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秒的认识》教学反思一
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利用小闹钟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秒针;通过倾听、亲身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对“秒”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逐步建立表象,最后达到在学生的头脑中“秒”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而是与自己的某一动作相联系的,在多次体验中,最终使学生能够脱离钟表,准确地判断几秒、十几秒,甚至1分钟的长短,使秒的概念真正内化。
1、以新年的钟声为背景,让学生通过读秒,使学生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的概念,并由此发散,
2、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师播放刘翔夺冠的录像,再次感知“秒”,播放神舟七号发射升空的录像,由倒计时指挥员倒数10个数经历的时间,引出10秒。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
分三步进行:(一)自主探究“秒”;(二)体验内化“秒”;(二)体验内化“分”
1、课件出示钟表店,提供不同的计时工具,教师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甩给了学生,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互动探究,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
2、让学生观察不同的钟面结构,分析大格与小格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知分、秒二针运动快慢的轨迹。从秒针的认识——感受秒——以分作比,强调了观察,突出了体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增进了情感体验。该层次透射出教师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尤其体现在分、秒关系上,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探索、研究、发现、归纳和总结。这样安排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3、让学生亲自观察、感悟1分钟究竟有多长?亲身体验1分钟能做多少事?并由此联系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即:人类在1分钟内所创造的价值。教学激活了学生,使学生领悟到在1分钟内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在向学生传授数学思想的同时,还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4、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在多媒体课件的引擎下,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教学活动。这样设计既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发现所学知识的价值。
欣赏关于时间名人名言,整堂课结束时,再次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将一些名言送给学生,达到“课已尽意长存”的效果。
存在不足:
1、课堂的气氛还不够活跃:也许是孩子过于紧张了,也许是孩子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不管是什么样的猜想,我想有一点是不会变的——我没有进最大的努力去调动课堂的气氛。面对孩子平静的状态,我没有去调动他们,面对孩子的回答,我的评价是简单的,没能激起他们回答问题的欲望。整节课其实是还可以更活跃一些。
2、老师说的有些过多: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时刻担心孩子不懂,经常反复强调知识点,今后应该尝试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自我归纳,逐步做到:学生懂的不讲,讲后学生还是不懂的不讲,只讲学生听了能懂的知识。
如何写《秒的认识》教学反思二
《秒的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学习了“学看钟表”,知道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快到几时”;在二年级“时分的认识”中已经知道了1时=60分。在这个基础上来学习时间单位“秒”和“1分=60秒”,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看似简单,但由于“秒”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秒的长短,建立“秒”的概念,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利用小闹钟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秒针;通过倾听、亲身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对“秒”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逐步建立表象,最后达到在学生的头脑中“秒”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而是与自己的某一动作相联系的,在多次体验中,最终使学生能够脱离钟表,准确地判断几秒、十几秒,甚至1分钟的长短,使秒的概念真正内化。
1、以新年的钟声为背景,让学生通过读秒,使学生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的概念,并由此发散,
2、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师播放刘翔夺冠的录像,再次感知“秒”,播放神舟七号发射升空的录像,由倒计时指挥员倒数10个数经历的时间,引出10秒。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
分三步进行:(一)自主探究“秒”;(二)体验内化“秒”;(二)体验内化“分”
1、课件出示钟表店,提供不同的计时工具,教师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甩给了学生,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互动探究,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
2、让学生观察不同的钟面结构,分析大格与小格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知分、秒二针运动快慢的轨迹。从秒针的认识——感受秒——以分作比,强调了观察,突出了体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增进了情感体验。该层次透射出教师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尤其体现在分、秒关系上,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探索、研究、发现、归纳和总结。这样安排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3、让学生亲自观察、感悟1分钟究竟有多长?亲身体验1分钟能做多少事?并由此联系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即:人类在1分钟内所创造的价值。教学激活了学生,使学生领悟到在1分钟内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在向学生传授数学思想的同时,还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4、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在多媒体课件的引擎下,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教学活动。这样设计既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发现所学知识的价值。
欣赏关于时间名人名言,整堂课结束时,再次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将一些名言送给学生,达到“课已尽意长存”的效果。
存在不足:
1、课堂的气氛还不够活跃:也许是孩子过于紧张了,也许是孩子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不管是什么样的猜想,我想有一点是不会变的——我没有进最大的努力去调动课堂的气氛。面对孩子平静的状态,我没有去调动他们,面对孩子的回答,我的评价是简单的,没能激起他们回答问题的欲望。整节课其实是还可以更活跃一些。
2、老师说的有些过多: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时刻担心孩子不懂,经常反复强调知识点,今后应该尝试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自我归纳,逐步做到:学生懂的不讲,讲后学生还是不懂的不讲,只讲学生听了能懂的知识。
如何写《秒的认识》教学反思三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时、分、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要用到,课前我先把前面学过的时间知识进行了复习,如:
1、钟面有( )根针,有( )个数字,有( )个大格?
2、一个大格有( )个小格,钟面有(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走了( )小时,分针走( )小格就是1分钟,1时=( )分。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是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教学重点是感受1分、1秒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是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时、分、秒的知识,在教学中,课件演示,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新知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课件出示主题图: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种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课件出示形状各异的钟表。形象的语言,精美的实物展示,使学生感到很新奇,马上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钟表有3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秒针的特点:又细又长、走得最快 。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小组合作探究秒和分的关系。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那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呢?请同学们细心观察钟面,课件演示后,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1分=60秒。我还安排了一个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让他们感受“1分”有多长。我让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兴趣盎然,效果不错。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现学生思维过程,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实践证明,课堂上学数学,生活中用数学,把教学同生活实践恰当结合,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智能的提高。不足之处:学生初次认识最小的时间单位“秒”,虽然在学习“秒”之前,已复习了时和分,在练习中,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有一些学生掌握的不好,需要加强训练,弄清时、分、秒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