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的理解作文素材(6篇)

600字作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1-06 08:37:4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工匠的理解作文素材1

有关现代工匠精神作文素材

释义: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曾几何时,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随着农耕时代结束,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内涵:

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

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

3、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

4、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关于工匠的成语:

【鸠工庀材】:庀:pǐ,准备、具备。招集工匠,准备材料。

【良工巧匠】:良工:手艺精良的工人;巧匠:技艺精巧的匠人。指技艺高超的工匠。

【良工心苦】:良工:手艺高明的工匠。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

【山有木工则度之】:度:图谋。山上有树木,工匠才能量材使用。比喻人有了德才,然后才有可能被人重用。

【审曲面势】:指工匠做器物,要仔细察看曲直,根据不同情况处理材料。也指察看地势。

著历史上名的工匠:

欧冶子、干将、莫邪:铁匠,铸剑师

商高:公元前11前后的西周数学家。最早提出了勾股定理,比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勾股定理早500多年。

丁缓:西汉时代著名工匠、发明家。曾有不少发明创造,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发明了“被中香炉”,类似于今的空调。

魏伯阳:会稽上虞(现浙江省上虞县)人。生活在距今1800年前,东汉时代的炼丹家(炼丹即冶炼),被后人尊称为“万古丹经王”。积多年实践经验写成《周易参同契》,这部不朽著作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冶炼著作。

戴逵:东晋时著名的石刻雕塑家。为人谦和,技法高超,传说洛阳龙门大佛像为其所雕。裴秀魏晋时河东闻喜人(今山西省闻喜县),中国优秀的地图学家。曾主持完成了中国最早的历史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在实践中创立的“制图六体”,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地图学理论。

綦毋怀文:(生卒年不详)是中国南北朝时著名的冶金家。创造了一种新的炼钢方法,后世称之为“灌钢法”或“团钢法”。这是我国冶金史上一项杰出的成就和创造,在世界炼钢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刘焯:信都昌亭(今河北省冀县)人,隋代科学家。刘焯把一生的研究成果都写进了《皇极历》这一部历书中,其中最伟大的成就是提出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李春:隋代造桥匠师(桥梁专家)。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赵州桥存世15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奇特、造型美观、居世榜首的赵州桥,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桥梁专家。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专家,号称陆海,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李冰治水,创建了奇功,其建堰的指导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后世为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都江堰也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

蒯祥:天安门的设计者,人称“蒯鲁班”。蒯祥不论在用料、施工等方面都精心筹划,营造的榫铆骨架都结合得十分准确、牢固。蒯祥还将江南的建筑艺术巧妙地运用上去,他采用苏州彩画,琉璃金砖,使殿堂楼阁显得富丽堂皇。蒯祥不仅木工技术纯熟,还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和审美意识。据记载,蒯祥能以双手握笔同时画龙,合二为一,一模一样,技艺可谓是炉火纯青。在当时营建宫殿楼阁之时,他只需略加计算,便能画出设计图来,待施工完毕后,建筑与设计图样大小尺寸分毫不差。14,承天门(即天安门)建筑完工后,他受到众口一词的赞扬,被称为“蒯鲁班”。

丁谓:一举三得

祥符中,禁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尘壤实於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祥符年间,宫中失火。丁晋公奉命修缮被烧毁的宫室,但是取土很远是个困难,丁晋公就命令工匠在大街上挖土。没过几日,大街就成了深沟。丁晋公命令工匠将汴河河水引进沟中,再用很多竹排和船将修缮宫室要用的材料顺着沟中的水运进宫中。宫殿修完后,再将被烧毁的器材和多出来建筑材料填进挖出来得深沟里,重新将街道填出来了。这一举做了三件事,节省下来的钱超过了亿万。

1、工作是一种修行,世间只有必然性没有偶然性!

2、工匠用的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不为钱工作。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3、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工匠的理解作文素材2

从前车马邮件都很慢,而现如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走在大街小巷里,周围都是川流不息的车辆,满街的店铺里都摆满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有智能手机,光鲜艳丽的服装、美味可口的美食等等。傍晚时分,车水马龙的城市里人潮拥挤,有高楼大夏,灯火通明的点缀,这个城市显得那么多姿多彩,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图。而描绘这幅风景图的人就是一直默默无闻,奉献于自己的科研事业的手工艺术者。

拥有耐心是每个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基础。小时候,我最敬重的人就是爷爷了。他敦厚,老实、沉默寡言,总是一个人在摆弄着自己的玩意儿。他热衷于用竹子编制成形状各异的竹篮。然后为了某生计,拿到大街上去卖。家里的菜篮,椅子、杯子…几乎所有的家具都是他的杰作。就连我小时候经常坐的三角车,还有木偶都是他亲手做出来的。现在长大了,这些东西仍然被我完好无损的保留着。每次回到家乡看到他,都是一个人在埋头苦干。常常忘记了吃饭。奶奶总是很不耐烦地对他呵斥道:“整天瞎弄这些东西,能买几个钱子呀?现在家里又不缺这点钱!”爷爷却总是很平淡的回了句:“好了好了,就快好了。”但还是对他的竹子爱不释手。

拥有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是精益求精的前提。编制竹篮得要砍伐最好的木材,所以爷爷总是要到山上去找到一种有韧性材质又好的竹子。可能是已经很老练了,所以他总是很快的就找到了,但是毕竟他年纪大了,所以背起捆好的竹子难免走起路来会很吃力。看着他蹒跚漫步的样子,岁月已经在他身上悄悄地走过,留下了痕迹。“爷爷您慢点,我帮您!”我急忙走上去想帮他。“不用,爷爷背得动,不用你帮,你小心看着点路,山上滑。”即使爷爷的腿患有风湿癥,走老远的路,就会疼痛不已,但一路上他从来就不吭一声,没喊过半点累。后来回到了家,也没来得及休息,又见他的双手开始工作了。家里的人知道劝不动他,就仍由他自己了。每次我都特别喜欢观赏他工作的样子,他拿着小刀非常果断地将竹子分割成两半,很均匀。爷爷编制的是新型半机械竹篮。然后就会有很多的竹丝,这些竹丝还要经过加工处理,以备后用。爷爷是一个手巧的人,总是可以心神气定的完成工作。经过他的加工定型,打磨,钻孔,安装手柄而后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精致的竹篮了。工匠注定是与孤独相伴的。

然而在现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里,取而代之的是包装精美的礼品盒。

淡泊宁静是精益求精的核心。爷爷不仅对编竹篮拿手,还擅长木头雕刻。书房,客厅、就连寝室里都遍布了他的创作品。而小时候我唯一的玩伴就是那个木偶,至今最令我记忆犹新。我的孩童时代是和爷爷一起度过的。小的时候,我总是跟在爷爷身后,和他一起上山放牛,寻找好的竹子。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四处游玩的时候找到了一个表面特别光滑的木头,然后感到很欣喜地拿去给爷爷看。爷爷拿了过来,很仔细认真地在观摩着。他沉思了一下,又朝我看了看说:“嗯,是个好材质,是块好料。”后来回到家中,就看见他拿着那块木头进了书房。他一边拿着小刀,一边看着书。后来就开始雕刻起来。样子很不娴熟,应该是第一次制作。连续好几天,都看见他在书房忙来忙去。直到有一天中午,我跑进了他的书房,看见他在用湿布擦拭着手里的东西。而后我非常清晰地看见了爷爷手上莫名地多了个伤口。“美香啊,来,看看这个。”一个类似日本姑娘的木偶出现在我眼前。当时感觉很好奇,一个那么大的木头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方模样?爷爷的手又怎么会受伤?“喜欢吗?以后就让它陪着你好了。”对这个很神奇的木头,我当然是爱不释手啦。“嗯,非常喜欢。”后来这个木偶我每天都拿在手里,就当个宝一样,唯恐被别的小伙伴抢走。听爷爷说世间万物都是有灵性的,都是有生命的,植物也一样。一块好的木头,如果能被世人利用制作成有用的东西,那么这就是它生存的意义,生命得到了升华。“你手里的这个木偶呀,其实也是有生命的,你和它说话,它是可以听得到的,但却不会回应你,而是在聆听你。”虽然听不懂爷爷在说什么,但我觉得爷爷说得都是对的,手里的木偶一定可以听得到我说话。后来,我总是在尝试着和它打交道,每天都和它说话,每天都对它笑。久而久之,只要是我遇到不开心的事都会和它说,而它也一直面带微笑地看着我。

工匠精神应该是爷爷对自己创作的热爱,并坚持不懈地在努力。在岗位上坚守本分,不断进取,淡泊名利。即使做的事情不被世人理解,只要自己认为值得去做的事情,就一定要义无反顾的去坚持。这就是工匠精神。但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青少年就应该呼吁并践行工匠精神。

工匠的理解作文素材3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工人数量众多,但能被称为工匠的却屈指可数。从表面看起来,工人和工匠之间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天壤之别。当前,一些贴有“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外成为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只能在地摊上去销售。就是因为缺乏“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呢?

“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样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单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从中获得快乐。这也是很少有工匠会去改变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原因。这些工匠都能够耐得住清贫和寂寞,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去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他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为此,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他,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高凤林却不为所动,都一一拒绝。理由很简单,用高凤林的话说,就是每每看到自己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能够被称之为工匠,其手艺自然得到社会公认。但工匠对于自己制造的产品,却永远不会满足。在他们的心目中,制作出来的产品应该没有,只有更好。“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哈里森费时40余年,先后造了五台航海钟,最后一个钟,创造了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的记录,从而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而我国的工匠们同样毫不逊色,他们中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_光那般精准,令人叹服。而这没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因此,“大国工匠”诠释出的“工匠精神”应该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这样才能让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释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工匠的理解作文素材4

钱!钱!钱!在经济高速的发展的今天,金钱改变了人们物质生活,也改变了人们内心的精神世界。

看窗外的雨,噼里啪啦地敲打着窗户与窗外的遮雨蓬,像在声讨失去了一丝不苟精神的国人;

听窗外的雷,轰隆隆作响地震醒了沉睡的我们,像是控诉逐渐逝去的创新精神的勤劳民族。

我们走在了当下时代的前沿,却迈不出稳健的时代步伐,看看满街的山寨产品,瞧瞧琳琅满目的假冒伪劣商品,还有如快餐般的耗损后备资源,一切都在警示我们重复走着欧美的曾经的道路。

产品就是不能生产使用长久的,这样商家才有钱赚,要是每种产品都用它十几二十年,或者一辈子,那产家不倒闭了,还能赚钱吗?

很早以前听朋友评论现行商品,以赚钱为目的是商家的本性无可厚非,换作德国人,同样的商品,在德国人的观念里,就是我不是要你经常更换商品,那样顾客会觉得我们的产品质量很差,而是商品越耐用越好,那样顾客会觉得我们商品质量好、信誉高。

车间里,无意中看见中山一个公司专用的包装纸箱,静静地放置在角落,表面依然能清晰看到上面的字体:工匠精神!很有意义,却感觉离那个境界又是如此遥远。

工匠精神: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

如若在德国,我不会怀疑他们矢志不渝、专注、坚持、精准、务实的工匠精神,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历经风雨后,依然坚挺地屹立在世界的舞台,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证明。

蓦然回首,满世界民众都在嘲讽着我们泡沫的经济,华而不实的坑人数据,撕掉外层自我标榜的标签,撇去粉饰经济的泡沫,我们华丽醉人的品质能否经受住岁月的考验,我们是否给后代留下了坚实的道路。

学问在民间,如此浅白明了的话,难住了多少所谓国学大师、难住多少整日吹嘘的专家之流,而是穷其一生打造一件精品,甚至子承父业,世代相传下来不断追求完美的民间艺人,他们才是我们应该歌颂的工匠,他们才是我们民族发展的坚挺脊梁。

工匠的理解作文素材5

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过深层次的思考,到底值不值得全心付出?在又苦又累的时候会想:反正都是发那么多工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是更舒适惬意吗?工作和生活到底怎样*衡?等等……此书以全新的角度解答了这些问题,并告诉我们,工匠精神不是枯燥机械的、僵硬死板的,而是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它不只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获得,拥有工匠精神无论对自己还是和对企业,都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乔布斯曾说:“工作将占据你生命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从事你认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从事一份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份工作”。不可否认,“工匠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它可能默默无闻,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从而确保了企业的正常运转。试想,若没有这种精神,企业将会怎样?作为公司中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应认识到“今天我以公司为荣,明天公司以我为荣”,“我是公司中的一员,我应该对公司负责”。如果不作奉献的话,整个公司最终将会失去赢利的机会,受损失的不仅是公司,还有公司的成员,当然也包括自己。所以,为了公司的利益,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要摒弃那种“马马虎虎就可以”的想法。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我曾经听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这个故事生动的表明,只有踏踏实实做好小事,才有做大事的能力,只有兢兢业业圆满完成自己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公司的兴旺乃至整个社会的繁荣才有可能实现啊!

总之,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他的人生态度,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得出色,才会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工匠的理解作文素材6

什么是“工匠精神”?鲁班的技艺加上墨子的人道关怀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质量奖颁奖大会上作出批示:“各行各业要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此次由*的“再提出”,乃是国家打造“质量文化”价值观、为“*制造”(Made in China)去污名化所做的努力。

之所以谓“再提出”,乃指国史并非缺乏“工匠精神”。距今2000多年的诸子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我们就曾诞生墨子和鲁班两位世界级工匠。

“工匠精神”本无须假西人言语来定义,若循其本,回到鲁班墨子的时代,考其根脉,溯其源流,自可显明国史上此一本土化、本色化的“工匠精神”——即“班墨精神”,不假外求。

班墨两位巨匠对“术用”的态度

有趣之处在于,“班墨精神”乃是通过鲁班和墨子这两位不世巨匠之间的数次较量中得到全面彰显,通过传世文献《墨子》、《韩非》等,后人几可辨识墨子和鲁班对“匠道”的不同理解。

《墨子·公输》记载墨子“止楚攻宋”的伟大事迹,是为班墨第一次斗法。技艺高超的鲁班为楚王制造了在战国时期堪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攻城云梯,制成之后将要用来攻打小国宋。和*主义者墨子听闻这个消息,裂裳裹足行十日十夜到达郢都见鲁班,希望劝说楚国罢兵以免生灵涂炭,“公输盘(即鲁班)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鲁班将他引见给楚王。墨子继以雄辩折服楚王,楚王仍然迷信攻城云梯的武力,不肯罢兵,“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于是墨子和鲁班在楚王面前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兵棋推演,“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鲁班在招式被墨子一一破解后起了杀意,未曾想到墨子门徒三百人已持墨子的守城器械在宋国城墙上严阵以待,万般无奈下只能罢兵,“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这是一场以血肉之躯对抗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超级大国的不对称战争,“止楚攻宋”所宣扬的积极非攻、永续和*、绝不承诺放弃武力的和*主义精神,即便是放在世界文明历史的视域下,对当下人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场刀光剑影的“一个人的战争”,除彰显墨子个人的道义人格以及智谋格局外,亦展现了班墨两位巨匠对“术用”的态度。

班墨超绝的工艺技术不须多言,墨子即便在郢胜过鲁班一筹亦可能是侥幸。二人迥异之处即在“术用”之外的人道主义关怀。在班墨二人攻防回合中,鲁班首言“吾义固不*”,墨子以“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义不杀少杀众,不可谓知类”破解之;楚王继以云梯造成必取宋来推托,墨子又以沙盘推演折服之;鲁班又以“定点清除”“斩首行动”来胁迫,墨子则以门徒早有预备回应之。

《墨子救宋》故事

我们可以看到,“攻宋”之所以能成行,是建立在拥有称霸决心的楚王和拥有超绝匠术的鲁班的合谋的基础上;楚王想要利用鲁班的匠术来吞并宋国,鲁班亦欲通过楚王的支持来满足其虚荣。墨子则相反,其术不逊于鲁班,却不事攻战,仅止于守御。与鲁班相比,其在匠术之外更有人性的光辉和人道主义关怀。班墨这一回合的交锋,墨子完胜鲁班。

类似例子见《墨子·鲁问》。鲁班为楚国制造钩、镶等舟战之器,楚国水军依此击败越国水军。鲁班善其巧,向墨子炫耀武力,“我舟战有钩强,不知子之义亦有钩强乎”。墨子回应到,我以仁义做钩,以恭敬来推拒。如此就能兼相爱交相利。你用钩来阻止人,别人也会用来钩阻止你;你用镶来推拒人,别人也会用镶来推拒你,这是交相恶别相害,所以“我义之钩强,贤于子舟战之钩强”。

墨家为了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可谓赴汤蹈火死不旋踵,真正做到了摩顶放踵、剑及履及。“视人之国若视己国,视人之家若视己家,视人之身若视己身”(《墨子·兼爱》)的墨子没有将自己及学派定位成匠术包工头或雇佣兵集团,在诸侯争相延揽善巧之士以助攻战的战国时代,他们致力于奠定文明秩序和输出组织资源。器物技艺,能利人能害人;术用之外,尚有大道人道;技术本身,并非万恶之源。

鲁班超绝匠术之所以沦为一纯粹工具理性的死体,乃因缺乏人道主义的光与热以及人性的润滑,墨子及其门徒所不取。亦因此鲁班的历史成就止步于“木匠祖师”,而墨子则为国史之“科圣”与“完人”。

徽州民间工艺

对匠术应用性的价值判断

“班墨之争”还涉及二位巨匠对匠术应用性的价值判断。《墨子·鲁问》记载了班墨二家的另一次斗法:“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鲁班用竹木制成能飞三日不下的木鸟并以为至巧,墨子却认为木鸟的功用不若能任五十石重的车轴销子。

墨子对木鸟这一工巧机械做实用主义的价值判断,认定有利于人的可称作精巧,不利于人的就叫作拙劣,虽不能谓大有问题,但也极容易推展至实践压倒理论,致用压倒审美,效能压倒兴趣的极端境地。

《韩非·外储说》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墨子曰:吾不如为车輗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于岁数。今我为鸢,三年成,蜚一日而败。惠子闻之曰:墨子大巧,巧为輗,拙为鸢”,可见墨子并非在工巧方面不如鲁班,才以实用性来作遮掩;恰恰相反墨子在工巧方面拥有不逊于鲁班的能力,其对匠术的路径取舍乃是基于“志功为辨”精神所作的主动决断。

后来荀子辟墨的论据之一“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荀子·解蔽》)也措意于批评墨子沉迷致用不识文教精神之失。身处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战国时代,墨家据其基层手工业者的阶级立场,自然倾向凡事务求于对*民有用,至满足日常温饱即止的资源最佳配置方案,无法顾及更多审美上的、精神上的文化附加值添加,限制了墨家在技艺进取方面的想象力空间。“墨学十论”中的几个核心主张,如“节用”、“节葬”、“非乐”等亦是对此一价值取向的显明。

班墨这一回合的交锋,墨子似乎并不占上峰。须知爱因斯坦不特为了发明^v^而发明量子物理,想象力和审美情趣总应先行于应用技术一步,社会才会发展。对木鸟和车销的价值取舍,代表了两种风格迥异的匠术倾向。过往常言国人普遍急功近利于速食快餐主义式的学问或工艺,耐不住性子钻研非即时性的理论科学;或曰国人沉迷应用伦理而不热衷抽象伦理,导致“生活哲学”尤其特出而“思辨理性”特别淡弱。其中诸多问题似乎都溯回“班墨之争”上找答案。由是观之,科学主义在*历史上走了一条歧路,似乎又不能完全归罪于儒家思想的辖制了。

日本绘画中的染坊

“班墨之争”给予后世无限的遐想。2000多年前发生在古代*的这场“工匠内战”,几可目为而今坊间关于“工匠精神”、“科学主义”等议题诸多辩难的预演与预言。新时代的工匠,自应兼具鲁班的精湛技艺和审美志趣,以及墨子讲求效用的实践精神与充满光热的人道主义关怀。

推荐阅读:

如何度过九年级作文600字(优选6篇)

我帮你做家务作文600字(优选61篇)

去苏州旅游的英语作文(共6篇)

从那一次摔倒开始作文600字(共34篇)

语文作文渴望的缺点(共57篇)

有关幼儿教育的作文(精选8篇)

标签: 素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