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范文一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农民诉求日趋多样,迫切需要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在乡村治理的理念、主体、方式、范围、重点等方面进一步创新、调整和完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决定联合组织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主攻方向,以增进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基本前提,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根本目标,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在乡村治理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探索新路子、创造新模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乡村治理的领导体制机制,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农民主体。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充分尊重农民、依靠农民、组织农民,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作为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三治结合。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创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推动自治、法治、德治联动融合、共同发力。
——坚持多方协同。综合运用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推动政府治理、社会调节、村民自治良性互动,鼓励引导社会和公众共建共治共享,形成维护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强大合力。
——坚持突出重点。从实际出发,聚焦农民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重点突破,从体制机制层面探索解决方案,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做法。
试点工作重点围绕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开展,根据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发展情况,试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
(一)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制。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要求,探索加强乡村治理制度建设,实现多方参与的有效途径。落实县乡党委领导责任,明确党委和政府部门职责,健全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的工作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二)探索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将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与发展乡村产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塑造文明乡风、脱贫攻坚等方面有机结合。探索理顺乡村产权与治权关系、促进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多元化解农村矛盾纠纷、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等方面的有效途径。
(三)探索完善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探索健全以党的基层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实现村级各类组织按需设置、按职履责、有人办事、有章理事。完善村党组织领导各类村级组织的具体形式,坚持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设置党组织,优化组织架构,探索多种形式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乡镇、村干部入户走访和党员联系农户机制,丰富各类村级组织协同参与乡村治理的方式。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拓宽乡村组织人才来源,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四)探索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路径。坚持在党组织领导下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创新乡村法治宣传和法治实践,多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探索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治理载体,创新综合运用村规民约、法律政策、道德舆论的治理方式,拓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领域,探索建立“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评价体系,不断丰富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
(五)完善基层治理方式。理顺县乡政府与村级组织关系,支持村级组织依法履行职责。强化村级组织服务功能,按照有利于村级组织建设、有利于服务群众的原则,将适合村级组织代办或承接的工作事项交由村级组织,并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规范村级组织代办或承接的政府工作事项,探索建立村级工作事项清单制度,解决村级组织承担的行政事务多、各种检查评比事项多问题,切实减轻村级组织负担,促进乡村管理规范化。推动资源、管理、服务下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机制,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自主性。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提高群众办事便捷程度。
(六)完善村级权力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小微权力监督制度,制定权力责任清单,探索形成农民群众、村务监督委员会和上级部门等多方监督体系,规范乡村小微权力运行。建立农村党务、政务、村务、财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强化农村财务会计核算监督和审计监督,推进村民民主理财、民主监督。
(七)创新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创新方式和载体,丰富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渠道,激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适应农村人口流动和经济结构变化,为本地村民、外来居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不同群体参与议事提供平台,探索建立村民小组议事协商机制。拓宽村民议事协商范围,推进村民议事从经济事项向化解矛盾纠纷、开展移风易俗、维护公共秩序等方面拓展。
(八)创新现代乡村治理手段。完善传统乡村治理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建立“互联网+”治理模式,提高信息服务网络覆盖面,推进乡村信息统一采集、资源互联共享,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效率和效果。
试点工作由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组织、宣传、民政、司法等部门共同推进,具体工作由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
(一)试点时间和范围。试点周期3年,于20_年12月底前完成。试点工作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
(二)试点单位条件。试点县(市、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试点工作;二是具有与承担试点任务相适应的工作力量,相关部门有较强的改革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三是能形成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四是初步具备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基础。
(三)试点单位选择。在综合考虑各省(区、市)所辖县(市、区)数量和乡村治理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试点县(市、区)数量建议表(见附件)。各省(区、市)参考建议数量,推荐不超过5个县(市、区)为试点单位。试点单位的选择要统筹考虑地域分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民族宗教等因素,探索形成多种模式的乡村治理典型经验。
(四)试点方案制定。各省(区、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指导试点单位拟定具体的试点方案,试点方案应包括试点背景、试点思路、试点内容、方法步骤、预期效果、保障措施等。试点内容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本地区乡村治理的重点问题、关键环节确定,一般应在8方面试点内容中选择部分或者全部内容进行试点,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增加其他试点内容。
(五)试点单位报批。各省(区、市)对试点方案审核把关后,将试点单位名单和试点方案于20_年8月10日前报送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将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择优选择100个左右的县(市、区)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并批复。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和组织、宣传、民政、司法等部门要高度重视试点工作,精心安排,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做好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把握试点工作进度,保证试点工作质量,推进试点有序开展。试点单位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为试点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加强工作指导。中央和省级各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在试点方案编写、试点组织实施、试点经验总结中全程跟踪指导与监督检查,研究制定推进试点工作的配套措施,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组织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协助解决试点中的问题。
(三)加强示范引领。各地要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发挥好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宣传推介试点地区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治理路径和模式,推进面上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深入研究梳理试点经验做法,及时将试点成果转化为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
(四)加强经验总结。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每年对试点单位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年底前报送农业农村部。试点工作完成后,试点单位应提交全面系统的总结报告,由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会同组织、宣传、民政、司法等部门审核后报送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将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等部门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全国试点工作总结报告,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汇报。
精选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范文二
年初以来,我们坚持乡村振兴工作主线,以产业兴旺为核心,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以乡风文明为基础,以治理有效为保障,以生活富裕为根本,集中精力、加大力度推动xx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我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88户1399人,现已脱贫659户1128人,未脱贫129户271人。目前,全镇3个省级贫困村、4个朝阳市级贫困村全部脱贫销号。
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通过推进xx市主导的1+4宏发肉鸡养殖产业扶贫,实现对全镇一般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全覆盖,每年每户分红1500元,连续扶持五年。积极推进1+4产业扶贫模式向种植业拓展,与联达公司合作推进种植业产业扶贫,实现对全镇低保贫困户的全覆盖,每年每户分红1000元,连续扶持四年。同时镇党委要求各村结合实际,因村制宜,发展村级叠加式产业扶贫项目。其中:海丰村建设100亩“扶贫微农场”,带动全村109户贫困户,户年均分红500元以上,同时通过务工还可增加收入近千元,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小巴沟村“扶贫果园”带动小巴沟村、炮手村、土洞子村贫困户153户,户年均分红500元以上;xx营村“村社合一”流转土地500亩,种植高产作物,带动本村贫困户28户,户年均分红500元以上;xx村温氏养猪项目带动贫困户30户,户年均分红500元;xx村新建高标准化大棚7栋,带动本村贫困户78户,每户每年保底分红500元,连续扶持4年,年可增加集体收入20万元。目前,我镇产业扶贫覆盖率达到100%、叠加率达到70%,初步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扶持。
同时,我们开展党员干部拉手贫困户、共产党员家庭挂牌等活动促进党员在助力脱贫攻坚中作出表率。实行镇村干部包扶贫困户责任制,实现所有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有人管。在全市创新建立了村民家庭档案室和扶贫档案室,将所有村民信息收纳其中,实现了村民“一户一档”,贫困户 “一户一袋”,做到档案内业的精细化管理。各村村屯主要路段道路实现了硬化全覆盖,贫困户危房维修或新建全部完工入住,贫困村村级卫生室、文化广场全部建成达标投用。
我镇于20_年6月向人民银行提出了成立国库的申请,6月末正式建立xxxx人民政府国库,自7月份开始正式运行,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开始收纳各项预算收入,及时办理各项库款划分和留解。依据xx市改革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有关文件及精神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xx营镇财政预算管理办法》、《xx营镇国库管理办法》等5个文件,为改革工作扎实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确保改革正常运行。
按照新体制规定,市财政将招商引资企业实现税收地方净所得部分十年内全额补助给引进乡镇,我镇配齐了财政人员,成立镇招商办公室,招商工作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已签约落地1个项目,即xx有限公司投资的xx壹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轧辊制造项目,主要从事轧钢机械、设备、配件、冶金装备、各种轧辊、锻造轧辊制造与销售。项目总投资1.8亿元,占地88亩,分三期建设,年可实现产值5亿元,纳税1300万元,安置就业300人以上,目前已竣工投产。预计增加税收收入300-500万元。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xx有限公司和xx有限公司有意向到我市飞地园区投资建厂,现正在洽谈中。
镇党委把学习好、贯彻好两个《条例》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将《条例》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程,纳入重点学习内容。理论中心组通过集中学习、自学、研讨、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学习,要求班子成员通读全文并撰写心得体会,深化掌握两个《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运用《条例》做好党委工作的能力。对照《条例》和党章党规集中开展对照检查,一条一条对标对表,一个支部一个支部“过筛子”,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了实施方案,形成了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和责任清单。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坚持边学边改,即知即改。加大对村级党组织督查力度和考核力度,开展了2次工作督查,并不定期随机抽查,发现问题进行通报问责。
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下力量解决私搭乱建、乱摆乱放等顽疾,加强重点路段、河道、广场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向屯组延伸。创新开展“环境整治示范组”创建和“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革除陋习,养成文明习惯。各村成立“绿色行动志愿服务队”,组织农村“六大员”、镇包村人员、村组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每月结合主题“党日”和“道德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
进一步加大植树绿化力度,沿xx河、大黑山旅游路两侧、主要街道和重点部位进行植树绿化,计划栽植各类树木3.16万株。实施三北造林750亩,退化修复造林1400亩,预计4月末完成栽植工作。4月2日,镇机关干部在旅游路旁开展了义务植树活动,栽植杨树1600株。
大力培树乡贤典型、好人典型,引导村民向善向上、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严格执行村规民约,不断提升村民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进一步加大涉黑涉恶涉乱线索摸排、依法打击、宣传发动、深挖彻查工作力度,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开展。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强力推进移风易俗,革除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封建迷信、酗酒赌博等旧风陋习,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
以上是我镇相关工作情况的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陈书记及各位领导批评指正。在下步工作中,我镇将按照省、朝阳市和xx市的部署要求,特别是以陈书记视察指导为契机,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精选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范文三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创建环境优美、干净整洁、舒适宜居的乡村环境,制定此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路灯和体育器材等公共设施维护以及村庄绿化管护等工作,严格考核奖惩,逐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常态化。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一)推行“一户一桶”。各村收取卫生费,用于购置垃圾桶,主要体现:
1、由乡环卫所联系,各村统一购买。
2、垃圾桶每个容积不少于120升,各单位和商店垃圾桶每个容积不少于200升。
3、编号建立台账,如张某某是某某村1号,李某某是某某村2号,以此类推,同时在垃圾桶上对应喷号,明确谁家桶谁负责,丢失后,自行购置垃圾桶。
4、推行垃圾桶的村组取缔垃圾池,垃圾实行到户清运。
(二)面向社会购买第三方服务。
1、购买第三方服务严格“四议两公开”程序,“四议”即支部提议(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各村依据本村实际情况确定标的是多少,标的中含发票,采取向下装标法,第三方服务必须有驾驶本,车辆手续齐全,运输过程中出现任何事故由第三方服务方承担,明确清运的范围、时间,“到户清运”原则上3天以内必须清运1次,确保用桶户垃圾无外溢,清运地点就是各村固定垃圾掩埋点,垃圾掩埋点堆积的垃圾每周填土覆盖,村级公路两侧和河套垃圾处理无垃圾积存等事项)、两委商议(依据支部会议记录有无变动,若有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准)和村民代表决议(依据党员会议记录,参会代表人数达到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结果达到全体代表半数以上方可通过),“两公开”即村民代表决议公开和最后运行的结果公开。
2、时间要求:西区、江湖峪、三道川、草场于20xx年2月上旬进入“四议两公开”程序,程序结束后及时与乡招投标监管中心联系,乡招投标监管中心按照程序进行招投标等事项3月底之前完成此项工作。东区、珍珠和冷咀头村2月下旬进入“四议两公开”程序,程序结束后及时与乡招投标监管中心联系,乡招投标监管中心按照程序进行招投标等事项。
3、引导2-3个村使用同1个第三方服务。
4、建档。各村将“四议两公开”会议记录、第三方购买服务协议建档并报乡环卫所1份。
(三)明确固定垃圾掩埋点位置。西区村固定垃圾掩埋点:三车间后。江湖峪村固定垃圾掩埋点:刺峪沟沟口。东区村固定垃圾掩埋点:马道岭大北沟。村固定垃圾掩埋点:鹰沟山。三道川村固定垃圾掩埋点:待定。草场村固定垃圾掩埋点:孔家沟。珍珠村固定垃圾掩埋点:黄花峪。冷咀头村固定垃圾掩埋点:铁厂子红旗矿业尾矿库。
1.乡镇环卫队伍。乡成立环卫所,制定完善保洁环卫工作标准和检查评比、监督管理和考核奖惩等各项规章制度。负责督促、指导各村环境卫生管理。
2.村级环卫队伍。村环卫人员人数依据各村实际情况确定工资标准由村确定,环卫人员由村与环卫人员签订雇佣合同,负责该村范围内主干街巷、沟渠及其他公共区域的清扫保洁和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做到日产日清。鼓励支持各村建立农户轮流清扫制度,探索实行市场化、公司化运作模式。
路灯维修、体育器材维修和绿化管护由乡主导,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统一购买服务等方式实施,原则上绿化管护人员和村内卫生保洁人员一致。
县财政负责整合相关资金用于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护和环卫设施建设投资。各村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开展“一事一议”,原则上向常驻人口收取每月每人不低于1元的卫生费。
精选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范文四
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教育”的议案
一、留守儿童现状
儿童是国家之未来,民族之希望。一个人成长的速度有多快跟成长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有关。留守儿童在近年已经引起了社会较多的注意,尤其是留守中小学生,对留守学龄前儿童的关注还比较少。仅以建瓯市为例目前全市留守儿童的规模已经达到3849人,其中80%以上居住在农村。“三岁看大,七岁至老”,学前教育是孩子重要的成长阶段,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关键时期。孩子们受教育机会不均等,原本智力水平相当的孩子,还没有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就形成接受能力上的落差,这些儿童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大多内向、封闭、有一种强烈的自卑心理。由于缺少正常的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生活失助、学习失教、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等问题。
他们主要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亲子之间的沟通问题;二是这些孩子在与人的交往上出现一些心理障碍;三是在学习上出现了一些困难。”一个从小失去关爱的人将来很难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事实证明,儿童生活环境差、就学机会差,导致了将来就业机会也差,只能从事一些较低级的、社会认可程度和报酬较低的工作,甚至由于没有稳定生活来源而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留守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可以说,留守幼儿的良好教育问题不只是教育安全问题,而应超越教育的问题,是孩子本身的需要,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二、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按照国家的现行政策,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国家的财政支持并没有延伸到这一阶段,而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据教育厅数据,目前全省公立幼儿园约占有量30%,私利幼儿园占70%。由于在城市缺少住房,城市幼儿园收费高,总量不够等原因,从农村的调研情况来看,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绝大部分选择把孩子留在老家。农村各地出现了一些乡村一级的民办幼儿园和仅有的一所乡镇级的公办幼儿园。然而,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依然面临家庭关爱、家庭教育的缺失、学前教育滞后、社会关注不足的严重问题。(1)家庭教育的缺失。首先表现为监护人观念的落后。学龄前留守儿童一般是由祖辈监护,由于文化层次低,绝大多数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送去幼儿园的目的也就是找个人把孩子看着,不出事就行。绝大部分的监护人都严重忽视了孩子的智力开发。少数监护人有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的意识,但由于自身文化素质有限,无法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学前教育。调研中,我们明显感受到大部分留守学龄前儿童在语言表达能力、对安全的认知、问题反应速度、肢体活跃程度方面,与其他儿童均有比较明显的差距。(2)家庭关爱的缺乏。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儿童从小缺乏爱抚和亲子间的情感交流,这影响了留守幼儿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亲子互动的缺失、抚养人模糊的职责意识,造成留守儿童缺乏对信任的感受和体验,孩子容易产生焦虑感和对别人的不信任,常常会表现出情绪、行为发展的异常,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孩子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退缩、感情淡漠,患上“爱的麻痹症”;有的则过度活跃、过分在意别人的关注,表现出一种“爱的饥渴症”。缺少对爱的感受和体验极有可能造成这些孩子将来缺少“爱”的能力。(3) 学前教育的缺优。首先表现为幼儿园硬件设施的不足。农村一般一个乡设立一个幼儿园,其服务半径不足,且多为私立,办学条件较差。教室多为普通民房改建,室内、室外的活动场所都很有少,没有较为卫生的学生食堂和厕所,幼儿教育所需的配套设施也很缺乏,例如教辅资料、儿童玩具等。另外,农村幼儿园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多为本地居民,文化素质较低,未经过任何幼儿教育的相关培训,基本不具备幼儿教育的相关专业知识。有的地方还存在师资数量少且年龄偏老的情况。(4)社会关注的缺少。各级政府对中小学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入学问题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针对学龄前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还在思考阶段。没有真正拿出可行的措施或方案予以落实。
三、对策建议
透视我国留守儿童现状,很显然,幼儿教育只靠学校头热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国家、政府着力扶助。现就我市留守儿童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审时度势,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建议将幼儿教育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使得幼儿教育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市场为辅的局面。对已有的农村幼儿园增加财政补贴,并建议把农村留守幼儿教育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工作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置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之中,实现幼儿教育的均等化。
(2) 有的放矢,开展贫困家庭幼儿教育的补助/救助活动。可制定“优先教育区”政策,针对经济条件差的家庭,以对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不利的儿童给予更大的重视和帮助。尤其通过对贫困家庭的幼儿进行早期补偿教育,使这些家庭走出代代贫穷的恶性循环圈。政府在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方面,优先考虑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不利的儿童,采取特别扶持的政策提高那里儿童的入园、入学率,力求赶上国家规定的水平。此外,在取得办园合格证的前提下,还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多样化的幼教机构,特别是适应各种文化背景的、适应贫困、单亲家庭和各种“社会处境不利”儿童的幼教机构,以“补偿”这些儿童因家庭照顾和教育不足而带来的发展缺失。
(3) 强化培训,努力提高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规范开办幼儿园资格审批。通过政府投入专项经费招聘合格师资和管理者,定向委托学校培训等多种形式,为幼儿园配备一定比例的公办教师,确保幼儿园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和稳定性。在农村,建议召集当地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如高中毕业生、返乡寻求就业机会的大中专毕业生等进行幼师教育培训,对于开设幼儿园的业主对其进行资格认证,提高该行业从业人员素质。
(4) 拓宽渠道,引导全民树立正确的“早教”观念。借助一些社会团体开展义务培训活动,引导全民树立正确的“早教”观念,树立科学育儿观,特别是在农村,对留守幼儿的监护人进行观念转变的引导以及相关早教技能的培训。如,今年暑期,针对暑假期间留守儿童没人照看情况,顺昌县双溪街道计生协会出台的一项帮扶举措,将12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全部免费向留守儿童开放,让书香四溢的“农家书屋”成为留守儿童暑假期间的好去处,在炎炎夏日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知识的绿荫。此外,创设各种平台,以政府行为的方式让出版专门的简易幼儿教育书籍,在报刊杂志上创立相关的专题,电视广播节目中设立专门栏目版块。
(5) 提供条件,将“留守儿童”转变为“流动儿童”
有条件的地方,使留守儿童尽可能与父母一起生活,就近入园。一方面通过提供廉租房,方便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把孩子带在身边,将“留守儿童”逐步转变为“流动儿童”,另一方面,为这些进城的流动儿童提供“教育券”,享受平等的入园政策,使其能够在住所就近的幼儿园入读,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6) 借鸡生蛋, 通过立法保障和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帮扶。借力发力,使社会上的企业、个人、非营利组织等有合法便捷的渠道对留守幼儿的教育进行爱心扶助。动员社会力量来帮助这些孩子,建立联动的机制,政府、教育部门、公益组织、志愿者等多位一体,齐抓共管,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如鼓励志愿者下乡为农村幼儿园做义工,为上晚班、周末班的家长看孩子,为农村幼儿园捐赠图书、玩具等等。政府应该加强管理,规范办园行为,严格审批制度,并逐步推进幼儿教育均衡发展。对幼儿园的管理做到堵疏结合,在大规模新建、改建、规范幼儿园的同时,依法加大对非法和不规范办园行为的整治力度,取缔无证办园。建议政府要把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来抓,这是一件很接地气的大事实事。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指标,教育资源更加注重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倾斜,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专门的项目支持和政策制度保障。在现有城乡教育资源调配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政府要制定相应政策,鼓励社会教育机构到农村进行教育服务,政府层面,“埋单”的方式为广大农村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资源;学校教育层面,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注重心理疏导,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建立《教师结对帮扶制度》等。
“留守儿童就像外出打工父母的“后院”,一定要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尤其是学龄前留守儿童问题,不能“后院”起火,让留守儿童不要成为外出农民工心中的痛。”留守儿童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乎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大局,更关乎一个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是时代发展的内在需求,务必引起政府及社会的广泛的重视与关注。
精选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范文五
根据xx通知,xx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安排落实,现将工作推广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管理体制机制。一是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村级党组织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整体部署和要求,严格履行党治党主体责任,科学规划全面从严治党,全面领导村委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严格按照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由党员担任。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中党员均占一定比例。不断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讨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制度。二是村民自治水平不断提高,制定《xx乡村村民诚信管理办法》,指导各村组改善村规民制度,强调村民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乡党委政府支持村干部,要求村干部乡村管理新的抓手,以村干部授予许可的形式,保障村干部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权力,全面改变传统村干部不愿管理、不愿管理、不能管理的尴尬局面,逐渐实现了全乡村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良好局面。三是严格执行村务公开申报制度,乡纪委领导各村监委进一步执行和完善村务公开申报,进一步确保村务决策和公开、财产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措施执行,促进全乡各项工作开展。四是不断巩固基层党组织基础,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阵地作用,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不断优化村两委班级结构,选择优秀村级力量,每年及时分配3万元村级事务经费,确保村级机构正常运行,同时积极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20xx年全乡主要以参股红利和自主经营两种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12个村收益均达3万元以上,参股红利有xx村、xx村、xx村、xx村、xxx村、xxx村、xxx村、xxxx村、xxxxx村、自主经营的12个村
(二)发挥党员在乡村管理中的先驱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作用,结合不忘初心,记住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党员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组织党员宣传党的好政策,做好党的麦克风,切实落实党的政策。同时,不断发挥党员先驱模范作用,促进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集中力量,在乡村管理中强调模范。
(三)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认真执行基层负面要求,切实做好乡级研究,明确原则、构想、方法、措施等,组织村级会议安排,消除长会、吵会、没有实质效果的会议,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不断规范无纸化办公程序,管理党建综合服务平台和手机办公通,逐渐实现大众最多跑一次的目标。
(四)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一是进一步选择强村干部,确保组织强大,目前xx村缺乏主任、副主任和xx村党总支书记,下一步提高人才排放力,严格按照程序要求进行补充工作,不断完善基础阵地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强一约三会制度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村规民约执行,确保群众形成合力整治村级事务的力量。
(五)丰富村民协议形式。各村建立了一事一议制度,形成了村里的大事大家一起商量的局面。同时,依托国家传统节日和民间节日,形成了三月三日、xx、祭龙、三八妇女节、九九重阳节等一系列活动,大众精神文化不断丰富。
(6)全面实施村级办公阳光工程。一是严格按照《村级公开申报制度》的要求,乡纪委领导各村不断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实现公开定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根据上级要求,定期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和村干部任期和离职经济责任审计,确保公开常态化。
(七)积极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一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全乡制作宣传文化墙120张,展板600多张,标语2000多张,实践内容纳入各村组村规民约管,切实深入大众心中,融入骨头。二是将管辖区内的村民纳入诚信管理,进一步明确村民的义务,将违反村规民约定拒绝改正的村民纳入违反诚信人员名单,在村规民约红黑板上进行公示和村集团会议、村广播命名通报,共同惩戒,构筑失去信用,到处受到限制的社会管理结构,有效促进全国人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贫困攻势的良好氛围。20xx年以来,35人违反了村民的诚实行为。三是结合自强、诚实、感谢行动,深入宣传西类精神和老山精神,创造努力、努力的精神气质,提高大众的共鸣和满意度。
(八)实施乡风文明培养行动。一是充分发扬崇德向善、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传统美德,培养朴素的民风。开展良好的家庭风格建设,继承传播优秀的家庭训练,举办不忘初心,实际兴邦,高举旗帜和党一起走的主题活动,赞扬好婆婆好媳妇好孩子60多人。二是全面推进风俗转移,行使公权的人严格执行婚礼报告制度。在农村,充分发挥各村红白理事会的作用,严格遵循xx乡村民诚信管理办法,严格打击农村婚礼大工作、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惯,至今全乡乡风文明工作不断提高。三是添加。
村规民约建设,将村内治安管理、公益事业等相关行为规范和约束写入村规民约,不断规范群众行为,截至目前,全乡228个村小组均上墙执行。四是扎实开展乡风文明“三项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依法取缔赌博窝点17处,捣毁赌博机具45台。开展大操大办劝导50次,劝退礼金11600元。20_年178个村小组荣获xx乡风文明奖,共计获得奖励资金50万元,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九)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一是结合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组织“赞歌颂中华、感恩新时代”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对最美挂联单位、最美扶贫工作队、最美村庄、最美庭院、最美奋斗者、最美帮扶干部、最美青少年等186人进行表彰,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二是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农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20xx年度,乡党委政府机关被评为“云南省文明单位”称号,xx村委会中寨村小组被评为“xx省文明村”称号,模范作用发挥不断明显。
(十)加强农村文化引领。一是扎实开展非遗传承与保护,《xxx族传统生态保护区》被列为xxx第五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三下乡”活动扎实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组织开展了“响鼓重锤、快马扬鞭”集结实训活动、“不忘初心、实干兴乡、高举旗帜跟党走”“赞歌颂中华、感恩新时代”主题活动和xx首届农民运动会,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二是xx民族特色村落基本建设完成,深入实施xx协作项目合作,投资795万元建成xx狮子山特色农业观光旅游产业配套设施基础,xxxx到xx鱼塘水库的观光旅游路线初步建成。依托产业示范园区及周边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园区打造成一个集农业产业、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园,让其成为xx的一张名片,让更多人认识xx,带动xx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十一)推进法治、平安乡村建设。我们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xx”建设,社会大局保持总体稳定。依法治乡扎实推进,“七五”普法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深入人心,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进一步增强。“扫黑除恶”“缉枪治爆”等系列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严厉打击和惩治,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领导干部信访接待制度,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全力化解信访积案。深入推进xx人民战争,继续巩固和发扬爱国统一战线,深入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安宁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强化党管武装,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各类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十二)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治力度。一是不断规范乡村小微权力运行,明确每项权力行使的法规依据、运行范围、执行主体、程序步骤,确保基层干部会用权、用好权、为民谋利。二是进一步规范《来信来访登记表》《开箱记录登记表》制度,实行零报告和月报告制度,并严格审核录入五级联动平台。共录入、办结159件(其中脱贫攻坚125件),满意率100%。按照惩教并重的原则,坚决查处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等六大纪律的行为,特别加大对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共受理信访举报件18件,其中信访了结15件,党纪立案、处分3人,政纪立案、处分1人。
(十三)加强农村法律服务供给。一是深化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十二五”期间依法治乡纲要和“七五”普法规划要求,做好全乡“七五”普法巩固工作,大力推进“法律六进”活动,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结合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平安创建以及开展送法下乡、开设法制宣传栏等一系列活动,采取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会、党员会、广播等小众化形式,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的朴素语言,把法治宣讲工作做实做细。截至目前,全乡组建宣讲团1个,宣讲小分队12支,乡级领导以身作则,带头深入挂钩联系点和村寨等基层一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向广大群众宣传涉及扶贫、劳动、拆迁等一批直接关系民生的法律法规知识。今年来,共开展法治主题宣传36场次,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提高宣传的时效和覆盖面。二是利用法治主题日进行集中宣教。今年来,通过在三月法治宣传月、“3.8”妇女维权周、“12.4”宪法宣传日等重要节日、纪念日期间,联合乡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联合开展不同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5次。三是增强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法治能力。突出机关干部自学,20_年3月至今,我乡利用每周四晚脱贫攻坚政策培训会,组织机关干部自学《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读本》、《公务员学法用法读本》以及十九文件精神等集中学习20次,不断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十四)支持多方主体参与乡村治理。充分发挥“五个一批”带动示范带动参与乡村治理。即:村组干部带头一批。采取“落实一人,带动一片”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在乡村治理中表率作用,共有31名村组干部带头参与旧房拆除、六项短板补齐、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切实带动群众的积极性,加快脱贫攻坚的步伐。光荣之家引领一批。借助“光荣之家”悬挂工作,各村站区组织退伍军人和军烈属召开乡村治理座谈会,让退伍军人和军烈属珍惜现有荣耀,在乡村治理工作继续发光发热。截至目前,悬挂光荣之家436户,召开座谈会12场次。共产党员示范一批。悬挂共产党员户标识牌,让党员带好头,当好乡村治理的“排头兵”,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贫困群众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乡村治理实事。截至目前,悬挂标识牌914户。小手大手联动一批。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引导全乡师生全力参与乡村治理,通过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带动家庭成员摒弃陋习,弘扬美德,激发正能量,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组”攻坚效应,加快了乡村治理步伐。截至目前,共有师生1360人次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巾帼妇女建功一批。成立巾帼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3次330人次到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从行动上、思想上引导和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通过开展“五个一批”示范带动,乡村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效果。
(十五)提升乡镇和村为农服务能力。一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目前按照上级要求已经统一平台并投入使用。二是由乡党政办牵头各村扎实开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三是聘用社保协办员6名,社会救助经办员2名,社会救助协理员11名,护林员213名,村庄规划员11名,确保基层民生保障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建立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专职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余党政领导班子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乡党政办公室,由专职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二是深入实施农村人才库建设项目,推动农村人才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力争用1年时间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立场有定力、为民服务有情怀、勤政务实有本事、认真负责有担当、干事创业有办法、廉洁公道有口碑的“六有”农村人才队伍,为全乡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持。
乡村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乡村治理机制不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制度不健全,决策、议事、协商、评估、监督、考核程序和机制不完善,治理制度化建设滞后;乡村治理制度的贯彻落实不够,不少制度执行难、落实差,有些制度流于形式,陷入“空转”;制度与制度之间的衔接性、协调性和系统性不足,制度之间的紧张张力加大,制度体系的集成性不强,难以形成有效的制度合力。二是乡村干部担当精神不足。乡村干部对政策学习掌握不够,特别是对学习贯彻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不深、不透。对中央、省州县党委政府的各项政策学习不够。导致思想观念、开拓创新能力与新的发展形势不适应,担当务实精神、干事创业激情与肩负的使命责任不相称。三是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对群众的思想发动、宣传教育和感情沟通不到位,群众主人翁意识不强,绝大多数贫困户只关心“政府能给我多少钱”,而不是“我该怎么做才能脱贫致富”,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明显不足,甚至出现“精神贫困”的严重问题。部分群众只想“获得”、不讲付出,只求利益、不思进取,面临着发展无资源、无人手、无出路的局面。部分贫困户认为脱贫致富是政府考虑的事,甚至出现了“干部干、群众看”、一门心思靠着墙根晒太阳、围着桌子搓麻将、等着政府送小康的不良现象。
(一)建立善治体制,达到共治效果。一是加强和完善党自身的组织网络体系,确立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是现代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核心领导,充分发挥其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作用;二是通过党的群众工作组织和其他民间把乡村社会组织起来,发挥群众组织在乡村治理主导地位,承担农村基层各项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的职责;三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科学统筹各方关系,采用民事民议民决民办的方法,广泛动员民众共同协商,并将法治作为保障农村基层各主体合理履行职能、协调有序工作的根本机制。
(二)构建多元协商,形成共同参与。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开展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主体以及庞大资源配置的长期过程,需要乡村基层治理能够从整体层面进行推进。一是要积极发展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根据实际的治理情况与自身特点来创新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为多元治理主体提供参与协商互动的渠道和平台;二是在治理过程中要加快协商互动的制度建构,加强协商主体的协商能力提升,约束不规范的协商行为,推动协商互动机制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运行。
(三)建立监督机制,调动多方参与。创新发展村民监督机制,发挥村民在开展乡村治理过程的监督功能,调动多元基层治理主体监督积极性。一是要调动多元治理主体,特别是要消除广大农民群体对监督的后顾之忧,使之敢于监督,愿意监督;二是要畅通监督的渠道,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监督创造条件,提高监督的现实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