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物事迹新闻稿格式范文(推荐6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1-23 11:55:0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写人物事迹新闻稿格式范文1

王熙凤:

林黛玉:

外貌描写——林黛玉的外貌描写是从其他人眼中来写的。一是从众人眼中来写黛玉的年貌,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二是从宝玉眼中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和神韵的描写。两处描写虽然出自不同人物的观察,但却反映了黛玉的两个共同特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而在宝玉眼中还体现了林黛玉的聪慧。

细节描写——尽管外祖母口口声声“心肝儿肉”地疼她,林黛玉却总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所以待人处世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文章对这一点主要采用了“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中有两处特别值得注意:一是关于读书的事。林黛玉对贾母和宝玉的相同问题回答时答案是不同的。另一处是饭后的喝茶,由于和家中的习惯不一样,所以林黛玉也不得不改正过来。正是因为这些细小的地方,林黛玉都不放过,说明了林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贾宝玉:

描写方法——本文描写贾宝玉采用了侧面虚写和正面实写的方法。主要有三个重点:出场前的侧面勾勒,从王夫人的口中来写贾宝玉,从林母的`口中来写贾宝玉;出场后的肖像描写,从林黛玉的眼中来写贾宝玉;《西江月》二词对他的性格特征加以总结。

人物性格——贾宝玉在王夫人口中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在林夫人口中则是个“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的所作所为是与封建的正统观念相抵触的,是与世俗的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封建阶级的一个“叛逆”。在林黛玉的客观观察中,贾宝玉却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看不到一点惫懒与懵懂。贾宝玉是这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正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写人物事迹新闻稿格式范文2

可通过描述雨声雨景,或是下雨时候的心情,相结合起来,抒情或是比喻都比较好写。

1、帘外蕉叶竹梢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幔。 ——《红楼梦》

2、每次听着雨声,心情都是无比的平静,那种平静中带有一丝丝的忧愁。

3、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 ——张爱玲

4、雨声如梦,揉搓着我童年敏感的耳廓。一切景物都在淌着水,我记得那里的风景,雨水中木芙蓉开得浅白,雨声中躲了一只寂寞的猫。

5、你只是在无意中说你不喜欢下雨,我却在每个下雨天想起你。

6、下雨了,我害怕的不是打雷闪电,我怕的是你在跟别人撑伞雨中暧昧。

7、听着雨声,享受自己那份独特心情,那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8、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欧阳修

9、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白居易

10、雨声繁杂又有一种零落的寂,似她此时万马奔腾又荒茫无着的心境。 ——安意如

11、你听那雨声,像不像你爱过的姑娘的哭声? ——独木舟

12、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元好问

13、看,天在下雨;听,心在哭泣。

14、变成风、下雨也不敢淋湿、你、谢幕。

15、转身离开,才发现脸上早就湿了,以为是下雨了,没想到是心下雨了。

16、下雨,冲走了什么;雨过天晴的太阳,带来了什么。没有,都没有。

17、下雨时,我是唯一有雨伞仍淋湿的人么。

18、下雨了,是否天空也在哭泣我的不值得?

写人物事迹新闻稿格式范文3

采访烈日下的环卫工人

今年夏天太热了,在炎炎烈日的.炙烤下,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们汗流满面。可是,街道上清洁工、交通警察等很多人都还在工作,为了我们有一个美好的家园,他们坚守在烈日下的工作岗位上。今天,我走上街头随机采访了一位环卫工人。

采访地点:东大街与向阳街交叉口(根据自己的情况修改)

采访时间:20xx年7月4日

采访对象:东大街上的一位环卫工人李凤荣(根据自己的情况修改)

记者:xxx(写你自己的名字)

今天,我在路边采访了一位环卫工人,她叫李凤荣。因为是第一次走上街头随机采访,我特地列了一个采访题纲。按照题纲,我提问,阿姨回答。下面是我的访谈录。

问:阿姨您好,我是创新街小学的雪儿。我想采访您,这是我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答:好呀,你问吧。

问:阿姨您叫什么名字?您今年多大了?您从事环卫工作多长时间了?

答:我叫李凤荣,今年51岁了,当环卫工人已经3年多了。

问:您每天工作多长时间?

答:每天凌晨4:30开始扫地,5:00回家吃饭,7:00现出来保洁,一直干到中午12:00回家吃饭,13:00再出来保洁,晚上19:00以后就可以下班回家了。

问:您当环卫工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答:很累,但看到街道被自己打扫干净了,很开心。

问:您什么时候感到最快乐?

答:为大家创造一个干净的家园,自己看着也舒服。我把保洁当事儿干,好好干事。

问:您什么时间感到最累?

答:检查的时候和下雪的时候。下雪的时候,又是扫又是铲又是推又是运,有时要忙一个礼拜才能把积雪清扫干净。

问:打扫卫生时要注意什么?

答:眼睛要尖,不能放过一片纸。

问:除了打扫卫生,在工作时还要注意什么?

答:如果有人问路,我还要担当向导的工作。如果我不知道的话,就让他去问别人;如果我知道,我就详细地告诉他。(笑,把警察的工作也做了。)最可笑的一次是,有人站在邮政大厦旁边问我:“邮政大厦在哪里?”

采访的过程中,老弟阿福买了两瓶水送给了阿姨和另一位环卫工人,我们想在酷暑中给他们送去一丝清凉,让他们解解渴。

采访结束了,我体验了一下环卫工人的工作。我拿起阿姨的扫帚才扫了不到30米,就感觉到很累了,因为地上有很多垃圾。我计算过李凤荣阿姨所负责的区域有1500平方米,她每天的工作量该有多大呀!尤其是在这样炎热的夏季,该有多累呀!

我们以后再走这条路的时候,一定不会再乱扔垃圾了。我们多扔一片纸,就等于给环卫工人增添了一份负担。通过这次采访,我知道了环卫工人们为了给我们保持一个清洁的环境有多么辛苦,更理解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含义。

写人物事迹新闻稿格式范文4

新闻特写作文

石化一中的校园操场上,人声鼎沸,秋风飒飒。宽阔的跑道上,男子800米的运动员们如乘奔御风,风吹起身后的号码牌,好似像征胜利的旗帜。

9月29日下午,迎着凉爽的秋风,踏着湿露的跑道,我班运动员胡艺冬在跑道就位。裁判正在对跑道与运动员严肃地做检查。备受瞩目的800米预决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比赛,800米的中程跑,最考验的是运动员的暴发力与体能。这不像短跑,不用太在意体力的调整;也不似长跑,无需考虑暴发力的强弱。这是最考验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比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

嘈杂的人声忽地变安静了,每个人的目光都转向了跑道,所有人都满怀期待地目睹着将要打响的比赛,我们的座位离起点最近,每个人都清楚地看见胡艺冬脸上跃跃欲试的神色,我们都在心底为他助威,用目光将鼓励传过去。

裁判已在终点与起点就位,广播中正认真进行核查,确认无误,马上开始比赛。

看着起点的裁判举起发令枪,高声发令:“各就各位”,只见胡艺冬做作好起跑姿式,目光如利箭一样直指前方。“预备”,又看胡艺冬已抬起了右腿,身体像一张弓,绷紧着,随时准备射出去。

“啪”,只听得发令枪响,胡艺冬如一颗出膛的子弹冲了出去,随着枪声被打响的,还有会场的呐喊声,我们的目光紧跟着胡艺冬的脚步,只见他如闪电般地跑完第一圈,看得许多同学竟忘记了为他呐喊,不过,他们惊讶的表情也许是更好地助威吧,但,闪电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胡艺冬在第二圈时速度有所减弱,看得出,他还在努力加速,所以现在他还属于前列。

势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激动人心的冲速段开始了,甩腿、摆臂运动员们都在用最后的力量拼搏着,在这时,惊人的一幕出现了,看似保持均速前进的队伍中,位于胡艺冬后的一个运动员突然加速,竞超过了胡艺冬。可惜、可惜,这是最后一点距离了,胡艺冬虽紧随其后,穷追不舍,但终于只得了小组第三。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胡艺冬的成绩,因为这是小组赛,总成绩要经过对各组成绩的对比排出,可喜的是经过评委的裁定,胡艺冬最终得到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伴着热烈的掌声,几位同学拥着胡艺冬回到了休息区,看着他脸上带着几分疲惫的微笑,每个人都在心底为他喝彩。

写人物事迹新闻稿格式范文5

东京奥运会游泳赛场出场通道内,一位中国游泳运动员出场了,她迈着从容的步伐走向自己的泳道,微笑地向观众招手致意,她就是中国游泳健将张雨霏,她将参加二百米蝶泳决赛。

简单的热身准备过后,张雨霏站在了泳道起点,认真细致地做好入水准备。哨声一响,她如离弦的利箭般钻入泳池,水花飞溅中,只见她轻舒玉臂,双手向后划水,双腿拍打着水面,如流星一般向前飞行,身后只留下翻滚的水花,仿佛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田里自由地飞翔。

转瞬间来到最后五十米转身处,只见她翻身一蹬泳池壁,“嗖”的一声潜出十米远。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条奥运会纪录的虚拟线,用于比较当前的成绩与奥运纪录。此时的张雨霏已经在这条线的前面,也就意味着她极有可能打破记录!只见她不慌不忙,使出全身力气向终点冲刺,尽管其他选手奋力追赶,但最终没能超过她,张雨霏第一个触到终点记录仪。当她稍作喘息,回头望向记录成绩的大屏幕时,原本紧张的脸庞露出了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写人物事迹新闻稿格式范文6

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李兰娟院士等专家回应

“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武汉什么时候能解封?”成为了全国人民最为关心和期待的事情。

“现在全国范围内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武汉疫情也在明显变好,希望 3月底新增病例可以全部清零。”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告诉xxx健康客户端记者。

医生、志愿者、居民:每天都期待疫情早日结束

“大概什么时候能好起来?”

“我天天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太想恢复正常了!”

这是xxx健康客户端记者在与武汉一名医护人员的对话,从12月31日医院里来了第一位患者,至今,她已经在一线坚守了 60 余天。疫情结束后的愿望就是回家,好好睡一觉。

“我真的渴望疫情能早日结束,最好是明天。”浙江的楼先生也告诉记者,武汉封城前来到这里当志愿者,目睹了武汉从慌乱到逐渐步入正轨,相信这一天总会到来。

3月8日,武汉14家方舱医院里已有11家封舱,多地新增确诊病例实现“0”增长,很多人开始期待,疫情结束,摘下口罩的那一刻。

李兰娟告诉xxx健康客户端记者,现在全国的情况基本控制下来了,武汉也进入了决胜的阶段。

“我们希望新增确诊病例能够尽快降到两位数,然后就要清零,但现在要一

步一步来”。李兰娟说“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安排复工了湖北整体上已经得到控制,病人明显减少,存量也不多了”。

疫情还没结束希望在 3 月底新增病例清零

“我昨天还跟他们说,我们争取在 3 月底新增病例能够清零”,在武汉连续奋战一个多月的李兰娟院士告诉xxx健康客户端记者。

什么时候疫情结束?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告诉xxx健康客户端记者,什么时候算疫情结束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传染病疫情结束的标准为,最后一例确诊病例经过两次病毒检测均呈阴性起两个潜伏期后,将被认为该疫情已经结束。

“因为此次疫情的特殊性,若说疫情基本结束,应该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一个是清零之后再过 2 个潜伏期的国际标准,另一个是把现有的病例全部找出来收治住院或隔离,以确保不再有新发病例。”李兰娟强调。

李兰娟表示,目前,还不能轻易说疫情结束,现在还有很多病人在医院需要救治,很难定义具体的疫情结束时间,只能说一个地区新增确诊和疑似病例清零之后,再过 28 天,两个潜伏期,如果没有新发病人就是比较安全的。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除湖北外的各个省基本可以回归到正常,武汉还要坚持一段时间。”李兰娟说。

警惕病毒“死灰复燃”和“境外输入”

“我们期待早日恢复正常,同时也不能掉以轻心,武汉再也伤不起了。”武汉市一名一线医护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医院里有一些复阳案例的出现,建议隔离时间更长一些,从两周增加到四周,以免前功尽弃。

李兰娟告诉xxx健康客户端记者,现在有两个更为严峻的任务,一个是警惕病毒死灰复燃,另一个是警惕境外国家的病例输入。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钟南山在参加广东省疫情防控专家座谈会时也表示,全球疫情的发展估计将至少延续至 6 月份。钟南山表示,新冠病毒防控的重点将从输出转为输入。要加强边境检测的措施,制定从国外疫区来华的措施,对相关人员做必要的隔离。

“新冠病毒正在其它国家迅速蔓延、国外病毒输入中国的风险在加大。”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也透露,大量数据表明,新发传染病骚扰世界的频率正在增加,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平均每两年就有一个新发传染病。

刘远立建议,“我最近提出一个疫情防控新常态的概念,此次抗击疫情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应对包括新冠病毒在内新发传染病需要做到常态化。”

新冠患者“复阳”谜局:有人不产生抗体,病毒或慢性携带

武汉多家定点医院的医生称,相当一部分“复阳”患者实则是核酸检测误差引起的“假阴性”,此外,患者体内病毒未完全清除,出院后免疫力下降,都可能导致“复阳”。亦有数位受访专家表示,有患者始终无法产生抗体,导致多次“复阳”。而“新冠”也不排除发展成慢性携带的可能,这样它的致病性也会变弱。

2 月 17 日,是徐嘉(化名)出院的日子,也是她入院的日子。

这天下午,在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后,她从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出院。回家后,吃完母亲煮的羊肉火锅、洗了个澡,还没来得及好好睡上一觉,电话响起——她出院前一天做的第三次核酸检测出结果了,阳性。

于是,出院 2 个多小时后,她再度回到方舱医院。

截至 3 月 10 日 10 时,全国累计 80***人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其中 59***人治愈出院。2 月以来,国内多地出现患者出院后核酸检测复查呈阳性的现象(以下简称“复阳”)。

在江苏徐州,两位患者出院后,小区居民以鲜花相迎,不料两天后,两人核酸复查为阳性,再度入院,小区也被封。在天津,一名患者出院 16 天后复查阳性,再次入院,两次核酸均转为阴性,3 天后出院。在广东,**%的出院患者出现“复阳”——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铁 2 月 25 日在发布会上通报这一数据。

武汉多家定点医院的医生告诉澎湃新闻,相当一部分“复阳”患者实则是核酸检测误差引起的“假阴性”,此外,患者体内病毒未完全清除,出院后免疫力下降,都可能导致“复阳”。

亦有数位受访专家表示,有患者始终无法产生抗体,导致多次“复阳”。而“新冠”也不排除发展成慢性携带的可能,这样它的致病性也会变弱。

3 月初发布的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增加了抗体检测,用于确诊和疑似病例排查。多位一线医生建议将其纳入出院标准,以减少“复阳”。也有受访医生提议,对出院标准中的肺部影像指标进行量化,进一步减少误判。

“监测发现,复阳患者没有再发生传染别人的现象。”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 2 月 28 日表示,对新冠病毒的致病机理、疾病全貌和病程特点,还有待加深认识。

“复阳”谜局

徐嘉至今想不明白,病毒是怎么找上她的。

感到不适是在 1 月 22 日。她先是乏力、咳嗽,之后开始发热,去武汉天佑医院做了 CT,显示右下肺少许感染,医生开药后让她回家隔离。4 天后复查,病情加重,变成了双肺感染,部分呈磨玻璃样改变。她开始到医院排队输液、预约核酸检测。

2 月 7 日,因核酸检测阳性,她住进了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在方舱医院里,徐嘉眼见着病友们从病恹恹变得乐观,精神状态越来越好。

有人追热门剧,有人跟着护士跳广场舞,大家相互鼓励、打气,让她觉得温暖。

住院后,徐嘉做了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2 月 16 日做了第三次。当天,主治医师和她视频面诊,说她两次核酸阴性、肺部炎症明显吸收,加上连续几天没有发烧,符合第五版诊疗方案中的出院标准。她又惊又喜。

2 月 17 日,徐嘉和病友、护士话别,还在朋友圈晒出一张和护士的合照,照片里,她笑容灿烂。

没想到,出院 2 个多小时后,她被告知第三次核酸为阳性,要马上回医院。护士见她回来了,说:“真不知道欢迎还是不欢迎你……”

她一夜难眠。第二天做了第四次核酸检测,心里祈祷着上次阳性只是意外,但她很快失望了。而家人原本居家隔离,只差 2 天观察期满,因她这次短暂的出院,都被送到学校重新隔离 14 天。

徐嘉自己也开始感觉不适,头晕乏力,高烧,几天后转到金银潭医院。好在输液后,病情得到控制。

3 月 5 日,徐嘉第二次出院。这次,她没有回家,而是被送到一所学校的隔离点观察——这是 3 月 4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的增补要求。

2 月 19 日发布的第六版诊疗方案首次提出,患者出院后建议进行 14 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出院第 2 周、第 4 周到医院复诊,而第七版强化为 14 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

这一变化,源于国内多地出现的复阳现象。

受访专家认为,所谓“复阳”人群中相当一部分是“假阴性”,患者体内病毒并未清除,只是出院前核酸检测未检出。

中央赴湖北指导组专家组成员童朝晖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复阳跟检测

核酸不太稳定有关,有试剂盒的问题,也有采样的问题,全国复阳比例大概为**.*%,在可控范围之内。

此外,“复阳”也可能是体内检测出病毒片段或者死病毒,“这不代表患者尚未治愈或病情反复。”武汉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郭威告诉澎湃新闻,目前已知的复阳患者很少有症状,“复发”是极少数。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发现,复阳患者的共性之一是,出院时肺部好转、基本正常,但免疫系统被病毒侵害后未完全恢复,淋巴细胞的数量、绝对值等比正常水平低**%-**%,导致病毒“又起来了”。

该院影像科主任徐海波也认为,复阳与患者的免疫力相关。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向澎湃新闻补充说,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病情反复,体内病毒量再次增加,但复阳现象的病理机制还有待论证。

溯源“假阴性”

核酸检测一直被视为新冠肺炎确诊和出院的主要标准。采样方式包括咽拭子、肛拭子、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最常用的是咽拭子,包括鼻咽拭子、口咽拭子。

采口咽拭子是将棉签伸到患者咽喉深处提取分泌物,采集过程中,患者易出现咳嗽、呕吐反应,采集难度比较大。

采鼻咽拭子则需要深入鼻腔深处,受人为干扰比较小,能获得更足量的标本,但患者会不太舒适,甚至鼻腔出血。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李艳介绍,新冠病毒主要位于肺、气管、支气管等下呼吸道部位,而鼻咽和口咽在上呼吸道。发病早期上呼吸道有一些病毒,晚期比较少,鼻咽可能有病毒残留,但不一定能采到。

武汉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郭威告诉澎湃新闻,根据临床观察,鼻咽拭子阳

性率稍高于口咽拭子,因此他所在的医院倾向于采鼻咽拭子,但也会考虑患者的需求。

多位临床医生介绍,患者病毒载量的多少、病毒分布位置,试剂盒质量、采样操作方法、样本质量、检测、技术人员水平等,都会影响核酸检测结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 2 月 5 日接受央视采访时提到,核酸检测只有**%-**%的阳性率,有很多假阴性的新冠病人,临床症状严重,核酸检测却没检测出来。

44 位连续两次核酸阴性的医护感染者中,***人第三次核酸转为阳性——这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张旃的研究发现。张旃认为,这可能是试剂盒问题导致假阴性,或是病人在好转过程中,病毒载量下降,出现间断排毒的情况,可能造成间断期阴性、排毒时阳性的结果。为此,她建议,连续三次核酸阴性才能出院。

武汉一家定点医院的神经内科医生王伟(化名)发现,只采一个部位的咽拭子,很容易出现假阴性。他遇到过一个病人,查了12次咽拭子,都是阴性,第13次查尿液,变成了阳性。

为提高诊断精度,第六版诊疗方案中,核酸检测增加了“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建议尽可能留取痰液。第七版诊疗方案中,强调做核酸检测,下呼吸道标本(痰或气道抽取物)更准确。

王伟告诉澎湃新闻,他所在医院“前期口咽做的多,现在口咽、尿液、痰液都要做”。

据了解,一些医院还通过连续多次采样,采肛拭子(粪便),使用不同批次的试剂盒等方式,提高核酸检测准确性。

张笑春解释,核酸检测需要病毒达到基本量才能测出来,相比上呼吸道,下

呼吸道中的病毒含量更高,因此不管检测几次,从上呼吸道取样都可能出现假阴性。此外,有的患者上呼吸道的病毒量高,有的患者消化道的病毒量高,采样部位不同,核酸检测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郭威建议,在国家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各地应该依据自身医疗资源、病患情况,灵活应对。一些复阳率高的地区,两次咽拭子之外,可以再增加肛拭子检测,三次为阴性才能出院。

出院标准争议

核酸检测外,肺部影像是另一项重要的出院指标。此前的诊疗标准中要求,患者出院前,肺部炎症“明显吸收”——第六版和第七版调整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

“明显吸收,是指吸收到什么程度?”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名放射科医生告诉澎湃新闻,不同的人吸收肺部炎症的能力不同,有的人需要很长时间。没有客观标准和量化指标,诊断就主要靠医生的经验。

王伟透露,他所在医院 2 月份床位紧张,为加快周转、提高收治能力,病人只要达到出院标准,都被放出院了。

“你不让他出院,其他的患者谁来救助?需要多方面权衡。”一位受访医生对澎湃新闻说,早期患者多,诊疗标准中“明显吸收”“明显改善”给予医生一定的灵活性。

但王伟发现,他所在医院的患者出院时,有的还在吸氧、走路都费劲,有的症状很明显、需要治疗,有的患者肺部在他看来没有明显好转。“出院标准太宽泛了。”他觉得。

这就导致,有的出院病人的临床症状比新入院的轻症病人还要重。若他们出院前的核酸检测为“假阴性”,“复阳”的风险会很大。

王伟接诊过从其他定点医院出院的病人,由于“没完全好就被放出去了”,出院后症状加重,再次入院。

不过,到 2 月下旬,病人减少,他们医院开始延长部分病人的住院时间。

另一位受访医生表示,现在,他所在医院会让一些使用过激素、年龄大、恢复慢的病人晚点出院,多观察一段时间,避免出院后“复阳”。

张笑春告诉记者,医院执行的标准比国家诊疗方案中的更细化。以她所在的中南医院为例,现在要求患者急性炎症完全吸收、连续 5 次核酸阴性才能出院。

据《南方周末》报道,广东省为了方便一线医生衡量和判断肺部情况,将出院标准中规定的肺部炎症“明显吸收”量化为至少恢复**%。

但张笑春认为,影像上不好定量,每个人体质不同,有的肺部病变恢复**%,不会出问题,有的恢复**%也有可能还会反复,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添加“抗体检...

推荐阅读:

申报项目申请书范文(热门46篇)

慈善基金会申请书范文(合集24篇)

55岁退休申请书范文(热门8篇)

建交函完整范文中文(热门5篇)

社保补缴证明说明范文(实用18篇)

2023小学教师家访简报范文(精选27篇)

标签: 人物 新闻稿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