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3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1-24 14:53:1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范文1

20_年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教案(童趣)

20_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时间为5月21-22日,看起来时间还很充裕,也许你已经放松了,这是最忌讳的,虽然不能时刻紧绷着神经,但也不能太过放松,毕竟面试不过,也得不到考试合格证明。面试中起决定作用的便是试讲,试讲中缺少不了的就是教案,本篇是宏鹏老师所写初中语文《童趣》教案,仅供同学们参考。学习目标

①准确划分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正确停顿,疏通文意。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用创造情境的方式导入。

引用古诗文中有关儿童的描写,(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引发学生的联想。介绍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2、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3、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诵读

要指导学生诵读。可从划分停顿入手。由于学生在小学时习惯于用一字一顿的读法(有利于认清字形和读准字音),无妨先用个别句子示例,使学生知道现在的读法跟以前有所不同。如: 能/张目•对日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例句中,“/”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划分停顿的目的是理清句意的层次,层次清则句意易明。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藐(miǎo),项为之强(jiāng),鹤唳(lì),怡(yí)然,凹凸(āo tū),为壑(hè),癞(lài)虾蟆 掌握规律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

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领会课文大意。参阅注释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点词的意思。①项为之强(脖子、颈项)②果如鹤唳云端(果真)③以丛草为林(树林)④兴正浓(兴趣)⑤方出神(正)⑥驱之别院(赶、驱逐)⑦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⑨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⑩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①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A、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C、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完成课时练习教师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限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导入

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观察的本领。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的习惯。时有物外之趣——观察的收获。

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范文2

《合并同类项》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能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和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难点:学会合并同类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请一位同学报一个关于x的一位或两位整数,老师和另一位同学比赛,看谁先求出正确的答案.(二)积极思考,探求新知

1.观察图片中给出的一些单项式,看一看,把它们分分类;说一说,你这样分的理由。2.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所含的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相等 注: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3.归纳:

多项式中,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4.问题探究一:同类项可以加减运算吗? 有甲、乙两块长方形木块,他们的长、宽、高如图所示,求两块木块的体积和。

5.归纳:

(1)定义: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2)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三)应用新知

1.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什么? 作业:课件上的第一、二题

四、板书设计

《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代入消元的基础上掌握加减消元法去解方程组的思想,并能正确运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自学能力可以得到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难点】

正确的运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解方程组,大家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 生:代入消元法

师:非常正确,下面同学们看看黑板上这道题如何做?

2 师:我看同学们都做出来了,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啊?哦,是前面的代入消元法,其实这道题他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一下子就可以计算出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下一种新的解方程组的方法-加减法消元解方程组

(二)生成新知 出示例题

师:刚才我们解题的时候用的代入消元,那同学们你们观察观察这组方程他们的的y的系数有什么特点,你能不能想出什么好的解题方法呢?请大家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前后4人为一小组,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大家相互讨论交流下。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练习、解答,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指导;完成的同学,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内展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比一比谁的想法简洁,形成小组意见。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上式中y的系数相同,当用②-①时,可以发现变量y刚好可以消除

师:大家都总结的非常到位,像这样在解方程组时,当x或者y的系数相同或者相反时,我们可以用两式相减或者相加的方式来消除其中一项,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

师:那这个规律是不是适合于所有的题呢?下面我们就来拿到题来练练

师:请大家先自己在草稿本上演算一下,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下,看看这道题应该如何解呢? 我看大家结果已经出来了,谁来分享一下你的答案呢? 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带入消元,一种是用加减消元,加减消元的时候要把x或者y的系数变成一样的,所以①需要乘以3,②需要乘以2,这样①②的y的系数就刚还是相反数,①+②就可以消去y。

师:这组同学归纳的真全面,大家都要像他们一样发现总结的学习知识。还有没同学有其他意见的?好,第二组你来说

生:也可以把x消掉,把①乘以5,②乘以3,这样x前面的系数就相等了,用①-②就可以消除x。师:非常的不错,这组同学也总结的很正确。(三)深化新知

提问:加减消元的时候到底消去哪个变量呢? 学生讨论汇报:看x或者y的系数,那个的系数比较简单易化成相同系数,就消去那个。(四)应用新知

3(五)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等量关系,列出两组,用今天的新的方法解出来,下节课给大家分享。

四、板书设计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同类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及运用分配律,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学会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类比、思考、探索、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整式加减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进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经历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难点】

灵活的列出算式和去括号。

三、教学过程

通过例题的分析总结:合并同类项 1.同类项的系数相加;2.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五)小结作业

5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式加减的合并同类项,什么是同类项?如何合并同类项? 作业:课本习题,预习下节课学习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类讨论将电话计费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解决方程问题、利用方程问题的结论解释各个分类区间的花费变化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体会分类思想和方程思想,增强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电话计费问题的方程模型。难点:建立电话计费问题的方程模型。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对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对问题的初步认识

问题1:下面表格给出的是两种移动电话的计费方式:

你了解表格中这些数字的含义吗?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对回答的方式适当给予提示,如“月使用费的比较”“超时费的比较”等,然后教师列举出一两个具体的主叫时间,让学生通过计算回答相应的费用。

问题2:你觉得哪种计费方式更省钱呢?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6 若学生回答计费方式以一或计费方式二省钱,可发动其他学生通过举例等方式加以质疑;

若学生的回答中出现分类讨论的趋势,则教师加以肯定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分类的关键点、分类后各区间的变化趋势作进一步的探究。

《角的平分线性质的证明》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会利用全等三角形定理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提高推理证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合作交流的意识、动手操作的能力与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应用 【难点】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如图,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距离相等,离公路与铁路交叉处500米,这个集贸市场应建在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1:20000)?结合生活实例,引发学生思考。

2、新课教授

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三角形,记作∠AOB,如图,将∠AOB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试着证明你的结论。

生猜想: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将学生前后四人进行分组,给5分钟时间进行讨论,讨论猜想的验证方法。生1:用尺子进行测量,观察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生2:可以采用理论验证的方法。

7 ① 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已知:一个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结论:这个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②M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进行板书。

通过以上两位同学的回答,可以总结出学生的猜想是正确的,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并解释第一个验证方法因为人工测量存在一定的误差。

继而再向学生进行提问:你能写出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吗?它是真命题吗?学生根据以前所学习的逆命题知识经验,可以得到

逆命题为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再次将学生分组,仿照之前的论证方法证明逆定理。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3、巩固提高 导入时的问题:

这个集贸市场应该建在公路与铁路形成的角的平分线上,并且要求离角的顶点500米处.在纸上画图时,我们经常在厘米为单位,而题中距离又是以米为单位?这就涉及一个单位换算问题了.1m=100cm,所以比例尺为1:20000,其实就是图中1cm表示实际距离200m的意思.作图如下:

第一步:尺规作图法作出∠AOB的平分线OP.第二步:在射线OP上截取OC=,确定C点,C点就是集贸市场所建地了.4、小结作业

小结:同桌互相交流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请同学集体背诵一遍角平分线的定理和逆定理。作业:题:课后

1、4 ;.选做题5

四、板书设计

数学《等边三角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能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有关数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和归纳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进行证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边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学习,感悟数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从中感受图形的魅力之处。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及其应用。(2)教学难点:探索等边三角形性质及判定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精神。(2)教学手段:课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1、旧识回顾,导入新课

与学生一起回顾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师: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

9 设计意图:复习知识为本节课新知类比学习做准备,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2、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创设问题: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定义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你能得出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并进行证明。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得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2.归纳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由系统的认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定义既是性质又是判定。

3.创设问题情境:猜想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就是等边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就是等边三角形?以小组为单位先猜想,再进行讨论探究,在已有知识结论的基础上验证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采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即从边与角两方面来考虑,使学生能从中领悟数学分类讨论思想。4.归纳总结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的判定方法有系统认识。强化在应用中的思维技巧。尤其是第三个判定方法。

3、巩固提升

(1)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

(2)D、E、F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三边上三点,且AD=BE=CF。求证:△DEF是等边三角形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视野,匹配与本节知识点相对应的习题,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第二题,采用三种方法训练等边三角形的三种判定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规范细节,注意用规范的几何语言描述来证明。

4、归纳总结

让每小组的学生代表梳理等边三角形性质及判定并注意区分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其他小组成员做补充。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5、布置作业

例题: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

设计意图:此题是对等边三角形性质及判定方法的运用。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各自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在解题过程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程的意义》教案|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天平及式子的分类操作,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能从形式上判别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理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简单的线段图、情境图列出方程,并能在教师引导下找到等量关系,经历利用等量关系进行方程模型建构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式子的分类、整理的教学活动中,培养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及应用等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等式”“含有未知数”两个关键词初步建立方程的概念。【难点】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中等量关系的建立。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平,谈话铺垫

教师(出示天平图):这是什么?同学们知道天平的用途吗? 一般在称东西时,我们在天平的左边放上要称的东西,右边放上砝码。如果天平左右两边达到平衡,左边东西的质量就等于右边砝码的质量。这种平衡的状态如果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达,就是──等号。

(二)探究新知

1.天平演示,初步感知等与不等。

用课件出示书上天平图,并让学生列出式子:

《一次函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出一次函数解析式;能辨别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区别。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一次函数的过程锻炼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模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解决问题时的喜悦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的概念。

难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13(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回忆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并让学生任意给出一个正比例函数的例子。

针对学生的例子进行改写,改写成一次函数,让学生思考,这个函数是什么函数。引出课题一次函数。(二)提出概念

1.让学生针对大屏幕上面的例子,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函数关系吗?如果是,请写出函数解析式。

(1)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单位:元)包括月租费22元和拨打电话xmin的计时费(按元/min收取)。(2)把一个长10cm、宽5cm的长方形的长减少xcm,宽不变。长方形的面积y(单位:cm2)随x的变化而变化。2.学生列出函数关系式之后,再结合导入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例子中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请学生代表归纳:这些函数都是常数k与自变量的积与常数b的和的形式。让学生类比正比例函数给一次函数下定义。

总结: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三)讲解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当b=0时,y=kx+b是什么函数? 比较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联系与区别。(四)应用概念

1.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沿一个斜坡向下滚动,其速度每秒增加2m/s。(1)求小球速度v(单位m/s)关于时间t(单位:s)的函数解析式.它是一次函数吗?(2)求第时小球的速度。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相互评价,老师作适当补充。(五)小结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通过相互交流分享观点:(1)什么叫一次函数?(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有什么联系?(3)一次函数中,当自变量每增加一个相同的值,函数值增加的值是变化的还是不变的? 作业:课后作业题,并思考对于一次函数,需要知道几对对应值变量,才能确定函数解析式?怎样求函数解析式?

四、板书设计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4 【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关系,掌握利用顶点坐标解决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生活中实际问题,体会建立数学建模的思想;通过学习和探究“矩形面积”“销售利润”问题,渗透转化及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将“二次函数的最大值”的知识灵活用于实际,亲自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难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出示下面例题

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并写出其最值。

(二)生成新知

出示例题:从地面竖直抛出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为h(单位:m)与小球的运动时间t(单位:s)之间的的关系式为。小球运动的时间是多少时,小球最高?小球运动中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学生分成前后桌为一组的四人小组,五分钟的讨论时间,看看哪个小组解决问题的速度快,并且答案准确。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问1:可以借助图像解决这个问题吗? 提问2: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和学习过的二次函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下面我们就来解决一下实际问题。探究一: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l的变化而变化。当l是多少米时,场地的面积S最大? 问题1:你能列出它的解析式吗?其中l的范围是多少呢? 问题2:在它的范围内S的最大值是多少呢? 探究二: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差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要多卖出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问题1:在涨价和降价的过程中,你能设出未知量,分别列出它们的解析式吗?其中自变量的范围在涨价和降价中相同吗? 15 问题2:在涨价和降价的过程中,为了使利润最大,它们的利润最大值相同吗,在利润最大时取得定价相同吗?如果不同分别列出定价和最大值。

问题3:综合涨价与降价,怎样定价更合理呢? 探究三:图是抛物线拱桥,当拱桥离水面2m时,水面宽4m。水面下降1m,水面宽度增加多少?

提问1:这个拱桥像什么函数的图像呢?我们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适当地建立坐标系吗?怎样建立呢? 提问2:建立坐标系后,你能写出它的解析式吗?列出解析式后,水面下降1m,水面宽度增加多少?(三)应用新知

1.下列抛物线有最高点或最低点吗?如果有,写出这些点的坐标:

2.某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30元,在某段时间内若以每件x元出售,可卖出(100-x)件,应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也可以用二次函数解决?

四、板书设计

《反比例函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现实生活中数量间的反比例关系,体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式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的观点。

16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间对应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培养观察、推理、分析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小明家到学校约5千米,在他骑车上学的过程中,你能找出其中变化的量与不变的量吗? 2.你能表示出上述过程中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吗?(二)探索新知

1.利用所列关系式,填写下表:

2.你有什么发现? 3.观察所列式子的特征,你能仿照关系式自编一道类似的题目吗? 4.思考讨论

用函数关系式表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一个面积为6400m2的长方形的长a(m)随b(m)的变化而变化;(2)某银行为资助某社会福利厂,提供了20万元的无息贷款,该厂的平均年还款额y(万元)随还款年限x(年)的变化而变化;(3)游泳池的容积为5000m3,向池内注水,注满水所需时间t(h)随注水速度v(m3/h)的变化而变化;(4)实数m与n的积为-200,m 随n的变化而变化.概念归纳:

一般地,形如 y=k/x(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k是比例系数。①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②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y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三)课堂练习

(1)每人写三个反比例函数,请同桌指出其中k的值.(2)小组讨论:举出实际生活学习中具有反比例关系的例子。并列出函数关系式。

17(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课后作业:之前我们知道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请你课后参考以前知识,讨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四、板书设计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三、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新闻链接:桐乡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 得到方程:80a+150b=902 .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做一做: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①小明去看望奶奶,买了5 kg苹果和3 kg梨共花去23元,分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 , 梨的单价y元/kg;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可得方程:.(2)课本P80练习2.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合作学习:

活动背景爱心满人间——记求是中学“学雷锋、关爱老人”志愿者活动.18 问题:参加活动的36名志愿者,分为劳动组和文艺组,其中劳动组每组3人,文艺组每组6人.团支书拟安排8个劳动组,2个文艺组,单从人数上考虑,此方案是否可行? 为什么? 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两边有没有相等? 由学生检验得出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两边相等.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并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书写方法.试一试:

检验下列各组数是不是方程2x=y+1的解:

②③是方程的解,每个学生再找出方程的一个解,引导学生得到结论:一般情况下,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3.合作学习:

给定方程x+2y=8,男同学给出y(x取绝对值小于10的整数)的值,女同学马上给出对应的x的值;接下来男女同学互换.(比一比哪位同学反应快)请算的最快最准确的同学讲他的计算方法.提问:给出x的值,计算y的值时,y的系数为多少时,计算y最为简便? 出示例题:已知二元一次方程 x+2y=8.(1)用关于y的代数式表示x;(2)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3)求当x= 2,0,-3时,对应的y的值,并写出方程x+2y=8的三个解.(当用含x的一次式来表示y后,再请同学做游戏,让同学体会一下计算的速度是否要快)4.课堂练习: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变形为y= 当x=2时,y=;

5.你能解决吗? 小红到邮局给远在农村的爷爷寄挂号信,需要邮资3元8角.小红有票额为6角和8角的邮票若干张,问各需要多少张这两种面额的邮票?说说你的方案.5.课堂小结: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书写格式);(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关性;(3)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四、板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会从题目中找出包含题目意思的一个相等关系,列出简单的方程;掌握检验某个数值是不是方程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概念、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的方法,提高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体现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把你的年龄乘2减5的得数告诉我,我就知道你今年几岁。问题1:你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吗?说说你们的想法?学生汇报。问题2:你感觉哪个方法好理解呢? 引导学生总结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二)生成新知

通过上面的问题,我们发现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并且抓住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才能列出方程。为检验应用,出示例题:请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三)应用新知

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是可以用一次函数可以解决的?

四、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从现实情境和已知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1 【过程与方法】

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探究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函数思想方法解决有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用函数观点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设置:(展示图片)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变化的量,比如:在乘坐火车时观看列车时刻表,你就能观察到许多变化的量.思考:表中有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变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问题:一辆列车从南京出发开往上海,以速度v(km/h)行驶,行驶时间为t(h),行驶路程为s(km).(1)若速度v=160(km/h),行驶路程s(km)与行驶时间为t(h)之间的关系式为?(2)若南京到上海总路程约301km,行驶速度v与行驶t(h)的关系式为? 我们利用数学表达式描述了这两个生活中的例子,同学们观察这两个表达式,这里有你熟悉的函数吗?(3)v,t的积为定值,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如果两个量的乘积一定,那么这两个量成反比例,能把它写成函数形式吗?如果可以写成,那么v是t的函数吗?(二)生成新知

出示例题:(1)京沪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22(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量是可以用到反比例函数的?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菱形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菱形的性质,会利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行四边形的但菱形的探索过程,在直观地操作过程中,发展探索意识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中,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理解特殊到一般的关系,领会特殊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其特殊性质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菱形的性质.【难点】菱形性质的简单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疑导入:我们上一节课认识了菱形,那么同学们说出菱形的特点吗? 追问: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呢?菱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不同的性质呢?(板书:菱形的性质)(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活动:自主探索,理解概念。

动手做一做: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框架,对角线是两根皮筋,如果把DC沿CB方向平行移动,那么□ABCD的边、内角、对角线都发生变化。(出示图9-24的活动框架)提问:利用下图的活动框架,同学们做出一个菱形,并比较谁做的菱形更规范。

24(四)回顾交流,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对菱形性质的认识?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说说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生活中有没有菱形这样的图形?列举例子。

四、板书设计 菱形的性质

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平行线的性质(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2.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促使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识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难点:平行线性质定理的应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提出问题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过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什么? 预设: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问题: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已知角的关系,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关系。如果我们已知两条直线平行,能够得到一些角的关系吗?(二)探索新知,实验猜想

1.让学生画图活动用直尺和三角板画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a,b相交,标出所形成的8个角中的同位角,2.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在下列表格中,然后找出自己得到得结论。

同样的填写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表格,提出我们的猜想: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26 【设计意图】探究平行线的性质是本节的重点,让学生充分经历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得出猜想的探究过程,突出重点,锻炼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3 验证猜测

再任意画一条截线,度量并计算角的度数,看看你的猜想是否还成立。

【结果】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设计意图】为了避免特殊性,再对一般的情形进行验证。(三)归纳性质,说理证明 1.归纳总结

我们得到两直线平行的三个性质定理;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因为性质1是我们公认的,所以一般把性质1成为公理。2.符号语言表示

二次根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会求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字母的取值范围。【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从例子中归纳出一般适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规律,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敢于探索,积极与他人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

【难点】

引导学生归纳出二次根式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尝试用带有根号的式子表示下列问题中的数量:(1)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2)面积为S的圆的半径;(3)直角边长分别为a、b的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4)一个物体下落h(m)所需的时间t(s)满足关系式h=g,试用h表示t。(二)新课教学

归纳总结:通过写下来的这是个表达式可以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含有开平方运算,并且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

一般地,式子(a0)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被开方数。追问1:,还有意义吗?为什么? ,可能为负数吗?为什么? 师生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得出的结论:要想使有意义,a必须大于等于0,a0,不可能为负数。例1:要使有意义,x应该为怎样的实数? 追问2:小组讨论交流如下问题:的意义是什么?等于几? 师生活动:通过小组激烈的讨论后,选出两个代表分别回答这两道问题:是2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总结:事实上,(a0)是a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可得:当a0,=a。(三)巩固提高 化简:(1);(2)(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2)二次根式有意义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四、板书设计

二次根式

一、二次根式的概念

二、当a0,=a。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29 30 31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范文3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Go for it ( 下 ) Unit 5。主要围绕“What are you doing?”这一主题展开各种教学活动,并以这一主题引出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否定句以及特殊疑问句等语言功能。本单元旨在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交流环境,通过听、说、读、写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并让学生能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通过有限的课堂实践活动,注意观察别人的行动,能准确地用英语来表达。

SectionA 1a--1c部分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一课时通过常见的一些动词短语引出现在进行时的教学,学好本课对以后的SectionB部分的学习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 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

1)短语和单词doing homework, watching TV, cleaning, eating dinner, reading a book, talking on the phone, apartment

2)句型结构

What are you doing?I'm watching TV.

What's he/she doing? He/She's reading.

What are they doing ? They're watching TV.

3)语法The structure of the 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

The present participle

2.语言技能

1)能用现在进行时的各种形式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表达正在发生的动作。

2)能掌握现在进行时态及一些表示具体动作的词组搭配,如:doing homework, watching TV, eating dinner… 等。

3、学习 策略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时能用现在进行时来准确地表达所发生或进行的动作。

4、情感态度

通过对本单元的任务性活动,我的目的是能培养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情感,乐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5、文化意识

了解西方人是如何表达或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

三、教学的重、难点

基于上述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词汇、词组搭配和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教学难点为现在进行时中现在分词的结构及读音,能在交际中准确地运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或表达正在进行的动作。

四、学情分析

我所教学的对象是初一学生(以中等生为主),对英语普遍感兴趣,但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学习英语既感到好奇又担忧,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有更多的机会来说英语,减少他们的恐惧感,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五、教学方法

1、教法分析

1)现在进行时是学生刚刚接触的一种新的语法项目,而本单元的话题源自生活,立足这一点,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真实情境(或半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 运用语言中学习语言,然后在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后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为用而学, 在用中学,学了就用)。

2)开展多种类型的任务型活动,如小组表演、游戏、做报告、编歌曲等提供给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促使学生为完成任务和同学进行合作,为完成任务进行探究性学习。

2、学法指导

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依据课改的精神,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用生动的课件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2)、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我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氛围,把课堂变成有声有色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

3)、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连贯的听说读写,游戏竞赛等,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4)、学习策略的指导

本节课将在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围绕着课堂任务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在活动中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能力。创建开放式,探究式的课堂,有意识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我让学生观察课件画面,回答问题,让学生学会使用认知策略;让学生表演对话,实现交际策略;引导学

3、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将本课所需要的动画、录音、图片、文字、图表和音乐制成CAI软件,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直观,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创设情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多向交流。

五、教学过程设计

Step 1 Greeting

Step2 Revision

What do you(does he/she)do?

What do you(does he/she) want to be?Why?(通过复习一般现在时的句型结构为下面的现在进行时的学习起一个比较的作用。)

Step3 Presentation

to a song(听一首活泼愉快的歌曲,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顺利地过渡到现在进行时的学习)

out the new phrases and target languages.

( Show som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and ask some students to perform the actions.)

: What are you doing ?

S: I am doing homework.(Help him/her to answer)

T:What is he /she doing ?

Ss: He /she is doing homework.

Teach : watching TV,cleaning reading a book, eating dinner, talking on the phone...as the same way.( 通过多媒体课件显示和学生的亲自表演,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短语和感受出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和用法。)

Step 4 Practice

and answer in pairs: What is he/ she doing? He/She’s...

A:What are you doing ?

B: I am doing homework.

A:What is he/ she doing ?

C:He/ She's doing homework.

(我设计的任务是要求三个学生为一小组, 进行问答练习。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在情景中用现在进行时交际,巩固了本节课的重点,从而突破了难点,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细心观察。)

structure of 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 and the present participle.(让学生观察句子和现在分词形式分别总结出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和怎么给动词加ing,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Step 5 Practice 1a and 1c

the words with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s in Section A( 1a)

,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the pictures. Ask some pairs to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s.(1c)

Step 6 Listening 1b

接下来的任务型听力要求学生对动作作出反应,教师可承接刚开始的话题,引导学生根据所学语言完成以下任务:

are the people doing?

numbers from 1a below.

the answers in pairs like this:

A: What is Jenny doing? B: He is watching TV.

A: What are Dave and Mary doing? B: They are eating dinner.

A: What is John doing?

B: He is doing homework.

(通过听力训练,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得以很好的落实)

Step 7 Guessing game

(在大组之间进行竞赛性的游戏活动,能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Step 8 Make a survey

Step9 Make a report

Hello! Everyone! I am a reporter from…(通过做调查和做报告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和口头表达能力。运用奖励的机制,给表现好的同学发小礼物。)

Step 10 Make a song(利用所学的目标语编歌曲,实现跨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奖励优秀歌手。)

Step 11 Exercises (笔头及时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Step 12 Summary and Homework

design

2. Recite and copy the new words and target languages.

3. Draw a picture of

A. your school B. a park C. a club D. a zoo

then talk about “What are they doing

板书设计

Unit 5 I’m watching TV.(Section A 1a-1c)

doing homework What are you doing ?

watching TV I am watching TV .

cleaning What is he/she doing?

eating dinner He/She is reading.

talking on the phone

现在进行时结构: 主语 + am/ is / are+ 动词的现在分词

六、课后反思

本课时学生参与面广, 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获。 基础较差学生能运用所学句型进行简单的交际练习。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进行了大量的游戏、做报告、编歌曲等口头练习,语言能力拓展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教学成功与否,学生掌握程度如何,关建在于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要体现多样化和层次感;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任务的难度系数(深度)是可以调控的;而面对同一群体里的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任务设置时注意不同角色的设定,做到有针对性,使每一层面的学生皆有所得。教师要有意识地积极引导学生以教材上的简单东西为媒介向他们熟悉的生活发散开去,大胆地用英语去了解生活中的各类简单事物,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简单事情。教师要善于活化教材,对其精加工, 在给定的语言材料基础上进行适度挖掘和拓展,使其更好服务于教学目的。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范文4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中应体现交际性,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交际情景,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英语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针对初中英语新教材容量大的特点,为了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go for it!教材的课程理念,采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本单元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运用本课的重点单词和句型。本单元的话题gift giving 学生都很熟悉,很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所学的语言项目提出给他人送礼物的建议,并能对礼物提出评论。新教材重视以人为本,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材分析”和“教材整合”,调整教学内容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学情分析

笔者教学的对象是初二学生(以中等生为主),他们学习英语有较强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但部分学生存在不自信,羞于表现等思想顾虑,但又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有更多的机会来说英语,减少他们的恐惧感;有一些学习困难生由于基础薄弱,缺少丰富的语言基础,对某些任务的完成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采取小组奖励的'办法,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鼓励小组中的优秀成员主动帮助学习困难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四、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本单元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2)语言技能目标:能用所学的语言项目给对方提出建议和意见。

(3)情感态度目标:了解送礼的礼仪,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与课文有关的词汇和句型。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语言项目给别人提出建议和意见。

六、教学流程示意

lead-in → new-words learning(夯实基础) →practice(掌握重点)→

making suggestions(突破难点) → discussion(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

writing(能力提升) → summary and homework

七、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 & presentation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精美的礼品的图片,提问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see the presents? 激发学生的想象,然后让学生用形容词表达自己的感受。 男女生比赛,看哪组学生说得多,说得好。

【设计说明】

使用多媒体课件导入直观、生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男女生比赛,可以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

step 2. new words learning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范文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换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描述及看法,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SectionA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复习一般过去时态和动词的规则与不规则变化。

(二)教学目标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总目标的具体描述,结合第八单元的教材内容,我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细化:

1、知识目标:

(1)功能: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2)语言结构: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的一般过去式

(3)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句型:Did you go to the zoo? Yes, I did、 No, I didn’t、 I went to the aquarium、Were there any seals? Yes, there were、 No, there weren’t any sharks、I saw somesharps/ I went to the aquarium、

2、语言技能:听: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并能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能听懂本课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做出较得体的回答。

(1)说:能在本课的任务型活动如:游戏、调查、故事接龙等中进行简单有交流。

(2)读:能正确朗读本单元对话和句型。能查阅工具书为完成任务做准备。

(3)写:能写出本节课学习的单词和句型,能运用简单的句子写出过去的活动和感受。

3、学习策略: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在交际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思的表达上,必要时借助手势和表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善于和他人合作。

4、情感目标:通过描述过去所做的事,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学会交换不同的看法,了解他人的喜好,增进情谊。

5、文化意识: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或自己的观点。了解英、美国家中小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世界意识。

二、学情分析

1、初二上期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能力,正逐渐向读、写过渡,同时,学生们对英语学习还保持着较浓厚的兴趣。经过一年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实践,有了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实验的能力。

2、本单元学情剖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谈论过去的事情,可以采用活动教学法和Roleplaying的学习策略,学习新词汇,掌握重点句型,同时能比较好地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类似问题。做到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三、教法渗透

1、教学设计思路与教材处理:

《新目标英语》中的具体语言目标是通过各种各样的Tasks来实现的。学生需要运用具体而特定的行动来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

(1)活动性原则: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

(2)合作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体现教与学的互动,交往。

(3)任务型原则:任务驱动—激发动机。任务完成—激励学习积极性。执行任务—培养责任心和合作精神。

(4)情感性原则: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3、教法运用:

本课主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并辅助于TPR全身反应教学法、情景交际教学法和游戏活动。

4、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用flash软件将本课所需要的动画、录音、图片、文字、图表和音乐制成CAI软件,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直观,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创设情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多向交流。

(2)非测试性评价:传统的评价观念的出发点是学科本位,只重学科,不重学生发展。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应该“正确反映外语学习的本质和过程,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唯有重视形成性评价,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新的评价体系的形成。因此,本课我将各种活动设计成小组活动并开展小组竞赛和填写课堂自我评价表等非测试性评价手段,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具备科学的价值观。

四、学法指导

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依据课改的精神,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用生动的课件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2、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我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氛围,把课堂变成有声有色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

3、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连贯的听说读写,游戏,竞赛等,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4、学习策略的指导

本节课将在课堂活动中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的学习小组,让他们围绕着课堂任务分工合作,在活动中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能力。创建开放式,探究式的课堂,有意识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我让学生观察课件画面,回答问题,让学生学会使用认知策略。让学生表演对话,实现交际策略。引导学生交际,主动练习和实践,是调控策略的体现。充分利用多媒体,录音,卡片等是资源策略。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范文6

一、教学内容

1、请描述一下你的朋友,看看他(她)过去和现在有什么变化,请从外貌、性格、爱好来说明。词数:80~100左右。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英语简单描述自己或他人过去和现在发生变化。

2.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起草和修改作文

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竞赛、练习等

四、教学步骤

1、复习词组和句子:通过小组竞赛和俩俩对话复习谈论某人过去和现在发生变化表达。为学生写作做铺垫。如:

used to do sth. play basketballplay soccerplay the piano

play the violinenjoy doing doing sth.

be interested in doing the hillgo swimming

like doing the timecollectstamps

My hobbies are changing all the time.

2、认真审题,明确题意:教师介绍用第几人称、用什么时态、简述写作方法,提出字数要求等。

3、小组讨论,详细构思:由小组成员讨论有关话题,如先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有什么变化。然后再进行交流观点,教师可以参与小组讨论补充有关信息等,以便进一步完善或拓展其写作思路。

4、认真独立完成作文:通过交流和探讨,每个学生认真编写提纲、打草稿,在这个过程中,有问题可求助于组员或老师,但不能抄袭他人作品。完成后认真阅读,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修改。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精彩句子,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

5、小组成员互评互改:教师简要传授修改策略,同桌互相阅读作品,并做必要的修改,并用红笔划出好词、好句.草稿必须签上批改同学的名字后上交。

6、在班上朗读一篇优秀的作文和中等的作品并一一进行点评。

7、抄正作文:让学生抄正作文后上交。

五、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一、整个课堂通过不同方法引导,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训练。同时活动形式多样,如小组活动、个体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试成功。

二、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是薄弱的环节,在教学中必须从基础抓起,尤其是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英语同步教学听、说、读、写的训练。

1.词汇听写、默写、单词拼写、连词成句、英汉互译、句子转换、句子改错、合并句子等。

2.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平时鼓励学生背诵课文对话,好句。仿写课文和套用课文中的段落。这为今后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范文7

现代的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而英语知识散碎性又意味着记忆的不断重复性,那么把学生抓在手中让他们跟着学,有兴趣学就变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设计日臻精致、完美,行之有效和富于独创性,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求,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下面我就这近一年的课堂教学,特别是两次公开课的教学设计谈些个人体会. 首先,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来构思的.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是预期的教学成果,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作为 设计者的教师开始任何教学,设计以前必须能回答的问题是“经过教学之后学习者将能做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或者 “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有何变化?” 也就是他们需要懂得“What do we learn?”和 “How to express our thought?”

其次, 我们要考虑到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媒体条件等,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步骤。学生的各种特点因时代、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学生的兴趣、知识基础、认识特点和智力水平等背景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作为安排学生学习活动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多种媒体----黑板、实物、图片、幻灯、投影、电视、录音、计算机等教学媒体.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这些都考虑在内,充分利用它们.

再次,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对与教学设计也非常重要:

1.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与改善。通过教学评价,获得反馈信息,找出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教学的途径。

2.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 学习必须有动机,动机促进兴趣,兴趣激励努力学习,努力学习才能有进步。

基于此,当进入课堂教学设计,我们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设计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紧密结合。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标。活动的设计是要求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达到牢固的`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程度。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地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而进行。而教学改革的听说读写必须贯穿于其中.经过这几个环节后必须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你的教学内容, 他们要掌握的重点.

2、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

“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前苏联教育家科罗廖夫语) 兴趣是教学的潜力所在,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全体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在两次的公开课中,我都选择了学生喜欢的话题.“What do you like?”和 “Go shopping”在引题的过程中,我都选择了中学生们喜欢的食物饮料, 比如说拿快餐作为话题. 学生们一提到自己喜爱的话题自然的就跟着我走了. 我先介绍自己的爱好, 再征求他们的意见, 在我引导的示范中, 慢慢进入了教学过程. 在两次公开课中, 从自己喜欢的到家人喜欢的,朋友喜欢的,甚至后来小动物们喜爱的,都作为了话题. 在购物一课中我采用了食物彩色图片,并作为奖励发给用于回答问题的同学, 同样是食物, 换一种设计, 学生当然不厌其烦.

这样,学生就能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 由“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3、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英语交际性原则。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课堂教学并非是“我教你学”,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教学活动是通过交际使学生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认知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学双

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学就是为了促进交流,鉴于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设置有意义的语言情景,安排各类课堂教学活动,pair work, group work, role play等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知识进行交际,为了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尽量体现真实的交际,教师在设计时要创造“信息沟”( information gap ),使学生感到进行交际活动的必要性。比如说在谈论喜爱的东西时, 采取竞赛的方式.而在“Go shopping” 一课的教学设计中, 我就安排了去买东西这么一个环节. 让学生们自演自导, 分别充当售货员和顾客.甚至在巩固教学的环节中, 插入的一个为好朋友朱迪准备的晚会也别有用心. 同学们聚会, 自己买菜自己做, 我相应的给予他们一些饮食信息, 让他们自己开购物单. 在这个过程中, 既能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又能巩固他们这堂课所学的知识. 而聚会又是他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很自然的他们就随着课堂的步骤把自己带了进去.

4、课堂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投影仪、幻灯、语言实验室,电脑多媒体等是现代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为我们大幅度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充分的利用他们,让现代化设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最大的功用.

⑴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全方位地感受语言的刺激,产生需要运用外语的激情,增加使用外语的机会。例如,在多媒体教室学习, 和蔼可亲的声音、悦耳动听的音乐、逼真的音响效果,栩栩如生的影视画面,可大大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 ⑵有利于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电化教具生动、形象,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都参与到语言实践中来

5 课堂教学设计要精心设疑提问。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指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疑与提问是英语教学课堂调控的常规武器。它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推动教学流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机。对于学生来说,它还具有多种教育心理功能:既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又能诱发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和习惯,启迪聪明智慧,还能

充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可以说,英语课堂调控的起承转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疑提问的精心运筹。问题可构建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例如,在 一课中以食物快餐作为引题, 问学生们 “Do you like it?” “ Yes, I like it very much/ a little.” “I don’t like it at all.” 找到学生们共同关心的话题作为提问, 马上就燃起了他们的表现欲.

在一段听说后, 我在对于喜欢与不喜欢的表格中设计了笑脸和哭脸两种图表. 图标是学生钟爱的娃娃脸, 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呢, 学生们的好奇心与好胜心马上被提到了最高点.而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确定阅读的重点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范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学习并掌握指示代词: this、that;

B.学习What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C.学会Yes/No问句及其简单回答;

D.学会句型:---How do you spell pen? P-E-N.

2)能力目标:

A.能辨认物品的所有者;

B.根据不同场景,能用英语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和回答;

C.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陈述句,疑问句);

D.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A.通过寻找主人的游戏和失物招领等活动,培养学生拾金不昧的良好的品德及健康向上的人格;

B.通过开展小组活动,指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A.掌握批示代词this、that用法;

B.掌握特殊疑问句和Yes/No问句及其简单回答.

难点:学会写寻物启事和失物招领.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Section A 1a-1c

第二课时Section A 2a-4b

第三课时Section B 1a-2c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范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感悟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词句,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的品质。

重、难点: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营造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物?简单介绍一下他的英雄事迹。”

总结归纳:“他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继光就是这些英雄人物中的一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为了战斗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课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把学生带入一种与教学内容相通的氛围中,学生在课伊始就对英雄人物充满了无限的崇敬,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为以后各环节做好了情感铺垫。】

二、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出示:黄继光是一位()的战士。

【学生自由交流,估计学生对他的评价有:勇敢、坚强、不怕死的……让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读书活动。】

三、研析设问,精读感悟。

1、师:短短的一篇课文,让我们读出了那么多的内容,那么多的感受,我相信你们一定还有更浓厚的兴趣再次走进英雄黄继光,去细细地体会,慢慢地咀嚼,抓住其中让你感受深刻的那个词,带着这个词再读课文,把感受深的地方用“——”画出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回报交流。

A、英勇献身

(1)黄继光在完成任务时处境艰难,他是那样的顽强。

让学生抓住“匍匐→爬→站起→举起→晕倒→又站起→扑向→堵住”等词语,理出英雄的行动线索,

推荐阅读:

财务人员工作日志范文(精选4篇)

活动预热稿范文(热门4篇)

海军部队新闻稿范文300字(汇总14篇)

入党个人自传范文打工(汇总3篇)

海报怎么写范文图片(39篇)

抗辩书范文被告(汇总15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