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谱续修序言范文(必备9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1-15 10:17:5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现代家谱续修序言范文1

现代家谱序言例:参天大树必有其根,万里江河必有其源,家有族谱犹如国之有史,方之有志,既可明世次,别亲疏,又可尊宗睦族,教育后人,现就本家族人先后记载整理,使百世继承,使子孙可考世系,使后来续谱以基,敬以此文,是为前言。

家谱又称世谱、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是古代宗法制度的产物,记载着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

家谱名称大致有宗谱、世谱、族谱、家乘、祖谱、谱牒、宗谱、会通谱、统宗谱、支谱、房谱等称法,古代皇帝的家谱称玉牒。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也是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现代家谱续修序言范文2

东龙山闫氏族谱序言

一续时间:明代万历四十七年(1620年)岁次巳未二月二十三日

《九茔总闫氏祖茔同立祖茔碑记》

(地点:桥的沟北岸上碑序)

尝闻商之大业肇自玄王,周之鸿基造之后稷,乃知古帝王之继天立极应运兴起者,虽继皇之默为翼赞也,实由于祖先之培植根深灌溉蒂固尔,后之子孙振振揖揖绵延为无疆之庆也。知帝王则知氓庶矣,知古昔则知今日矣。今我宗族其兄弟繁衍子孙昌盛力于农商而克勤克俭创业垂统者,比比皆是,犹其众家之常耳。迄于今儒业衍之数世益盛,书香继累代历弥新,此虽后之余庆,实由我先人之培植灌溉其所酝酿者深矣。尝观之水矣,源之深者其流长;又验之木矣,根之沃者其枝茂,非此之谓乎?旧岁每届清明,候同族各携祭仪至祖茔前列序昭穆,因追念我始祖乃山西壶关晋庄迁居此处开创业土,其身阅疆理之劳动,备尝缔造之艰难,乃我族源源本本之处也。不意为洪军之变,误为军士所袭,不可起为茔祖,因寄塚坟于庄西大枣园,则此茔之首立者,乃二世之继祖,非始祖也。众与追念之际,不觉伤感,遂喟然叹曰今“日绳绳之子孙,皆自一人而出,可汶汶不表扬于后乎?可泯泯不传流于世乎?”于是我兄弟辈中有一人名朴遂慨然曰“众等皆有思祖之意,朴愿为首以刻其成。”众皆拜谢。遂

现代家谱续修序言范文3

今年春节我是在农村的老家度过的,老家过年除了有许多风俗习惯,还有许多注意事项,热闹极了!

大年三十农村家家户户都在杀鸡宰鸭,有的还杀年猪,大家都忙忙碌碌准备着,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下午爸爸准备了许多物品,带上我一起出发去祭祖,祭祖的东西也十分有讲究,必须带上鞭炮、蜡烛、纸钱、长块肉、整只鸡、饼干、水果等。我们首先来到祖庙,把祭祖物品放在地上,点上蜡烛,烧上纸钱,每人点上三根香;对着东西南北依次鞠躬。放一个一千响的鞭炮,洒点酒,放上饼干,就算完成了,然后我们再上祖坟,也是按照这样的规矩做一遍。晚上长辈都要给我压岁钱,所以我收到的红包也不少。

正月初一我起了个大早,和爸爸在家门口放起了开门鞭炮。开门鞭炮也是有讲究的,比如“有谁家放的早、放的鞭炮大、放的时间久之说。”吃过早饭爸爸带我来到了村里的祠堂,祠堂里面聚集了不少男女老少,有的在互相拜年、有的在交流情感、有的小朋友在互相玩耍,还有的在准备上家谱仪式。爸爸领着我向村里的每位长辈拜年。然后对着桌上的一堆本子说:“这些本子就是家谱,里面记录着所有村里周姓男人的名字辈分。”我在本子里翻来翻去,都找不到我的名字,爸爸走过来告诉我说:“你要找辈分、名字才能找到。”原来我在家谱上的名字叫魁昊,已经是第十一代了。

家谱仪式开始了,桌上摆满了祭祖物品和花生、瓜子、水果等。辈分最高的坐在祠堂大厅中央,其他按照辈分高低依次就座,男的坐中堂,女的只能坐在副堂。听爸爸说以前女的是不能就座的,我感到十分的奇怪!首先举行的是去年出生男孩上家谱,由文采好的司仪在家谱上写上小孩的名字,也叫添丁。接着上香、烧纸钱、放鞭炮。最后大家坐在一起,欢声笑语,饮酒喝茶,恭祝春节。我看见许多好吃的,心里早就等不及了,立即拿起几个橘子,不到一分钟就解决了。我继续欢快的吃着喝着,把我的小肚子吃的饱饱的,心情是多么的快乐,开心啊!

现代家谱续修序言范文4

十五坟茔

坟茔,在家谱中又称坟墓、坟山、庐墓、祖茔等,即埋葬祖先的墓穴。根据^v^尊祖、敬宗、收族^v^的宗旨与需要,坟茔在家谱中居重要地位。和家族的祠堂一样,家谱中的坟茔也由图与文两部分组成,以图为主,文释图意,图文并茂。

家谱中坟墓图类型多样,大多为一人(有的包括夫人)墓图,也有多人墓图,如湖南益阳熊氏孙家山合墓图,有200多个坟墓。有的坟墓图将坟墓与祠合在一起,称墓祠图,有的坟墓图将周围山水也勾画在图内,则称坟墓山水形胜图。从不同地区家谱坟图比较可看出,南方地区家谱中坟墓图笔工精细,图画含意丰满,北方地区家谱中坟墓图则内容比较简洁,线条粗犷。

置于坟墓图前或图后的释文,内容丰富,主要包含以下数项:

一、谱著坟图的重要性。

《(甘肃)临夏马氏族谱》指出:^v^茔何以图,图余先人殡葬地之方向次序,使子孙得举其谁某而追远者焉。^v^^v^假使无图,子孙虽贤,其不知谁某者,则亦付之渺茫矣。使有图,则某在斯,某在斯,虽百事可知大矣哉,图之为用也。^v^

《(湖南宁乡)易氏九修家谱》(光绪十六年)^v^易氏兴长公夫妇墓图记^v^认为^v^绘图冠首^v^,^v^益生孝敬之思^v^:^v^右图蜈蚣形坐浏阳西乡将军峒,葬敕封忠愍侯始祖兴长公、始祖妣潘夫人合墓......公之气概,可以壮山河;公之精忠,可以光日月。况在后嗣,仰瞻宜何如感悼而兴起乎,用是绘图冠首,俾开卷而益生孝敬之思云。^v^

《(江苏无锡)前涧浦氏续修宗谱》(嘉庆二十五年)宋始祖平南大将军墓碑记指出:^v^尊祖则敬宗,敬宗故收族,而谱之作,尤宜详于墓......图与记详之,以备考耳。惟后之人视谱知图,视图知墓,因之护藩篱,培薪木,慎祭扫,防侵损,即谓图以敬宗,谱以收族也。^v^

以上几段文字对谱著坟图作了高度概括,在家谱中对坟墓^v^图与记详之^v^,便于后人^v^视谱知图,视图知墓^v^,^v^俾开卷而益生孝敬之思^v^,从而对坟墓^v^护藩篱,培薪木,慎祭扫,防侵损^v^,达到尊祖、敬宗、收族的目的。

二、坟主和坟墓的方位。

景颇族僧人灵塔

为便于后人扫墓,坟墓图释文对坟主和坟墓方向、位置都讲得清清楚楚。如《(江苏镇江)润州邹氏宗谱》(道光八年)^v^南冈对祖茔图记^v^指出:^v^右南冈村赤字圩祖茔全图,茔在城南十七区十五都四图南冈村赤字圩仙人山,枝在上,面丑背未,一圹三棺二穴。主穴二棺是七世祖慧中公同配沈夫人墓,左穴一棺是八世祖鹤知公墓。^v^又如《(江苏吴县)古吴西洞庭马氏家乘》(乾隆四十五年)^v^真三公墓图记^v^指出:^v^真三公,讳松年,字国寿,号竹溪,吾宗洞山支第六世祖也。父桂严公,长兄国馨、仲兄处士公。桂严公以马村地僻人稠,命公迁洞山之阳,而留国馨、处士二公支居马村。后真三公无嗣,遂以处士公长子处和为嗣,今居洞山者,皆真三公后而实处土公之嫡裔也。墓在七贤山麓之阳,距洞山半里,而近面离背坎,其附葬者,为俊一、吉三、吉四、良一、良二、良三、良六、唐一、唐三、唐七、可一、可二、可四、可九等公。^v^

三、坟墓的方位选择。

古人十分重视风水,认为祖先坟墓的方向、位置关系到后代子孙的昌盛,因此在墓图释文中对祖坟的风水都有所记载,并加以炫耀。如《(甘肃兰州)李氏家谱》(道光十九年)^v^李氏始祖茔图记^v^:^v^此始祖茔也。脉占龙爪,向立丁癸,盖取其生生不息之象也。^v^

《(安徽歙县)歙新馆鲍氏箸存堂宗谱》(光绪元年)^v^始祖德彰公墓图记^v^称其始祖墓为^v^狮戏绣球图^v^:^v^新馆之村,砺山带河,墓在庐舍尽处,别号桐木村,为始祖考妣墓......脉从岭落,隐而不显,至墓始觉坟起,蜿蜒入村,遂成里落。墓下为赴绩邑通衢大河,遂而曲折,隔河平冈,长如匹练,为墓之案。河水聒耳无休息,乃水碓也。轮大于车,转旋不已。

昔孔融曰:水碓之巧,胜于圣人之断木掘地,信然。父老谓之狮戏绣球图。^v^

湖南沅江邓氏认为本家族四百年来,文经武纬,代不乏人,主要是因为黄子坪墓葬其祖文质公,^v^识者谓墓之前后眉横远岫,色载长天,挹山水之精华^v^(《(湖南沅江)邓氏三岫族谱》)。

四、坟墓修整。

坟墓的方向位置既然关系到^v^尊祖、敬宗、收族^v^,关系到后代子孙昌盛,因此后代子孙也就不断对坟墓加以修整,以使^v^祖灵安享,永锡祯祥,牛眠叶吉,后裔荣昌^v^。如《(湖南湘潭)中湘株州雷氏六修支谱》(光绪十七年)^v^雷氏杨家岭墓图记^v^:^v^今逢圣天子在上,以仁孝治天下,震初兄弟等......仰荷先人德泽,聊伸后裔葵枕,倡修祖坟,培植坟茔,三代祖坟以麻石筑,以三砂完隆坚固,万代常新。各处坟山无论亲疏,雇工整修,一体修行,千年不朽。又擢祖善壕基周围三百余丈,广栽树木松杉数千余枝,雇人看守,大费周章。祖灵安享,永锡祯祥,牛眠叶吉,后裔荣昌。^v^

安徽绩溪南关许氏,其始祖儒公,生于唐末,后卜葬歙县篁墩塘头山。儒公子孙繁衍皖南及各省,皆成望族。但历宋元明,世远年湮,而儒公茔墓竟不知所在。康熙时,许氏后人据家谱所载寻访富汀塘头山,反复考证,确认为始祖儒公墓,于是^v^重修坟墓,并买墓前田地筑砌拜台,竖立碑碣,集阖族子孙择期前往,以展思诚^v^(《(安徽)绩溪县南关悼叙堂许氏家谱》)。

五、墓祭制度。

很多家族对墓祭时间作了具体规定。如湖南宁乡戴氏家族,自十一派祖宗昌公与湘山昭杰公分支以后,即将其分支之祖宗昌公坟置于宁邑五都十六区戴家上首礁木咀处,其后子孙繁衍,聚族而居,宗昌公支下族众规定:^v^每岁清明中元祀之,所以妥先灵也。^v^(《(湖南宁乡)沩宁戴氏四修族谱》)

安徽太平岘阳孙氏家族先太师熙侁公暨夫人赵氏,敕葬旗龙前芦山之麓,后遭永乐之难,太师公墓前之华表不存,翁仲亦寝废,祀典制度自然旷弃。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其祖先道公继承先志,于高州置祀田十四亩,另立碑记,嵌在高州悼叙堂的壁上,并对墓祀作了具体规定:春社后一日,各房各支派一人,前往高州悼叙堂住宿,第二日黎明,整肃衣冠,前往距高州25里的芦山始祖墓致祭。礼毕后再返回惇叙堂会聚饮福。第三日,各归。墓祭余赀则分给墓祀各人作往返费用。(《(安徽太平)岘阳孙氏族谱》)

六、祭田。

如同祠堂的建筑、维修以及日常活动需要有经济支撑一样,坟墓的修建、墓祭活动的开展,亦需要有一定的经济保障。上述安徽太平岘阳孙氏家族之所以能在春社时组织各房各支派代表前往数十里外的芦山进行墓祭,并保证食宿以及来往交通费用,关键是购置了十四亩的祭田,否则祀典之类活动纯属空谈。其他家族也类似,凡有正常的墓祭

活动,则必定有祭田等予以保障。

如《(江苏镇江)润州邹氏宗谱》(道光八年)^v^邹氏八世祖朴斋公茔前祭田图^v^:^v^右刘庄村南字圩八世祖朴斋公茔前祭田全图。田在城西二区十四都西十五图刘庄村南字圩高骊山枝驴子湾王家山咀。茔前祭田共九契,计田十八亩。又前丁松友所卖山契内田一块,计田三亩,二共祭田二十一亩。内除茔前挑塘同田一亩五分,又接右首沙咀用八分,二共用田二亩三分,净存田十八亩七分,七家领种。夏纳干麦共三担三斗九升四合三勺,秋纳熟米共七担五斗五升五合。^v^

《(广东惠安)西河林氏族谱》(光绪三年)^v^林氏殷太师比干墓图说^v^:^v^比干公,殷太丁子,帝乙弟,官少师,忠谏而死......公墓在汲郡,今河南卫辉府,去城西北十五里,历朝祭典。墓东南有田七顷五十亩,前代传为供祭,今系汲县民佃种办祭,恐年久泯灭,故勒石以志之。每年四月四日致祭,羊一,猪一,玉帛果酒等品。佃户张冈、张琬、李冈、李让、崔昇,每种七顷五十亩,为诞辰费。^v^

《(安徽祁门)桃源洪氏家谱》〖〗(光绪二十六年)

七、坟墓管理。

同祠堂类似,为了加强对墓域、祭田、墓祠、庄屋等的管理,各家族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湖南益阳新邑黄杨山龚家坳地,为龚氏荣、华、富、贵四房在明初所置祖坟山地,时由四房会集,各出资费共同购置,为加强管理,^v^由四房书立合约,各执收照,俾世世子孙恪守规议为据^v^。其规议要点:

1.进葬不许骑宗跨祖,违者归宗处治。

2.界内树木公蓄公管,如有擅行砍伐者,公处送治。

3.祭产系四房公业,招佃看守,永不许典卖。(《(湖南益阳)武陵龚氏十二修族谱》)

为了保证墓祭活动正常进行,有些家族不仅置祭田,制订墓区管理制度,而且还在墓旁专门设置祠或庄,以加强对墓区的日常管理。如《(浙江鄞县)鄞西秦氏宗谱》(道光七年)介绍,秦氏周家漕墓为秦氏果庵公墓,为加强对该墓的管理,专在墓东南建^v^静远庄^v^:^v^庄一座,坐落墓之东南,坐北朝南。临河门屋一间,正屋三间,中奉香火,四围墙垣,门扇壁络木栅俱全。内厨灶桌凳物件,俱有交单,着庄人看守荫木,给田四亩,每年秤谷四百斤,归公庄。^v^

十六族产

族产,指家族所拥有的集体财产,包括土地、祠堂、宅第、仓廪、庙宇、桥梁、工商经营等,是家族为贯彻^v^尊祖、敬宗、收族^v^宗旨而设置的财产,用以维持祭祖、建祠、修谱、赡养、教育族人等支出,其中最重要的是族田。

下面以《(安徽祁门)桃源洪氏宗谱》(光绪二十六年)的族产为例。该谱共六卷,卷一为新旧谱序、凡例等,卷二为诰敕、人物、烈女等,卷三、卷四为世系,卷五、卷六为庙宇、学堂、祠产、祭田、墓图等。也就是说,卷五、卷六为洪氏宗族的族产部分。下面按原谱次序简介该族族产。

1.庙宇。洪氏家族认为:^v^我族食德服畴,世遵礼法。祀文昌以崇儒,祀关帝以尚义,祀汪王以报德,祀史卞以教忠......祀杜公守佛法而悟慈悲,则祀菩萨于从宜之中寓从俗之意。^v^

洪氏家族历年所建庙宇有:

文昌阁。在本村竹山下。由先祖先廷等捐大紫堂祖屋移建。中祀文昌帝君,以本族先达附祀。

关帝阁。在村口文台阁上。相传先祖文颜捐建,祀汉寿亭侯关公。以周仓、关平配享。

杜公庙。在洞门外右首。同治年间重建,中祀本境杜公,以龙王、土地配享。史、卞二侯庙。在太尉庙下,首祀史侯孙德、卞侯项胜,相传驻于此。宋嘉定二年封助灵史将军,助顺卞将军,淳祐四年封辅灵、辅顺二侯。

汪王庙。在洪村塅对河。中祀汪王第九子,上有汪王华及夫人钱氏像。

观音亭。在文台上首。祀释家和观世音菩萨。

以上庙宇设施,与其他家族有共同之处,但又带有洪氏家族地方特色。

2.桥梁。洪氏家族指出:^v^我祁背山面水,随处有桥,行旅之人,无老厉揭。^v^择其有关利涉者,列于编,庶几世世子孙举步不忘先德。^v^桃源桥。明时洪傅建。玉树桥。坤、坚两大房建。上南桥。在洪村塅对河汪王庙门口。据堪舆家言,不能用石,至今架木为之。下南桥。在太尉庙对河。同治季年用木新建。

董氏家族的环山书院是祀孔和文人聚会的场所,是董氏族人重视文教的象征

3.学堂。洪氏家族认为:^v^古者家有塾,党有庠,故人才皆归造就,而天下无没字碑。又定以八岁入小学,教以洒扫应对之节,十五入大学,进之修齐平。学堂之设,系来久矣。^v^洪氏家族先后设立的学堂主要有:

翔凤书屋。在文昌阁下。

青友书舍。在文昌阁左首。

石埭书屋。在苧坞口。今圮。

松涛书舍。在桂竹坞,尚同读书处。今圮。

赤山书舍。在赤石坑。今圮。石峰书屋。在圹坞,中署三友堂额。南山书屋。在式榖堂后。今圮。敬业书舍。在城东洗马巷。承载建。守砚斋。在祠前右首,荫楠改建,门署碧云山馆额。又新书屋。在城东敦仁里,道善同弟赞善建。

4.祠堂。洪氏家族指出:^v^我族明代来迁,阅三世,即议建祠。维时学士文人,彬彬秀茁,闽粤之间,又有xxx大贾相接济,故不数月告厥成功......然以一姓之大,千百人之众萃于一区,遇有婚祀,恐多拥挤,于是分相、寿两大支,增建大厦......而阀阅之家复援此意,各立第宅以荣君赐。一时榱桷辉煌,竹松苞茂盛矣。^v^洪氏祠堂、第宅主要有:

惇睦堂。明嘉靖戊申年(1548年)建。又称^v^尊祖敬宗,叙伦厚族,在此举也^v^。该祠系洪氏总祠堂,祀唐始祖经纶公、迁祁始祖大楠公、迁铎墅始祖均祥公和高曾以下之亲,其余宗亲以次咸附。

丕承堂。永英等为其祖相一公建。

慎徽堂。汝渊等为其父明贡士寿二公建。

式榖堂。声业兄弟建。同治二年毁于兵。

治榖堂。承文等为其父贡士世鼎公建。今圮。

诰敕亭。明举人尚同建。今圮。仕郎第。明滨州州判亨彦建。今圮。鸿胪第。明鸿胪寺序班世义建。同治二年毁于兵。右史第。明文华殿中书士英建。今圮。

中宪第。石阡府知府彬为其祖业、其父诰建。同治二年毁于兵。

大紫堂。在本村佘家塅。坚公建。曾孙光廷等输入总祠。康熙戊子,廷广同弟廷素重造于东洗马巷,以继祖志。

褒封第。州同世迎为其父孔玫建。

三世大夫第。在城东敦仁里,同知兼善为其祖秉杰、其父泽建。

承恩堂。在城东敦仁里。训导炯建。咸丰年间,曾侯国藩督师祁门,就此驻节。

6.义田。是为赡养家族或救恤家族设立的田产。洪氏家族为^v^以膳贫寒^v^设立的义田,包括车田坷二十四号田三十二丘(原租八十三秤十三斤)、车田坷玄青宫塅二块(租钱一百三十七文)、东七里宋山下田(原租二十秤)等共316处,是洪氏仅次于祠堂祀田的家族财产。

7.永济仓。义田是洪氏为平时接济贫困家庭而置,为备灾荒,洪氏又有^v^以济荒歉^v^的永济仓。洪氏于明代中期,通计男妇老幼壮艾以及庄仆不下九百口,有业者少,丰则可谋生,荒则嗷嗷待哺,则祁河一遇水旱,艰于转运,江右之米恐不接济,因集众在祠,议立义仓,计聚乐输银贰千两,设仓买谷,贮积以备荒歉平粜。并择族中三位长且贤者为董事,进行管理。对于专门存留赡族谷米的永济仓的设立,族人^v^咸称善举^v^。

8.学田。前述洪氏为培养家族人才,曾先后设立^v^翔凤书屋^v^等多所学堂,学堂平时开展教学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地租收入来维持,洪氏学田应运而生,包括金字牌坟亭口田二丘(原租十秤)、小路六百里田一丘(原租九秤)、西坑田(原租六秤)等共38处。

9.兴贤文会田。洪氏为进一步造就家族^v^处为家珍,出为国华^v^的杰出人才,仿古代从英才聚会立聚英会之意,专门设立兴贤文会,取兴起英贤之意,文会成员经常聚会,崇尚文学,敦说诗礼,^v^一则以副国家梦卜求贤之意,一则以继祖宗作养人才之志^v^,为此,专门设置兴贤文会田,以支撑日常兴贤文会的活动。兴贤文会田包括洪村塅八分里田一丘(原租八秤)、同处七分里田一丘(原租七秤)、同处横丘田二丘(原租二十秤)等共96处。

10.墓地。洪氏家族认为:^v^夫人生为寄,死为归,盖生则修短有数,归则千秋难料,是生寄固为重,而死归尤为重者也。则必择山川融结之所,厚其衣食,培其棺椁,以归藏之,世以宗嗣守之,使上无风雨锄代之惊,下无虫蚁黄泉之患,则神魄安逸,福子荫孙于悠久,岂非死尤为重者乎!^v^祖先墓地对洪氏家族为说,也是最重要的族产。洪氏家族墓地,计有均祥公墓(在五都五保水字一千零八十号,土名牛绳降)、均祥孺人墓(在五都六保玉字四百十九号,土名芦荻坑下坞)、相公墓(在五都五保,土名洪家塅琵琶塘)等共34处,共葬22世至36世列祖列宗墓穴。

上述《(安徽祁门)桃源洪氏宗谱》族产内容丰富,比较全面,既有家族特色,其设置族产的宗旨、做法,又颇具典型意义,很有代表性。

来自:华夏董氏大全>《谱牒文化》

推一荐:发原创得奖金,“原创奖励计划”来了!

0条评论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谱牒文化丨修家谱该不该接到炎黄?

谱牒文化丨修家谱该不该接到炎黄?采用大宗之法都会有一个源流世系和宗支世系,而采用小宗之法修的家谱,对修谱的家族来说只有宗支世系,所以如果采用大宗之法修的家谱,可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源流世系...

族谱的未来

族谱的未来武平王氏宗亲。以后的社会,不管怎么变,家谱睦族的四大功能仍会继续存在:(1)阅读族谱以识本根(2)修撰族谱以联族属。由于现代科技手段的飞速进步,不难预料,未来族谱的存在方式会跟传统族...

从女孩入新谱看中国家谱发展的走向

从女孩入新谱看中国家谱发展的走向。中国的家谱由来悠久,在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同时,甲骨文、金文中就出现了家谱的雏形。1998年7月10日《xxx》刊登了题为“重视开发谱牒资源,建立中国家谱信息库...

中华商氏第四届宗亲会公告(第4号):关于落实商氏传统文化传承的公告

中华商氏第四届宗亲会公告(第4号):关于落实商氏传统文化传承的公告。家谱的核心是文化传承,谱中家训、家规、家族中优秀人才,都能起...

家谱文化

关于家谱的起源时间目前尚无统一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还曾有口承家谱、结绳家谱等早期形式。世系是家谱的核心部分,也是家谱中分量最重的部分。宋明以后,随着国家选官体制的改变,...

【邓氏简史】 族谱的历史变化

王侯贵族才有家谱,普通百姓没有族谱。各姓各氏只有少数家谱采用欧阳修、苏洵的“小宗之法”,大部分家谱为彰显门第,采用宋朝皇族家谱的“大宗之法”,编修族谱、宗谱、大宗谱“会千万人于一家,统千...

如何写谱书名称

应邀参加南京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华大族谱国际会议, 有幸接触各姓氏家谱, 如《孔子世家谱》、《中华方氏全族统谱》、《中华邱氏大宗谱》、《湖北省谢氏宗谱》、《中华喻氏通谱》、《南阳房氏族谱》、《胡...

中国人,到了该为家族建一座祠堂、修一本家谱的时候了!

中国人,到了该为家族建一座祠堂、修一本家谱的时候了!而这种对祖先的崇拜,让很多村子里的家族都建有祠堂,遇到清明、春节等传统节日...

“文化认祖”与“血缘认祖”分列编纂是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重要修谱方法

应该说,有了文字就有了家谱,有了家谱才有了人类历史。所以,创造“文化认祖”和“血缘认祖”分列并存的修谱法,不再简单沿袭各姓氏传统的统宗统系的修谱方法,不再为追求“世系源远”而杜撰冒认先祖...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现代家谱续修序言范文5

在延令陈氏敦行堂祭祖暨续修宗谱颁谱庆典上的发言各位来宾、各位宗亲:

大家上午好!

我是x字辈第xx世xxx,在xx世算不上学业有成、事业有成,让我发言确实诚惶诚恐。

编修家谱是家族发展历程中的大事,我知道修谱已有两年有余,编委会的长辈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今天,我首先向编委会的前辈和倡议、关心、支持修谱工作的所有宗亲致以崇高的敬意!

随着历史变迁、时代发展,我们敦行堂陈氏宗亲流动性非常大,有些宗亲可能已迁徙至千里、万里之外了,编修家谱意义重大。

家谱具有传承文明、正史补正、宣扬名人、聚宗睦族等作用。观本族,一世祖请于朝而作家谱,宋高宗赐金钱谱,并命史官汪藻作序,令我非常感动。史臣汪藻承圣上之命在族谱序中写到“家声四锐,赫赫播扬,世不乏人”使我等众后生深受鼓舞。序文我不一一宣读了,总之看完全文深有感悟。^v^先生说过:“由于家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的传统观念,应当加以发扬和利用。”

我想,也正是基于这种情怀,陈氏族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祖祖辈辈将家谱的缮修工作延续到了今天,并以此来教育后代铭记祖先、不忘根源,厚德敦行凝聚亲缘。缮谱、修谱、续谱,彰显的正是不忘历史、颂扬祖先、传承族风、激励后人的思想和精神。这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家族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基石。作为陈氏后辈和所有前辈一样,我热切期望全族宗亲人同努力,把我们的家谱、家族发扬光大,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族人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动力。有宗亲曾提议修建陈氏宗祠,我本人非常赞成,并愿力尽所能予以支持。为了更好地推动今后宗祠修建、宗亲联系及与其它堂号陈氏或其它姓氏宗族交流,建议本次会议就成立“敦行堂宗亲联席会秘书处”予以讨论。希望各地敦行堂陈氏后裔在今后要加强联系、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为弘扬陈氏家族的优良族风不断努力,为当地和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衷心祝愿家族繁荣富强,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幸福安康!谢谢!

现代家谱续修序言范文6

大家上午好!我是新字辈第33世孙xx,在33世孙中本算不上学业有成、事业有成,让我发言确实诚惶诚恐。

编修家谱是家族发展历程中的大事,我知道修谱已有两年有余,编委会的长辈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今天,我首先向编委会的前辈和倡议、关心、支持修谱工作的所有宗亲致以崇高的敬意!

随着历史变迁、时代发展,我们敦行堂陈氏宗亲流动性非常大,有些宗亲可能已迁徙至千里、万里之外了,编修家谱意义重大。

家谱具有传承文明、正史补正、宣扬名人、聚宗睦族等作用。观本族,一世祖请于朝而作家谱,宋高宗赐金钱谱,并命史官汪藻作序,令我非常感动。史臣汪藻承圣上之命在族谱序中写到“家声四锐,赫赫播扬,世不乏人”使我等众后生深受鼓舞。序文我不一一宣读了,总之看完全文深有感悟。^v^先生说过:“由于家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的传统观念,应当加以发扬和利用。”

我想,也正是基于这种情怀,陈氏族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祖祖辈辈将家谱的缮修工作延续到了今天,并以此来教育后代铭记祖先、不忘根源,厚德敦行凝聚亲缘。缮谱、修谱、续谱,彰显的正是不忘历史、颂扬祖先、传承族风、激励后人的思想和精神。这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家族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基石。作为陈氏后辈和所有前辈一样,我热切期望全族宗亲人同努力,把我们的家谱、家族发扬光大,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族人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动力。有宗亲曾提议修建陈氏宗祠,我本人非常赞成,并愿力尽所能予以支持。

为了更好地推动今后宗祠修建、宗亲联系及与其它堂号陈氏或其它姓氏宗族交流,建议本次会议就成立“敦行堂宗亲联席会秘书处”予以讨论。希望各地敦行堂陈氏后裔在今后要加强联系、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为弘扬陈氏家族的优良族风不断努力,为当地和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衷心祝愿家族繁荣富强,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幸福安康!谢谢!

现代家谱续修序言范文7

家谱序言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培育了一门勤劳勇敢、仁爱智慧的王氏家族。王氏家族是当今中华民族中的第一大族,数千年来探天人之道,穷古今之变,畅时事之运,励志自强,建功立业,英豪遍神州,美名扬天下。其中一支于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晋州迁居到而今的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武集居住,重孝悌、信仁义,温良恭俭,开创基业,武集曾经的繁华也有着我先祖的一份功劳。据传武集地处水陆要道,四通八达,商贾云集。曾经有十二作坊,其中就有我先祖一作坊,济宁、兖州、洛阳、开封、龙口等大都市都在这里设有分号,是方圆百里的集贸中心。后因黄河泛滥,洪水滔天,鼎盛一时的武集被洪水吞没,我先祖四处逃难,家谱尽失,自此家道中落,续谱之事一直耽搁。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人心思源。为晓宗族之谱系,传国学之大义,有王氏守字辈牵头,寻脉络,访亲友,汇众声,集资料,编制此本《王氏家谱》,宣扬家风,以正道义,实乃大有意义之为。此书不仅是王氏族人智慧、力量与精神的继承和延续,更是王氏一门家风、家魂的砥砺和升华,定能起到追思先人,启迪今生,激励后人,树君子之风,行仁义之举,开万世基业之功效。

作为王氏家族的后人,缓缓翻阅着这本厚重的王氏家谱,探寻家族文明的源头与流程,祖先们慈爱的面容鲜活如在眼前。我仿佛看见,数百年来,王氏家族的族人们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倔强的脊梁,燃起炽热的心,向着光明的未来,风里雨里一步一步艰难地走来,直至今日的初成基业。斗转星移,今天的王氏后人们正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立志有为,奋发图强,代代风流写春秋,千秋万载耀荣光。读毕此书,神圣自豪的情绪,扬鞭奋进的使命感,大格局、大担当的情怀激荡胸中。这是一部血脉相连、魂魄相依的基因脉络,这是一番壮怀激越、勇往直前的奋斗历程,这是一篇大爱盈胸、休戚与共的亲情诗篇。读着,读着,我的眼泪就不自禁地掉了下来,掉在了喷发着细微墨香的字里行间,掉在了族人们共赴时艰、相濡以沫的大道途中。

现代家谱续修序言范文8

各位宗亲:

盖我孙氏家族,自凤阳定远县遇仙公以来,到凉州公定居常州以来,孙氏家族为常州大族,自一九四六年修谱至今约六十八年,因各种原因,未能续修,有违祖训,二十五年须一续,当今太平盛世,孙氏原裔,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我们肩负着因宗统族,续修家谱的使命。

国家建史籍,地区修方志,家族续谱牒。这是繁华盛世意识形态的自然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明支柱,是炎黄子孙最优良的文化传统,家谱即家族档案,是立家之本。它是一户家族发展的文明史,它记录着家族的繁衍脉络和生命血统的延续,它联系着每一户家族成员的根基。从微观上,家谱标志着一户家族发展的文明程度及社会影响,反映其家族综合实力和家族成员的总体素质,从宏观上,家谱可透视出社会变迁的痕迹与历史人文变革等相关信息,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们续谱一句《孙氏家谱》的条例,结合当今时代的潮流,热情诚邀我孙氏族亲,举族同心,完成修谱任务,面对现实,困难重重。首先族亲对续谱的存在极大差异,其次,没有了祠堂的经济后盾。其三、由于坂上、灵台、塘洋、居地分散,还有迁徙远走,时间跨度大,还须立传作赞等,事项繁琐,因此续修家谱是一项艰辛,细致浩繁复杂的文字工程。

面对现实,续修家谱就要所有宗亲、统一认识、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慷慨解囊、踊跃参与、热情协助、由衷支持,在全族宗亲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孙子家谱》续修起来,修好撰就成册,以慰先祖,告知后裔。

最后,祝一脉宗亲,与世促进,兴旺发达,永世昌盛!

现代家谱续修序言范文9

家谱序言

受族人托付,编写章保陈氏家谱,这是我有生以来的一件幸事。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弥东章保陈氏家族源远流长。清朝乾隆年间,一世祖告别家乡故土,从虹溪舍咩到弥东章保上门入赘,以坚忍不拔之志,超群拔类之才,开疆劈土,艰苦创业,香火世代相传,子孙兴旺发达。至今已历八世。家族根基稳固,家业日益雄厚。乘改革之风,族人基本进入小康,得开放之策,精英已成栋梁之材。且忠孝贤达,仁义礼智。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欣逢盛世,国泰民安。趁几代长辈健在,编修章保陈氏家谱,追根溯源,认祖归宗,已经刻不容缓。而一世祖于虹溪舍咩陈姓之名已不可知,宗亲谱系已无可考。幸有四世祖陈国宪、陈国华、五世祖陈天鹏、六世祖陈石金遂陈氏族人之愿,组成家谱小组,我亦不惜年迈,不揣浅薄,承蒙重托担任组长,率众履责:走村串户,拜会长者,访问妇孺,澄清辈份,理顺谱系分支;拜谒神主牌位,抄录奠章词颂,记录生平事迹,斟酌对比,仔细核实印证;翻山越岭,祭祀墓龙,拜谒祖茔,考察墓志铭文,拍摄祖坟图片;访问地方馆藏,查阅弥勒县志,寻找文史刊物,收集相关资料,以备补充参考。斗转星移,雁去鹊归。呕心沥血,已近六年。终于,章保村首部陈氏家谱得以问世。仅以此,告慰先贤,启迪后世。(拟稿:李明)

推荐阅读:

范文寀的儿子(合集3篇)

国家奖学金申请书3000字范文(优选14篇)

商务英语写作中优秀范文(必备32篇)

值班情况记录范文(24篇)

谅解书范文简短(热门29篇)

英文询价信范文(通用15篇)

标签: 范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