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协会工作计划1
日前深圳市政府通过最新一期市政府公报印发了《深圳市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xx-20xx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在20xx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14处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建成更加完善、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治理体系和应急防治体系,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记者了解到,深圳属于低山、丘陵、台地地貌,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叠加部分不规范的房屋、道路、水务等工程建设,受强降雨影响,形成了大量的自然斜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建筑边坡。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形多为中、低山和丘陵区,农村居民建房多依山削坡而建,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受强降雨影响可能发生滑坡、崩塌。
截至20xx年底,全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1057处,威胁总人口5285人,潜在经济损失亿元。其中,威胁10人以上的较大隐患点14处,一般隐患点1043处。
为此,《方案》提出,统筹考虑安全、生态、景观要求,采取生态修复手段,有计划地实施工程治理。20xx年底前,完成全市14处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和竣工验收。各区在组织实施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的基础上,对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加强综合治理,力争早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同时,按照“降低存量风险,坚决遏制增量”的思路,深入排查削坡建房风险点,加强综合治理。20xx年底前,在既往削坡建房排查工作基础上,全面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削坡建房风险点排查,加强台账管理,制定综合治理措施。20xx年底前,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将组织开展农村削坡建房综合整治,基本完成辖区内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削坡建房的用地管理,对违法用地严格查处,从源头上遏制新增削坡建房风险点。
此外,20xx年底前,我市还将整合全市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等成果,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系统,实现地质灾害防治“一张图”管理。将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纳入城市大数据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为各区、市相关单位提供防治信息服务,实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联动。
地质灾害防治协会工作计划2
为切实做好我市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x地质灾害防治规划(x-x)》,结合全市x年1:5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和x年汛前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制定本方案。
一、x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和x年防治情况
x地处江淮丘陵南部,地形复杂多变,水域面积广阔,降水充足,地质、水文条件复杂,自然因素和人为作用引发地质的灾害时有发生,且类型多样,其中以不稳定斜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危害严重,且主要分布于山区、x沿岸和交通道路沿线,经x年全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和x年全市地质灾害汛前排查,共确定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13处。
x年,在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x国土资源局的大力指导下,各乡镇和市直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圆满完成了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地质灾害“零伤亡”的目标。全市共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3级预警4次,提示短信共106条,应急处置崩塌地质灾害险情1起(S208小岭拐崩塌)。同时,圆满完成了《x1:5万地质灾害区划调查》野外验收工作,开展了“x马家山模拟崩塌应急演练”,组织了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知识培训班,共培训群测群防监测员、基层国土资源工作人员、村级相关人员43人次。
二、x年度地质灾害现状趋势分析和重点防范期
依据我市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分布规律、隐患点稳定状态和气象部门对x汛期降水的预测,强降雨和连续降雨仍是引发突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人类工程建设活动是引发突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突发性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区域为沿山和河湖干渠沿岸坡,缓变性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区域涉及全市。全市重点防范区为:x(西峰山区一带切坡建房)、x、x(矿区)、x(包坊村一带切坡建房);全市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岸崩等突发地质灾害。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x地质灾害防治要求,我市重点防范期为5月至9月。
三、需重点防范或加强监测的隐患类型和具体隐患点
(一)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
1、x街道不稳定斜坡(CH-10)
位于x街道,地理坐标东经117°55′48”,北纬31°31′33”。该处为山坡坡脚切坡建房引发,形成时间约为上世纪70年代,危岩体坡高约8m,坡长约10m,坡宽约50m,坡度约75°。隐患点在强降雨期间常伴有小规模崩塌灾害发生,威胁住户生命安全。属地乡镇应加强监测,必要时采取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
2、x不稳定斜坡(CH-11)
位于x,地理坐标东经117°56′42”,北纬31°31′33”。为切坡修路引发,危岩体坡高约8m,坡长约15m,坡宽约50m,坡度约75°。
道路施工方正在对该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属地乡镇应加强跟进,确保治理过程中不发生灾害事故。
3、x不稳定斜坡(CH-13)
位于x经开区x,地理坐标东经117°52′42”,北纬31°40′02”。由修建寺院切坡引发,危岩体坡高约20m,坡长约25m,坡宽约30m,坡度约80°,威胁寺庙内人员及香客的安全,属地部门、寺庙主管单位应加强监测防范,并筹措经费采取工程治理措施。市国土资源局按《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做好监测和监管,并协助x经开区在治理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
4、x不稳定斜坡(CH-17)
位于x,地理坐标东经117°50′23。04”,北纬31°35′12。84”。斜坡坡高6m,坡长10m,坡宽100m,坡度为30°。坡体土质松散,坡面呈直形状,坡体上方民房墙体开裂现象严重,宽1-5mm,多呈竖向。在强降雨等不利条件下可能失稳引发滑坡地质灾害,威胁民房及人员安全。天河街道应加强监测防范,必要时采取搬迁避让措施。
(二)崩塌地质灾害
1、S208省道x崩塌(CH-01)
位于xS208省道西侧,地理坐标东经117°51′43”,北纬31°39′57”。由修路切坡引发,危岩体坡高约20m,坡长约15m,坡宽约30m,坡度约62°。该隐患点历年均有小规模崩塌发生,威胁过往车辆及行人,x公路局x分局要继续采取防范措施并加大工程治理力度,彻底消除隐患。
2、S208省道x崩塌(CH-09)
位于xS208省道西侧,地理坐标东经117°51′54”,北纬31°29′47”。由修路切坡引发,危岩体坡高约40m,坡长约20m,坡宽约50m,坡度约65°。该隐患点虽修砌了高约1。9m的挡墙,但由于坡体高陡,仍然威胁过往的车辆及行人安全。x公路局x分局要继续采取防范措施并加大工程治理力度,彻底消除隐患。
3、x崩塌群(CH-07)
位于x,地理坐标东经117°49′13”,北纬31°50′48”。为山坡坡脚切坡建房引发的崩塌,有多个阶梯状不稳定切坡。其上部的不稳定边坡高度约为10m,长度约为15m,宽度约为40m,厚度约为3-5m,平均地形坡度约为46°,x年该隐患已破坏房屋1间,未造成人员伤亡。目前,该隐患在连续降雨后仍会有小规模崩塌发生。市国土资源局应加强监测,属地乡镇应进一步采取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
4、x崩塌(CH-16)
位于x,地理坐标东经117°35′58。62”,北纬31°24′39。6”。x年全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时,发现该处因切坡建房,坡体下方已有少量落石堆积。应做好日常监测并记录坡体动向。
(三)滑坡地质灾害
1、x槽坊滑坡(CH-12)
位于x糟坊,地理坐标东经117°51′59”,北纬31°30′59”,为自然形成,滑坡在斜坡上形成圈椅状地形,高度约为12m,长度约为30m,宽度约为40m。曾于x年8月1日9时发生滑坡,未造成人员伤亡,损坏部分房屋、毁坏树木22棵,直接经济损失约0。5万元,后经工程治理,沿坡脚处修筑高约0。8m挡墙,但目前滑坡仍处在不稳定阶段,索性坡体下方房屋已空置,_门、属地乡镇应加强监测密切注意坡体动向。
2、x滑坡(CH-14)
位于x组,地理坐标东经117°49′13”,北纬31°50′48”。由当地村民修建房屋切挖坡脚引发,滑坡体高度约为10m,长度约为
15m,宽度约为40m,厚度约为3-5m,平均地形坡度约为46°,目前滑坡仍处在不稳定阶段,威胁其下住户的安全,属地政府、_门应加强监测,必要时采取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
3、x滑坡(CH-15)
位于x组,地理坐标东经117°51′56”,北纬31°49′18”。当地村民修建房屋切挖坡脚引发,滑坡体高度约为15m,长度约为50m,宽度约为100m,厚度约为4m,平均地形坡度为62°,滑体为碎石土。x年该滑坡冲毁房屋1间,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直接损失8万元。目前坡顶见拉张裂缝,坡脚剥、坠落现象,住户房屋墙体见多处竖向裂终缝,滑坡仍处在不稳定阶段,威胁其下住户的安全,属地乡镇、_门应加强监测,密切注意坡体动向。
(四)泥石流地质灾害
x泥石流(CH-05)位于x,地理坐标东经117°48′24”,北纬31°29′51”。斜坡高度约为50m,坡度约为45°。该隐患点已采取修筑挡墙、梳通等措施进行了治理,坡体逐渐稳定,但需加强监测、关注动向,做好预警工作。
(五)崩岸地质灾害
x崩岸(CH-04)
位于x沿岸,地理坐标东经117°36′12”,北纬31°26′31”,坡度约65°,岸坡高度约7-8m,崩塌长度约300m。随x水位变化以及浪涌冲蚀,极易发生崩岸,目前未进行任何治理措施。根据历年的监测记录分析,湖水已剥蚀岸体近1米,经年累月将危及岸上x寺安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属地乡镇应加强监测做好防范,市水务主管部门、寺庙主管部门应筹措资金,必要时采取工程治理或寺庙搬迁。
四、地质灾害监测
(一)重点监测范围、内容
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重点调查和“三查”制度(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进一步掌握我市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规律,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本方案附表中所列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列入本年度市级重点监测范围。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隐患体及周边地面和建(构)筑物变形情况,动植物异常情况、地下水变化情况等。
(二)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要采取汛期巡查与常规监测相结合、专业单位监测与群众监测相结合、定期监测与连续降雨时加密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
1、汛期巡查。在汛期,各地、各部门应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落实监测责任。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隐患体主管单位应根据各自职责,开展责任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巡查。
2、群测群防监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和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全面落实监测人员,对发现的隐患点要及时进行监测,掌握其动态及变化情况,做到一旦灾情或险情加重时能及早发现、及时预警并主动避让。
(三)监测责任单位、责任人
1、各地行政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各国土资源所在市国土资源局和同级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建设、水利、交通、气象、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关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
2、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监测责任落实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重点防范期,责任单位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及时发现、报告、处置险(灾)情。
3、危及教育设施、铁路、公路、水利水电、航道、通讯、风景名胜区等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该设施的主管部门和单位负责监测。
4、其他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由隐患引发者负责监测和治理。
五、地质灾害预警及应急
加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建立体系完备、运行正常有效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制度,及时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消息传达给相关部门(单位)和受威胁的人民群众。对已出现地质灾害征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要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转移人员。
各乡镇(街道)要建立24小时值班制,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其它各有关单位和部门也要建立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制度。严格执行“三个报告制度”,即:一是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二是其他部门和村(居)民委员会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转报当地人民政府,三是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派人赶赴现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灾情扩大,同时还要按照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速报制度规定,向上级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地质灾害应急工作要做到第一时间接到灾情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第一时间开展抢险救灾;地质灾害发生后,各乡镇(街道)和有关单位应按程序启动并组织实施本单位《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工作,力争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六、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应进一步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强化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目标,建设地质灾害防治专业队伍;国土资源、气象、水利、交通、建设、教育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协调,提高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
(二)健全落实制度。各地要认真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各项防灾制度,建立和完善行政领导责任制,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严格执行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应急调查处置、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三同时”等制度。
(三)保障防治经费。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用于地质灾害的调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治理)、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等,并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可能成灾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早进行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四)编制应急预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有针对的编制包括监测、报警、疏散、安置、抢险等内容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出现灾(险)情时,应及时按规定启动预案,及时报告灾(险)情,组织危险区内人员撤离并妥善安置,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加强协调配合。国土资源、气象、建设、水利、公安、交通、教育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调与配合,完善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认真做好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_门应加强与同级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雨情,为制定预防措施和开展抢险救灾提供依据;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并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发生地质灾害气象信息,指导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
(六)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立广泛的灾害监测和预警信息服务队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加大监测力度和监测频率。
(七)强化项目管理。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住房和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各重大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建设单位,要依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严格按有关规定开展勘查设计、施工等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因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各地各有关部门尤其是规划、_门,要重视农村切坡建房引起的地质灾害问题,从源头上控制切坡建房。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单位要有针对地做好切坡建房危害性宣传,指导农民科学建房选址及间易监测方法。市_门要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落实矿山企业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责任。
(八)大力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工作,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监测分析,提高预警预报水平。要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力度,普及监测、预防、避险、抢险等知识和技能,增强民众防灾意识,提高抗灾能力。及时向隐患主管单位或责任单位以及受威胁的对象发放“两卡”,并在危险区设立警示牌和标志。
地质灾害防治协会工作计划3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全镇发展大局。为切实做好我镇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_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以及中央、省、市、县对地灾害防治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镇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现状与危害
(一)总体分析
我镇共有地质灾害点30个,其中滑坡25个,泥石流3条,斜坡2个,分布于11个村民委员会29个村民小组。
1.滑坡点。25个,分布于11个村30个村民小组,分布在小湾新镇、箐中村、小湾村、正义村、华峰村。其中滑坡规模大于1000万立方米的巨型滑坡有1个,即小湾新镇滑坡体。
2.泥石流。3条,分布于4个村,即小湾村、春光村、马街村、蕨菜村,其中典型的泥石流沟有1条,即小湾村大沙坝河泥石流。
3.斜坡。2个,分布于2个村2个村民小组,即桂花、蕨菜村。
(二)危害
我镇的镇政府驻地滑坡是典型的地质灾害,它影响面较大,延伸至中寨、上寨、江边三个村民小组,涉及123户农户537人。新镇居民1600多人,建筑面积53000多平方米,主要有四个危险区:一是畔香公路至行政街影响区;二是行政街至高贸街影响区;三是商贸街至农贸市场影响区;四是农贸市场至1450线(检查站)影响区。在原本的基础上,行政街局部发生了滑坡,滑坡体一旦发生危害,将造成约1亿元的经济损失,严重危胁到我镇政府住地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地质灾害发生情况
虽雨季相对稍短、雨量偏少,但进入6月份以来,全镇范围内降雨过时有出现,受大雨、暴雨和持续强降雨以及小湾库区蓄水影响,仍然有12个村不同程度发生了地质灾害,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财产损失。较为严重的是小湾、正义、锦秀、春光、马街、三水、蕨菜等村以及辖区内的公路沿线、小湾库区沿岸。小湾镇政府驻地滑坡仍然是全镇重点监控隐患点,目前仍处于蠕动变化过程中。其他典型的灾害有:
1、正义村荒田、多依树滑坡;
2、温泉村坡脚滑坡;
2、三水村的干海滑坡;
5、蕨菜村、正义村的阿莫山滑坡;
二、地质灾害预测
一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依据
1、对影响小湾镇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因素进行的综合分析;
2、调查掌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情况及全镇地质灾害现状;
3、省、市、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4、县气象局提供的气象预测。
(二)降水趋势预测
1、主要气候概况
天气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与历年同期偏高℃,属气温正常年份,年总降雨量为毫米,与历年同比少,属降水偏少年份,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局部地区出现干旱、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1-11月份共出现大雨96次,暴雨14次,雨季偏早。主汛期6—8月份降雨量为毫米,与历年同比少,属降水偏少年份,汛期气温正常略高。
2、主汛期趋势预测
预计主汛期6-9月份全镇降水量正常至偏多,其中6、7月份雨量正常略多,8-9月份正常至偏多,局部地区洪涝灾害明显。预计8月下旬至9月气温无明显大范围低温冷害天气出现。
3、9月至10月及雨季结束期趋势预测
预计9-10月份正常至偏少,大部分地区有5-7天的秋季连阴雨气候,气温正常。雨季于10月中旬至下旬结束,属正常年份。
三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结论
预测结论:上半年我镇遭受1一遇的严重干旱天气,地质灾害频度及危险度将较往年偏高。主汛期6-9月份多强降水天气,极易引发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四防治原则和目标
在地质灾害防治中,要切实贯彻“以预防滑坡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三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群专结合、单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结合、重点建设规划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的“四结合”原则,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减少和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加大宣传,加强监测,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重点隐患点
一地质灾害危险点
1、正义村
(1)荒田、多依树滑坡;
2、小湾村
(1)小湾新镇滑坡;
(2)大沙坝沟泥石流;
3、箐中村
(1)箐中滑坡;
(2)马鹿塘滑坡;
(3)平路滑坡;
4、温泉村
(1)坡脚滑坡;
(2)对门山滑坡;
3小白水洼子滑坡;
5、华峰村
(1)老牛山河滑坡;
(2)兰板凳滑坡;
(3)利米滑坡;
6、桂花村
羊高地滑坡;
7、锦秀村
(1)哨房滑坡;
(2)茶树王干沟滑坡;
8、春光村
(1)老房子滑坡;
(2)小河边河滑坡;
(3)岩子脚滑坡;
9、马街村
(1)关口滑坡;
(2)中道河泥石流;
3田心滑坡;
4小村滑坡;
10、三水村
1干海滑坡;
2团结、九房滑坡;
11、蕨菜村
(1)蕨菜河泥石流;
2阿莫山滑坡;
(3)阿莫山斜坡;
(4)秀山斜坡。
(二)地质灾害威胁交大区域和公路
1.地质灾害威胁较大的区域是小湾新镇滑坡以及小湾库区沿岸。
2.地质灾害威胁较大的公路是凤小公路沿线崩塌、斜坡、泥石流及镇村、村组公路的排水。
四、重点防治期
根据我镇地质灾害以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特点,结合我镇降水趋势预测,确定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滑坡6至11月,泥石流5至8月。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根据小湾镇地质灾害现状,镇人民政府已经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负责对全镇地质灾害工作的领导,各村同时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村委会主任是直接责任人。要按照方案要求,落实责任,认真执行观测、监测和定期上报制度。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布置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各村委会和镇级各有关单位要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_精神为指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云南省地质灾害处置规定》和《云南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及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避让和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镇、村、组三级地质灾害防治和群测群防责任制,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进行部署和落实,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保证。要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系统,村支部书记负总责,为第一责任人,村主任为监测责任人,具体负责完善责任制,明确责任,组织监测,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的的村、组要全方位负责监测。必须按照防灾责任制的要求,明确各个危险点所在的区域、主管部门,确定专人负责。责任人必须上岗到位,特别在汛期必须以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负责,周密部署,齐抓共管。加强值班、巡查,切实组织好监测、预警预报、灾害应急调查、组织群众撤离等重要工作。对地质灾害危险点及时提出具体措施,制定人员紧急避险和财产转移的应急方案。并案_和省、市、县速报制度的要求,及时向镇人民政府报告地质灾害灾情及防治情况。镇级各单位各部门要对辖区内地质灾害认真进行监测防治。
1.党政综合办:做好全面协调和管理,负责按照镇人民政府的部署,及时上报有关材料、通报雨情,做好后勤保障等工作,并同小湾国土分局及县气象局保持联系,根据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内容,及时向领导组准确反映有关情况,以便实时启动地质灾害预警体制。
2.小湾国土分局:配合镇人民政府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同时负责好地质灾害防治的规划、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并负责抓好矿山安全生产、指导编制因生产活动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预案,并按照预案配合上级部门指导和监督防灾抢险工作。
3.财政所:负责按照镇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部署,管好用好上级财政拨付的防治专项资金,用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和救助工作。
4.村镇建设规划管理所:负责做好各地质灾害点的动态监控,按照国家标准,完善市政总体规划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内容,审批建设项目时充分考虑项目建设用地条件。依法强化工程勘察工作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勘察设计施工。
5.水利水土保持管理站: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境内沿江沿河及水利设施地质灾害的防灾预案的编制和实施,加强对小湾库区沿岸、危险水库、堤坝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库岸及附属设施的监控和防御工作。
6.林业站:负责加强山区泥石流等因水土流失而引发地灾害地段的植被保护和林地征用管理,并指导和督促林地权属单位制定生物治理方案,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
7.卫生院:负责地质灾害发生后,组织医疗卫生队伍对灾区伤员的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
8.督学办:负责中小学校校区(舍)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汛期、汛中会同各部门对中小学校校区(舍)周边地质灾害或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校区(舍),受自然条件形成的或工程建设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校区(舍),落实防灾措施,明确临灾避让路线和地点,明确责任,切实加强领导,避免出现防灾空白区,有效防止中小学校区(舍)周边地质灾害的发生,避免人员伤亡和最大限度的减少经济财产损失。
9.村民委会、村民小组:在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的同时,加强日常监测和巡查制度、值班制度、督查制度,在主汛期到来之前,把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发到各灾害隐患点和受威胁的群众手中。在主汛期内,加强对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巡回检查。
各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预防责任人必须按照责任制度的要求上岗到位,并明确危险区所在村民小组长将责任落实到人。各地质灾害负责人在汛期内必须以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负责,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好监测预防预报和灾害现场前期调查工作,根据人员紧急避险和财产转移的应急预案,按照地质灾害发生的相关制度要求,必须及时向镇人民政府和小湾国土分局报告地质灾害灾情及防治情况,由国土分局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二科学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实责任制
各村要在总结上年度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防治协会工作计划4
(一)加强领导,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目标。
各镇、相关职能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执政为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振兴乡村战略的重要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认真部署,抓好落实,保证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人员要落实责任制,明确具体负责人,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认真履行职责。各地质灾害隐患的防灾责任人必须按防灾责任要求,落实专人负责。责任人必须上岗到位。切实组织好监测、预防、预报预警、群测群防、灾害现场应急调查,对地质灾害危险点及时制定防范措施,以及人员紧急避险和财产转移应急方案,并按照《惠州市惠阳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地质灾害情况及防治情况。区自然资源部门要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总结。
(二)落实责任,确保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各镇、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地质灾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特别是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段),要落实好防灾措施,落实监测、报警单位和主要责任人,制定避灾方案和紧急疏散路线。要按照《惠州市惠阳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发挥汛期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的作用,做到地质灾害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按“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原则,落实地质灾害治理。同时,各镇和有关部门要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实施灾害点、隐患点治理工程。对违反规定或不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不落实防治措施造成地质灾害发生,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要按照_《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六章有关条款追究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三)完善制度,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各镇、区自然资源部门要认真落实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向社会公布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监督。汛期前组织技术力量对地质灾害危险区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检查,汛中加强巡查和监测,汛期后进行复查与总结。区应急指挥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应急队伍在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应急调查与善后处置工作的作用。
(四)完善机构,构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体系
1、加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建立群测群防网络,把全区23个(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灾害体、受灾体及成灾影响范围都纳入监测范围。群测群防系统由区、镇、村(含社区,下同)或企事业单位三级网络构成,明确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村或单位的行政负责人为责任人,以有关单位人员或受威胁的人员监测人,填写防灾工作明白卡及避险明白卡。
2、加强专业监测网络建设。争取资金、人员编制、技术人才,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地质环境监测队伍,对全区地质环境、特别是地质灾害隐患点,由专业人员利用现代化仪器进行站网式监测,实现自动监测和监测数据适时传输。
3、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区主要地质灾害的空间数据库,提供主要地质灾害信息动态查询,为今后建成全区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创造条件。
(五)加大力度,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对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按“谁诱发、谁治理”原则,在明确治理责任人的基础上,责令责任人投入资金,限期实施工程治理。对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区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制定工程治理方案报政府批准实施。
(六)加强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地质灾害违法行为。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和《_办公厅关于落实_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通知》(国土资厅[20_]54号)的规定,切实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的管理,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审批新建住宅以及爆破、削坡和从事其它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加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依法查处违反_《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的行为,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注重预防农村建房和山体过度开发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指导矿山企业做好矿区防灾预案,最大限度地避免矿山建设引发的突发性地质灾害。
(七)加强协调,保障信息畅通。各镇、区自然资源部门要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防汛救灾部门的协调、沟通与合作,确保区、镇、村三级之间信息畅通,达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迅速准确。
(八)加大宣传,提高地质灾害防灾水平。各镇、区自然资源部门应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张贴宣传画等形式,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充分利用“3·19”《_矿产资源法》颁布纪念日、“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及“6·25”土地日开展宣传咨询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了解地质灾害,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网络的作用。
地质灾害防治协会工作计划5
为切实做好20xx年度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_第394号令)、《_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xx]20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_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xx]59号)和《旬阳县20xx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镇地质灾害现状和20xx年汛期降水趋势预报,制定本方案。
一、全镇地质灾害现状及20xx年地质灾害概况
我镇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类型。其时空分布与地质环境条件和气候环境关系极为密切。强降雨、冻融作用以及不合理人为工程活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在空间上,我镇山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危害严重;在时间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5-9月主汛期。
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相关单位密切配合下,我镇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一是推进了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二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进一步加固,落实了群测群防责任人、监测人、监测补助经费,夯实监管责任;三是加快了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进度,提高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准确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年、我镇由于各项防范措施得力,责任落实到位,全年未造成人员伤亡。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据安康市气象台中长期气候预报资料:预计20xx年降水量较往年正常略偏多,旬阳900~1100毫米。预计冬季降水较常年略偏少,春季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多;第一场透墒雨预计出现在4月中旬,接近常年出现日期;初夏汛雨出现日期较常年同期偏早;汛期分布规律。结合20xx年地质灾害特点、隐患点稳定状况和市气象台对20xx年全市降水量趋势初步预测,预计20xx年全镇地质灾害发生频度、密度和造成的损失与20xx年相比呈上升趋势,灾害类型将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预计局部地区暴雨可能造成滑坡、泥石流灾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三、重点防范区段和防范期
(一)重点防范的村、社区
**、**、**、***、***等村庄社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人口集中,在强降雨、不合理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下,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二)重点防范的矿山及集中开采区
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矿山及集中开采区有:**镇南沙沟铅锌矿区,主要表现为泥石流、矿渣水石流、滑坡等灾害。
(三)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交通干线
县道蜀小路**段;镇域内通村到组公路。上述公路位于山区,修路切坡造成的不稳定边坡较多,若遇暴雨、连阴雨局部地段可能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
(四)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预测
根据我镇目前已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危害程度及危险性,选择27处作为20xx年度省、市、县级重点监测点,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应急防治措施,明确负责人、责任人、监测人等(详见附表)。
(五)地质灾害发生的时段预测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水密切相关,20xx年预计地质灾害相对集中发生的时间段为5月至9月,其中7月至9月为地质灾害高发期,在降水作用下极易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因此,在这段时期需加以重点防范。各级人民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制定防灾预案和应急预案,确保“情况掌握到户、信息预警到户、责任落实到户”,及时进入重点防范工作状态,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确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时完善应急预案。
汛前各村(社区)要根据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现状以及降雨、洪水等趋势预报,及时编制并发布以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段)分布、危害预测、重点防范期、人员避险转移路线、防灾减灾措施、应急措施及监测预防责任人为主要内容的《20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二)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监测工作。
及时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演变过程,捕捉灾害发生前的特征信息,为正确分析和预报灾情提供科学依据。简易的监测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裂缝相对位移监测法。该方法是监测滑坡体裂缝两侧相对张开、闭合变化和塌陷区地裂缝变化的监测方法。监测点选择在裂缝两侧,一般2个一组,测量其距离,或在裂缝两侧设固定标尺,以观测裂缝张开、闭合和垂直变化。此外,还可在建筑物(房屋墙、挡土墙、浆砌片石沟侧壁等)的裂缝上贴水泥砂浆片等观测裂缝的变化情况。另外,可用已有的设备仪器进行专业化监测。二是宏观地质调查法。该方法是对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灾害的变形形迹进行追踪调查的监测方法。应在变化明显地段设立监测点和调查路线,采用专人巡视或动员附近群众监测等方式,及时掌握隐患点各类变化。
(三)突出重点隐患区域防治。
要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干部群众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能力。认真实施汛前巡查、汛中检查、汛后核查制度,把工作重点放在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将受灾害威胁的群众列为重点搬迁对象,结合陕南避灾搬迁工程进行搬迁。搬迁避让是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最行之有效的治本之策。根据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可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
1.滑坡。一是采取排水治理,在滑坡体外围设置一条或几条环形排水沟,使滑坡体外的地表水不能进入滑坡体内。对大型滑坡体,可在滑坡体上设置排水沟,使地表水排出滑坡体,不致渗入滑坡体内部;二是采取工程治理,在滑坡体及坡脚建抗滑垛、抗滑桩、抗滑墙、锚固等,增强滑坡体的稳定性;三是按设计方案或应急调查指导的方法及时实施防治。
2.崩塌。对崩塌体采取卸载、清除、固化、坡面防护、喷浆等工程措施。
3.泥石流。采取生物措施提高流域内沟谷坡面植被覆盖率、工程措施(拦挡、排导)、流域内综合治理等措施。
4、地面塌陷。在采空区上方应设立警示牌、围栏,严禁在采空区上建房、修路;对已形成的塌陷坑,要及时进行回填,避免人畜误入,同时也达到恢复生态环境的目的。
(四)健全完善群测群防体系。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汛前将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抢撤方案”制定完成,确保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户,逐点落实监测人和监测责任人,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实现“两卡”和“预案”的全覆盖,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针对本辖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状况,要在滑坡、崩塌、泥石流易发区段设立警示标志,禁止受威胁对象进入危险区,有效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五、地质灾害防治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组社区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监管责任,完善防治制度,全力以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密切协调配合。镇属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重大工程、交通沿线、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时对地质灾害隐患做出预测、预警、预报;加强对在建工程的监督管理,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工程,督促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采取预防治理措施;相互通报地质灾害监测信息,实现资料共享。
(三)强化宣传教育。各村社区单位要持续深入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逐级建立健全防灾责任制,层层落实防治责任,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必要培训。同时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按照《旬阳县20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积极开展镇级、村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通过模拟现场的抢险救灾的应急处置,达到全面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的目的。
(四)落实工作责任制度。防汛办、民政站、国土资源所等部门要相互配合严格落实地质灾害汛期险情巡查、应急调查和灾情速报等制度,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一旦发生灾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发现临灾险情,要立即组织应急调查,确认险情,迅速采取避让、应急处置措施。出现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在立即处置的同时,要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迅速上报上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
**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
值班电话:0915-*******,传真:0915-*******。
地质灾害防治协会工作计划6
为切实做好20_年度三湖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条例》,《湖南省地质灾害保护条例》和《衡阳县20_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威胁对象
(一)、地质灾害威胁对象
1、存在地质灾害的村组主要有南北村胜利组、甘泉村千步组、丫木组、西村村周山组、塘湾组、下皂组、新建村六平组,这些村组自然因素和人为工程活动及降雨等因素影响,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可能性很大。
2、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交通路线
三湖镇地处偏远地区,境内有甘泉村至南北村公路、鼓峰村至中合村公路,文光村公路,管桥村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由于公路建设具有深挖、高填、切坡的特点,且部分建设项目位于地质灾害容易发区,工程建设对地表破坏严重,导致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二)地质灾害威胁范围
1.突发性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
20_年突发性地质灾害高发区是:西村村塘湾组、周山组、下皂组,南北村胜利组、甘泉村千步组、丫木组,新建村六平组。
2.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我镇范围内有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见表1)。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与重点防范期及区域
(一)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受到地质条件、气候变化、人为活动强度和方式等因素影响,以及我镇村组道路建设应高度注意防止人为诱发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时期
暴雨是我镇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我镇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总的降水趋势是山区大于丘陵,丘陵大于平原。根据气象部门20_年度趋势预测分析今年汛期(4——9月)降水正常。其中,前期汛期(5——6月)降水正常偏高,局部可能有短期洪灾的发生,后汛期(7——9月)降水较小,秋季明显,特别注意防范(7——8月)强台风对我镇的影响
(三)重点防范区域
近年来,由于乡村公路建设增加,甘泉片责任区和西村村、文光村、永安村、新阳村地质灾害频发,这些区域地质疏松,而且夹杂石块,一遇到暴雨、雨水沿裂缝侵入土体,导致滑坡和小型泥石流。需加大这些地区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
三、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组织机构、单位责任
(一)、地质灾害调查
我镇24个村、1个居委会,451个小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野外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为防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调查,查清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规律,完成《三湖镇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为镇预警预报、群测群防系统建设、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3月,对全镇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和巡逻。
(二)、地质灾害监测
本方案附表中所列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本镇重点监测对象。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给于重点监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隐患变形情况,地下水变化情况等。要采取汛期巡查和监测结合、并且单位监测和群众监测相结合、定期监测和连续降雨时加密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
(三)组织机构
镇人民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组织指挥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值班室设在镇人民政府办公室,值班电话:联系人:电话:
(四)明确相关单位防治责任
1.党政办公室:负责地质灾害重大事件的综合协调和应急管理指导工作。
2.各村委会及居委会:书记、主任要对本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本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体承担本区域内地质灾害全面巡查,开展隐患点日常监测,落实隐患点的监测人及警示标志,组建应急队伍,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工作,负责搬迁避让措施,接到或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时,要及时组织人员及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及时报告镇政府和镇国土资源所,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安排灾区重建和治理工作,积极配合镇政府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工作明白卡。
3.国土资源所: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拟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应急预案,报镇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对基层上报的地质灾害险情,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到现场勘察,提出应急处理措施,向上级国土部门和镇政府报告;不得隐瞒、谎报地质灾害灾情。
4.安监站:要对非煤矿山、工业企业、各类选厂、尾矿库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处理,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5.镇卫生院:组织本单位人员赶赴灾区抢救伤员,负责灾区防病治病和卫生防疫工作及药品供应。
6.水管站:要对全镇河道周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处理,及时预报降雨强度及分布范围,特别要加强对危险天气的研究,会同国土部门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7.路政中队:要对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处理;加强交通线路的边坡防护;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路段的巡查,危险及潜在隐患地段应加以治理;同时对拟建和在建交通工程项目进行监管,通过合理选线、科学设计、规范施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及时治理施工中发生的地质灾害。
8.民政办:在地质灾害预警期内要做好抢险救灾准备,筹措资金和救灾物资;灾情发生后应及时做好优抚工作;组织核查灾情及上报。申请、管理、分配救灾款物,组织指导救灾捐赠、组织转移、安置受灾人员及灾民生活,负责救灾物资的组织和供应工作,组织指导灾民倒塌房屋的恢复与重建。
9.财政所:保障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及时到位
10.派出所: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公安机关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参与抢险救灾,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做好灾区道路的交通的疏导工作。
11.住建站:要对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处理;在进行城镇规划时应充分考虑遭受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合理规划布局;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城镇范围内的建筑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2.中心学校:对各校区周边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各学校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学生防灾知识教育工作;负责组织、转移受灾学校师生员工,做好灾后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灾后校舍的恢复、重建工作。
13.环保站:负责灾害影响的环境评估;负责地质灾害可能造成次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轻环境污染危害。
14.武装部: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投入抢险救灾,侦查灾情,开展国防后备力量应急动员,重点是抢救被埋人员,救扶受灾群众、工程抢险、处置次生灾害。
15.镇纪委:负责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履行职责实施监督;对国家工作人员和村组干部及隐患点监测人员因工作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进行查处。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目标
各村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部署和落实,保证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人员要落实到责任制,实行行政领导责任追究制,将地质灾害危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预防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责任人、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认真履行职责,切实组织好监测、预防、预报预警、群测群防,治理及突出地质灾害应对工作。
(二)制定方案,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
镇国土资源所应在总结往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基础上,结合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类型、规模、危害性等实际情况,认真组织编制和落实到本辖区内《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出本地区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的具体防灾措施,落实监测主要负责人,协调各村委会确定避灾方案和紧急疏散路线。编制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及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示后公布,并上报国土资源局备案。对违反规定不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造成地质灾害重大伤亡和事故的,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相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三)完善制度,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
各村委会和国土资源所,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衡阳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要求,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确保形成“统一领导、综合负责、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系,尽快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应急管理机制。一是要建立预报预警应急指挥系统,完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二是认真落实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制度,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的作用。三是要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明白卡,在危险区域树立警示牌,让处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具备“自我认识,自我监测、自我防范的能力”。四是要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在汛期时对重点区域进行地质灾害巡回检查,做到“快调查,快定性、快决策、快实施”。五是各村委会组织或指定一支抢险应急队伍,以备担任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任务。
五、落实经费,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保障制度
镇人民政府将按照《地质灾害条例》和《湖南省地质灾害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安排地质灾害调查、预防和自理经费,纳入年度计划财政预算,并根据当地财政状况和防灾工作需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同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筹措机制,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危害大,影响严重、急需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进行彻底治理或搬迁避让,有效地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加强协调,确保信息畅通无阻
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镇国土资源所要加强与建设、水利、交通、气象等部门共享机制。要加强与防汛救灾部门的协调、沟通和合作,互通情报,确保镇、村、组三级之间信息畅通,加强协作,传达下情上报及时准确,为全镇汛期地质灾害工作提供信息渠道。
七、加强监测,提高地质气象预警预报
要加大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运用新方法、新技术进行监测分析工作。_门与气象部门要继续密切配合,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通过气象部门现有的群发手机短信天气预报,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八、加强监督,依法查处地质灾害违法行为
各村委会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切实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的管理,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审批新建住宅及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加大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依法查处地质灾害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注意预防集镇基层设施建设、中心、村庄建设、农村建房和山体过度开发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合理开发利用矿山资源,认真做好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落实矿山地质环境和保护责任,有效防治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九、加强宣传,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各村委会和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避险、抢险、治理等知识,做到地质灾害预防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矿山,特别是要让地质灾害严重地区的颁布群众都掌握这方面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增强防灾意识,提高抗灾能力,确保一方平安。
地质灾害防治协会工作计划7
为切实作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校舍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现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及法律法规,并从学校实际出发,特制订本预案。
一、灾害性质
本预案所称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陷塌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二、应急分类
地质灾害应急分:临灾应急和灾害应急两类。
三、救灾机构及职责。
(一)、地质灾害防治、救灾工作领导组
组 长:……
副组长:…… …… ……
成 员:…… …… ……及班主任
领导组主要职责:
1、建立学校及周边地质、地貌档案,建立有效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快速反应体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作好日常监控工作。
2、根据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执行上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指挥和下达其它地质灾害防治救灾任务。
3、监督、检查、落实各部门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的调查,预防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威胁,提出应急防范的对策和措施。
(二)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分组及职责
指挥组负责人:……
警戒组负责人:……
救护组负责人:……
疏散组负责人:……及班主任
1、救灾注意事项:
①、当某处发生地质灾害时,全体人员应保持镇定,及时报警并迅速依据任务分工和组长的命令担负起抢救工作,不可袖手等待救灾人员前来抢救而延误时机。
②、迅速切断配电箱总电源等。
③、救灾人员抵达现场后,除参与抢救工作外,其余人员应从速远离现场,以免影响或妨碍抢救工作的进行。
④、现场有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应迅速搬离。
2、各组职责:
指挥组:(1)、熟悉学校建筑格局及道路情况;(2)、清楚学校地质灾害的地点、范围;(3)、了解学校内楼房装修材料的性质;(4)、了解电线铺设的线路;(5)、了解灾害的走势;(6)、确定逃生路线、避险场所、救护方案。
警戒组:(1)、了解学校建筑格局及道路情况;(2)、当某处发生灾害时,应迅速确定安全逃生的路线,避险场所,以便疏导他人逃生;(3)、在警戒线负责拦阻无关人员进入灾害现场。
救护组:(1)、应具备救护常识;(2)、应了解一般药物的使用;(3)、清楚指定的逃生路线;(4)、根据伤情紧急救护,或送医院治疗。
疏散组:(1)、利用学校报警设施和广播迅速报道逃生方案;(2)、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班主任有序疏导学生。
四、灾情调查
灾情发生后,学校要积极协助查明原因,提供必要的信息。
五、善后处理
在事故发生后的善后处理过程中,应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立即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治疗,尽量安慰受伤人员及家属,妥善解决他们的要求,并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事故处理结束后,及时将事故处理结果书面报告县教育局。
地质灾害防治协会工作计划8
为确保我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每天的正常上课工作,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办公室、威宁自治县教育局有关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照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条保证”的原则,实行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学校领导负责制,快速、及时、有效地处置学校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各类突发性灾害事故。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学校,坚持自保、自救,防大灾、保安全,确保学校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安全。
二、防汛应急预案内容
1、坚持实行教育局、气象等有关部门发布暴雨将达起始标准,学校值班校长和值班人员必须到位,加强值班,严格执行报告制度,在汛期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和报告制度,做好防汛值班记录,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2、当教育局、气象台发布暴雨警报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全部到位。及时通告各班防汛信息,通报风情、水情、雨情。各班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加强值班,进一步检查落实各项防汛应急措施。
3、遇暴雨突发性灾害天气时,学校要迅速组织人员及时检查疏通排水管道和沟渠,做到排水畅通;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学校易倒塌、易滑坡、易积水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报告灾情,监督学校有关人员到位、到岗,确保学校排涝设施全过程、满负荷运转,必要时及时组织足够的临时排涝设施进行强排,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当遇到暴风雨袭击时,学校应及时把校舍倒塌、师生受伤情况在第一时间报告迤那镇教育管理中心办公室,及时查明是否有人员被困,如发现人员被困,要立即组织营救,并做好伤员的抢救工作,转移和安置师生。各班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落实安全工作的责任制。要特别注意预防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及时掌握灾情预测预报。
根据校内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分布特点及诱发因素,立即对低洼地带、操场、校舍和易发生山体滑坡地带等地方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凡有安全隐患的,要立即转移到安全地方上课。必要时要采取停课等紧急措施,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汛期期间严禁各校组织学生外出及重大活动。各班要通过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师生开展汛期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的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学校一旦发生汛情,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根据灾情,联系有关部门及时赶赴现场,做好抢救、转移和安置受灾师生工作,把受灾情况降到最低点。
三、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四、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成员职责
1、全面掌握汛情、灾情和各类动态等消息,按重要信息汇报制度在第一时间报送一念之间办公室,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学校的防汛和抢险工作,做好学校防灾、抗灾和灾后恢复教学活动的指导工作。
2、负责检查、监督各学校防汛措施的落实情况,负责检查、监督学校的防汛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组织一定的人力,随时准备投入抢险救灾工作,确保师生安全,杜绝人员伤亡。
各成员除上述职责外,在学校汛情紧急时,均需承担突击性防汛救灾任务。
地质灾害防治协会工作计划9
在总结分析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和灾害损失程度的基础上,将全区划分为3个地质灾害防治区域。
(一)以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该区包括新圩镇、永湖镇西部、淡水街道办、三和街道办,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20处。该区由中低山和岩溶小盆地组成,山势相对较陡,地形切割强烈,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地段风化层较厚,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属高易发地质灾害区。同时,该区域因工业开发程度高,不规范的削坡造地建房,道路修筑、取土回填、矿山开采、抽取地下水等行为较突出,汛期要特别注意预防自然和人为诱发因素的滑坡、崩塌及地面塌陷灾害。
(二)以中低山丘陵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中易发区。该区域包括镇隆镇、秋长街道办西部。该区山势高峻,山体风化层较厚,属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因村民不断开山种果,山坡植被受到破坏,一些地方存在削坡建房现象,在汛期遇强降雨,须重点预防滑坡灾害发生。
(三)以低山滑坡、河岸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低易发区。该区域包括沙田镇、永湖镇东部、良井镇、平潭镇,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3处。该区域地势平坦,第四沉积软土分布广,地表是淤泥类软土和砂性土,深部有分布承压含水层,可能诱发地面塌陷、河岸崩塌,属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因西支江、淡水河、惠大高速公路穿越本区域,汛期应重点预防惠大高速两旁的滑坡、淡水河永湖段、西枝江平潭段崩塌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协会工作计划10
为切实做好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_令第394号)、《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认真做好20xx年至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易发地点
根据历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我市地质灾害易发地点主要包括: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村庄、集市等人员集中地(重点是和办事处),人工开挖的高陡边坡的坡脚和自然土质斜坡附近的居民居住区,矿山开采区,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其它在汛期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认真调查、综合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列出本地重要地质灾害易发地点,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对危害严重、需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危险点,要挂牌督办,限期整治到位。
二、重点防范期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水密切相关,我市主汛期是5月至10月,这段时间暴雨、持续降雨极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我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5月1日至月30日。
三、监测、预防责任人
㈠各乡镇(办)地质灾害隐患点,由乡镇(办)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监测、采取防范措施并落实防灾责任人,在主汛期增加监测巡查频次,以便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危险体的变形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报。
㈡危及铁路、公路、水利水电、河堤及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设施的主管部门负责监测、采取防范措施并落实防灾责任人。
㈢危及学校、工矿企业、事业单位等受灾主体单一地质灾害隐患点,由其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测、采取防范措施并落实防灾责任人。
㈣其他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由建设责任单位负责监测。
四、防控措施
20xx年至20xx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并采取以下防治管理措施,力争把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和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㈠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地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地本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将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负责人,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㈡明确职责,加强合作,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水利、教育、旅游、气象等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市_门要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职责,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巡查、监测、预报、预警和防治工作。要督促、配合建设、交通、铁路、水利、教育、旅游等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指导。
2、市_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和建设单位的管理与监督,在有可能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危险的斜坡上进行修路、建房、开矿、取土等工程活动,必须事先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工程勘察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勘察、施工,防止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3、市_门要组织开展对公路、铁路沿线地质灾害调查,发现险情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做好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并在隐患路段设立醒目的警示牌,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建立公路、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做好公路、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
4、市旅游部门要组织开展各旅游区(点)地质灾害调查,建立旅游区(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加强对辖区内从事旅游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从业人员防灾知识的培训,加强对旅游人员防灾知识的宣传。
5、市教育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各中小学校区(舍)的地质灾害调查,编制中小学校区(舍)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在每年汛前、汛中,对中小学校区(舍)及其周边的地质灾害或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校区(舍)要加强巡查与监测,落实防灾责任、防灾措施和应急措施。
6、市水利部门要加强水利工程设施特别是病险水库(坝塘)的巡查、监测、预报,对出现的险情要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治理;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和建设单位的管理与监督,防止建设过程中引发地质灾害。
7、市气象部门要做好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测预报及预警信息的发布,要及时将气象预测预报及预警资料通报各有关部门及责任人。
㈢排查隐患,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各地各有关部门在汛前、汛中、汛后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地质灾害巡回检查,对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防灾预案,落实监测责任人、预警信号、撤离路线等,连同防灾避险明白卡,一并发放到每户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
㈣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各有关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其宣传计划,扎实细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工作,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月全国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公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㈤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保障制度。各地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年度计划和预算中安排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确保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得到及时监测、预报、调查、勘查和治理,保障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的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