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舆情风险工作方案精选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1-05 08:50:4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关于舆情风险工作方案精选一

例如,1月25日,因信息报送不及时,湖南省岳阳南湖新区卫健局局长被停职;1月29日,因疫情防控工作严重失职失责、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王增田受到留党察看二年处分,并被政务撤职;2月15日,因防控措施中存在不作为、工作推进严重滞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副县长丁纳新被免职并被党纪立案审查……因疫情应对不力,近期已有一批官员受到严肃处理。

疫情下的政府官员舆情往往会更受关注,叠加的负面情绪不仅给本已严峻的防疫工作添加难度,也带给各级政府官员巨大的舆情压力。本文通过分析近期防疫舆情特点,梳理出突发重大疫情下政府官员的五个舆情风险点,以期对当前舆论形势和舆情风险有进一步的认识,在民意彰显的时代提升良好形象。

虽然我国已经把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纳入了政府的战略目标、规划和日常管理中,但由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仍然有许多需要提升的空间。

此次疫情的暴发,对于许多地方官员来说猝不及防,如果平时知识储备不足、工作不扎实细致,缺乏面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必定造成被动反应模式,这与民众寄予的厚望形成极大反差。要知道,突发的疫情、医学上对疫情的各种未知,都会导致民众社会心理尤其脆弱敏感。政府官员任何的工作失误和不规范、不作为都会立即成为被批评的对象。

例如,湖北省洪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指挥长、医疗救治组组长王在桥因忽视疫情严重性,未认真组织实施隔离措施,导致大量密切接触者未被及时集中隔离,引发公众大量负面情绪。

当民众亟盼当地防疫指挥系统有条不紊地运转、有效阻击不断“压城”的疫情,化解危情,给大家以信心的时候,湖北省黄冈市原卫健委主任唐志红对当地救治的“一问三不知”,给民众心头泼了一盆凉水。政府官员在重大突发事件中仓促应对带来的疏漏,应急行为的失误、失范,成为突发疫情中最大的舆情风险。

由于过去个别干部腐败、作风不良等造成的一些官员和组织脱离群众和官僚作风等在民众心目中的刻板印象,在特定的环境或事件中呈现愈加强烈,产生身份标签带来的联想。在武汉疫情防控期间,因为在接收和分配捐赠款物工作中表现出能力不足、救助物资发放过于低效、错误频出等问题,湖北省红十字会迅速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即使湖北省红十字会3位主要领导被问责,媒体仍是连篇累牍地追问质疑。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便成了民众最大的依靠,人们期待官员好的表现振奋士气。“非典”事件过后,北京市统计局曾对2000名北京市民进行调查后发布统计资料显示,在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信赖程度,有大约七成五的北京人表示非常信赖和比较信赖政府,被访者对政府的工作普遍寄予厚望。民众期待看到的是政府化险为夷,看到官员在突发疫情面前不推诿、不逃避,临危不惧、恪尽职守、尽忠尽责。而每通报一起官员失职失责事件,都会激起网络声讨。

新媒体时代带来诸多传播风险,重大突发疫情的降临,短时间内各类问题交集,矛盾尖锐对立。政府官员的正常管理工作效能和一言一行都受到密切关注。实行政务公开,回应公众关切,为百姓解惑释疑,有效处置舆情危机,是政府官员题中应有之义。如果管理不善,媒介素养缺失,媒体应对和舆论引导工作失策,都会引发媒体批评,降低公众对官员的评价,这可以说是种极大的挑战。

2月10日,湖北省召开第20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武汉市一位主要领导表示“武汉户数排查的百分比已达到98.6%,人数排查百分比达到99%”,并说“我们的目标是到明天(2月11日)完成所有疑似患者检测的清零。”对此数据和说法,许多网民惊呼自己就是“漏网的”1%。还有不少基层人员在网上吐槽:不少基层工作人员也都感染了,根本没有那么充裕的队伍来排查。通报的数据与真实数据到底有多大误差,有没有疏漏,经不经得起质疑,是否通过多方验证,都是需要详解的问题。

又如,武汉市政府办公厅一工作人员被指违规领取疫时急缺口罩,涉事单位武汉市政府办公厅回应“办理过登记手续”。有舆论指出,彼时,武汉协和医院的医生都在求助防护口罩“不是告急,而是没有了”,政府工作人员却可以“办理过登记手续”就拿走一大箱。而有关方面的回应既没有解释口罩给谁在用,也没有展示所谓的登记、审批手续,未能消弭质疑,在民众心目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在不绝的质疑声中,湖北省纪检委发布问责武汉统计局副局长、市政府办副主任等3人违规发放防疫应急物资,以精准的问责回应了关切。

这种舆论倒逼的操作方式,让民众把对病毒的恐惧和对官员的不满植入心中。新的媒介环境,事件信息传播的“短、平、快”,需要官员反应迅速而准确,做到民意、政府和媒体三者间的平衡,这无疑是对官员执行力和媒介素养的考验。

“武汉某卫健委主任擅离职守到上海和女儿过年,被发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协和医院一名确诊武汉肺炎患者跑了”……谣言总是伴随着人们认为重要或与他们密切相关的事件中产生。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加之目前医学科学对病毒的来源、疫情的成因、趋势及其治疗方案认识有限,且新媒体传播技术高度发达,各种传言、流言、谣言充斥其中。谣言的危害不言而喻,可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在举国上下全面进行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关键时期,当民众处于极度焦灼之时,谣言会带来大规模的社会恐慌,冲击着社会的稳定。

尽量降低谣言在重大突发疫情中造成的风险,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的责任。就像当年抗击“非典”时所经历的曲折过程所印证的那样,官员有责任让真相传播的速度快于谣言传播速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有效引导公众情绪,抚慰公众的恐慌和焦虑。

突发重大疫情会给较大范围的人群造成相当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一方面,由于对疫情病毒知识的缺乏,人们感到十分紧张和恐慌;另一方面,由于各种信息的狂轰滥炸,这些消息有正面的、有负面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各种信息真假莫辨,让人们总是处于一种紧张不安的状态,加剧了恐慌心理。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重大突发疫情的信息传播呈放大效应,其与社会情绪重合后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对社会造成一定的破坏性,甚至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群体心理危机,影响社会稳定。轻则,一部分人出现不正常的心理、行为反应,比如,盲目跟风、偏听偏信;胡乱猜疑、过度医治或者有病不敢医、有病不敢治;重则,以暴力抗医抗法,阻碍隔离或隔离治疗或对抗执法。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提出要“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因此,在重大突发疫情事件中,能否有效提供心理援助,扶正抑偏网民情绪,对于克服公共恐慌心理,稳定社会情绪、化解舆论危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舆情风险工作方案精选二

根据总行“关于进一步做好“两会”和3.15期间舆情工作的通知”,我行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舆情风险排查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按照总行相关要求,结合我行实际,积极做好舆情风险的研判、排查及提升应对能力,力求工作做实、做细、做全,确保舆情风险排查工作取得实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根据排查工作要求,对服务质量、收费、“七不准”规定落实情况、小微企业融资、操作风险及案件、员工涉及民间借贷、理财、信用卡、房贷、不良贷款、代理代销业务以及新产品业务的风险问题等当前舆情热点提示,我行此次舆情风险排查工作重点也围绕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案件和违规问题。近几年来,在行领导的正确带领下,认真贯彻执行总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将各类违法违规案件通报传达到每位员工,以血的教训教育每位员工警钟长鸣、遵纪守法,珍惜自己的职业生涯与职工操守,规划好人生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定期不定期找员工谈话,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引导员工积极向上。通过排查,我行员工未涉及任何重大案件,未涉及民间借贷,也未在媒体上发生过不良、违规现象。 

(二)服务质量、收费等问题。对于服务质量,我行自

成立以来一直为客户提供优质、真诚的服务,我行的口号就是要凭借宽敞亮丽的硬件,打响**银行在**城的服务品牌,三年来,已获得客户的认可,表扬与各种荣誉不断,但也有二次客户投诉事件(20_年),通过登门致歉与解释,取得客户的谅解,并继续成为我行的忠诚客户。一线人员高度重视服务质量,一经发现问题,绝不拖延,迅速报告解决,尽量就地消融,尽量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同是也在大堂处布臵了支行与总行的投诉电话、意见簿,按季随机抽查一定量的客户对我行的客户经理及临柜服务人员进行多方位的评价,加强了监督机制。 

对于收费问题,我支行已严格按照总行制定的收费标准收费,并在大堂醒目处进行各类收费项目的公示,也有收费小册子可以让客户带走细读,不存在乱收费现象。 

(三)信贷及中间业务方面问题。严格按照总行制定的信贷政策执行,开展“普惠金融”工程进街道、社区宣传,将阳光信贷政策上墙公布,将客户经理姓名、管辖区域、联系方式及在岗状态上墙公布,将银监会“七不准”规定在营业大厅公告,方便客户办理业务,接受群众监督;在信贷投放上,按照支农支小支实主线和城乡居民、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为主的信贷投放序列倾力支持,不增加企业负担,努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行现有不良贷款**万元,正在努力消化中,其中今年新增**万元,属于企业经营不善所致,已诉讼至法院,预计今年能够全部清收。历年不良贷款**万元,均已诉讼至法院,会有部分损失。经总行审计,发生的不良贷款中,我行员工均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在信用卡发放、房屋按揭贷款中,积极相应国家出台的各项信贷政策,严格按规操作,严抓贷款审查过程,杜绝滥放滥发,切实防范操作风险。 

在理财产品、代理代销及新产品业务营销中,我行总是先行安排学习文件,吃透文件精神及操作风险点,向客户做好充分解释与揭示风险,按规定流程操作,未发生风险事件。 

(四)员工管理问题。此次员工排查问题由综合办负责,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全行员工舆情风险意识,共排查员工24人,其中正副行长2人,劳务派遣工2人。对相关人员积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对各种行为进行排查。通过排查发现,所有员工都没有通过网站论坛发帖、博客等散布各种对我行不利的消息,都具有较高的防范声誉风险意识,都能在生活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上严格遵守相关管理规定,都能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勉尽职、依法合规”,极力维护我行网点、窗口、员工的形象,提升我行的综合竞争力,为各项业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次舆情风险排查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领导重视。为确保舆情风险排查到位,明确了行长

主抓,分管副行长具体抓,综合办公室实施,各部门配合落实的工作机制,特别强调各部室要本着自己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做好排查工作。 

 二是方式灵活。通过网络搜索,个别谈话,集体讨论,与媒体、公安取得联系,调阅录像等方式,围绕案件和违规问题、服务质量和收费问题、信贷及中间业务问题、员工管理问题四大重点进行了细致排查,努力使排查工作做实、做细、做全、做好,确保排查不留死角,不留隐患。 

 三是加强防范。针对排查出来的客户投诉事件、中间业务收费、年后犯罪分子伺机作案机率增加等可能引发的舆情风险,坚持由办公室做好舆情监测工作,并重申舆情风险应急处理机制,确保一旦发现负面舆情,能及时向行领导及总行进行汇报,积极采取多方面、多渠道处臵,确保第一时间化解,防止舆情发酵和扩大。同时加强与当地公检法机关、主流媒体的沟通交流,争取有关部门、单位的支持和理解。强化内控案防管理,严禁员工参与民间借贷,严禁员工充当资金掮客行为,确保员工合法合规操作,避免因员工违法违规而引发媒体关注。 

 在今后的舆情风险管理中,将引入舆情风险教育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现有的会议、网络、文件等载体,通过正面典型与警示教育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的提高全行员工对舆情风险的认识,树立“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的风

险理念,主动、有效地防范舆情风险,确保思想上认识到位、组织上领导到位、措施上落实到位,进一步做好舆情风险排查工作,加强员工管理,为我行各项业务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推荐阅读:

有关入党志愿书范文大学生怎么写(五篇)

精选从严治党典型案例范本

主题正确把握心得体会精选

对于重点人员信访化解方案简短

有关警示片围猎陷阱观后心得怎么写(四篇)

医院以案促改心得体会(模板10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