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镜泊湖教案(7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1-09 10:40:4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推荐镜泊湖教案一

1.通过本课学习,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三)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了解各段段意。

(四)学习课文第1段,弄清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及其有关的传说。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

(二)了解镜泊湖的形成及有关传说。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我们祖国不仅有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而且有许多高山大川,江河湖泊。镜泊湖是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的一个有名的湖泊,那里的景色迷人,今天我们就随作者到镜泊湖去游览一番。“奇观”是什么意思?(题目中的“奇观”是指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二)听录音,边听边想:

镜泊湖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湖?那里有些什么奇观?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消灾弭祸:消除灾祸。弭同“弥”,止息的意思。忌妒:这里指因为别人拥有自己所没有的好东西而心怀怨恨。炽热:极热,炽,是火旺的意思。缤纷:种类很多,五颜六色。绮丽:形容风景鲜艳美丽。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胜,能够承受。不胜,接受不完的意思。耸峙:高高的直立。斛:过去的量器,一斛等于五斗。郁郁葱葱:形容森林苍翠茂盛。欣欣向荣:形容林木繁密,生机勃勃。)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可以先让学生置疑。)

(五)默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第1段〈第1、2自然段〉:讲镜泊湖的形成和传说。第2段〈第3自然段〉: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第3段〈第4自然段〉:重点描写吊水楼瀑布的壮观情景。第4段〈第5自然段〉:重点描写地下森林景色的奇观。)

(六)指四名同学分段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镜泊湖在什么地方?课文主要讲了镜泊湖哪些主要景点?读后让学生回答。

(镜泊湖在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课文主要写了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两个主要景点。)

(七)学习课文第1段。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第1段。

2.提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学生提后给予解答。(可先让其他同学给予解答,然后老师再给予补充纠正。)

3.让学生加上自己的想象,复述课文中的传说故事。

4.说说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

(八)作业。

1.朗读课文。

2.复习词语:

消灾弭祸 天廷 忌妒 索取 争执 炽热 阻塞 绮丽 别墅 点缀

一望无际 缤纷 耸峙 奇幻 俯视 黝黑 美不胜收 郁郁葱葱 欣欣向荣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2、3、4段。

(二)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两处景点的具体情景。

(二)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点的特征进行静态和动态描写的。

(三)体会文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第1段课文,并说说第1段所写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学生自读课文。

2.说出这段话的段式待点是什么?

(总——分段式。先总说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然后再具体展开说明它怎样“自然朴实”,又怎样“绮丽多变”。)

3.课文是怎样写镜泊湖是“自然朴实”的?读出有关语句。

4.课文是怎样写镜泊湖“绮丽多变”的?读出有关语句。

5.“有的直插湖中如屏似壁,有的退避三舍形成水湾,湖心石岛耸峙,湖心倒影奇幻……”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话的?

6.仿照这段话,自己组织语言说一段话。(要求运用:“……除了……没有…………只有……然而……”这些词语。)

小结:课文第2段,作者是从整体上向我们描述了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即: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

7.齐读第2段。

(三)学习第3段课文。

1.学生自学第3段课文。边读边思考:

(1)吊水楼瀑布在什么地方?

(2)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3)“千军万马”、“声闻数里”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4)在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时,吊水楼瀑布结冰吗?为什么?

2.分小组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

(在学生自学后,分组讨论,启发学生充分发言。)

小结:课文第3段,作者重点介绍了镜泊湖的著名景点:吊水楼瀑布的壮观景象。由于瀑布流水处在剧烈的运动中,即使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下也从不结冰,这是动态的描写,与第2段的静态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

3.齐读课文第3段。

(四)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学课文第4段。边读边思考:

(1)地下森林为什么要说“所谓地下森林”?

(2)为什么能在这里长起郁郁葱葱的森林?

(3)什么叫“俯视”?游客们爬上火山口的顶部俯视时感觉怎样?

(4)为什么地下森林的树木会“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

2.自学后,分小组讨论、交流。

小结:由于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阳光照射,镜泊湖这里的地下森林长得郁郁葱 葱,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

3.指名读第4段课文。

(五)朗读课文。

(六)镜泊湖的景色有静有动,举例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七)总结(略)。

(八)作业。

1.复习课后练习第1题。

2.填空。

(1)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 )别墅外,这里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 )山岩,( )的湖水,( )的花树,( )林海。

(2)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 )着,一到陡崖,突然下( ),顿时( )万斛珍珠,( )起千朵银花,水雾( ),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鲜明的( )

推荐镜泊湖教案二

1、了解镜泊湖景色形成的条件和景物特点。

2、让学生体会“奇”在何处。

3、学习按景物的不同特点,领会镜泊湖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犝馐且黄阅读课文,在教学中运用“读一读、说一说、填一填、议一议”四步进行教学,可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灵魂”的教学思想,整堂课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民主、活泼的学习环境,课堂上让学生全体参与,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一)读题、解题

你想知道什么?

春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湖?有什么奇观,有哪些景点,各景点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二)讨论

1、镜泊湖在什么地方?

2、它是个怎么样的湖?

3、它有什么奇特的景色?

(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

2、说一说

(1)说说课文中神话故事的梗概。

(2)神话与现实生活的相同点是什么?这个湖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3、填一填

牬说中()是罗女的从天上掉下来形成的。

4、议一议

(1)文章引用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再转入镜泊湖,从传说中怎样表现人们对美好品质的赞美。

(2)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内容:传说镜泊湖是红罗女的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形成的。

(三)学习第二、三段。

1、默读第二、三段

2、说一说

(1)这一段的第一句话与下面的两句话有何联系?(总分关系)

(2)第三自然段中主要内容是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分几层来写?

3、填一填

(1)镜泊湖位于(),是因为()形成的。因为()所以称为镜泊湖。

(2)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是()和(),它的自然朴实表现在:除了有精致的别墅外,这里只有()的、()的、()的。它的奇丽多变表现在:四周(),有的()、有的(),湖心(),湖中(),美不胜收,通过这些描写,写出了镜泊湖的()美。

4、议一议

(1)文章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镜泊湖景色的自然朴实、绮丽多变?

(2)第二自然段介绍镜泊湖的什么?第三自然段概括介绍了镜泊湖景色的什么特点?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

(1)说出这一自然段中景点名称、位置、景点奇特的地方。

(2)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结冰?它与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有什么关系?

(3)说出课文从几方面写瀑布的动态美。

3、填一填

牭跛楼瀑布奇特的地方是(),课文从()和()两方面写出它的美。

4、议一议

描写瀑布气势和美景的?

(五)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

(1)地下森林是怎么一回事?

(2)说说本段中各景点名称形成的条件和景物?

3、填一填

律林是指(),它形成的条件有:

(1);

(2);

(3)地下森林()物产丰富,林中有种类繁多的树木,还有()和()。第五自然段是()描写。

四、小结

1、体会动静描写手法。

2、引导学生、总结全文。

对镜泊湖的介绍,说明了它的景色极其壮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赞美之情。

推荐镜泊湖教案三

语文课堂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品味语言,感受形象。本设计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提倡自主学习,以学生的朗读为基础,以读代讲,以读促讲,在读中想象,读中体会,再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领,略镜泊湖的美丽神奇,获得美的享受。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4、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式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1、了解镜泊湖及周围景观的特点。

2、体会镜泊湖景色“奇”在哪里。

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一课时。

制作课件,收集有关镜泊湖的资料。

一、故事激趣

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2、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等阅读障碍。

1、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巩固生字词。

2、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镜泊湖有哪些奇观?

2、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四、自主品读,领悟“奇观”

假想旅游,学生自主选择游赏景点,师生进行相应段落的学习。

(一)读画结合,领悟镜泊湖的美。

1、认真读第三自然想一想镜泊湖景色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边读边浮现美丽的画面,你能不能画出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

3、播放课件,欣赏镜泊湖美景。

4、指导朗读,读出美,读出你的喜爱。

(二)读赏结合,领悟“吊水楼瀑布“的奇。

1、默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朗读品味,体会瀑布的壮观气势及成因,探究“倒影奇幻”。

3、播放课件,观赏瀑布美景。

4、对比朗读,体会镜泊湖的静和瀑布的壮观。

5、学做导游,学生对照课件画面做解说。

(三)合作探究,领悟“地下森林“的奇。

1、自由读文,找出火山口“形奇”的词句。

2、合作学习,讨论“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3、观赏课件,假想旅游,体会“地下森林”的神奇壮丽。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假如你刚从镜泊湖游赏归来,你会写一怎样的留言?

课件出示句式:镜泊湖,你,我!

2、为镜泊湖设计一则广告词。

六、布置作业

1、摘抄优美词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镜泊湖

24、镜泊湖奇观

吊水楼瀑布

神奇、美丽

地下森林

推荐镜泊湖教案四

1、了解镜泊湖的奇观,得到美的熏陶。

2、体会动态和静态的描写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者是怎样通过动、静态的描写表现奇观的。

二课时

投影仪、录音机、音乐磁带、三张题单。

一、引导、审题,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镜泊湖奇观》这课文。请同学们看黑板读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上看,你认为文章重点会写什么?"奇观"是什么意思呢?本节课我们将一起讨论:

1、镜泊湖到底有着怎样的奇观?

2、作者是怎样通过对镜泊湖的静态和动态的描写表现奇观的?

3、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奇观。

二、质疑。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从内容到写法上你有些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板书疑问)

三、按兴趣分组根据提纲自学。

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这几个景点,即(指板书)湖、瀑、林。这几处景点中,你最喜欢哪一处?(按兴趣自由组合学习)

四、[先讨论提纲之三(林)]哪个勇敢者首先上来给同学们展示你的学习提纲。请将书及提纲带上来,放在投影仪下。按提纲,依次汇报你的学习情况。大家都要认真听,仔细看,一起学习讨论。

1、正确。(你还有补充吗?)主要是这三个方面的条件。请订正。大家拿起书来读一读这一句,地下森林形成的条件书上是怎么写的。

2、请接着汇报。看了画,你明白地下森林是怎么一回事了吧?(擦疑)所谓地下森林,实际上是……。书上有图,请看投影。这是从上面往下俯视看到的。

3、请接着讲。用简洁的短语板书。(长在火山口里)(相机擦掉本段疑惑)。大家懂了吗?你懂了吗?

4、地下森林长在火山口里,称为奇观,那么镜泊湖又"奇"在哪里呢?

五、[次讨论提纲之一(湖)]请喜欢"湖"这一景点的同学,谁争取上来展示?掌声鼓励。

1、最大特点是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正确。拿起书来,老师引读,同学们注意接上。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朴实,它表现在……然而它又绮丽多变,并不单调……

2、请接着汇报。哪些同学也欣赏?为什么欣赏?(用了优美的词语写出了事物的形态、颜色、位置,即写出了景区的静态。说得真好。大家一块来欣赏这两句。读得不够美。要注意强调修饰形容的词语,速度稍慢,语调轻柔平缓。女同学齐读。

3、请订正。

4、湖"奇"在哪里?"水平如镜"正确。你能说说"水平如镜"为什么在这里就是"奇"呢?(湖的形成是由于火山喷发,岩流阻塞了牡丹江河道水面被抬高而形成的。江是日夜不停地流动着呢?可是湖面却水平如镜。)请板书。昨天预习时,有个同学认为它奇在波平如镜。这"波"指波浪,又怎能说平如镜呢?这说明江水在流动,但从水面上看,却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这不能不说这是"奇观"。(板书:"波")

5、相机擦掉疑惑。

六、[最后讨论提纲之二(瀑)]林奇在……,湖奇在……,那么瀑又"奇"在哪里呢?哪一位同学上来当小老师。

1、正确,请订正。

2、正确,请订正。刚才××同学提出为什么"瀑从不结冰断流?"这个问题,你现在能不能用因果关系解释一下。投影请看图图,这便是飞瀑。

3、继续汇报。正确。你能能不将飞瀑直下的句子读听听,读出动感来。声势还不够,读时注意语速稍快,音量较大,强调数量词,千军万马,声闻数里等。男同学读听听,女同学一起来,读出气势浩大的动感美。

4、瀑布真美,请回忆一下还有哪些课文对瀑布进行过描写?背听听。

5、吊水楼瀑布"奇"在哪里?请用简短的词语写在黑板上。瀑布不结冰断流,堪称奇观。

七、内容及写法。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了镜泊源奇观便是湖,瀑,林长在。作者主要采用了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来表现镜泊湖奇观的。镜泊湖的幽静与吊水楼瀑布浩大的声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实际上就是静态美与动态美的对照。因此我们在读文明,注意了动、静态描写,就能对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在时,注意了动、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个体、更准确。

八、配乐齐读。

现在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一下幽静的镜泊湖与飞流直下的吊水楼瀑布这两段,进一步感受一下它的奇观。

九、中心。

学到这里,你明白作者的目的了吗?表现了……表达了……

十、现在你还有什么疑惑吗?(写传说的作用:

①写在文章前头,引起读者兴趣。

②反映出人民对镜泊湖奇观美好的解释和向往,更增添其神秘色彩。)

十一、作业:

本课及本单元的课结束了,请拿读课本,请你运用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事物的动态和静态自读《五花山》一课。用二、三分钟时间快速默读,找出静态和动态。

十二、学习情况(非智力因素)

推荐镜泊湖教案五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就已经对镜泊湖有所记载了。我国满族人民很久以前就在这里劳动、生息。据中国史书记载:“周武王十五年(公元前1666年)和周成王九年(公元前1654年),均有肃慎氏来朝纳贡。”西汉及晋的挹娄,北魏时的勿吉,隋唐时代的靺鞨,宋元时的女直,明清时的女真,都是肃慎族的后裔或支族。

解放后,考古学家在镜泊湖南端莺歌岭断崖袒露的红烧土层中发现了四口陶猪。经考察证明,这四件珍贵的艺术品,是莺歌岭居民——肃慎人制作的。

肃慎族创建大震国,于公元740年迁都忽汗城,四季通西南的高地上,城址在镜泊湖,可是当时这个地方不叫做镜泊湖而是叫做忽汗海。

其实历史上镜泊湖曾有过很多的名称,古称湄沱湖,汉书地理志称湄沱河。唐高宗永徽

二年(公元651年)称阿卜湖,又称阿卜隆湖,后改称呼尔海金,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称忽汗海。明志始呼镜泊湖,清朝称为毕尔腾湖。今仍通称镜泊湖,意为水平如镜。

从地理学的角度,镜泊湖的微风频率、静风频率只有30.3%,每秒风速在3.2米—2.7米,年平均风速为每秒2.9米,湖水常常水平如镜。

从民间传说讲,王母娘娘宝镜的故事。

每年的5月到9月,都会有很多人选择来镜泊湖镜避暑度假。镜泊湖被誉为北国的避暑胜地,塞北的苏杭。这也是有原因的,镜泊湖位于东经120°30′—129°30′,北纬43°16′—44°18′之间,中纬度亚洲大陆的东岸,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每年的5月—9月,这期间的平均气温为10—20度之间,最高气温不超过36.2℃,最低气温-36.7℃,年平均气温在3.6℃,年降水量506.44毫米,最长连续降雨7-8天,年降水日数为100天,雨季集中在

8、9月份。湖区降雨量不算高,但水分充足,属湿润地区。每年9月下旬开始下霜,无霜期150天。平均降雪日为10月19日到次年的4月28日,平均降雪期为172.7天。湖面自每年12月中旬开始结冰,到次年4月上旬开化,冰层平均厚度0.83米(83公分),最厚可以达到1.04米。因为镜泊湖的年平均气温较低,气候宜人,所以是避暑的好地方。

推荐镜泊湖教案六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就已经对镜泊湖有所记载了。我国满族人民很久以前就在这里劳动、生息。据中国史书记载:“周武王十五年(公元前1666年)和周成王九年(公元前1654年),均有肃慎氏来朝纳贡。”西汉及晋的挹娄,北魏时的勿吉,隋唐时代的靺鞨,宋元时的女直,明清时的女真,都是肃慎族的后裔或支族。

解放后,考古学家在镜泊湖南端莺歌岭断崖袒露的红烧土层中发现了四口陶猪。经考察证明,这四件珍贵的艺术品,是莺歌岭居民——肃慎人制作的。

肃慎族创建大震国,于公元740年迁都忽汗城,四季通西南的高地上,城址在镜泊湖,可是当时这个地方不叫做镜泊湖而是叫做忽汗海。

其实历史上镜泊湖曾有过很多的名称,古称湄沱湖,汉书地理志称湄沱河。唐高宗永徽

二年(公元651年)称阿卜湖,又称阿卜隆湖,后改称呼尔海金,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称忽汗海。明志始呼镜泊湖,清朝称为毕尔腾湖。今仍通称镜泊湖,意为水平如镜。

从地理学的角度,镜泊湖的微风频率、静风频率只有30.3%,每秒风速在3.2米—2.7米,年平均风速为每秒2.9米,湖水常常水平如镜。

从民间传说讲,王母娘娘宝镜的故事。

每年的5月到9月,都会有很多人选择来镜泊湖镜避暑度假。镜泊湖被誉为北国的避暑胜地,塞北的苏杭。这也是有原因的,镜泊湖位于东经120°30′—129°30′,北纬43°16′—44°18′之间,中纬度亚洲大陆的东岸,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每年的5月—9月,这期间的平均气温为10—20度之间,最高气温不超过36.2℃,最低气温-36.7℃,年平均气温在3.6℃,年降水量506.44毫米,最长连续降雨7-8天,年降水日数为100天,雨季集中在

8、9月份。湖区降雨量不算高,但水分充足,属湿润地区。每年9月下旬开始下霜,无霜期150天。平均降雪日为10月19日到次年的4月28日,平均降雪期为172.7天。湖面自每年12月中旬开始结冰,到次年4月上旬开化,冰层平均厚度0.83米(83公分),最厚可以达到1.04米。因为镜泊湖的年平均气温较低,气候宜人,所以是避暑的好地方。

推荐镜泊湖教案七

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生读)

(生读完后,叫一学生站起来)问:你听了这一自然段,知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吗?

第二自然段交给你们同桌之间去学习。一人读一遍,然后再商量一下,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看哪一对同桌完成得最快?

1、谁接下去读第三自然段。问: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板书:镜泊湖

让学生动笔画出第一句话的两个词(自然朴实、绮丽多变)

指导朗读。(最大)

2、读着读着这句话,你读出什么问题来了吗?

“自然朴实”表现在“除了镜泊山庄……的林海”。这句话怎样才能读出自然朴实的味道来?想不想试一试?自由读→抽读→品读

“绮丽多变”表现在“然而并不单调……真是美不胜收。”

自由读→抽读→品读(读中理解“单调”、“美不胜收”)

3、师生合作赏读。

4、男同学自然朴实读第二句;女同学绮丽多变读第三句。第一句谁读好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合作把这一自然段美美地读一遍,好不好?

1、下面听老师读第四自然段,如果老师读错了,请你即时纠正。我每读完一句,你们要用最快的速度说出这句话的意思,越精炼越好,不需要举手,想好了的我一读完你就站起来说。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现在可以开始了吗?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板书:吊水楼瀑布)

2、听了老师读,自己也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觉得这一段中哪句话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请你把它画下来,然后读一读。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形、势、声联想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3、你能把这壮丽的景色读出来吗?请同学们大胆地试一试。

4、我知道我们班读书读得好的人大有人在,如果你认为自己是班里读书读得最好,请站起来读这句话。

点读——评读

5、其他同学愿意读这句话吗?(齐读)

6、突破“鲜明的对照”

是什么跟什么的对照?

对比读:女同学读第三自然段的“只有峭拔……真是美不胜收。”老师读“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一到陡崖,突然下跌,男同学读“顿时抛洒万斛珍珠……”

(1)第五自然段我想请没有回答过问题、没有站起来读过书的同学来读。

接着板书:

森林

的地森林

请你在课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师:昨天的地下森林长得郁郁葱葱,欣欣向荣,今天的地下森林长得郁郁葱葱、欣欣向荣,明天的地下森林也一定会长得——郁郁葱葱、欣欣向荣。因为它们充满了活力,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可是底下的林木却不在乎这谷底的阴暗潮湿,它们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

小结:(指着板书由学生小结)

板书

师:我们这节课一共游览了三个景点,欣赏到了许许多多景色,真是——美不胜收。这些美各具特色,你能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来提一个问题吗?(静态美、动态美)(板书:静、动、静)

这三个景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构成了一个美丽的风景区。现在请你来给这个风景区取个名,使人听到或看到这个名称就想去。

(板书:镜泊湖奇观)

招聘导游。

同桌合作说

推荐阅读:

幼儿美术课程教研计划简短(9篇)

有关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团课会议内容范本

有关村镇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通用

有关班子成员履行主体责任情况会会议记录实用(五篇)

精选放假通知范文格式(推荐)(9篇)

有关颁奖晚会主持稿怎么写(4篇)

标签: 教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