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毕业还有2个多月的时间,对于很多应届毕业生来说,现在的首要任务不是写论文,而是找工作。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人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一些还没有确定工作单位的毕业生极易产生紧张、迷惘、郁闷、烦躁等情绪,表现出心理脆弱、心态失衡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应该对这些毕业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使他们摆脱困境,重建信心。
就业难导致心态变化
最近,在各大网站上流传着一段“贫困大学生无奈火烧毕业证书”的视频。湖北某学院毕业生郑克峰找工作屡次受挫,一怒之下将大学毕业证烧毁,并把烧证的场景拍成视频传到网上。怒烧毕业证,郑克峰可能是把它作为一种发泄方式,其中充满了对当前就业难的不满。
寒窗苦读十几年,好不容易挤进大学校门,找工作时又面临就业人数增加、就业难度的加大,不少大学生发出“不知道路在何方”的感慨。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各大高校中,有的毕业生已经找到了工作,但也有一部分连意向单位也没有;有的找到了不错的单位,有的找到的单位却不能令人满意。比较之后,许多学生的心态开始发生了变化。
李明是一名高校管理学院的毕业生,从去年11月起参加的招聘会已经不计其数,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有时候听到同学们谈起招聘会,心情就很烦躁,情绪也很低落。最近他在校园论坛的job版上,看见有人发了一个“周末结伴去卧佛寺烧香拜佛,祈求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的帖子,由于卧佛与英文的offer(录用通知)谐音,他觉得“没准很灵,可以去试一试”。
王同学以前是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看到周围的同学一个个都找到了单位或者有了工作方向,自己却还没有意向单位,于是不断地自己问自己:“难道我比别人差吗?”这段时间,她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话明显少了,每天闷闷不乐。偶尔和同学交谈,也总是那几句话:“你确定单位了没?我工作怎么还没有着落呀!唉……”不久前,小王开始坐立不安,饭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医生说她已经患有轻度的抑郁症。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学生似乎有点手足无措。“工作不好找,回家找父母”的“啃老族”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急嫁族”,成为了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现象。
心理问题开始不断显现
针对以上现象的产生,不少专家认为,这一方面反映出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部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困境。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困境一:心理误区多。面对激烈的竞争,毕业生容易产生心理误区,他们或相互攀比、缺乏主见,或脱离实际要求、不能适应社会,因而就会产生焦虑、失落、恐惧等情绪。
困境二:心理冲突增多。有的毕业生心理冲突明显,表现为有远大理想但不能正确面对现实;注重实现人生价值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渴望公平竞争但期待自己特殊化;希望独当一面又渴望别人帮助。
困境三:就业目标模糊。目前,由于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在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市场需求脱节,毕业生专业不对口,职业知识和技能相对匮乏,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就业力”,导致“毕业生不知何处找工作”,表现为或急功近利、缺乏远大理想,或见异思迁、朝秦暮楚,或职业目标长时间没有确定。
困境四:自我认知偏差。由于年龄结构、文化素质、群体意识的特殊性,大学生形成了其独特的心理结构和人格。有些学生往往自我估价过高,总希望尽快找到实现自我的场所,尽早在社会舞台上扮演主要角色,而现实往往令他们大失所望。于是,缺乏自信,怨天尤人,不善于竞争等现象,就会在部分学生身上出现。
困境五:心理封闭。有些学生在找工作时疲于奔命却总是不尽人意,经历了一次次的打击却仍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后,他们就产生自我怀疑和恐惧社会,甚至出现多疑、孤僻、自卑等症状。
高校心理辅导有待加强
当前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时产生的心理问题,不仅对学生本人不利,对其家庭,对社会,也是一种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
面对较高的就业期望值和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一些工作无着落的大学生出现焦虑、迷茫、失落等症状,觉得前途灰暗,心理压力较大。学生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凸显出高校就业心理辅导工作的不足。
“今年需就业的劳动力总数在2400万人左右,而新增的就业岗位预计仅有1200万,城镇就业供求缺口在1200万左右,因此,会有相当一部分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就业不如意。对于高校毕业生这一掌握知识但被现实生活所压抑的群体,他们应得到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怀。”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认为,“高校可开设就业心理指导方面的课程或培训,指导学生用正确心态对待就业。”
在临近毕业时,高校老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竞争,鼓励他们树立乐观、平和的就业心态。高校进行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有专家指出,高校专业化、精英化教学模式的天然缺陷,容易导致学生自我期望值过高而又不适应现实社会。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借鉴经验,保证必要的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建立系统的培训课程,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进行求职心态的调整和择业技巧的教授,或者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引导学生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同时,有关人员应多与学生谈心,帮助他们释放压力,让学生转变观念,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毕业生平稳离校,河北省各高校将在6月底之前对就业困难、心理压力过大的毕业生进行一次彻底的摸底排查,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辅导,以确保毕业生平稳离校。河北有关方面表示,这次就业心理辅导旨在引导就业困难毕业生树立就业信心,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从而舒缓就业竞争带来的心理压力。他们还将强化对毕业生的择业指导,帮助其甄别就业信息,防范招聘欺诈和传销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