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阐述范文1
老丁有一家自己的砖窑厂,经济条件富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了一张单子,对方要求定做两块一定尺寸的琴砖。由于之前没有做琴砖的经验,出于对砖瓦艺术的喜爱,他决定自己动手尝试制作琴砖。这看似简单的四块泥土拼成的砖头做起来并不简单。在土坯做成的第三天,老丁告诉编导们,琴砖开裂了……朱师傅是个老实人,说起话来朴实无华,有问才有答,不会多讲题外话。编导第一次拍摄记录片,由于朱师傅的回答展不开,因此编导对朱师傅的提问大多使用了封闭式的提问法,这是编导采访过程中犯的最大错误。采访过程中提过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做砖瓦这个活苦不苦?”这样的提问方式把编导对砖瓦这份工作的态度隐形的传达给了采访对象。尤其是对于一个从事这份工作 32 年的人来说,苦是肯定的,编导窑挖掘的不是他对这份工作的态度,而是辛苦背后的故事。采访中大部分都是问一句答一句,以至于故事性的叙述不连贯,后期剪辑很吃力。老丁与朱师傅则是截然相反,老丁是一个话匣子,对砖瓦这一行他可以称得上是行家,老丁所感兴趣的话题一旦打开便覆水难收。在被问到烧制砖瓦的步骤时,老丁讲的异常详细,而这些细节可能是短片中所用不到的内容,在后期剪辑的时候发现已经为时已晚。
编导阐述范文2
编导创意阐述是编导对未来电视节目创作意图和完整构思的文字说明和全面解释,也是编导对摄制组全体人员的指导令和动员令。
一般说来,编导创意构思的重点包括两大方面,其一明确“说什么”,即为电视节目获得具体的思想、情节、人物和细节,这是节目的灵魂、躯体和血肉;其二明确“怎样说”,包括两个层次,从总体上把握电视节目的叙述角度、层次构成和风格样式等,从具体上确立编导思维手段和电视节目视听形象的塑造方法。作为编导构思直接体现的编导阐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总体说明、主题阐述、内容选择、结构方式、风格样式和表现手段。
创意阐述技巧:首先要掌握写影评套路。对于没有系统学过影视理论分析的学生而言,高校不会要求学生有很理论化的阐述,关键是要求真,写出考生的真实感受,最忌讳人云亦云,没有主见。
比如,考生可能在事先复习中看过相关的内容介绍或别人对影片、作品的评论,一味引用别人的想法是得不到高分的 。其次,表达方式要系统。
例如在表达“喜欢”时,要言之有据,列出理由。避免空泛地讲大道理。
此外,应该尽量从正面角度阐述影片的主题。建议:掌握一套写影评的套路(以下方法供参考):开头部分,用简短的话将影片的基本内容进行概括;第二部分,写自己的观后感,认为影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第三部分,写影片的艺术风格是什么;最后进行总结。
要注意的是,影片的主题思想应该和艺术风格相统一。最忌讳胡编乱造。
进行命题创作,切忌胡编乱造。考生应该从联系实际生活,有感而发。
这一环节主要考察三个要素:文字表达能力、构思能力(想象力)和驾驭故事的能力。要利用设置情节任务、矛盾冲突、渲染和铺垫等技巧展开创作。
考生应尽量从身边的小事写起。要重点突出故事里面的人物,在人物的情感上下功夫,以情动人。
写文字要具有画面感,即提倡细节描写。比如,到了一个地方,可以描述一下环境。
写人物时,可以通过他的穿着、打扮、面部表情,来为人物性格服务等。建议:考生用第1人称来写故事,比较易于把握。
考前一周可以看一些成熟的微型小说,例如《故事会》、《读者》等,形成写故事的概念。此外,在考试前,还应该有意识的准备2篇写人物的文章。
看文艺普及读物。对于高中生来说,高校不会要求考生在某一点上很深入,但是考生对文艺的知识面必须要广。
比如,对于某一领域有哪些大师要心中有数。同时,考试是以客观性基础常识为主,思考性常识为辅。
考生对一些问题要能谈一点感受。如对现在的诸多选秀类节目怎么看等。
编导阐述范文3
电影编导阐述就是向别人讲述你故事的内容,以及创意构思,就是把你电影的故事讲出来;电影大纲是电影剧本形成的第一步。
要写电影剧本之前就要先拟写大纲。何为大纲,顾名思义。
:剧本大纲就是“阐述了电影所要讲述的内容”。就是你的电影所要表达的故事。
你的剧本讲述了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把故事的主线用文字形式写下来。就是大纲,一般都是在1500字左右。
大纲完成以后,在根据大纲写下面的场景进入正题。这里你需了解一下什么是电影大纲,就是向别人讲述你电影的故事。
通常导演看剧本都会先看大纲的,因为大纲是你整部片子的核心内容,所以剧本大纲写好也很重要。大纲和编导阐述的区别就在于,大纲是需要你用笔来写的,而阐述就是需要你 动嘴,来给别人讲的。
把你剧作大纲讲出来 就是编导阐述。
编导阐述范文4
20_年,当昆曲成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时候,很多人开始去关注和探究中国古老的昆曲艺术。
那时的昆曲是寂寞和凋零的,和中国很多古老和传统的艺术形式一样,是遗忘在博物馆的“活化石”。昆曲艺术在本世纪最初这五年在某种程度上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昆曲在当今日渐发达的经济环境下呈现出颇让人欣慰的景象,这和政府的文化机构和一些有识之士不遗余力地大力抢救和保护有关。昆曲曾经在长达两百年的时间里被全民集体性痴迷着,而现在,像昆曲这样代表民族文化的高雅艺术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和认同。
最终在20_年底纪录片的制作被提上日程。本片由江苏省苏州市政府投资,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与江苏电视总台专题部联合制作,制作周期历时近两年。
本纪录片为讲述中国昆曲历史与艺术成就的大型电视纪录片,长度八集,片名为《昆曲六百年》,每集依照内容各有分集名称。主创人员艺术总监:周兵总导演: 陈丽万娟(江苏台)分集编导:万娟、高巍、朱兰亭、杨笑梅、刘华、陈怡、王伟达、张越佳动画导演:刘华再现导演:金明哲摄 影:杨明阳、朱兴辉、李建明作 曲: 马洪波节目长度每集内容实际长度为38分钟。
节目形式本纪录片表现中国昆曲600多年的时间跨度,内容涉及历史和当代,因此在节目形式上力求丰富并有所突破,具体形态大致体现为动画、访谈、空镜、再现、纪实段落等五种。1.采 访:本纪录片信息含量大,采访人物近百人,包括昆曲业内专家、演员、风俗研究者、文化学者、其他艺术领域代表人物、关注昆曲的国际人士等等。
2.动 画:包括二维、三维动画,主要集中在前6集。3.空 镜:指向性明确,信息量丰富,有些镜头强调象征性,采用电影的表现手法。
4.再现方式:本纪录片再现的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三种。其一为剧情再现,在历史场景中表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其二为言论再现,以再现的方式引用历史资料;其三为剧目再现,某些昆曲剧目在特定的灯光和场景下进行表演,达到强化和主观的作用;仅限特定剧目。
5.纪实段落:表现昆曲的进行时态。根据目前发生的事件以及抓拍到的情节。
画面标准:一律采用国际标准16:9创作团队蒋文博 (策划 监制 总制片人)男,1968年生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 获法学学士学位;曾在西藏电视台工作,1994年调入江苏电视台;1997年起负责江苏电视台多项栏目,任制片人、总制片人;20_年起担任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电视专题部主任;20_年大型人物纪录片《梅兰芳》总导演;20_年人物纪录片《徐光启》总导演;作为主创参与的《中山梦寻》、《南京大屠杀》、《铁的_军》、《梅兰芳》等片曾获“五个一”工程奖、金鹰奖、中国纪录片学术奖等国家级纪录片奖。周兵 (电视艺术总监 制片人)男,1968年生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电视编导专业,现就读于南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中国电视学会纪录片研究会副秘书长。1993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任《东方之子》栏目编导,1997任《**》编导;1999年7月,任《记忆》总编导;2000年9月,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纪事》栏目制片人;20_年9月,任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特别节目组制片人。
20_年大型人物纪录片《梅兰芳》总导演。20_年大型纪录片《故宫》总编导。
陈丽 (总编导)女,1970年生人1994年——20_年在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做专题一百有余,其间的两部人物短片《作家池莉》、《全职太太》获得中国新闻奖一、二等奖。20_年到《东方时空》,主要作品《革命的理想——杨汉秀》、东方时空九周年《风儿吹过山岗》、《灞河大桥》、《三峡考古》、《三峡,文明之岸》。
20_年江苏电视台十集纪录片《梅兰芳》主创编导,该片荣获20_年中国十佳纪录片。20_年第二十三届中国金鹰奖优秀长篇纪录片奖。
20_年《故宫》导演,该片荣获20_年四川电视节金熊猫人文纪录片大奖。戴波(总撰稿)男,1976年生人江苏电视台电视专题部编导。
20_年作为撰稿参与创作纪录片《徐光启》,该片获第22届江苏省电视金凤凰奖长篇电视纪录片二等奖;20_-20_年度江苏电视文艺奖电视纪录片二等奖。万娟 (执行总编导 第一集《前世今生》编导)女,1977年生人江苏电视台电视专题部编导。
20_年起参与江苏电视台多项重大题材的专题片制作,并在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等多项国家级评比中获奖。其中代表作品《村支书李元龙》、《呼吸大陆》等片获全国农业电影电视神农奖银奖、江苏新闻奖、江苏电视文艺奖一等奖、金凤凰特别奖等。
20_年、20_年两届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十佳编导。高巍 (第二集《迤逦之声起江南》编导)男,29岁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系本科,江苏电视台电视专题部编导。
20_年作为助理编导参与纪录片《1405-郑和下西洋》的创作;20_年作为执行制片人、编导创作。
编导阐述范文5
人都无法离开情感的.负载,有情感必定会产生故事。 因此编导要挖掘拍摄对象身上的故事,首先必须充分了解采访对象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从中提炼主题、撰写文稿、为拍摄内容打下厚实的基础。在确定了拍摄主题和采访对象后,编导对素材进行收集:编导深入被拍摄对象家中和工作现场,现场观察朱师傅制作瓦片的过程,向朱师傅了解手工制瓦的工艺流程:制坯、装窑、烧窑、闷窑、出窑。在与朱师傅的交流过程中,编导了解到制作土坯只是砖瓦制作最初的步骤,一块泥土最终成为建筑上砖瓦材料还有后续很多的步骤,砖瓦的烧制也有很深的学问和讲究。在朱师傅的介绍下,编导后续对两位烧窑师傅进行采访,并拍摄了烧窑的过程,对砖瓦基本的制作流程有了了解,也获得了第一手的影像资料。每一门手工技艺的流传都离不开社会文化的积淀,查阅相关记载文献和民间传说可以帮助编导了解锦溪砖瓦制作兴盛的历史发展。为此编导与锦溪古砖瓦博物馆的馆长多次沟通,了解锦溪当地砖瓦历史的起源,发展,兴盛和衰弱过程,对民间的一些传说和典故有了大致的了解,引经据典地将典故融入到影片中,增加影片的可看性和趣味性。与拍摄对象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状况。任何影片讲述的点最终都要归结到人,情感是影视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作品的血肉灵魂。在本片中,拍摄对象的人生经历是构成《砖瓦人生》中“人生”部分不可缺少的内容。本片的主人公有两个,分别是朱师傅和丁先生。他们身上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朱师傅为了“生计”,丁先生渴望“传承”,无论他们各自的目标是什么,他们都跟一件东西结下了不解之缘——砖瓦。当然,这背后的故事可能是他们的难言之隐,深藏在心底不希望让人知道,但这恰恰是影片中最动情、最感人至深的部分。因此,前期与拍摄对象做好良好的沟通准备,为后期拍摄对象讲述自己多彩的人生故事做铺垫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