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重大历史事件范文六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6-30 15:15:1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在当代社会,党是指为一定的政治目的和意识形态认同,维护组织或群体利益而形成的有纪律、有组织的组织。同时,在中国、朝鲜、古巴等国家,党特别是指代表人民的执政党。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党的重大历史事件

  五四运动的先声: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发生前,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时期。军阀势力利用封建传统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推崇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精神支柱的孔孟之道,借以维持自己的统治。严酷的现实引发当时先进分子的反思。他们认为,辛亥革命由于忽视了思想文化战线上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致使革命的成果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为了完成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必须“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于是,作为五四运动的先导,标志中国人民新觉醒的新文化运动便应运而生了。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1916年起改名《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启蒙思想家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钱玄同、刘半农、易白沙等是它的主要撰稿人。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平等自由,争取实现西方立宪共和制的国家;提倡科学,就是反对迷信和盲从,介绍科学知识,主张以科学的法则来判断一切。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虽然是一场提倡资本主义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其指导思想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范畴,但是,这场运动毕竟打破了长期禁锢人民思想的的封建牢笼,震动了中国的思想界,启发了人民群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冲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未曾有过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的耻辱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即“巴黎和会”)。中国是“战胜国”之一,派出了陆征祥、王正廷和顾维钧等5人组成的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在全国人民舆论的压力下,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了几项合情合理的正当要求:第一,取消外国在中国的某些特权,即废除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警,裁退外国邮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第二,取消日本帝国主义同袁世凯订立的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第三,归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本抢占的德国在山东侵占的各项权益,将胶州湾租界地、胶济铁路及其他权益直接归还中国。但是,操纵巴黎和会的列强以种种荒谬理由拒绝中国提出的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正义要求,原先被德国在山东强占的领土、铁路、矿山及其他一切特权,都归日本继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愤,久积在中国人民胸中的怒火,向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学校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还我青岛”、“收回山东主权”、“取消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要求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惩办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签订“二十一”条时的外交次长,这时任交通总长)、陆宗舆(签订“二十一条”时任驻日公使,这时任币制局总裁)和章宗祥(这时任驻日公使)。学生们痛打了正在曹汝霖家的章宗祥,放火点燃曹汝霖的住宅。北洋政府出动武装军警镇压,逮捕示威学生32人(其中有北大学生20名)。

  爱国运动遍及全国

  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各地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在工人阶级的带动下,上海实现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斗争局面。随之,全国兴起罢工风潮。五四爱国运动已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为主力、有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群众爱国运动。

  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北京政府被迫于6月7日释放被捕学生。10日,罢免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的职务。这是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27日晚,陆征祥的住处仍被数百名中国留学生和华侨商人所包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代表团没有出席巴黎和会在28日举行的和约签字仪式。至此,五四运动所提出的直接斗争目标基本得到实现。

  五四运动的最大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先进青年更加清楚地看到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更加感到腐败黑暗的社会现状难于忍受,他们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积极探索拯救中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各地青年纷纷成立社团,传播新思想的刊物有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仅五四运动后的一年中,就出现400多种。在各种学说竞起争呜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第2篇: 党的重大历史事件

  从1840年开始,中国逐渐丧失独立的地位,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产生的。

  1.鸦片战争

  1840年,西方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社会的发展脱开原有的轨道,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2.《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共产党宣言》

  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执笔写成。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4.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5.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无关,但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因此叫第二次鸦片战争。

  6.《北京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弈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接着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7.《中法新约》

  1883—1885年,中法战争,签定《中法新约》,标志着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

  8.《马关条约》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9.《辛丑条约》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0.辛亥革命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11.五四爱国运动

  1919年5月爆发了"五·四"学生爱国运动,6月初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一场新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始,并由此引起了一场广泛的深层次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

  12.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立

  1920年春夏之交,陈独秀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基础,多次召集会议,商讨建党问题。1920年8月,在上海环龙路渔阳里2号的《新青年》编辑部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推选陈独秀为负责人,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此后,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13.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8月3日在上海法租界举行,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选举产生了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14.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举行。大会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15.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亦称“二七大罢工”。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沿线三万多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总同盟罢工。7日,吴佩孚派军队对罢工工人进行血腥镇压,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罢工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影响。

  16.中共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举行。大会正确解决了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存在的重大分歧,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17.国民革命

  也称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之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国共合作破裂。

  18.黄埔军校建立

  在苏联帮助下,国共合作的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于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立(即黄埔军校)。孙中山任军校总理,委任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中国共产党从各地选派许多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军校学习。11月,周恩来出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健全政治工作制度。

  19.中共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了《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等11个议决案。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党的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此后,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大革命的高潮来临了。

  20.五卅运动

  1925年5月30日,英帝国主义巡捕在上海开枪屠杀游行的学生和群众,造成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这一事件引起全国人民的公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地举行游行示威、罢工、罢课和罢市,形成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爆发,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21.省港大罢工

  1925年6月19日,为了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此次罢工由共产党人邓中夏及苏兆征领导,历时1年零4个月,是世界工运史上时间最长的大罢工之一。省港大罢工,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沉重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对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准备北伐战争发挥了积极作用。

  22.《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辨明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从而集中了当时党内的正确主张,初步提出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为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23.中山舰事件

  也称“三二O事件”。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调动军队宣布戒严,断绝广州内外交通;逮捕李之龙,扣留中山舰及其他舰只;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其卫队枪械;包围广州东山的苏联顾问所;驱逐了黄埔军校及国民革命军中以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员。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蓄意打击和排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事件,成为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

  24.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以及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北伐战争结束后,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25.《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

  1927年3月5日,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此文是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农民革命斗争的纲领性文献,这些关于农村调查的具体实践、问题选择与行动倡导,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为农民运动调查奠定了基础,为革命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农村大革命运动的继续发展。

  26.“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导致国民革命被迫中途夭折,成为国共十年内战的开端。

  27.中共五大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进行。大会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土地问题议决案》等,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28.马日事变

  1927年5月21日晚,驻守长沙的武汉国民政府辖军,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率叛军捣毁了湖南总工会、农民协会、农民讲习所等中共控制的组织革命机关、团体,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武装,释放所有在押的土豪劣绅。共产党员、中国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众百余人被杀害。事变后,许克祥与中国国民党右派组织了"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救党委员会",继续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因21日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字,故称这次事变为"马日事变"。马日事变是湖南的大革命由高潮走向低潮的转折点。

  29.“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在中华民国政府进行北伐时,原先采取"联俄容共"的方针,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但在北伐期间,国民政府内部就容纳共产党与否的问题,于1927年分成南京及武汉两政府。武汉方面最初仍主张容共,其后与共产党发生摩擦,再加上冯玉祥等军事实力派人士的表态要求分共,汪精卫于7月15日当日,在武汉召集会议,宣布停止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结束。

  30.土地革命战争

  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为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进行的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31.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32.八七会议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消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

  33.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是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会议上提出。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34.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卢德铭等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毛泽东在秋收起义中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35.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

  3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7.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经三天浴血奋战,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这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38.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会师后,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同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

  39.中共六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党的六大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

  40.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下旬,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会议初步解决在党员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如何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入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以及在农村进行战争的环境中,如何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4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

  1931年11月7日,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选举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46人为中央执行委员,毛泽东为主席。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苏维埃组织法、关于经济政策的决定、红军决议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外宣言、抗日宣言、少数民族问题决议案、红军优待条例、婚姻条例等法律、法令、条例、文件。

  42.取得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在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正确的战略方针指导下,红军在前四次反围剿战争中取得重大胜利。

  43.第五场反“围剿”战争失败

  从1933年9月25日至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这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最后于1934年10月仓促命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

  44.红军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一带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分别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45.湘江战役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战,也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46.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关于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7.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第3篇: 党的重大历史事件

  01

  三大战役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由战争开始时的127万人发展到280万人,其中野战军149万人;建立起了较强的炮兵和工兵部队,提高了攻坚能力,取得了打阵地战的经验。

  与此相反,国民党军队已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人下降为365万人,可用于第一线的兵力仅174万人,而且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不得不放弃“全面防御”而改行“重点防御”。国民党军队已被解放军分割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东北5个战场上,相互间难以取得配合,已经没有完整战线。党中央和毛泽东当机立断,连续组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8年9月12日,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主力连同地方武装共103万人,向分割在锦州、长春、沈阳等地的55万国民党军发起辽沈战役。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

  ▲图为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突击部队冲向锦州

  辽沈战役刚结束,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及部分地方武装共60余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地区,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6日,党中央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由于先后集结在这个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均处优势地位,人民解放军在作战中采取将敌军重兵集团多次分割、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的办法。

  ▲图为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6日至22日,解放军在徐州以东围歼黄百韬兵团约10万人,完成中间突破。11月23日至12月15日,在宿县西南全歼由豫南远道赶来增援而孤军突出的黄维兵团约12万人,并在陈官庄一带合围杜聿明集团所部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约30万人,后歼灭力图突围的孙元良兵团。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歼灭杜明部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生俘杜聿明。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图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凯歌行进,大批国民党军队俘虏被押下战场

  在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胜利发展之际,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以及华北、东北军区地方部队共100万人,联合发起了平津战役。

  根据党中央部署,东北野战军主力从1948年11月起隐蔽人关,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一道,先用“围面不打”战“隔而不围”的办法,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放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随后按“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顺序发起攻击,在12月下旬连克新保安、张家口。

  ▲图为平津战役,人民解放军向天津守敌发起猛攻

  1949年1月10日,党中央决定成立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以林彪为书记的平津前线总前委。天津守敌拒绝接受和平改编后,1月14日,解放军以强大兵力发起总攻,经过29小时激战,攻克天津,全歼守敌13万人。北平20余万守军在解放军严密包围下完全陷于绝境,在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以伟大的革命气魄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时机,正确选定决战方向,并针对东北、华东、华北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有力地保证了这场伟大的战略决战的胜利。

  02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蒋介石的失败和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已成定局。

  中国共产党为了迎接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好思想、政策的准备,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向全会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图为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场

  全会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指出用乡村包围城市的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为此,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思想,始终激励全党永远保持艰苦奋斗光荣传统,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毛泽东还指出,在胜利面前,必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图为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现场

  0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中共中央及其所属机关由西柏坡迁至北平。

  国民党反动政权既被推翻,筹建新中国的条件便已成熟。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任的筹备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起草共同纲领,拟定政府方案,全面展开筹建新中国政权的工作。

  ▲图为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地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图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代表们举手表决议案

  这次政协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次政协会议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会议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平为新中国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会议于9月30日胜利闭幕。当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

  ▲ 图为北平各界群众在中南海新华门前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了主要障碍,创造了政治前提;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几千年来受压迫、受奴役的中国人民从此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1945-1949

  回顾1945-1949年的风雨历程,重庆谈判的举行和双十协定的签订,表明国民党方面承认了中共的地位,从而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在全面内战的爆发中,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土地制度的改革,让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代表着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已成定局。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中,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激励全党永远保持艰苦奋斗光荣传统,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第4篇: 党的重大历史事件

党的辉煌历史事件一:井岗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了井冈山,创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分队伍,来到了湘南地区。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当地农军的组织领导和配合下,发动了湘南武装起义。3月,在永兴成立了湘南苏维埃政府。3月底,由于湘、桂、粤军的三路“协剿”,起义农军难以在湘南立足。为保存革命力量,除留一部分武装继续坚持斗争外,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队和农军向湘赣边界的井冈山转移。3月下旬,毛泽东率领部队在汝城一带击溃了尾追湘南起义的敌军,4月在酃县的十都与朱德见面。在毛泽东率部的掩护下,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于4月中旬抵达江西省宁冈县的砻市,与毛泽东统率的井冈山部队胜利会师,这就是有名的井冈山会师。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为政治部主任。开始编两个师,一个教导大队,旋即取消师部,改为6个团由军部直接领导。全军万余人,枪两千余支。接着在宁冈召开了中共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会上选举产生了第四军军委,毛泽东任书记。5月4日,在砻市广场举行会师大会,正式宣布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建立(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井冈山会师,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党的辉煌历史事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以及周恩来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宣布就职。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会议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员集体出发,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前往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下午3时,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党的辉煌历史事件三:万里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1月,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14个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

第5篇: 党的重大历史事件

  一、新中国成立70周年

  20_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20_年最重要的一个事件,是非常有可能成为高考作文题目的,因此,高三学子们应该把新中国成立前后重大事件以及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了解清楚。除了高考作文之外,高考历史中也可能会加重这一部分的分值。

  70年风云际会,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世人瞩目。新的历史坐标,中国将怎么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又传递出怎样的中国声音,备受世界关注。

  ——人民海军、空军建军70周年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乡诞生;同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在北京成立。

  今年,人民海军和空军将迎来成立70周年纪念。历经70年锤炼,如今,国产航母完成海试、歼-20翱翔蓝天……中国海军、空军正以更强大的实力守卫着祖国的碧海蓝天。

  二、澳门回归20周年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当七子之歌再度回响耳畔之时,今年我们将迎来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

  20年来,澳门与祖国共奋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成为中国和国际社会交流的重要窗口……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去年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澳门也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1999年澳门回归,结束了白人在亚洲的统治,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对于我国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20_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如今看来“一国两制”的方针十分成功,因此很有可能就“一国两制”作为高考作文的切入点。

  三、五四运动100周年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

  100年前,1919年5月4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标志性时间点,从那天开始,一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展开。五四运动也成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并且五月四号还是我国的青年节,而高考中的学子每年多是不到20岁的青年,因此五四运动100周年也很有可能会成为高考作文引入点,尤其是历史学科。

  四、中美建交40周年

  20_年1月1日,中美迎来建交40周年。

  40年来,中美关系获得的巨大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当年的预期。中美交往40年的风雨坎坷也给了足够多的教训和启示。

  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如今,“不惑之年”的中美关系,能否穿透迷雾,向着合作共赢迈进,不仅事关两国人民利益,也将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影响。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与美国的关系又变得非常微妙,今年的高考也很有可能就中美关系来作为作文的引入点。

  五.亚太经合组织成立30周年

  20_年是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三十周年。亚太经合组织于1989年11月正式成立,亚太经合组织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组织了,中国、美国、日本等都在这个组织里面,这对世界经济的走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戊戌变法120周年

  20_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是清政府改良派最后的挣扎,百日维新失败后,君主立宪制被彻底的否定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正式走上历史的轨道。

  七、互联网诞生50周年

  互联网又称因特网,始于1969年,20_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50年前,没有人知道什么是互联网,更没有人知道互联网能够给人们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这不一定会出考题,却一定会是一个绝佳的素材。近几年来,互联网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考作文也深受其影响,连续几年的作文都与互联网有关。因此在20_年的作文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互联网诞生50周年这一大事件。

第6篇: 党的重大历史事件

    3月16日—2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中央书记处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刘少奇参加中共中央军委并任军委副主席。

  3月27日 张闻天发表《出发归来记》一文,精辟地论述了共产党人对调查研究应当采取的态度和进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张闻天于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六日至一九四三年三月三日率领一些同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他在陕北地区先后调查了神府县直属乡贺家川、米脂县杨家沟村、绥德县西川、子洲县双湖峪市镇乡,并在晋西北调查了兴县高家村。搜集整理出《贺家川八个自然村的调查》、《杨家沟地主调查》、《兴县十四个自然村的土地问题研究》等调查研究报告,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4月3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继续开展整风运动的决定》。这个决定对于国民党特务分子的渗入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以至导致后来的反特斗争的扩大化。《决定》认为,“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与我党大量发展党员以来,日寇与国民党大规模地施行其特务政策,我党各地党政军民学机关中,已被他们打入大批内奸分子,其方法非常巧妙,其数量至足惊人”。《决定》规定:“整风的主要斗争目标,是纠正干部中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封建阶级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与肃清党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九日至十二日,在延安召开有两万多人参加的中央直属单位工作人员大会,动员反特斗争。《决定》的发布和反特斗争大会的召开表明,原来在延安少数机关学校开展的审查干部工作,已转变成各个机关、学校、部队的群众性反特斗争。

  5月15日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6月10日共产国际正式解散,中国共产党随之解除对共产国际章程、决议所承担的义务。

  6月 国民党利用共产国际解散的时机,狂叫“解散共产党”、“取消陕北特区”。6月18日,国民党将领胡宗南到洛川召开反共军事会议,并调动驻守河防的一部分军队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7月4日和6日,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分别致电胡宗南、蒋介石,严正抗议国民党军队进犯陕甘宁边区的反共活动。9日,延安各界群众三万余人举行紧急动员大会,发出呼吁团结、反对内战的通电。在解放区人民强烈抗议和全国进步人士以及国际舆论的反对下,国民党顽固派被迫停止了这次大规模反共磨擦。

  7月1日  毛泽东写信给康生,要他在《防奸经验》第六期上登载下列数语:“防奸工作有两条路线。正确路线是:首长负责,自己动手,领导骨干与广大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调查研究,分清是非轻重,争取失足者,培养干部,教育群众。错误路线是:逼、供、信。我们应该执行正确路线,反对错误路线。”但是,由于党中央对敌情估计过于严重,未能及时纠正审干工作中已经发生的逼、供、信错误。7月15日,康生作《抢救失足者》的报告,强调“清除内奸,这是我们目前急不可缓的任务”,“还有一些失足的人至今没有向党坦白”,“他们要在这紧迫的时间中挽救自己,而共产党员们也要在这短促的时间内抢救他们”。报告前后,掀起了“抢救失足者运动”,大搞逼、供、信的过火斗争,十多天内搞出大批所谓“特务”,混淆了敌我,造成许多冤假错案。七月三十日,毛泽东指示停止“抢救失足者运动”,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提出的防奸工作的正确路线,明确规定了审查干部的九条方针。八月十五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重申审查干部的九条方针。10月9日,毛泽东指出:“一个不杀,大部不抓,是此次反特务斗争中必须坚持的政策。”这样,避免了给党带来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1944年春,中共中央开始对受冤屈的同志进行甄别平反,赔礼道歉。毛泽东对反特扩大化承担了主要责任,进行了自我批评。并说:“抢救运动的基本错误是缺乏调查研究及区别对待这两点。”

  7月2日  邓小平在《解放日报》发表《太行区的经济建设》一文,总结太行抗日根据地六年经济建设的经验。指出我们的经验是:第一,敌后的一切离不开对敌的尖锐斗争;第二,没有正确的政策,就谈不上经济建设,制定经济政策,必须以人民福利和抗战需要为出发点;第三,任何一个经济建设事业,没有广大人民自愿的积极的参加,都是得不到结果的;第四,将大批的得力干部分配到经济战线上去,帮助他们积累经验,才能使经济建设获得保障。

  10月10日  中共中央决定党的高级干部重新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和路线是非问题,整风运动进入总结提高的阶段,全党整风运动告一段落。全党整风运动,是一次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是用正确认识克服错误认识、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思想革命运动,也是打破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束缚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推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具有重大意义,对正确解决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一次成功的实践。

  11月26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召开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同时举办了生产展览会。会议期间,毛泽东作了《组织起来》的讲演。在军民大生产运动中,各抗日根据地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有些游击区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创造了“劳力和武力相结合”的新的斗争形式。同时,在生产运动中,出现了实行生产劳动的初步合作的互助组、变工队等组织形式。毛泽东指出,组织起来是农民由穷变富的必由之路。解放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战胜了日、伪、顽对解放区的进攻和封锁造成的严重困难,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本年 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军民进行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保卫和扩大根据地,逐步度过严重困难局面。八路军在华北与敌人作战2.48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3.6万余人,俘5万余人,争取伪军反正、日军投降6600余人;新四军在华中与日、伪军作战4500余次,粉碎敌千人以上“扫荡”30多次,毙伤俘日、伪军3.6万余人,争取伪军反正9300余人;华南抗日游击队也先后粉碎日军“扫荡”,巩固和扩大了东江、琼崖抗日根据地。

推荐阅读:

大学生个人对照检查材料范文(通用14篇)

学党史明党规跟党走感党恩专题党课讲稿三篇

交流研讨材料范文(通用11篇)

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查自评报告十六篇

不求上进安于现状整改措施范文(通用3篇)

与入党积极分子的谈话记录范文十六篇

标签: 范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