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院实验室风险风险评估报告临床实验室风险评估【三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6-26 10:44:3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尚未结束,对风险事件对人的生命、生命、财产等方面的影响和损失可能性进行定量评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医院实验室风险风险评估报告临床实验室风险评估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篇1】医院实验室风险风险评估报告临床实验室风险评估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29家,其中三类医疗器械批发企业6家;三类医疗器械零售企业23家,二类备案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3家,网络销售企业0家,乡镇以上医疗机构42家。

  第三季度,共出动执法人员40人次,检查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经营企业3家次,使用单位10家次。

  二、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医疗器械经营环节:

  1、企业不能定期开展有效的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培训,相关人员不熟悉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档案不齐全。

  2、关键岗位人员不能在岗履职指导企业从业人员开展医疗器械经营活动,不规范的经营行为时有发生。

  3、部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零库存经营,经营场所和仓库经常无人值班,实施有效的日常监管难度较大。

  4、企业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上报制度执行不好,多数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未突破零报告。

  医疗器械使用环节:

  1、个别医疗机构无专或兼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员及未建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等。

  2、部分医疗机构未完全按医疗器械温湿度要求分类贮存;温湿度记录不全或记录不真实。

  3、少数乡镇医疗机构不重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落实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并积极上报。

  三、安全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一是企业的负责人只重视经营,不重视质量管理,缺乏对法律法规的敬畏,没有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对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上,执行流于形式;二是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各岗位人员不能在岗发挥应有作用;三是有些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销售对象都是医疗机构,医院需要购进多少医疗器械,企业就采购多少,企业仓库基本没有库存,对企业的监管难度较大;四是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不重视搜集所销售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虽然都注册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系统,很少有企业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一是一些医疗机构不重视学习培训医疗器械基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没能认真核查本单位库存的医疗器械储存的温湿度,并分类存放;二是有的存放低温冷藏医疗器械的设施没有温湿度监测设备,有的没有温湿度记录或记录不全,温湿度超标也不能及时采取措施,监测温湿度流于形式;三是部分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不够重视,临床上出现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不能及时搜集上报。

  四、下一步打算

  进一步加强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一是重点检查超范围经营、不按要求贮藏陈列医疗器械、关键岗位人员不在职在岗等行为;二是医疗机构非法渠道购进医疗器械、未严格按照医疗器械的贮藏要求储存等行为;三是严厉打击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环节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四是进一步落实企业风险防控主体责任,督促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施风险防控管理;五是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教育活动,增强企业法制意识和质量责任意识,提高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自律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篇2】医院实验室风险风险评估报告临床实验室风险评估

  院办:

  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特急函--关于对部分省诊所等医疗机构开展疫情防控巡查工作的通知以及院领导关于开展基层医疗机构风险自查工作的指示要求。菜园分院高度重视,于5月17日组织分院领导班子对菜园分院本部以及辖区内青沙、关岙、石柱、绿华以及马迹山港务医务室等共6家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了疫情防控风险排查,现将排查情况汇报如下:

  菜园分院:已按相关要求设置发热诊室,并制定相关的操作流程。诊室内除信息化建设尚未完成外(已向总院相关科室汇报、正在建设中),已经能正常接诊发热患者(病历、处方等手工书写,配药、结账等由工作人员在分院门诊药房代办)。对于要求转诊的发热患者实行闭环管理。存在困难:因医护人员配置不足,如遇发热患者就诊,需要调用门诊医护人员更换防护级别后进入发热诊室处置,处置完成做好个人消毒并更换防护级别后回门诊工作,给日常门诊诊疗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青沙村卫生室:已按相关要求设置预检分诊,严格执行发热患者闭环管理,不存在接诊发热患者的情况。存在困难:因医护人员配置不足,预检分诊由当班护士兼任,一定程序上影响患者就诊速度、偶有引起患者不满事件发生。

  关岙村卫生室:已按相关要求设置预检分诊,严格执行发热患者闭环管理,不存在接诊发热患者的情况。存在困难:因医护人员配置不足,预检分诊由当班护士兼任,一定程序上影响患者就诊速度、偶有引起患者不满事件发生。

  绿华村卫生室:已按相关要求设置预检分诊,严格执行发热患者闭环管理。因绿华岛属于悬水小岛,特殊情况下必须接诊发热患者,且村卫生室只有一名医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医务人员接诊发热患者时更换防护级别并在医院其他诊室进行(不得在日常接诊的门诊接诊发热患者)并采集患者核酸及血常规带到总院化验室排查。同时要求医务人员加强和村干部以及分院领导的沟通、有问题及时汇报。存在困难:医护人员配置不足。

  马迹山港区医务室:该医务室由总院安排医务人员开展工作。因港区不能随意出入已由驻村指导员通过微信、电话等和医务室负责人沟通,回复已按相关要求设置预检分诊,严格执行发热患者闭环管理。

  石柱村卫生室:正在进行标准化改建、停诊中(预计到10月底开诊)。

  嵊泗县人民医院菜园分院

  20_年5月18日

【篇3】医院实验室风险风险评估报告临床实验室风险评估

  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规范权力运行,是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提高公职人员抵御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深入细致的做好在第二批主题教育前开展先学先改工作,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我院召开了座谈会,深入了解分析廉政风险防控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院按照有关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要求,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预防和制度建设,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努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一)主要做法。一是夯实基础,认真组织排查廉政风险点。结合医院实际,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认真组织各部门、各科室排查廉政风险、健全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确保医院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贯彻落实。各部门、各科室通过自查的形式,认真查找本科室、本部门的廉政风险点。截止目前,全院按高、中、低风险等级共梳理权力数75个,查找廉政风险点85个,其中高风险15个,中风险32个,低风险38个。二是教育先行,建立廉政文化引领机制。以警示教育、廉政党课为主要载体,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认真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紧盯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处理顶风违纪人员并通报曝光,发挥了警示和教育作用。三严格过错问责,注重廉政风险防控预警工作。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纳入行政问责的重要内容,切实转变机关作风,促进机关效能提速。把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为问责重点,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权力监督制约原则,提高干部职工履行职责的自觉性,促进领导干部以良好的作风和形象履行好职责。

  (二)取得的成效。一是教育了干部职工。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过程同时也是一次广泛深入的廉政和预防腐败教育。有的部门随着内控机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廉政教育不断深化,风险点逐渐清晰,党员干部普遍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走到每个人的身边,有关工作任务真正落实到了每个人的肩上,廉政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增强了反腐倡廉建设的合力。通过查找廉政风险,加强防范管理,基本建立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制度,廉政风险防控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对违纪违规事件由事后的惩处转变为事前、事中监督和警示提醒,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融入到了科室、部门的业务工作之中。

  二、存在主要问题

  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查找风险点方面。存在针对性不强、覆盖面不广、形式主义多等问题。正面提要求的多,针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关键环节有的放矢的少。二是在思想认识方面。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部署、轻落实”的现象。三是在工作机制方面。核定权力清单、绘制权力流程图、权力公开透明仍然是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短板”,主要表现为廉政风险防控与业务工作的融合不够。四是制度建设方面。导致腐败行为发生的体制机制因素在一定范围内还仍然存在,廉政风险信息收集、定期分析、教育提醒、责任追究、考核评估等工作机制有待建立健全。五是在宣传教育方面。宣传工作还不到位,教育效果还不够好,导致风险点查找不精细,存在查找廉政风险“泛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风险防控工作的质量。六是在预警处置方面。监控措施不到位,虚监、弱监、失监、难监等现象依然存在,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外部监督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推进我院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一)强化“两个责任”,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把廉政风险防控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强力推进、纪委组织督促、单位创新驱动、全员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是切实落实“两个责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要强化各级党委(党组)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的主体责任意识,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列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同考虑、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正确把握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关系,既不能用纪委的监督责任代替党委的主体责任,也不能以党委的主体责任包揽纪委的监督责任。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党组)应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党委(党组)书记当好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还要定期专题研究部署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建立健全有关领导体制,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逐级分解落实责任,推动廉政风险防控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确保工作取得成效。

  (二)注重思想教育,提高防控工作的实效性。一是强化思想宣传教育。一些党员干部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存在不正确的认识,而导致不愿查、不想查、不敢查的思想障碍,根子还是对开展这项工作的基本要求、政策界限认识不全面,认识不清楚,因此,我们应当让党员干部有正确认识。即:排查廉政风险,查的是权力运行过程当中可能发生的滥用权力的问题,不是领导干部个人的问题;查的是可能导致不廉洁问题和腐败的因素和条件,不是查每个人的不廉洁问题和腐败问题;查的是岗位职权这把椅子,不是坐在椅子上的人。应当把客观风险和主观问题严格区分开来,查廉政风险是对事不对人,搞的是岗位职权过关,不是人人过关。以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干部群众才能放下包袱,打消思想顾虑,更好配合有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不断丰富学习和教育方式。始终坚持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以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为内容,扎实开展岗位廉政教育、道德教育、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筑牢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中纪委全会精神和《廉政准则》、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培训计划,纳入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等过程。党委主要负责人坚持定期与班子成员谈话,切实落实领导干部“四重分片包干负责制”,领导班子成员就廉洁从政做出公开承诺、上廉政党课、开展警示教育等,抓早抓小,对苗头性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提醒,做到预防在前。三是指定专人动态防控管理。各级各部门应指定专人,以参加集体学习或个人自学的方式,结合风险防控“回头看、回头查、回头改”工作,从实施廉政风险防控动态管理的工作重点开展学习,掌握基本业务知识,确保动态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坚持以监督制约权力为核心,不断提高风险防控的有效性。从近年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看,作为有效预防腐败的防控机制,就必须围绕权力运行的轨迹,研究权力运行的规律,加强权力过程监管与控制,有效阻断利益链,将风险防控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运用于预防腐败实际工作。一是继续强化风险排查。切实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要求,紧扣单位、科室、岗位的工作实际以及个人的思想动态,继续查找、反复核实,着力在找全、找准、找实上下功夫,切忌搞形式、走过场,解决查找不够深入的问题。二是实行重点领域防控。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人、财、物和项目审批等“不直接分管”制度,对有些重要部门负责人、重点岗位人员按规定实行定期轮岗交流。针对重大工程建设、重大投资项目等领域,要运用廉政风险防控手段和项目化管理方法,认真查找部门和关键岗位权力运行的“关节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以及问题易发的“风险点”,从决策、执行、监督等重点环节入手,构建风险防控机制。三是规范限制自由裁量权。针对有的部门自由裁量权过大的的问题,要围绕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细化裁量标准和幅度,严格规范裁量权,最大限度压缩自由裁量权空间,铲除滋生腐败和执法不公的土壤。四是规范权力运行流程。做到将本单位主要职能、领导成员分管工作、内设机构、下属单位的主要职责、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监督问责机制、内设科室、股、所、站等工作人员基本情况上榜公开,全面摸清权责底数。业务办理流程紧扣内设机构职责、办事程序、工作流程、意见反馈等事项,制定一套程序严密、内容清晰、便于操作的业务工作流程,并公之于众,以便于群众对公共权力运行的监督。

  (四)结合工作实际,注重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通过查找、梳理、防控、评估四个不同阶段,厘清权力边界、责任边界和廉政边界,制定具体实在、具有可操作性的防控措施,进一步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一是着力构建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道防线”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经过上一阶段的风险排查和评定风险等级以后,各级各部门(单位)应注重提前谋划,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尤其是结合各自部门(单位)业务监管实际,探索建立前期、中期、后期“三道防线”的防控机制,发挥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长效作用。二是注重加强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紧紧围绕查办案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认真总结成案原因、研究案发规律,注重抓好“查教结合”,选起典型案例,通过警示教育大会、警示教育宣传、案例通报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把法律、纪律等他律性要求转化为严格的廉洁自律意识;组织涉案单位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及发案原因进行深刻剖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的意见和建议,督促认真整改。抓好“查防结合”,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及时加以防范。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专项治理,逐个加以解决。对案件暴露出的具体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督促其建章立制,构建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实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目的。

  (五)加强检查考核,建立领导干部定期报告制度。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一项新内容,我们需要充分考虑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整体性和关联性,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为落实有关责任实现动态管理工作,需要建立领导干部定期报告“廉政风险事项”制度,廉政风险事项报告应涵盖思想道德、遵章守纪、权力行使、防控责任落实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年终工作目标考核之中,重视考核成果的运用。积极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对工作不力致使违纪违法案件多发的,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推荐阅读:

党史民主生活会个人范文十六篇

红色家书朗诵稿子【13篇】

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范文(通用6篇)

2023党支部基本工作制度范文(精选6篇)

关于学校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实施方案【十八篇】

申请公函公函范文(通用4篇)

标签: 风险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