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轩笔录范文正公仲淹1
胡宇轩: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胡宇轩: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看图作文班结业典礼。回想一年前,我们还是不懂事的娃娃,在作文题目面前,无从下笔。
吕东: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下,能够写出让爸爸、妈妈满意的作文了!
胡宇轩: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在老师和家长的细心指导下,能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了!
吕东: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在英才学校作文班的大家庭里,快乐学习着,快乐成长着!
胡宇轩: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家长,我们明白了您寄予我们的厚爱与期望!
吕东:敬爱的师长,我们读懂了您的谆谆教诲和深情目光。
胡宇轩:可爱的同学们,我们品尝了属于我们的以手写心的欢乐和追求。
合:让我们心怀感恩,真诚地道一声:谢谢英才学校,谢谢老师,谢谢家长,谢谢同学们!
吕东: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学生代表胡宇轩同学发言!(胡宇轩发言)
胡宇轩:谢谢同学们!我的发言代表了我们在场每一位同学的心声。
吕东:接下来,让我们共同为家长做一个汇报。请全体同学一起来背诵《日记儿歌》。日记日记天天记,起:
胡宇轩:下面我建议同学们用最响亮的声音来一起背诵《看图写话儿歌》。看图写话并不难,起:
吕东: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今天的欢庆意味着来日的更发奋的学习!让我们永远记住,只有刻苦勤奋才能换来更多的荣誉。
胡宇轩:让我们永远记住英才学校的校训:勤学、尚美、多思、崇德。愿放飞梦想,点燃希望,成就梦想。
吕东:让我们满怀感恩,说出心中的感激之情吧!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和表演节目。
胡宇轩:我们就要开始新课程的学习了,让我们带着老师的祝愿,带着家长的期盼,一起分享这甜蜜吧!让我们共同举杯,为我们开始新的旅程加油、助威。(干杯)
吕东:看图说话写话已成过去,我们心中留恋不已。新的任务呈现眼前,美好记忆铭刻心里。
合:让我们扬起风帆,驶向未来硕果累累的彼岸。
胡宇轩:下面请方老师为我们颁发荣誉证书,请同学们起立。
吕东:看着这金光闪闪的荣誉证书,我们心中充满了力量。同学们,今天我们是莘莘(shenshen)学子。明天我们是社会的栋梁。
胡宇轩:今天,我们以英才学校为荣!明天,英才学校将以我们为荣!
吕东:让我们再一次心怀感恩,真诚地道一声——
合:亲爱的老师,感谢您为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亲爱的家长,感谢您为我们扬起远航的风帆!让我们牢记——今天,我们以英才学校为荣!明天,英才学校将以我们为荣!
合:英才学校看图作文班结业典礼到此结束。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让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的欢聚。
东轩笔录范文正公仲淹2
相传六一班奇人百出,接下来这位可谓是前不见右人,后不见来者,连一代狂神大轩轩在他面前也只能“咩咩”叫。
他是我们班的大力王,也是博击王,他有满身肥肉,肚子上自带游泳圈,此人可将我们班的重量级大轩轩从地上扶起来。你别看他戴个眼镜文质彬彬的,其实这个四眼仔打架可不一般,老师来了也叫不住!“嘿嘿”原来是一阵奸笑,一听我就知道是大轩轩的。
呀!原来是大轩轩光天化日之下公开挑战搏击骆,作为看热闹一族这针尖对麦芒的战斗我可不能错过。随着搏击骆一声怒吼,战斗拉开维幕,只见搏击骆举起拳头,脚踩风火轮向那逃之夭夭的大轩轩飞驰而去。我作为现场解说当然要紧随其后。搏击骆边飞边喷脏话,终于大轩轩在男厕所门口停下了,抡起拳头向大轩轩脑砸去,我看见了不可思议的一瞬间,只见大轩轩往旁一退,握住那比石头还硬的拳头借力打力,搏击骆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他凭着超强的防摔打的身体站了起来。
这下搏击骆彻底火了,一拳打向大轩轩,大轩轩以重量优势纹丝不动,搏击骆见情况不妙,立刻反身来了个锁喉,然后举起拳头开始蓄力,蓄力完毕,只见他抡起拳头向大轩轩的脑袋飞击,如陨石一般砸向地球,他足足敲了三次才收手,说时迟那时快,大轩轩转过身,他原本清明的双眼也布满血丝,仿佛万古巨兽争脱枷锁重临人间,而这一切只是演饰,只见他迅速地使出了那招——扒裤子。只是一秒的时间搏击骆雪白的大屁股暴露在空气中,搏击骆立马拉好裤子,以其人之道还至其身,他也使了那招。
唉!我都看不下去了,原来强者对决也会用小人的招数。搏击骆终究是搏击骆,大轩轩连小时候的三脚猫的功夫都使出来也打不过他。
这就是搏击骆的“辉煌”战绩,若要问其人就来找我吧。
东轩笔录范文正公仲淹3
As we all know, the Great Wall is a great building. I am proud of the first great wall. The Great Wall has a history of 2000 years.
It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China. It starts from Shanhaiguan in the East and ends at Jiayuguan in the West. It is one of the great miracles created by the ancient Chinese people and represents the third and third past of China's long history.
The Great Wall was built to resist the attack of the enemy, such as Today, the Great Wall has become a popular tourist attraction, attracting many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every year.
中文翻译:
众所周知,长城是一座伟大的建筑,我以长城第一而自豪,长城有两千年的历史它位于中国北方,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公里秒,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之一,代表着中国悠久的历史第三、第三个过去,长城是为了抵御敌人的进攻而建的,如今,长城已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旅游景点,每年都吸引着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东轩笔录范文正公仲淹4
下周一,我们就要开始课后延迟服务了。
都还没有开始上课后辅导,我们就要先考虑吃的问题了。因为到放学时间有点晚,要带点零食填补一下。马文嘉妈妈在家长群里问一下有没有人要带点心,如果不方便就买个箱子,一起放在箱子里,分组放也好区分。好多同学妈妈都发表先自己带点,怕我们晚上饿着。说是要让我们训练一下自己的自控能力,就选择自己带自己的点心,但只能带牛奶,水果和干点,不可以带晚饭,考验锻炼我们的机会来了。
还有在前几天上课的时候,我们还发现蒋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总是有别的老师给她打电话,仔细听才知道,要来怎么安排老师帮学生课后服务的事,蒋老师一天都是忙忙碌碌。
人生中有好多的第一次,就像这次的课后服务班,这也是我们的第一次,希望我们都能好好学习,能够让我们学习的成绩突飞猛进。我们都一起加油!
东轩笔录范文正公仲淹5
I love my parents and they love me very much. I am a student of Dongzhou middle school. It is very big and beautiful here.
Besides the buildings, there are many teaching buildings and office buildings. There is a big playground after school. There are many boys playing basketball on it.
I think they are very happy that there are many flowers and trees in the school. They are very beautiful. I like my school.
I have many friends and friends They are very polite and helpful. My friends are very kind to me. They can make me happy.
So I like to play with them. My hobbies are listening to music and reading. I like pop music very much.
I don't like sports because I'm not strong. It's hard for me.
中文翻译:
我爱我的父母,他们也很爱我,我是东洲中学的一名学生,这里很大很漂亮,除了建筑物外还有许多教学楼和办公楼,放学后还有一个大操场,有很多男孩在上面打篮球我想他们很高兴学校里有很多花草树木他们很漂亮我喜欢我学校的学校,我有很多朋友我的朋友都很有礼貌而且乐于助人我的朋友都对我很好他们能让我开心所以我喜欢和他们一起玩我的爱好是听音乐和阅读我非常喜欢流行音乐我不喜欢运动因为我不强壮这对我来说很难。
东轩笔录范文正公仲淹6
字达道,东阳人(浙江)。仁宗皇祐五年(1053)进士。
滕元发与范仲淹为表亲,是胡瑗的弟子。滕元发与早年为“东州逸党”成员的张方平为儿女亲家,苏轼曾代张方平撰写《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代张文定公作),饱带深情地赞美了滕甫的卓越的吏治和军事才能,事君尽其忠,待友尽其义的高风亮节。
其生平,仕宦经历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42﹑卷424《东坡全集》卷89《滕公墓志铭》,《宋史》卷332又传。 滕元发性格慷慨豪迈,不拘小节,洒脱兼富机趣。
《中吴纪闻》卷4《滕章敏公慷慨豪迈,不拘小节,浮于里市,与郑獬为忘形友,议论风采照映一世。尝与郑獬和杨绘字元素同试京师,自谓比魁天下,与二公约:“若其言不验,当厚致其罚。”
己而郑居榜首,杨次之,公在第三。二公责所约之金,答曰:一人解,一人会,吾安得不居第三。
俱一笑而散。因其旷放洒脱,被当时人称为:“谪仙”。
据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偶隽》卷曰“宋”载:滕甫宋湖州时,礼部员外郎林子中与元发婿何洵直同为僚,以诗贺之“清风楼下两溪春,三十余年一梦新。欲识玉皇香案吏,水晶宫里谪仙人。”
元发性情亦有虽玩劣但俊逸的一面,《梁溪漫志》载元发年轻时在寺院中《修业》,趁主僧外出,夜间烹寺中犬而食之。主僧归,要滕作《滕先生偷狗赋》才能作罢,滕当即赋“砖饭引来,喜掉续貂之尾;索綯牵去,惊回顾兔之。”
此赋马上在临近几郡传播开来。 滕元发之“俊逸”《却扫编》中的一则材料更见代表性。
滕元发为布衣时,尝为范文正公客,时范尹京。滕少年颇不羁,往往潜出从狭邪纵饮,范公病之,一夕,至滕书室,明烛观书,以侯其至,意将愧之,滕夜分大醉而归。
范公阳不视,以观其所为,滕略无慑惧,长揖问曰:“公所读何书?”公曰:汉书。复问:汉高祖何如人?公巡而入。
范曲意劝其读书,滕以汉高祖不读书为英豪相答,此虽类小说,却形象地刻画了滕甫的性格。 滕元发文武全才,尤其具武将风度,确有豪杰气概。
前引《东轩笔录》与王安石同为试官时的起誓诅咒,虽有丑化元发之嫌,但是多少透露了元发武将所持有的急躁﹑粗豪﹑坦荡。据四库全书宋范成大撰《吴郡志》卷第23“人物”4,已知当时名帅孙威敏预言其日后“当为贤将”:而《东轩笔录》卷8所记吴奎的描述更见元发气概。
“吴奎为参知政事,会御史中丞王陶以韩魏公不肯押班事,其言兼及两府,奎乃上章,官迩来天文遣见,皆为王陶召之,又尝于上前推荐滕甫可为帅,上问其故,奎曰:“滕甫不唯将略可取,至于躯干膂力,自可被两重铁甲。” 滕甫深知边务,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7载其知定州时,效仿契丹全民皆兵,建议组织边界地区愿意学习弓箭的公差,城乡百姓组成弓箭社,由长吏组织训练,以便危急时御敌之用。
苏轼《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记其在知定州任上,次上己节与郊外饮宴,有人报告契丹入寇,边民逃跑,“将吏大骇,请治兵”。滕甫依旧谈笑饮酒,并让人召回逃跑百姓。
事后证明消息虚妄,众将皆服。元发为当时名帅,威震西北。
神宗时西夏发生内乱,他主张抓住时机,一举解决这个威胁,但神宗未予采纳。 以粗豪不羁的武将而侧身于重文轻武时代之文官行列,元发在当时士林中的真正处境可以想见。
范文正公用士多取气节,而阔略细故,如孙威敏﹑滕达道,皆所素厚。其为帅,辟置幕客,多取见居谪籍未牵复。
人或疑之,公曰:“任有才能而无过,朝廷自应用之,若其实有可用之材,不幸陷于吏议深文者,不因事起之,则遂为废人。”故公所举用,多得贤能之士。
(《寓简》)。 滕达道为范文正门客,文正奇其才,谓他日后必能为帅,及以将略授之,达道亦不辞。
然任气使酒,无所顾避,久之,稍遨游无度,侵夜归必被酒,文正虽意不甚乐,终不禁也。达道后为名臣,多得文正规模,故子瞻挽词云:高平风烈在。
(《避暑录话》)由上可见,滕元发在当时属于有“气节”,但有“细故”(微小瑕疵)的士人,此“细故”很可能包括“任气”使酒,无所顾避,久之,稍遨游无度,侵夜归必被酒。因以英雄自许,所以平视仲淹,这在一般人绝难忍受,然而达道后为名臣,多得文正规模,故子瞻挽词云:高平风烈在。
滕达道性格中所具有的豪狂性格即使是颇识英雄的范仲淹也“意不甚乐”,可见其在当时士林中会是怎样的处境:由《寓简》中范仲淹的话“若其实有可用之材,不幸陷于吏议深文者,不因事起之,则遂为废人”看,滕达道﹑孙威敏等人所代表的士风是为士论,吏议极度贬毁的。 “滕屠郑沽”及其友人多豪放俊逸,极自信,自负甚至自傲,善谋略﹑知兵﹑有极强的功名事业心。
“极端”是他们的基本特征。与当时重涵养﹑重品节的主流士风相冲突,属于士林中的“异类”。
元发在神宗面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帝知其诚尽,事无钜细,人无亲疏,皆问之。
东轩笔录范文正公仲淹7
○周未风俗《春秋》终于敬王三十九年庚申之岁,西狩获麟。又十四年,为贞定王元年癸酉之岁,鲁哀公出奔;二年,卒于有山氏。《左传》以是终焉。又六十五年,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之岁,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又一十七年,安王十六年乙未之岁,初命齐大夫田和为诸侯。又五十二年,显王三十五年丁亥之岁,六国以次称王,苏秦为从长,自此之後,事乃可得而纪。自《左传》之终以至此,凡一百三十三年,史文阙轶,考古者为之茫昧。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後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汉,此风未改,故刘向谓其“承千岁之衰周,继暴秦之馀弊,贪饕险波,不闲义理。”观夫史之所录,无非功名势利之人,笔札喉舌之辈,而如董生之言正谊明道者不一二见也,盖自春秋之後,至东京,而其风俗稍复乎古,吾是以知光武、明、章果有变齐至鲁之功,而借其未纯乎道也。自斯以降,则宋庆历、元右之间为优矣。嗟乎,论世而不考其风俗,无以明人主之功。余之所以斥周末而进东京,亦《春秋》之意也。
○秦纪会稽山刻石秦始皇刻石凡六,皆铺张其灭六王、并天下之事。其言黔首风俗,在泰山则云:“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在褐石门则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如此而已。惟会稽一刻其辞曰:“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男女挈诚。夫为寄瑕,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何其繁而不杀也?考之《国语》,自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後,惟恐国人之不善,故令壮者无取老妇,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内传》子胥之言亦曰:“越十年,生聚。”《吴越春秋》至谓勾践以寡妇淫过犯,皆输山上;士有忧思者,令游山上,以喜其意。当其时盖欲民之多,而不复禁其淫。传至六国之末,而其风犹在。故始皇为之厉禁,而特著于刻石之文。以此与灭六王并天下之事并提而论,且不著之于燕、齐,而独著之于越,然则秦之任刑虽过,而其坊民正俗之意固未始异于三王也。汉兴以来,承用秦法以至今日者多矣,世之儒者言及于秦,即以为亡国之法,亦未之深考乎?
○两汉风俗汉自孝武表章《六经》之後,师儒虽盛,而大义未明,故新莽居摄,颂德献符者遍于天下。光武有鉴于此,故尊崇节义,敦厉名实,所举用者莫非经明行修之人,而风俗为之一变。至其未造,朝政昏浊,国事日非,而党锢之流、独行之辈,依仁蹈义,舍命不渝,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无尚于东京者,故范晔之论,以为桓、灵之间,君道秕僻,朝纲日陵,国隙屡启,自中智以下,靡不审其崩离,而权强之臣息其窥盗之谋,豪俊之夫屈于鄙生之议。所以倾而未颓、决而未溃,皆仁人君子心力之为。可谓知言者矣。使後代之主循而弗革,即流风至今,亦何不可,而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跃驰之士。观其下令再三,至于求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于是权诈迭进,好逆萌生。故董昭太和之疏,已谓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梯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求利为先。至正始之际,而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周、孔之书,习老、庄之教,风俗又为之一变。夫以经术之治,节义之防,光武、明、章数世为之而未足;毁方败常之俗,孟德一人变之而有馀。後之人君将树之风声,纳之轨物,以善俗而作人,不可不察乎此矣。光武躬行俭约,以化臣下。讲论经义,常至夜分。一时功臣如邓禹,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闺门修整,可为世法。贵戚如樊重,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以故东汉之世,虽人才之倜傥不及西京,而士风家法似有过于前代。
东京之末,节义衰而文章盛,自蔡邑始,其仕董卓,无守,卓死,惊叹无识。观其集中滥作碑颂,则平日之为人可知矣。
以其文采富而交游多,故後人为立佳传。嗟乎,士君子处衰季之朝,常以负一世之名,而转移天下之风气者,视伯喈之为人,其戒之哉!
○正始魏明帝殂,少帝即位,改元正始,凡九年。其十年,则太傅司马懿杀大将军曹爽,而魏之大权移矣。三国鼎立,至此垂三十年,一时名士风流盛于洛下。乃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即此诸贤为之倡也。自此以後,竞相祖述。如《晋书》言王敦见卫,谓长史谢鲲曰:“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沙门支遁以清谈著名于时,莫不崇敬,以为造微之功足参诸正始。《宋书》言羊玄保二子,太祖赐名日咸、日粲,谓玄保曰:“欲令卿二子有林下正始馀风。”王微《与何偃书》曰:“卿少陶玄风,淹雅修畅,自是正始中人。”《南齐书》占袁粲言于帝曰:“臣观张绪有正始遗风。”《南史》言何尚之谓王球:“正始之风尚在。”其为後人企慕如此。然而《晋书·儒林传序》云:“摈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馀论,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此则虚名虽被于时流,笃论未忘乎学者。是以讲明六艺,郑王为集汉之终;演说老、庄,王何为开晋之始。
以至国亡于上,教沦于下。羌、戎互僭,君臣屡易。非林下诸贤之咎而谁咎哉!”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魏晋人之清谈,何以亡天下?是孟子所谓杨、墨之言,至于使天下无父无君,而入于禽兽者也。
昔者嵇绍之父康被杀于晋文王,至武帝革命之时,而山涛荐之人仕,绍时屏居私门,欲辞不就。涛谓之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于人乎。”一时传诵,以为名言,而不知其败义伤教,至于率天下而无父者也。夫绍之于晋,非其君也,忘其父而事其非君,当其未死,三十馀年之间,为无父之人亦已久矣,而荡阴之死,何足以赎其罪乎!且其人仕之初,岂知必有乘舆败绩之事,而可树其忠名以盖于晚上,自正始以来,而大义之不明遍于天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使谓绍为忠,则必谓王裒为不忠而後可也,何怪其相率臣于刘聪、石勒,观其故主青衣行酒,而不以动其心者乎?是故知保人下,然後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宋世风俗《宋史》言士大夫忠义之气,至于五季变化殆尽。宋之初兴,范质、王溥犹有馀憾。艺祖首褒韩通,次表卫融,以示意向。真、仁之世,田锡、王禹、范仲淹、欧阳修、唐介诸贤,以直言谠论倡于朝。于是中外荐绅知以名节为高,廉耻相尚,尽去五季之陋。故靖康之变,志士投袂起而勤王,临难不屈,所在有之。及宋之亡,忠节相望。呜呼!观哀、平之可以变而为东京,五代之可以变而为宋,则知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也。《剥》上九之言硕果也,阳穷于上,则复生于下矣。人君御物之方,莫大乎抑浮止竟。宋自仁宗在位四十徐年。虽所用或非其人,而风俗醇厚,好尚端方,论世之士谓之君子道长。及神宗朝荆公秉政,骤奖趋媚之徒,深锄异己之辈。邓绾、李定、舒、蹇序辰、王子韶诸奸,一时擢用,而士大夫有“十钻”之目。干进之流,乘机抵隙。驯至绍圣、崇宁,而党祸大起,国事日非,膏育之疾遂不可治。後之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士心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日而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位而不可反矣。李应中谓:“自王安石用事,陷溺人心,至今不自知觉。人趋利而不知义,则主势日孤。”此可谓知言者也。《诗》曰:“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夫使庆历之士风一变而为崇宁者,岂非荆公教揉之效哉。
《苏轼传》:“熙宁初,安石创行新法,拭上书言:‘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厚薄,不在乎富与贫,臣愿陛下务崇道德而厚风俗,不愿陛下急于有功而贪富强。仁祖持法至宽,用人有序,专务掩覆过失,未尝轻改旧章。考其成功,则日未至,以言乎用兵,则十出而九败;以言乎府库,则仅足而无馀。徒以德泽在人,风俗知义,故升遐之日,天下归仁。议者见其末年,吏多因循,事不振举,乃欲矫之以苛察,齐之以智能,招徕新进勇锐之人,以图一切速成之效。未享其利,浇风已成,多开骤进之门、使有意外之得。公卿侍从跬步可图,俾常调之人举生非望。欲望风俗之厚,岂可得哉!近岁朴拙之人愈少,巧进之士益多,惟陛下哀之、救之。’”当时论新法者多矣,未有若此之深切者。根本之言,人主所宜独观而三复也。《东轩笔录》:“王荆公秉政,更新天下之务,而宿望旧人议论不协,荆公遂选用新进,侍以不次,故一时政事不日皆举,而两禁台阁内外要权莫非新进之士也。及出知江宁府,吕惠卿骤得政柄,有射羿之意。而一时之士见其得君,谓可以倾夺荆公,遂更朋附之,以兴大狱。寻荆公再召,邓绾反攻惠卿,惠卿自知不安,乃条列荆公兄弟之失数事面奏,上封惠卿所言以示荆公。故荆公表有云‘忠不足以取信,故事事欲其自明;义不足以胜奸,故人人与之立敌。’盖谓是也。既而惠卿出毫州,荆公复相,承党人之後,平日肘腋尽去,而在者已不可信,可信者又才不足以任事,当日唯与其子机谋,而又死,知道之难行也,于是慨然复求罢去,遂以使相再镇金陵,未期纳节。久之,得会灵观使。”其发明荆公情事,至为切当。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而《大戴礼》言:“有人焉,容色辞气其人人甚愉,进退^v^其与人甚巧,其就人甚速,其叛人甚易。”迹荆公昔日之所信用者,不惟变土习、蠢民生,而已亦不飨其利。《书》曰:“其後嗣王罔克有终,相亦罔终。”为大臣者,可不以人心风俗为重哉!
《东轩笔录》又曰:“王荆公在中书,作《新经义》以授学者故太学诸生几及三千人。又令判监、直讲程第诸生之业,处以上,中、下三舍,而人间传以为试中、上舍者,朝廷将以不次升擢。于是轻薄书生矫饰言行,坐作虚誉,奔走公卿之门者若市矣。”
苏子瞻《易传兑卦解》曰:“六三,上六,皆兑之小人,以说为事者均也。六三,履非其位,而处于二阳之间,以求说为兑者故日‘来兑’,言初与二不招而自来也,其心易知,其为害浅,故二阳皆吉,而六三凶。上六,超然于外,不累于物,此小人之托于无求以为兑者也,故曰‘引兑’,言九五引之而後至也。其心难知,其为害深。故九五孚于剥,虽然其心盖不知而贤之,非说其小人之实也,使知其实则去之矣,故有厉而不凶。然则上六之所以不光,何也?曰:难进者,君子之事也,使上六引而不兑则其道光矣。”此论盖为神宗用王安石而发。《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荆公当日处卑官,力辞其所不必辞;既显,宜辞而不复辞。矫情干誉之私,固有识之者矣。夫子之论观人也,曰“察其所安”;又曰“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是则欺世盗名之徒,古今一也,人君可不察哉。陆游《岁暮感怀诗》:“在昔祖宗时,风俗极粹美。人材兼南北,议论忘彼此。谁令各植党,更仆而迭起,中更金源祸,此风犹未已。倘筑太平基,请自厚俗始。”○清议古之哲王所以正百辟者,既已制官刑儆于有位矣,而又为之立闾师,设乡校,存清议于州里,以佐刑罚之穷。“移之郊、遂”,载在《礼经》;“殊厥井疆”,称于《毕命》。两汉以来犹循此制,乡举里选,必先考其生平,一玷清议,终身不齿。君子有怀刑之惧,小人存耻格之风,教成于下而上不严,论定于乡而民不犯。降及魏晋,而九品中正之设,虽多失实,遗意未亡。凡被纠弹付清议者,即废弃终身,同之禁锢。至宋武帝篡位,乃诏:“有犯乡论清议,赃污淫盗,一皆荡涤洗除。与之更始。”自後凡遇非常之恩,赦文并有此语。《小雅》废而中国微,风俗衰而叛乱作矣。然乡论之污,至烦诏书为之洗刷,岂非三代之直道尚在于斯民,而畏人之多言犹见于《变风》之日乎?予闻在下有鳏,所以登庸;以比三凶,不才,所以投畀。虽二帝之举错,亦未尝不询于刍荛。然则崇月旦以佐秋官,进乡评以扶国是,傥亦四聪之所先,而王治之不可阙也。
陈寿居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坐是沈滞者累年,阮简父丧,行遇大雪,寒冻,遂诣浚仪令,令为他宾设黍霍,简食之,以致清议,废顿几三十年。温峤为刘司空使劝进,母崔氏固留之,峤绝裾而去,迄于崇贵,乡品犹不过也,每爵皆发诏。谢惠连先爱会稽郡吏杜德灵,及居父忧,赠以五言诗十馀首,文行于世,坐废不豫荣伍。张率以父忧去职,其父侍伎数十人,善讴者有色貌,邑子仪曹郎顾玩之求聘焉,讴者不愿,遂出家为尼。尝因斋会率宅,玩之为飞书,言与率奸,南司以事奏闻,高祖惜其才,寝其奏,然犹致世论,服阕後久之不仕。官职之升沈本于乡评之与夺,其犹近古之风乎?
天下风俗最坏之地,清议尚存,犹足以维持一二。至于清议亡,而干戈至矣。洪武十五年八月乙酉,礼部议:“凡十恶、好盗诈伪,干名犯义,有伤风俗及犯赃至徒者,书其名于申明亭,以示惩戒,有私毁亭舍、涂抹姓名者,监察御史、按察司官以时按视,罪如律。”制可。十八年四月辛丑,命刑部录内外诸司官之犯法罪状明著者,书之申明亭。此前代乡议之遗意也,後之人视为文具。风纪之官但以刑名为事,而于弼教新民之意若不相关,无惑乎江河之日下已!○名教司马迁作《史记·货殖传》,谓:“自廊庙朝廷岩穴之士,无不归于富厚。等而下之,至于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而仲长敖《核性赋》谓:“倮虫三百,人最为劣。爪牙皮毛,不足自卫;唯赖诈伪,迭相嚼啮。等而下之,至于台隶僮竖,唯盗唯窃。”乃以今观之,则无官不赂遗,而人人皆吏士之为矣;无守不盗窃,而人人皆僮竖之为矣。自其束发读书之时,所以劝之者,不过所谓千钟粟、黄金屋,而一日服官,即求其所大欲。君臣上下怀利以相接,遂成风流,不可复制。後之为治者宜何术之操?曰:唯名可以胜之。名之所在,上之所庸,而忠信廉沽者显荣于世;名之所去,上之所摈,而怙侈贪得者废锢于家。即不无一二矫伪之徒,犹愈于肆然而为利者。《南史》有云:“汉世士务修身,故忠孝成俗。至于乘轩服冕,非此莫由,晋、宋以来,风衰义缺。故昔人之言日名教,曰名节,曰功名,不能使天下之人以义为利。而犹使之以名为利,虽非纯王之风,亦可以救积污之俗矣。”
《旧唐书》:薛谦光为左补阙,上疏言:“臣窃窥古之取士,实异于今,先观名行之源,考其乡邑之誉,崇礼让以厉己,显节义以标信,以敦朴为先最,以雕虫为後科,故人崇劝让之风,士去轻浮之行。希仕者必修贞确不拔之操,行难进易退之规,众议已定其高下,郡将难诬其曲直,故计贡之贤愚,即州将之荣辱,假有秽行之彰露,亦乡人之厚颜。是以李陵降而陇西惭,干木隐而西河美。故名胜于利,则小人之道消;利胜于名,则贪暴之风扇,自七国之季,虽杂纵横,而汉代求才,犹征百行,是以礼节之士敏德自修,闾里推高,然後为府寺所辟。今之举人有乖事实、乡议决小人之笔,行修无长者之沦,策第喧竞于州府,祈恩不胜于拜伏。或明制才出,试遣搜易攵,驱驰府寺之门,出人王公之第,上启陈诗,唯希咳唾之泽:摩顶至足,冀荷提携之恩。故俗号举人,皆称‘觅举’。觅者。自求之称也。夫徇己之心切,则至公之理乖,贪仕之性彰,则廉洁之风薄。是知府命虽高,异叔度勤勤之让;黄门已贵,无秦嘉耿耿之辞。纵不能挹己推贤,亦不肯待于三命。故选司补置,喧然于礼闱;州贡宾上,争讼于阶闼。谤议纷合,渐以成风。夫竞荣者必有争利之心,谦逊者亦无贪贿之累。自非上智。焉能不移?在于中人,理由习俗。若重谨厚之士,则怀禄者必崇德以修名;若开趋竞之门,则徼幸者皆戚施而附会。附会则百姓罹其弊,修名则兆庶蒙其福,风化之渐,靡不由兹。”嗟乎,此言可谓切中今时之弊矣。
汉人以名为治,故人材盛;今人以法为治,故人材衰。
宋范文正《上晏元献书》曰:“夫名教不崇,则为人君者谓尧舜不足法,祭、纣不足畏;为人臣者谓八元不足尚,四凶不足耻。天下岂复有善人乎?人不爱名,则圣人之权去矣。”
今日所以变化人心,荡涤污俗者,莫急于劝学、奖廉二事。天下之士,有能笃信好学,至老不倦,卓然可当方正有道之举者,官之以翰林、国子之秩,而听其出处,则人皆知向学,而不竞于科目矣,庶司之官,有能洁己爱民,以礼告老,而家无儋石之储者,赐之以五顷十顷之地,以为子孙世业,而除其租赋,复其丁徭,则人皆知自守而不贪于货赂矣。岂待川再遣,方收牧豕之儒;优孟陈言,始录负薪之允。而扶风之子,特赐黄金;琢郡之贤,常颁羊酒。遂使名高处士,德表具僚,当时怀稽古之荣,没世仰遗清之泽,不愈于科名、爵禄劝人,使之干进而饕利者哉?以名为治,必自此涂始矣。
汉平帝元始中,诏曰:“汉兴以来,股肱在位,身行俭约,轻财重义,未有若公孙弘者也,位在宰相封侯,而为布被脱粟之饭,奉禄以给故人宾客,无有所馀,可谓减于制度而率下笃俗者也,与内富厚而外为诡服以钓虚誉者殊科,其赐弘後子孙之次见为适者,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魏志》:“嘉平六年,朝廷追思清节之士,诏赐故司空徐邈、征东将军胡质、卫尉田豫家二千斛,帛三十束,布告天下。”後魏宣武帝延昌四年,诏曰:“故处士李谧,屡辞征辟,志守冲素。儒隐之操深可嘉美,可远傍惠、康,近准玄、晏。谥曰贞静处士,并表其门闾,以旌高节。”《唐六典》:“若蕴德丘园,声实明著,虽无官爵,亦赐谥曰先生。”以余所见,崇祯中尝用巡按御史祁彪佳言,赠举人归子慕、朱陛宣为翰林院待诏。
《唐书》:“牛僧孺,隋仆射奇章公弘之裔,幼孤,下杜樊乡有赐田数顷,依以为生。”则知隋之赐田,至唐二百年而犹其子孙守之,若金帛之颁,廪禄之惠,则早已化为尘土矣。国朝正统中。以武进田赐礼部尚书胡氵荧,其子孙亦至今守之,故窃以为奖廉之典莫善于此。
○廉耻《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于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後雕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光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于》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曰止欲将。”故礼者所以班朝治军,而《兔》之武夫皆本于文王後妃之化,岂有淫刍荛,窃牛马,而为暴于百姓者哉。《後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矣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钅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人厩;使金如粟,不以人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央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吾于辽东之事有感。
杜子美诗:“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一本作“廉耻将”,诗人之意未必及此。然吾观《唐书》言,王亻必为武灵节度使。先是,吐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壖先贮材木,皆为节帅遣人潜载之,委于河流,终莫能成。蕃人知亻必贪而无谋,先厚遣之,然後并役成桥,仍筑月城守之,自是朔方御寇不暇,至今为患,由亻必之黩货也。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得此意者,郢书燕说,或可以治国乎?
○流品晋,宋以来,尤重流品,故虽蕞尔一方,而犹能立国。《宋书·蔡兴宗传》:“兴宗为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常侍如故。被征还都时,右军将军王道隆任参国政,权重一时,蹑履到兴宗前,不敢就席,良久方去,竞不呼坐。”元嘉初,中书舍人狄当诣太子詹事王昙首,不敢坐。其後中书舍人王弘为太祖所爱遇,上渭曰:“卿欲作士人,得就王球坐,乃当判耳。殷,刘并杂,无所益也。若往诣球,可称旨就席。”及至,球举扇曰:“若不得尔。”弘还,依事启闻,帝曰:“我便无如此何。”五十年中有此三事。《张敷传》:“迁江夏王义恭抚军记室参军,时义恭就文帝求一学义沙门,会敷赴假还江陵,人辞,文帝令以後縆载沙门。敷不奉诏,曰:‘臣性不耐杂迁。’正员郎、中书舍人狄当,周赳并管要务,以敷同省名家,欲诣之。赳曰:‘彼若不相容,便不如不往。’当曰:‘吾等并已员外郎矣,何忧不得其坐。’敷先设二床,去壁三四尺。二客就席,酬接甚欢。既而呼左右曰:‘移吾床远客!’赳等失色而去。”《世说》:“纪僧真得幸于齐世祖,尝请曰:‘臣出自本县武吏,遭逢圣时,阶荣至此,无所须,惟就陛下乞作士大夫。’上曰:‘此由江学攵,谢瀹,我不得措意,可自诣之。’僧真承旨诣学攵,登榻坐定。学攵顾命左右曰:‘移吾床远客!’僧真丧气而退,以告世祖。世祖曰:‘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梁书·羊侃传》:“有宦者张僧胤候侃,侃竟不前之,曰:‘我床非阉人所坐。’”自万历季年,绅之士不知以礼饬躬,而声气及于宵人,诗字颁于舆皂,至于公卿上寿,宰执称儿。而神州陆沈,中原涂炭,夫有以致之矣。
○重厚世道下衰,人材不振,王亻不之吴语,郑綮之歇後,薛昭纬之《烷溪沙》,李邦彦之俚语辞曲,莫不登诸岩廊,用为辅弼。至使在下之人慕其风流,以为通脱。而栋折榱崩,天下将无所芘矣。及乎板荡之後而念老成,播迁之馀而思耆,庸有及乎?有国者登崇重厚之臣,抑退轻浮之士,此移风易俗之大要也。侯景数梁武帝十失,谓皇太子吐言止于轻薄,赋咏不出桑中。张说论阎朝隐之文,如丽服靓妆,燕歌赵舞,观者忘疲,若类之风雅则罪人矣。今之词人率同此病,淫辞艳曲,传布国门,有如北齐阳俊之所作六言歌辞,名为《阳五伴侣》,写而卖之。在市不绝者,诱惑後生,伤败风化,宜与非圣之书同类而焚,庶可以正人心术。
何晏之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邓之行步舒纵,坐立倾倚;谢灵运之每出人,自扶接者常数人,後皆诛死。而魏文帝体貌不重,风尚通脱,是以享国不永,後祚短促。史皆附之《五行志》,以为貌之不恭。昔子贡于礼容俯仰之间,而知两君之疾与乱,夫有所受之矣。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扬子《法言》曰:“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四明薛冈谓:“士大夫子弟不宜使读《世说》,未得其隽永先习其简傲。”推是言之,可谓善教矣。防其乃逸乃谚之萌,而引之有物有恒之域,此以正养蒙之道也。南齐陈显达语其诸子曰:“麈尾蝇拂,是王、谢家物,汝不须捉此。”即取于前烧除之。
○耿介读屈子《离骚》之篇,乃知尧舜所以行出乎人者,以其耿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则不可与人尧舜之道矣。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则谓之耿介,反是谓之昌披。夫道若大路然,尧、桀之分必在乎此。
○乡原老氏之学所以异乎孔子者,和其光,同其尘,此所谓似是而非也。《卜君》、《渔父》二篇尽之矣,非不知其言之可从也,而义有所不当为也,子云而知此义也,《反离骚》其可不作矣。寻其大指,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此其所以为莽大夫与?
《卜居》、《渔父》,法语之言也;《离骚》、《九歌》,放言也。
○俭约国奢示之以俭,君子于之行宰相之事也。汉汝南许劭,为郡功曹。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入郡界,乃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之?”遂以单车归家。晋蔡充好学,有雅尚·体貌尊严,为人所惮。高平刘整,车服奢丽,尝语人曰“纱,吾服其常耳。遇蔡子尼在坐,而经日不自安,”北齐李德林父亡,时正严冬,单衰徒跣,自驾灵舆,反葬博陵。崔谌休假还乡,将赴吊,从者数十骑,稍稍减留,比至德林门,才馀五骑,云:“不得令李生怪人熏灼,”李僧伽修整笃业,不应辟命。尚书袁叔德来候僧伽,先减仆从,然後入门。曰:“见此贤令,吾羞对轩冕。”夫惟君子之能以身率物者如此,是以居官而化一邦,在朝廷而化天下,魏武帝时,毛为东曹掾,典选举,以俭率人。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唐大历未·元载伏诛,拜杨绾为相。绾质性贞廉,车服俭朴,居庙堂未数日,人心自化。御史中丞崔宽,剑南西川节度使宁之弟。家富于财,有别墅在皇城之南,池馆台榭,当时第一,宽即日潜遣毁撤。中书令郭子仪,在州行营,闻绾拜相,坐中音乐减散五分之四。京兆尹黎,每出入,驺从百馀,亦即日减损,惟留十骑而已。李师古跋扈,惮杜黄裳为相,命一干吏寄钱数千缗,毡车子一乘。使者到门,未敢送,伺候累日,有绿舆自宅出,从婢二人。青衣褴缕,言是相公夫人。使者遽归,告师古。师古折其谋,终身不敢改节。此则禁郑人之泰侈,奚必于三年;变洛邑之矜夸,无烦乎三纪。修之身,行之家,示之乡党而已,道岂远乎哉!
○大臣《记》曰:“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故欲正君而序百官,必自大臣始。然而王阳黄金之论,时人既怪其奢;公孙布被之名,直士复讥其诈。则所以考其生平而定其实行者,惟观之于终,斯得之矣。季文子卒,大夫人敛,公在位。宰庀家器为葬备,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诸葛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悉仰于家,自有馀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夫廉不过人臣之一节,而左氏称之为忠,孔明以为无负者,诚以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夫居尊席腆,润屋华身,亦人之常分尔,岂知高後降之弗祥,民人生其怨诅,其究也乃与国而同败邪?诚知夫大臣家事之丰约,关于政化之隆污,则可以审择相之方,而亦得富民之道矣。
杜黄裳,元和之名相,而以富厚蒙讥;卢怀慎,开无之庸臣,而以清贫见奖。是故贫则观其所不取,此卜相之要言。
○除贪汉时赃罪被劾,或死狱中,或道自杀,唐时赃吏多于朝堂决杀,其特有者乃长流岭南。睿宗太极元年四月,制官典,主司枉法,赃一匹已上,并先决一百。而改元及南郊赦文,每曰:“大辟罪已下,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系囚见徒,罪无轻重,咸赦除之。官典犯赃不在此限。”然犹有左降遐方,谪官蛮徼者。而卢怀慎重以为言,谓屈法惠奸,非正本塞源之术。是知乱政同位,商後作其丕刑;贪以败官,《夏书》训之必杀。三代之王,罔不由此道者矣。
宋初,郡县吏承五季之习,黩货厉民,故尤严贪墨之罪。开宝三年,董元吉守英州,受赃七十馀万,帝以岭表初平,欲惩掊克之吏,特诏弃市。而南郊大赦,十恶故劫杀及官吏受赃者不原,史言宋法有可以得循吏者三,而不赦犯赃其一也。天圣以後,士大夫皆知饰簋而厉廉隅,盖上有以劝之矣。于文定谓本朝姑息之政甚于宋世,败军之将可以不死,赃吏巨万仅得罢官,而小小刑名反有凝脂之密,是轻重胥失之矣。盖自永乐时,赃吏谪令戍边,宣德中改为运砖纳米赎罪,浸至于宽,而不复究前朝之法也。鸣呼,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毋贪,不可得也。人主既委其太阿之柄,而其所谓大臣者皆刀笔筐箧之徒,毛举细故,以当天下之务,吏治何由而善哉?
《北梦琐言》;“後唐明宗尤恶墨吏。邓州留後陶,为内乡令成归仁所论,税外科配,贬岚州司马。掌书记王惟吉,夺历任告敕,长流绥州。毫州刺史李邺,以赃秽赐自尽,汴州仓吏犯赃,内有史彦旧将之子,又是附马石敬塘亲戚。王建立奏之,希免死。上曰:‘王法无私,岂可徇亲!’供奉官丁廷徽,巧事权贵,监仓犯赃,侍卫使张从宾方便救之。上曰:‘食我厚禄,盗我仓储,苏秦复生,说我不得。’并戮之。以是在五代中号为小康之世,”
《册府元龟》载;“天成四年十二月,蔡州西平县令李商,为百姓告陈不公,大理寺断上赎铜。敕旨:‘李商招愆,惧在案款。大理定罪,备引格条,然亦事有所未图,理有所未尽。古之立法,意在惜人;况自列圣相承,溥天无事,人皆知禁刑,遂从轻。丧乱以来,廉耻者少,朕一临寰海,四换星灰,常宣无外之风,每革从前之弊,惟期不滥,皆守无私。李商不务养民,专谋润己,初闻告不公之事件,决彼状头;又为夺有主之庄田,挞其本户。国家给州县篆印,抵为行遣公文,而乃将印历下乡,从人户取物。据兹行事,何以当官?宜夺历任官,杖杀。’”读此敕文,明宗可谓得轻重之权者矣。
《金史》:“大定十二年,咸平尹石抹阿没刺以赃死于狱,上谓其不尸诸市,已为厚幸。贫穷而为盗贼,盖不得已;三品职官以赃至死,愚亦甚矣。其诸子皆可除名。”夫以赃吏而祸及其子,似非恶恶止其身之义,然贪人败类,其子必无廉清,则世宗之诏亦未为过。《汉书》言李固、杜乔朋心合力,致主文宣,而孝桓即位之诏有曰:“赃吏子孙不得详举。”岂非汉人已行之事乎?《元史》:“至元十九年九月壬戌,敕中外官吏,赃罪轻者诀杖,重者处死,”
有庸吏之贪,有才吏之贪。《唐书·牛僧孺传》:“穆宗初,为御史中丞。宿州刺史李直臣,坐赃当死,中贵人为之申理。帝曰:‘直臣有才,朕欲贷而用之。’僧孺曰:‘彼不才者,持禄取容耳。天子制法,所以束缚有才者。安禄山、朱Г以才过人,故乱天下。’帝是其言,乃止。”今之贪纵者,大抵皆才吏也,苟使之惕于法而以正用其才,未必非治世之能臣也。
《後汉书》称袁安为河南尹,政号严明,然未尝以赃罪鞫人,此近日为宽厚之论者所持以为口实。乃余所见,数十年来姑息之政,至于纲解纽弛,皆此言贻之敝矣。嗟乎,范文正有言:“一家哭何如一路哭邪?”
朱子谓近世流俗惑于阴德之论,多以纵舍有罪为仁,此犹人主之以行赦为仁也。孙叔敖断两头蛇而位至楚相,亦岂非阴德之报邪?
唐《柳氏家法》:“居官不奏祥瑞,不度僧道,不贷赃吏法。”此今日士大夫居官者之法也,宋包拯戒子孙:“有犯赃者,不得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此今日士大夫教子孙者之法也。
○贵廉汉元帝时,贡禹上言:“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伏其诛,疑者以与民,亡赎罪之法。故令行禁止,海内大化。天下断狱四百,与刑错亡异。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自见功大威行,遂从耆欲,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人者补吏,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郡国恐伏其诛,则择便巧史书、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奸轨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故亡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故俗皆曰: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故黥劓而髡钳者,犹复攘臂为政于世。行虽犬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是为贤耳,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杰,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败坏,乃至于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赎罪,求士不得真贤;相守崇财利,诛不行之所致也。今欲兴至治,致太平,宜除赎罪之法。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赃者,辄行其诛,亡但免官,则争尽力为善,贵孝弟,贱贾人,进真贤,举实廉,而天下治矣。”鸣呼,今日之变有甚于此。自神宗以来,赎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于此矣。《书》曰:“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必如是,而後可以立太平之本。
禹又欲令“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贩卖,与民争利,犯者辄免官削爵,不得仕宦。”此议今亦可行。自万历以後天下水利、碾、场渡、市集无不属之豪绅,相沿以为常事矣。
○禁锢奸臣子孙唐太宗诏禁锢字文化及、司马德戡、裴虔通等子孙,不令齿叙。武後令杨素子孙不得任京官及侍卫。至德中,两京平,大赦,惟禄山支党及李林甫、杨国忠、王钅共子孙不原。宋高宗即位,诏蔡京、童贯、王黼、朱勔、李彦、梁师成、谭稹皆误国害民之人,子孙更不收叙,而章子孙亦不得仕于朝。明太祖有天下,诏宋未蒲寿庚、黄万石子孙不得仕宦。饕餮之象周鼎、杌之名楚书,古人盖有之矣。窃谓宜令按察司各择其地之奸臣一二人,王法之所未加,或加而未尽者,刻其名于狱门之石,以为世戒。而禁其後人之人仕,九刑不忘,百世难改,亦先王树之风声之意乎?
《旧唐书·太宗纪》:贞观二年六月辛卯,诏曰:“天地定位,君臣之义以彰;卑高既陈,人论之道斯著。是用笃厚风俗,化成天下。虽复时经治乱,主或昏明,疾风劲草,芬芳无绝,剖心焚体。赴蹈如归。夫岂不爱七尺之躯,重百年之命?谅由君臣义重。名教所先,故能明大节于当时,立清风于身後。至如赵高之殒二世,董卓之鸠弘农,人神所疾,异代同愤。况凡庸小竖,有怀凶悖,遐观典策,罔不诛夷。辰州刺史长蛇县男裴虔通,昔在隋代,委质晋藩,炀帝以旧邸之情,特相爱幸。遂乃忘蔑君亲,潜图拭逆,密伺间隙,招结群丑。长戟流矢,一朝窃发,天下之恶,孰云可忍?宜其夷宗焚首,以彰大戮,但年代异时,累逢赦令。可特免极刑,投之四裔,除名削爵,迁配州,”
《册府元龟》:“权万纪为治书待御史。贞观四年正月,奏宇文智及受隋厚恩,而蔑弃君亲,首为弑逆,人臣之所同疾,万代之所不原。今其子乃任千牛,侍卫左右,请从屏黜,以为惩戒。制可。”
《杨元禧传》载,武後制曰:“隋尚书令杨素,昔在本朝,早荷殊遇。禀凶邪之德,怀谄佞之才,惑乱君上,离间骨肉。摇动冢嫡,宁惟掘蛊之祸;诱扇後主,卒成请蹯之衅。生为不忠之人,死为不义之鬼,身虽幸免,子竟族诛。斯则奸逆之谋是其庭训,险薄之行遂成门风。刑戮虽加,枝胤仍在,岂可复肩随近侍,齿迹朝行。朕接统百王,恭临四海,上嘉贤佐,下恶贼臣,常欲从容于万机之馀,褒贬于千载之外,况年代未远,耳目所存者乎?其杨素及兄弟子孙,并不得令任京官及待卫。”
宋末蒲寿庚叛逆之事,皆出于其兄寿{山成}之画。是时寿{山成}佯著黄冠野服,归隐山中,自称处士,以示不臣二姓。而密为寿庚作降表,令人自水门潜出,送款于唆都。其後寿庚以功授平章,富贵冠一时,而寿{山成}亦居甲第。有投诗者云:“剑戟纷纭扶主日,山林寂寞闭门时。水声禽语皆时事,莫道山翁总不知。”呜呼,今之身为戎首而外托高名者,亦未尝无其人也。或欲盖而弥章,则无逃于三叛之笔矣。
○家事孔子曰:“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子木问范武子之德于赵孟,对曰:“夫子之家事治,言于晋国,无隐情;其祝史陈信于鬼神,无愧辞。”子木归以语王,王曰:“宜其光辅五君,以为盟主也,”夫以一人家事之理,而致晋国之霸,士大夫之居家岂细行乎!
《史记》之载宣曲任氏,曰:“富人争奢侈而任氏折节为俭,力田畜。田畜,人争取贱贾,任氏独取贵善。富者数世,然任公家约,非田畜所出,弗衣食;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以此为闾里率,故富而主上重之。”《汉书》载张安世曰:“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积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後汉书》载樊宏父重曰:“世善农稼,好货殖,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今之士大夫知此者鲜,故富贵不三四传而衰替也。
两家奴争道,霍氏奴入御史府,欲踏大夫门,此霍氏之所以亡也。奴从宾客浆酒藿肉,此董贤之所以败也。然则今日之官评,其先考之《憧约》乎?以正色立朝之孔父,而艳妻行路,祸及其君;以小心谨慎之霍光,而阴妻邪谋,至于灭族。夫纲之能立者鲜矣。
戎王听女乐而牛马半死。楚铁剑利而倡优拙,秦王畏之。成帝宠黄门名倡丙疆、景武之属,而汉业以衰。玄宗造《霓裳羽衣之曲》,而唐室遂乱。今日士大夫才任一官,即以教戏唱曲为事,官方民隐置之不讲,国安得不亡?身安得无败,○奴仆《颜氏家训》:“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唐李义府多取人奴婢,乃败,各散归其家。时人为露布云:“混奴婢而乱放,各识家而竞人。”太祖数凉国公蓝玉之罪,亦曰:“家奴至于数百。”今日江南士大夫多有此风,一登仕籍,此辈竞来门下,谓之投靠,多者亦至千人。而其用事之人,则主人之起居食息,以至于出处语默,无一不受其节制。有甘于毁名丧节而不顾者,奴者主之,主者奴之。嗟乎,此六逆之所由来矣。
《汉书·霍光传》:“任宣言:大将军时,百官已下,但事冯子都、王子方等。”又曰:“初;光爱幸监奴冯子都,常与计事。及显寡居,与子都乱。”夫以出入殿门,进止不失尺寸之人,而溺情女子、小人,遂至于此。今时士大夫之仆,多有以色而升,以妻而宠。夫上有渔色之主,则下必有弑之臣。“清斯催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是以欲清闺门,必自简童仆始。
严分宜之仆永年,号曰“鹤坡”;张江陵之仆游守礼,号曰“楚滨”。不但招权纳贿,而朝中多赠之诗文,俨然与绅为宾主。名号之轻,文章之辱,至斯而甚。异日媚阉建祠,非此为之嚆矢乎?
人奴之多,吴中为甚。其专恣暴横,亦惟吴中为甚。有王者起,当悉免为良而徙之,以实远方空虚之地。士大夫之家所用仆役,并令出赀雇募,如江北之例。则豪横一清,而四乡之民得以安枕。其为士大夫者,亦不受制于人,可以勉而为善。讼简风淳,其必自此始矣。
○阍人《颜氏家训》:“昔者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以接白屋之士,一日所见七十馀人。门不停宾,古所贵也。失教之家,阍寺无礼,或以主君寝食嗔怒,拒客未通,江南深以为耻。黄门侍郎裴之礼,号善待士,有如此辈,对宾杖之。其门生童仆接于他人,折旋俯仰,辞色应对,莫不肃敬。与主无别也。”《史记》:“郑当时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後汉书》:“皇甫嵩折节下士,门无留客。”而《大戴礼》:“武王之门铭曰:‘敬遇宾客,贵贱无二。’”则古已言之矣。观夫後汉赵壹之于皇甫规,高彪之于马融,一谒不面,终身不见。为士大夫者,可不戒哉!
《後汉书·梁冀传》:“冀、寿共乘辇车游观第内,鸣钟吹管,或连继日夜。客到门,不得通,皆请谢门者,门者累千金。”今日所谓门包,殆于此。○田宅《旧唐书》:“张嘉贞在定州,所亲有劝立田业者,嘉贞曰:‘吾天忝官荣,曾任国相,未死之际,岂忧饥馁。若负谴责,虽富田庄何用?比见朝士广占良田,乃身殁後,皆为无赖子弟作酒色之资,甚无谓也。’闻者叹服。”此可谓得二疏之遗意者。若夫世变日新,人情弥险,有以富厚之名而反使其後人无立锥之地者,亦不可不虑也。书又言马燧赀货甲天下。既卒,子畅承旧业,屡为豪幸邀取。贞元末,中尉曹志廉讽畅,令献田园第宅,顺宗复赐畅。中贵人逼取,仍指使施于佛寺,畅不敢吝。晚年财产并尽,身殁之後,诸子无室可居,以至冻馁。今奉诚园亭馆,即畅旧第也。土锷家财富于公藏,及薨,有二奴告其子稷改父遗表,匿所献家财。宪宗欲遣中使诣东都简括,以裴度谏而止。稷後为德州刺史,广赍金宝仆妾以行。节度使李全略利其货而图之,教本州军作乱杀稷,纳其室女,以伎媵处之。吾见今之大家,以酒色费者居其一,以争阋破者居其一,意外之侮夺又居其一,而三桓之子孙微矣。
○三反今日人情有三反,日弥谦弥伪,弥亲弥泛,弥奢弥吝。
○召杀巧召杀,忮召杀,吝召杀。
○南北风化之失江南之士,轻薄奢淫,梁、陈诸帝之遗风也。河北之人,斗很劫杀,安、史诸凶之馀化也。
○南北学者之病“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今日北方之学者是也。“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今日南方之学者是也。
○范文正公史言,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後天下之乐而乐。而文正自作《郊友人王君墓表》云:“今兹方面,宾客满坐,钟鼓在庭,自发忧边,对酒鲜乐,岂如圭峰月下,倚高松,听长笛,欣然忘天下之际乎?”马文渊少有大志,及至晚年,犹思建功边陲。而浪泊西里,见飞鸢跕跕堕水中,终思少游之言。古今同此一辙,阮嗣宗《咏怀诗》所云:“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黄鹊游四海,中路将安归”者也。若夫知几之神,处亢之正,圣人当之,亦必有道矣。
○辛幼安辛幼安词:“小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有寄当归。”此非用姜伯约事也。《吴志》:“太史慈,东莱黄人也。後立功于孙策,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但贮当归。”幼安久宦南朝,未得大用,晚年多有沦落之感,亦廉颇思用赵人之意尔。观其与陈同甫酒後之言,不可知其心事哉。○士大夫晚年之学南方士大夫,晚年多好学佛;北方士大夫,晚年多好学仙。夫一生仕宦,投老得闲,正宜进德修业,以补从前之阙,而知不能及,流于异端,其与求田问舍之辈行事虽殊,而孳孳为利之心则一而已矣。《宋史·吕大临传》:“富弼致政于家,为佛氏之学。大临与之书曰:‘古者三公无职事,惟有德者居之,内则论道于朝,外则主教于乡。古之大人当是任者,必将以斯道觉斯民,成己以成物,岂以位之进退、年之盛衰而为之变哉,今大道未明,人趋异学,不人于庄,则人于释,疑圣人为未尽善,轻礼义为不足学。人伦不明,万物惟悴,此老成大人侧隐存心之时,以道自任,振起坏俗。若夫移精变气,务求长年,此山谷避世之士独善其身者之所好,岂世之所以望于公者。’弼谢之。”以达尊大老而受後生之箴规,良不易得也。
唐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郑铣、虢州朱阳县丞郭仙舟,投匦献诗,敕曰:“观其文理,是崇道法;至于时用,不切事情,可各从所好。”并罢官,度为道士。
○士大夫家容僧尼《册府元龟》:“唐玄宗开元二年七月戊申,制曰:‘如闻百官家多以僧尼、道士为门徒,往还妻子,无所避忌。或诡托禅观,妄陈祸福;争涉左道,深斁大猷。自今已後,百官不得辄容僧尼道士等至家,缘吉凶要须设斋,皆于州县陈牒寺观,然後依数听去。仍令御史、金吾明加捉溺,’”
唐制,百官斋日虽在寺中,不得过僧。张籍《寺宿斋诗》云:“晚到金光门外寺,寺中新竹隔帘多,斋宫禁与僧相见,院院开门不得过。”
《金史·海陵纪》:“贞元三年,以右丞相张诰、平章政事张晖,每见僧法宝,必坐其下,失大臣体,各杖二十,僧法宝妄自尊大,杖二百。”
○贫者事人贫者不以货事人,然未尝无以自致也。江上之贫女,常先至而扫室布席。陈平侍里中丧,以先往往罢为助。古人之风,吾党所宜勉矣。
○分居宋孝建中,中军府录事参军周殷启曰:“今士大夫父母在而兄弟异居,计十家而七。庶人父子殊产,八家而五。其甚者乃危亡不相知,饥寒不相恤,忌疾谗害其间,不可称数。宜明其禁,以易其风。”当日江左之风便已如此。《魏书·裴植传》云:“植虽自州送禄奉母及赡诸弟,而各别资财,同居异梦,一门数灶。”盖亦染江南之俗也。隋卢思道聘陈,嘲南人诗曰:“共甑分炊饭,同铛各煮鱼。”而《地理志》言:“蜀人敏慧轻急,尤足意钱之戏,小人薄于情礼,父子率多异居。”《册府元龟》:“唐肃宗乾元元年四月,诏百姓中有事亲不孝,别籍异财,玷污风俗,亏败名教,先决六十,配隶碛西。有官品者,禁身闻奏。”《宋史》:太祖“开宝元年六月癸亥,诏荆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孙不得别财异居。”“二年八月丁亥,诏川峡诸州,察民有父母在而别籍异财者,论死。”太宗“淳化元年九月辛已,禁川峡民父母在出为赘婿。”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正月戊辰,诏诱人子弟析家产者,令所在擒捕流配。”其于教民厚俗之意,可谓深且笃矣。若刘安世劾章,“父在,别籍异财,绝灭义礼”,则史传书之,以为正论,马亮为御史中丞,上言父祖未葬,不得别财异居。乃今之江南犹多此俗人家,儿子娶妇,辄求分异。而老成之士,有谓二女同居,易生嫌竞,式好之道莫如分梦者,岂君子之言与?《史记》言商君治秦,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又言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以为国俗之敝。而陆贾家于好,有五男。出所使越得橐中装,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其生产。陆生常安车驷马,从歌舞琴瑟侍者十人,宝剑直百金,谓其子曰:“与汝约:过汝,汝给吾人马酒食,极欲十日而更。所死家得宝剑、车骑、侍从者,”後人或谓之为达。至唐姚崇,遗令,以达官身後子孙失荫,多至贫寒。斗尺之间,参商是竞,欲仿陆生之意,预为分定,将以绝其後争。呜呼,此衰世之意也。
汉桓帝之世,更相滥举,时人为之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当世之俗,犹以分居为耻。若吴之陈表,世为将督。兄修亡後,表母不肯事修母,表谓其母曰:“兄不幸早世,表统家事,当奉嫡母。母若能力表屈情承顺嫡母者,是至愿也。母若不能,直当出别居耳。”由是二母感寤雍穆。可以见东汉之流风矣。
《陈氏礼书》言:“周之盛时,宗族之法行,故得以此系民,而民不散。及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浸淫後世。习以为俗。而时君所以统驭之者,特服纪之律而已。间有纠合宗族,一再传而不散者,则人异之,以为义门,岂非名生于不足欤?”应劭《风俗通》曰:“凡兄弟同居,上也;通有无,次也;让,其下耳。”岂非中庸之行,而今人以为难能者哉?《五杂俎》言:“张公艺九世同居,高宗问之,书‘忍’字百馀以进。其意美矣,而未尽善也。居家御众,当令纪纲法度截然有章,乃可行之永久。若使姑妇勃,奴仆放纵,而为家长者仅含默隐忍而已,此不可一朝居,而况九世乎?善乎,浦江郑氏对太祖之言,曰:‘臣同居无他,惟不听妇人言耳。’此格论也,虽百世可也。”唐玄宗天宝元年正月,敕:“如闻百姓有户高丁多,苟为规避,父母见在,乃别籍异居,宜令州县勘会。其一家之中有十丁已上者,放两丁征行赋役;五丁己上放一丁。即令同籍共居,以敦风教。其赋丁孝假与免差科。”
谓得化民之术者矣。
○父子异部《三国志》言:“冀州俗,父子异部,更相毁誉。”今之江浙之间多有此风,一人门户,父子兄弟各树党援,两不相下。万历以後,三数见之。此其无行谊之尤,所谓“惟吊,兹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者矣。
○生日生日之礼,古人所无。《颜氏家训》曰:“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因成宴会。自兹以後,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常有饮食之事。无教之徒虽已孤露,其日皆为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梁孝元年少之时,每八月六日载诞之辰,尝设斋讲。自阮修容薨後,此事亦绝。”是此礼起于齐梁之间。逮唐宋以後,自天子至于庶人,无不崇饰。此日开筵召客,赋诗称寿,而于昔人反本乐生之意,去之远矣。○陈思王植陈思王植初封临侯,闻魏氏代汉,发服悲哭,文帝恨之。司马顺,宣王第五弟通之子,初封习阳亭侯。及武帝受禅,叹曰:“事乖唐虞,而假为禅名。”遂悲泣。由是废黜,徙武威姑臧县。虽受罪流放,守意不移而卒。膝王瓒,隋高祖母弟。周宣帝崩,高祖入禁中,将总朝政。瓒闻召,不从,曰:“作随国公。恐不能保,何乃更为族灭事邪?”广王全昱,全忠之兄。全忠称帝,与宗戚饮博于宫中。酒酣,全昱忽以投琼,击盆中迸散,睨帝曰:“朱三,汝本砀山一民,从黄巢为盗。天子用汝为四镇节度使,富贵极矣,奈何一旦灭唐三百年社稷,自称帝王?行当族灭,奚以博为!”帝不怿而罢。夫天人革命,而中心弗愿者乃在于兴代之懿亲,其贤于裸将之士、劝进之臣远矣。
○降臣《记》言:“孔子射于矍相之圃,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不入。”《说苑》言:“楚伐陈,陈西门燔,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轼。”《战国策》:安陵君言;“先君手受太府之宪,宪之上篇曰: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与焉。”下及汉魏,而马日、于禁之流,至于呕血而终,不敢腼于人世。时之风尚从可知矣。後世不知此义,而文章之士多护李陵,智计之家或称谯叟。此说一行,则国无守臣,人无植节,反颜事雠,行若狗彘,而不之愧也。何怪乎五代之长乐老,序平生以为荣,灭廉耻而不顾者乎!《春秋·僖十七年》:“齐人歼于遂。”《梁传》曰:“无遂则何以言遂?其犹存遂也。”故王死而田单复齐,弘演亡而桓公救卫,此足以树人臣之鹄,而降城亡子不齿于人类者矣。楚汉之际,有郑君,事项籍,籍死属汉。高祖悉令诸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于是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金哀宗之亡,参政张天纲见执于宋,有司令供状书金主为“虏主”,天纲曰:‘杀即杀,焉用状为!”有司不能屈,听其所供。天纲但书“故主”而已。呜呼,岂不贤于少事伪朝者乎?
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大赦诏:“自开元已来,宰辅之家不为逆贼所污者,与子孙一人官。”
○本朝古人谓所事之国为本朝。魏文钦降吴,表言:“世受魏恩,不能扶翼本朝,抱愧俯仰,靡所自厝。”又如吴亡之後,而蔡洪《与刺史周浚书》言:“吴朝举贤良”是也,《颜氏家训》:“先君、先夫人皆未还建业旧山,旅葬江陵东郭。承圣未,启求扬都,欲营迁厝,蒙诏赐银百两,已于扬州小效卜地烧砖。值本朝沦没,流离至此。”之推仕历齐、周及隋,而犹称梁为“本朝”,盖臣子之辞无可移易,而当时上下亦不以为嫌者矣。
《旧唐书》,刘句撰,句为石晋宰相,而其《职官志》称唐曰“皇朝”、曰“皇家”、曰“国家”,《经籍志》称唐曰“我朝”。
宋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书成于元至元时,注中凡称宋皆曰“本朝”、曰“我宋”,其释地理皆用宋州县名。惟一百九十七卷“盖牟城”下注曰“大元辽阳府路”,“辽东城”下注曰“今大元辽阳府”,二百六十八卷“顺州”下曰“大元顺州领怀柔、密云二县”,二百八十六卷“锦州”下曰“陈元靓曰:大元于锦州置临海节度,领永乐、安昌、兴城、神水四县,属大定府路”,二百八十八卷“建州”下曰“陈元靓曰:大元建州,领建平、永霸二县,属大定府路”,以宋无此地,不得已而书之也。
○书前代官陶渊明以宋元嘉四年卒,而颜延之身为宋臣,乃其作诔,直云“有晋徵士”。真定府《龙藏寺碑》,隋开皇六年立,其末云“齐开府长兼行参军九门张公礼撰”,齐亡入周,周亡入隋,而犹书齐官。韩自书《裴郡君祭文》,书“甲戌岁’,书“前翰林学士承旨银青光禄大夫行尚书户部侍郎知制诰昌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韩”。是岁朱氏篡唐己八年,犹书唐官,而不用梁年号。
《宋史·刘豫传》:豫改元阜昌,朝奉郎赵俊书甲子不书僭年,豫亦元如之何。
东轩笔录范文正公仲淹8
虽然时间过去有两个多月了,但发生在国庆节的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却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事情是这样的:国庆节,我们一家和舅舅一家在重庆旅游。十月三日早上,我们乘坐出租车去老重庆参观“红岩魂”陈列馆。爸爸、轩哥(我的表哥)和我一辆车,妈妈、舅舅和舅妈一辆车。我和轩哥一直在车上玩,玩得可带劲了。下车的时候,我们欢天喜地冲下去,在门口等妈妈他们。
我们正在看书,听到舅舅大嗓门在叫:“轩轩,你的背包呢?”轩哥说:“哎呀,完了!车上没拿下来。”“啊?轩轩,你知道包里有多少东西吗?现金、银行卡、身份证、户口本……都在那个包里,怎么办?”舅舅嗓门越来越大,轩哥吓得脸色惨白,张口结舌,话都说不出来了。
我看到轩哥眼里含着眼泪,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连忙拉住他的手,对他说:“轩哥,没事的,我爸爸会有办法的。”
果然,这时候我看到爸爸正掏出出租车发票,告诉舅舅别急,让他打重庆运管所的电话求助。
我把轩哥的手紧紧地握着,并用另外一只手摸摸他的背。轩哥的眼泪没有流下来。
过了会儿,舅舅说:“运管所工作人员说已经联系上司机了,包应该没问题。”我一听,就用力拉了拉轩哥,轩哥立刻懂得了我的意思,我们一颗悬在空中的心终于放下来了,又痛痛快快地玩了起来。
后来,舅舅和爸爸到运管所把背包拿了回来。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帮助他,哪怕是安慰他。
东轩笔录范文正公仲淹9
胡宇轩: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胡宇轩: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看图作文班结业典礼。回想一年前,我们还是不懂事的娃娃,在作文题目面前,无从下笔。
吕东: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下,能够写出让爸爸、妈妈满意的作文了!
胡宇轩: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在老师和家长的细心指导下,能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了!
吕东: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在英才学校作文班的大家庭里,快乐学习着,快乐成长着!
胡宇轩: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家长,我们明白了您寄予我们的厚爱与期望!
吕东:敬爱的师长,我们读懂了您的谆谆教诲和深情目光。
胡宇轩:可爱的同学们,我们品尝了属于我们的以手写心的欢乐和追求。
合:让我们心怀感恩,真诚地道一声:谢谢英才学校,谢谢老师,谢谢家长,谢谢同学们!
吕东: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学生代表胡宇轩同学发言!(胡宇轩发言)
胡宇轩:谢谢同学们!我的发言代表了我们在场每一位同学的心声。
吕东:接下来,让我们共同为家长做一个汇报。请全体同学一起来背诵《日记儿歌》。日记日记天天记,起:
胡宇轩:下面我建议同学们用最响亮的声音来一起背诵《看图写话儿歌》。看图写话并不难,起:
吕东: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今天的欢庆意味着来日的更发奋的学习!让我们永远记住,只有刻
东轩笔录范文正公仲淹10
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轩轩。他长得很瘦,个子不高,头发稍稍有点黄,弯弯的眉毛下面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他跑得很快,也很爱帮助别人。
他跑得很快。有一次他和我们班跑的最快的李明比赛,结果他跑了第一。还有一次,学校举行跑步比赛,他跑得飞快,把一个个同学落在了后面。赢得了第一名。
他很爱帮助别人。有一次,我约他出去玩,我俩跑到公园里,那里的人非常多,我迫不及待的向跑步机跑去,一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了,他急忙跑过来,把我扶起来,我连生说:“谢谢。”“不用谢”轩轩说。
这就是我的好朋友,我真为有这样的朋友感到自豪。
他的个头比我高一点,他是个小男孩,身体瘦瘦的,脸小小的,眼眼也不大,嘴巴也很小,眉毛很淡。我从一年级开始,就跟他是好朋友,他是一个调皮的人。
今天,上音乐课前,在排队去音乐室的路上,他走在我身后,用鞋尖用力踩我的脚后跟。走路是用鞋子在那里滑行,当快碰到我的时候,他双手迅速地抓住我的肩膀,差点被他弄摔倒了。上楼梯的时候,他在一层一层往上跳,学着小*跳,还“汪汪”地叫着,后面的同学只好都停了下来,上个楼梯弄了半天。
到了第二层的时候,他又开始用鞋子在走廊上滑行,到了有台阶的地方,又
东轩笔录范文正公仲淹11
20xx年10月8日,一个新的生命诞生在我们这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里。没错,他就是我的弟弟。
弟弟也是有名字的,他的小名叫轩轩。
轩轩一出生满身通红,眼睛紧闭着,洗完澡后就安静的睡着了。爸爸目不转睛的望着恬睡中的弟弟,高兴得不知怎么表达。
几个月后,弟弟变可爱,变帅了;但他的“光头”还真是煞风景,不过,一戴上帽子,那简直融化我的心啊!简直跟我小时候一模一样,萌萌哒。
记得妈妈说过,那时候爸爸加班,就只有她和弟弟在一起,可是弟弟“做了一件坏事”——撒尿了,妈妈不得不去洗被子,而厕所又很远,妈妈就把弟弟一个人锁在房间里。可是妈妈还没走多久,弟弟就开始“奏乐”了,住在旁边的婶婶以为妈妈在家,可是过了几分钟,这首曲子还没有奏完,婶婶跑到妈妈家门口,大声喊“姐,姐,开门啊!”婶婶叫了半天,也没人回答,只好去厕所去看一看,没想到就碰见了妈妈,婶婶看见妈妈,就像看见了天使一般,说:“哎,姐,原来你在这儿啊!轩轩在‘奏乐’呢!快把钥匙给我。”妈妈二话不说,把钥匙递给了婶婶。
婶婶拿到钥匙,赶紧去开门。开完门,冲进去就把弟弟抱起,弟弟抱着婶婶,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依偎在婶婶怀里,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时间过的可真快啊!转眼间弟弟就变得这么大了,以前妈妈带他,带他学会了走路,现在外婆带他,带他学会了说话……
现在的弟弟,可谓是资力深厚的调皮大王,有时候让人哭笑不得;有时候让人恨之入骨;有时候是我的“开心果”;有时候是我们的烦恼……
就在最近几天,我看了一则新闻,意思是“二胎政策开放后,老大们过的日子竟是这样”,第一幅图,一个一岁左右的小宝宝拿着菜刀在剁肉;第二幅图,一个两三岁左右的小屁孩在洗衣;最后一幅图,也是一个两三岁左右的小孩在一边缝袜底。看完这几幅图,我都快要笑死了。可又转念一想,还好我没变成那样。
现在的弟弟可懒了,教他说话他也不搭理你。中午的时候,他还跟你学学,可到了早上,他自己玩自己的,理都不理你。可是自从外公给他买了识字贴后,现在轩轩可喜欢说话了,每天还自己主动去识字,现在,大部分简单的字都认识了,1——10这几个数字,就只有“3”这个数字不会读,其它的都会认了。蔬菜就只认识“土豆”,其它都不认识。
轩轩还喜欢打人,一看以后就是一个不省油的灯。有时候一大清早,轩轩就会对我实施狂暴形式——又踹又打,简直是报仇的节奏,但是我想想,我也没打过他啊,说起来,我还对他爱护有加呢!有一次,爸爸打弟弟,我都于心不忍,说:“爸爸,别打了,弟弟的屁股都被你打红了,不要再打了。”爸爸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弟弟,只好放下手,哄弟弟。
我比弟弟大9岁,我有责任照顾比我小9岁的弟弟,我会长大,弟弟也会长大,所花的费用也会越来越多,我长大了,也会帮助弟弟考进大学。
东轩笔录范文正公仲淹12
《范文正正直》作品别名《范仲淹正直》
1、译文
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游乐。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
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
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
2、原文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3、出处
出自于北宋魏泰的《东轩笔录》
扩展资料
1、《东轩笔录》简介
所记以仁宗,神宗两朝事居多,由于魏泰多与上层人物交往,熟知内情,所记当时历史尤其是王安石变法,有重要参考价值。书中记载的吕惠卿与王安石书,是了解吕、王关系的重要材料。卷六所记曾布与王安石事,说明曾因反市易法被黜后,与王仍有交情,并未发展到势不两立的地步。
书中对贪污贿赂,趋炎附势、狼狈为奸的现象时有揭露。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其在卷十记载了宋英宗打击报复、庇护皇亲的事实。此书所记亦有一些失实之处,旧闻证误、容斋随笔等书均有驳正。总的来说,在宋人笔记中,它还是史料价值较高的一种。
魏泰,北宋士人。字道辅,襄阳人。出身世族。姐魏氏是北宋著名女词人,封道国夫人;姐夫曾布官至丞相。从小好逞强行霸,尝于试院中殴打考官几死,因此不得录取。后博览群书,但不思仕进。性诙谐,尤好谈朝野趣闻。善辩,与人谈笑,莫有能挡其词锋者。
徽宗崇观年间,(1102-1110年),大臣章惇赞其才,欲任以职事、辞不就。晚年居家,倚仗姐夫之势,横行乡里,邑人深为不满。又爱讹托他人之名作书,如借武人张师正名作《志怪集》、《括异志》、《倦游录》;借梅尧臣名作《碧云》。
以真名著有《临汉隐居集》二十卷、《临汉隐居诗话》一卷、《东轩笔录》十五卷,传于世。
东轩笔录范文正公仲淹13
饮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赏析】 词从晚唐五代至北宋初期,题材大致不出歌筵酒席、宫廷豪门、都市风情、脂粉相思之类。边塞词很少,敦煌词有《边塞苦》、《龙沙塞》,以及韦应物、戴叔伦《调笑令》等少数作品,但未成风气。范仲淹以亲身体验,描写边塞生活,一新世人耳目,才使边塞词在词坛占有一席之地。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庆历新正改革的主持者。
范仲淹生活的后期,边境多事。宝元元年(1038),西夏的元昊公然叛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经略陕西,担任西北边境的防御工作,一时号令严明,对西夏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量。以至于边民有^v^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v^的俗谚。直至庆历三年(1043)被召还朝廷,范仲淹在西北边疆四阅寒暑。这首《渔家傲》就是作于边帅任上。时年约五十二岁。据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记载:^v^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v^可惜现在止存这一阕了。
上阕勾勒边塞风光,用笔简练,而境界苍茫悲凉。
^v^四面边声^v^三句是名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边塞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军旅气氛。
下阕直接抒写思乡念亲之情。^v^燕然未勒归无计^v^与王昌龄^v^不破楼兰终不还^v^类似,表现了杀敌报国、建立功勋的愿望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宋史·范仲淹传》说他^v^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v^。而他在庆历三年(1043)召拜参知政事后,^v^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v^。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东轩笔录范文正公仲淹14
小题1:A小题1:(1)(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在姑苏近郊买了数千亩良田,修了一座“义庄”,用来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