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_年脱贫攻坚一村一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_年脱贫攻坚一村一方案
20_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全市上下要深入贯彻***总书记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对标“两不愁三保障”[1]标准,以“到户提升”为抓手,加快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新格局,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1.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服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指挥调度,各村“尖刀班”切实做到守土有责,细化落实重点人群管控、交通卡口防控、疫情防控宣传等措施。
2.科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加强对农村重点人群受疫情影响情况的动态监测、风险排查、预警防范,对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贫困户、脱贫监测户和剩余贫困人口,要建立监管台账,落实包保责任,逐户制定帮扶方案,防止因疫情致贫返贫,推动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对已脱贫贫困人口要持续落实帮扶政策措施,推动实现稳定脱贫;对边缘户等农村特殊困难对象,全面落实各项保障政策,严防新的贫困人口产生。
二、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3.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按照“到户十看”[2]标准要求,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坚持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的减贫,一手抓已脱贫人口的巩固提升,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和成色。
4.着力补齐“三保障”短板弱项。强化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做好“双线控辍保学”[3]措施,确保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认真执行“四位一体”医疗保障政策[4],确保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现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强化落实易迁后续扶持政策,完善配套设施和产业就业,确保易迁户实现稳定脱贫致富。强化危房改造力度,建立农村危房监管台账,对因灾、因自然老化等造成的新增危房对象,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确保“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健全完善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机制,确保农村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达100%。
5.持续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措施。精准落实生态补偿、教育补助、健康扶贫等惠民政策措施,做好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残疾人保障政策,加大分类施保和临时救助力度,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持续深入开展“三留守”关爱活动,建立完善农村“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
6.广泛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全面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以特色产业帮扶、劳务人才协作、民生短板补充为重点实施扶贫协作项目,以干部挂职、医院和学校结对、专技人才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为重点,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协作方式。以“硒品入杭”为发力点,让利川特色农产品走俏杭州,走向全国。继续做好中央、省直单位定点扶贫和州直单位驻村扶贫工作,深化“616”工程对口支援、黄石对口帮扶工作。持续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有效运用中国社会扶贫网,广泛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7.扎实推进各类问题整改。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短板弱项,全面排查整改各类问题。坚持以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为统领,统筹推进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年度扶贫成效考核评估、巡视巡察、暗访督查、审计检查等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做到一体推进,不留死角,堵住漏洞,标本兼治,确保所有问题6月底前整改落实到位。
三、着力实施“到户提升”工程
8.就业产业提升。坚持扶贫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动员贫困群众参与小型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参与保洁保安、护路管水、扶残助残、养老护理等行业,增加劳务收入。以“三乡工程”[5]为抓手,实施百村百企千人计划,吸引能人志士、企业投资创业兴业。强化农业招商引资,在项目资金、贷款融资、示范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6]和“三变改革”[7]试点,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加大各类资金整合力度,优先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特色产业,持续培育壮大茶叶、山药、土豆、烟叶、蔬菜、中药材、民宿旅游等特色扶贫主导产业。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建“三品一标”[8]等农业品牌,鼓励网络直播推介农产品,持续做大做强“利川红”“龙船调”“小猪拱拱硒土豆”“利川山药”等品牌。
9.基础设施提升。推进完成《xx市20_-20_年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任务,全面补齐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短板,积极争取落实凉雾纳水、团堡黄泥坡、凉雾三渡峡饮水安全项目,夯实发展底盘。持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确保农村“生活用电有保障,生产用电不卡口”。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实施农村公路向自然村和户延伸工程,按照“村村通硬化路、自然村通硬化路”要求,加大对非贫困村道路交通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100%。加快通讯网络建设,实现通讯信号深度覆盖。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受益、谁养护”原则,强化村级项目后续管护举措,达到“村村有人管、处处有人护”。
10.公共服务提升。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农村教育定向委培,促进城乡学校师资均衡配置。全面加强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和医疗卫生人员培养,确保所有村卫生室有合格村医、有基本诊疗设备、有达标阵地。深入推进文化惠民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政务服务类事项下放到村,解决群众就近办事“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
11.人居环境提升。全面实施“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9],以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乡村绿化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以“六清”“两建”[10]为工作重点,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所有农户实现“扫干净、摆整齐、穿整洁、搞清爽”目标。扎实推进以“厕所革命”为重点的“四改”[11]力度,强化农村“空心房”整治,通过建沟渠、建湿地等方式重点整治清江及支流污水直排问题,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2.社会治理提升。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引导贫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治理陈规陋习,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推动扶贫领域信访积案化解,按照可化解、可稳控、依法处置等类型,做好政策解释、思想疏导和困难帮扶等工作,坚持化解、疏导、稳控层层递进,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农村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突出安全生产、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农村住房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强化问题排查交办,采取有效措施,限时完成隐患整改,确保农村社会安全稳定,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13.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按照中央和省委、州委乡村振兴要求,立足利川实际,逐项制定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标准和规划,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乡村振兴规划体系。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精心谋划乡村振兴项目库。
14.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坚持创新驱动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以技术、人才、产业为抓手,着力提升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双招双引”[12],引进一批科技人才和专家学者,定期开展实用技术指导、科普知识宣讲,参与农业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鼓励携研究成果、科技项目到利川落地转化、投资创业,补齐科技人才短板。强化本土科技人才培养,以青年农民、种养大户、本土专家、基层干部为重点,通过定向委培、定期指导,培养建立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筑牢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根基。
15.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压实各级党组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梯次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优化党员结构,注重从青年农民、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和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13],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好“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确保村党组织规范运行。加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16.突出示范引领带动。加强政策衔接,实施乡村振兴,重点打造1个乡村振兴试点乡镇(xx)、4条乡村振兴走廊[14],着力聚焦解决出列贫困村、深度贫困村、未脱贫人口等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接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水平。
五、强化组织保障
17.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持续压实压紧市乡村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确保工作力度不减,以高质量的脱贫成色迎接全国贫困县退出评估抽查和全国脱贫攻坚普查。坚持摘帽不摘政策,对标建成全面小康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持现行扶贫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摘帽不摘帮扶,在脱贫攻坚期内,驻村工作队不撤、驻村保障不变,继续实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制度。坚持摘帽不摘监管,保持工作标准不变、力度不减,加强返贫动态监测,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现贫困人口及时落实帮扶措施。
18.强化领导包保责任。继续实行市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尖刀班”成员包组包户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不变,市委市政府每月至少学习研究1次脱贫攻坚工作;市脱贫攻坚指挥部每两周召开1次调度会,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一同调度、一体推进,重点调度到户提升、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空心房整治、厕所革命)等;乡镇前线指挥部一周一调度、村级“尖刀班”一周两碰头,确保各项工作按天按时结账到人。继续落实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市委书记遍访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遍访贫困户达到全覆盖。
19.强化驻村帮扶责任。帮扶单位“一把手”对驻村工作负总责,严格执行“2+3”工作模式[15]。保持驻村帮扶力量和结对帮扶干部的稳定性,非工作调动原因原则上不另作调整,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不满两年不允许调整,市直驻村工作队原超过5人的可调整至5人(疫情防控期间保持不变),低于5人(含5人)的保持不变,继续实行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每月驻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
20.强化考核督查制度。继续实施最严格的考核督查制度,严肃追责问责。市委组建2个巡察专班,围绕农业农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开展机动式巡察,坚决查处责任不到位、政策不落实、措施不精准、作风不扎实等问题。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建立完善扶贫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关心关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对在脱贫攻坚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干部给予立功、嘉奖等荣誉表彰,并优先提拔重用。
20_年脱贫攻坚一村一方案
我村结合《XX县农村扶贫开发纲要(xx—xx年)》,实现贫困人口每年递减10%,xx年达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帮助贫困对象找到新的产业转型思路,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我村扶贫攻坚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为更好的帮助贫困农户尽快脱贫致富,特制定了xx年扶贫攻坚行动计划。
XX村把“一升一降”目标作为扶贫攻坚方向,通过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提升扶贫攻坚的工作成效。
一、工作目标
我村结合村情民情实际情况,做到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在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上,集中力量和资金解决深层次贫困问题,发挥扶贫资金效益和辐射功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通过综合采取特色产业帮扶、技能培训帮扶、基础设施帮扶、互助资金帮扶、合作社带动帮扶、保障帮扶等帮扶措施,确保到xx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水平。确实让扶贫政策改变贫困户的贫困现状。
二、基本任务
对全村XX户XX人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通过“一户一策、一户一帮扶单位、一户一帮扶联系人”等措施,重点对因灾因病等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有产业项目、经过扶持当年能脱贫的贫困对象进行帮扶,力争xx年内成立一个果业专业合作社、一个生猪合作社带动村民进行产业转型,实现年内XX人脱贫致富。
三、帮扶措施
(一)大力培育发展农村主导产业
(1)经济果园:组织贫困户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技术培训班或向有关部门申请组织技术人员上门实地指导樱嘴桃种植技术,利用现有果园,进行产业转型,引导部分有条件村民连片先行试种,实现脱贫致富。
(2)蔬菜种植:举办蔬菜种植相关技术培训班,引导部分有条件的群众进行蔬菜种植,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3)劳务输出:积极联系当地企业或与周边县市企业加强联系,帮助贫困户均输出劳动力。
(4)养殖业帮扶:利用我村现有几个养殖厂为基础,建立帮扶措施,从技术上,资金上,政策扶持上给予帮助,真正让村民从养殖业走向致富路。
(5)技能培训帮扶:以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劳务输出岗前培训为载体,以提高农民应用果业生产先进技术水平、提高农民谋生手段为主要内容,整合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为贫困户帮扶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促进稳定就业、增收脱贫。
(二)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对对贫困人口比较集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严重滞后的地方,重点帮助改善通路、通电、通水条件,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结合危旧土坯房改造集中建设点,打造一批整村推进扶贫示范村,解决产业难发展、路难通、水难饮问题。
(三)积极提供互助资金帮扶
创新扶贫模式,对重点贫困户的贫困人口给予资金信贷扶持,有效缓解贫困村、贫困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培育新型农民合作社和新型农民,提高贫困农户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大力推动合作社带动帮扶
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贫困户以土地、山林、草地、水域、劳动力等资源入股或流转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争取一定的贷款贴息或产业资金扶持。通过示范带动,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五)有力确保保障帮扶
对帮扶对象中符合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条件的,及时落实相关政策,给予相应救助。做好“一对一、全覆盖”的帮建工作,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工作要求
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突出扶持重点,划定贫困群体、制订具体帮扶措施,目的在于提高扶持效果。我们当务之急是要按照“识别到人、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要求,抓好三个工作环节:
一是把扶贫对象弄准确。首先是由各村小组召开户主会会议,按上级文件要求,重新评定贫困人口。其次是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和步骤,把各地扶贫对象户和农村低保户平稳、准确地识别出来。然后将识别出来的扶贫对象户和低保户,建立规范的档案。
二是把扶持措施搞对路。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逐个分析致贫原因,号准“脉”,找准症结,选好“药方”。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挂牌帮扶责任人,确定具体的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一家一户调研摸底、一家一户一本台帐、一家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家一户结对帮扶、一家一户回头跟踪扶贫效果”,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把帮扶责任落到位。以“三送”平台为载体,实现对贫困户帮扶全覆盖,为每户帮扶对象指定一名党员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并将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作为明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帮扶责任人和帮扶实施情况建立电子档案,以便随时查询。参与帮扶工作的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高标准要求、高效率工作、高质量服务。同时建立和完善考评考核机制,定期督查通报情况,对在帮扶工作中有实招、干实事、见实效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帮扶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20_年脱贫攻坚一村一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确保今年底整村脱贫销号和贫困群众全部越过贫困标准线,全面迈进小康社会,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根据《梁平县xx年扶贫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梁委办【xx】8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及XX村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 “137”总体部署和我镇建设“生态蜜蜂之乡、风情滨河小镇、特色边贸集镇”的战略目标,强化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路,突出生态涵养发展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着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提升发展能力,以更高的重视程度、更大的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紧盯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我镇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上级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上级扶贫政策的精神,以自力更生为主,抢抓上级财政扶贫的绝好机遇,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坚持综合开发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重点支持贫困村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和修建基础设施,同时,要集中有限的资金,优先解决群众最亟需解决的困难,力争通过项目实施,将该村芝麻、榨菜、李子产业做大做强。
——坚持群众参与和政府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群众既是扶贫的对象,又是项目开发的主体和内因。因此,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不论在贫困户的确定,项目选择到项目实施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应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项目建设,项目的财务、物资、管理及建设进度上要及时向群众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在市场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布局等方面为群众搞好指导和服务。
——坚持整村推进与扶持贫困个体相结合的原则。以贫困户为主,着眼贫困群众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以贫困村为单元,整体推进,在此基础上,对建卡贫困户针对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制定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扶贫规划,重点扶持,使建卡贫困户到xx年底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
三、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东南方,距XX场镇7公里,县道“石白路”穿境而过,与我镇骆马村、龙坪村、翟溪村和忠县汝溪镇交界,由原XX村、双河村、新元村合并而成。全村幅员面积6.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46亩,属于半丘陵地带,海拔221-500米。有8个村民小组665户2316人,其中,在家357户857人,外出1459人,其中全家外出308户993人。现有建卡贫困户76户243人,低保户16户49人,五保户9户9人,建卡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11%。传统农业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油料、豆类为主,全村粮食年总产量600吨。特色农业主要为种养殖业,全村现有养蜂100群以上的大户5户,养鸡大户2户,养猪大户3户。全村现有公路24公里,其中已硬化10.6公里,有山坪塘18口,其中已整治8口,有自来水厂1座。该村现有党员69名,1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其中非公党支部1个。该村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农民生产技术较落后,规模化经营尚未形成,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xx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50元,属市级贫困村。
四、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xx年底实现XX村整村脱贫销号,全村76户243贫困人口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2300元(20xx年不变价);20xx年查漏补缺;20xx年巩固提高。
(二)具体任务。
到xx年底XX村实现“八有”:
——有一个特色主导产业覆盖70%的农户,其中建卡贫困户不低于30%,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以重庆大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80%的农户参加合作 制、股份制等现代经营组织或者独立经营家庭农场;使全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以上。
——有一条硬化村社公路,至少6个村民小组通泥结石路,聚居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人行便道。
——有一个便民服务中心,面积达到150平方米以上,并配套建设便民超市等设施。
——有一套落实社保政策到户的具体措施,确保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5%以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以上,贫困家庭成员全部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成员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有一个整洁的村容村貌,建立村容村貌管理制度,推广清洁能源,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确保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两委班子团结,工作思路清晰,群众基础好,有较强战斗力。
——有一支稳定的驻村工作队,驻村蹲点开展工作,群众不脱贫、工作不脱钩、队伍不撤离。
——有一个有效的结对帮扶机制,对建卡贫困户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几”帮扶,确保贫困户按期脱贫。
为XX村贫困户解决“八难”:着力解决贫困户稳定增收难、便捷出行难、安全饮水难、住房改造难、素质提升难、看病就医难、子女上学难、公共服务难。
五、具体措施
(一)核查调研,摸清底数。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镇村干部下村逐户摸清贫困户数量和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制定一户一策,落实帮扶责任人,建立脱贫台账、列出扶贫清单,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同时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扶尽扶。
(二)抓住重点,奋力攻坚。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亟需解决的难题。一是解决群众便捷出行难的问题。利用扶贫资金和帮扶资金硬化和整治村级公路2.0公里、组级公路3.5公里,受益人口达1000余人,解决产业发展交通瓶颈。二是解决安全饮水难的问题。管理维护好8口已整治的山坪塘,新整治山坪塘10口、堰渠8公里,新修堰渠3公里,全面完成投资340万元的自来水厂和入户管网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监测,确保农民饮用水质合格率达70%以上,新修积雨池24口,打卫生井40口,使XX村安全饮水全覆盖。三是解决住房改造难的问题。C、D级危房改造指标重点向贫困户倾斜,完成2户D级危房改造任务,另争取10户住房困难户危旧房改造。四是解决看病就医难的问题。管理维护好XX村标准化卫生室,确保人员设施配备齐全,把贫困户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对象,扎实做好农村医保和医疗救助工作,贫困户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五是解决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对
XX村双河口村小加强管理和支持,全面摸清贫困学生数量和情况,让贫困学生全部享受到县里相关优惠政策,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贫困户家庭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不因贫苦辍学,“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比例达80%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80%以上;考上高等学校的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六是解决用电难的问题。完成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户户通电,户户用上安全电。七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管理运行好XX镇污水处理厂,对XX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定期进行河道清漂,加强深丘地区生态屏障建设,整合“鸡窝地”“巴掌地”,发展林下经济,进村入户大力宣传环保知识与法律法规,建立门前垃圾“三包”和垃圾定期清运机制。
(三)做强产业,持续扶贫。分析致贫原因,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多方征求意见,因地制宜确定扶贫产业,支持XX村发展种养殖业。一是打造1000亩芝麻种植基地。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300余户农户种植芝麻1000亩。二是发展榨菜500亩,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三是发展李子、枇杷、竹笋等经济林木200亩,由建卡贫困户成立合作社,统一栽植、管理。四是发展蜜蜂产业,购买76群蜜蜂,发放给建卡贫困户养殖,使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和以县发改委牵头的扶贫集团、县财政局、县农委、县水务局、县交委、县林业局等县级部门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人饮安全资金、交通发展资金、农村危旧房屋改造资金、一事一议资金、巩固退耕还林资金等资金,用于贫困户解决“八 难”,实现贫困村“八有”。充分发挥帮扶集团的力量,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和完善基础实施及公共服务功能。广泛宣传调动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扶贫济困的积极性。同时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按“四议两公开”方法讨论资金筹集方案,完成群众自筹部分资金,确保XX村各个项目有序推进、按时按质完成。
(五)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通过反复调查核实,对全村243名贫困人口分成6类,做到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人头”。做到六个一批,即产业带动一批,搬迁转移一批,“低保”兜底一批,就业安置一批,医疗救助一批,教育资助一批。
(六)强化服务,提高质量。一是强化教育培训,着力提升贫困户能力素质,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借助“雨露”培训,为贫困户提供汽车、挖机、计算机、建筑施工等就业技能培训,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利用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各种种养殖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贫困户的生产和创业技能,确保青壮年劳动力均接受过实用技术、非农职业技能或创业培训,有剩余劳动力的贫困户。二是投入资金5.3万元修建村务、党务公开栏,硬化村委会院坝,购置村民培训用设施设备等,进一步完善便民设施,建立村干部坐班制度和服务代办制度,切实方便群众办事。三是通过召开院坝会进行政策宣讲,通过镇村干部走村入户发放、张贴宣传资料,让社保政策家喻户晓,镇便民服务中心,整合服务事项,实行一站式办公,让社保政策落实到户。四是统筹有线、无线、卫星等方式实现村村通广播、通电视、通互联网;保证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正常运行,加强乡村特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六、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强化领导。一是县里成立了 “XX村市级贫困村整村脱贫帮扶集团”,帮扶集团由县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孙代勇和县政协副主席王峻波为牵头领导,由县发改委牵头,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司法局、县统筹办、县投资促进中心、县烟草专卖局、邮政银行县支行7个责任单位组成。二是县里成立了“XX村整村脱贫驻村工作队”,由县司法局副局长李承兴为队长,分管领导向杰和XX村第一书记赖兴为副队长,陶有斌、谢光琴为成员,驻村蹲点开展工作,群众不脱贫、工作不脱钩、队伍不撤离。三是成立“XX镇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人大主席和分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农业服务中心,由农服中心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四是镇党委班子成员包组、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包户,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充实力量,强化考核。一是把XX村纳入后进基层党组织,利用党校培训、远教平台、专题党课等形式加强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二是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派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到村挂职。三是选派优秀干部到XX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脱产驻村1年,专职开展扶贫工作,责任到人,扶贫到家,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验收销号的,优先推荐提拔。
四是明确XX村两委扶贫攻坚直接责任,党总支书记负总责,成立村级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和财务监督小组,书记任组长。五是出台扶贫脱贫攻坚专项考核办法,将扶贫攻坚工作纳入村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加强管理,强化监督。完善扶贫资金使用监督机制。成立由镇纪委、财政所、经发办、农服中心组成的财务监督小组,切实加强扶贫项目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力度,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严格按要求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实行招标投标、合同管理制、业主负责制、施工监督管理等制度,建设的内容、地点、规模不得任意改变,不得乱用扶贫资金。产业项目要落实到户,全面确保建卡贫困户切实享受到项目政策,通过项目实施,实现稳定增收。
(四)加强研究,强化运行。镇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每月向镇党委会汇报上月工作的推进情况和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的打算,每月召开扶贫攻坚推进会议,听取相关单位、相关办所和各村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每周向县扶贫办上报扶贫信息(工作动态)至少一篇,每月至少上报一期扶贫简报,年终及时报送年度工作总结。
(五)充分发动,强化宣传。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必须强化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宣讲工作,充分利用村村通广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全面准确宣讲扶贫攻坚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政策举措以及具体实施项目等。同时强化进村入户一对一宣传发动,提高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七、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xx年6月至7月22日)
认真学习领会、市委孙政才书记和县委蒋宜茂书记的讲话精神,全面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研究制定行动方案,组建领导班子、帮扶集团和工作队。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明确责任,层层分解任务。
(二)调查摸底。(xx年7月23至7月31日)
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深入到全村,逐组逐户摸清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制定一户一策,落实“一对一或一对几”帮扶责任人,建立台账,精准扶贫。
(三)组织实施。(xx年8月1至12月31日)
镇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围绕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和具体台账抓落实、抓进度、抓质量,确保圆满完成xx年扶贫脱贫攻坚任务。
(四)自查验收。(20xx年1月1至1月10日)
镇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照目标任务对XX村整村脱工作逐项进行自查验收,查漏补缺,完善有关验收资料,并做好迎接市、县级验收准备工作。
(五)迎接县级验收。(20xx年1月11日至1月30日) 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验收人员,采取对表找、入户算、现场查、问卷答等形式验收。
(六)巩固提高。(20xx年2月至12月)
结合县验收的结果,对照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同时,进一步开展整村脱贫的巩固提高工作,使之逐步能致富。完善扶贫长效机制,迎接国家、市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