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20_赏析范文 第一篇
浙江一考生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在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
蓝图上的落差终归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也未必明晰。譬如当我们追寻心之所向时,在途中涉足权力的玉墀,这究竟是伴随着期望的泯灭还是期望的达成?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并效维特根斯坦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
高考作文20_赏析范文 第二篇
宽则得众 容则得心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春去冬来,几回寒暑,长河浩荡,世事万千。虽穿梭千年,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之事仍于人铭记。今日我有幸在此发言,愿谈谈我在公子小白身上的所思、所想。
春秋时期,群雄四起,他何以傲视天下?是当日管仲伏击,装死逃脱?抑或是后来不计前嫌,任用管仲?我想,这都是他得以傲视群雄的原因。甘心忍耐,他得以活命;宽恕他人,他拾得人才。“必有容,德乃大。”的精神早已流淌于他的血脉中;“必有忍,事乃济。”的气概亦充盈于他的肺腑里。为求长安花开尽,为使天下共太平,小白将宽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计过往,任用管仲,终换得春秋首霸、名满天下。
一国之君,万民敬仰,求取贤才之时,若无宽容何以得众?若无宽容何以得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在心,得以繁华。
溯游历史长河,引才纳贤之事总需博大胸襟、宽大胸怀。“将相和”的千古佳话流传至今,蔺相如对廉颇的宽容换得国家盛强;魏征直言不讳敢于进谏,唐太宗次次宽恕并以他为镜,换得王朝兴盛。无尽苍穹、碧波万顷,交叠白羽为广翅,方展鸿衣之壮丽。公子小白以宽容接纳管仲,并以此成就大业,天下贤才,便也皆愿投奔,国家之力量,由此蓄积而起。
但值得一提的是,缺乏底线的宽容与让步,则违背了起初向往美好的心,最终结果,只会变得灰头土脸、一文不值。国家之间,更是如此。若今仍如旧中国在面对强军霸凌时一蹶不振、任人宰割,今日之中华盛世,便不复存在;若今仍如旧中国在面对外国侵略时唯唯诺诺、听候差遣,今日之中华繁华,便不再得见。因此,即便我国以宽容待人、以友善处世,渴求着“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之时,面对他国示威,我们也一定不会姑息。宽容不是软弱无力,宽容不是任人消费,守住底线,坚持原则,践行真切而深刻的宽容之道。
国事如此,处世亦然。“六尺巷”的故事广为赞叹,“农夫与蛇”的故事亦引人深思。但处世待人,仍应怀宽广的胸怀与博大的胸襟,为人应宽容待人,亦应保有底线。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宽容于心,可得人心。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高考作文20_赏析范文 第三篇
重解“管鲍之谊”
在我所见的古书中,形容朋友间友谊的词语频率最高的莫过于“管鲍之谊”。而为了革命的需要,我们常常提到的就是马克思和xxx的友谊了。
由于历史的久远,我们似乎对管鲍之谊理解得不够透彻。关于他们的事迹《春秋左传》、《史记》里有,《史记》之《齐太公世家》、《管晏列传》中有详细的记载。
《齐太公世家》里详细的记载了管仲辅佐齐桓公的政绩,管仲辅政四十一年,让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这个机会是鲍叔牙给的。
齐襄公无道,使齐乱,于是他的弟弟们都跑向国外避乱。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逃到莒国。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而自立,雍林人杀公孙无知,齐国无主。机会来了,管仲和鲍叔牙各为其主,管仲在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截杀公子小白,而且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小白诈死,连夜进了齐国都城。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等管仲六天后再带公子纠回到齐国的时候,小白已立为桓公了。
等待管仲的路只有死路一条,因为他辅佐的公子纠都被鲁君处死了。鲍叔牙救了管仲——“君将治齐,即高奚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管仲字夷吾)不可。”齐桓公不仅没有杀他的仇人,反而重用管仲为大夫四十一年,这种心胸也不是一般君主所能做到的。管仲只用了七年时间就让齐桓公称霸诸侯。鲍叔牙把本来属于自己的高位让给管仲,为国让贤,不仅只是知遇之恩那么简单。
在个人交往中,管仲自己总结了几点。
第一、他们曾一起做生意,赚钱了,管仲常常自己多分,而鲍叔不认为他“贪财”。临财勿苟得,正是考验一个人的时候,可是鲍叔牙知道管仲贫穷,愿意给他多分。
第二、管仲在认识公子纠之前,也曾多次想做官而不得,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愚”,只是时机不成熟,后来,鲍叔牙举荐他给齐桓公,管仲得以尽显自己的才学。
第三、管仲也曾上阵当过逃兵“三战三走”,鲍叔牙不认为他胆怯,而是认为他有老母亲要奉养。
第四、管仲没有为公子纠去死难,鲍叔牙不认为他不知羞耻。而是不耻小节,而耻于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总之,他们之间的友谊,不拘小节,在于一个“知”。整个友谊的最高层面在于为国家出力,国家利益高出他们所有的道德标准。管仲辅佐齐桓公,北征山戎,南征荆楚,讨晋乱,定周室,实际上用现在的话来说,打败了外族的入侵,安定了华夏,功劳非同一般。
所以管鲍之谊不是一般的朋友之谊,是一种公而忘私的公义。
高考作文20_赏析范文 第四篇
一条信息
就现在大学生毕业之后的选择来说,大家大都倾向于去选择一份高薪职业,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就算是毕业考研的那一群来说,很大一部分也是想着有一个更好的学历去面试更好的工作,也就是研究生几年并不是专心学术而是专心毕业证书,所以造成现在能专心研究的人才越来越少,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有些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段长时间的积累,沉淀才能厚积薄发,但是能耐得住的人又有多少呢?各种信息的冲击,让我们的欲望也不断的增加,又有几人有足够的定力呢?所以说在信息纷杂的世界中,守住自己的内心变得尤为重要。
我们身边的人都被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而我们又是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集体中,所以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当人们都在追求某一样事物时,你也会不自觉的跟着人群走。所以我们要有明辨的能力,不至于随波逐流。
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中,我们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坚守自己的本心,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我们便不会在信息的洪流中,被其淹没。
高考作文20_赏析范文 第五篇
恩仇一笑泯,心如镜湖清
大家好!今日想就一则历史故事,与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感触和思考。
鲍叔知人、管子能贤、公子善任,齐桓公成就大业的佳话想必诸位已经耳熟能详。其中,偏爱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雄图伟业者有之, 敬佩管仲“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理政之术者有之,只是在王霸之气和傲人才情之外,我独爱鲍叔牙那一份恩仇皆泯的宽容,那一份清明洞知的诚心。
鲍叔牙的宽容,是如“于无声处听惊雷”般沉静而大度的两清。相与贾,不因管仲私谋多利而责其贪;相与谋事,不因管仲亏损而责其愚;相与仕,不因管仲屡见逐而责其不孝;相与战,不因管仲三战三走而责其怯。既为知己,便哪怕素履以往以相携扶、以相竞渡。
当然,鲍叔牙对管仲如此之包容与信任,必是建立在其心如明镜、洞察事态的基础之上。知管仲贫而不责其贪、知管仲时不利而不责其愚、知管仲不遇时而不责其不孝、知管仲有老母而不责其怯——知人之才干、授人以扶持是鲍叔牙交友处事之清;而对齐桓公提出任命曾经的敌人管仲为相,则是举贤不避亲仇恩怨之清;至于其甘居管仲身下、共同辅佐政事的胸怀,最是把握大局、以国为重之清。“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子之能知人也。”赞美鲍子,不仅赞美他对管仲高山流水的知己之情,更是赞美他的洞明之心、审大局之胸怀。
鲍子之风,自千年来而相传也。从春秋祁奚推举解狐和儿子时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至东晋郗超举荐仇人谢玄时以弱胜强的淝水之战、再如娄师德上表十余份奏章举荐狄仁杰的以德报怨,如张载所言“平生于公勇,于私怯,于公道有益,真是无所惧。”恩仇不避公私的操守心、举动皆为国计的责任感,融汇成为中华民族性格里向来的追求和社会经纬里正道的守则。
而置身当下,鲍叔牙的遗风仍有其现实意义。像考替考事件引发社会舆论的爆发,像知名艺人弄虚作假获得主持人证书,无数“关系户”击败了所谓才华、所谓努力而上位,而真正清白正直者却怕耽上“以公徇私”的污点而寂寂无名。职场上,不论地位、只凭才华的提拔与推荐早已难觅身影。但如同《后浪》演讲中所言,“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美美与共。”新时代的青年实应焕发旧风,共计国是、不掩是非,放眼长远、笑泯恩怨。
史册里关于鲍叔牙的记载着墨并不甚多,而绝大多数笔墨亦仅通过旁人视角与他者言语体现。然而窥历史一角,亦得前人之声色。千年前的鲍子长须长袍,正是恩仇一笑泯,心如明镜清。
我的发言就此结束,衷心感谢各位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