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意识形态党课讲稿意识形态党课讲稿范文(精选4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7-02 16:54:5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意识形态是一个哲学范畴,是思想的集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_意识形态党课讲稿意识形态党课讲稿的文章4篇 ,欢迎品鉴!

【篇1】20_意识形态党课讲稿意识形态党课讲稿

  一、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鉴别力

  意识形态鉴别力就是认清和辨识是否属于意识形态问题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现实中,意识形态问题往往与其他问题互相交织,具有相当的迷惑性。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鉴别力,关键是要把握三点:

  首先,要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大局。凡属根本、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务,也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因此,无论什么样的思想言论,只要关乎政党、政权、政府和政策,都有可能产生意识形态的后果。

  其次,要把握一条基本原则。毛泽东同志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应用到意识形态领域,就是要努力做到:把不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少少的,把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多多的;把负能量、次旋律搞得少少的,把正能量、主旋律搞得多多的。我认为,高明的意识形态工作实际上是在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工作。我们要坚持这一个原则,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非常强的工作。

  最后,要始终把握几条标尺。这几条标尺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衡量某种思想和言论,既不以“左”为标尺,也不以“右”为标尺,而是要以这几把尺子为标准,要做到心里有数。

  二、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思考力

  意识形态思考力是指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琢磨的能力。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思考力,关键是要把握三点:

  首先,要善于观察问题。***总书记指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比如,在如何看待民主的问题上,针对一些人对中国的民主问题的指责,***总书记提出了判断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八项标准”,即: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这八项标准就体现了***总书记深刻的思考力。

  其次,是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纷繁复杂,林林总总,要坚持坚定的意识形态立场,必须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当前,事关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和全局的问题,习总书记提出了“13个如何”。即: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如何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何深刻领会新的发展理念;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看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何看待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如何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如果党员干部在这13个问题上获得了一个明确而清醒的认识,那么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就将大大提高一步。

  最后,是要善于进行分析。进行分析,是为了揭开意识形态迷雾,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针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总书记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么就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

  三、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

  “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意识形态工作是最需要创新、最应该不断创新的工作。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主要是党员干部要保持思想上的敏锐性和开放性,避免陷入思想的僵化和某种思维定势。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关键是要做到三点:

  首先,要善于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关键不在于批判,而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理论。比如,通过提出“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就变成了工人阶级手中强大的思想武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我们党也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少理论,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这些理论都为中国实践提供了强大的意识形态支撑。

  其次,要善于进行内容创新。比如,今天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在阐释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同时,也必须对其现实指导作用进行创造性的深入发掘,比如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科学把握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思维与方法,给予我们正确理解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智慧与启迪,给予我们充实精神世界并抚慰心灵的哲理与感悟,等等。这些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但过去未曾充分挖掘的,需要今天的我们下大力气进行阐发。这同样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新。

  最后,要善于进行应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中,应用创新也很重要。比如,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实际上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这就是个伟大的应用创新。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前加上中国特色。***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加上了新时代,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的语境中创造性的运用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

  总之,***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是说服人,根本在于争取人心。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重要的是坚持破立并举,重在建设,站在思想和道义的制高点上,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篇2】20_意识形态党课讲稿意识形态党课讲稿

  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意味着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诸领域、各方面与全过程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明表达,是不断丰富与发展着的中国共产党人民观在新时代的理论集成创新。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要的是全面深刻把握其内涵,并由知向行,促进其全面实践。

  深刻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要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基础上,在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与思考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并依靠人民群众这一铜墙铁壁赢得了革命与建设事业的辉煌胜利。在开启与推进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邓小平同志指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面对我国发展中出现的诸如唯GDP主义、“见物不见人”等倾向,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并指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早在20_年8月,***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20_年10月,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0_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多次提到“以人民为中心”。20_年3月,***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也是把握一种思想理论的精神实质与内在逻辑的根本立足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最鲜明地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作为系统的科学思想理论与实践方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内在统一、历史观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治国理念与治党方略的有机统一。它作为历史观强调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重要命题;作为价值观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与价值取向,它基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与归宿,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点;作为方法论,强调了要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当中去,不仅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且要让人民来检阅,让人民来评判,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

  全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丰富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根本动力、根本方法、根本价值的深刻探索。这一重要思想不仅限于经济发展领域,也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建、军队、外交等各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部实践的中心内容、整体要求。

  在经济建设方面,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既将人民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将发展作为契合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第一要务。通过创新发展,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激发亿万群众的创造活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更好更多的发展成果造福人民。通过协调发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问题,筑牢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性的基础。通过绿色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通过开放发展,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夯实基础。通过共享发展,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在政治建设方面,***总书记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在文化建设方面,***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为此,要聚焦文化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文化共创共享。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由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各种文化产品供给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在社会建设方面,必须以保障与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重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此,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_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要通过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

  此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军队建设等多个方面。比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党的建设方面,***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军队建设方面,***总书记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需正确处理几对关系

  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要厘清几组重要的关系: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关系。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这个政治论断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从根本上来讲,以人民为中心既是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思想基础,也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科学定位社会主要矛盾,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党对人民立场的坚守,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没有这样一种立场,没有这样一种思想基础,当然就不会注意到人民这个维度、不会作出这样的正确判断。与此同时,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就是要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然人民提出了多方面的需要,既然我们各方面的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那么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逐步满足人民各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提出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我们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同时提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正确把握好这几个“中心”的关系,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有助于全面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比较而言,以人民为中心是必须贯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部实践的核心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与根本价值导向。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是指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工作重点。而在现阶段的经济建设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跨越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重大关口,就要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中心。可见,三个“中心”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重大区别,需要科学对待。

  三是以人民为中心和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要辩证理解和处理好以人民为中心和党的领导的关系。***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就其相互关系而言,以人民为中心和党的领导是一致的、统一的。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没有党强有力的领导,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就是一句空话。与此同时,党要想领导好一切工作,关键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不断奋进,才能使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坚如磐石、使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篇3】20_意识形态党课讲稿意识形态党课讲稿

  ***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我国,党外人士是统一战线的特定概念,不是指普通的党外群众,而是指中国共产党外有广泛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战友,党外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坚定拥护者和捍卫者,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深刻认识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当前,各种敌对势力企图在我国制造“颜色革命”,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诸多的现实危险。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其中,党外人士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一方面,党外人士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群体。党外人士思维比较活跃,政治参与意识较强烈,更容易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在一项对民主党派骨干成员的调研中发现:有21%的成员认为他们的思想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有25%的成员认为他们的思想容易受到“社交圈的言论影响”,有31%的成员认为他们的思想容易受到“互联网思想言论的影响”。要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有效争取党外人士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广泛支持。另一方面,党外人士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力量。党外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发挥党外人士的作用,共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二)加强党外人士思想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20_年以来,中央统战部开展了民主党派思想状况调研,形成了《民主党派成员思想状况调研报告》。报告指出,党外人士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更加复杂多变。我国党外人士数量不断增加,人员结构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化的特点,且大多数党外人士具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更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加强党外人士思想政治建设至关重要,要求广大党外人士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发挥党外人士自身优势的重要途径

  党外人士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掌握着一定的社会话语权,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党外人士普遍具有专业造诣深、参政意愿高、议政能力强、群体代表性好等特点,大多数党外人士是各专业领域中的领军人物,学养深厚,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库”和“智囊团”,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并且,党外人士地位较为超脱,在引导社会舆论时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做出突出贡献的党外人士,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威望,其言行更具感召力和说服力。

  二、全面把握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作用的现状

  (一)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表现

  1.加强思想建设,夯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基础。思想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的先导,是民主党派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思想根基。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党外人士的主流是进步的,绝大多数党外人士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表现出健康稳定、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政治责任,自觉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构筑了牢固的思想防线。

  2.突出政治素养,提升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能力。各民主党派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中的重要主体,其政治素养决定了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党外人士的政治素养包括正确的政治立场、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各级统战部门和民主党派组织通过对党派成员进行政治培训、实地调研,鼓励党外人士就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撰写调研报告、提案,提出意见建议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提升党外人士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3.培育责任观念,增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社会意识。民主党派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既是我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力量,也是服务社会的重要主体。各级民主党派组织通过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开展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推动各党派组织及其成员积极履职尽责,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将党外人士的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融合。通过打造有特色、叫得响、可复制的社会服务品牌,有效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思想认识不到位,源动力不足。部分党外人士对意识形态工作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一是“政治冷漠”心理,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与党外人士无关,未充分认识自身地位和作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色和优越性。面对社会上的噪音杂音、错误观点,不能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二是“无关紧要”心理。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而是将其视作一项“软任务”,存在“重业务轻思想认识”的倾向,忽视、淡化意识形态工作。

  2.方式方法单一,吸引力不够。表现为意识形态工作形式比较枯燥,以座谈会、通报会为主要形式,以学习文件为主要内容,采取单一的说教方式,使得意识形态工作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释疑解惑的效果。

  3.体制机制不健全,执行力不强。当前,各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仍处在探索完善中。党外人士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任务、内容、程序、保障等方面缺乏规范性,有的只是局限于口头约定或零星规定。意识形态工作规范性不够,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这导致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执行力不强,效果不显著。

  4.舆论引导声音弱,影响力不大。一是与主流媒体联系沟通不够。主流媒体上关于民主党派有影响的宣传报道并不多见,民主党派在宣传发声、争取社会更多关注上缺少有效措施。二是新媒体技术运用不够。各民主党派的网站内容比较枯燥,信息更新比较滞后,缺乏与网民互动交流的平台,微信公众号运营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活跃度和关注度不够。虽然新媒体的发展催生了一批网络大v,其中党外人士占多数,但是,对这些人的关注和互动不够,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三、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作用的着力点

  (一)增强党外人士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意识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意识形态工作具有的特殊性、艰巨性、系统性,仅仅靠中国共产党发挥作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党外人士全力配合。

  1.加强对党外人士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团结中华民族的最强大凝聚力,这种团结越广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越有利。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中国梦。要通过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党外人士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统一、民族复兴大业,使党外人士在国际国内社会多样化的声音中,特别是在敌对势力的挑衅中坚守政治底线,努力做团结人心、争取人心的工作。

  2.加强对党外人士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基本特征就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要加强对党外人士新型政党制度教育,引导他们认清其独特优势和鲜明特色,充分认识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不是“政治花瓶”,政党协商是“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提高党外人士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认识,增强制度自信,强化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主动性。

  3.加强对党外人士的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教育。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只有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全面、准确传达给党外人士,党外人士才能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上有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举措,时刻保持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同行。

  (二)提高党外人士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意识形态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是领导干部的一项极端重要的能力,对党外人士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1.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鉴别力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西方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最为重要的就是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引导党外人士善于从政治上判断形势、分析问题,敏锐洞察和鉴别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各种现象,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特别是要认清国际政治斗争中的“意识形态陷阱”,保持政治定力,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不被假象所迷惑,增强对各种政治谣言、灰色信息、负面消息等噪音杂音的政治免疫力和辨别力。

  2.提高理论创新力。党外人士的理论水平直接决定了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效果。近年来,“去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多元化”“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错误思潮刻意淡化、弱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一些党外人士也容易受到蛊惑。面对这些挑战,必须加强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理论研究,包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关系的研究,对“文明冲突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普世价值”“文化保守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实质与危害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的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厘清思想认识,夯实理论基础,增强理论自信。

  3.提高共识凝聚力。有效凝聚共识,必须充分发挥党外人士的独特优势。发挥他们在科技、经济方面的专业优势,围绕高质量发展,开展科技、经济政策宣讲,传递经济发展正能量;

  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建言献策的优势,树立参政议政的良好形象,彰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

  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通过关注民生、服务社会、投身慈善,树立良好形象,凝聚社会共识。

  4.提高舆论影响力。针对党外人士舆论声音弱、影响力不够的问题,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重视新媒体的运用,提升舆论影响力。一方面,加强民主党派门户网站建设。通过数字化、视听化、网络化改造,把民主党派门户网站打造成一个集理论学习、信息发布、思想研讨、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特别是要善于运用新颖鲜活、传播力强的网络话语,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和关注度。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培养网络“意见领袖”。鼓励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党外人士建设自媒体平台,通过个人的博客、微博、评论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理性正面发声,为增进思想共识、提升舆论影响力发挥积极作用。

  (三)营造党外人士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良好环境

  要从政治上、组织上、制度上为党外人士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保障,营造有利的环境。

  1.加强组织保障。党外人士是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力量。要通过加强组织保障,在各领域、各行业建立一支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精深的理论素养、专业的业务素质的党外人士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特别是注重从中青年党外人士中发现、培养后备人才,引导他们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全力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2.搭建展示平台。多数党外人士作为某一领域的代表人物和知名人士,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要积极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既可以通过党报党刊传统主流媒体,发挥权威报道的影响力;

  又可以通过官微、公众号、微博新兴媒体,引导其他人员坚定“四个自信”。

  3.落实政治待遇。要注重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党外人士的各项政治权益,落实党外人士的政治待遇,引导他们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与使命,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优势作用,凝聚共识、凝聚力量、凝聚智慧,以开放进取的状态弘扬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篇4】20_意识形态党课讲稿意识形态党课讲稿

  “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意识形态工作是最需要创新、最应该不断创新的工作。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主要是党员干部要保持思想上的敏锐性和开放性,避免陷入思想的僵化和某种思维定势。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关键是要做到三点:

  首先,要善于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关键不在于批判,而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理论。比如,通过提出“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就变成了工人阶级手中强大的思想武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我们党也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少理论,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这些理论都为中国实践提供了强大的意识形态支撑。

  其次,要善于进行内容创新。比如,今天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在阐释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同时,也必须对其现实指导作用进行创造性的深入发掘,比如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科学把握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思维与方法,给予我们正确理解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智慧与启迪,给予我们充实精神世界并抚慰心灵的哲理与感悟,等等。这些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但过去未曾充分挖掘的,需要今天的我们下大力气进行阐发。这同样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新。

  最后,要善于进行应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中,应用创新也很重要。比如,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实际上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这就是个伟大的应用创新。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前加上中国特色。***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加上了新时代,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的语境中创造性的运用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

  总之,***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是说服人,根本在于争取人心。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重要的是坚持破立并举,重在建设,站在思想和道义的制高点上,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推荐阅读:

关于近三年开展政治监督工作的情况报告【十篇】

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集合8篇

基层党组织星级创建自评报告集合3篇

大学生涯规划大一新生范文(通用6篇)

建党100周年主题党课讲稿范例12篇

用原理看四史读书报告范文(精选3篇)

标签: 党课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