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义(合集10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2-04 12:17:5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范文义1

个人简介:

邸雪影,农学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专家组成员; 黑龙江省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专家组组长; 教育部高等学校林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黑龙江省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东北林业大学林学(森林防火专门化)本科毕业,获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博士学位。教育部公派留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林学系;美国蒙大拿大学林学院;亚利桑那大学树木年轮实验室。历任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系森林防火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林学系副主任;东北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加拿大Lights Alive Ltd. And Led Smart 公司总经理;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院长。主持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课题,“十三五”重点研发课题,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948”专项等十余项科研课题。近十年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林学会梁希林业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6项。主讲林火管理,林火预测预报,林火生态等专业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博士14人,硕士25人。

个人简介:

胡海清,农学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学科负责人,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v^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v^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全国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第六届森林生态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林学会第一届森林公园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第四届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第五届黑龙江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第九、十届黑龙江省气象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第十、十一、十二届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享受^v^政府特殊津贴。研究领域生态学、林学,主要研究方向林火生态与管理。1979-1986:东北林业大学林业专业本科、硕士;1992-1994: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在职博士。1986-现在一直在东北林业大学工作。期间(1993-1994)到德国弗莱堡大学学习。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2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国家教材二等奖、林业部教材一等奖。主讲林火管理、林火生态等专业课程。截至目前指导出站博士后11人,毕业博士33人,硕士47人。

个人简介:

范文义2

个人简介:

程国玲,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环境生物修复,在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方面做过深入研究。^v^年获东北林业大学化学专业学士学位,^v^-1992年任大兴安岭阿木尔林业局高中化学教师,1995年获土壤学硕士学位,同年毕业留校任环境学科讲师,20_-20_年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学习,完成博士论文并参加中科院多项课题研究。20_年获生态学博士学位,20_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主持和参加中科院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主持省、校级教改项目2项,发表论文近40篇,参编著作11部,获专利3项。主讲环境科学专业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硕士22人。

个人简介:

韩松,理学博士,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现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一职。在新能源与纳米材料研发领域,有多年的科研工作经验,取得了一系列科研工作成果。

韩松教授于1997年赴日留学,攻读环境材料领域硕士、博士学位,20_年取得北海道大学地球环境科学博士学位。20_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近年来,韩松教授主持多个科研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留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十大科技攻关项目等。在此期间,韩松教授也获得了多项荣誉,荣获国家人事部优秀归国留学人员创业资助(黑龙江省仅一人);20_年获得第四届黑龙江省留学报国奖称号,黑龙江省创新大赛二等奖等荣誉称号。

目前已有鉴定科研成果2项、开发新产品2项、获得授权专利2项;同时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JCR一区,IF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CR一区,I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JCR一区,IF )等高水平杂志上发表文章4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近90,并发表著作《纳米光催化材料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在潜心科研工作的同时,韩松教授仍旧坚持在教学一线,为本科及研究生授课。主讲环境材料与催化、能源与环境、环境学导论等多门课程。到目前为止,共计指导培养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20余人。

个人简介:

李永峰,工学博士,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环境生物能源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主持“国家七五\八五攻关”子项目二项、主持国家“863”重大科技子项目一项,主持轻工业部科技攻关项目一项、主持黑龙江自然基金项目一项、主持上海科技局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一项、主持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一项、主持上海教委重点科技项目一项;参加“国家六五\九五攻关项目”,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973项目等十余项。,发表论文200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获省级科技发明一等奖、轻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主讲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博士8人,硕士50余人。

个人简介:

孙兴滨,工学博士,教授(四级),博士生导师。环境工程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水处理及相关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饮用水安全处理工艺理论与技术、污水生物处理及其资源化等。先后主持过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三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等项目。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EI收录28篇,已申请发明专利6项,其中4项已获授权。出版专著两部,获黑龙江省高校科技二等奖和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主讲环境工程实验、特种水处理技术等专业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博士1人,硕士32人。

个人简介:

王英伟,男,副教授,硕士导师;注册环境影响评价职业工程师,注册环境监理工程师,清洁生产审核师。国家生态环保部规划环评审查专家库专家,黑龙江省环保厅生态环境技术中心专家,并参与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负面清单》的编制与审核;主要从事碳排放评估、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林业生态评估等研究方向;主持过横向科研课题上百项,在EI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编著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登记培训教材《农林水利类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著作;主讲《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等专业(学科)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硕士60余人,其中大部分毕业生从事环境评价及环境咨询相关工作,一部分在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环境管理工作。

个人简介:

范文义3

个人简介:

包怡红,工学博士,教授(四级),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森林资源利用系系主任,20_年完成

个人简介:

柴洋洋,女,理学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天然产物工程学会理事,黑龙江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植物资源活性成分研究、功能食品开发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3项,企业横向课题2项;参与黑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1项。目前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其中SCI文章8篇,EI文章2篇,主讲计算机绘图、食品包装学等专业课程;截止目前指导硕士2人。

个人简介:

樊梓鸾,女,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代食品科技》、《天然产物化学》杂志审稿专家,天然产物学会理事等主要学术兼职与头衔;主要从事功能性小浆果的研究,具有食品科学与工程、营养方面等专长;主持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黑龙江省科学基金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资金项目4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基金,市公关项目等多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出版专著6部,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梁希青年论文奖、本科生教学一等奖等;主讲食用植物资源学、焙烤工艺学、应用文写作等专业课程;截至目前指导硕士研究生6人。

个人简介:

符群,农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林下可食资源、天然产物的制备与功能性研究。曾主持国家十五攻关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林业局公益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省市级科研项目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及专著3部,荣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讲食品分析、食品分离技术等专业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硕士6人。

个人简介:

郭庆启,工学博士,副教授(七级),硕士生导师。森林资源利用系实验室主任,黑龙江省天然产物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黑龙江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植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成分。主持哈尔滨市科技局科技创新人才项目、省科技厅专项基金项目、省科技厅规划课题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等,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论文15篇,获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主讲《食品加工建模与控制》、《食品工程原理》、《食品专业英语》、《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等课程。截止目前指导硕士2人。

个人简介:

李德海,男,工学博士,副教授(六级),硕士生导师;食品科学系副主任,黑龙江省天然产物工程学会理事,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会员;主要从事食品化学与分析、植物蛋白与植物多糖功能性研究及开发利用、淀粉改性研究及其对营养因子稳态化和促进吸收的应用、偃松松仁油与蛋白的研究及副产物精油的制备、森林可食资源健康产品开发;主持科研与教学课题13项,其中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黑龙江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哈尔滨市科技创新项目1项,中央高校项目4项,横向课题4项,教学项目2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EI论文6篇。出版著作11部,其中主著3部,主编教材2部,副主编4部。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得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主讲《食品化学》、《植物精深产品加工》、《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和《食品加工新技术》等专业(学科)课程。截止目前指导硕士15人。

个人简介:

刘荣,医学博士,副研究员(六级),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食品营养学与功能食品的研究。-于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于东北林业大学植物学专业获硕士学位,-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获博士学位。20_年7月至今于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食品学科从事教学工作。主持省青年专项1项、市创新人才项目1项、中央高校项目1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讲食品营养学、功能食品等专业(学科)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硕士20人。

个人简介:

范文义4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范文义,农学博士,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黑龙江测绘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南极测绘公益项目咨询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定量遥感。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国家“863”独立课题1项、“863”团队课题1项、国家科技攻关子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团队课题2项、国防科工局专项课题1项、国家林业局“948”课题、推广项目各1项、黑龙江省攻关课题2项,博士点基金1项、博士后基金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1项,梁希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文章12篇,出版专著4部。目前主讲《遥感技术与应用》本科课程1门、《遥感图像处理》及《现代遥感技术》硕士课程2门。截至目前指导博士研究生15人,硕士85人。

个人简介:

贾炜玮,男,农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森林资源管理系主任,中国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林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树冠结构动态、森林认证等研究方向;主持过国家、省部级及其他横向项目15项(包括十二五科技支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参与并完成国家级课题项目14项(包括国家十一五3项,十二五2项,自然基金4项,推广项目2项,公益项目2项,“948”1项),发表论文83篇,其中SCI论文5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主持与参与撰写林业行业标准各1项,主持撰写地方标准1项,参与撰写地方标准6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v^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主讲林学、地理信息科学等专业“测树学”课程和森林经理学科“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全日制硕士29人,非全日制硕士38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24人。

个人简介:

姜立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_年和20_年分别获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林学硕士和统计学硕士学位;20_年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获森林资源科学博士学位,20_-20_年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森林可持续经营,近代统计在林业建模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1项、林业行业公益项目、“十二五”、“十三五”等课题15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36篇)。主讲多元统计分析、高级统计软件包、生物数学模型的统计学等课程。截至目前指导博士生13人(含5名外国留学生),硕士生31人(含2名外国留学生),其中已毕业硕士20人,博士2人。

个人简介:

李凤日,农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林业大学副校长。现任^v^学位委员会第八届林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东北林业大学林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副会长,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分会第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八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环境学部委员,教育部高等教育林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SCI期刊《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副主编、中国林学会《林业科学》副主编、《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林业资源管理》副主编,《林业科学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编委。

三十多年来,主要从事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树冠结构及动态模型、森林生物量及碳储量预估、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十一五”~“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子课题)6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项,其他省、部级科研课题20多项。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80余篇(其中:SCI收录50篇,EI收录18篇),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10部。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梁希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个。20_年获得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20_年获得^v^政府特殊津贴。主讲《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现代森林计测导论》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截至目前共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78名,博士研究生31名,博士后4名,农业推广硕士29名。

个人简介:

范文义5

个人简介:

谷会岩,男,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干扰生态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科技研发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科技基础专项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林业局行业公益专项项目子课题1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国家林业局保护司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4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EI论文3篇,授权专利7项;出版专著2部,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梁希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优秀二等奖1项。主讲树木学、植物分类学、植物资源学、保护生态学等专业基础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博士3人,硕士30人。

个人简介:

琚存勇,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理事,黑龙江省水利学会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森林水文、3S应用、景观生态方面研究;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等课题4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10余项;发表论文30篇,其中SCI论文8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各1项;主讲水文学、测量学与地图学、基于GIS的数量方法等专业(学科)课程;截至目前联合指导毕业博士1人、硕士10人。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王海英,女,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森林植物资源学、森林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方向;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参加国家级课题总计6项,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著作5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件,获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主讲资源植物开发利用、植物天然产品等专业(学科)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硕士10人。

个人简介:

王秀伟,男,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植物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树木生理学和植物生态学。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1项,共同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子课题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2项,出版专著2部,获省部级奖励3项。主讲树木学、树木学实验和高级树木生理等专业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硕士5人。

个人简介:

杨成君,农学博士,副教授(七级),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森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森林植物资源遗传改良等方向的研究。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启动项目、东北林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横向课题等8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EI论文2篇,出版教材2部,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获得东北林业大学教学质量优秀二等奖1次、东北林业大学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三等奖1次。主讲树木学、树木学实验、树木学实习等林学、地信本科专业课程,主讲森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药用植物栽培学、植物引种驯化与遗传改良等林业、森林植物资源学专业的研究生课程。截止目前指导毕业硕士3人。

范文义6

个人简介:

金光泽,男,农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龙江学者”特聘教授,生态科学系主任,生态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森林生态学和生态系统定位研究,近期主要开展干扰对阔叶红松林结构、功能和动态的影响。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林业行业公益项目、“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等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5篇),出版专著6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和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各1项。主讲普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生态学方法论等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博士7人,硕士51人。

个人简介:

刘彤,理学博士,教授(四级),博士生导师。^v^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4年获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硕士学位,20_年获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博士学位。期间于1995年-2000年赴德国弗莱堡大学学习工作。20_年任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副教授,20_年至今任林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植物种群生态学及保护生物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海外名师项目1项,十一五国家国际科技支撑项目子专题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黑龙江省留学基金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参编著作4部。获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东北林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主讲普通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种群生态学等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硕士10人。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牟长城,生态学博士,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生态学科生态系统方向带头人,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研究领域:森林生态学与湿地生态学。主要的学习或工作经历:1985年获东北林学院农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博士学位;2000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取得研究员任职资格;20_至今,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48”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黑龙江省科技计划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出版专著3部,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项。主讲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应用生态学等专业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博士7人,硕士44人。

个人简介:

全先奎,男,理学博士,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生态研究中心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研究;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1项,参加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等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28篇,其中SCI论文7篇;出版专著3部,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主讲林学、生态学等专业(学科)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硕士5人。

个人简介:

孙^v^,教授(四级),硕士生导师。东北林业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兼港澳台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种群生态学和教育管理学。1997年获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博士学位,到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草原野生动物管理系做访问学者,进修数量生态学。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2名)、二等奖1项(第2名)。主编或参编著作4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曾主讲生态学专业外语、种群与群落生态学等课程。指导硕士6人。

个人简介:

孙慧珍,生态学博士,副教授(六级),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森林水分循环及树木水分生理生态学研究工作。1991年考入东北林业大学,先后获得林学学士、生态学硕士并留校任教、生态学博士学位。曾在杜克大学(美)进修森林水文测定方法及模型应用。20_年在美国佐治亚大学Teskey教授树木生理生态学实验室做访问学者1年。先后参加或主持科研及教学项目15个。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SCI论文6篇,撰写教材和专著3部,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奖1项,主讲《森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和《水文学》等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硕士13人。

个人简介:

王传宽,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生态学科带头人、生态研究中心主任、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生态学。20_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林学博士学位、生物统计学硕士学位,20_ 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v^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_ 年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_年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个人,20_ 年全国模范教师。主持国家科研项目20项目,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被引次数3200 余次,获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主讲生态学、生态学进展等课程。指导博士11人、硕士44人。

个人简介:

王晓春,男,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黑龙江省头雁行动计划团队骨干、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应用生态学报编委;主要树木生长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其他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4部,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讲生态:人类与地球未来、全球生态学等专业(学科)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博士8人,硕士30余人。

个人简介:

陈立新,农学博士,林学博士后,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北京市、浙江省、黑龙江省等部门或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国土壤学会和中国林学会常务委员、森林土壤专业委员会委员;林业科学、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南京林业大学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生态学杂志、水土保持学报、林业科学研究、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等刊物审稿人。研究领域为森林土壤学、城市森林土壤、城市土壤污染与修复、人工林土壤质量演变与调控以及不良立地土壤改良技术等领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1987年获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学士学位,1996、20_年先后获得东北林业大学农学硕士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农学博士学位,20_年东北林业大学林学博士后出站;20_-20_年,日本北海道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国家林业局推广、留学归国重点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在土壤学报、林业科学、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 Soil Science等主流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10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20_年获省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各一项。省高教学会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2等奖1项,发明专利2项、黑龙江省精品课程1项。为林学、环境、防火、园林和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土壤学、土壤与土壤资源学、土壤肥料学、土壤实验分析技术、土壤物理学、土壤理化分析、土壤资源学、农业资源利用等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博士和硕士47人,其中,国家奖学金博士和硕士获得者各1名、硕士优秀毕业论文获得者5名;送往加拿大联合培养博士1名。

个人简介:

郭亚芬,女,农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土壤肥料学会理事、副秘书长,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特约审稿人,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生命学部项目评议专家、黑龙江省科研项目和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主要从事森林土壤中氮素营养的转化与有效性,林木营养与施肥方面的科学研究,具有作物配方施肥专长;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金等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出版专著及教材4部,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主讲土壤学、环境土壤学、土壤肥料学、研究生植物营养学等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硕士28人。

个人简介:

宋金凤,女,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佐治亚大学访问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主要从事森林土壤学和土壤生态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省博士后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教学项目3项;发表论文近70篇,其中SCI论文14篇;出版专著3部;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省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梁希青年论文一、二、三等奖共4项;获校级教学质量二等奖1项,教书育人先进个人1次;主讲土壤学、土壤肥料学、土壤的奥秘、土壤资源利用等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硕士10人,其中2人获校级优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个人简介:

张韫,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林学院森林培育系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黑龙江省土壤肥料学会理事,《森林工程》特约编委。研究领域为森林土壤与林木营养。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博士、土壤学硕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保部重大课题专题、黑龙江省教学改革项目、黑龙江省教学科学规划课题等教学科研项目7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2部,出版专著2部,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奖、梁希科技奖、全国林农业优秀教材、全国微课教学比赛、黑龙江省微课教学比赛等10余项奖励。主讲林学、生态学、保护区管理等专业土壤学相关课程,黑龙江省精品课程、东北林业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讲人。截至目前指导硕士2人。

范文义7

个人简介:

陈肃,农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林木基因组学和林木分子育种,发表论文22篇,其中SCI论文19篇,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主讲生物信息、生物化学基础等专业课程。截至目前,硕士1人。

个人简介:

程玉祥,农学博士,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_年)、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20_年)。主要从事“杨树细胞壁(木材)生物学以及林木速生分子途径鉴定”方面的研究。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博士专业,20_-20_年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生物学博士后,20_年任职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973子课题、863团队、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任务等10项。发表SCI论文22篇,出版专著2部,获黑龙江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主讲林木遗传育种专业(学科)课程。截至目前指导博士生4人,毕业硕士10人。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姜静,理学博士,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林木基因工程育种及白桦倍性育种。199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获博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主持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1项,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参加了“973”项目、“863”等多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13篇,出版专著1部,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荣获第四届中国林业行业最高学术奖—梁希奖1项。主讲“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与技术”、“核酸研究原理与技术”等专业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博士10人,硕士16人。

个人简介:

姜廷波,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2000年于美国佐治亚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员,20_年获得日本STA人才基金资助,任日本科技厅电力中央研究所生物技术部特别研究员,20_年获得东北林业大学优秀留学人才重点引进计划资助,任林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林木分子育种及分子遗传学研究,包括林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研究,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树木抗逆性、材质材性及生长性能研究等。现任《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和《Forestry Research》杂志审稿专家。任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浙江省自然基金、河北省科技项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近年来,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取得的成果主要是绘制了迄今为止密度最高的白桦分子标记遗传图谱,为白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基础;筛选出了一些杨树应答盐胁迫的关键基因,并培育出了耐盐性明显提高的杨树转基因株系。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黑龙江省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等。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3人。

个人简介:

范文义8

个人简介:

曹传旺,男,农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林学会森林昆虫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昆虫学会林业昆虫分会委员、中国昆虫学会农业昆虫分会委员、黑龙江新型智库高端人才库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主要从事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毒理学和环境毒理学研究;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创新人才基金等2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5部,获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等5项;申请发明专利10项,授权5项;主讲《昆虫毒理学》、《森林昆虫学》、《资源昆虫学》、《林木化学保护》、《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等专业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博士1人(合作),硕士22人。

个人简介:

池玉杰,农学博士,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林木病害诊断及治理专家,中国菌物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木材腐朽菌和木霉等林木病理学与真菌生物学研究。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保护学专业本科、硕士和博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科博士后,中国林科院林业工程学科博士后。曾在泰国蒙格利特皇家理工大学真菌实验室进修,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应用化学与微生物系做国际合作研究,在美国农业部林务局林产品实验室做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黑龙江省重点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85篇,其中SCI论文4篇,EI论文6篇,出版专著2部,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林业部科技进步奖等奖项。主讲森林保护学、微生物学、林业等专业的课程包括菌物学、林木病理学、园林植物病害学、林木病理学研究方法、植物检疫学、食用菌栽培学、林木菌根学、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等。截至目前指导毕业博士6人,硕士20人。

个人简介:

迟德富,男,农学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v^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中国林学会森林昆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森林有害生物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十三五”重点研发子课题、“十二五”科技支撑团队级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0余项;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6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主讲成栋实验班(林学)、森林保护、生物科学等专业(学科)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博士18人,硕士57人。

个人简介:

董爱荣,农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病理学、土壤有益微生物开发利用。2000年7月,博士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后出站于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现为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副教授。主持、参加过国家林业局科技攻关项目3项、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项目1项、国家基金项目2项、省基金项目2项及省级横向项目多项,已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黑龙江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现已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讲普通植物病理学、林木病理学等专业(学科)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硕士28人。

个人简介:

李成德,农学博士,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膜翅目寄生性天敌类群的分类学研究。自1980年考入东北林学院以来,一直在本校森林保护学科学习和工作。1984、1987、1995年分别获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9年晋升为教授。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包括SCI论文30余篇,主编《森林昆虫学》等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材及专著多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1、2、3等奖多项;还曾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等。主讲“昆虫分类学”“森林昆虫学”等专业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博士13人,硕士27人。

个人简介:

李丹蕾,女,农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微生物学会理事;从事杨树锈菌基因组学及毒性进化变异规律、锈菌与寄主互作分子机理、杨树抗病资源的发掘利用及寄主抗病机理、松材线虫及水稻干尖线虫等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瑞典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等项目10余项,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发明专利授权3项;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哈尔滨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林业厅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4项;获东北林业大学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二等奖4项;主讲《生物防治》、《微生物学》、《分子植物病理学》和《植物病原基因组学》等专业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博士1人,硕士6人。

个人简介:

李玲,农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昆虫学和森林昆虫学。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论文1篇。截至目前指导毕业硕士4人。

个人简介:

刘雪峰,农学博士,研究员(四级),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森林病理学、菌物分类学和药用真菌栽培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林业公益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科技期刊上发表有关植物病原鉴定、病生理、寄主植物抗病机理和菌物分类及真菌群落等方面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SCI4篇。主编、参编论著5部,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主讲过《森林病理学》、《林病研究法》、《菌物分类》、《菌根学》、《病害流行学》等课程。截至目前指导硕士研究生已经毕业21名。

个人简介:

马玲,女,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保护学教授,农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林草局教学名师。1981年入东北林学院森林保护专业学习,1985年毕业留校任教,先后在职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森林保护学专家。马玲教授长期从事森林保护学教学科研工作。教学方面作为主讲教师,主讲:昆虫生态与预测预报(本科)、森林有害生物种群生态学(硕士)、森林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系统工程(博士)课程。主持和参加省部级教改项目5项,获得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三名),二等奖2项(第一名);马玲教授主要科研领域为森林害虫综合治理、生物源农药学、昆虫分子生物学、湿地昆虫生态及湿地评价。先后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863”前期、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黑龙江省攻关项目等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EI论文4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五名)、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第一名)、梁希林业科技进步二奖1项(第一名)。尤其是率先开展了植物源农药在林业森林保护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开创了湿地昆虫生态学的研究工作,利用昆虫的多样性开展湿地生态评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指导博士研究生20余名,硕士研究生60余名。

个人简介:

孟昭军,农学博士,副教授(七级),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昆虫化学生态、害虫生物防治。1997年获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农学学士学位,20_年获吉林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农学硕士学位,20_年获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农学博士学位。主持省市级课题5项,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其中SCI论文6篇,出版专著1部,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2项。主讲森林保护专业课程。截至目前指导硕士1人。

个人简介:

宋瑞清,农学博士,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森林病理学专家,现为中国森林病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天然林病害研究会会长、中国杨树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

研究领域或专长:林木病害及其可持续控制。菌根提高苗木生长及抗性,病害生物防治(包括:木霉菌、淡紫拟青霉菌、大型毒菌),菌物开发利用(食用菌、药用菌)。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3项,国家林业局“948”项目3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出版专著2部,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技三等奖1项。主讲森林保护专业主干课程《普通病理学》、《真菌分类学》、《森林病理学》、《林病研究法》及《专业外语》,林业专业《林木病理学》,园林专业《园林病虫害防治学》,生物专业《菌物学》,食品专业《菌物及其开发利用学》等。20_~20_曾两年度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专业讲授《植物病理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有《病害流行学》、《高级菌物分类学》、《林木病原专题》、《森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有害生物种群生态学》。截至目前指导毕业博士11人,硕士22人。

个人简介:

孙凡,农学博士,副教授(六级),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昆虫化学生态和行为学。1998-1999在上海昆虫研究所进修化学生态;2000年博士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保护学科,20_-20_在东北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哈尔滨市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3部。主讲普通昆虫学、森林昆虫学、园林病虫害与防治等森林保护专业、林业及园林专业课程。截至目前协助指导毕业博士1人,硕士6人。

个人简介:

孙丽丽,女,农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昆虫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农药剂型加工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东北林业大学人才引进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等5项,参加军科委、“863”项目、国家林业公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7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6篇;获梁希青年论文三等奖3次;主讲生物防治和有害生物分子生物学等专业课程;截至目前合作指导毕业硕士3人。

个人简介:

王峰,男,农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森保党支部书记,中国林学会森林病理学分会理事,黑龙江省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微生物学会理事,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访问学者,黑龙江省优秀教师;主要从事与松材线虫相关的线虫分类学、线虫抗逆分子机理、线虫病害流行学、线虫基因组学、植物与线虫互作分子机理、寄主植物对线虫的抗性鉴定与抗性寄主选育以及植物源和菌物源杀线剂研发,水稻干尖线虫、杨树叶锈病和落叶松枯稍病等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留学归国基金等6项,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十三五重点研发等多项,发表论文55篇,其中SCI论文15篇;出版专著专著2部,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哈尔滨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梁希青年论文三等奖等各1项;获东北林业大学教书育人、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二等奖共8项;主讲《菌物学》、《植物病生理学》、《植物检疫学》和《植物病原基因组学》等本科专业课程,开设《组学数据分析》和《林木病理学研究进展》研究生和留学生全英文课程,开设公选课《中国茶文化》和黑龙江省精品在线课《茶语春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博士4人,硕士16人。

个人简介:

王金杰,农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木霉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防治机理研究、以及基因克隆与表达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硕士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遗传学专业,博士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保护学专业。主持中央高校专项基金和校青年基金项目各一项,参加林业公益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15项,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论文4篇,出版专著1部。主讲植物检疫学、有害生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等专业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硕士2人

个人简介:

王志英,农学硕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黑龙江省高校森林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v^特殊津贴获得者。兼任黑龙江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昆虫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林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森林病虫害化学防治、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森林病虫害综合管理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主持国家973专项、863(团队)及科技支撑子课题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文23篇,出版专著9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主讲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昆虫病理学等专业课程。截至目前指导博士31人,硕士82人。

个人简介:

严善春,农学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森林保护学科带头人,森林昆虫学专家,中国昆虫学会资源昆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学会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为森林害虫综合治理、昆虫化学生学。在东北林业大学完成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并公派到芬兰留学一年。^v^年硕士毕业留校工作至今。先后主持、参加完成和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黑龙江省攻关项目等30余项。发表论文19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技进步二奖2项、三等奖1项。主讲森林昆虫学等专业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博士9人,硕士48人。

个人简介:

邹莉,女,农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微生物教学和科学研究,在食药用菌活性成分合成及调控、分子育种、工程产业化、野生食药用菌保育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专长;主持过省部级项目20多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论文近20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7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主讲森保、生态、林学等专业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博士4人,硕士20多人。

范文义9

个人简介:

陈祥伟,农学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建设负责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专家,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副秘书长、国家林业局东北森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编委。^v^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专业并获硕士学位,20_年于北京林业大学获水土保持专业博士学位。自2000年起,任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一直从事森林资源培育、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流域管理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等领域的及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部重点(大)研究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出版教材及专著4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主讲林学概论、林业生态工程学本科生课程和流域管理学、生态建设与管理等研究生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博士7人,硕士34人。

个人简介:

段文标,男,理学博士,林学博士后,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专项、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评审专家;教育部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北京市、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国家林草局蒙树生态修复科技创新联盟专家组成员;Forest Ecology & Management、Catena、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orest-Biogeosciences and Forestry、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Journal of Arid Land、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资源学报、生态学杂志、林业科学研究、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东北林业大学学报、西南林业大学学报、水土保持通报等刊物审稿人;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森林气象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以及森林水文与流域治理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4届编委;研究领域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森林微气候。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留学回国人员择优启动项目、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专题、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专项等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2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各1部。20_年获省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各一项。主讲森林气象学(实验)、森林微气候学等专业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博士5人,硕士30余人。

个人简介:

王恩姮,女,农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专家。始终如一专注在中美两国黑土结构、功能、侵蚀与修复方面的研究。主要学术贡献:创新构建旱作农田广义土壤结构指数、交叉提出农田土力学研究思路和方法、首次构建坡地农田黑土耕作侵蚀模型、探明黑土坡耕地切沟发育关键驱动机制。发表学术论文64篇(含SCI论文10余篇);参编英文专著3部;省部级奖励4项;授权使用新型专利8项;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加学术会议并作报告20余次(含国际会议主题/分组报告9次),联合召集国际会议1次。主讲《水土保持专业英语》硕士研究生课程和《Soil Erosion and Conservation》留学生课程;截至目前指导(含合作指导)毕业博士1人,硕士12人。

个人简介:

王树力,男,农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森林生态、森林经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方面研究;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14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出版专著4部,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主讲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水文与水资源学等专业(学科)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博士4人,硕士20人。

个人简介:

辛颖,农学博士,副教授(七级),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林业生态工程教学及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课题、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课题,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及参编教材4部,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黑龙江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为林学、地理信息科学等专业主讲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截至目前作为正副导师共指导毕业博、硕士研究生14人。

范文义10

1、WENYI FAN, BAOXIN HU, JOHN MILLER,MINGZE study between a new nonlinear model and common linear model for analysing laboratory simulated-forest hyperspectr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_ Vol. 30(11), 2951–2962

2、Wenfeng GongLi Yuan,Wenyi Fan ,Philip Stott.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land use spatial pattern in Harbin prefecture based on trajectories and cellular automata-Markov model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34 20_ :207-216.

3、Wenfeng GongLi Yuan,Wenyi Fan ,Philip Stott, Comparisons to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modeling in land Use cover using landsat8 OLI Data:an example in Miyun country of north China,Nature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 Technology,20_,

4、温一博,范文义,常颖,李明泽,于宏洲,王宇航.野外叶面积指数自动测量仪器设计与应用试验,农业工程学报,20_,31(9):154-160.

6、范文义,周洪泽主编,“资源与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出版社,20_.

7、范文义,李明泽,毛学刚,于颖.“3S理论与技术”,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_.

8、森林资源监测与经营决策空间信息技术的研究,20_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9.范文义、温一博、常颖、李明泽、于宏洲、张智超.一种长时间序列野外森林叶面积指数测量仪及其测量方法(国家发明专利),20_年1月18日。

10.范文义、李明泽、杜春雨、于颖、毛学刚、鲍晨光,叶面积指数测定方法(国家发明专利),20_年12月7日。

联系方式:

推荐阅读:

商务文书写作范文(推荐10篇)

总经理嘉奖令范文(实用6篇)

2023年美丽乡村申报材料范文(通用28篇)

医学科研课题标书范文(合集15篇)

英语函电发盘范文(精选12篇)

内部竞聘主管ppt范文(共13篇)

标签: 合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