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虽然不需要审批,但是下级获得上级支持和指导的桥梁同时,上级也可以通过报告获取信息,了解情况。报告已成为上级决策指导和协调的依据。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青年社会调研报告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篇一】青年社会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开发区(***区)工委(区委)组织部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关课题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现状
一、党建领导体制方面
(一)加强以高效运转为目标的保障体系建设
我区始终把基层党建摆在突出位置,以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为重点,着力构建领导有力、责任明确、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体系,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1、健全领导体制促落实。紧紧围绕全区大局,围绕第一要务来开展工作,确定结合点,找准着力点。工委(区委)常委会实行基层党建工作例会制度,专题研究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措施,列出时间表,落实责任人。建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员教育联系会议制度,适时研究制定规划纲要,每年制定工作要点、考评细则,定期督促检查,通过实施领导责任制、巡视督察制、党务问责制、述职述廉制,促落实、求实效。
2、深入调查研究促落实。强化“一线”意识,工委(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定期听取党建情况汇报,带头深入基层展开调研,每年调研时间两个月以上。强化联动意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着力开展重点课题调研。
3、实行以点带面促落实。建立了三级联系点:区级党员领导干部根据内部分工,每人联系1-2个基层党委(党组);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根据部门职责,联系1-2个基层党组织;机关处室党员负责同志联系1-2个党小组。通过调研指导、督促检查、总结推广,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全区共建立党的先进性建设示范点29个,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11个。
4、开展创先争优促落实。在各行各业深入开展争创“五个好”党组织和“五带头”党员活动,每隔三年进行一次验收评选;每年建党纪念日命名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一般从“五个好”党组织和党员中推荐产生。在区电视台、政务网设立“党旗飘飘”专栏,宣传先进典型,营造了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浓厚氛围。
5、保障人员经费促落实。选配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高的9名同志从事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占组织部行政编制总数(24名)的37.5%。配齐配强基层单位党务干部,采取党校培训、挂职锻炼、实地观摩、开展主题活动等方式,提高党务干部的务党能力。不断增加区财政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投入,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党员教育管理等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特殊事项,一事一议,据实拨付。
(二)加强以活力和谐为目标的领导集体建设
始终把提高领导水平作为核心,认真落实工委(区委)《关于加强区级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决定》、常委会自身建设“九项制度”,制定了《关于坚持民主集中制 加强工委(区委)班子集体领导的意见》、《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意见》,着力提高四种能力,树立为民务实、活力和谐、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1、在理论学习中提高战略思维的能力。坚持集中性学习教育与日常性学习教育相结合,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理念武装头脑,以此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一是日常性学习教育有制度、促转化、重提升。二是集中性学习教育有特色、出成效、重长远。
2、在扩大民主中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内和谐促社会和谐。抓住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这个基础环节,着力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党代表任期制等制度,每年定期召开通报座谈会。抓住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这个关键环节,着眼于工作职能覆盖全局、工作领域条块独立、工作任务均衡配置,合理分工,充分授权,明确请示汇报、酝酿沟通、决策执行的程序,规范工作运行机制,着力提升常委的决策力、执行力、创新力。抓住科学民主决策这个根本环节,推行决策前论证制、决策中票决制、决策后责任制,形成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每年开展“市民议事月”活动,建立了区、街两级社情民意收集站,广泛收集民意、集中民智。对重要干部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项,实行常委无记名投票表决;在全市率先成立城市规划委员会,实行规划设计票决制,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效率和公正。
3、在团结协调中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坚持讲大局、讲团结、讲奉献,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各常委间经常开展谈心活动,促进沟通,求同存异。按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要求,统筹工委(区委)与人大、政府、政协几套班子的关系,不断完善“一个核心【工委(区委)】、三个党组(人大常委会党组、政府党组、政协党组)、六个系统(经济社会发展、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宣传文化、社会稳定、统一战线)”的领导体制,形成了以组织和谐为基础、行为和谐为外在表现,在共同理想信念、共同目标下和谐相处、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
二、基层班子建设方面
(一)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全力优化队伍结构。完善选拔任用机制是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前提。为此,我们采取三项措施,全力优化队伍结构。
一是“梯队储备”。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优化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的基础。制定下发了《村(居)后备干部管理实施细则》,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农村党组织书记人选“后备库”,做到“三个明确”:明确选拔范围与条件。从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青年中选拔,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选拔懂经营、会管理的“三高三强”人才。明确选拔的程序与数量。各村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民主推荐,经村党支部研究,上报街道党工委考察确定。明确责任主体与管理方式。街道党工委具体负责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的选拔与管理,每年对村后备干部进行两次以上集中教育培训,年终进行评议和考察,实行动态管理,把村后备干部作为农村党组织书记的“蓄水池”,着眼于长期培养锻炼。由于这些后备干部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有工作能力,自然成为农村党组织书记的优秀储备人选。近年来,已有277名后备干部通过法定程序进入农村“两委”班子,其中67名担任党组织书记。
二是“多层嫁接”。针对有的村“缺帅少将”的实际,我们积极牵线搭桥,采取多种方式,为农村“嫁接”领路人:首先是“能人”嫁接。破除求全责备的观念,树立“谁能带头致富认准谁、谁能带领致富就用谁”的观念,打破行业、地域界限,选拔能人进村。其次是“才人”嫁接。从民营企业中选择一些懂经营、会管理并且有创业热情的“小老板”进村,发挥“鲇鱼效应”,激发村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其次是高位嫁接。对一时没有合适人选担任党组织书记的村,从街道机关在职干部中选派有领导农村工作能力、热心为群众服务的机关干部到村任职。近年来,先后从私营企业老板、复员军人中选拔了134名文化程度较高、视野开阔、头脑灵活的党员“能人”进村“两委”班子,其中52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三是“党员群众圈定”。在农村党组织书记的选拔任用过程中,不仅要赋予党员群众发言权,还要赋予党员群众决定权,这样选出来的村党组织书记才能赢得党员和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开展工作才有群众基础。在20_年、20_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我们在制定下发的相关《实施意见》中都明确了党员群众的决定权。即村党组织书记选拔的条件、选拔范围由党员、群众根据上级制定的指导意见“圈定”,把“群众答应不答应”作为选拔村党组织书记的主要衡量指标,在公开报名、资格审查阶段,报名和资格审查情况都张榜公示,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在民主评议、民主推荐阶段,各村均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推荐,其中村民代表民主评议满意票低于50%的原则上不能推荐。
(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切实提高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使他们真正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带头人、先进致富技术的传播人、服务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认真组织实施了以主题教育、学历教育、思想教育及业务知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素质提升工程。
一是“组团”受教育,提升政治素质。提高党组织书记的政治素质是农村干部素质教育工程的首要内容。早在20_年4月,我们就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新区发展我受益,我为新区做贡献”主题教育的意见》,成立了主题教育宣讲团,到各村进行巡回宣讲。主题教育宣讲团成立以来,共组织宣讲400多场次,各类培训20多次,接受培训教育的村党组织书记近6万人次,收集反馈意见230多条。
二是“出门”受教育,提升思想素质。近几年随着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快,全区农村经济也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一些农村党组织书记或多或少存在“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思想。为此,区、街两级及时组织农村党组织书记“走出去”,到革命圣地尤其是通过“红色之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从而能够“致富思源”,想想原来什么样;到经济发达地区找差距,从而能够“富而思进”,想想今后怎么办。每次外出学习,书记们都带着任务去,带着思路来。每次换届结束,我们都利用集中培训的机会,组织部分农村党组织书记赴浙江、江苏等南方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考察回来召开座谈会时,村书记没有了原先的“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工作思路更清晰了,工作热情更高了。我们将学习考察人员撰写的体会文章进行筛选,并发表在有关刊物上,反响较好。
三是“进校”受教育,提升理论素质。尽管农村党组织书记大都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理论水平往往偏低。为提高农村党组织书记的理论素质,制定出台《加快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暂行办法》,鼓励农村党组织书记积极参加学历教育,提高自身理论素质。为保证《办法》顺利实施,采取“正反”两种激励方式。首先是“正激励”,即对参加学历教育者给予资金支持。村党组织书记通过学历教育,取得中专以上学历的,学费报销80%,由各街道和村各负担40%。其次是“负激励”,即加强监督考核。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学历教育情况一律纳入其任期目标责任考核,五年内未达到中专以上学历的,原则上调整出村支部班子。
四是“办班”受教育,提升业务素质。为解决部分农村党组织书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的问题,加大了对党组织书记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培训力度,区、街两级每年组织专门力量,抽出专门时间举办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仅20_年就培训村党组织书记340余人次。在培训内容上,按照“贴近中心、贴近基层、贴近实际”的思路,紧密结合当前区内外的形势,围绕农村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等必备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精心设计授课内容,安排当前形势政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等专题。在培训形式上,既有老师讲授,也有现场观摩演示,还有分组讨论。同时不定期邀请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先进人物作报告。在培训效果上,通过培训,党组织书记改进了老办法,学到了新办法,增强了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依法治村的能力。他们反映说:“参加这样的班,受到了教育,也学到了方法,挺实用。”
(三)完善约束激励机制,全方位加强管理服务。农村党组织书记尽管不是国家正式干部,但所从事工作的大多是上级部署的,面对的是广大居民群众,监督管理如果不到位,容易导致党组织书记出现“混日子、捞票子、争位子”的现象,既影响工作的开展,又影响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形象;另一方面,只有提高对农村党组织书记的服务力度,才能让管理更加到位。
一是实施入户走访座谈制,让作风“实”起来。在走访座谈范围上,主要走访退职村干部、烈军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困难户、专业户、致富户、有问题和意见的户等重点户。在走访座谈内容上,主要是传达各级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指示决议,调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及存在的困难、问题及解决的建议,征求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最后,将走访座谈了解的情况记入“民情日记”,每季度进行一次汇总,对群众提出的问题,都及时给予答复或说明。近年来,通过入户走访,全区农村共收集建议、批评意见980余条,已被采纳或整改890余条,其中,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560余条。
二是实施任期目标公示制度,把工作“摆”出来。在村党组织书记中实行了“目标量化、群评群议、位次考评、动态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首先是对目标责任分解。街道党工委在指导村“两委”成员搞好工作分工的基础上,街道与村党组织书记签订任期(年度)目标责任书。其次是对目标内容公示。将制定的任期(年度)目标在村务公开栏内向全体村民公示。公示内容不仅包括所制定的目标,还有具体要求及时限等。最后是结果运用。各街道每年分两次对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年度目标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创优、经济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任期目标公示制,使党组织书记思想上产生了压力,工作中增加了动力,工作的目的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
三是实施基层组织建设质量管理体系,让工作“明”起来。20_年以来,我区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理念,在农村社区推行基层组织建设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实施“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何时干、干到什么程度”的职责分解,建立集计划、执行、检查、改进于一体的运行模式和科学考核评价体系,有效提高了基层组织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
四是实施农村财务集中结算制度,让底子“清”起来。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在全区实施农村财务集中结算制度。在体制设置上,各街道分别设立农村财务结算中心,将农村财务人员、经费和财务帐的管理体制由原来的双重管理变为由街道结算中心统一集中管理。在资金使用上,实行逐级审批的方式,严格收支程序。农村财务集中结算以后,村民对村里的财务更明白了,上访的少了,干群关系更和谐了。
三、党员队伍建设方面
(一)加强以永葆先进为目标的党员队伍建设
始终把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发展活动成果为契机,采取“1+X”模式,研究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党组织中开展“一点三化”活动,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意见》、党员发展以及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为一体的五类35项配套制度,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能力、发挥党员主体作用。
1、健全落实党员经常教育机制。一是多种方式强化培训。采取“专题辅导、典型发言、现身说法、抽题考试、现场解答”等创新性方式,每年举办全区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全区城乡社区“两委”负责人培训班、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各街道党工委定期举办农村社区“两委”专题培训班。大力提高一般党员理论素养,制定下发了党员教育学习培训、理论中心组、述学考学评学三项制度。二是多个载体搭建平台。扎实开展“群众在我心上,我在群众心中”、“双学一实践”、“当先锋、做表率,我承诺、看行动”“三比一树”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党员示范户、为民服务代理、设岗定责等多种形式,为党员创先争优、加强党性锻炼搭建平台。严格组织生活,各党支部每年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定期对党员民主评议。三是多项措施落实保障。在阵地建设上,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党员教育基地。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创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星级站点”活动。在教材体系建设上,编写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镜与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读本和辅导百问》、《誓言无悔》、《一个共产党员的一辈子》、《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深化党建品牌创建活动辅导百问》等辅助教材。
2、健全落实党员联系服务机制。以创建党建品牌为抓手,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一是建立了扶贫帮困制度。制定下发了《党员联系贫困户制度》,明确了联系人的主要职责、联系次数、工作要求和考核办法。二是推行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制度,于今年5月26日启用党组织党员公开承诺网。三是制定了农村社区“三定两帮”制度,科学划定党小组、合理定岗、因岗定责,积极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仅20_年,全区近85%的农村无职党员经过考核遴选“上岗”,累计为居民办实事好事2500余件。四是完善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实行分工负责制、局长接待日、领导干部带案下访和公开接访等制度,连续10年实现无去省进京上访、无越级集体上访、无信访积案,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五是设立党员服务站点制度。依托区人才交流中心、就业服务中心,分别设立了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下发了《关于设立党员服务站点的通知》,充分利用区街一站式服务中心、社区事务代理中心,设立党员服务窗口;在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商贸市场,建立党员服务点;在机关服务窗口单位、非公有制企业、服务性事业单位建立党员服务站。
3、健全落实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一是摸清底数全面管。广泛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亮身份”活动,印制了流动党员登记薄、党组织关系接转回执登记薄,建立了流动党员台帐和信息库,做到知个人去向、知通讯地址、知家庭情况、知现实表现、知思想动向。二是设置组织集中管。工委(区委)常委会对理顺流动党员管理体制进行了专题研究,围绕四个依托抓组建:依托街道工商所,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集贸市场设立了市场联合党支部;依托街道社区,积极探索把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楼上的做法;依托工业园区,设立了出口加工区党支部,对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中的党员集中管理;依托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对流入的党员进行管理。三是外出党员委托管。采取定点发、专人送、邮政寄、通知领等多种方式,向101名外出流动党员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和《流动党员小读本》,党员持证到流入地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
4、健全落实党内关怀激励机制。一是对农村和城市社区干部的补贴保障有力。农村社区干部工资报酬由社区自有资金列支,城市社区专职人员工资、补贴纳入街道财政预算。对农村社区离任干部,任职时间较短的,发放一次性退职费;任职时间较长的,除领取一次性退职费外,每月还可领取固定生活补贴。二是对老党员的补贴及时足额。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定额生活补贴标准提高到4800元。三是对困难党员的帮扶及时到位。实行ABCD工作法,对家庭生活困难且无就业能力的A类帮扶对象,在政府补助的同时,从区管党费列支,每人每年给予1000元的生活救助;对生活困难且市场就业能力较弱的B类帮扶对象,直接提供政策扶持性岗位;对综合素质较高、就业能力较强的C类帮扶对象,免费提供技能培训,积极推荐就业岗位;对具备创业条件、有创业意向的D类帮扶对象,免费创业培训,发放创业资金,引导自主创业。
5、健全落实党员发展工作机制。在机构落实方面,工委(区委)组织部内设组织员办公室,各街道党工委也都配备一定数量专兼职组织员。在程序落实方面,建立和完善了发展党员理论培训制、考察制、公示制、预审制、票决制、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等六项制度,突出抓好“两推一公示”制度的落实,创造性地实行入党积极分子答辩制度、设计党员发展工作流程。认真落实《入党志愿书》编号管理制度,每名新发展党员都有与之对应的编号。
6、健全落实党费收缴管理机制。严格落实“三项制度”,做到收缴及时、管理规范、支出严格。一是实行党费收缴逐级登记和管控制度,明确党费收缴标准和程序,确保党费收缴到位。二是建立“一事一结”、定期对账、领导抽查“三位一体”的党费管理工作机制。党费专用账户单独设立,党费管理专人负责,实行会计、出纳分设。党费账薄、银行对账单和党费收支、结存表单齐全,三表结存党费数额一致。三是实行党费使用审批制度,规范党费的使用,做到年初预算、用前预审、用后审签,每项开支都经过严格审批。
四、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方面
全区党的各级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了新跨越。一是经济实力大幅跃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打造产业集群、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循环经济“四大亮点”。二是民生工作稳步迈进。以“教、医、养、业、居”为重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推进公共服务体制建设。持续实施城乡统筹就业,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率先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和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是人居环境持续改进。“十大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城市交通、供水、排水、供热、供气、供电、通讯、数字电视等“八大系统”日臻完善,行政中心轴线、金沙滩公园改造、唐岛湾滨海公园等一批城市精品高质量完工。西海岸文化家园建设工程深入实施,区、街、居三级文化网络初步形成。成功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山东省文化建设先进区”。四是社会稳定协调并进。和谐社区建设、“平安西海岸”建设扎实推进,“六型社区”被民政部誉为“***模式”,我区被评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省“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区,连续四年荣获“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安全生产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五、物质保障体系方面
近年来,我区把建立健全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调动了广大农村干部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20_年,我区村党组织书记总报酬平均为4.2万元,最高26.4万元,最低1.3万元。同时,统筹考虑其他村干部的待遇,以村党组织书记的总报酬为基数,村主任享受95%,副书记享受90%,村其他“两委”成员原则上不高于85%或享受务工补贴。具体来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三项工作:
1、提高经济待遇,使村干部干事“有劲头”。1998年以来,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多层次、递进式的结构补贴机制,通过健全制度、加强考核监督、明确经费来源和发放办法等多种途径保证村干部的经济待遇能够落到实处。一是实行刚性基本补贴,保证村干部基本收入。全区普遍实行了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数,以村庄人口、工作量等要素为依据计发基本补贴的做法。村党组织书记每人每年除依照本村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数额领取补贴外,还按照村庄人口每人1-2元的标准领取工作量补贴。基本补贴按月或按季度发放,保证了村干部基本生活所需。20_年我区村党组织书记的基本补贴平均为8835元,是上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倍;最高达2.1万元,最低数额为3066元。二是实行弹性效能补贴,鼓励村干部履岗尽责。每年年初,各街道按照全区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街道年度工作目标,制定农村干部绩效考核意见,设立效能考核基本项。20_年我区村党组织书记效能补贴平均为10308元,是上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倍;最高达到5万元,最低数额为7181元。三是实行梯度浮动补贴,引导村干部创业建功。各街道根据各自实际,对效能考核基本项以外的事项,如财源建设、招商引资和城市化建设等单独考核,年终一次性奖励。20_年,长江路街道一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因单项考核成绩突出获得19万元的奖励。
2、提高退职待遇,使村干部养老“有靠头”。为使村离任干部“老有所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实行“三项制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衔接,逐步建立了村干部退职待遇动态增长机制。一是一次性退职补贴制度。充分考虑村干部任职期间对农村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自1998年以来,我区对正常离任的所有村干部,按照每任职一年发放退职时近三年年均总报酬25%的比例发放一次性退职补贴。每年总报酬为本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4倍。20_年,一名任职18年的村党组织书记退职,领到一次性退职补贴15.3万元。同时,实行“负激励”,对自动离职、被撤职的村干部取消一次性退职补贴。二是固定生活补贴制度。从1998年开始,对1994年12月31日前退职的村“三职”干部,根据职务和任职年限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贴。目前,这项补贴已由最初的每人每月30-60元逐步提高到现在的90-180元。三是社会保险补助制度。按照参保自愿原则,积极引导村干部参加农工商、自谋职业以及农村基本养老等不同类别的社会保险。其中,对参加区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村干部,由区、街和村三方按当年缴费基数8%的比例给予补助。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基层班子建设方面
(一)部分村党组织书记整体素质欠缺。据统计,新一届社区班子176名书记中高中(中专)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了总数的26.13%。在工作中,有的村书记面对新形势束手无策,缺乏新思路、新办法,工作畏难发愁,长期打不开局面。还有的村干部争创一流意识不强,安于现状,工作处于“守摊子”的状况,群众满意度低。
(二)“两委”关系不协调问题仍或多或少存在。受干部素质、理论水平和工作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全区仍一些村“两委”存在不和谐的问题。有的党支部书记缺乏民主意识,习惯搞“家长制”、“一言堂”,致使“两委”关系不协调、工作不配合。
(三)党群干群关系仍不够和谐。有的村党组织书记民主管理意识不足,工作方法简单,在村务、财务管理方面不公开、假公开或者公开不及时,与群众积极参与村务管理的愿望相违背。有的村书记疏于对村民的教育和管理,致使少数村民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上访生事。有的村书记与群众联系沟通少,甚至“井水不犯河水”。有的村党支部书记还认为爱提意见的群众是“刺头”,不愿到群众家中走访,造成干部群众互不理解,工作难推动。
二、党员队伍建设方面
在拓展村干部发展空间上,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难点。一是政策方面。目前选拔街道领导干部主要从在编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选拔到街道担任领导干部受到身份的限制。二是编制方面。我区街道均已满编或超编,在没有编制空缺的情况下,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一般不予下达招聘计划,我区无法进行公开招聘。因此,从我区的实际出发,建议市组织、人事部门增加专门的编制以及制定针对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录用、选拔的相关政策。
下步工作思路及建议
一、党建领导体制方面
1、充分发挥党建领导小组的谋划督导作用。我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较早,运行也比较良好。按照党建工作责任制有关要求,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制定工作要点、考核办法、考核细则,都体现了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要求。同时,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不管是在20_年全省基层党建先进区创建中,还是年度基层党建考核活动中,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都能够充分发挥督促检查作用,较好地促进了全区基层党建工作。
2、充分发挥政策制度的激励效应。近年来,尤其是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围绕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我区还建立健全了党内情况通报、重大事项公开公示、请示报告、党内质询、巡视督察以及党务问责等十五项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促进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下一步,我们将着重采取两项措施:一是通过制度化建设促落实。按照李源潮部长提出的“书记抓、抓书记”的要求,将基层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纳入干部考察;积极探索建立各级党委专题研究基层党建工作、上级党组织向下级党组织和党员报告基层党建工作、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以及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基层党建述职考评等各项制度。二是通过品牌化建设促落实。深入推进“凝心聚力,兴区惠民”党建品牌创建,以培育特色、提高实效为重点,实行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新主体作用。
3、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问题上,需要明确人员和经费的保障。由于区党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包括党代表工作办公室)办事机构无专门编制、人员配备和经费来源,大部分工作职责由工委(区委)组织部门相关处室承担,协调力度、工作精力等方面稍显不足。建议上级能够出台有关文件,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党代表工作办公室配备专门的人员编制,规范机构设置形式,进一步加强对党建工作责任制的督查落实力度。
二、基层班子建设方面
(一)进一步明确抓农村党建工作责任。正如李源潮同志在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座谈会上所说:“抓发展必须抓党建,抓党建必须抓书记”。进一步明确抓农村党建工作的责任,是有效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既要明确县区委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更要细化镇(街道)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还要具体落实分管领导的责任,做到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到位而不越位。
(二)进一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制度带有根本性,也有长远性。一项好的工作必须要有相应制度作保证。但制度的制定出台与深入实施是两回事。目前,各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制度很多,而且相当一部分制度很科学,很实用。但实事求是的说,很多地方“只管生孩子,不管养孩子”,制度制定出来以后,便听之任之,缺乏后续的跟踪落实,执行不力,不能有效发挥制度的作用。长此下去,造成基层对上级制订的制度失去了“敏感度”。当然,也有一些制度由于没有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没有深入基层征求意见,制度本身与实际工作脱节,造成下面无法落实。因此,既要科学制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制度,更要下大力气抓好落实。
(三)积极探索农村治理新型模式。一是探索设立村民会议主席,采取村民代表提议、“两委”联席会议研究、农村党组织推荐、党员大会讨论、村民会议选举的办法,鼓励由党组织书记兼任,负责主持村民会议,使村民会议由虚变实,重大事项决定和监督的作用发挥到位。书记主持农村党组织的日常工作,在对重大事项表决时,以村民会议主席身份主持村民会议,这样既使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村民的主体地位在居务管理中得以体现,也使书记在村务管理中的权力范围得以明确界定。二是着眼于创新农村村务管理体制,将村务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对分离,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协调,形成以农村党组织为核心,决策层(村民会议)、执行层(村民委员会)和监督层(监督机构)为主体的新型村务管理框架,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由侧重民主选举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转变。同时,制定村务决策、执行、监督三项规程,建立健全村务管理运行机制。这样做,可以实现三个目标:首先使决策更科学。健全村民会议制度,凡涉及到制定修改居规民约、集体改制等与村民切实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必须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其它事项可由“两委”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建立健全重大事项“五步工作法”的决策程序,即提出议案(“两委”、集体经济组织联名或一定数量的村民、村民户或村民小组联名提出议案)、受理议案(农村党组织统一受理议案)、讨论议案(党组织召集党员大会,对议案进行讨论修改;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事项,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论证)、确定议案(“两委”广泛征求意见,确定书面议案)、表决议案(村民会议对议案讨论表决,并将表决结果张榜公告)。其次使执行更顺畅。村委会在执行村民会议决议前,先制定实施方案,经“两委”联席会议研究通过后分工实施,确定具体负责人员及相应的责任,必要时也可由“两委”成员分工负责。在执行过程中,村委会及时向村民通报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执行决议完成后,及时将决议实施情况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出现不可抗拒的特殊情况或执行困难时,村委会对原决议研究提出修改性意见,提交“两委”联席会议研究决定。需对决议进行重大调整时,提交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最后使监督更有力。按照“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路,将农村事务会、财务监督小组、民主公开监督小组三个监督机构整合,在各农村设立3-5人组成的监督委员会,由村民会议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三年,农村“两委”成员、文书、财务管理员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监委会成员。监委会受农村党组织领导,对村民会议负责,对居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质询权、评判权和建议权,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监督。
【篇二】青年社会调研报告
暑假期间我组织了爱心医疗服务队,此队被校团委审批成功,并推荐为省级优秀团队深入宜阳县白杨镇漫流村进行医学健康知识和药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并调查留守儿童和老人的身心健康。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及我校的“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主题。每一件事,每个空间,每段时间上我们都颇有体会。
一、热情洋溢,积极备战
当接到学校的紧急通知要搞社会实践时,我就对自己说:“一定要干好”。在团内开会,对实践活动的工作进行讨论,更加细致的划分,讨论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安排具体事实,确定责任。首先选取活动地点、确定活动主题、准备宣传资料(健康养生,常见病多发病)、准备心理调查问卷(由科大心理咨询室以及图书馆流通三部提供)、实践期间所需物品(药箱、血压计、数码相机)。精选出人员、对团队人员进行培训,涉及各个活动,尤其是访谈人员要认真培训团队的纪律以及下乡注意事项等。
二、互帮互助团结一致
在活动中,作为一名领队,你要有能力让一个团队成为一个团结强大的集体。在培训期间、出发前的动员大会、以及活动期间每晚的例会上,我都反复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在活动期间,队员们没有令我失望,他们友爱谦让表现在点点滴滴。饭菜是你拨到我碗里我在还到你碗里;晚上睡觉安全问题最重要,一男队员每晚坚持睡在女队员宿舍(教室)的门口确保大家的安全,还在教室门里外上了两道锁;行李大家争着背,水大家分着喝。每天虽然走访了一天大家都很累,但一回到住处便都忙碌了起来,打水的打水,洗菜的洗菜,你熬粥,我炒菜,你摆桌椅,我整碗筷,大家合作协调愉快。
三沉着冷静鼓舞士气
一小部分村民讳疾忌医,拒绝我们对卫生的宣传,拒绝测血压。队员们对此刚开始有些失望不解,我耐心幽默地给他们分析,鼓舞队员。队员们用热情和真诚最终打消了那小部分村民的疑虑,使活动顺利完成。
刚开始这里的留守儿童污言秽语很多,不会唱国歌,却会唱“好姑娘";不会喊我们"姐姐,老师"却会喊我们"小女生,小帅哥";不会害羞好奇地一言不发,却回不停地闪到我们的身边,拉我们的头发。这一切让队员心寒不解,一个女队员被气哭了。我批评了我们的女队员,我告诉她要想让这群孩子听话,我们是不能哭的.要和孩子们做朋友,并树立威信.孩子的本性是天真淳朴的。最后,这位女队员成了孩子最喜欢的姐姐,孩子们每天都“姐姐、姐姐”的喊着。
四、不怕吃苦,当好表率
除了出去调查外,我要安排好大家的食宿,尽量让大家吃的相对丰盛。每天趁大家午睡时,我总会烧一锅开水留大家醒来下去活动前喝;晚上开例会,总结一天的工作,整理数据资料,核对纪录账目;每晚等大家洗好,我会检查门窗是否关好、锁好,炉门是否关好,煤炭是否换了;早上5:30又得准时喊大家起床做饭,到街上购菜。我虽然苦点,但我心中十分的高兴。
五、热情第一认真不二
在活动中,我要求每位成员都要热情对待每个人,注意言谈举止、个人素质、认真负责。在测量中要对居民负责,要保证每份记录结果的真实性;在宣传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村民给予不同的指导、讲解,做到详细了解情况,因人而宜;在访谈中,要求队员结合调查问卷详细认真的了解老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认真纪录。
六、苦尽甘来归却不舍
经过为期一个星期的服务和调查,我们的成员皮肤给太阳晒黑了;有的脚给磨出了水泡;有的胳膊、腿上都留下蚊子叮咬的疙瘩,但我们却换来了详细的结果。我们认真宣传了养生保健知识;普及了药品安全知识;深入了解了漫留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孩子们乖巧可爱了。
回学校的那天,孩子们和我们合影,依依不舍,......村民们向我们挥手告别....坐在汽车里,我们看着数码相机里面的一张张图片,感慨万千,我们爱上了三下乡,爱上了我们的职业,爱上了农村......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各方面的缺陷,舍不得孩子,舍不得老人。
总之,在这个活动中,作为一名大学生,能够以领队的身份去锻炼自我,我感到十分荣幸;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帮助了别人,也开阔了自己的知识面。
【篇三】青年社会调研报告
共青团建平县委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延伸团组织的工作手臂,加强组织与青年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不断提升共青团服务党政中心、服务青年事务、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建平团县委积极探索青年社会组织工作新方法,通过强化服务、增进合作、团建结合等工作理念和方法,吸引、凝聚、教育和服务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切实推进青年社会组织工作。
一、建平县社会组织的基本状况简介
近年来,建平县各级社会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和政府关于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民政部门要求,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突出培育重点,依法登记,分类指导,强化监管,着力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截止5月底在建平县民政局登记的社会组织共102家,其中协会类组织43家,民非类组织59家。6月份,社会团体登记注销由民政局转至行政审批局负责,截止10月底,下半年在行政审批局新增社会团体3家,其中协会类2家,民非类1家,目前,建平县社会团体共105家。社会组织稳步发展,整体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已遍布市城乡,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不同、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建平县青年社会组织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种类繁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由于青年需求的多样化,青年社会组织种类较为繁多,主要包括:兴趣爱好类以及公益性质类等;而且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原本正式的、传统单一的组织模式向非正式的、自主、小型、灵活、多样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以数量为几十人的青年社会组织居多。第二,以网络型青年社会组织为主,缺少实体化活动阵地。由于互联网的便捷性和虚拟性等特点,众多的青年社会组织都是通过互联网建立、发展、壮大,但是由于资源限制,很少青年社会组织拥有专属的活动阵地。第三,以机关、企业青年为主体,公益性青年社会组织积极活跃。随着城市整体文明素质的日益提高,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事业、扶助社会弱势群体,在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中实现自身价值,已经成为青年社会组织的显著特征。
由于相关制度的缺失,以及青年社会组织种类繁多导致管理上难以有效覆盖等原因,外加其非营利性、活动自治性等自身特征,大部分青年社会组织在日常的运营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组织机制不够健全,管理松散;有效资源不够丰富,资金匮乏;成员组成不够稳定,活力不足;缺乏长远有效规划,发挥有限。
二、在推进青年社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
为进一步推动青年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探索团结和带动青年工作的新路子,更广泛地联系服务引导青年,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围绕创新理念、扩大联系、培育人才、改进自身建设等,针对上述青年社会组织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团建平县委将通过强化服务、增进合作、团建结合等工作理念和方法,积极推进青年社会组织工作。
(一)建立有效地沟通联系机制
青年需求及社会组织的兴起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变化,对它们进行引导、合作、规范和促进,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结构调整的过程。作为党联系和整合其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的中介力量之一,团县委及时调整定位,深入贯彻。要推动青年社会组织建设,首先必须了解青年社会组织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下一步,团委将通过各基层团组织和相关部门积极与各青年社会组织联系,通过活动交流等形式畅通沟通渠道。此外,团委还根据实际情况邀请部分优秀的社会组织领袖和骨干加入建平县青年企业家协会和建平县青年志愿者协会,以此更好地倾听青年社会组织的心声,切实为其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服务。
(二)指导扶持优秀青年社会组织
针对青年社会组织缺乏有效资源这一问题,团委发挥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努力为部分优秀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利条件。团县委积极鼓励建平县内优秀的青年社会组织承接团组织的活动项目,并在活动过程中给予业务技能、组织管理上指导和一定的资金扶持。下一步,团县委将通过“保护母亲河”、希望工程、扶贫志愿服务等活动项目,把优秀的青年社会组织凝聚到了团组织周围让其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其更多地参与到公益和志愿活动中,服务于建平县社会和经济发展,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
(三)着力培养青年社会组织的骨干力量
“骨干”是青年社会组织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组织实现自我管理、自行运转的重要依靠。团县委将利用自身优势,以学校为阵地,定期开展各类培训和讲座,着力发掘、凝聚和培育一批热情高、能力强的青年社会组织骨干。通过专业的课程,帮助他们提高组织管理的能力,增强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专业性、规范性和公益性。
(四)为青年社会组织争取更多的政策扶持
由于青年社会组织正处在发展初期,相关的政策法规尚不完善。如何通过有形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扶持,引导青年社会组织的健康蓬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团县委将积极与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联合,围绕青年就业创业、精准扶贫等方面,探索各类切实可行的政府扶持政策。
首先围绕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其次是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培育发展公益慈善类和城乡基层社会组织;最后围绕社会反映强烈的教育难、医疗难、文化活动难和娱乐健身难等问题,培育发展好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福利事业、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五)强化社会组织规范管理
根据社会组织的不同类别,加大分类规范、分类管理的力度。首先引导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其次建立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再次进一步加强年检和日常监管,强化年检工作严肃性,对2年以上未参加年检的社会组织,依法予以撤消登记。加强日常监管,督促社会组织自觉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最后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文书,加强人员法律培训,加大执法力度,对社会组织的违规违法活动和非法社会组织,坚决依法予以查处。
(六)探索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首先建立社会组织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进一步提升管理协调能力,确保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其次组建社会组织联合会,拓宽管理服务渠道和方式,更好地为社会组织服务。是逐步建立社会组织评估机制,本着“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逐步
形成政府管理、社会监督的新机制、新模式。最后是继续完善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备案制度,把不具备法人条件的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纳入备案范围,加强备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现如今,青年社会组织已经成为团委开展青年工作的重要合作伙伴,建平团县委将继续发挥团组织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职能,加强与民政局、行政审批局以及各级各类青年社会组织的沟通联系,多方联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做好培训指导工作,继续探索青年社会组织工作基本路径和工作模式,切实推动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
【篇四】青年社会调研报告
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中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近三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
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一:挣钱的辛苦整天在精品店辛辛苦苦上班,天天面对的都是同一样事物,真的好无聊啊!好辛苦啊!在那时,我才真真正正的明白,原来父母在外打工挣钱真的很不容易!
二:人际关系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三:管理者的管理在公司里边,有很多的管理员,他们就如我们学校里边的领导和班级里面的班干部。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艺术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员工,你的下属,你班级里的同学们!要想让他们服从你的管理。那么你对每个员工或每个同学,要用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说:在管理时,要因人而异!
四:自强自立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招“难!”意思就是说:在家里的时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顾,关心,呵护!那肯定就是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已一个人去解决,在这二个多月里,让我学会了自强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现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边,我都能够自已独立!
五:认识来源于实践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六:专业的重要性选择了电子为专业的我,在这次实践中自然比较关注这一环。虽然在实践中只是负责比较简单的部分,但能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出来也使我颇感兴奋!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在教授,学生听讲,理论部分占主体,而我自己对专业知识也能掌握,本以为到了企业实践应该能够应付得来,但是在企业里并没想象中如此容易。平时在学校,数字错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了,但在工厂里,数字绝对不可以出错,因为质量是企业的第一生命,质量不行,企业的生产就会跟不上,而效率也会随之降低,企业就会在竞争的浪潮中失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要时时保持着这种竞争状态,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因为这样,企业会对每一个在厂的员工严格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种要求在学校的课堂上是学不到的,在学校里可能会解一道题,算出一个程式就行了,但这里更需要的是与实际相结合,只有理论,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在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而且一旦出错并不是像在学校里一样老师打个红叉,然后改过来就行了,在工厂里出错是要负上责任的,这关乎工厂的利益损失。
【篇五】青年社会调研报告
这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生而言,敢于理解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虽天气严寒,寒风呼啸,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想经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我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我的才干,培养自我的韧性,想经过社会实践,找出自我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在现今社会,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学校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我的本事,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来到了...,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我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当与实践相结合。
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一样,接触的人与事不一样,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组织后,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一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日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们穿街走户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教师分配说今日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那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明白做什么,要自我地去做,并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在学校,仅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本事!记得教师以往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学校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坚持着学生的身份。
接触那些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总是队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并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景。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我的本事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理解。
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我的本事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我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知识的积累也是十分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酿造业,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我的同时让自我认识的更多,使自我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篇六】青年社会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而准确地掌握全县基层团组织建设情况,增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强全县基层团组织队伍建设,20_年4月至5月,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查阅档案资料等形式对全县乡镇、企事业单位、学校中的14个重点单位团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研分析,形成如下调研报告:我先后到5个乡镇、2家企业、5所学校和部分村委会,就当前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状况进行了调研,分别与分管乡镇和村团组织的部分同志进行了座谈,并实地查看了部分村级团组织,走访了部分农村团员青年,对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和作用发挥进行了初步了解。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14—18岁)青年4.2万人,其中共青团员6158名,其中学生团员4793名,农村团员867名,企事业单位813名。基层团委30个,其中乡镇团委11个,中学团委15个,企事业单位团委4个;团支部398个。专职团干部32名。11个乡镇团委干部平均年龄25岁,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全县171个村团总支,配备团干部171名,配备率100%,村团总支书记平均年龄28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2名,占40.3%,村级团总支书记兼职率100%。
二、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党政加强对团的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各级党组织结合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将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列入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规划,有针对性地解决乡村团组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乡村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调动乡村团干部工作积极性,有的乡镇制定了团干部任期目标,并将团的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有的乡镇选择经济条件好、党建工作成熟的村进行试点,采取党建带团建、先进带后进的方式,为其选配了年富力强的团总支部书记,制定和完善了各项团内规章制度,并以点带面,推动其它村团的建设。
(二)乡镇团的建设有所改观。各乡镇把建好班子、选好书记作为工作的重点,对那些素质低、能力弱、威信差的团干部坚决进行调整,调查的11个乡镇中,团委书记年龄最大的26岁,最小的23岁,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大专以上学历5人,党员6人。乡镇团干部较可喜的变化是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发生很大转变。大多数乡镇团干部思想观念跳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等、靠、要”状态。
(三)村级团组织活动基本正常,能发挥一定作用。被调查的村团支部基本能坚持团章制度,定期向广大团员宣传、贯彻党的有关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乒乓球、篮球、文艺演出等文体活动。村团支部班子大都主动团结在村党支部周围,自觉维护党组织权威,认真贯彻落实党组织决议。许多村团组织积极主动带领青年致富奔小康,团干部带头致富渐成气候。
三、主要问题及原因
从总体上来说,目前农村基层团组织现状与共青团参与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团的基层组织网络不健全,“软瘫散”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较为突出;团的组织设置、团员的管理方式、团的活动形式等尚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要求,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组织管理方式束缚,个别地方甚至还没有完成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基层团组织的服务方式、服务功能落后,在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年方面无所是从;一些地方的团干部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团员队伍的个体素质还不适应当前农村发展形势和要求,个人的发展愿望与当前的发展形势不一致等。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基层团组织重视程度减弱
随着环境和形势的变化,基层党组织对团的建设重视程度不高,精力投入不足,关心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强,个别地方甚至放松了对团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使许多基层党组织也本着“能维持、能交代、不指望、无任务”的态度来对待基层团的工作,不给团干部交任务,不对团员青年进行教育。特别是乡镇党委在对待和评价团干部工作上,只重党政统一部署,忽视团的自身工作,一些地方单纯以完成乡镇党政安排工作好坏来看待团委书记,不看团的工作效果。有的认为只要把党政部署的工作做好了,把经济工作搞上去了,团建工作自然就会跟上来;还有的认为经济工作压力大,没有精力抓团建。由于放松了团的建设,有的乡镇团委自身建设薄弱的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二)团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团干部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一)党政领导思想观念不够解放,重视不够,在问卷中有68%的被问者,认为目前影响团干部培养选拔的主要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使用不够大胆,存在着求全责备,使用上不放心的思想,具体表现在: 1、认识片面,选配不力。不少基层单位领导认为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就是选拔几个年轻人装点门面,团的工作有人负责就行了,把配备当作唯一目的。因而配备团干部不慎重,想调就调,想换就换,任免的随意性很大,选配的人员要么是综合素质差,工作能力差,要么是选配资历老的中层干部兼任,导致其对团的工作热情不高。2、求全责备,怕担风险。一些人总认为团干部经验不足、不成熟,挑不起重担,嫩了顶不住,冲了稳不住,浅了镇不住。用完人的标准来衡量年轻干部,看缺点多,看优点少;看问题多,看成绩少,总觉得年轻干部不稳重、不全面,在选拔上顾虑重重,怕担风险。由于这些思想的存在,导致团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有关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近年来,上级团委制定下发的关于团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政策性文件比较多。但从实际情况看,有一些文件贯彻落实情况尚不尽如人意。从现有的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内容看,主要表现为:团内文件比较多,党团联手文件比较少;原则性意见比较多,实施细则比较少;贯彻要求比较多,执行不力时处理办法比较少,从而导致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权威不够、规范不清、职责不明、处罚不力。据统计,是党员的团委书记中,能每次或经常列席同级党委会的团委书记仅占10.5%。党委会应每年两次听取团委工作汇报,研究团的工作,但据问卷调查反映,每年研究团的工作仅一次甚至少于一次的党委占到32.0%。32.9%的团委一年只开一次民主生活会,24.7%的团委有时候一年也不开一次,甚至从来不开。 同时,我们发现,团干部从事团的工作的时间经常得不到保障,专职团干部专职不专用,兼职团干部兼职过多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乡村机构改革,人员压缩,因而配备的团干部兼职过多,严重影响了团的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在改制过程中,一些企业撤消团委机构设置、将团委合并和归属于其他部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二)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在培养选拔团干部上出现的困难,还表现在一些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1、团干部队伍出入口缺少畅通机制。入口不畅,不能从全社会范围广泛择优。目前我县县直单位中层干部和乡镇、街道及县级机关干部年龄结构也明显偏大,这种状态,在很大程上制约着团干部的来源。过去我县团干部大体上都是从行政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选调生、复退军人、初高中毕业生中选拔,这种形式缺乏竞争择优机制,使优秀人才难以进入团干部队伍。近几年来,因推行公务员制度,准备机构改革,受身份、编制等限制,团干部队伍的入口基本堵死了,这样团干部队伍老化的趋势日益严重,全县机关、村级团干部队伍年龄呈上升趋势。出口不畅,成为团干部成长的制约瓶颈。由于一些优秀的团干部不能适时进入领导岗位,使他们不能有效得到锻炼,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团干部的转岗输送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调查中发现,团委领导班子中,除了36.4%的团干部转岗愿望比较迫切外,还有38.7%的团干部感到本单位团干部转岗很困难,即使转岗安排也不是很好。2、培养教育上缺乏多渠道机制。目前对团干部的培养教育主要分两大块,一是理论业务素质的培养,二 是实践的锻炼。对于理论业务知识的培训主要是各级各类培训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实际效果没有预期的好。实践锻炼仅限于交流,且刚刚起步,力度不大,满足不了我县团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各级各部门就如何提高团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平时多分派急、难、险、重的任务,让他们在实际岗位上增长才干考虑不多。 3、后备干部的使用上缺乏备用结合的机制。团干部后备队伍建设严重滞后,造成后备干部青黄不接,人才贫乏,在不少村和县直机关,出现了“非党非团的假书记,年近半百的老书记”的情况。在选拔后备干部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选拔轻培养的倾向,有备用脱节的现象存在,由于备而不用的比例较高,对未来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三)团干部自身要求不严。团干部自身存在着一些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不足,还有一些缺点是新形势下的产物,影响了对新时期团干部的正确评价和有效使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功底不够扎实。由于一些团干部中还存在重学历轻团务、重经济轻理论、重技能轻文化等现象,轻视理论的功用,又不注意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因此,在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就显得比较薄弱。在成长过程中较少、甚至没有经历过大的政治风浪考验,在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上比起前辈来要逊色一些。 2、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工作作风上还不够扎实。一些团干部在工作上为急于出政绩、得荣誉,往往对扬名显能的事比较热衷,对眼前的、现实的成就比较看重。在工作中还往往表现为开始干劲实足,一遇困难和挫折则垂头丧气,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意志。少数团干部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对分管工作业务业务钻研不够,工作消极拖拉,往往流于形式、浮在表面,离岗位要求存在一定距离。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团干部是从学校到机关,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更多的是一次次考试中的获胜者,似乎现有的成就都是靠自我奋斗的结果。这样一些年轻干部就不能正确对待组织、对待群众、对待自己,缺少一种谦虚、谦让、严格的精神和风范。 3、工作经历总体上还比较单一。据问卷调查反映,不少团干部的工作经历比较单一,从学校到机关,“从团到团”,缺乏其他岗位的锻炼。因此,在调查中发现,乡镇、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团委领导班子中,有近80%的团干部希望参加挂职锻炼,丰富自己的工作经历。
(三)基层团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一是乡村两级组织萎缩。近年来,党的基层组织领导干部的配备多半是按照需要来考虑的,不再单独把团干部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和后备力量;乡镇团干部专职不专用,致使部分乡镇团委有人无组织或有组织无人。村干部队伍精减后,行政村团支书普遍交叉兼职,既无工作压力也无工作精力,空壳支部增多。二是团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与现实情况不相适应,团组织有形式无内容,团员青年游离组织之外,绝大多数村团组织多年不开会、无活动,许多农村团组织变为空壳团支部,团支部书记无人当,团干部无人干,“名存实亡”甚至“名实俱亡”。三是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力,存在着制度“上墙不上心”的现象。一些相对后进乡镇团委,虽然也有各种制度,但不够规范,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力度不够,遇到问题不是按照程序制度办事,而是看人办事,决策随意,工作随意。
(四)外出务工青年增多,团员教育管理工作徘徊不前
调研发现,农村团员流失严重,发展团员困难,团员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突出。特别是流动团员管理薄弱,多数外出流动团员游离了团组织管理,相当数量的外出归来团员的组织关系无处落实。在团组织生活不正常的情况下,农村发展团员工作也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一个村一年到头发展不了一两个团员,更有的连续几年没有发展新团员,造成农村团员数量逐年减少。由于团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致使村里大部分团员思想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发挥不了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
(五)团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难以落实
有的乡镇党委把乡镇团委书记混同于一般干部,政治上关心少,工作上指导少,方法教的少,任务安排的少,相应待遇落实少,加之部分团干部兼职过多,影响了热情和积极性。乡村团干部没有政治地位也没有相应的经济补助,大部分农村团支部书记从事团的工作带有义务性质,无相应的报酬和补贴,有的乡村党组织没有真正把团干部作为党的后备力量来对待和扶持,多数乡村党组织对团的干部育而不备,备而不用,使广大团支部书记感到经济上无报酬,政治上无前途,认为团干职务没什么吸引力,团干部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日益突出。
(六)乡村两级无活动经费。乡村两级组织活动难,主要原因是缺活动经费。由于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实施,村委会取消了一切收费项目,除县财政转移支付的办公经费外,基本无其它收入,对村团总支的经费支持也几乎为零。乡镇团委普遍缺乏活动经费,工作不重视的,基本没有活动经费。乡村两级团组织无活动经费是导致活动开展不正常的主要原因。
四、建议
鉴于农村基层团建工作中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坚持以下团建基本原则:坚持以党建带团建,把农村基层团建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整体格局;坚持以创新求发展,使农村团组织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的进程相适应;坚持以服务促活跃,通过拓展服务领域、延伸工作手臂、丰富活动内容焕发新的生机;坚持城乡联动,形成兼顾城乡两种特色、两种功能的工作局面。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争取党组织重视和支持
各级团组织应紧密配合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工作部署,主动向同级党组织汇报工作,使党组织了解团组织,及时给团组织指路子,压担子,促使党组织将农村团组织建设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党的基层建设的总体规划,使党建和团建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团组织应号召和带领农村团员青年围绕本级党组织的工作中心,努力成为党的农村工作的突击队,充分发挥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以作为求地位,以此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真正把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成为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坚强集体。
(二)坚持一级抓一级,形成上下联动局面
县乡镇团委是区域内基层团组织的领导核心,担负着指导农村共青团工作的直接责任,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团县委是加强乡镇团委建设的关键,乡镇是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点,团县委书记是乡镇团委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乡镇团委书记是村级团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因此,要按照“以作为求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要求,把乡镇团委建设摆上县级团委工作重要位置,把加强村级团组织建设作为乡镇团的工作的重要内容,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抓紧抓好。一要底子清、思路明。要把乡村团组织建设好,首要的问题是把其现状摸清楚,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乡村团的建设的实际出发,按照基层团的组织建设“十条标准”、“四个规范化”要求和“五好”目标,提出相应的对策。二是真抓实干。实行乡镇团委联系村级团组织制度,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对那些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自身建设问题较多的村级团组织,乡镇团委要帮助他们整顿提高。一些长期薄弱落后的村,乡镇团委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乡镇团干部要负起对村级团干部的教育管理责任,监督检查工作落实情况,执行好各项制度。三是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乡镇团委要结合地方基本情况和特点,科学合理地确定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责任的落实实行严格考核。在实施考核过程中,对完成年度目标的,给予相应的荣誉和奖励;对完不成年度目标的,进行通报,连续两年完不成年度目标的,对乡镇负责团的工作的同志进行谈话。
(三)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1、探索实施团组织规范化管理。在团组织管理上,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将乡村团组织的职能定位在对团员青年的日常管理上,重点抓好“四个规范化”:一是组织设置规范化。努力消除乡村团组织的“空白点”,对于部分基层组织瘫痪、工作难度较大的村,团建工作可与后进乡村整顿工作一并进行。二是干部配备规范化。进一步强化乡村团干部配备,把一些德才兼备,文化层次较高的优秀党团员,选拔到团的领导岗位上来,并且尽可能地使团支部书记进入村“两委”。三是制度建设规范化。突出抓好团的组织生活正常化和团籍管理两项工作,搞好集中交接、集中办理,杜绝“档案随身带”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团员流失。四是工作考核规范化。要建立农村团的建设“双重四关”考核机制。“双重”就是按照党建带团建的思路,实行上级团组织和同级党组织双重考核。“四关”即把好目标关,制定好党团考核和团内考核的目标,形成考核意见;把好签状关,对工作目标进一步量化细化,制定出工作目标责任状和合同书,层层签订;把好考核关,按照考核意见和责任状,对团的工作进行考核,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干部的主要依据;把好兑现关,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将考核结果与政策兑现相衔接,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干部的主要依据,搞好奖优罚劣。
2、加强乡镇团委建设,关键是抓好班子。首先要配好团委书记。乡镇团委书记的配备,原则上应是党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的青年工作经验、熟悉农村经济工作或基层党务工作。要根据实际确定1-2名专职或兼职团干部,把年纪轻、素质高、懂经济、事业心强的优秀青年人才选拔到团的一把手位置上来。同时要解决好乡镇团委书记的编制和待遇等问题。其次要抓好班子建设。根据乡镇大小和经济结构类型,从行政村、乡镇企业或机关分别挑选2—3名优秀团干部兼任团委副书记。团委委员的分布要照顾到各个方面,使团委班子成员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形成互补,达到结构合理、整体优化。第三是提高班子整体素质。在建立和完善乡镇团委书记上岗培训制度的同时,多渠道、多途径强化对团干部的职业、技术培训,特别是要抓好对那些素质能力不适应要求或新上岗的团委书记、副书记的培训,增强他们带领农村青年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
3、不断优化村团组织设置。村级团组织建设就其实质而言,仍然是团组织如何通过合理调整、科学设置来带动青年、凝聚青年的问题,是如何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创新能力的问题。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围绕所有制结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行政村团组织的调整、改组力度,发展和创新基层团组织设置模式。在农业经济为主的地方,要着眼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青年组织化程度,加快产业建团步伐,依托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各种营销组织、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以及专业批发市场建立团组织;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要着眼于提高工作的开放化、社会化程度,探索中心村、农村小康示范村团组织的建设,打破原来单纯按行政村或居住区域增强行政村团的工作与乡镇团委工作的内在衔接。从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和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中选拔有一技之长的“实力型”人物担任团支部书记。这部分人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已形成一定群体,具有相当群众基础。
(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村青年增收成材提供保障
只有为农村青年提供扎实有效服务,才能调动农村青年的积极性,赢得农村青年的信任,在农村青年中树立起共青团的好形象。各级团组织要积极协调,借力就势,争取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支持,从组织、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多为青年办好事、办实事。宣传普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切实维护青年合法权益。把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青年增收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重点搞好三阶段服务,即产前当向导,及时向青年介绍产业发展信息,推介最新产品、技术,引导青年以市场需求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产中当保姆,加强乡村业科技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活动和“送科技”下乡“教、帮、带”活动,加大乡土科技人才培训力度,帮一级,一级带一级,把服务及时送到青年手中;产后当红娘,建立健全各类青年合作经济组织,在发挥其产前品种选择、产中技术指导作用的同时,着重搞好产后销售服务,切实解决青年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分享流通环节利润。
(五)加强教育培训,促进团的工作可持续发展
以提高素质、改进方法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团干部团员青年的教育培训。强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市场经济、科技新知识以及实用操作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团员青年和团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青年致富的能力。突出农村法律法规和工作方式方法的培训,教育引导乡村团干部正确处理工作中的矛盾和困难,善于运用民主法制的方法和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的方法,处理同青年的关系,减少和及时化解各种消极因素,更好地团结凝聚青年。要把农村团员青年思想建设摆到重要位置,经常给他们上团课、作形势报告,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筑青年一代强大的精神支柱,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大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组织青年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创业致富,同时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青年的民主法制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