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序言标准范文1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万里江河必有其源。普天之下炎黄子孙,一脉相传。说世系、道宗族、辨亲疏,以延宗亲之道。国有史、县有誌、族有谱,同为一理,此为秦氏家族修谱之初衷。
相传先祖秦国蕃为湖北省麻城县人氏。明朝万历末年,移民大搬迁,随携妻小,逆汉水、坝河而行,历经艰难万险,迁入今陕西旬阳靛纸沟定居,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先祖们在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世代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至今,可谓历经艰辛。从先祖秦国蕃始,今已传至第十四代人,在世人口多达数千,陕西省各地均有分布,不乏有识之士、栋梁之才。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更不能不知道我们从何而来。思修族谱之大事,上可告慰祖先在天之灵,下可使子孙后代有寻根之本,可谓千秋之功德。因未能到祖籍地湖北考证,又无老家谱考查,致使族谱中秦国蕃以上祖先字辈谱缺失,秦国蕃以下六代人无法考证。实为吾族之遗憾。
同时,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祖祖辈辈、代代口传,却能记住三百多年来的家族史及宗亲支系关系,足以说明秦世家族尊长辈,重宗亲之美德。现今可用字辈谱仅剩两辈,再续家谱已迫在眉睫。为使秦国蕃后裔情亲永续,世代相传,20xx年秦正兵(现已逝)、秦正彦曾联系西河秦氏族门前往旬阳老家共商续谱事宜。由于续谱困难重重,加之当时交通不便、通讯条件所限,信息交流不畅,修谱意志不坚定,随搁置而不了了之。家谱不修,寝食难安,无家谱可查之遗憾不能再留给后辈,这是秦氏族门要人之共识——重修新谱刻不容缓。20xx年正月,旬阳老家秦正伟等人,再一次召集秦氏家门,下定决心,重议修谱大事。由秦正彦、秦正伟、秦正华、秦正柱、秦治海、秦治平、秦治安、秦万波等人组成修编委员会,负责族谱修编事宜。
家谱序言标准范文2
谱例和目录是识谱的入门缘径。
谱例又称凡例,是用条文形式来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 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继续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 谱论是先贤名儒阐述修谱方法及重要意义的谱说要点集锦,对修谱有重大指导意义,也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谱乃一家之史。我X氏家谱是系统记述我X氏血缘世系族人及其有关情况的历史图籍。X姓即是我族同宗共祖血缘关系的标识符号。我X氏家谱的基本内容有谱序、姓的起源、氏族世系图表、字辈谱、氏族文化(艺文、宗规、字据、服制、习俗与禁忌)、名人传记图说和后记等部分。 X氏祖训有曰:三世不修谱为不孝,故谱不可不修。望我后裔秉承遗训敬重修谱事宜,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进行自我约束,坚持伦理道德和优良传统,约定每15年周期续谱一次,不得中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我X氏家族的血缘关系和整体状况务求十分清晰地记载到家谱中。记载时须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简明扼要的记载同宗共祖血缘世系人物和事迹等要点,记载各个支系家族子孙的世系传承状况。即使老的家族繁衍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演变之后,务求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记载清楚。
编写家谱要广泛收集资料,要从历史古书、现代各种媒体查阅本族古今各行各业的名人。这一过程需要大量时间,要翻阅各类史稿,查阅各种人物辞典。这些工作由修谱小组来负责完成。 各支系的族长要将X家修谱这一大事让各个家长知悉,并以户为单位按修谱要求的样表格式统计出来,务求真实,按时上报给修谱带头人,以便及时将原始资料汇总,以利顺利完成此次修谱大事。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家谱定稿后,书写或印制应选用质地良好的纸张或布料来制作,开本与图幅大小应适中并符合传统习惯,力求色彩永不掉色,以利珍藏并世代相传。 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人前,应对每部谱加以编号,并签收。 为寻根问祖,继往开来,家谱要妥善保管,永不失传,使之成为增强我X氏家族凝聚力的纽带之一。 由于受到xxx等因素的干扰,修谱事宜拖延,向祖宗致歉。
家谱序言标准范文3
家有族谱犹如国之有史,方之有志。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既可明世次,别亲疏,又可尊宗睦族,教育后人。
遗憾的是我崔家沟崔氏族谱已丢失多年,既不知吾族来自何时,源于何处,也难分族人世次亲疏,若日延年远,则更有失一派相传之意。崔家沟崔氏祖茔曾有墓碑多通,但仅幸存两通,其中一通只能辨认“故始祖崔氏之墓”几个大字,应为明朝所立;另一通为清朝末年(约19世纪80年代)所立,墓碑记载为“二世祖崔中宝之墓”,附有长支(下崖)崔氏家谱,但世系记载不清晰。
20_年冬,十四世肇全,十六_、维见、维启等众族人,常念无谱之憾,商定修篡崔氏家谱。修谱委员会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先后拜访了东港、岚山、莒县、五莲等崔姓同族,详细查阅了多家崔氏族谱,除西湖娄家庄崔氏家谱记载有“崔家沟家谱失自三世以上”的信息之外,其它皆无我崔氏族谱的线索。直到20_年11月26日,才在日照后村宅科村十六世维三家中,找到了崔家沟的老家谱。
该部崔氏家谱修于光绪17年,至少属于第二修,因谱序记载说:“篡而继修”时,“幸于古匣中得草谱一册”,那这一“草谱”应为更古老之谱。该家谱是崔家沟与邱后、宅科、崔家庄的合谱,家谱序言撰写者是十三世文,崔家沟村参与修谱的还有十三世儒、仪,另一位修谱者是方田。通过家谱记载得知:先祖崔中宝应为八世祖,而非祖碑所记载的二世祖;邱后崔氏从崔家沟迁去,九世奉立为该村始迁祖。据宅科十六世维三、维波介绍,宅科崔氏从邱后迁去,少时其长辈曾到邱后、崔家沟坟莹为老祖上坟,由此可推断,邱后、宅科村崔氏可能来自崔家沟。
家谱序言标准范文4
又称作世序、排行、派行诗、派语、派引、行第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承蒙天地厚泽,我x氏宗族世代旺盛繁衍,心连心,根连根,根深叶茂,人才辈出,衣冠争荣。至今,本族X氏已繁衍到了XX代,排到了第x代是“x”字辈,第x代是“x”字辈,以此类推。望我后裔秉承祖训将下述辈分排字予以传承。
以上辈分排行诗登载了我x氏族人的排行字辈。虽然 辈份诗在家谱中所占的篇幅极小,但非常重要,这是我族男性成员取名的依据,能直接反映出家族内部不同辈分成员之间纵向的称呼与前后相继的关系,以及横向的相同辈分成员之间按年龄大小称呼的关系。
我时氏家族排行诗写就是很有讲究的:
1.为方便计算辈分,第一组诗采用的是五句四字诗,共xx个字分别代表xx个辈分。第二组诗采用的是四句五字诗,又是共xx个字分别代表xx个辈分。那么,继往开来的第三组诗则应采用四字五句诗写就,以此类推循环。
2.在写就排行诗时,要选择吉祥文字成诗,字字句句斟酌,力求完美,横看成诗,竖看成句,既上口又便于记忆。 我x氏家族男性成员的取名一般是三个字(乳名除外),即x+名字两个字,名字中其中定有一个字是表明其辈分的排行字,除姓必须放在第一位外,至于辈分排字在名字中的先后次序则由当代的族长与支系代表协商后决定,并周知大家。
家谱序言标准范文5
《周氏家谱》序言
中华谱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吾周氏始祖自明初由山西洪洞迁来金乡己届六百四十余年,家谱己历经十一修,至今又二十余载过去。当年悉心编撰人员多年迈辞世。族人诸多忧虑,若再拖延恐续谱事难以为继。吾周氏乃金乡望族东缗世家。所居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族人自古多圣贤,功臣,现代也不乏英模与栋梁。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民族与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族人深感荣耀与自豪。日月轮回历史日延。周氏家族日益壮大,迄今周氏人口己达数万之众,播徒远郡他乡者成千上万。社会繁荣稳定,周氏族人事业亦日渐发达。自海内外来故乡寻根问祖者络绎不绝。诚所谓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
己丑初我族重修祠堂落成,族人庆幸之余,诸多热心族益事业者商议十二修家谱事。与会族人一拍即合、,决定十二次撰修家谱,此次修谱力争保持原谱风貌,同时体现时代气息。议定后,迅即组织力量,筹集资金分工合作、各项事宜有条不紊,眷清后,几经校对,付梓印刷。至年终基本采楫成帙,复经逐一校对,定稿印装,羿年十二月十二修家谱告竣。其间编修族人及各支各地参编人员尽职尽责。十七世淑淳,十九世乐善,传兴,二十世培桐、可信、克振、佑贤、金生,二十一世用顺、双林、巨文、二十二世兆辉等不顾年老体弱,饱经奔波跋涉之苦劳和署往寒来之苦,为敦宗睦族恪尽职守。尤以节俭勤奋与一丝不苟的精神堪为后世人效法。
谱谍当顺应时代,与时俱进。此次新修谱谍定为五卷七册、整卷容量大增,厚纸单张双面印刷,经多方商议,新增行实五则,均采用白话文。复制了始祖及后世祖先之彩色影像。整个谱册即实用又美观大方。祖德宗功,子承孙继。值此十二修家谱告竣,阖族欣慰欢庆之机,余等与长辈同辈及晚辈族人,应同心同德光扬吾族爱国爱乡勤劳勇敢淳朴善良之传统,全族团结与各族团结友善,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为和谐社会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崛起,为谋求我族更大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续谱委员会
公元二零一零年岁次庚寅仲春之吉日
家谱序言标准范文6
《陈氏家谱》序言
民族之源、文明昌盛、家族之根、枝繁叶茂、渊源而流长,寻根祭祀,乃中华子孙美德也。
吾陈氏先祖系宁夏中卫西园乡牛滩村人。祖居地哉荼芜,寸根尺垦,勤劳立生,自强不息,世代乡诔,德高望重,忠厚仁慈,敬佛敬神,从善如流。天道酬勤,繁荣昌盛,瓜瓞绵绵,家声震震。
今逢盛世,门北增辉,踵芳济美,如日中天。各奋共志,与时俱进,各展所长,服务社会,各有所爱,出类拔萃,重视教育,培育精英,尊孝重德,蔚然成风。男杰女淑,鸾翔风集,鱼跃龙门,共展鸿图。
为缅怀先祖之恩泽,垂范之教育,于二00五年清明节扫墓祭祀,并由后嗣主持增叙家谱序言,一备完整,流芳后世,继往开来,发扬先祖传统,开创未来辉煌,一求报水源木本之恩也,是为序。
公元二00五年四月八日,吉日立序
家谱序言标准范文7
《王氏家谱》序言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培育了一门勤劳勇敢、仁爱智慧的王氏家族。王氏家族是当今中华民族中的第一大族,数千年来探天人之道,穷古今之变,畅时事之运,励志自强,建功立业,英豪遍神州,美名扬天下。其中一支于清朝乾隆年间从湖广省永州府淩全县迁居到而今的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农旺乡严家沟居住,重孝悌、信仁义,温良恭俭,开创基业,繁衍至今已有族人逾千人,近300年历史。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人心思源。为晓宗族之谱系,传国学之大义,有王氏家族“绍”字辈王学文,寻脉络,访亲友,汇众声,集资料,编制此本《王氏家谱》,宣扬家风,以正道义,实乃大有意义之为。此书不仅是王氏族人智慧、力量与精神的继承和延续,更是王氏一门家风、家魂的砥砺和升华,定能起到追思先人,启迪今生,激励后人,树君子之风,行仁义之举,开万世基业之功效。
作为王氏家族的后人,缓缓翻阅着这本厚重的王氏家谱,探寻家族文明的源头与流程,祖先们慈爱的面容鲜活如在眼前。我仿佛看见,数百年来,王氏家族的族人们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倔强的脊梁,燃起炽热的心,向着光明的未来,风里雨里一步一步艰难地走来,直至今日的初成基业。斗转星移,今天的王氏后人们正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立志有为,奋发图强,代代风流写春秋,千秋万载耀荣光。读毕此书,神圣自豪的情绪,扬鞭奋进的使命感,大格局、大担当的情怀激荡胸中。这是一部血脉相连、魂魄相依的基因脉络,这是一番壮怀激越、勇往直前的奋斗历程,这是一篇大爱盈胸、休戚与共的亲情诗篇。读着,读着,我的眼泪就不自禁地掉了下来,掉在了喷发着细微墨香的字里行间,掉在了族人们共赴时艰、相濡以沫的大道途中。
谨遵父命撰写此书前言,我深感手中笔头的分量之重。拙浅文字不足以抒写对祖宗先辈恭敬、向往之万一,唯恐才疏学浅,有负重任。人生征程漫漫,唯有携家眷李文梅、小女王梦曦以忠孝礼仪之心,行仁义礼智之举,创光大家门、彪炳史册之业,上告祖宗,下慰族人,天地此心,日月可鉴。
此为序。
王氏家族“成”字辈后生:wjy谨立撰稿
xx年x月x日
家谱序言标准范文8
《序言》
记忆如此美好,我放不下,也不能放下。
弹指一挥间,记忆的年轮已绕过了几圈。悉数过去的点滴,缅怀
曾经的美好。曾经的我们或许迷茫,或许痛苦,或许快乐,或许幸福。现在这些都成回忆,化为深深的、浅浅的甜美,镶嵌在流逝的岁月之中。一起看过的夕阳、听过的潮落,那泛黄的相片,已有裂纹的茶杯,那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或清晰或模糊的面庞,那渐行渐远的声音、愈演愈烈的画面,那过去的种种,那放不下的曾经——老朋友,你们在哪?日子还好吗?
昨日,我们不舍的分离,为了心中的那份理想,我们各奔远方;
今日,我们梦幻般的相聚,为了心底的那段记忆,我们相聚这里。年,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人生中却何等的漫长。依然记得昔日激情燃烧的岁月、壮志凌云的豪情,一幕幕如诗如画,一段段如梦如歌。朋友,许多年过去了,我们在此相聚,或许记不清每个名字,但鲜活真实的故事犹存,或许已模糊了熟悉的面庞,但真诚闪烁的眼神犹记。我们推杯送盏,笑语欢歌,玩笑过去懵懂,叙说真挚情谊,回味昔日美好;那一刻,犹如回到曾经,年少轻狂,满腔热血。而如今,我们忙于工作,疲于生活,少了些联系,多了些距离,但是要知道,相识便是一种缘分,相知便是一份深情。我们相识相知,不仅在过去和现在,还有未来!人生难得有几个如此的知己,相遇便是莫大的幸福,无论今后我们身在哪个角落,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家谱序言标准范文9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一般家谱都有先祖像赞、小传,把本族先祖中有显赫身份的人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 撰写家谱要着力写好名人传记以荣耀家族,对本族有名望、有功德人列传志行。对入谱人物,应如实摘用历史定论,但不要妄加评论。传记部分应有恩荣录行述,包括功绩、著述、成果、冠礼、褒奖、诏命、赐谕、告身、祭文等。主要记载县级以上政府及官员对家族成员的封赠、赐字、赐匾、赐诗、赐联、褒奖文字、奖励和表彰、重要荣誉称号与官阶、职称等内容。使后代明了其对国家、民族、社会、地方、家族的贡献,(对家族的贡献包括出资修建词堂、祖墓、修谱、修建马路、桥梁等。)反映本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时氏家族的名人传记应包括女性内传和外传。 传记中可配有相关人物的画像或照片,让后代读来倍感亲切、生动。
其他家族成员则按世系图表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名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要简明扼要,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这一部分所占家谱的篇幅较大。
传记应真实,以直叙为主,用词朴实,溢美之词可摘自权威评价并注明出处或物证。
契据文约是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名迹录是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任宦记是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年谱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艺文是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书、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纂修、捐资人名录: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续后篇或称余庆录。是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写,寓意世系绵延不绝。
●氏族文化。包括族人的著述和受奖;先祖留下的遗迹;祖先们用的命名序,族规、族训等。并对中华传统美德赋以新的内容。
●领谱、修谱与捐款。修谱是族人共同关心的一件大事,也是积善成德的好事,也是族人对修谱的认同和对后裔应负的责任,一定要敬重,还须族人捐款。修谱要选德高望重之长者作为领谱人,组织各支系长者共同参与,并指定执笔人一至两名,待初稿完成后再一起讨论协商,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最后定稿并付诸印刷或书写,分发给每个支系一本惠存。
●后记。这部分包括成书过程,需要进一步查询的问题,感谢对修谱有贡献的人等内容。 故居、村庄图:除记述居址迁徙,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风水图(祠堂图、墓图)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筑物版图、描绘实状,有的还附有墓图与地理方位。因祖先相信风水,认为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阳宅、阴宅有很大关系,所以也被称为“风水图”。
审核:时礼震
来自:天心文档>《文字研究》
推一荐:发原创得奖金,“原创奖励计划”来了!
0条评论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家谱的体例(四)
有关家训、家范的制定,以著名的《颜氏家训》、《柳氏家训》、《告诸子书》、《劝亲睦》、《司马氏书仪》、《家训笔录》、《袁氏世古代...
杭嘉湖叶氏联谊会(筹) 答疑4
答:看懂家谱,先要看懂家谱体例,但多数人看家谱是想查看自己的来源,不看体例,那就直接查世系图。世系图会告诉你,世系所承、祖先生...
传统家谱的格式和内容
传统家谱的格式和内容。现代修谱一般称为XX家谱、XX宗谱、XX族谱,这是比较常见的。此外,古代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称呼,如XX渊源录、XX...
家谱应有哪些层次?
家谱是谱牒性文献,谱牒性文献有多种名称,包括家谱、族谱、宗谱、世谱等,但通常有家谱、族谱、宗谱三种称呼。“苏体”即仿照宋苏轼家...
看懂家谱,你需要了解这16点!
看懂家谱,你需要了解这16点!明清以来家谱,内容丰富,尽管编纂形式有不同,收载内容有多寡,但完整的家谱,大致包含以下内容:1谱名。通常是在家谱之前冠以姓氏、地名,郡望、堂号、几修等内容,如《...
如何写家谱
如何写家谱。一、关于^v^家谱^v^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三、现当代家...
家谱文化及家谱知识
家谱文化及家谱知识。家谱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常见的悬挂式家谱,一种是装订成册的家谱,后者内容更为详细、全面。根据家谱记载材料的不同分成口头家谱(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家谱)、碑谱(刻...
中国家谱、族谱的起源
中国家谱、族谱的起源。新士族中的一些无耻的人,并不以家族列入士族为满足,仍然趋附旧士族的这种声望,想方设法同旧士族合族、通谱,追求旧士族社会身份高贵的虚荣。谱牒是适应世家大族式家族和门阀...
家谱的序跋、体例和格式内容
家谱的序跋、体例和格式内容家谱的序跋、体例和格式内容。3.修编家谱:修撰于不同时期的家谱,大多有固定的体例和格式,一般包括谱名、谱序、凡例、谱论、遗像、恩荣录、先世考、族规家法、祠堂、五服...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各位宗亲:
盖我孙氏家族,自凤阳定远县遇仙公以来,到凉州公定居常州以来,孙氏家族为常州大族,自一九四六年修谱至今约六十八年,因各种原因,未能续修,有违祖训,二十五年须一续,当今太平盛世,孙氏原裔,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我们肩负着因宗统族,续修家谱的使命。
国家建史籍,地区修方志,家族续谱牒。这是繁华盛世意识形态的自然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明支柱,是炎黄子孙最优良的文化传统,家谱即家族档案,是立家之本。它是一户家族发展的文明史,它记录着家族的繁衍脉络和生命血统的延续,它联系着每一户家族成员的根基。从微观上,家谱标志着一户家族发展的文明程度及社会影响,反映其家族综合实力和家族成员的总体素质,从宏观上,家谱可透视出社会变迁的痕迹与历史人文变革等相关信息,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们续谱一句《孙氏家谱》的条例,结合当今时代的潮流,热情诚邀我孙氏族亲,举族同心,完成修谱任务,面对现实,困难重重。首先族亲对续谱的存在极大差异,其次,没有了祠堂的经济后盾。其三、由于坂上、灵台、塘洋、居地分散,还有迁徙远走,时间跨度大,还须立传作赞等,事项繁琐,因此续修家谱是一项艰辛,细致浩繁复杂的文字工程。
面对现实,续修家谱就要所有宗亲、统一认识、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慷慨解囊、踊跃参与、热情协助、由衷支持,在全族宗亲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孙子家谱》续修起来,修好撰就成册,以慰先祖,告知后裔。
最后,祝一脉宗亲,与世促进,兴旺发达,永世昌盛!
十五坟茔
坟茔,在家谱中又称坟墓、坟山、庐墓、祖茔等,即埋葬祖先的墓穴。根据^v^尊祖、敬宗、收族^v^的宗旨与需要,坟茔在家谱中居重要地位。和家族的祠堂一样,家谱中的坟茔也由图与文两部分组成,以图为主,文释图意,图文并茂。
家谱中坟墓图类型多样,大多为一人(有的包括夫人)墓图,也有多人墓图,如湖南益阳熊氏孙家山合墓图,有200多个坟墓。有的坟墓图将坟墓与祠合在一起,称墓祠图,有的坟墓图将周围山水也勾画在图内,则称坟墓山水形胜图。从不同地区家谱坟图比较可看出,南方地区家谱中坟墓图笔工精细,图画含意丰满,北方地区家谱中坟墓图则内容比较简洁,线条粗犷。
置于坟墓图前或图后的释文,内容丰富,主要包含以下数项:
一、谱著坟图的重要性。
《(甘肃)临夏马氏族谱》指出:^v^茔何以图,图余先人殡葬地之方向次序,使子孙得举其谁某而追远者焉。^v^^v^假使无图,子孙虽贤,其不知谁某者,则亦付之渺茫矣。使有图,则某在斯,某在斯,虽百事可知大矣哉,图之为用也。^v^
《(湖南宁乡)易氏九修家谱》(光绪十六年)^v^易氏兴长公夫妇墓图记^v^认为^v^绘图冠首^v^,^v^益生孝敬之思^v^:^v^右图蜈蚣形坐浏阳西乡将军峒,葬敕封忠愍侯始祖兴长公、始祖妣潘夫人合墓......公之气概,可以壮山河;公之精忠,可以光日月。况在后嗣,仰瞻宜何如感悼而兴起乎,用是绘图冠首,俾开卷而益生孝敬之思云。^v^
《(江苏无锡)前涧浦氏续修宗谱》(嘉庆二十五年)宋始祖平南大将军墓碑记指出:^v^尊祖则敬宗,敬宗故收族,而谱之作,尤宜详于墓......图与记详之,以备考耳。惟后之人视谱知图,视图知墓,因之护藩篱,培薪木,慎祭扫,防侵损,即谓图以敬宗,谱以收族也。^v^
以上几段文字对谱著坟图作了高度概括,在家谱中对坟墓^v^图与记详之^v^,便于后人^v^视谱知图,视图知墓^v^,^v^俾开卷而益生孝敬之思^v^,从而对坟墓^v^护藩篱,培薪木,慎祭扫,防侵损^v^,达到尊祖、敬宗、收族的目的。
二、坟主和坟墓的方位。
景颇族僧人灵塔
为便于后人扫墓,坟墓图释文对坟主和坟墓方向、位置都讲得清清楚楚。如《(江苏镇江)润州邹氏宗谱》(道光八年)^v^南冈对祖茔图记^v^指出:^v^右南冈村赤字圩祖茔全图,茔在城南十七区十五都四图南冈村赤字圩仙人山,枝在上,面丑背未,一圹三棺二穴。主穴二棺是七世祖慧中公同配沈夫人墓,左穴一棺是八世祖鹤知公墓。^v^又如《(江苏吴县)古吴西洞庭马氏家乘》(乾隆四十五年)^v^真三公墓图记^v^指出:^v^真三公,讳松年,字国寿,号竹溪,吾宗洞山支第六世祖也。父桂严公,长兄国馨、仲兄处士公。桂严公以马村地僻人稠,命公迁洞山之阳,而留国馨、处士二公支居马村。后真三公无嗣,遂以处士公长子处和为嗣,今居洞山者,皆真三公后而实处土公之嫡裔也。墓在七贤山麓之阳,距洞山半里,而近面离背坎,其附葬者,为俊一、吉三、吉四、良一、良二、良三、良六、唐一、唐三、唐七、可一、可二、可四、可九等公。^v^
三、坟墓的方位选择。
古人十分重视风水,认为祖先坟墓的方向、位置关系到后代子孙的昌盛,因此在墓图释文中对祖坟的风水都有所记载,并加以炫耀。如《(甘肃兰州)李氏家谱》(道光十九年)^v^李氏始祖茔图记^v^:^v^此始祖茔也。脉占龙爪,向立丁癸,盖取其生生不息之象也。^v^
《(安徽歙县)歙新馆鲍氏箸存堂宗谱》(光绪元年)^v^始祖德彰公墓图记^v^称其始祖墓为^v^狮戏绣球图^v^:^v^新馆之村,砺山带河,墓在庐舍尽处,别号桐木村,为始祖考妣墓......脉从岭落,隐而不显,至墓始觉坟起,蜿蜒入村,遂成里落。墓下为赴绩邑通衢大河,遂而曲折,隔河平冈,长如匹练,为墓之案。河水聒耳无休息,乃水碓也。轮大于车,转旋不已。
昔孔融曰:水碓之巧,胜于圣人之断木掘地,信然。父老谓之狮戏绣球图。^v^
湖南沅江邓氏认为本家族四百年来,文经武纬,代不乏人,主要是因为黄子坪墓葬其祖文质公,^v^识者谓墓之前后眉横远岫,色载长天,挹山水之精华^v^(《(湖南沅江)邓氏三岫族谱》)。
四、坟墓修整。
坟墓的方向位置既然关系到^v^尊祖、敬宗、收族^v^,关系到后代子孙昌盛,因此后代子孙也就不断对坟墓加以修整,以使^v^祖灵安享,永锡祯祥,牛眠叶吉,后裔荣昌^v^。如《(湖南湘潭)中湘株州雷氏六修支谱》(光绪十七年)^v^雷氏杨家岭墓图记^v^:^v^今逢圣天子在上,以仁孝治天下,震初兄弟等......仰荷先人德泽,聊伸后裔葵枕,倡修祖坟,培植坟茔,三代祖坟以麻石筑,以三砂完隆坚固,万代常新。各处坟山无论亲疏,雇工整修,一体修行,千年不朽。又擢祖善壕基周围三百余丈,广栽树木松杉数千余枝,雇人看守,大费周章。祖灵安享,永锡祯祥,牛眠叶吉,后裔荣昌。^v^
安徽绩溪南关许氏,其始祖儒公,生于唐末,后卜葬歙县篁墩塘头山。儒公子孙繁衍皖南及各省,皆成望族。但历宋元明,世远年湮,而儒公茔墓竟不知所在。康熙时,许氏后人据家谱所载寻访富汀塘头山,反复考证,确认为始祖儒公墓,于是^v^重修坟墓,并买墓前田地筑砌拜台,竖立碑碣,集阖族子孙择期前往,以展思诚^v^(《(安徽)绩溪县南关悼叙堂许氏家谱》)。
五、墓祭制度。
很多家族对墓祭时间作了具体规定。如湖南宁乡戴氏家族,自十一派祖宗昌公与湘山昭杰公分支以后,即将其分支之祖宗昌公坟置于宁邑五都十六区戴家上首礁木咀处,其后子孙繁衍,聚族而居,宗昌公支下族众规定:^v^每岁清明中元祀之,所以妥先灵也。^v^(《(湖南宁乡)沩宁戴氏四修族谱》)
安徽太平岘阳孙氏家族先太师熙侁公暨夫人赵氏,敕葬旗龙前芦山之麓,后遭永乐之难,太师公墓前之华表不存,翁仲亦寝废,祀典制度自然旷弃。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其祖先道公继承先志,于高州置祀田十四亩,另立碑记,嵌在高州悼叙堂的壁上,并对墓祀作了具体规定:春社后一日,各房各支派一人,前往高州悼叙堂住宿,第二日黎明,整肃衣冠,前往距高州25里的芦山始祖墓致祭。礼毕后再返回惇叙堂会聚饮福。第三日,各归。墓祭余赀则分给墓祀各人作往返费用。(《(安徽太平)岘阳孙氏族谱》)
六、祭田。
如同祠堂的建筑、维修以及日常活动需要有经济支撑一样,坟墓的修建、墓祭活动的开展,亦需要有一定的经济保障。上述安徽太平岘阳孙氏家族之所以能在春社时组织各房各支派代表前往数十里外的芦山进行墓祭,并保证食宿以及来往交通费用,关键是购置了十四亩的祭田,否则祀典之类活动纯属空谈。其他家族也类似,凡有正常的墓祭
活动,则必定有祭田等予以保障。
如《(江苏镇江)润州邹氏宗谱》(道光八年)^v^邹氏八世祖朴斋公茔前祭田图^v^:^v^右刘庄村南字圩八世祖朴斋公茔前祭田全图。田在城西二区十四都西十五图刘庄村南字圩高骊山枝驴子湾王家山咀。茔前祭田共九契,计田十八亩。又前丁松友所卖山契内田一块,计田三亩,二共祭田二十一亩。内除茔前挑塘同田一亩五分,又接右首沙咀用八分,二共用田二亩三分,净存田十八亩七分,七家领种。夏纳干麦共三担三斗九升四合三勺,秋纳熟米共七担五斗五升五合。^v^
《(广东惠安)西河林氏族谱》(光绪三年)^v^林氏殷太师比干墓图说^v^:^v^比干公,殷太丁子,帝乙弟,官少师,忠谏而死......公墓在汲郡,今河南卫辉府,去城西北十五里,历朝祭典。墓东南有田七顷五十亩,前代传为供祭,今系汲县民佃种办祭,恐年久泯灭,故勒石以志之。每年四月四日致祭,羊一,猪一,玉帛果酒等品。佃户张冈、张琬、李冈、李让、崔昇,每种七顷五十亩,为诞辰费。^v^
《(安徽祁门)桃源洪氏家谱》〖〗(光绪二十六年)
七、坟墓管理。
同祠堂类似,为了加强对墓域、祭田、墓祠、庄屋等的管理,各家族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湖南益阳新邑黄杨山龚家坳地,为龚氏荣、华、富、贵四房在明初所置祖坟山地,时由四房会集,各出资费共同购置,为加强管理,^v^由四房书立合约,各执收照,俾世世子孙恪守规议为据^v^。其规议要点:
1.进葬不许骑宗跨祖,违者归宗处治。
2.界内树木公蓄公管,如有擅行砍伐者,公处送治。
3.祭产系四房公业,招佃看守,永不许典卖。(《(湖南益阳)武陵龚氏十二修族谱》)
为了保证墓祭活动正常进行,有些家族不仅置祭田,制订墓区管理制度,而且还在墓旁专门设置祠或庄,以加强对墓区的日常管理。如《(浙江鄞县)鄞西秦氏宗谱》(道光七年)介绍,秦氏周家漕墓为秦氏果庵公墓,为加强对该墓的管理,专在墓东南建^v^静远庄^v^:^v^庄一座,坐落墓之东南,坐北朝南。临河门屋一间,正屋三间,中奉香火,四围墙垣,门扇壁络木栅俱全。内厨灶桌凳物件,俱有交单,着庄人看守荫木,给田四亩,每年秤谷四百斤,归公庄。^v^
十六族产
族产,指家族所拥有的集体财产,包括土地、祠堂、宅第、仓廪、庙宇、桥梁、工商经营等,是家族为贯彻^v^尊祖、敬宗、收族^v^宗旨而设置的财产,用以维持祭祖、建祠、修谱、赡养、教育族人等支出,其中最重要的是族田。
下面以《(安徽祁门)桃源洪氏宗谱》(光绪二十六年)的族产为例。该谱共六卷,卷一为新旧谱序、凡例等,卷二为诰敕、人物、烈女等,卷三、卷四为世系,卷五、卷六为庙宇、学堂、祠产、祭田、墓图等。也就是说,卷五、卷六为洪氏宗族的族产部分。下面按原谱次序简介该族族产。
1.庙宇。洪氏家族认为:^v^我族食德服畴,世遵礼法。祀文昌以崇儒,祀关帝以尚义,祀汪王以报德,祀史卞以教忠......祀杜公守佛法而悟慈悲,则祀菩萨于从宜之中寓从俗之意。^v^
洪氏家族历年所建庙宇有:
文昌阁。在本村竹山下。由先祖先廷等捐大紫堂祖屋移建。中祀文昌帝君,以本族先达附祀。
关帝阁。在村口文台阁上。相传先祖文颜捐建,祀汉寿亭侯关公。以周仓、关平配享。
杜公庙。在洞门外右首。同治年间重建,中祀本境杜公,以龙王、土地配享。史、卞二侯庙。在太尉庙下,首祀史侯孙德、卞侯项胜,相传驻于此。宋嘉定二年封助灵史将军,助顺卞将军,淳祐四年封辅灵、辅顺二侯。
汪王庙。在洪村塅对河。中祀汪王第九子,上有汪王华及夫人钱氏像。
观音亭。在文台上首。祀释家和观世音菩萨。
以上庙宇设施,与其他家族有共同之处,但又带有洪氏家族地方特色。
2.桥梁。洪氏家族指出:^v^我祁背山面水,随处有桥,行旅之人,无老厉揭。^v^择其有关利涉者,列于编,庶几世世子孙举步不忘先德。^v^桃源桥。明时洪傅建。玉树桥。坤、坚两大房建。上南桥。在洪村塅对河汪王庙门口。据堪舆家言,不能用石,至今架木为之。下南桥。在太尉庙对河。同治季年用木新建。
董氏家族的环山书院是祀孔和文人聚会的场所,是董氏族人重视文教的象征
3.学堂。洪氏家族认为:^v^古者家有塾,党有庠,故人才皆归造就,而天下无没字碑。又定以八岁入小学,教以洒扫应对之节,十五入大学,进之修齐平。学堂之设,系来久矣。^v^洪氏家族先后设立的学堂主要有:
翔凤书屋。在文昌阁下。
青友书舍。在文昌阁左首。
石埭书屋。在苧坞口。今圮。
松涛书舍。在桂竹坞,尚同读书处。今圮。
赤山书舍。在赤石坑。今圮。石峰书屋。在圹坞,中署三友堂额。南山书屋。在式榖堂后。今圮。敬业书舍。在城东洗马巷。承载建。守砚斋。在祠前右首,荫楠改建,门署碧云山馆额。又新书屋。在城东敦仁里,道善同弟赞善建。
4.祠堂。洪氏家族指出:^v^我族明代来迁,阅三世,即议建祠。维时学士文人,彬彬秀茁,闽粤之间,又有xxx大贾相接济,故不数月告厥成功......然以一姓之大,千百人之众萃于一区,遇有婚祀,恐多拥挤,于是分相、寿两大支,增建大厦......而阀阅之家复援此意,各立第宅以荣君赐。一时榱桷辉煌,竹松苞茂盛矣。^v^洪氏祠堂、第宅主要有:
惇睦堂。明嘉靖戊申年(1548年)建。又称^v^尊祖敬宗,叙伦厚族,在此举也^v^。该祠系洪氏总祠堂,祀唐始祖经纶公、迁祁始祖大楠公、迁铎墅始祖均祥公和高曾以下之亲,其余宗亲以次咸附。
丕承堂。永英等为其祖相一公建。
慎徽堂。汝渊等为其父明贡士寿二公建。
式榖堂。声业兄弟建。同治二年毁于兵。
治榖堂。承文等为其父贡士世鼎公建。今圮。
诰敕亭。明举人尚同建。今圮。仕郎第。明滨州州判亨彦建。今圮。鸿胪第。明鸿胪寺序班世义建。同治二年毁于兵。右史第。明文华殿中书士英建。今圮。
中宪第。石阡府知府彬为其祖业、其父诰建。同治二年毁于兵。
大紫堂。在本村佘家塅。坚公建。曾孙光廷等输入总祠。康熙戊子,廷广同弟廷素重造于东洗马巷,以继祖志。
褒封第。州同世迎为其父孔玫建。
三世大夫第。在城东敦仁里,同知兼善为其祖秉杰、其父泽建。
承恩堂。在城东敦仁里。训导炯建。咸丰年间,曾侯国藩督师祁门,就此驻节。
6.义田。是为赡养家族或救恤家族设立的田产。洪氏家族为^v^以膳贫寒^v^设立的义田,包括车田坷二十四号田三十二丘(原租八十三秤十三斤)、车田坷玄青宫塅二块(租钱一百三十七文)、东七里宋山下田(原租二十秤)等共316处,是洪氏仅次于祠堂祀田的家族财产。
7.永济仓。义田是洪氏为平时接济贫困家庭而置,为备灾荒,洪氏又有^v^以济荒歉^v^的永济仓。洪氏于明代中期,通计男妇老幼壮艾以及庄仆不下九百口,有业者少,丰则可谋生,荒则嗷嗷待哺,则祁河一遇水旱,艰于转运,江右之米恐不接济,因集众在祠,议立义仓,计聚乐输银贰千两,设仓买谷,贮积以备荒歉平粜。并择族中三位长且贤者为董事,进行管理。对于专门存留赡族谷米的永济仓的设立,族人^v^咸称善举^v^。
8.学田。前述洪氏为培养家族人才,曾先后设立^v^翔凤书屋^v^等多所学堂,学堂平时开展教学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地租收入来维持,洪氏学田应运而生,包括金字牌坟亭口田二丘(原租十秤)、小路六百里田一丘(原租九秤)、西坑田(原租六秤)等共38处。
9.兴贤文会田。洪氏为进一步造就家族^v^处为家珍,出为国华^v^的杰出人才,仿古代从英才聚会立聚英会之意,专门设立兴贤文会,取兴起英贤之意,文会成员经常聚会,崇尚文学,敦说诗礼,^v^一则以副国家梦卜求贤之意,一则以继祖宗作养人才之志^v^,为此,专门设置兴贤文会田,以支撑日常兴贤文会的活动。兴贤文会田包括洪村塅八分里田一丘(原租八秤)、同处七分里田一丘(原租七秤)、同处横丘田二丘(原租二十秤)等共96处。
10.墓地。洪氏家族认为:^v^夫人生为寄,死为归,盖生则修短有数,归则千秋难料,是生寄固为重,而死归尤为重者也。则必择山川融结之所,厚其衣食,培其棺椁,以归藏之,世以宗嗣守之,使上无风雨锄代之惊,下无虫蚁黄泉之患,则神魄安逸,福子荫孙于悠久,岂非死尤为重者乎!^v^祖先墓地对洪氏家族为说,也是最重要的族产。洪氏家族墓地,计有均祥公墓(在五都五保水字一千零八十号,土名牛绳降)、均祥孺人墓(在五都六保玉字四百十九号,土名芦荻坑下坞)、相公墓(在五都五保,土名洪家塅琵琶塘)等共34处,共葬22世至36世列祖列宗墓穴。
上述《(安徽祁门)桃源洪氏宗谱》族产内容丰富,比较全面,既有家族特色,其设置族产的宗旨、做法,又颇具典型意义,很有代表性。
来自:华夏董氏大全>《谱牒文化》
推一荐:发原创得奖金,“原创奖励计划”来了!
0条评论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谱牒文化丨修家谱该不该接到炎黄?
谱牒文化丨修家谱该不该接到炎黄?采用大宗之法都会有一个源流世系和宗支世系,而采用小宗之法修的家谱,对修谱的家族来说只有宗支世系,所以如果采用大宗之法修的家谱,可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源流世系...
族谱的未来
族谱的未来武平王氏宗亲。以后的社会,不管怎么变,家谱睦族的四大功能仍会继续存在:(1)阅读族谱以识本根(2)修撰族谱以联族属。由于现代科技手段的飞速进步,不难预料,未来族谱的存在方式会跟传统族...
从女孩入新谱看中国家谱发展的走向
从女孩入新谱看中国家谱发展的走向。中国的家谱由来悠久,在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同时,甲骨文、金文中就出现了家谱的雏形。1998年7月10日《xxx》刊登了题为“重视开发谱牒资源,建立中国家谱信息库...
中华商氏第四届宗亲会公告(第4号):关于落实商氏传统文化传承的公告
中华商氏第四届宗亲会公告(第4号):关于落实商氏传统文化传承的公告。家谱的核心是文化传承,谱中家训、家规、家族中优秀人才,都能起...
家谱文化
关于家谱的起源时间目前尚无统一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还曾有口承家谱、结绳家谱等早期形式。世系是家谱的核心部分,也是家谱中分量最重的部分。宋明以后,随着国家选官体制的改变,...
【邓氏简史】 族谱的历史变化
王侯贵族才有家谱,普通百姓没有族谱。各姓各氏只有少数家谱采用欧阳修、苏洵的“小宗之法”,大部分家谱为彰显门第,采用宋朝皇族家谱的“大宗之法”,编修族谱、宗谱、大宗谱“会千万人于一家,统千...
如何写谱书名称
应邀参加南京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华大族谱国际会议, 有幸接触各姓氏家谱, 如《孔子世家谱》、《中华方氏全族统谱》、《中华邱氏大宗谱》、《湖北省谢氏宗谱》、《中华喻氏通谱》、《南阳房氏族谱》、《胡...
中国人,到了该为家族建一座祠堂、修一本家谱的时候了!
中国人,到了该为家族建一座祠堂、修一本家谱的时候了!而这种对祖先的崇拜,让很多村子里的家族都建有祠堂,遇到清明、春节等传统节日...
“文化认祖”与“血缘认祖”分列编纂是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重要修谱方法
应该说,有了文字就有了家谱,有了家谱才有了人类历史。所以,创造“文化认祖”和“血缘认祖”分列并存的修谱法,不再简单沿袭各姓氏传统的统宗统系的修谱方法,不再为追求“世系源远”而杜撰冒认先祖...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凡续修家谱,最忌什么'总结'之类的言语,对本族族人不利。家谱是没有总结的,总结是指一件事物的结束,修谱是一个家族的延续,宗族绝不会允许有总结,因为族谱是连续的,是需要不断续修的,可能前后续修的时间较长,或三十年、或四十年、乃至近百年。
修谱的谱序,可以如下仅供参考:
某氏子孙源远流长,然乔木参有其根,追根溯源是(某)氏子孙之责任也。
本氏起源简介……某朝代本氏名人为祖叙…迁移哪个省县…子孙繁茂…各需有谱以免他人叽于无谱之族人焉…。
收尾时语词越放越大,如:望后世子孙,要精于续编,以明前世之脉络,冠后世之荣昌,尽忠孝之家风,纳人慈之胸怀,奋旷世之伟业,展(本)氏之雄风,书锦秀之文章,衍(本)氏之子孙於永久也!大抵后面词语气魄放大有寄望子孙繁茂之意,这样修谱符合民族风俗!
来自:刘沟村图书馆>《姓氏文化》
推一荐:发原创得奖金,“原创奖励计划”来了!
0条评论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家谱故事——这是一本什么样的家谱,如此珍贵!
家谱故事——这是一本什么样的家谱,如此珍贵!一、对续修家谱的认识:“余尚姓本有家谱,明季散亡。先人名字磨灭不彰矣。纵有传闻,亦...
家谱序言40篇范文欣赏(中)(2)
家谱序言40篇范文欣赏(中)(2)钟氏家谱序言。20_年自前辈文化人坊堡公谢逝后,退了休的文化人嘉鑫公主动承担修谱一事,嘉涛公主动承担打印家谱之事,嘉焜公查阅众多资料,公广征博引,校阅修订家谱。...
《嵊州长乐钱氏家谱》序言
《嵊州长乐钱氏家谱》序言。欣闻《嵊州长乐钱氏家谱》续修即将完成,我受谱委会之托,草就为序。新谱终成,实是我嵊州长乐人民的一件幸事!始迁祖德茂公,在长乐这一片沙墩之间成家立业,“克自懋勉,...
修家谱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家谱序言怎么写?
修家谱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家谱序言怎么写?以前听说过有关家谱的事,一般那些以前的名门望族才有,就像前段时间,有个姓曹的人拿本家谱说是曹操的后代,后来专家介入,好像还真是。修家谱其实感觉和编...
几经迁徙 数百年后又回扬州 头桥有10多户秦少游后人
几经迁徙 数百年后又回扬州 头桥有10多户秦少游后人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8位。“这一来一去,其实是我们最早的祖先居住在扬州,后来几经辗转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扬州。清乾隆六年(1741),我们祖先依...
榆林党庄寻根访亲记
榆林党庄寻根访亲记。20_年1月2日,我们同行七人,榆林籍家族报特约通讯员党贵录,王文华,和热心家族事业年过花甲的党培栋家亲、党巨...
家谱如何确定“始祖”
传承中华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家谱如何确定“始祖” 确定家谱“始祖”, 看似简单, 实则不易;其二、因祖上没有家谱,世系断代 严重,已无法确定代数和“始祖”,为了世系完整,人为“添加补充”几 代人...
王氏家谱序
家谱与志书等同,乃寻根问祖之依据,启迪后代之范本。想我王氏家族,纵横几百年风雨变幻,历经多少载艰难坎坷,饱尝无数次酸甜苦辣。全书共分六个章节,系统介绍王氏家族之渊源发展、播迁落籍、社会变...
家谱序言
家谱序言家谱序言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稽吾族自始祖讳泰公──系出豫章,原籍赣州府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于前明嘉靖年间迁徒北流,侨寓县西门刘家井,继迁六贡桥...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了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了,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春节的记忆有许多许多,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美丽的生活画卷。
1.首先是写序言,就是要写家族姓氏源流,写明同一族姓的来源与迁移等,一般家族姓氏源流都是以近几百年的姓氏分支说起,再加上姓氏的起源。2.第二,写明家族族谱的堂号,堂号一般取自郡号,相对来说这个群号就是祖先的地位象征,也可以根据家族精神自创堂号,现在新修的家谱都是自创堂号的多。3.第三,大多数的家族都会有自己家训,主要是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这样有利于发扬家族精神。新修订的家谱如果在新时代有新的家训也可以添加进去。4.第四,在家族中如果有重大功绩或贡献的人还需要写传记,列传——家族中有重大功绩男子;内传——家族中有品行的女人,如孟母;外传——外嫁女有品行有特殊贡献的,如文成公主。如果有诗文著作也需要写进去。5.第五,写上家族的族产——主要用来记录家族或者宗族的集体财产,比如坟地、祀田、房屋,也有一些族产还包括山林、义庄、学田、义墅。6.第六,家谱还需要写上字辈谱,这个字辈谱是用来分尊卑,别长幼,就像一些武林宗派每一代都有一个字辈号,家谱字辈谱用世系图来展示,一般常用的是宝塔图、树系图
家谱序言标准范文10
因为最近对家庭教育很痴迷,所以见人就聊家庭教育。在一次上班路上,有幸与一位艺术学院老师同坐班车,聊起这个话题。他喜欢民国的人和事,喜欢中国古代那些关于家风的思想。一席话,让我感触很多,所以,班车开到学校以后,我立马去图书馆借了这本《曾国藩家书》,并把它列入我的读书清单中。
这本书一开始并不是我喜欢看的书,读起来比较生涩,没有白话文那么轻松,但是,静下来慢慢读,又觉得这些文字挺有味道,就像我们恩施人吃辣椒一样,一开始吃觉得辣,越吃越辣,越辣越想吃。
恩施人到江苏,吃什么都食之无味。我生在白话文的时代,所以不会对白话文食之无味,但也希望自己能读些古文,静下来,嚼一嚼,有味。
曾国藩在家书里写了很多叮嘱弟弟的话,受益之处太多,以后慢慢体会,慢慢梳理。对我目前感触最大的三点:
第一,“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我总想做很多事情,最后却是一事无成的感觉。放弃也是一种收获,专而后才会精。道理都明白,却很难做到。只能一点一点去改变。
20__年我需要养成的几个习惯:1—3月,养成每周看一本书,写一篇300字以上读后感的习惯。4—6月,养成每天早上5点起床的习惯。7—9月,10—12月,待定(如果读者朋友有什么好的习惯,欢迎留言分享,我会认真考虑。)。
第二,“凡军行太速,气太锐,其中必有不整不齐之处,唯有一静字可以胜之。不出队,不喊呐,枪炮不能命中者不许乱放一声,稳住一二日,则大局已定。”
战火连天的时刻,静下来,就能定大局。这是何等的挑战?但是曾国藩做到了。这就是与众不同,这就是内心有力量!
再回想自己的经历,还有什么痛苦能比战场上的厮杀更猛烈?还有什么压力能比手握千军万马的性命、守住疆土更有压力?
这样一想,觉得自己的生活只有美好和不够努力了。想成为一个认真做事的人,必须还要具备沉稳,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第三,“信来,须将本房及各亲戚家附载详明,堂上个老人须一一分叙,以烦琐为贵。”
我常年不在老家,从小到大,我的事情都是自己做主,事情做好了,给父母报喜,事情搞砸了,自己默默鼓气。我一直都是报喜不报忧的人。
有一次和老公聊天,我很认可自己的这种做法,我问他怎么看?他说:“我觉得你很有主见,也很坚强。但如果以后我有个女儿,我还是希望她什么事都告诉我。”这句话,让我顿时泪流满面。
当我看到曾国藩家书中的那句“以烦琐为贵”,顿时感触很多,他希望了解更多家里的事情,不嫌繁琐。
也许每个父母都希望了解更多自己孩子的真实情况,父母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担心,不告知,才是最大的担心。
所以,我决定以后要加强与家人的沟通能力,让他们知道我也有不开心的时候,让他们看到我的喜怒哀乐,看到我的成长。
这本书,对于现代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只能慢慢读,但是特别值得细细品味。
编修家谱必须有序言。一篇好的序言在谱书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序言的编写;
序言的编写要反映谱书的特点,向读者介绍谱书的内容和资料价值,引导和帮助读者理解谱书的功能作用,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一开头就把握全书的概况和特点。编写序言,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阐明叙述编写家谱的社会背景、指导思想、目的和作用
序言开始,对编写家谱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简略表述,接着说明作谱的缘由、指导思想、目的、作用。古代编修家谱的序言,首先指出编修的指导思想、目的和作用,说明家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清王朝纲《续修刘文恪公支谱序》说:“公卿大夫之家有族谱,犯国之有史也。国有史,则君之仁暴,臣之贤不肖,政事之得失,风俗之美恶,气化之盛衰.其兴亡治乱之迹,开卷无不了然。
家有谱则支裔之亲疏,踪迹之聚散,品行之优劣,年寿之长短,家世之盛衰,按籍而稽.无不如诸指掌,使后世子孙知水源木本之思,尊祖教宗睦族之意,知有所劝,亦知有所诫。族谱之所系,重大如此。”
序把家谱与正史对比说明修谱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明确指出修谱的目的在于教育子孙后人遵守封建宗法社会的伦理道德,加强宗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是为统治阶级服务。
今天修谱,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指导,为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家谱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应突出家族特点,地方特点,利用这些资源,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民族团结,繁荣学术研究,促进社会发展发挥作用。
(2)介绍旧谱的编修情况和对旧谱的评价
家谱具有连续性,每个家族的家谱都是由首次编修后一次接一次续修。新修家谱还要采用旧谱的部分资料,这就要对旧谱编修次数、组织情况、编修人员、版本、现存的家谱情况加以说明。旧谱既有精华,也有不少糟粕,真伪并蓄。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出正确的评价。
(3)简述新修家谱的内容,评价家谱质量
家谱内容广泛,结构庞大,篇幅较长,阅读颇费时间,序言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针对这个情况,在序言里对谱书作一个提要式的概述,让读者未读全书,即知谱书的梗概,同时,指出谱书的特点、质量,实事求是评述,肯定好的一面,指出不足,为下一次编修提供参考。
(4)介绍编修新家谱的经过情况和组织领导
编修一部家谱是一项较大的文化工程,不仅需要一定的经费作基础,还需要坚强的领导和精心组织,发动众多族人同心协力方能完成。在编修的整个过程中也会积累修谱经验和一些积极工作的典型事例。
在序言中,简要介绍编修经过,所采取的方法、步骤、依靠什么力量、怎么选择人员组织队伍、怎样筹集经费、怎样收集资料,从而有序地圆满完成编修任务。通过介绍,以便读者了解成书时的情况,分析时代背景,把握谱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加深对谱书的理解。
言之无物以及浓重的宣传色彩,应当有实质性内容、真实丰满,做到实事求是,不随意夸大、拔高。还要抓住重点,突出特色,高度概括,浓墨记述。行文要简朴、流畅、叙论结合。序言篇幅宜短,一般以一千多字为好,不超过二千字。
汉语是中国的标志,汉语是中国的象征,汉语记载中国由盛到衰,由衰到盛的过程,汉语已成为中国不可缺少的一大部分。
汉字是一种有趣的,复杂的文字,现在的每个汉语都是有很久以前有象形字慢慢演变过来的,曾有一位外国人很喜欢中国的汉字,他甚至花了几十年的岁月去研究汉字,他将每个汉字由象形字到现代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意思和汉字的由来详细地记载下来,他用行动证明了中国汉字的有趣和多样,他将中国汉字展现给了许多国外的人看,他让世界认识了汉字,我们都叫他“汉字叔叔”。
汉语不仅有趣,多样,还十分复杂。
汉语是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慢慢演变到现在,每一种字体都十分复杂,至今汉字只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后来,人们将一个个字组成句子,再由句子组成文言文,诗、词、曲、文章,再到后来的白话文,一个由复杂到简化的过程。
胡适是白话文运动的提倡者,白话文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一种文体,我们学习文言文时经常用白话来解释文言文的意思。
后来,也就是现在这个发达的科技社会,各或各样的聊天软件取代了一些人们曾经远程交流的老方法——写信,人们渐渐用键盘和手机取代了笔去“输写”汉字,人们不再去写信,在我这个年龄段的人甚至有些连写信的格式都不会,写信曾是一个时代的潮流,还依稀记得小时候哥哥房间的那一大沓的黄皮信封。我曾看过周立波和崔永元的一个节目,周立波憾概现今社会已慢慢不再是用笔去写信,崔永元也憾慨,周立波趁这时候,拿出了崔永元年轻时的情信。不得不说的是,崔永元的文采十分好,但也反映了写信的好处,写字时字的漂亮与与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汉字是中国的灵魂,不要让中国汉字成为“非文化物质遗产。”
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高速发展,社会状况日新月异。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正跟随并推进世界发展的步伐;而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在努力融进现代化的同时,耳边是否还聆听着两千年前,来自孔孟圣人的教导,脑里是否还装着仁、义、礼、智、信,骨子里是否还凝聚着龙的传人与生俱来的知与行的能力。这是个令我们深思的问题。
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我国,从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开始,便萌发出文学智慧的嫩芽。我们一遍一遍的背着《三字经》《弟子规》,沐着圣人的光芒长大。我们一点点尝试读懂那字字珠玑的文言文,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宁静致远;体验“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道之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形相思;亲睹陈皇后“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的忧郁缠绵,文昭皇后“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美丽绝伦。
《诵读小名士》里有一个环节叫“诗词对对碰“,出一到两个关键字,选手背出含有关键字的诗词,词穷便为输。在总决赛里,六个选手一直持续了二十几轮。在短短时间里,选手需要在自己背过的诗词筛选符合条件的,并避免重复,然后镇定自若的背下来。如果有错别字,则需要在五秒内回答一个新的答案。这不仅体现了选手庞大的诗词储备量,而且还展现了他们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
先辈们的思想,经几千年凝炼汇聚,化作我们无可替代的财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通过刻画率真的子路,贤德的颜回等孔家弟子,教导我们“爱人即为仁”;《大学》引导我们从儿时开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慎独,才能达到《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至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重现尧舜禹时期的天下大同?诚信、无私、豁达、温良,这些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我们是否真正继承,并表现于实际生活之中。
在无人监考的考场里,是否有人为了一己安宁,将考卷答案偷偷借给邻座同学;垃圾桶边的废纸,在身边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你能不能自觉将它投入垃圾箱。这些细微的小事,也许并不影响他人对你的评价,但却实实在在的体现了你自身的综合素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并不在于衣着是否华丽,家庭是否富裕,而是在于举止的优雅,谈吐的得当,思想的高洁,行为的道德。
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提出,知行合一。“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个观点直接反对了宋朝程朱理学的“存天理,去人欲”一说。王守仁认为,“天理,即人欲”。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要求人在内在精神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重视道德的实践性,指出人要在事上磨练,要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这和《中庸》里的“慎独”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或许不必将“知行合一”理解得太过复杂。知道什么是对的,就按照对的去做。不过如此罢了。知道考试注重诚信,作弊的行为损人不利己,那就不要去做;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就不要顾及周围是否有人见证,当做习惯毫不犹豫地捡起废纸。“人之初,性本善”,这些我们幼年时就熟知的小事,在潜移默化中,竟然被悄悄地忽视了。有没有人想过,这是什么原因。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我们幼儿园时便能熟练的背诵《三字经》,可是现在,有多少人还能完整背下来。诚然,文学也在发展,文言文早在明清时期就收到了一小波排斥,直到二十世纪末,文言文已经退出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但白话文通行的现象,并不代表白话文利于文明发展,而是作为一条捷径使人更快地接触文学。虽然迄今为止,用白话文创作的文学作品多有不凡之篇,但这些成就的基石终究还是众多人不愿下功夫去研究的古文。这就是经典。经典是历经千百年大浪淘沙永不流逝的黄金,风吹雨打而不朽的璀璨明珠。
历代才人倍出,根据各自的特色又分为众多流派。黄庭坚创始的江西诗派,讲“锻炼而归于自然”;以李清照为正宗的婉约词派,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作品气度超拔,不受羁束。是什么让一开始简简单单的甲骨文生长为有着庞大枝叶的文学之树?是人类不断地学习进步,探索创新。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代词曲、明清小说,到现在的散文、现代诗,中间有着漫长的过程。无数文人在学习前人基础的同时,学以致用,向更高处延伸。这才是发展之道。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个开放自由的时代,文学之路将不断延长,但请大家不要忘记数千年前圣贤的教导。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我,一个即将步入中学大门的六年级学生,今天,我就在这儿介绍自己。我的优点不多,比如诚实和爱看书,但缺点也不少,有粗心大意。丢三落四。脾气暴躁等。
似乎从小我就没对父母。老师。同学撒过谎。在父母眼中,我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在老师眼中我是一个诚实的好学生,对老师永远不会撒谎,只会说实话;在同学眼中,我是一个对朋友。对友谊绝对忠实的人。为此,我的知心朋友很多,而我也要继续保持,不让这一美好品质流失在时间的长河中。
在一年级时,我就爱上了看书。随着年龄的增长,书的形式也以注音字词变成了白话文,又由白话文变成了文言文。我只要一捧起书来,就想捧着一件心爱的宝贝,忘掉了周围的一切,只有自己沉浸在书的趣味中,那架势,就是十头老牛,也拉不动。平常我看书时,不看上个一两小时,是不可能罢休的。不信你瞧,我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随便拿起一本书看,就是敲锣打鼓也不受任何影响。每次上床前,我总会恳求妈妈:“妈,让我看下书吧!”如果妈妈不同意,我便会撒撒娇,想尽办法让妈妈同意。妈妈同意后,几秒钟前还在撒着娇的我,眨眼间就坐在床上津津有味地看起书来了。我虽然知道过度用眼不好,但是又不愿舍弃自己的爱好,久而久之,鼻梁上便驾起了一副“高度望远镜”
这就是我,诚实。爱看书的我,我为自己喝彩!
三十年代初,胡适在北京大学任教授。讲课时他常常对白话文大加称赞,引起一些只喜欢文言文而不喜欢白话文的学生的不满。
一次,胡适正讲得得意的时候,一位姓魏的学生突然站了起来,生气地问:“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就毫无缺点吗?”胡适微笑着回答说:“没有。”那位学生更加激动了:“肯定有!白话文废话太多,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胡适的目光顿时变亮了。轻声地解释说:“不一定吧!前几天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请我去政府部门工作,我决定不去,就回电拒绝了。复电是用白话写的,看来也很省字。请同学们根据我这个意思,用文言文写一个回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胡教授刚说完,同学们立刻认真地写了起来。
十五分钟过去,胡适让同学举手,报告用字的数目,然后挑了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电报稿,电文是这样写的:
“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白话文的意思是:学问不深,恐怕很难担任这个工作,不能服从安排。
胡适说,这份写得确实不错,仅用了十二个字。但我的白话电报却只用了五个字:
“干不了,谢谢!”
胡适又解释说:“干不了”就有才疏学浅、恐难胜任的意思;“谢谢”既//对朋友的介绍表示感谢,又有拒绝的意思。所以,废话多不多,并不看它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只要注意选用字词,白话文是可以比文言文更省字的。
节选自陈灼主编《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中《胡适的白话电报》
sānshí niándài chū,hú shì zài běijīng dàxué rèn jiàǎngkè shí tā chángcháng duì báihuàwén dàjiā chēngzàn,yǐnqǐ yīxiē zhī xǐhun wényánwén ér bù xǐ hun báihuàwén de xuésheng de bùmǎn.
yī cì,hú shì zhèng jiǎng de déyì de shíhou,yī wèi xìng wèi de xuésheng tūrán zhànle qǐlái,shēngqì de wèn:“hú xiānsheng,nándào shuō báihuàwén jiù háowú quēdiǎn m?”hú shì wēixiàozhe huídá shuō:“méiyǒu.”nà wèi xuésheng gèngjiā jīdng le:“kěndìng yǒu!báihuàwén fèihuà tài duō,dǎ diànbào yng zì duō,huāqián duō.”hú shì de mùguāng dùnshí biànliàng īngshēng de jiěshì shuō:“bù yīdìng bā!qián jǐ tiān yǒu wèi péngyou gěi wǒ dǎlái diànbào,qǐng wǒ qù zhèngfǔ bùmén gōngzu,wǒ juédìng bù qù,jiù huídiàn jùjué ùdiàn shì yng báihuà xiě de,kànlái yě hěn shěng zì.qǐng tóngxuémen gēnjù wǒ zhège yìsi,yng wényánwén xiě yī gè huídiàn,kànkn jiūjìng shì báihuàwén shěng zì,hái shì wényánwén shěng zì?”hú jiàoshu gāng shuōwán,tóngxuémen lìkè rènzhēn de xiěle qǐlái.
shíwǔ fēnzhōng guqù,hú shì ràng tóngxué jǔshǒu,bàogào yng zì de shùmù,ránhu tiāole yī fèn yng zì zuì shǎo de wényán diànbàogǎo,diànwén shì zhèyàng xiě de:
“cáishū-xuéqiǎn,kǒng nán shèngrèn,bùkān cóngmìng.”báihuàwén de yìsi shì:xuéwen bù shēn,kǒngpà hěn nán dānrèn zhège gōng zu,bùnéng fúcóng ānpái.
hú shì shuō,zhè fèn xiě de quèshí bùcu,jǐn yngle shíèr gè zì.dàn wǒ de báihuà diànbào què zhǐ yngle wǔ gè zì:
“gànbù liǎo,xièxie!”
hú shì yu jiěshì shuō:“gànbù liǎo”jiù yǒu cáishū-xuéqiǎn、kǒng nán shèngrèn de yìsi;“xièxie ”jì //duì péngyou de jièshào biǎoshì gǎnxiè,yu yǒu jùjué de yìǒyǐ,fèi huà duōbù duō,bìng bù kàn tā shì wényánwén hái shì báihuàwén,zhǐyào zhùyì xiānyng zìcí,báihuàwén shì kěyǐ bǐ wényánwén gèng shěng zì de.
jiéxuǎn zì chén zhuó zhǔbiān《shíyng hànyǔ zhōngjí jiàochéng》(shàng)zhōng《hú shì de báihuà diànbào》
万马齐喑时发一声长嘶,于无声处爆几次惊雷,于众人无语、无为之时持一己之真知灼见,既是个性,也是创新与能力。人生能如此,心外更何求。虽然有时难免要面对讥刺与落石、敌对与压制。
人与人本来相似,但“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关键时的“有话要说”,使得许多先哲与今贤的人生就亮了起来。
面对东西方巨大的差距,中国人也知道要从文化改造入手,却苦于无策而一时无语。这时,哥伦比亚大学走来的温意年青的胡适一语惊起梦中人:白话文——什么时代的人,就说什么时代的话。
面对白话文的风生水起、势不可挡, 传统派虽知其太过,虽眼看满地琉璃碎,却无力回天。吴宓、章士钊的几声呐喊立刻被胡适、鲁迅等人轻松屏蔽。众人齐喑之际,陈寅恪坚持用文言书写历史与人生——哪怕一张便条。他语重心长地强调:中文的对仗之美、四字句式朗朗之美,是外语无法替代的。独立之个性、自由之创新,让他成了一座稳稳的大山。
世间无声我却歌,不信今时无古贤!
传统相声迅速失语之时,郭德纲一柱擎天,只手撑起德云社。
没落昆曲渐渐无言之际,白先勇一人盘活了《牡丹亭》,从此,中国年青人也懂得了传统戏曲中的“春色几许”,“断壁颓垣”中也可以“姹紫嫣红开遍”。
也许,下里巴人全沉默,阳春白雪才高歌。而这时,绝对不是你想唱就能唱、就会唱的。如果你的发声不是特色型、创新型,而只是众生喧哗的回响、众人常语的重复,那你还不如沉默静听。
真正能做到于众人无声处而开口的人,是需要点功力与创新的,哪里仅仅凭着个性使之然?于陈词滥调之间还以为真理在握,只能留笑于他人而却不自知。怕只怕,你的个性配不上你的能力,你的任性配不上你的功德。
吐糟人人会,批判个个牛,而说起建设与创新却是众人无语我无用,此非英雄也。
少显摆说话之个性,多展示事业之创新。倘能做个少言的创新者、无言的实力者,自是境界更高:
天地无言而万籁有声,群山无言而万壑松鸣,桃李无言而下自成蹊,圣贤无言而道义自在。
文学魅力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当初看名着时给我巨大的震撼和来自灵魂上的沉思。
——题记“文学让一切变的美丽”忘记了这句话是谁说的,只是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文学让心田得到滋养,让心灵得到绽放,让人寻找希望与梦想,唤醒沉睡在心中的那一腔热血,这些都是物质所代替不了的!我对文学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不只是那忧美的诗句,华丽的语言,还是文章中深含的精神,让我明白了人世沧桑,明白了热血奋斗,坚韧不拔……让我不禁为人生悲凉而落泪;为胜利喜悦而欢欣,为沉着冷静而深思……这就是文学的魅力,让我着迷,让我日日夜夜捧着那中外名着细细啃读。
记得四大名着中的《红楼梦》看那本书的时候还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名着,刚看的时候是看白话文的。
可是那个时候对“文学”啊“名着”啊一点感觉都没有,也没有忧美的诗句。
后来爸爸让我看文言文,说那样你才能看透这本书。
我十分迷惑,为什么要看文言文呀?后来还是听爸爸的话,捧起那厚厚的一本,细细研读。
后来才知道当时我看文言文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震撼,现在想起来,不禁感叹:那才是文学啊!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文理,不像白话文,一目十行,只有细细品读,像煮书一般才可以读出这本书里“文学的味道”这也许又是为什么文学让我着迷的原因其中之一吧。
只有仔细的研究,才会明白这本书的深意,了解它的精神。
《红楼梦》开通了我走向文学的道路,我乐此不疲的看起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史记》等名着,在每天夜里静静的品读着。
文学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打开了我通往冥想艺术的大门让我更加接近了追求理想的目标,或许这就是文学的魅力。
说起书来,我倒是有许多的感悟。
从人生中第一次看书开始,我便爱上了这种能让我哭、让我笑的物品。说来也怪,我不喜艰涩难懂的文言文,不喜太过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却尤其喜欢新文化运动时期所流行的文字。大抵是因为文言文太繁,白话文太简,而新文化时期的文字不繁不简,研究起来不会太难,却也颇有一番趣味。
以书为药,可以医躁,这句话恰恰印证了我的人生。在没看书时,我是一个坐不住、停不下、成天只知道玩的女孩。自从接触了书以后,我也开始心思细腻了起来,只要你给我一本书,我可以在原地坐上一两个小时,甚至大半天都不离开那里。
如果心也可以划分为一块块土地的话,那我我便会——心田半亩种书香。
家谱序言标准范文11
朝鲜《安东权氏家谱序》
权本新罗宗姓金氏也。罗季有金幸者守古昌郡,时甄萱入新罗,弑王辱妃,高丽太祖赴救,与萱相持。幸谋于众曰:萱义不共戴天,盍归王公以雪痛愤。遂迎降。丽祖曰:幸能炳几达权。乃赐姓权,授太师,以郡为食邑,升为安东府。
幸生仁幸,官至郎中。仁幸生册,册自求为本邑吏。册生均汉,均汉生子彭,子彭生先盖,先盖生廉,廉生利舆,利舆生仲时。仲时有二子,日守平,日守洪。守平位至枢密副使,生翰林学士韪,韪生佥议赞成(日旦),(日旦)生政丞文正公溥,位冢宰,秉文柄,丰功伟烈,冠冕一时。有五子皆封君:曰准,吉昌府院君;曰皋,永嘉府院君;曰煦,鸡林郡公;曰谦,福安府院君;曰宗,顶祝发为广福君,有三婿皆封君,时称一家九封君。守洪生大将军子舆,子舆生佥议评理顼,顼生兴,子孙趾美,逮文正始大显隆。守洪之后文坦,亦复贵显。权氏遂分为二大族。今衣冠簪履,布列朝著,余数千指皆二族文派也。
居正外祖阳村权文忠公近,亦文正曾孙。舅氏权文景公(□,始修家谱小牒。子吉昌权翼平公,□承先志,广探博访,大加增润,亦未就绪。居正与族侄尚州判官朴元昌、大丘府使崔灏元,又加搜问,补正阙遗,证其讹伪,厘为图谱三卷。其为谱详于文正、文坦以下,而略其上者,录其所可知,缺其所不可知,将以传信将来耳。谱既成,倩庆尚道监司尹公壕刊于安东府。
家谱序言标准范文12
《卫氏家谱》序言
自清道光一十九年迄今,凡一百七十载。我卫氏族人承先辈基业,继先贤懿德,披荆斩棘,耕读不辍,虽历经战乱,、时局动荡,仍子孙繁衍,人丁日隆。聚而成村者,盖菜园乡卫庄、卫家寨、周家沟、宫前乡宝疙瘩,计余口;迁徙各地之卫氏余脉亦难以计数。期间,列强欺凌,民生凋敝;民国战乱,生灵涂炭;十年浩劫,生计日蹙。族人亦如国人,虽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终日劳碌,然殷实之家中落,贫弱之子饥馑,以窑洞为居,时有断炊之虞,焉有余暇修续家乘哉! 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吐故纳新,雨露播撒,盎然生机;自新世纪惠农政策惠及黎庶,泽被百姓,翻天覆地,百业勃兴。族众遍享福祉,奔小康,求大同,以平房、楼房为居,用电视、电脑休闲。先人有知,亦当载歌载舞、载欣载奔于仙宫,与我等生民同歌盛世乎!然谱牒累世未修,世代递迁,光阴荏苒,沧海桑田,先辈之业绩行将泯灭,每每念及先贤遗子孙以宗祊为己任之教诲,族之贤达深以为忧。族人卫庄退休干部全业、现职干部保朝、耆老占国、卫家寨耆老增德、退休教师德寿、族之明达凤祥、宝疙瘩退休干部卫华等志趣高洁,意气恢宏,诚恐懿德之不立,惟忧风流之将湮,毅然于公元二零零七年六月倡议修续族谱,而嘱余作序。
公等遂废耕罢商,不辞劳苦,不计廪资,赴卢氏、奔洛宁,遍访族之耆老;其余族众亦饮水思源,追念先祖,馈赠钱财,以作墨资。历时一载有余,卫庄、卫家寨、周家沟、宝疙瘩四村族谱修续成集,并附各村简介。至于远适它乡,年代久远,杳无音讯,无从稽考者,亦不乏其人,终致谱集月缺,我族人无不扼腕叹惜。 晚辈生性愚钝,识见浅陋,岂敢与族之先贤比邻,惟知以宗祊是务,勉为其难,岂有它顾也哉!勖我后世子孙,当秉祖宗之遗训,亲宗祊、睦邻里、敬执事、兴家邦!
家谱序言标准范文13
余赏参参诸家之谱牒,考氏族之源流,盖自黄帝以来,子孙分国受姓,其得姓则一,而后别为氏者则殊。有以先王之谥而为氏者,有以所居为官司而为氏者,流衍派别,鲜有能辨其氏族之源者也。溯其流则可以知其源,寻其枝则可以知其根,余因历览传记,而知其概矣。按郭之先,本出周室王季之后,为文王卿士,功在王试冬躲于盟府,封于虢,时称为虢公。周惠王时,杀子颓有功,遂得虎牢以东之地,今城皋也并酒泉焉。后为晋所灭虢公合举其族,出奔京师,子孙多就城郭园池而居,因以为氏。虢,郭氏之源也,故京师有东郭市,西城池,皆以此也。后有郭隗者,客于燕,卒复燕,昭王得士,实自隗始。汉兴郭氏浸盛,有曰蒙,曰亭、曰衷冬皆高祖元勋,均封列侯。忠生迁,迁生长,永生萌,世居颍川,故今有五看焉。汉室既东,郭氏壮盛,太原、河南、颍川、东郡、冯翊是也。其声著者曰泰,字林宗,屡举有道不就,雅尚沮高,为世所慕。又有仕于晋者曰璞,洽闻博物,尤深阴阳卜筮之学,不从王氏之变,遂殒其身。迨至季唐,郭氏尤盛。有曰知运者,多战功,封太原郡王。最显者曰子仪,世居华州,以武举屡有大功,进封汾阳郡王。生八子:曜、旰、希(左有“日”旁)、出(左有“日”旁)、晤、暧、曙、映,皆为显宦,孙多人,锐、锋、钢、钊、奇、从、,万为超擢。唐未兵略冬五季扰攘,以故子孙分适他国,所至皆以汾阳为封郡看,此汾阳郭氏之攸始也,难道以先王之谥为氏者与?抑难道以所居之官为氏者与?宋兴,海宇宁一,褒功继尽,推恩及远,诏封其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