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第一书记》你看了吗?所有的第一书记真的是用他们的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实事。《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及感悟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及感悟,欢迎查阅!
《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及感悟1
自10月开始关注、11月23日拟定档、12月3日正式上映,直至今日(12月7日)与工作队同事一起观看,也圆了我这小小的心愿。
“真实”
真实是该片的最大看点之一。这是一部新闻与电影的碰撞与交融的作品,朴实的叙事风格、真诚细腻的情感表达,无不将脱贫攻坚时期驻村干部这支队伍表现地淋漓尽致!片中的四个真实故事,深深打动了我,致敬他们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和魄力,我将以他们为榜样,致力于乡村振兴!
“忘我”
“村里每一个老乡都认识胡小明书记,但是当他来到病床母亲前的时候,老妈妈不知道他是谁了……”这幅场景让我当场落泪。刘恭利谈到家人时满是愧疚,每次回家后女儿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走。他们身为第一书记,同时也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但面对无数需要他们的村民,他们舍弃和家人的团聚,日日夜夜奔走在山村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把爱与希望带给每一个村民,却忘记照顾自己,面对家人也满是愧疚。
“永存”
“脱贫攻坚殉职人员的付出和贡献彪炳史册,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电影临近结尾,泪水却早已模糊了双眼,心中五味杂陈……,写至此处,泪水又夺眶而出。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伟大的价值和意义,致敬!
《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及感悟2
11月27日举办“为你而来”首映礼,影片主创团队、第一书记旺青罗布,电影第一推荐官薇娅等现身,与观众互动交流。不少业内嘉宾、观众在观影后给出高度评价,盛赞电影“有触动人心的力量”。据悉,影片将于12月3日公映。
《我们是第一书记》由新华社荣誉出品,新华网、北京精彩、北京人杰、华录百纳联合出品,任杰导演,是国内新闻领域首次尝试以新闻素材依托电影方式进行融合创作的大银幕作品。电影以“第一书记”为引,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们的“情感记事簿”,是脱贫攻坚战场上的精神丰碑,是为下一代留下可供追寻和回望的脚步与精神。
首映礼现场,影片出品人、制片人兼发行人张苗表示:“感谢中宣部国家电影局、中宣部新闻局和新华社,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新闻人和电影人完成了一次跨界合作的尝试。”
有观众表示,在观看电影时,会有一种“沉浸式”的感觉。制片人魏骅解释,因为拍摄经历了三年时间,第一书记们和摄制组建立起了信任和情感,“有些第一书记的镜头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正在被拍,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把最真实的故事带给大家。”
影片主角之一、西藏自治区尼辖乡宗措村第一书记旺青罗布也来到现场,被问到看到电影中自己的感受时,旺青罗布坦言:“从来没想过自己职责所在的事情会被搬上大银幕,一开始答应拍摄其实只是为了能帮村子中的羊宣传宣传。”谈到“奉献”这件事,他说:“比我优秀的同志太多了,我只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
《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及感悟3
海拔高达 4400米的喜马拉雅山北麓,终年酷寒,西藏尼辖乡宗措村就坐落在山脚下。
“宗措村”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向阳而生”,然而多年以来,这个村子始终没有像样的产业,几十户牧民靠几亩薄田勉强糊口,忙活一整年,往往只有几千元收入。
33岁的旺青罗布第一次来到这里时,面对四下茫茫旷野,不知从哪下手。
“路是人走出来的,总会想到办法的。”
通过考察与调研,旺青罗布最终将目标锁定在“羊”身上,把发展羊产业作为斩断”穷根的方法,让村民真正地“向阳而生”。
养羊的过程并不顺利。
除了酷寒的环境导致的交通不便,饲料运送以及出栏贩卖都是困难重重,旺青罗布还要面对的难关是部分村民的不信任。
这个在高原土生土长的藏族青年,有股“轴劲”,他始终相信,人跟人之间的感情,能够融化最厚实的冰雪,也能够征服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为此,他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去村民家做思想工作,带着村民垒羊圈,星夜为了守护羊群与狼斗智斗勇为了省下运输饲料的钱,天不亮开车几百公亲自去拉萨拉货……
“羊的事比天大,我们一只羊都不放弃。”这个平时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的憨厚的小伙子,一旦谈到“羊”的问题,此时一脸严肃,眼神里容不得半分质疑。
两年过去,旺青罗布的付出得到了回应。曾经被自然冷落的村庄在脱贫攻坚的号角中彻底苏醒,通过成立养殖合作社,发展羊产业,宗措村如期脱贫。
旺青罗布书记的故事,被记录在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中。在刚刚结束的脱贫攻坚战中,近1亿人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我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个具体的人,而作为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他们的付出、汗水与努力,值得被记录,以提醒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成就的来之不易。
赢得群众信任、发动群众力量,没有捷径可走,就得扎下根、扑下身、蹲到村。西藏宗措村第一书记旺青罗布为了说服56户村民集中饲养珠峰绵羊,挨家挨户上门动员,讲清养羊合作社的好处,分析收入效益;四川凉山州布拖县觉撒乡博作村第一书记罗洪,针对博作村严重的失学辍学现状,多次挨家挨户地对家长及孩子进行劝导,苦口婆心讲解教育的重要性,陆续将孩子送回校园;望谟县乐旺镇坡头村驻村书记刘恭利几年间风里来雨里去,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与村里的男女老少熟悉得像一家人,被誉为贫困户的“孝顺女儿”……正如旺青罗布所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能够融化最厚实的冰雪。
这是一部记录青春、奉献、责任、勇气的影片,这同样也是一部记录第一书记真实心路历程的影片,他们的勇气与失落、他们的执着与愧疚、他们的坚定与柔情,都被真实地记录在银幕之上。
“近一亿人的命运由此改变,超1800人为之牺牲奉献”。屏幕上简单的两句话,屏幕下最催泪的瞬间。
影片结尾,当那些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牺牲的第一书记的照片闪现在大屏上时,全场陷入静默,不少观众哽咽落泪。我们知道,在这场中国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坚守和用生命守护生命的交付。
此刻,无需多言,因为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及感悟4
电影真实记录了全国各地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搞产业、兴教育、抗台风、保丰收等事迹,讲述了他们为老百姓办实事的生动经历,展现年轻共产党员在脱贫一线奉献青春甚至牺牲的感人故事,谱写了一曲中国新时代党的赞歌!
一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在各项工作实践中,自觉争做实干的奋斗者,自觉争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好干部。我们要把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与持续巩固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有机结合,群众的内生动力才能得到激发,造血功能也才能得到强化,实现“脱真贫、真脱贫”,让农民同胞们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更好的获得感。我们要进村入户宣传好国家政策,督促乡村帮扶及振兴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努力实现“二不愁、三保障”,切实提升村民满意度和幸福度。
二是自觉做敢为人先的担当者。在各项工作实践中,我们要将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作为行动标尺,把新时代的使命放在心上,把新时代的责任扛在肩上,努力破除农村工作的顽瘴痼疾。在基层矛盾、阻力中发挥积极作用,自觉同各种贪图享乐、消极懈怠、回避问题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作坚决斗争。
三是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我将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协助村党支部建强组织,带领群众建好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我将切实落实各级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的部署要求,落实好“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务公开等制度。不断加强村级规范管理,强化村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使用,提高村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活动经常化、决策科学化。
四是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农村第一线基层干部,我一定要在各项工作实践中,始终贯穿“与民心心相印、与民同甘共苦、与民团结奋斗”的指导思想,做他们的真心朋友,要经常性的到村民家里走一走、转一转、坐一坐,多了解他们的期昐与疾苦,满怀热情为他们排忧解难。要保持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帮扶工作精准度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以干部帮扶责任感提升群众获得感。
《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及感悟5
扶贫攻坚,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多一些担当,多一些办法,多一些接地气的思路,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
一、走访困难户方面
要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有的放矢。走访户前,要认真了解全村的基本情景以及走访的群众类型(五保,低保,扶贫户,劳动力情景等)。群众对政策的知晓了解情景。
要带着诚心去走访,做到将心比心。在走访过程中,尽可能地到群众家中看一看,听一听,采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请教的语气,重点了解群众家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群众要实话实说。对于有些群众当面不情愿说的话,可留下公示的电话,期望能听到他们的真实声音和期盼。在走访过程中,看到部分群众生活相当艰苦,异常是一些因病残导致家庭贫困的现实(群众年老、身边无人照料、房屋破旧、生活贫苦),要在走访时一一进行了解记录。
要调整好心态。在走访困难群众时候,要将群众当自我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要改变工作作风。在处理困难群众问题时候,要结合有关政策的基础下,要有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遍不行,要讲两遍,三遍。一次不在家,就走两次,三次,来调处解决问题。走访群众时,很多群众都进取配合,他们对我们的工作都十分理解和支持,又是倒茶,又是拿凳子让坐。感激群众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今后应认真将工作做好。也许有时候走访了不必须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我们来了。经常走访是拉近群众的距离,打好群众基础,无形中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二、制定帮扶措施方面
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充分研究实际情景,因地制宜,合理进行调整。
1.持之以恒开展帮扶。精准扶贫是一长期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应根据实际,制定长期计划,给予扶贫对象长期、持续跟踪的帮忙。
2.结合被帮扶对象的实际特点开展帮扶。在帮扶对象中,因病致贫,因贫返病现象相当普遍。应立足实际,创新帮扶措施,增强其脱贫本事,使之早日脱贫致富。
3.加强与村、镇、县沟通联系,给予困难群众创造适宜的就业机会,致富途径,使其增强造血本事。进一步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切实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力求从根本上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
在走访群众时,家中大部分是与老人交谈,见到年轻人不多,根据了解,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做杂活),老人一般在家里都以种田为主,而一般留守在家的老人都是年老体弱,无经济来源,很多老人都有认为自我给家庭带来负担。在走访时除了要多体谅他们的心境之外,还要多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振奋精神、自力更生、争取早日脱贫。
我相信,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虽然此刻经济生活条件较差,但大家首先要有脱贫致富的勇气和决心,要认真学习致富技能,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家庭收入。要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经过自我的勤劳双手必须会创造出完美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