先,要选好棚址,完善水系配套。确定大棚之前,要考察棚址是否有充足的水源,水源有没有被污染?有了充足的水源,一定要开好沟、渠,便于引水、排水。有条件的地方,每座大棚应安装一个供水龙头。标准高的还应配设喷灌设施。
其次,要平衡施肥,促进蔬菜稳健生长。一是要常年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农家肥;二是要施用精制有机肥、高能有机肥,如惠满丰、地乐丹等;三是要改偏施氮磷为减氮,稳磷,增钾,配施微肥;四是要分次适量施肥;五是一日出现肥害,要喷施多种活性液肥缓解危害。
再次,要科学用药,确保蔬菜安全。一是发生轻微的药害,可用加强肥水管理的办法,恢复蔬菜正常生育机能;二是要选准对口农药,特别是除草剂要慎重施用;三是把住农药的剂量、浓度关,同时避免重复使用一种农药;四是切忌随意混用农药;五是施药要避开高温;六是施用过除草剂的器械一定要清洗干净后才能再用。
第四,要轮作换茬,调整蔬菜栽培环境。一是茄子、番茄、瓜类易感病的蔬菜,要分年或者分季更换种植其它蔬菜品种;二是易发生连连障碍的大棚要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三是选用土壤重茬剂,抑制病菌;四是针对缺素土壤,及时补充所缺养分。
第四篇: 蔬菜基地调研报告
采用大棚覆盖塑料薄膜种植蔬菜,就是人为地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调整蔬菜生产季节,调节市场需求,促进蔬菜优质高产,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之一。从多数大棚种菜的农户调查来看,效益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也有些农民种植大棚菜,效果不尽人意,除了蔬菜品种不对路外,“四害”的制约往往是造成损失的重要因素。所谓“四害”,就是肥害、药害、旱害和连茬障碍。常见灾害原因:
一、肥害。实际上是积盐的危害,主要原因是偏施化肥或过量施肥使土壤产生盐渍化。发生肥害后产生的问题,一是抑制蔬菜根系发育,削弱了对水、肥吸收的功能;二是土壤溶液浓度过大,蔬菜株体发生反渗透现象,导致生理萎蔫或者叶缘枯焦;三是进发有毒气体危害;四是引发蔬菜缺素症。
二、药害。有显性药害,症状明显。有隐性药害,症状潜伏或者延至下茬蔬菜。产生药害的原因,一是选用农药品种不对路或者误用了除草剂;二是施药浓度过大;三是购用了劣质农药;四是没有避开高温时节施药。发生药害后,有的蔬菜叶片很快失绿;有的产生焦斑、穿孔;有的落叶、落花、落果或者出现畸形;最严重的整株枯萎。
三、旱害。是制约大棚蔬菜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发生原因,一是蔬菜大棚选址不当,当地缺乏水源;二是虽有水源,但水质不良;三是水量较足,沟、渠、排灌设施却不配套,有水难引,望水兴叹。旱害既影响蔬菜适时播种安苗,又影响蔬菜正常生长,同时给蔬菜施肥、打药等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旱害的影响有时还超过肥害和药害。
四、连茬障碍。就是在同一大棚中,年年或者季季种同一类别或同一种蔬菜,而产量和产品质量逐年下降。产生障碍的原因,一是同类或同种蔬菜偏爱某种营养元素,这类元素补充不及时易出现缺素症;二是土壤病原菌的积累引发病害造成死苗,如枯萎病、枯黄萎病;三是同一蔬菜根系分泌物质易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去平衡,造成土壤老化。选址方法:
首先,要选好棚址,完善水系配套。确定大棚之前,要考察棚址是否有充足的水源,水源有没有被污染?有了充足的水源,一定要开好沟、渠,便于引水、排水。有条件的地方,每座大棚应安装一个供水龙头。标准高的还应配设喷灌设施。
其次,要平衡施肥,促进蔬菜稳健生长。一是要常年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农家肥;二是要施用精制有机肥、高能有机肥,如惠满丰、地乐丹等;三是要改偏施氮磷为减氮,稳磷,增钾,配施微肥;四是要分次适量施肥;五是一日出现肥害,要喷施多种活性液肥缓解危害。
再次,要科学用药,确保蔬菜安全。一是发生轻微的药害,可用加强肥水管理的办法,恢复蔬菜正常生育机能;二是要选准对口农药,特别是除草剂要慎重施用;三是把住农药的剂量、浓度关,同时避免重复使用一种农药;四是切忌随意混用农药;五是施药要避开高温;六是施用过除草剂的器械一定要清洗干净后才能再用。
第四,要轮作换茬,调整蔬菜栽培环境。一是茄子、番茄、瓜类易感病的蔬菜,要分年或者分季更换种植其它蔬菜品种;二是易发生连连障碍的大棚要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三是选用土壤重茬剂,抑制病菌;四是针对缺素土壤,及时补充所缺养分。
第五篇: 蔬菜基地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一是蔬菜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攀升。近年来,石嘴山市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发展瓜菜产业,将其作为“一优五特”主导产业之一,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产业聚集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全市瓜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20_年上半年全市瓜菜种植面积33.8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6.23万亩,比20_年新增0.05万亩;露地蔬菜10.62万亩,比上年增加1.87万亩;露地瓜类2.74万亩,比上年增加0.34万亩;蔬菜种子繁育14.2万亩,比上年增加1.7万亩。预计20_年全市蔬菜包括秋复种蔬菜种植面积达40万亩,各类瓜菜总产量达到120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是依托独特自然优势,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石嘴山位于宁夏平原北部,黄河自流灌溉,日照充足、降水集中、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土壤天然富硒等资源优势以及交通便利的条件,促进了石嘴山瓜菜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形成了沙漠瓜菜、越夏番茄、脱水蔬菜、供港蔬菜鼎力发展的产业格局。
沙漠瓜菜主要位于本市的河东地区,经过土地整治、滴灌技术的应用,凭借着的日照强烈和昼夜温差大的自然优势,瓜菜果实中富含硒、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瓜类含糖量达12%以上,含糖量高达13%-16%,不易裂果,耐储运。据20_年上半年统计,全市沙漠瓜菜种植面积达3万亩,产量为10万吨,实现产值亿元。
越夏番茄种植主要集中在区域,以耐储运、品质较高的番茄红玛丽和丰收128等品种。据20_年上半年统计,全市越夏番茄种植面积达1万亩,产量为万吨,实现产值亿元。
脱水蔬菜种植主要集中在区域,产品以蔬菜色泽鲜艳,干物质含量高等特点,深受欧美、日本等国家客户的欢迎,远销美国、法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多个国家。全市年生产各类脱水菜产品稳定在6500吨/年,全部出口,出口创汇4000多万美元,并带动绿宝工贸、发途发蔬菜产业集团等以脱水蔬菜全自动加工与蔬菜粉加工为主的家企业蓬勃发展。
供港蔬菜又名宁夏菜心,产品以菜心、芥蓝、西兰花等20多个品种为主,具有品质柔嫩、风味独特、低纤维、口感脆爽等特点,深受香港、澳门及珠三角地区市民的青睐,被香港渔农署授予“信誉农场”称号,成为香港市民的首选菜。全市供港蔬菜主要以西园、润泰等7家公司(合作社)种植等企业种植为主,20_年上半年供港蔬菜1.44万余亩,预计年产为10万吨,实现产值亿元。
三是绿色发展意识不断加强,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市大力发展高效、低耗、绿色、生态农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绿色生态农业生产基地16个,认定无公害蔬菜33个、绿色食品4个、农产品无公害产地9个,6家企业获得“有机农产品”转换期认证,2个种子地理标志获得国家和自治区认证,起草和正在执行的宁夏地方标准
项;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生产行动,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两大工程,普及推广秸秆还田、深松耕和增施有机肥、生物肥、土壤调理剂等绿色生产技术15项,“一控两减三基本”全面落实,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82%,农用残膜回收率达到70%,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覆盖率9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7%。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和网格化监管模式初步建立,在全区率先建成市级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并投入使用,主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96%,连续5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四是产业链开发已展现良好开端,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全市通过培育“生产+加工+科技+营销”的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从事蔬菜及其种子产业的农业经营主体200家以上,辐射带动了全市50%以上的农民从事蔬菜及其种子产业的种植、加工和营销,产业园蔬菜及其种子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8.56亿元,占产业园农业总产值的52%,农民来自蔬菜及其种子产业的收入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蔬菜生产基地发展到25万亩。规模以上加工企业4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脱水蔬菜加工量占全区的90%以上,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脱水蔬菜产品品种达30多个,15家企业获得了ISO9000国际产品质量认证,10家企业取得HACCP认证和通过商检注册认证,利荣、发途发2家企业产品符合美国FDA及欧盟标准,14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生产能力2.2万吨。种子生产企业25家,其中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4家。平罗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蔬菜繁(制)种新品种研发、生产、加工、精选、包装、仓储、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
五是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品种体系逐步优化。石嘴山市瓜菜产业的发展,始终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理念,不断引进瓜菜优新品种,优化改造设施温室,推广节本增效新技术,推动了全市瓜菜产业稳步发展。全市形成了以越夏番茄、沙漠瓜菜、脱水蔬菜以及供港菜等四大类为主的瓜菜生产模式,大力开展农业科研项目引进和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打造新品种展示园,强化蔬菜产销对接和社会化服务,共推广应用设施标准化建造技术、工厂化育苗和嫁接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自动化控制与物联网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机械化半机械化应用等10项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节约用水60%以上,节约1/3以上劳动力,全市新品种应用率达到100%。
二、制约我市瓜果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比较效益有所下降,产业发展动力不足。虽然近年来瓜菜产业仍然是种植收益较高的产业,但比较效益呈下降趋势。主要提升原因是劳动力紧张价格上涨、瓜菜的综合机械化率较低以及农资价格不断上涨,使得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二是品牌建设遭遇瓶颈。我市气候冷凉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土壤空气污染少,对于生产高品质瓜果蔬菜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条件,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市瓜果蔬菜产品受到国内外客商的青睐,但缺乏知名、著名品牌的支撑。
三是产业体系不完善,产业链不成熟,一旦滞销,无法应付。20_年全国性的出现了瓜菜滞销,而我市瓜菜大部分产品主要通过鲜菜外销的形式进入全国市场,我市瓜菜产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四是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创业创新驱动力不足,农业融合发展亟待破题。
三、对策和建议
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形成了沙漠瓜菜、越夏番茄、脱水蔬菜、供港蔬菜鼎力发展的产业格局,瓜菜产业竞争优势日渐凸显,多年来季节性波动和市场需求波动使我市瓜菜种植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绿色有机的多元化需求更加旺盛,以种植瓜菜为主的采摘体验等休闲特色服务方兴未艾,我市瓜菜产业的升级提档正当时。
(一)加强地域品牌建设
建立和完善瓜果蔬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促进瓜果蔬菜产业的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化新格局。一着力于,建立瓜果蔬菜质量全程追溯体系、完善规格品质标准体系,推动与国内国际标准对接。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瓜果蔬菜产业健康长远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打响地方品牌,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前提、基础和关键。大力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主动开展质量追溯。二着力于,支持地产地销、直供直销。推动实现地产地销,可大大缩短流通半径、减少流通环节,确保产品价格稳定,增加农户收入,降低安全风险。三着力于,招商引商,与主销区建立稳定的供给关系和基地建设联结机制。依靠品牌闯市场,依靠品牌增效益的观念需要广泛建立。
(二)稳定瓜果蔬菜生产基地
基地建设是基础,我市在瓜果蔬菜规模和产业化以及套服务也相对成熟,但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动力不足。进一步稳定基地,引导企业完善产业化经营利益机制,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经营机制;同时加快创立加工龙头企业。
(三)加强科技支撑、创新服务模式
近年来,在我市瓜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主推品种不突出、高产高效栽培实用技术不到位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瓜菜产业规模发展壮大、品质提升、可持续发展,说到底要靠技术进步。一是要加大集约化育苗能力建设,保证优质商品种苗推广普及。二是推动瓜果蔬菜生产机械的创新应用、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规范我市瓜果蔬菜优良品种应用,发展标准化生产。三是针对经营主体需求,集中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方式。整合生产、价格、消费、贸易等多环节的大数据信息,强化市场监测预警服务;坚持“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服务”的理念,加快服务链条向前、向后延伸,大幅度提高经营主体种植结构、上市节奏把握等决策能力。
(四)大力发展流通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针对我市目前瓜果蔬菜加工水平低、产业链条短的现实,面向市场需求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着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大力发展消费为导向的即食瓜果蔬菜、免洗加工等半成品开发,提高瓜果蔬菜产业增加值。二是增强采后加工处理能力,不断提高瓜果蔬菜的商品性,实现“旺贮淡供”、净菜上市,缓解滞销卖难问题。三是统筹规划,精心设计,积极发展“田园综合体”,将瓜果蔬菜种植基地与乡村旅游、科普宣教、农耕文化展示、体验休闲相结合,拓宽增收的渠道。
第六篇: 蔬菜基地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一是蔬菜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攀升。近年来,石嘴山市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发展瓜菜产业,将其作为“一优五特”主导产业之一,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产业聚集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全市瓜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20_年上半年全市瓜菜种植面积33.8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6.23万亩,比20_年新增0.05万亩;露地蔬菜10.62万亩,比上年增加1.87万亩;露地瓜类2.74万亩,比上年增加0.34万亩;蔬菜种子繁育14.2万亩,比上年增加1.7万亩。预计20_年全市蔬菜包括秋复种蔬菜种植面积达40万亩,各类瓜菜总产量达到120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是依托独特自然优势,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石嘴山位于宁夏平原北部,黄河自流灌溉,日照充足、降水集中、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土壤天然富硒等资源优势以及交通便利的条件,促进了石嘴山瓜菜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形成了沙漠瓜菜、越夏番茄、脱水蔬菜、供港蔬菜鼎力发展的产业格局。
沙漠瓜菜主要位于本市的河东地区,经过土地整治、滴灌技术的应用,凭借着的日照强烈和昼夜温差大的自然优势,瓜菜果实中富含硒、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瓜类含糖量达12%以上,含糖量高达13%-16%,不易裂果,耐储运。据20_年上半年统计,全市沙漠瓜菜种植面积达3万亩,产量为10万吨,实现产值亿元。
越夏番茄种植主要集中在区域,以耐储运、品质较高的番茄红玛丽和丰收128等品种。据20_年上半年统计,全市越夏番茄种植面积达1万亩,产量为万吨,实现产值亿元。
脱水蔬菜种植主要集中在区域,产品以蔬菜色泽鲜艳,干物质含量高等特点,深受欧美、日本等国家客户的欢迎,远销美国、法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多个国家。全市年生产各类脱水菜产品稳定在6500吨/年,全部出口,出口创汇4000多万美元,并带动绿宝工贸、发途发蔬菜产业集团等以脱水蔬菜全自动加工与蔬菜粉加工为主的家企业蓬勃发展。
供港蔬菜又名宁夏菜心,产品以菜心、芥蓝、西兰花等20多个品种为主,具有品质柔嫩、风味独特、低纤维、口感脆爽等特点,深受香港、澳门及珠三角地区市民的青睐,被香港渔农署授予“信誉农场”称号,成为香港市民的首选菜。全市供港蔬菜主要以西园、润泰等7家公司(合作社)种植等企业种植为主,20_年上半年供港蔬菜1.44万余亩,预计年产为10万吨,实现产值亿元。
三是绿色发展意识不断加强,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市大力发展高效、低耗、绿色、生态农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绿色生态农业生产基地16个,认定无公害蔬菜33个、绿色食品4个、农产品无公害产地9个,6家企业获得“有机农产品”转换期认证,2个种子地理标志获得国家和自治区认证,起草和正在执行的宁夏地方标准
项;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生产行动,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两大工程,普及推广秸秆还田、深松耕和增施有机肥、生物肥、土壤调理剂等绿色生产技术15项,“一控两减三基本”全面落实,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82%,农用残膜回收率达到70%,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覆盖率9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7%。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和网格化监管模式初步建立,在全区率先建成市级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并投入使用,主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96%,连续5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四是产业链开发已展现良好开端,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全市通过培育“生产+加工+科技+营销”的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从事蔬菜及其种子产业的农业经营主体200家以上,辐射带动了全市50%以上的农民从事蔬菜及其种子产业的种植、加工和营销,产业园蔬菜及其种子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8.56亿元,占产业园农业总产值的52%,农民来自蔬菜及其种子产业的收入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蔬菜生产基地发展到25万亩。规模以上加工企业4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脱水蔬菜加工量占全区的90%以上,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脱水蔬菜产品品种达30多个,15家企业获得了ISO9000国际产品质量认证,10家企业取得HACCP认证和通过商检注册认证,利荣、发途发2家企业产品符合美国FDA及欧盟标准,14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生产能力2.2万吨。种子生产企业25家,其中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4家。平罗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蔬菜繁(制)种新品种研发、生产、加工、精选、包装、仓储、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
五是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品种体系逐步优化。石嘴山市瓜菜产业的发展,始终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理念,不断引进瓜菜优新品种,优化改造设施温室,推广节本增效新技术,推动了全市瓜菜产业稳步发展。全市形成了以越夏番茄、沙漠瓜菜、脱水蔬菜以及供港菜等四大类为主的瓜菜生产模式,大力开展农业科研项目引进和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打造新品种展示园,强化蔬菜产销对接和社会化服务,共推广应用设施标准化建造技术、工厂化育苗和嫁接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自动化控制与物联网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机械化半机械化应用等10项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节约用水60%以上,节约1/3以上劳动力,全市新品种应用率达到100%。
二、制约我市瓜果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比较效益有所下降,产业发展动力不足。虽然近年来瓜菜产业仍然是种植收益较高的产业,但比较效益呈下降趋势。主要提升原因是劳动力紧张价格上涨、瓜菜的综合机械化率较低以及农资价格不断上涨,使得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二是品牌建设遭遇瓶颈。我市气候冷凉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土壤空气污染少,对于生产高品质瓜果蔬菜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条件,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市瓜果蔬菜产品受到国内外客商的青睐,但缺乏知名、著名品牌的支撑。
三是产业体系不完善,产业链不成熟,一旦滞销,无法应付。20_年全国性的出现了瓜菜滞销,而我市瓜菜大部分产品主要通过鲜菜外销的形式进入全国市场,我市瓜菜产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四是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创业创新驱动力不足,农业融合发展亟待破题。
三、对策和建议
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形成了沙漠瓜菜、越夏番茄、脱水蔬菜、供港蔬菜鼎力发展的产业格局,瓜菜产业竞争优势日渐凸显,多年来季节性波动和市场需求波动使我市瓜菜种植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绿色有机的多元化需求更加旺盛,以种植瓜菜为主的采摘体验等休闲特色服务方兴未艾,我市瓜菜产业的升级提档正当时。
(一)加强地域品牌建设
建立和完善瓜果蔬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促进瓜果蔬菜产业的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化新格局。一着力于,建立瓜果蔬菜质量全程追溯体系、完善规格品质标准体系,推动与国内国际标准对接。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瓜果蔬菜产业健康长远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打响地方品牌,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前提、基础和关键。大力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主动开展质量追溯。二着力于,支持地产地销、直供直销。推动实现地产地销,可大大缩短流通半径、减少流通环节,确保产品价格稳定,增加农户收入,降低安全风险。三着力于,招商引商,与主销区建立稳定的供给关系和基地建设联结机制。依靠品牌闯市场,依靠品牌增效益的观念需要广泛建立。
(二)稳定瓜果蔬菜生产基地
基地建设是基础,我市在瓜果蔬菜规模和产业化以及套服务也相对成熟,但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动力不足。进一步稳定基地,引导企业完善产业化经营利益机制,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经营机制;同时加快创立加工龙头企业。
(三)加强科技支撑、创新服务模式
近年来,在我市瓜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主推品种不突出、高产高效栽培实用技术不到位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瓜菜产业规模发展壮大、品质提升、可持续发展,说到底要靠技术进步。一是要加大集约化育苗能力建设,保证优质商品种苗推广普及。二是推动瓜果蔬菜生产机械的创新应用、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规范我市瓜果蔬菜优良品种应用,发展标准化生产。三是针对经营主体需求,集中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方式。整合生产、价格、消费、贸易等多环节的大数据信息,强化市场监测预警服务;坚持“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服务”的理念,加快服务链条向前、向后延伸,大幅度提高经营主体种植结构、上市节奏把握等决策能力。
(四)大力发展流通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针对我市目前瓜果蔬菜加工水平低、产业链条短的现实,面向市场需求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着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大力发展消费为导向的即食瓜果蔬菜、免洗加工等半成品开发,提高瓜果蔬菜产业增加值。二是增强采后加工处理能力,不断提高瓜果蔬菜的商品性,实现“旺贮淡供”、净菜上市,缓解滞销卖难问题。三是统筹规划,精心设计,积极发展“田园综合体”,将瓜果蔬菜种植基地与乡村旅游、科普宣教、农耕文化展示、体验休闲相结合,拓宽增收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