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忏悔录警示教育体会汇总一
卢梭在《忏悔录》中仅以自己的名字为人所知,并不担心自己会受到伟大思想家的影响。
这本自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卢梭去巴黎谋生时结束,讲述了他的童年和青春。卢梭诚实地叙述了他的小偷小摸恶习和他对华伦夫人的特殊感情。
卢梭的坦率之所以对我如此重要,是因为在很多令人尴尬的事情,甚至盗窃,他都可以毫无保留地写出来给读者看。作为一名读者,我读下去会觉得很尴尬的事情,但他还是把它写了下来。
卢梭对华伦夫人的特殊情感,在我看来,始终是一种源自幼年丧母的而来的恋母情结。同样令我惊讶的是,华伦夫人、阿奈和他的三人关系竟能保持如此和谐。
在后来与乌德托夫人和圣朗拜尔的三人关系中,乌德托夫人对他的冷漠,我觉得是比较正常的,但是谁能说他比当事人更了解他们的关系呢。
第一部分对风景的描写是整个自传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卢梭能把风景描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到了第二部分,他也描述了他周围美丽的风景。无论是乡村还是峡谷岛,明亮清新的景色与之后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远离城市的生活更令人向往。
无论他受到怎样的迫害,卢梭丰富的精神世界始终支撑着他。他的才华和思想令周围人羡慕和妒忌,由于各种各样的新思想,他被社会视为异端。
从卢梭的软弱和优柔寡断的性格来看,他的善良和不去看周围的人最坏的一面一次又一次使他陷入困境。没有人是完美的,这个性格给他带来了灾难,也给他带来了站在他身边的朋友和妻子。
如何判断卢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对他的看法,但就从这样一个自传来看,一个人可以被称为一个伟大的人,因为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因为他的新想法,因为他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他的生活有最美丽的有最黑暗的,
朋友的背叛,世人的唾弃,被驱逐通缉。虽然晚年是不愉快的,但这种磕磕绊绊的生活还是照样下来了。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们生来就不是为了享受这个世界上幸福的。
关于忏悔录警示教育体会汇总二
有个故事这样开始——我必将死去,这是唯一肯定的事。
哲学家们可能会疑惑生存的问题,但却从未疑惑生命必然死去的事实。
“如果死亡终将带走生命的一切,那有什么东西能超越死亡,让我的生命具有永恒的意义?”
有人说人类与其他生物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明确地意识到自己会死亡。死亡又是什么呢?它绝对,毫无商量的余地,说一不二。而且它能带走一切,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你或许会说你能为世界留下些什么,以证明自己的生命重于泰山,但别忘了,且不说你能不能留下什么,即使你留下了,在你死亡的那刻起,这一切便与你毫无瓜葛。
你的毕生所有都将归零。所以上面的问题答案是:没有。
不论你如何挣扎,如何努力,生命的陷阱在你出生时就设定好,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健康还是有病,男人或是女人,都全部化为一个一模一样的句号。
你和任何人都没有差别。所以答案还是没有,没有东西能让我的生命具有永恒的意义。
就像西西弗斯无止境地推石头,你以为西西弗斯享有了类似于“坚持”“永不言弃”的美好品质,或是“愚蠢”“食古不化”的批判?没有,这些在生命面前什么都不是。你以为你的努力,快乐,幸福是什么值得一提的事吗?很抱歉什么都不是,它们和丑恶,卑贱,痛苦,懒惰毫无差别。
毫无差别,这些人们所追求的东西在生命面前不过是个可恶的玩笑。
列夫托尔斯泰每次想到这里,都会非常想死,《忏悔录》就是在那个时间,3年间各种自杀未遂而写下来的。你完全不必怀疑这妥妥的就是“用生命在写作。”
列夫托尔斯泰认为,对待生命无非是四种方式。前两种我就不说了,说一下后面两种。一种是明白生命是个闹剧,然后英勇赴死的人。这种人不想像西西弗斯那样,受生命控制,非要毫无意义地推什么石头,于是自己主动结束了这场闹剧。顺便一提,托尔斯泰非常想成为这类人,但很显然他未能,他成为了另一种人。这种人明知道生命毫无意义,而且摆明了就是一场闹剧,但他们每天都在痛苦地活着,就是没有成功死去。
有一天托尔斯泰终于不钻“生命毫无意义让我死不要拉着我”的牛角尖了,他突然就换了个牛角尖,他问自己,“我已经深深地明白生命毫无意义,也不想在这个搞笑的舞台上再表演什么,而离开的办法也very clear,就是死亡,永远离开这个世界……但是!老子竟然还没死,这说明一定存在某种力量一直在和我的死亡理性抗衡,到底是什么呢?”
“生命就是全部,理智是生命的结果,可是这种理智正在否定生命本身。我觉得这里隐藏着一些问题。”
在小托的世界里,“理性”是至高无上的而且他深深地认为这是唯一在他身上发挥作用的力量,现在他隐约发现有什么bug出现在他自认为十分完美的系统里。
说到这里作者君认为是时候说一下鄙人的浅见,这本书为什么叫《忏悔录》呢。请允许我用个特别显浅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下。
话说有一天贵族子弟赵小结(本作者举例御用人物,怎么?不服你也来一个啊)和他的伙伴们一起描述爬山的感觉。
“怎么样?”赵小结问,“大家觉得如何?”
“我感觉到很冷。”一号说。
“空气稀薄。”二号说。
“没有什么大感觉,”三号说,“老实说,我觉得很没劲儿。”
“+1,同没意思,我相信这就是爬山的真相。”赵小结说,“不瞒你说,叔本华和所罗门和我们的看法差不多,而且我们是属于幸运的那类人,想想那些贱民们吧,他们还要一步一步的往上爬。因此我可以总结一下了,爬山是一项无聊至极,山顶上很冷而且会呼吸困难,美景可能确实有,但那是短暂的。”
赵小结失望地摇摇头,“这项运动果然毫无意义。”
“我……我觉得吧,”一直在听的贱民姚乐乐想提出异议,“我认为,如果阁下真想明白爬山的意义,坐直升飞机登山是无论如何都感受不到的。”
“哈哈,怎么可能呢?”赵小结认为有必要和这位没有读过书的小姐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们看见的是同样的景色,感受到同样的温度,我看不出坐直升飞机和徒步之间有任何不同,如果有,也只是少了些痛苦吧。”
“那么请问,看见同样的景色,感受同样的温度,甚至比阁下劳累一万倍的人们在山顶上露出满足而享受的表情,而你却没有,这是为什么?”
赵小结被问哑了,因为这无论如何也不合理,接受生命之苦的人竟然比可以避免了生命之苦的人更幸福,更满足,这根本不科学,这怎么可能呢?他决定踏踏实实地徒步一次,然后他突然就明白了。
“我的生活圈子很小,都是些与我相同的人,我那时竟然觉得,这个圈子就组成了整个人类,自作多情地认为自己,所罗门,叔本华的生命才是真正意义的生命,至于其他亿万人的生命,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小托走出他的贵族圈,和穷人们一起劳作,用自己的劳动让自己的生命延续,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即使什么也不做也有饭吃,像寄生虫一样活着。”
他反观自己过去的生命,其实从来没有回应过生命的邀请,从来没有认认真真参与过生命,更别提为生命做出过什么贡献,然后就开始怜悯世人,看破红尘,“明白”生命毫无意义。
他虔诚地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