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寀的儿子(合集3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1-15 10:17:5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范文寀的儿子1

范文程(1597年-1666年),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今沈阳)人。

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

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

清太宗时期,他深受倚赖, 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康熙五年(1666年),范文程去世,终年70岁。

康熙亲撰祭文,赐葬于怀柔县之红螺山。康熙皇帝亲笔书写_元辅高风_四个字,作为对他的最高评价。

范文寀的儿子2

唐代宰相范履冰(汝南范滂后裔)为唐代范姓的最高官,其六世孙范隋在唐懿宗时调任浙江丽水县丞,后因战乱不得北归,遂定居苏州吴县。

西晋“永嘉之乱”后,南阳顺阳左将军范晷的少子范坚和裔孙范汪避乱渡江南下,其后代落籍于丹阳(今安徽当涂);后,又有一部分范氏后裔移居甘肃敦煌,派生出怀州范姓。唐“安史之乱”后,河内范氏、唐丞相范履冰一族也纷纷渡江南下。

范履冰(?-689年),怀州河内人,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进士,号为“北门学士”。唐垂拱年间(685-688年),范履冰为鸾台、天官二侍郎,寻迁春宫尚书、同凤阁鸾阁平章事、兼修国史。

后,范履冰因坐举逆人被杀。范履冰有3子:长子范冬芬、次子范冬倩、第三子范冬昌,俱进士第。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范冬芬一支迁居徽州,成为徽州范氏始祖。元和年间(806-820年),范冬昌之孙范平先迁苏州吴县,后又迁居豫章(今南昌)丰城大顺山前及槎村等地,为江西范氏始祖。

范文寀的儿子3

范文程有儿子6人,其中范承斌袭一等子爵,范承勋官至两江总督和兵部尚书,范承谟做过福建总督,范承勋的儿子范时绎做过两江总督和工部尚书,范承谟的儿子范时崇也做到兵部尚书。但是,恨不幸,范文程的后代并没有象他那样的奇功。除了范承勋还有一点业绩之外,其它的都是有点不肖,范承谟在藩王耿精忠和呼应吴三桂叛变胁降不从后,被囚密室。康熙十五年,清军入闽,耿精忠在投降之前,范承谟被杀以灭口。范承勋的儿子范时绎在雍正元年官马兰峪总兵,监视与雍正在皇位争夺中失败的皇十四子允题有功,卷入皇家的纷争必无好下场,果然,在担任两江总督其间,雍正八年因伏汛误工获罪革职,十年,虽官复位工部尚书,后任内务府总管,但在任职期间,有行贿行为,还是罢了官。

范文程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为皇太极问鼎中原出“定国策”,面对清军初占北京城人心惶惶的局面,他创造性地提出:“官来归,复其职;民来归,复其业”,安定了士心、稳住了民心,填平了满汉之间的民族鸿沟,使清朝得以在中原站住脚跟,为清朝开创江山立下了不朽之功,他韬略过人,又能悟移人主,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巧妙地转变为现实,不愧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但他对明朝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满洲人在当时作为外来入侵民族,而范文程因为自身不得重用,为了个人功利而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于大节有亏。

推荐阅读:

商务英语写作中优秀范文(必备32篇)

值班情况记录范文(24篇)

谅解书范文简短(热门29篇)

英文询价信范文(通用15篇)

单位消防安全应急预案范文(共48篇)

优秀语言札记范文800字(通用6篇)

标签: 儿子 合集 范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