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的农历新年,俗称新年、新年、元旦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_春节的起源简介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篇一】20_春节的起源简介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古代过“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蜡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把“蜡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年叫“春节”,因为春节一般都在“立春”前后。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脸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福”字还必须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199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了禁放烟花爆竹的法律,使这一沿续了几百年的习俗成为历史。
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这一点和西方的圣诞节很相似。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团年”。团圆夜,家家户户阖家欢聚,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
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扫除污秽。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挂旗、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等仪式;正月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互相祝贺。新女婿要到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选在年初三。老人自年满60虚岁开始,每十年在春节期间设宴庆,另外,各地除互相登门拜年,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直到元宵节(正月十五)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春节放假3天.春节------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篇二】20_春节的起源简介
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腊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篇三】20_春节的起源简介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古代过“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蜡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把“蜡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年叫“春节”,因为春节一般都在“立春”前后。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脸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福”字还必须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199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了禁放烟花爆竹的法律,使这一沿续了几百年的习俗成为历史。
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这一点和西方的圣诞节很相似。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团年”。团圆夜,家家户户阖家欢聚,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
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扫除污秽。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挂旗、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等仪式;正月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互相祝贺。新女婿要到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选在年初三。老人自年满60虚岁开始,每十年在春节期间设宴庆,另外,各地除互相登门拜年,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直到元宵节(正月十五)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春节放假3天.春节------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