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德育工作计划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2]。因此,“风生水起”的实践活动是儿童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生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唯有引领儿童走出课堂,回归生活,亲近社会,才能真正让儿童感受到生活的芳香,体验到实践的快乐。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旨在引领儿童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在独立自主的体验探索中,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回归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是实践活动的归属。为此,我们要从生活出发,努力让实践活动离儿童近一点,再近一点。低年级儿童以校园生活为依托,组织他们开展“我与美丽的校园有个约会”的实践活动,让儿童亲近母校,了解母校,从而热爱母校。中年级儿童以家庭生活为依托,组织开展“我是家务劳动小达人”体验实践活动,引领儿童体悟劳动的滋味,感受劳动的快乐。高年级儿童独立性相对较强,可带领他们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社会大课堂,让他们零距离接触各种社会资源,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不断提升思考能力及实践能力。如组织他们开展“童眼看家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儿童真切地了解家乡,感受家乡,培养他们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朴素情感。
开展实践活动,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我们可以聘请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优秀人士担任学校的志愿辅导员,大手拉小手,定活动内容,定活动时间,定期互动,让儿童无须走出校园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风的清新,为成长打开另一扇窗。
双减背景下德育工作计划2
每个儿童都是一个有着独特经历、情感、个性的主体。不同年龄儿童的性格,爱好、心理需求均有不同。鉴于此,德育活动不能千篇一律,而要“投其所好”,要不断增加活动的吸引力,让德育活动既拥有“美丽的皮囊”,也拥有“有趣的灵魂”。我们要找准时代发展的脉搏,依托学校发展的气候,适时而动,相机而领,使主题活动犹如一汪鲜活的“长流水”,让拔节生长的儿童“如鱼得水”,在静水深流的恬淡中“臻于完美”。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是德育永恒的教育主题。但对于儿童而言,与其不切实际地大喊口号,不如引导他们从热爱母校做起,从身边做起。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步入崭新的环境,面对崭新的一切,可组织开展“我的母校我了解”的主题活动,满足好奇心,初步培养知校、爱校的美好情感。中年级儿童已经有了独特的见解和强烈的个性,引导开展“我与母校同成长”的主题活动,增强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激发儿童关心母校的发展,为母校的发展献策出力。高年级孩子已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和避恶扬善的立场,开展“明天母校以我为傲”的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荣誉感与责任感。
新学期伊始,我们还可以把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开学第一课》巧变为进行理想教育的生动课堂:老师热情洋溢的鼓励让人斗志昂扬;班长声情并茂的演讲荡气回肠;学生代表真实生动的故事让人终生难忘;同学们真挚激情的表态使人心潮激荡。接着,组织主题鲜明的班队活动“由《开学第一课》想到的”,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鼓励孩子们讲述心声,分享收获,畅谈理想,展望未来,在你来我往的“碰撞”中,思维的角度在更新,思考的方向在调整,思辨的勇气在积聚。
双减背景下德育工作计划3
“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一支行端品正的德育团队就是一所优秀的学校,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人人都是德育导师”,“事事时时皆育人”。我们要致力于打造一支精进的德育队伍,融合德育与教学的力量,融合教师和家长的力量,融合学校和社会的力量,顺利实现“水乳交融、水到渠成”的理想境界。先育人后教书,德育需要好导师,学生呼唤“大先生”。我们要强化德育工作职责,焕发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努力的热情,为德育教师的持续发展、主动成长打造最接地气的空间,引领全体德育人实现从“教书匠”到“大先生”的美好蜕变,共同渡向教育理想的诗和远方。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生力军。我们要不断增强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倾力打造师德高尚、热爱学生、业务精湛的骨干班主任队伍,不断提升班主任工作的智慧与艺术,积极引领班主任工作走专业发展道路;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充分挖掘优质资源,心手相牵,形成合力,共建共赢;悉心培养小干部,搭台子,架梯子,压担子,手把手指导,心贴心帮助,开拓视野,提升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校小主人。
【参考文献】 [1] 陶妙如,做温暖的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 第288页
[2]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 , 第168页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