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一
在初三,每个人都在成长,都在进步。
每一天,上课时,很有精神,但是,眼皮还是不受控制的,在不停的打架。
数学作业也一天比一天难,上课的速度也不断的在加快,第一道题还没弄懂,老师就开始讲第二题了,第二题还没反应过来,第三题就快讲完了。而且,只要一说讲快了,老师就会说:哎呀~我也没办法啊,谁让你们有些同学的基础差,我这些题就是讲给学习好的听。
每一天只好在下课拿着书到处问题,还不敢问老师,怕被说成上课没听讲。
初三,到底是身体重要,还是学业重要?
随笔二
我认为人和人之间没有什么不同有人说:“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认为这种思想从根本上是不对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亦是相同的(此“同“非彼”同“)上帝会准备好几扇门,当关闭了一扇时,必然会开启另一扇门。每个人都有可以选择的一扇门。是,人和人之间的智慧程度不同,不过那要看在什么方面,就像上帝为你打开的那一扇门。人之初,亦各有各之特。不过随着涉世之深。人性也不断被磨平,慢慢在人海中也很难找出那个你。既然,每个人都没有什么不同,那么每个人的机遇都是一样的,主要是看你能否抓住机遇。没有什么不同,每个人都要努力。总有一天付出的与得到的会成正比的。
新年到了,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可就是因为这一传统的节目令我苦不堪言。
大年夜那天晚上,我把春晚留了个尾巴没看就带着一身的疲惫睡觉了,一沾枕头就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突然几声“砰”的爆炸声把我惊醒,我半眯着眼,又听见噼里啪啦的声音,我不由得心生怨气,一看表,原来是零点到了。怪不得,我想:这次放过就不会再放了吧。于是又沉沉睡去。
又过了一会,楼下又是一阵炸雷般的猛响,我一下子翻身坐起,披了件衣服下床一看,原来是邻居一家正聚在楼底下放鞭炮。我‘唉呦’一声,回到床上想睡着,可经过他们这一折腾睡不着了。耳边不断传来鞭炮的亲切问候:砰,噼里啪啦,咻—————轰,轰陇·····我像烙饼似的,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半睡半醒之间,觉得现在是战争年代,而我正躺在战壕里睡觉。可敌人的炮火太凶猛,我都睡不着,于是只好爬起来看书打发时间,边看边想:这些人怎么不知道累啊,凌晨三点还在猛放鞭炮。
后来声音之大,气势之猛,我气得连撕书的心都有了。到了五点,声音才慢慢平息,于是我赶紧上床补睡一会。
新年令我感触良多;鞭炮更是令我感触良多,又爱又恨
随笔三
唉!
最终,和妈妈的激烈争论被妈妈的一句话击败——除去串亲戚等时间,如果要完成作业,必须要八天时间,每天还必须写至少十四页《寒假作业》,三篇日记,一篇读后感。天啊,我这才彻底感受到了《寒假作业》之重,没办法,乖乖去跟作业大战吧。
翻开作业,笔尖犹如一员灵巧善战的大将,在作业本这个阵地上飞快地奔驰,一页,两页,三页……,一会儿,我就觉得头昏脑胀,不知是疲劳所致,还是心理作用,唉,任务大着呢,继续吧,我又埋头写了起来。
不知不觉已经中午一点了,我也基本完成了今天的任务。“好了,今天就写到这吧,出去玩回吧!”,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快乐的寒假,就这样在作业中拉开了序幕。
随笔四
又是一个春天依然那样遥远的季节,落叶飘落,寒风吹起了谁人的清梦,告别的夜晚有凄凉的别离,可依然是那样的殇那样的美。有远方的快乐,又有何曾几何的忧伤;有幼稚的感想,有不忍打破的完美,可依然会有人在这个雪花飘落过的季节里放歌,那歌声很欢快,带着象雨点的气息,悲伤的旋律让眼泪显得很苍白!
我就是让她在这个悲伤的季节离开,在那棵老得象枯干一样的树下,微黯的灯光下…走向那条我想走而又不想去的别离路,背影在落叶中模糊,在灯光下颓废,告别在寒风落叶声中显得那样的伤人,那样的无奈…对不起!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现在,可我却只能悄悄的去窥视憧憬的殿堂…蠕动着干渴的嘴唇,倔强抬起…眺望…远方…此刻…我…快乐和忧伤是点不亮的叹息和疲惫!
随笔五
古今中外,很多名人或饱学之士都有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这习惯也让他们从中获益匪浅。
在我国,汉代路温舒小时家贫无钱读书。一次,他在野外放牧时,发现宽宽的蒲草可用来记字造句,于是便将蒲草采回家,边读书、边在蒲草上做笔记,读了一本,又抄一本,终于谙熟《春秋》经义,成为有名的法学家。
南北朝学者任末虽然家境贫寒,但酷爱读书。因为无钱买纸,就拿自己的衣服做笔记。他的学生十分珍视老师的这种笔记,往往抢着用新衣裳来换。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书斋里摆满各式各样的陶罐。每个陶罐都有贴标签,里面装有他平时记录下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每隔一段时间就倒出来,把它们整理成篇。据说,《白氏六帖》就是这样完成的。该书共30卷,杂采各种成语、典故,供当时作文选录词藻之用。
唐代诗人李贺的笔记本是布袋。每日出门,他总是背着个布袋,灵感一来,就随手把诗句写在纸条上投入布袋中,晚上回家再整理成篇。
元代有个文学家,名叫陶宗仪。据说他常在农田里干活,干累了,就靠在树边休息,只要想起、听到、看到什么好诗句、好材料,就立即摘下身边树上比较阔大的树叶,记在上面,回家就放进一个罐子里。就这样,年复一年的,竟积下了十几罐树叶。后来他把树叶倒出来,作了仔细的修改和整理,抄录成30卷,这就是“积叶成章”的《南村辍耕录》。
近代著名诗人龚自珍用一个竹簏来储存自己的诗作。公元1839年,诗人辞官回到故乡杭州,在南方逗留一段时间后又返回北方,其间行程九千余里。旅途中,他每有诗作,便写在纸上投入竹簏中。旅行结束后,他打开竹簏,整理诗作,共315首,这就是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己亥杂诗》。
现代诗人郭小川也有小笔记本不离身的习惯:走到哪里,他就观察到哪里,随时记下那些生动的语言,就是听到一句俏皮话、一个新鲜词儿也不放过。
艾芜的小笔记本:将每天听到的新鲜话毫不遗漏地记录上去。不论是在车船上还是其他公共场所,他随时都会拿出它来使用。
契诃夫一直坚持从生活中吸取营养,积累创作素材。在1890年,他长途跋涉,来到专门用于流放犯人的库页岛进行调查。契诃夫不辞辛苦,走访了一万多名流放犯人和移民,用卡片记下他们的生活状况。他曾经对朋友说过,他的笔记本中尚未利用的材料,再用来写5年也绰绰有余。
在俄国作家中,果戈里是最有名气的“笔记迷”。他有一本名为“万宝全书”的大笔记本,收集了大量的创作素材。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什么天文地理、民情风俗、贫民生活、趣闻轶事……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据说,有一次果戈里请朋友到餐馆里吃饭,发现了一份与众不同的菜单。他迫不及待地掏出笔记本抄了起来,后来在创作一部小说时,果戈里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这份有意思的菜单,使情节充满生活情趣。
达芬奇的腰带上平时总是系着笔记本,用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心得体会、创作设想和素描。直到他去世时,人们发现他的腰带上还有不少这样的“腰带笔记”,惊叹不已。
爱迪生也准备了一个小笔记本,一想到什么新鲜问题和见解,不管多么微不足道,他总是立刻记在里面。
所以说,天才来自勤奋,这虽然是一句看似冠冕堂皇的话,但它确实也是一句真理。
推荐阅读:
2024年文明美德伴我成长作文500字 文明美德伴我成长作文900字(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