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墓志铭范文200字1
你好!碑文自古以来,在形式上可以说不拘一格,下面仅就格式相对稳定的几种常用碑文的写作作一简单介绍。
(一)墓碑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二)墓志铭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3.落款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功德碑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但今天为了表彰一些先进的个人,比如捐资建校等也会立碑以纪念,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2.正文
3.落款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答题人:心向善美而行从仁义
自己墓志铭范文200字2
我还记得那个炎热的夏天,熟悉的校园,是的,学校又开学了。我已经适应学校一年了,再一次投入它的怀抱。望着阳光灿烂的宿舍楼,我发出了开学的第一声尖叫。时光飞逝。昨天的暑假似乎过得很开心,但今天我站在这里。这两个月的`暑假在我的生活中似乎没有发生过。我真的跳下去了吗?我摇摇头,忍不住笑出了我的奇怪想法。昨天不是赶作业吗?我今天怎么忘了?我拍了拍。
当他们打开卧室的门时,他们已经在那里了。大家互相抱怨暑假过得多快。他们一起吃着带来的美食,一起听着音乐,一起狂笑。他们18岁,幸福的年纪。
开学不久,最头疼的考试来了。面对不熟悉的课本,我们面面相觑,然后苦笑。我们知道结果是什么。我们只是互相安慰,痛苦的日子终于过去了。我们发誓这学期要学好。后来就是运动会了。每个人都参加了,有些人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笑啊笑啊。我们似乎没有参加考试。我们忘记了痛苦。我们18岁,一个健忘的年龄。
随着期中考试的临近,我们在黑暗中早早起床,把吃饭睡觉都忘了,却不觉得委屈。我们虽然努力,但是享受中期,年轻,无事可做。所以,我们在考试的时候笑了,但是笑中有泪。我们安慰了一下,下次再开始。18岁,一个永不放弃的年龄。
冬天是在暖冬的叫声中来临的,但却表现出它的不服气、寒冷、刺骨的寒冷,随之而来的是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个冬天,所有羽绒服的商家都是最大的赢家,冬天带给他们的是微笑。学生们总是非常喜欢雪。当第一场雪开始下的时候,我们已经忽略了语文课,一个接一个地往外看,不时发出惊叹。江南太缺雪了,更缺这样的大雪。下课后我们跑出去,用手摸了摸有点冷,轻,瘦,小,美。更有甚者,尽管天气寒冷,我们还是在草坪上抓了很多雪玩。我们的手冻红了,脸冻红了,但还是咧嘴笑了笑。我们等这场雪等得太久了。上帝爱我,但是一个冬天下了好几场雪。我们早已从兴奋中醒来,穿着厚重的衣服,缩着头缩着脖子,看着雪,失去了激情,只有叹息,够了,真的够了,我们冷了。18岁,冰冻时代。
春天终于姗姗来迟,厚重的衣服渐渐褪去,让我们心旷神怡。于是,18岁就像褪了色的衣服一样过去了,那么自然,我们就没有时间去怀念和捕捉了。
自己墓志铭范文200字3
在文言句式里,虚词的连用不是为了表明一种语气,而是代表着一种特殊作用,这种固定形式也比较常见。
1、表比较作用。常见有孰与无如何于等。
①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司马迁《鸿门宴》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孰与相当于跟相比谁更
③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无如相当于没有像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何于相当于跟比。
2、表被动作用。常见有为所为所见于等。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某种原因。常见的是所以,相当于的原因。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表认定作用。常见的有于是然也。
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贾谊《过秦论》
于是相当于在这时候。
自己墓志铭范文200字4
碑文自古以来,在形式上可以说不拘一格,下面仅就格式相对稳定的几种常用碑文的写作作一简单介绍。
(一)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
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
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
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二)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
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3.落款
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功德碑
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但今天为了表彰一些先进的个人,比如捐资建校等也会立碑以纪念,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2.正文
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
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自己墓志铭范文200字5
文言文之翻译
20_1018
一、考点说明:
1、翻译文言文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翻译,既能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又能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翻译准确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2、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信”、“达”、“雅”。 信:就是忠于原文的内容; 达:就是行文要通畅;
雅:就是语言要规范,翻译的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并力求保持原文的风格。
3、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力求字字落实;无法直译的,可以领悟原文精神,采用“意译”,要做到“对”而“不死”。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逐字逐句落实到译文中去,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尽可能保持一致。
所谓“意译”,就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多年来,高考翻译题均要求考生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确实难以直译的情况下才酌情采用意译。
二、翻译方法:
文言文语句翻译的六字方针:“留、删、换、补、调、贯”。
1、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 例: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②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
③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勾践灭吴》
2、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 例:①夫赵强而燕弱。 (发语词)
②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语气助词) ③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结构助词) 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表句中停顿的助词)
3、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例:①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②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通假、活用)
译: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响应他,都带者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名词作状语)
③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十二”是个虚数,“十二卷”可译成“很多卷”。
4、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例:①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省略谓语) ③竖子,不足与(之)谋。(省略宾语) ④沛公军(于)霸上。《鸿门宴》(省略介词)
5、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调整过来; 例: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沛公安在?(《鸿门宴》)
译:沛公在哪里?把前置的宾语“安”调整到动词“在”之后。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6、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当然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补调),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意译”。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例: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温馨提示:①翻译时要看上下文,②找出得分点,③字字落实,逐字翻译。
三、实战训练:
1、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20_北京卷)
管仲曰:“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翻译】①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穷困,困窘;时,时运)
【翻译】②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多,赞美;知,识别,了解。)
2、翻译下面的句子。(20_广东卷)
①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散吏:闲散的官员)
②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翻译】①当时陶侃担任闲散的官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翻译】②别人有了一些优点,很少不称赞自己的。你有像这样大的功劳,却没有说一句(称赞自己的)话,这是为什么呢?”
3、翻译下面的句子。(20_广东卷)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翻译】① (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
【翻译】② (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4、翻译下面的句子。(20_广东卷)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翻译】①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 赋分:授予,古今异义1分,省略句1分,大意1分。
【翻译】②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 赋分:麾,1分,河,1分,大意1分。
5、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20_广东卷)
①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②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翻译】①罗提督招募善于游水(或:泅渡)的人,(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在)上游的江水中。(3分。泅、上流、句意,各1分)
【翻译】②(罗提督)还(或:并且)邀请文人(或:读书人)详细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确实是个奇特(或:奇异)的男子汉啊。(3分。历、洵、“洵奇男子也”句式,各1分)【补注】洵,诚然,确实。《诗〃邶风〃静女》:“洵美且异。”
自己墓志铭范文200字6
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留下的最古老树种,只生在沙漠。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40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挺拔。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包容的树。包容了天与地,包容了人与自然。胡杨林中,有梭梭、甘草、骆驼草,它们和谐共生。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
胡杨并不孤独。在胡杨林前面生着一丛丛、一团团、茸茸的、淡淡的、柔柔的红柳。它们是胡杨的红颜知己。为了胡杨,为了胡杨的精神,为了与胡杨相同的理念,它们自愿守在最前方。它们面对着肆虐的狂沙,背倚着心爱的胡杨,一样地坚韧不退,一样地忍饥挨渴。
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
自己墓志铭范文200字7
先父讳希贤,生于一九三六年农历三月二日,于二零零九年农历二月二十四日寿终正寝,享年七十有四。
先父生于荒草岭,长于大山沟,祖辈家寒,一贫如洗,少年伊始,*持家计,一九五四,告别大山,投亲靠友,修窑脑泉,七四年夏,南滩建房,告别寒窑,渐趋小康。
先父一生,自立自强,牧马山野,带工矿山,农耕田畴,商通陇原,忠厚勤勉,历经沧桑。
先父一生,孝悌慈爱,侍奉双亲,关照姐弟,呵护子女,夫妻恩爱,含*茹苦,秉德昭彰。
先父一生,通达睿智,私塾三月,识文断字,酷爱算术,无师自通,耕读传家,卜世其昌。
先父晚年,迁居县城,以棋会友,游览山川,逍遥自在,颐养天年,不期患病,撒手人寰。先父功德,山高水长,勒石铭文,永世流芳。
龚公暨德配张孺人墓志
公讳西汉,大庸谢家垭龚氏,祖籍*西,生于一九四七年,殁于一九九九年,享年五十二。德配孺人张氏,生于一九五四年,殁于二oo一年,享年四十七。脉生二子,长子福胜,入城务工;次子福*,工程师。
父一生崎岖坎坷,幼过继其伯父,尔后退回,十二岁辍学务农,廿八立室。母一生亦甚为清苦。父母一世躬耕于穷山僻壤,读书甚少。不学则愚,未谋世面则寡,屡受人之欺亦不怪矣。
如此平庸,何以记之?
自己墓志铭范文200字8
墓碑格式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 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和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 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姓名。
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 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和姓名。
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碑文自古以来,就是殡葬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逝者的一生。
扩展资料 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一般由死者名、文种名组成。
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 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
第一: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第二: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第三: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3.落款 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
需要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功德碑 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但今天为了表彰一些先进的个人,比如捐资建校等也会立碑给以纪念,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
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文种名称构成。
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2.正文 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需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 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者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自己墓志铭范文200字9
晏子谏齐景公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齐景公)
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三 :此为虚词,表多次。而:表转折,但是、然而。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 大衣。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裘:皮衣 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舒适。
8、劳:劳苦。
9、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闻:听 命 ;辞命。
10、粟:谷子,旧时泛指谷类,此指救济粮。
11、饥寒:指饥饿寒冷的人。
12、涂:通假为“途”,路上。
13、里:指里巷。
14、循:巡,巡视。
15、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16、兼岁:两年。
17、明:阐明。、欲:欲念,愿望。
19、行:实行。
20、善:好的21、乃:于是。
22、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
23、谏:进谏。
24、对:对答,回答。
25、与:给。
26、见:朝见。
27、所欲:愿望。
28、侧:边上。
29、堂:朝堂
30、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说:“好!我受到教诲了。”于是就拿出皮衣,发放粮食,给这些挨饿受冻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齐景公要建高台,发动很多百姓劳动。高台建成后,齐景公还想再造钟。晏子进谏说:“所谓君主,就是不能以百姓的劳苦来成就自己的乐趣。君主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已经建筑了高台,现在又要造钟,是对百姓很大的负担,百姓必定会不高兴。君主以加重百姓负担来获得自己的乐趣,不是好的做法,不是治理国家的方法。”齐景公就停止造钟。
自己墓志铭范文200字10
文言文翻译“九字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从而便于准确地翻译文言文。文言文翻译“九字诀”是指九个字。
“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的要求。“信”就是要忠于原文,不歪曲原意。不随意增多减少,添枝去叶,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编造。“达”就是要通顺流畅,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保留原文的语气;又要避免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而“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简练流畅。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留、换、调、引、增、删”则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因为古今词义和语法有所不同,所以翻译文言文要根据句子和组成句子的虚词、实词的不同用法采取不同的方法。
。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
例如: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一~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另外,文言文里有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如“披荆斩棘”“气象万千”“千钧一发”等,一般都能理解,不需再译,否则反而显得不通顺。
文言文里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现在仍在用,但现代汉语不再用原文的词表示,丽是用了另外的词。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意思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例如: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列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此句中的“师”“伐”要用“军队…‘攻打”来替换。
另外,有的词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常用,但表示的内容有区别,翻译时不能用今义去推敲古义,而要用现代汉语中与文言文词语的意思相当的词去替换,以免造成误解。
例如: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世膈绝的地方。
“妻子”和“绝境”的古今意义差别很大,不能套用今义去理解。、
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主谓倒装)
——你太不聪明了!
何以战?(《曹刿论战》)(宾语前置)
~您凭借什么应战呢7
还自扬州。(《伤仲永》)(状语后置)
——从扬州回家。
文言文里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普遍,往往一个词可以有两三个或更多的意思,这些意思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由一个本义派生、扩展、引申出来的,奇迹用切合原文语境的表示引申义的词来翻译。例如: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了它原来的规模。
“增”本义是增加,引申为扩大;“制”本义是制作、制造,引申为规章、制度,再引申为规模。翻译时选取它们的引审义。
翻译文言文时,下列几种情形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1、文言词语单音节词居多,翻译时应将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诃。例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一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我惧怕他们有埋伏。
“测”“惧”“伏”都是单音节词,应译为双音节词“推测”
(或“猜测”r惧怕”“埋伏”。
2、文言文里将数词直接放在名词或动词的前面,而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增补上。例如: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那个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里,帷幕中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一把纸扇、一块醒木罢了。
3、省略是文言文里常见的现象,翻译时应忠实于原文,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和表达需要,作必要的补充,力求明白确切地表达原意。例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村里的人看见渔人,很是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原文中省略了两处主语、~处宾语,翻译时将其补充出来,意思才明白。
4、有些句子,不好确定它省略了什么词语或甸子成分,只是为了上下文连贯。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增补一些词语,读起来才觉得顺口,表意也。通顺明白。例如: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晋朝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把捕鱼当做职业。(一天),他沿着小河(划船)行进,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文言文里的一些虚词,只在句中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里也没有相应的词语对应,就可以删去不译。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陈胜是阳城人。
原文中“……者……也”是文言文常见的判断句式的标志。“者”起停顿作用,“也”表示判断语气。翻译时,“者”“也”都可删去不译。
有时为了使译文简洁通畅,对句中重复多次的词语也可删去不译。例如: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著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书画横幅,念珠各一件。
此外,有些表敬称和谦称的词语,也可删去不译。
“留、换、调、引、增、删”是中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自己墓志铭范文200字11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的猕猴成群,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狙(jū)公:养猴子的老头。
解:了解,理解,懂得。
狙:猴子。
意:心意。
得:懂得。
得公之心: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
损:减。
口:口粮。
充:满足。
欲:欲望,要求。
俄而:一会儿,不久。
匮:缺乏。
限:限制。
恐:恐怕。
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诳(kuáng):欺骗。
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
与:给。
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
朝:早上。
足:够,足够。
众:所有的。
皆:都。
起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伏而喜:都很高兴地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