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汇总49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1-17 11:20:2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1

确立德阳市口岸与物流办牵头全面负责推进德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职能,建立健全责任、监管和服务体系,确保市区县对口机构设立和专职岗位人员充足编制。加强德阳市口岸与物流办与其他职能部门在规划编制、项目审批、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协同与配合。建立协同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组织有序、分工合理、权责明确、协调配合的制度化、常态化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和多部门联动的运行管理机制,构建“市县分级、上下联动”管理体系,发挥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市)县政府和各园区(中心)管委会在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方面的统筹协调职能和导向作用。按照政府关键性引导、市场化主导的方式,优化德阳市域物流节点设施空间功能布局,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项目建设,做好重点物流企业和重大物流项目引进与审批,积极拓宽物流领域投融资渠道,促进先进制造业、现代商贸流通业降本增效,推进运输结构调整等。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2

面向“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区域一体化发展、保障城市民生和主导产业发展,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城市。

依托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建设面向东盟、南亚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高位服务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和部署,发挥德阳在“一带一路”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建设物流场站基础设施、构建对外战略大通道、申建对外开放平台、落地重大产业项目,加快集聚全球化物流资源要素配置,争取国家区域性重大生产力布局,深度参与国际分工,深化与成都“两港一体化”建设和运营,将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打造成为成渝地区重要的物流节点。

主动融入成都,作为成德同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产能合作的高能级载体和纽带。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机遇,与成都共同强化省委“一干多支”中“主干”引领作用,延展德阳在成德眉资、西南及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腹地纵深,依托成都打造门户枢纽城市的辐射和带动效应,以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现代物流业为抓手,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打造物流基础设施,并与成都国际铁路港物流设施标准统一对接,成为跨区域对外开放和产能合作的载体与纽带。

坚持服务德阳“产业+民生”两大需求,作为引领德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深植德阳五大产业集群,推动物流企业根据产业供应链需求加快转型升级,大力推动传统物流向供应链管理方向发展,积极发展定制化、精细化物流服务,尤其是以大件装备物流为特色,满足德阳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为德阳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供有力支撑保障。同时,保障德阳城乡民生物流需求,建立便捷高效、服务规范、低碳环保、精细管理的城乡配送体系,重点发展冷链物流、电商快递物流、应急保供物流等与城市民生密切相关的细分领域物流。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3

“十三五”时期,德阳市物流政策环境不断健全。颁布《德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_-20_年)》《德阳市贯彻落实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德阳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深入研究本地物流系统发展路径;与成都国际铁路港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建立联席会议沟通机制,实现协同招商、共同宣传等方面的合作,与广西防城港市物流园区签订了《国际海铁联运通道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与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签署了《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合作战略框架协议》,强化对外合作;贯彻落实《四川省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积极落实关于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优惠政策。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设立口岸与物流办公室,落实由市级到区县级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专职负责全市现代物流业监督管理工作;推广运用标准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率从70%提升至100%;持续推进交通物流行政审批改革,取消吨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营运证和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办理;启动物流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工作,营造审批少、流程优、体制顺、机制活、效率高、服务好的营商环境。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4

农业物流

(1)德阳农业生产基础

德阳农业生产形势向好,是四川省重要的粮、油、猪等生产基地,并获得“省级优质瘦肉型生猪出口基地市”“省级优质粮油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德阳已建成蔬菜、生猪、家禽、食用菌、药材等九大优质农副产品基地,是国家级苗畜、苗禽基地市。“十三五”期间,德阳市农产品产量保持稳步增长,期末德阳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粮食总产量万吨,增长,增产万吨;油料总产量万吨,增长;蔬菜及瓜果产量万吨,增长;20_年肉类产量达到万吨,同比增长。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对德阳市农业物流提出了更高需求。从各区(市)县来看,中江县不论在肉类产量还是蔬菜及瓜果产量都保持相对优势,属于德阳市域内农业畜牧业集中区域;其次,什邡市在蔬菜瓜果产量上的优势也较为明显,以及罗江在青花椒、柑橘等农产品品种具有特色优势。

“十四五”期间,德阳市将重点发展粮油、生猪两大主导产业,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药材、蚕桑等五大特色产业;围绕“双圈层”农业产业大环线,布局24个特色乡镇和10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3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和1个部级农产品交易市场,最终构建“2531”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因此德阳市农业物流体系要构建相应格局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

(2)农产品加工基础

依托良好的农业生产格局,德阳市已形成百亿级规模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主要是集中于粮油加工、酒类制造、肉类加工、食品及饮料制造等五大特色领域。20_年,德阳市实现食品加工亿元,同比增长,诞生剑南春、蓝剑啤酒、德阳酱油、天府花生等一批知名品牌,共有50多种食品被评为全国、部、省优质产品,产品以白酒、啤酒、精制食用植物油、大米、饲料、软饮料、休闲食品等为主。不论是农产品流通还是食品加工都对德阳市农业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

(3)发展现状及需求

目前,德阳市还暂未形成成型的农业生产物流体系。现有物流体系多是基于供销系统下属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产品原料集中区域,由批发商和贸易商自配物流运输农产品到市内、市外及省外。根据调研,德阳市目前农产品销售流向市内,也销往北京、广州、西宁等地区。来源地既有本市内,也有周边区域如濛阳市场、雨润等货源集聚区,以及从攀枝花、云南、广西和西宁等地直接运输至德阳。总体上,德阳市农产品物流分为两类,一是依靠个体业务自行运输,多为散、小户,但销售区域多集中于市域内;二是由贸易商和批发商自行组织物流运输,包括省内和省外。

工业物流

(1)工业发展基础

德阳市工业基础良好,二产占比超过45%。“十三五”期末,德阳市工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规上工业企业1280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其中,机械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化工行业增长,建材行业增长。工业产业链条上下游涉及加工产品的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待加工产品、产成品等物流需求相应增加。

德阳聚焦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目标,现拥有二重、宏华、东电等大型装备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共1500余家,已形成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由此带动了德阳市装备物流发展。未来,德阳市将围绕“一带两翼”产业发展格局,重点发展五大制造产业集群,其中涉及到与成都共建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自建五百亿级通用航空产业集群,由此产生了极大的装备物流需求。

(2)发展现状及需求

依托德阳市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市域已形成大件装备为特色的物流集群,主要运输货物品类为钢材等工业原材料,及重装、建材等产成品,孕育了一批服务装备制造产业的物流企业,如华荣大件、二重万路等。多数装备制造企业采取自有车队厂内短驳、产成品运输外包的物流组织方式,同时由于铁路运输灵活性低等原因,现有大件及装备运输以汽运为主,铁路运输占比较少,且以平车为主。

总体上,德阳市工业物流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运输方式结构性矛盾突出。在五大制造产业集群领域,公路承担过度的中长距离和大宗货物运输;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协调不畅,综合运输组合效率和服务水平总体不高,无法满足产业发展。

二是各区域运输建设进展缓慢。缺乏为工业产业服务的综合性物流园区;物流园的建设实施未达预期,德阳国际铁路物流还未形成一体化的产业物流集群。中江、绵竹工业园区等地工业品物流需求规模较大,但区域内缺乏相应物流节点设施建设。

三是整体运输组织水平滞后。物流基础平台发展不足,第三方物流发展困难;物流公共信息不够畅通,缺少铁路、水路、公路等货运信息的互联共享,难以形成一体化的全程供应链物流服务,从而制约各产业发展。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5

依托重大交通体系建设与规划,综合考虑德阳市物流集疏运格局,启动新一轮的市域物流空间发展布局规划建设,构建“一港两园三服务区若干配送点”的“123N”物流节点设施体系,重点加快建设“一港两园”物流节点设施,支撑德阳市现代物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德同城化重要物流载体、成都国际门户枢纽的重要功能支撑地,提升德阳在“一带一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次物流枢纽地位。

重点建设成渝(德阳)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全面融入成都,深入实施“两港一体化”,加快建设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充分利用“借通道”打造国际物流大通道,辐射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物流发展促进产业集聚,打造集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和临港制造于一体的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物流枢纽、物流商贸产业新城。优化完善枢纽空间和功能布局,重点建设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仓储功能区、贸易展示区、临港制造区、陆港总部基地以及陆港新城等为一体的国际铁路物流港,以枢纽支撑枢纽经济发展,做好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功能支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建设,提升物流枢纽运营主体现代化经营水平,逐步推进大宗散货、多元化物流、总部基地、干线运输、多式联运、跨境物流等多种物流资源向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集聚整合,提前作好空间预留。围绕物流枢纽建设,新建或规划一批如南向货物贸易集散中心、特色冷链物流基地、跨境电商智慧物流园、粮食仓储物流贸易加工基地等产业化项目,建设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枢纽经济主阵地。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6

“十四五”期间,重点补足口岸开放平台及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海关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口岸设施水平和服务能力,巩固深化口岸提效降费成果和便利通关模式改革创新,推动口岸营商环境和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重点对保税物流中心(B型)、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特殊商品进境指定监管场地等五类对外开放平台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德阳市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国际贸易服务能力。

加快申建海关监管区。根据德阳物流业建设情况和实际需求,向国家申报建设配套的口岸设施,不断完善德阳市口岸设施,使德阳市对外开放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强口岸设施设备改造、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口岸智能通关;规范口岸收费,推进物流企业清费减负,持续优化提升口岸营商环境。重点以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为核心,加快申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同时预留综合保税区。

积极推动口岸功能创新。充分利用成德同城化、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德阳协同改革先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优势,探索“虚拟代码”模式的建设,缩短成德双城货物通关时间,并率先在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成都国际铁路港、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天府国际机场、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双流国际机场三地实行,探索德阳同成都“三港”的多式联运模式,重点推进通关模式改革、业务流程优化,实现口岸服务便利化。结合德阳本地域特色产业,与海关、铁路等主管部门沟通对接,按需申建各类特殊商品进境指定监管场地(指定口岸)。

把握跨境电商发展契机,大力发展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布局海外仓、国际营销服务平台,促使德阳成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RCEP重要的跨境电商中心。同时基于跨境贸易平台搭建,积极申建“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7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交通运输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由分管交通运输工作的副省长担任组长,省交通运输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自然资源厅、国铁郑州局集团、国铁武汉局集团、郑州海关等为成员单位,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全省多式联运和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办公室设在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专班日常工作。各地要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制定多式联运和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组织做好相关工作。(责任单位:省直和中央驻豫有关单位,各省辖市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

(二)完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车购税资金、债券资金支持。统筹省级交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多式联运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和社会资本通过设立产业基金等方式,加大对多式联运发展的资金投入。实施全省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鼓励各地出台支持绿色低碳运输、清洁能源车辆及货运船舶应用、集装箱多式联运等的优惠政策。结合我省发展实际,研究制定鼓励支持多式联运发展和运输结构调整的配套政策措施,针对煤炭、焦炭、矿石等重点货类,对“公转铁”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错峰生产配额倾斜支持,引导企业提高绿色运输比例。(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财政厅、生态环境厅、发展改革委)

(三)强化要素保障。加大综合货运枢纽、中转分拨基地、港口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等项目用地支持力度,优先保障纳入国家、省级规划的重点项目新增建设用地。为支撑多式联运发展、运输结构调整的重点建设项目开辟环评、用地等手续审批“绿色”通道,切实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

(四)加强统计监测。研究建立省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运行监测、统计分析制度,探索建立多式联运发展质量和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积极开展周期性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定期发布监测分析报告,合理引导市场预期。(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v^、国铁郑州局集团、国铁武汉局集团、省机场集团)

附件:1.河南省铁路货运增量目标分解表(20_—2025年)

2.河南省内河水路货运量目标分解表(20_—2025年)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8

我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20_年1月,^v^^v^正式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20_年10月,^v^^v^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成渝两地经历了“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变革,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被寄予厚望,是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后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借助于成德同城战略背景,德阳需要与成都共同打造成渝地区的物流枢纽“极核”,统筹经略西部广袤腹地,共同构建与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相匹配的现代物流发展体系,做好与先进地区对接、承接双向准备,承载国家重大生产力产业项目落地,高位服务于国家战略。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9

“十四五”期间,针对德阳与成都共同打造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装备物流,并向产业上下游的供应链环节服务延伸,成为全国先进的装备制造供应链物流服务中心。到2025年,装备物流中心示范区内标准化仓储、堆场及停车场达到100万平方米。

积极对接德阳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一批装备物流基础设施提能升级,并谋划新一批的装备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物流企业、制造企业联合打造供应链平台,实现需求、库存和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并提供供应链管理库存、“边线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等物流服务,促进生产端优化资源配置、加速产品和创新。鼓励围绕装备制造产业链上核心企业提供物流总包、物资代采、金融服务等一站式服务,积极开拓半成品及原材料仓储服务和第三方服务,围绕供应链上下游提供高附加值配套服务。聚焦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全力推动“大件制造与大件物流两业融合创新”,结合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鼓励引导上游原材料和下游产成品适铁货物向铁路运输转移,并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原料采购交易平台。整合优化大件运输方式,支持以龙头大件物流企业为牵头,优化德阳对外大件装备运输路径,并积极培育大件专业型物流服务商。制定大件运输行业标准规范,包括企业资质、信息披露规范、安全管理等,优化大件运输资质审批流程。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10

1.重点在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建设规模化冷链仓储配送及流通加工基地,推进蓉欧冷链产业园、北大荒农产品物流园、东盟(德阳)农产品及食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建设区域性国际冷链物流基地;同时加快北新冷链产业园三期建设工程,实现50万吨级库容,并依托天府农产品交易大市场进一步拓展商贸交易服务功能,在市域内形成国内冷链产品交易中转、流通加工、仓储配送等商贸流通服务。远期,以北新冷链产业园为核心载体,联合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内冷链项目,联合申建国家冷链骨干物流基地。

加快推进中江冷链物流中心、什邡冷链物流中心建设,落实服务中江医药产业、农产品产业的冷链需求和本地民生保供需求;发挥什邡冷链物流中心临近濛阳市场的区位优势,提供仓储配送、中转分拨等冷链服务功能。

稳步推进罗江冷链物流服务区、绵竹冷链物流服务区建设,加快推进四川医药物流中心等功能性冷链中心建设;支持水果、蔬菜批发市场等提能升级,规划启动一批农贸市场的冷链仓储设施改造完善,由旌阳区冷链仓储物流园区暨蔬菜专业批发市场作为开端,逐步推广至德阳市农批市场,规范德阳市农贸市场冷链设施。

2.加强农产品保供基地建设,强化区域合作,积极对接兰州/西宁等西北地区,建立蔬菜/水果-羊肉等特种农副产品双向供应基地;积极对接广西、云南等水果资源,签订水果保供协议,满足本地的水果消费需求;积极对接粤港澳地区、京津地区,签订蔬菜保供协议,支撑区域冷链保供基地建设。

3.大力发展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的冷链集装箱班列,常态化开行“德阳-东盟”冷链班列,引进东盟特色农产品、水果及海鲜,扩大境外生鲜货物整列进口业务;充分利用成兰高铁通道,探索开行“什邡—西北”的蔬菜水果保供去程班列、“西北-德阳”特色肉类回程班列。

4.支持供销系统及下属基层社、社有企业,商超、医药、快递物流、电商团购、生产商、地产商及其他等企业在市域冷链物流节点体系内,设立区域性肉类、医药、果蔬(重点是晚熟、柑橘)、速冻食品、冰鲜水产品、低温乳制品、花卉、中央厨房等品类的冷链仓储配送及流通加工中心。

5.采用政府引导、企业投运的方式,建立一批城乡末端低温配送服务站,依托连锁超市、重点医疗机构、中小型零售门店(药店)的食品、药品及农产品冷链末端配送节点设施,在有条件的大型社区安装智能自提柜、储藏柜等终端配送设施。

6.加大冷链物流车辆投放力度,推广应用多温层多品类共配冷藏车,对冷链物流配送车辆在各收费站给予免费或优惠通行的待遇,满足城市消费群体对安全生鲜产品的需求。

7.建立食品、药品及农产品仓储、运输、加工包装、终端配送等全程“无断链”冷链全链条监控、质量追溯系统,加强冷链物流检测和监管设施建设,搭建冷链溯源监控平台。“十四五”期间,实现德阳市在农产品、食品、医药领域实现100%全冷链仓储配送。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11

“十三五”期间,德阳市加快推进对外物流大通道建设,已形成铁路运输、铁海联运、公水联运三类对外大通道;航空对外通道和高铁对外通道正在加快建设。

铁路运输通道方面,依托境内宝成线及广岳支线、德天支线,衔接成渝线、达成线、成昆线,发展东向和南向班列,联系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功打通德阳对外铁路运输大通道。

铁海联运通道方面,德阳积极开展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20_年实现“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德阳—成都—钦州港)常态化开行,成功畅通德阳—成都—钦州港—接续海运的铁海联运大通道,覆盖印度、越南、泰国等东盟地区。“十三五”期末共计发运东盟国际班列48柜,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为经济便捷的物流服务。

公水联运通道方面,德阳至乐山港的大件运输通道依托于G108国道,运行趋于成熟,通过汽运由德阳经成都至乐山港,转水运经岷江下游于长江直通上海,辐射长三角地区,然后接续海运,成功打通德阳公水联运外向大通道。

航空通道方面,持续推进德阳至天府国际机场的快速通道,规划路线起于德阳市旌阳区,经德阳经开区、广汉市,止于成都金堂,路线全长,其中德阳段共长,目前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同时正加快启动德阳至绵阳南郊机场的快速通道前期研究工作。

高铁通道方面,成兰铁路德阳段建设持续推进,预计20_年底通车,由成都—广汉—什邡—绵竹—到兰州/西宁,通过成兰高铁通道辐射西北地区。西成高铁二线(德阳段)正式进入规划研究阶段,经由成都金堂东—德阳东—绵阳—到西安,助力成德绵一体化推进,可打通德阳北向物流大通道。成都外环城际铁路经德阳市域什邡市、旌阳区、中江县,正处于前期需求论证阶段。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12

“十四五”期间,面向德阳市先进材料、数字经济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国际供应链管理、国际中转、区域分拨配送等服务业态,形成与保税产业发展格局相匹配的保税物流体系,全力提升德阳市现代物流业国际化水平。

加快推进保税功能延展升级。基于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积极推动保税功能多元化发展,建立国际采购分拨中心,集中开展国际国内商品采购、分拨和转运等业务;建设公共保税仓储中心,集中开展商品保税仓储、分拣、流通加工等业务;建设国际运输配送中心,集中开展商品的装卸、集拼、分拨、运输等业务;建设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基于跨境电商开展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业务,支撑德阳建设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功能区。

强化保税服务创新。积极探索“两仓”功能创新,实现“两仓”云通关模式;积极探索“集中申报+信息化监管”“全申报+集中检验”等保税监管模式,并推广使用,完善报关通关、行政审批、信息共享等配套服务,并与成都国际铁路港共同打造通关信息服务平台,加速效率提升。

强化保税物流主体培育。鼓励从事制造业物流、国际商贸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物流企业向保税业务拓展;鼓励物流企业申请AEO认证、拓展物流线路。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13

“十三五”期间,德阳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货运能力持续增强。物流基础设施空间功能布局不断优化,在上一轮“1+5+5+N”市域物流空间布局规划下,稳步推进德阳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德阳市物流基础设施呈现以铁路为核心的物流节点布局,满足区域生产生活需求的产业物流中心设施布局。

除20_年受疫情影响外,德阳市货运量稳步增长。20_年德阳市货运总量为万吨,比20_年增加10%,四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十三五”期末货运总量达到万吨,其中,铁路货运量万吨,公路货运量8292万吨,分别占总货运量约、。德阳市“公转铁”运输结构调整改革成效明显,铁路货运量增加万吨、增长,铁路货物运输比率比20_年增加42%,年复合增长率达。德阳市标准化仓储设施面积突破万平方米。

铁路物流设施方面,德阳市域境内现有宝成线、德天线(宝成支线)、广岳线(宝成支线)、达成线四条过境铁路线,在宝成线、德天线、广岳线共设有12个铁路货站。依托铁路货站及专用线,德阳市已建成一批代表性铁路物流园: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马祖临港物流园、二重万路物流基地;并启动建设蓉北临港快运物流园。

其中,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依托宝成线黄许镇站建立,是四川省、德阳市重点项目,已挂牌“成都中欧班列德阳基地”“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德阳基地”双基地。港区内黄许铁路货场是宝成线入川第一大货场,川内三大货场之一,占地1040亩,总投资10亿元,设计运能1000万吨,已完成一期建设实现500万吨运能,风雨棚面积4万平方米,仓储面积万平方米,正线2条,到发线5条,到发线兼货物线3条,货物线2条,牵出线2条,专用铁路1条,专用线1条。20_年实现货物到发总量万吨,同比增长。以北大荒物流园、散粮仓储及配送、安必信德阳铁路物流园、蓉欧冷链运营中心等为代表一批产业化项目相继在港区落地;18个基础设施项目如贺兰山路同步推进建设。马祖临港物流园依托广岳铁路两路口站建立,一期工程占地200亩圆满完成,实现吞吐能力210万吨;远期规划500亩,目前正在加速启动铁路专用线及园区二期建设工程,以及规划至成兰铁路的连接线。园区主要品类覆盖钢铁、化肥等大宗商品,重点服务于什邡经开区及周边区域,是什邡市连接产业区的综合物流中心。二重万路物流基地是德阳市以大宗物资为特色的铁路物流基地,占地面积195亩,已建运营室内仓储约18万平方米,露天仓储约6000平方米,以及露天装卸场地,拥有同时接卸铁路车辆33辆的综合能力,目前该基地有序推进一期铁路专用线延长工程,并规划二期和三期铁路专用线扩建工程。蓉北临港快运物流园是德阳市规划建设的动货物流基地,规划占地平方公里,依托成兰铁路什邡西站建设,目前处于启动阶段,正进行场坪工程,并有序推进园区动货线接轨工程。

公路物流设施方面,德阳市域内已建设一批公路物流园区,包括德阳货运集散中心、阳光盛源配送中心、普洛斯仓储物流园、宝湾物流园、天旭城际物流园等,各园区已投入运营,尤其以阳光盛源配送中心为代表的物流园业务规模正稳步扩张。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14

1.德阳动货物流基地:1)动车存车场近期设存车线6条,远期预留存车线10条,预留检修线4条,预留不落轮镟1条,预留临修线1条,预留洗车线1条;2)动货物流基地设动货线2条,货物站台3座,采用三台夹2线的布置方式;3)落实德阳动货物流基地的投资建设主体,明确资金筹措来源,和运营模式。

2.什邡通航物流项目:1)什邡通用机场建设;2)通用航线开行,开通德阳—阿坝、茂县等州际航线;3)通航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包括仓储区域、中转区域、装卸区域。

3.铁路专用线建设:德阳高新区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绵竹高新区新市工业园铁路专用线、什邡经开区(灵杰)铁路专用线、什邡矿石铁路专用线、罗江经开区(金山)铁路专用线、凯州新城铁路专用线。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15

1.提能改造黄许镇铁路场站,按照二等站进行高标准规划和建设,积极启动二期工程,实现到2025年具备640万吨、11万标箱的到发能力,成为区域性国际铁路物流枢纽,并作为“德阳-东盟”国际班列的始发站,成为成渝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带一路”重要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国际采购分销中心、区域对外开放经济高地,成为德阳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引擎。

2.优化既有铁路专用线,对既有铁路专用线进行梳理,形成专用线矩阵分工体系,提升专用线的使用效率;同时加快推进已规划的铁路专用线建设,并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导向,适时提前谋划新建2条铁路专用线,重点为粮食、钢材等大宗商品服务。

3.积极对接成铁局,给予黄许站镇优先编组的条件,强化在车辆调度、安排到发计划、枢纽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在铁路场站扩能改造基础上,积极争取将黄许镇站纳入国家二级集装箱场站,支撑区域性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

4.加快建设以铁路为核心的多式联运中心,升级城际集卡甩挂、停车场等设施15万平方米,促进多种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和货物高速流转。

5.强化集装箱设施设备能力,扩大集装箱堆场规模至30万平米、集装箱拼掏箱作业区2万平米;新增集装箱内陆地区提还箱点;加强集装箱区域设备配置,包括装卸设备、冷箱电力设施等设施设备。

6.推进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与成都国际铁路港“两港一体化”,重点推进两港在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一体化、运营管理与标准规范一体化工程。在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一体化方面,构建成德版“阿拉米达”货运走廊,两港循环开行的卡车班列实行短驳运输、装卸、搬运、场站操作等费用零收费,由两港共同给予补贴;加强数字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两港信息共享、数据共享,为两港物理载体的智慧化改造升级提供支撑;在运营管理和标准规范一体化方面,加快推进两港在管理标准、作业标准、收费标准、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共同提升两港运行质量和效率,协同打造高质量国际门户枢纽。

7.积极推动与成都物流同城化,基于两港一体化,进一步推动德阳市与天府国际机场、双流航空机场的联动,探索实现航空货站前移,在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建设城市货运候机楼,实现航空物流资源在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的聚集,进一步奠定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作为成渝(德阳)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的地位。

8.联合成铁局,积极启动德阳市境内铁路货运站点规划,共同优化德阳境内铁路货站节点,关停并转周边老、旧、小铁路货场,促进周边铁路货源向黄许镇站聚集。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16

一是加强物流用地保障。立足现代物流业“产业+环境”二元属性,优先保障德阳市物流节点设施空间布局范围内的土地指标供应及战略留白。合理安排供地规划指标,对位于德阳市物流节点设施空间布局范围内的省级、国家级重点物流项目及新增建设用地项目,优先纳入年度供地计划,保障项目用地。对特别重大的项目用地纳入市级预留指标的保障。对急需开工的铁路专用线控制性工程,属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按照相关规定向自然资源规划局申请办理先行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对提高自有工业用地或仓储用地利用率、容积率并用于高标准仓储、智能化分拨转运等物流设施建设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支持企业利用存量土地建设物流设施,在办理规划条件、规划许可等方面予以支持。对重点物流项目的城市维护建设费、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进行减免。物流用地参照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制度执行,积极推行工业用地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工作。

二是完善财税政策保障。细化明确《德阳市市级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现代物流业重点支持范围,并争取设立德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完善专项资金的扶持和引导政策,重点支持物流基础设施、数智化平台、先进技术装备、物流新模式、绿色包装材料研发应用等,明确支持范围及奖补标准;加大力度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专项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中长期贷款、专项建设基金、铁路发展基金、铁路建设基金、民航发展基金、车购税等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推动一批功能性、基础^v^通物流重大项目建设。聚焦南向国际班列及通道建设,完善省市多方投入、政策组合、协同支持的统筹联动机制,推动通道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切实降低物流税费成本,落实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优惠政策。落实四川省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实施国际集装箱通行费减免和货车ETC卡交费优惠,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规范执行铁路货运价格及铁路专用线收费标准。加强物流领域收费和罚款行为监督检查,建立涉企经营性收费目录清单和项目标准公示制度。

三是加强人才保障。建设“政产学研用”物流学科发展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组建由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咨询机构、物流企业组成的战略合作联盟,探索联合深化学科和培养人才的模式。发挥行业协会、咨询与培训机构、骨干企业作用,开展物流人才的继续教育、实用技能培训和实训基地实习。以项目为纽带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大力引进国内领先地区、国外高层次管理型、技术型及复合型专业人才。重点吸引熟悉国际物流通行规则、具有全球物流运作能力、具备现代物流管理经验的高层次人才来德发展兴业。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17

1.提升保税仓储功能,针对不同品类的保税商品提供精细化保税仓储服务,开展高端电子产品、绿色食品、普通商品仓储配送。

2.大力发展保税展示体验中心,将区内出口产品和境外进口商品的仓储、展示、体验、交易融为一体,让保税仓储“活起来、动起来”。

3.建设通关信息集成一站式服务平台,完善铁路班列、航空货运、货代、通关等单证信息处理、信息反馈、数据更新管理服务。

4.深度介入先进材料、电子信息产业原材料采购和加工生产环节,除物流基本服务功能外,重点提供针对原材料、零配件、线边、组装、贴牌、生产库存管理等定制化、精细化供应链服务。

5.引进和培育服务于加工制造业品牌物流企业进驻,吸引生产制造类龙头企业在保税物流中心、综保区内设立进口零部件的仓储分拨中心。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18

总体上,德阳市物流业仍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升级过程中。物流业与产业融合度、服务经济效能仍存在不足,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物流与制造业在降本增效的数据体现、监测溯源方面基本处于空白。

物流装备水平不高。多数物流企业无力进行大规模、高水平技术装备的更新改造,国内发达城市的仓储自动化平均普及率达到30%以上,发达国家的普及率已高达80%,而德阳市域范围内物流设备多限于托盘、装卸搬运等基本设备,先进物流设备应用较少,仅邮政快递布局智能快件箱共计878组。大部分社会搬运装卸设备老旧,技术性、配套性、专业性较差。

信息化水平偏低。全市无物流信息公共平台,暂无统一的提供物流信息、整合物流资源、在线交易、管理物流作业、辅助决策的物流信息化平台。少数企业有意识地自建物流信息平台,但大部分物流企业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19

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有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循环、双循环”实质是我国正加速实施把客场进行的、以出口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全球化,升级为在主场进行的、利用内需为主的经济全球化,即以内需作为我国实现“主场全球化”的重要手段,形成更大力度对外开放。中国市场成了全球市场后,新一轮的全球化将在我国主场进行,我国经济将更加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德阳逐步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正处于重构产业体系的新发展阶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并积极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循环化,助力德阳打造制造业供给侧改革先行示范区,建设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制造强市。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生态圈提升,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必将催生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需求,不断推动现代物流业由产业分立转向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商贸业、金融服务业“多业融合”。物流企业全面参与采购、供应、分销、分拨配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与其他行业的跨界经营和相互融合渗透,必将大量涌现物流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20

1.南向通道建设:1)德阳—钦州—东盟铁海联运通道。近期从德阳出发,经内江、宜宾、六盘水、南宁到达钦州,接续海运到达东盟各国;远期从德阳出发,经内江、毕节、黄桶、百色、南宁到达钦州,接续海运到达东盟各国。2)德阳—广州—东盟铁海联运通道。从德阳出发,经重庆、怀化、郴州到达广州,接续海运到达东盟各国。3)德阳—磨憨—曼谷铁路直达通道。从德阳出发,沿成昆线、玉磨铁路经磨憨口岸出境,沿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途径万象到达曼谷。

2.西向通道建设:推进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快速短驳通道建设,构建成德版“阿拉米达”货运走廊;推进成兰铁路德阳段建设;畅行德阳—卢森堡国际铁路大通道,从德阳出发,经阿拉山口出境,途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至卢森堡。

3.东向通道建设:加快建设“德阳—绵阳南郊机场”快速公路,积极对接沿海地区城市;研究建设“德阳—泸州港”大件运输通道,对接长江黄金水道,至长三角经济圈,接续海运至日韩地区;4.北向通道建设:加快推进成都至三台城际铁路,对接郑蓉高铁,至京津冀经济圈。

5.内部通道建设:改造升级德茂路、孝黄路。

6.其他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德阳—天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建设。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21

德阳市是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坚持“创新发展、成德同城、市县一体、生态品质”城市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公园城市。在经历城市定位的演变、交通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经济的发展下,德阳市物流体系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一核两片两廊一通道”的新城镇发展空间格局和“一带两翼”的新工业格局均要求德阳市现代物流业形成新的有效支撑,重点考虑五大产业集群的突出发展。城市和产业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德阳从“内陆经济”时代迈向“枢纽经济”时代,全面融入成都,做优做强支撑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功能板块、建设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重要支撑地,为建设四川内陆开放门户枢纽的重要功能区和特定商品进出口区域性集散分拨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22

近期目标:到20_年,形成“成都国际门户枢纽的重要支撑地”。德阳市域“一港两园三服务区N服务站”物流节点设施空间体系雏形形成,新一轮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一批重点物流工程项目按步投产并初见成效,成德同城化物流完成规划并有序推进,区域物流枢纽、通道与对外开放平台体系协同推进,城市民生保供配送体系深入实施,重点产业垂直物流与供应链领域深入开展,物流供应链综合赋能平台基本搭建完成。

德阳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达到67亿元;德阳市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货运量达到13300万吨,铁路货运量达1730万吨,其中国际集装箱吞吐量约24万吨,国际班列开行150列;公路货运量达11570万吨。

“十四五”目标:到2025年,形成“四川内陆开放门户枢纽的重要功能区”。德阳市域“一港两园三服务区N服务站”物流节点设施空间功能布局建设完成。现代物流业成为德阳市城市核心竞争力之一,建设与“成都都市圈物流功能协作基地”相符合、与“四川内陆开放门户枢纽的重要功能区”相匹配、与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契合的现代物流发展体系。德阳市在区域内的次物流枢纽地位巩固、对外综合立体大通道畅达、口岸保税功能补齐、物流节点设施空间功能布局优化、物流供应链综合赋能平台完善、物流市场主体竞争优势明显、城市民生保供配送体系健全、物流与产业融合紧密。

德阳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达到76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速达到6%;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相较于全省平均水平降低个百分点;货运量达到14070万吨,铁路货运量达2110万吨,其中国际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8万吨,国际班列开行300列;公路货运量达11960万吨。

远景目标:到2035年,形成“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城市”。全面建成面向东盟、南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成为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供应链运筹中心之一,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重要支撑地”的有效支撑,打造全国物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23

德阳市民生物流需求主要集中于城乡配送、生鲜冷链和电商快递等领域,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陈旧、冷链设施不足、统一配送暂未启动,需进一步在城乡共同配送、城乡双向流通和冷链设施等方面补齐完善。

电商快递

(1)发展现状

伴随着消费升级,德阳市电商快递需求激增。“十三五”期间德阳市快递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未来在人口红利、消费水平和跨境电商发展下,德阳市电商快递规模将迎来极大的增长趋势。

目前,各大代表性快递企业均在德阳市域内有业务覆盖,包括中国邮政、顺丰、德邦、通达百、极兔等,京东智能运营结算中心在广汉工业集中区落地。全市市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中江、绵竹、什邡相继获批电子商务进农村国家级示范县,罗江获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省级示范县。“十三五”期末,全市乡镇快递覆盖率达到100%,建制村快递覆盖率达到。

基于市域快递企业业务布局和地理位置的不同,现有快递企业主要采取两种快递组织方式,一是由成都集散分拨中心运输至德阳快递分拨中心,后配送至各区(市)县快递配送点;二是由成都集散分拨中心直接配送至各区(市)县快递配送点。截至“十三五”期末,全市共设立县域分拨品牌22个,直接对接成都分拨中心,县域快件处理能力和时效大幅提升。

总体上,德阳市电商快递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缺少区县域一级集散中心。仅部分区县如中江快递点稍显集中,但因近年快递业务发展增速过快,现有集中区域已无法满足需求,正呈现快递布点分散趋势;其他区县现有快递企业布局分散,导致企业运营成本高、收派件时间长、主管部门监管难等问题突显。

二是现有快递设施与快递量增长需求不匹配。快递点分布小、乱,多为商家自找自租场地,仓储设施未形成标准化,阻碍德阳市物流规范化发展。

冷链物流

(1)发展现状

基于德阳市农业发展,德阳市正在大力推进冷链物流发展。截至到20_年底,德阳市累计建成并运营冷库889个,3平方米以下冷库占比。市域内仅北新冷链产业园成规模,规划占地910亩,总库容30万平50万吨级,已建成投营一期4万平方米库容6万吨,二期6万平方米库容8万吨即将投入运营,三期在建,目标辐射成德绵区域。按建设主体划分,市域冷链设施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由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田间地头库建设,实现产地农产品保鲜预冷储藏,目前正处于起步期;二是供销系统下属基层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冷库,数量较多,但规模不一;多仅提供仓储服务,功能单一,未形成作业联动;三是由企业主体如专业物流企业和食药企业自建冷链设施,规模相对较大,但数量有限。

总体上,德阳市冷链物流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冷链设施不足。农产品产地较为分散,以常温物流/自然物流为主,冷链使用率较低。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分散,农贸市场冷库设施不足,产地预冷建设滞后,以至于农产品产销受到即采即售价格波动大,无法满足错峰销售需求。尤其是公共型冷链设施较少。

二是本地冷链投资意愿不强,出现部分烂尾冷链项目。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24

1.加快保税仓储设施工程建设和申请工程,先期建设万平米保税仓储设施,先行填补本地产业和国际班列开行后在保税仓储物流、国际采购分销、国际中转、转口贸易等方面的国际物流基础功能覆盖。并预留2万平米保税仓储用地作为后期发展用地。争取在20_年投入运营。

2.积极筹备由保税物流中心(B型)扩展升级为综合保税区。

3.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线上线下载体项目建设;积极申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强化以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为依托构建“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重点实现粮油、木材、机械零部件等品类商品在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集散交易。

4.突破创新,探索与青白江铁路口岸合作,建立口岸协作区。结合德阳本地域特色产业,与海关、铁路等主管部门沟通对接,积极向上争取整车、肉类、粮食、药品、水果、冰鲜水产品等进境指定监管场地的申建。

5.借助四川自贸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契机,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试验田”的功能,探索德阳同成都国际铁路港、天府航空港、双流航空港“三港”的多式联运模式,缩短德阳国际货物通关时间。

6.增强口岸服务保障能力,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功能,重点推进通关模式改革、业务流程优化、设施设备改造、信息系统建设,持续优化提升口岸营商环境,实现口岸服务便利化和智能化。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25

德阳市物流市场主体“散、小、弱”为主的格局仍未根本性改变。现有物流企业以运输、仓储型企业为主,业务模式传统单一,企业发展能级、物流管理技术、资源整合力度有待增强,缺少本地龙头物流企业示范带动。道路运输企业中个体业务偏多,具备跨境全程服务能力的企业数量不足20%,现有注册名称包含供应链的企业数量约为6家,大多数的供应链企业主营范围仅为省市区域。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水平不高,专业化、精细化、系统化服务水平低,尤其缺乏一体化物流服务能力,多式联运经营人、综合物流集成商、供应链服务商发展不足,物流头部企业数量偏少,缺乏上千万及亿级规模的领军型物流供应链市场主体。具备国际化运作能力、全球物流配送、国际供应链服务的市场主体数量偏少。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26

“十四五”期间,以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为试点,加快推动物流信息化向物流数字化转型发展,并逐步拓展德阳全市。通过推动货物、载具、场站等物流要素数字化,形成数字采集、转换、展现、应用全流程,实现“数据采集-大数据中心-领域应用”三步走,建设德阳市数字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最终率先在全国建设数字物流枢纽,推动全市物流迈向数智化发展。

建立物流基础设施大数据中心。在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并实施底层数据自动采集基础上,构建各类物流基础设施数据链,实现各类物流基础设施数据集成、数据互联互通,打造物流基础设施大数据中心,进行城市物流数据指数、存储灾备、监测溯源、统计分析、运行管理、评测、决策参考等基础应用。

推进物流细分领域数据深化及创新应用。鼓励行业商协会、研究机构、市场主体在物流基础设施大数据中心的基础上,结合商业和业务具体情况,进行物流细分领域的数据深度挖掘、业务深化应用,对重点产业功能区建立物流降本增效评测、跟踪服务平台建设,并深化在德阳重点产业垂直领域的精细化数字服务,实现物流服务智能化发展。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27

“十四五”期间,立足服务德阳市域、统筹城乡民生生活日销品供给的重要职责,提供适应现代消费需求的“高时效”城乡二元配送服务,实现中心城区1小时送达、村镇当日送达,全面建设德阳城乡集中(共同)配送体系,积极申请国家级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整合城乡物流资源,加快发展城乡共同配送。推动传统物流企业“退城入园、转型发展”,鼓励新建物流企业向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重点支持加工制造、商贸、快递、物流供应链等企业,通过企业联盟、资本重组等多种形式,开展城乡共同配送业务。推进统仓统配、零担专线运输、农村末端配送整合等模式,通过新建、改建或扩建的方式建设城市与城乡集中配送、共同配送中心,推动城乡配送线专线建设,引导物流企业开通定时、定点、定线的“货运班车”。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28

1.加快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的机械装备物流中心,大力发展面向装备主机厂的装备物流。推进现有装备物流区域改扩建工程,如二重万路物流基地;谋划新一批装备物流区建设,如中江产业物流园装备物流区、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装备物流区,服务德阳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2.引导物流企业深化与装备制造企业、金融企业的融合联动,联合打造供应链平台,提供供应链计划、采购物流、入厂物流、供应链金融等一体化集成服务。

3.鼓励万路运业、华荣大件、新景程物流、飞龙运业等企业,联合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启动供应链物流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做好物流对接先进制造业的服务支撑。

4.积极开展装备物流区周边道路改扩建论证工作;加快推进德阳市大件路货运物流通道规划工程及建设,尤其是德阳市区大件运输通道,如将华山二路连接至韩江路形成物流循环大通道。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29

德阳市域物流节点设施发展缺乏整体统筹。目前物流节点设施空间布局与“城市向南、物流向北”发展方向不符,物流节点设施功能分工和协作不明确,物流企业和园区布局分散,尤其是以电商快递为代表的企业自发布局偏多,集聚区少,缺乏组织管理,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制约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

德阳市建有铁路货运场站12个,但资源布局分散、能级不够,配套基础设施如铁路专用线未能支撑物流发展需求,部分铁路货站和专用线资源利用效率低,铁路资源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与区域物流枢纽、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存在较大差距。市域范围内铁路场站定位、重点发展方向、功能分工均有待进一步明确,多数物流节点濒临关停状态,相互约束,制约更大能级枢纽的建设。

德阳市核心物流枢纽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目前处于建设发展阶段,多式联运中心、集装箱提还箱点、铁路专用线、铁路场站装卸作业设备等设施设备有待进一步完善。动货物流基地尚处于前期启动阶段,无成型项目支撑,建设进度有待加快。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30

《物流园区分类与规划基本要求》(GB/T21334-20_)按照园区依托的物流资源和市场需求特征,根据服务对象和功能,将园区分为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口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等5类。

铁路物流园区从货运服务型园区向综合服务型园区发展,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指具有两种(含)以上运输方式,能够实现多式联运和无缝衔接,至少能够提供货运枢纽、商贸服务、生产服务、口岸服务中的两种以上服务,满足城市和区域的规模物流需求。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31

“十三五”时期,德阳海关在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设立海关监管作业点,基本实现海关临时检验检疫、掏拼箱、集货等功能。保税物流中心(B型)开工建设,规划面积亩,已完成可行性研究,获省政府同意设立,申报资料提交至成都海关,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正逐步具备保税功能,且已与中国邮政、聚美优品、每日优鲜等多家企业签订意向入驻协议;同步启动综合保税区建设,拟打算由保税物流中心(B)型扩展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并预留用地。积极探索口岸功能创新工作,与成都国际铁路港签署《两港一体化运营合作协议》。20_年获批成为四川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出台《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德阳协同改革先行区物流港片区行权承接专项推进方案》,设立物流港自贸区综合窗口,整合优化146条省级管理事项和30条市级管理权限,行政审批效率明显提升。20_年,按照国家发改委、四川省发改委要求,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的工作思路,全力以赴做好优化跨境贸易指标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在四川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全省第三。同年4月,德阳市获批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计划建立以跨境供应链服务和外贸综合服务为重点的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32

坚持以^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要求,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与成都共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成德眉资同城化”等重大战略部署,着力“建枢纽、畅通道、补口岸、优布局、调结构、搭平台、育主体、保民生、促产业”,加快构建立足成渝、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做优做强支撑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功能板块,与成都共筑泛欧泛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更好地满足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要求。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33

“一港”为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依托宝成铁路黄许镇站建设辐射国际国内、重点连接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具备多式联运、口岸服务、保税监管、中转分拨、仓储配送等主要物流服务功能。重点深化与成都“两港一体化”,承担南向战略通道物流业务;为成都市北部区县(市)、川西北地区提供铁路货物的中转、分拨、集散、多式联运服务;为区域工贸企业提供工贸配送、增值加工、供应链管理、交易展示、物流信息等高端物流全程服务。

“两园”为蓉北临港快运物流园、中江产业物流园。

蓉北临港快运物流园。依托成兰铁路和广岳铁路建设连接成都、兰州/西宁,辐射西北地区的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重要功能协作地。以“一园两区、多元发展”为基本布局,包含两路口大宗物流区和什邡西快运物流区,围绕区域内商品上下产业链需求,以区域协同融入成都为策略,打造兼具高铁快运和普货物流的快运型物流园区,建设集现代物流、仓储服务、贸易服务、流通加工等于一体的综合物流集散枢纽和物流产业集聚区,以建设高铁快运物流基地示范工程为目标,成为德阳快运枢纽经济的主阵地、德阳市域次级物流枢纽之一。

中江产业物流园。依托成三城际、成都城际外环铁路,同时临近成都第三绕城高速和成巴高速,布局铁路物流基地、产业物流区、电商快递物流中心、城市配送区、商贸物流区等功能区域。重点服务凯州新城、中江高新区两大产业功能区的产业物流需求,并兼具服务民生物流需求,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功能,打造多式联运集散枢纽,建设德阳市域内次级物流枢纽的主战场之一。

“三区”分别为罗江物流服务区、广汉物流服务区和绵竹物流服务区。

罗江物流服务区。依托于G108国道、京昆高速、德绵乐城市干道,及宝成铁路,连接德阳主城区、绵阳市,以服务本地物流需求为核心,建设集产业物流、城乡配送、电商快递于一体的物流集散功能服务区,重点布局冷链物流、寄递物流、城乡配送、商贸物流等细分功能,为罗江区本地电商快递、城乡配送、建材城、二手车交易市场等提供民生物流服务,经开区金山工业园、城南工业园提供产业物流服务。

广汉物流服务区。依托G108、成都第二绕城高速、京昆高速,连接成都国际铁路港,畅通外向通道,以服务本地产业物流、民生物流为核心,建设集多式联运、城乡配送、电商寄递等于一体的本地集散物流服务区,为广汉工业集中区、德阳高新区提供物流中转、仓储分拨等产业物流服务,为广汉市和德阳高新区提供电商快递等民生物流服务。

绵竹物流服务区。依托G545、宝成铁路德天支线、成绵高速复线,以及成都第三绕城高速绵竹支线,连接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畅通外向通道,以服务本地产业物流、民生物流为核心,建设集多式联运、城乡配送、集装箱物流等于一体的本地集散物流服务区,为江苏工业园、绵竹高新区提供物流中转、仓储分拨等产业物流服务,为绵竹市提供电商快递、转运分拨等民生物流服务。

N服务站。依托三市两区一县的主要交通节点,联合商贸市场、供销系统及下属基层社、社有企业,建立区域物流服务站,重点布局城乡配送等功能,由辐射能级依次向下延伸,满足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乡服务需求。

通过“两轴一带”对应的“一港两园三服务区N服务站”的德阳市物流节点设施体系,可全面涵盖德阳市域及周边区域内核心物流节点设施服务范围,高度支撑服务“一核两片两廊一通道”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和“一带两翼”的产业发展布局建设形成;同时能够促进“城乡+城际+国际”物流高效衔接转换,充分利用成都第三绕城高速和成德大道及北延线串联物流节点,实现涵盖多种运输方式联运、城际分拨与城乡配送、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互转等多种业态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34

1.以“平急结合”为原则,加快建设一批应急保供物流中心,以北新冷链产业园为核心,确定作为德阳市应急保供物流服务中心;同时在什邡、中江等地区选址建设一批应急储备点,建立医药及医疗物资、粮油、肉类、食品、农副产品等重要国计民生物资应急保供平台;加快推进依托什邡通用机场,建立应急物流服务点,覆盖周边区市县。

2.稳步推进各区(市)县国家粮油储备库搬迁扩容工程,重点加快推进罗江、什邡等国家粮油储备库。

3.引入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民政应急物资储备库、供销合作社、重点物流及商贸流通企业等单位,分类别按等级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应急物流运作能力的骨干企业名单。

4.编制制定应急绿色通道通行制度;出台应急保供物流政策法规,完善突发事件下社会资源征用的法律依据;建立完善市级应急物流响应机制,提高应急物流组织实施效率。

5.建立德阳市应急物流机制,提高应急保供物流组织实施效率。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35

1.积极申请国家交通运输部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国家发改委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程,发挥国家级项目工程引领带动作用。

2.依托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蓉北临港快运物流园、中江产业物流园,大力发展以铁路为核心的多式联运,重点发展铁海、铁卡联运、高铁+通航+公路、铁路驮背运输(汽车列车、半挂车滚装运输)等多式联运方式。

3.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支持铁路运输、三方物流等有实力的运输企业向多式联运经营人转型,由多式联运经营人整合全程运输环节,以“单一窗口”的方式面向收发货人提供服务,承担全程责任。

4.大力发展全程式多式联运,强化全程组织、资源要素整合、一体化解决方案,由“站到站”“港到港”物流服务模式向“点到点”“门到门”全程一体化物流服务模式转型。

5.鼓励推动多式联运“一单制”全程运输服务模式创新,实现“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逐步建立多式联运提单货权登记系统,探索基于多式联运提单的银保联合、银担联合等融资模式,植入单证金融服务。

6.建立多式联运利益联盟,整合铁路、水运、港口、公路配送、枢纽站场及货运代理等利益相关方。制定多式联运经营人管理制度、行业多式联运标准体系和服务规则。鼓励组织模式、管理模式和重大技术创新。开展运载单元化、运载工具标准化。

7.搭建统一的多式联运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支持成德港发有限公司建设东盟国际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和多式联运数据服务交易平台,整合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四港物流资源,同时对接省级多式联运信息平台,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信息互联互通,实现货运电子运单统一、物流及溯源查询、线路优化、解决方案等功能的系统集成。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36

1.着力打造郑州国际门户枢纽。持续推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进一步提升郑州国际航空枢纽能级,建成投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北货运区,加快推进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航空器维修基地,培育壮大本土基地航空公司。加快建设圃田、薛店铁路物流基地,依托郑州航空港站规划建设高铁物流基地。高水平建设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积极谋划建设郑州国际陆港航空港新片区,形成“空港+陆港”双枢纽发展态势。建设郑州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加快推进郑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强与武汉(鄂州)、长沙等邮政快递枢纽的联动发展。围绕国际空港、国际陆港和内陆无水港建设,重点打造国际陆港物流园、国际空港物流园、西部大宗商品物流园等3000亩以上超大型货运枢纽,新改建不少于5个1000亩以上大型货运枢纽。(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国铁郑州局集团、省邮政管理局、邮政公司、省航投集团、省机场集团、中豫国际港务集团、省铁建投集团,郑州市政府、航空港区管委会)

2.加快推进国家级多式联运枢纽建设。支持洛阳、南阳、商丘拓展国家物流枢纽联运功能,支持周口打造国家级水陆联运枢纽,加快站场资源空间优化和整合利用,提升多式联运辐射带动和综合承载能力,形成全省多式联运发展的重要支撑极。重点打造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南阳唐河港物流园等3000亩以上超大型货运枢纽,加快建设洛阳华晟物流园、洛阳国能黄河物流园、洛阳中储物流园、南阳铁路物流基地等1000亩以上大型货运枢纽。积极推进商丘宁陵铁路物流园、信阳大别山综合物流园、安阳万庄物流园等重点枢纽项目建设,商丘、信阳、安阳各建设不少于2个1000亩以上大型货运枢纽。实施周口港中心港区扩容工程,吞吐能力提升至5000万吨以上;建设占地3000亩以上的港口物流园区。加快南阳、信阳内河集装箱码头及配套设施建设。鼓励洛阳机场、南阳机场、信阳机场提升货运功能。加快南阳、洛阳、商丘等二级铁路物流基地建设。(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国铁郑州局集团、国铁武汉局集团、中豫国际港务集团,相关省辖市政府)

3.积极培育多式联运新兴枢纽。依托平顶山港、漯河港打造大型港口物流园区。鼓励支持三门峡加快建设黄河金三角区域联运中心。加快建设驻马店马庄二级铁路物流基地。积极推动新乡中部冷链物流港建设,支持新乡现代物流园提升联运服务功能。支持其他地方建设体现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多式联运枢纽,提升联运辐射能级。(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国铁武汉局集团、中豫国际港务集团,相关省辖市政府)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37

1.提前谋划启动中江高铁站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工作,积极对接成铁局,确定中江高铁站的具体选址。

2.确定中江产业物流园的投资建设主体,明确资金筹措来源,和运营模式。

3.加快推进中江产业物流园的可行性研究方案,规划园区具体空间功能布局。

4.按照可行性研究方案和空间规划方案,加快推进中江产业物流园的基础设施建设。

5.提前规划谋划中江产业物流园的区域交通衔接工程。

稳步推进功能性物流设施建设,开创物流服务新领域。补充“一港两园三服务区”的物流服务区域和服务方式,适时推进动货物流项目实施,重点先行推进动车存车场建设及预留铁路线路规划,后期规划设立动货物流基地,落实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什邡通用机场建设,增设物流仓储、中转、集散等服务区域,适时发展通航物流服务,为应急物流提供物流设施支撑。推动实施一批铁路联络线、专用线工程建设,扎实推进装卸站台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铁路对物流园区、企业覆盖率的提升。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38

1.在规划的德阳市域物流节点设施内,改造及建设城乡集中(共同)配送中心,同时兼顾依托汽车客运站,利用客车“捎带货”实现“交邮”融合。到2025年,城乡集中(共同)配送中心示范区内标准化仓储达到4万平方米。

3.推进先进城市配送模式,大力推行“统仓统配”“多仓共配”等仓配一体化运营模式,大幅提升集中(共同)配送效率。到“十四五”末,试点商贸流通企业的集中(共同)配送率超过100%。

4.提高城乡配送企业准入门槛,城乡配送企业全面配置清洁能源配送车辆、拥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配送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

5.探索德阳和成都共同建立区域城乡配送平台,互开端口,加强信息共享,实现对物流配送车辆运行轨迹监管,优化电商、快递、配送等物流车辆的末端运输路径,全面实现城市配送溯源管理。搭建集邮政、快递、电商、配送、供销、商超等资源为一体的公共信息平台,促进快递下村、电商下村、农特产品进城、云超购物等业态发展。

6.合理规划建设城乡配送路由,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配送车辆临时停靠点、装卸作业场所,配置充电桩(站)、社会托盘(周转箱)循环共用回收流转站基础设施。

9.以城乡集中(共同)配送中心、电商快递融合分拨中心为依托,开行至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的上行、下行农村物流班车,实现农产品产地与销地有效对接、城市与农村有效衔接。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39

1.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立足德阳市“城市向南、物流向北”的发展战略,主动融入成都,强化现代物流业与成都市物流业的联动与协作,在合作战略框架下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在区域统筹与协同下,巩固成都国际物流枢纽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2.存量提质,增量补短。坚持以存量整合提升、合理增量补短的原则,改善现德阳市物流存量粗放、增量不足的现状,提高物流设施与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水平;同时根据需要合理增加物流建设,弥补现有物流体系缺口,推动市物流格局整体提升。

3.依托产业,融合发展。基于城镇空间发展格局,以市主导产业布局为依托,通过物流节点与主要产业在空间布局上联动,构建物流业与主导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体系。

4.远近结合,持续发展。充分考虑现有物流迫切需求,先期选址一批物流集中发展区,并结合物流需求及未来货运量,预留物流用地和拓展空间,确保物流活动可持续发展。

5.多式联运,枢纽增效。充分利用市域多种交通资源的优势,物流节点选址主要布局在紧邻铁路场站、公路干线等出入交通便利的位置,最大化实现两种及以上交通方式衔接,促进市域高效便捷的物流体系形成。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40

同城化背景下,德阳与成都在对外战略大通道分工方面不明确,德阳可分担成都南向通道业务。目前从德阳出发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通道尚未贯通,南向至广西北部湾港口通道线路迂回且时间长、成本高,且由北部湾至东盟国家主要港口班轮通行密度、运力有限。另外,成德两港一体化下,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至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快速短驳通道尚未建立,两港尚未明确在通道构建和班列开行方面的一体化运营模式,德阳还未充分利用成都已建的对外战略大通道,明确自身发展的差异化定位和方向。

水运通道有待进一步完善。德阳无水运港口,主要是与乐山港、宜宾港、泸州港连接,实现公水联运,以满足本地大件装备需求。尽管德阳至乐山港通道较为成熟,但受制于该港处理能级及枯水期时限原因,大件装备水运需求难以满足;德阳至宜宾港/泸州港的大件运输通道尚未形成。

高铁通道尚未建立。德阳已建成高铁站点但尚未介入高铁物流领域;受制于成兰铁路未开通,什邡西站在建,现无物流设施支撑高铁物流通道的建立;成三城际处于规划研究阶段。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41

嘉宝物流园区是依托铁路运输为主的综合服务型陆港物流园区,由兰溪嘉宝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亿元,占地74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园区由煤炭专属经营区、建材业配套物流中心、日用化工物流中心、纺织业配套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综合配套服务区等几大功能区块组成,同时场内还拥有四条铁路专线,其设计能力为年通过货物300万吨,集中供应物资10亿元,年货物流通总值约50亿元,是兰溪市内最大的区域组织型物流园区。

图表6:嘉宝物流园功能分区图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42

近年来,伴随着物流发展和铁路货运市场的增长,我国铁路物流园区建设呈急剧扩张的态势。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20_年7月发布的《第五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20_)》数据(调查数据截止日期为20_年年底),全国包括运营、在建和规划的各类物流园区共计1638家,约(178家)的物流园区交通主导方式以铁路为主。其中,在建和运营的物流园区中,有的园区含有铁路货运场站或引入铁路专用线。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_年,沿海主要港口、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均达到80%,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基本引入铁路专用线。到2025年,沿海主要港口、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力争接入比例均达到85%,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全部实现铁路进港。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印发《铁路物流基地布局规划及20_-20_年建设计划》,铁路总公司规划建设33个一级铁路物流基地和175个二级铁流物流基地,各铁路局层面自主规划三级铁路物流基地。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43

坚持以综合交通运输通道为依托,以物流需求为导向,以货流密度为主要考量依据,构建“突出南向、融入西向、优化东向、补充北向”的对外开放通道体系,全面提升德阳与区域、全国及国际主要经济区的物流通道能力。

突出南向通道。紧抓西部陆海新通道、泛亚铁路建设重大机遇,积极打通德阳面向东盟、澳新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加快融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深化与北部湾经济区、渝滇黔合作,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建设“德阳—钦州—东盟”的铁海联运通道、“德阳—昆明—中南半岛”的铁路直达通道,辐射东盟、澳新等国际地区。

融入西向通道。基于成德两港一体化发展,持续推动与成都国际铁路港深入合作,共建西向通道。做好支撑成都国际铁路港的通道协作区,以协同、补全等方式积极融入成都西向通道建设,共享成都西向通道资源,以中欧班列(成都)为战略支撑,重点建设“德阳—阿拉山口—卢森堡”的铁路直达干线通道,积极融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同时依托成兰铁路建设,积极谋划构建“成都-什邡—兰州/西宁”高铁货运通道,深化德阳与西北地区经贸合作。

优化东向通道。强化与宜宾港、泸州港、乐山港合作力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德阳至上海的公水联运通道;依托达成铁路、成渝铁路、渝长厦高铁,构建“德阳—重庆—长沙—厦门”“德阳—达州—武汉—上海”的铁路干线通道,辐射长江中下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东南沿海地区及台湾地区,拓展德阳对泛太平洋地区的辐射范围,积极融入亚太经济圈。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44

围绕重点物流细分领域、对外物流大通道、开发开放平台等,积极争取和策划实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如集装箱共享中心、跨境供应链集成服务中心、国家物流枢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数字物流枢纽、高铁动货物流等)。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针对规划设计、用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资金筹措、项目审批核准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强综合协调与服务,确保项目落地。健全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建立物流项目准入退出的监管机制,实施项目分类、行政分级的联合审查办法。严格执行物流项目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水平。严格执行物流项目供地政策,依法查处闲置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和无故延长建设周期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督察,完善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定期检查走访项目建设和土地供应及利用情况,开展项目用地清理工作,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德阳市商务局

20_年4月11日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45

加快推动物流技术装备的研发与创新,鼓励基于德阳天府数谷招引的数字经济型企业,联合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重点物流技术装备研发创新中心(实验室)、技术装备中试基地等科创平台。

加快建立物流技术装备的标准化体系。推广使用标准化托盘、集装箱、集装袋、周转箱、笼车等标准化设施设备,提升现代物流发展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推动货运车辆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重点针对车辆运输车、液体危险货物运输罐车等重点车型,以及快递三轮车的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广标准化、厢式化、轻量化、清洁能源货运车辆,实现物流运输过程设备专业化发展。鼓励和支持公共“挂车池”“运力池”“托盘池”等共享模式和甩挂运输等新型运输发展模式的应用;支持集装箱、托盘、笼车、周转箱等单元化装载器具循环共用以及托盘服务运营体系建设,推动二手集装箱交易流转,实现物流技术装备高效化。通过物流信息、物流设施、物流装备等标准化对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规范性。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46

1.加快推进什邡西站接轨工程,重点推进什邡快运物流基地铁路专用线接轨工程,提前研究论证至彭州-德阳环线铁路、广岳铁路两路口至什邡西站联络线、广岳铁路旅游线等接轨工程的可行性。

2.加快推进什邡西站动货基地贯通式工程建设,积极启动贯通式成件包装装卸线1条、尽头式冷链装卸线1条、动货站台2座、仓库2座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动货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做好其他类型的装卸线、动货仓库、动货站台的空间预留,以及预留专用线接轨条件。

3.加快启动什邡西站动车存车线建设,满足动车组夜间停车需要,为蓉北临港快运物流园打造区域性快运枢纽主阵地提供基础支撑。

4.强化什邡西站动货物流基地设备配置,包括快速安检设备、装卸搬运设备、换装载具设备等,保障在极短时间(3-5分钟)内快速集装化装卸货物,以支撑川北区域中转、分拨集疏等功能的实现。

6.积极启动蓉北临港快运物流园区的空间功能布局,包括城市配送区、快递物流中心、电商物流区、商贸物流区、综合配送区、综合服务区等。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47

1.大力推动绿色运输(配送)。鼓励市场主体选用合规的新能源、清洁能源汽车、氢能车。在规划的物流节点设施内全面配置LNG/CNG加气站、纯电动汽车充电桩等续航设施,并建立新能源、清洁能源加注站地图。其中,加大新能源、清洁能源城市配送车辆投放力度,充分保障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在城市道路上的通行路权,支持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在城市公共停车场享受停车优惠政策。到“十四五”末,中心城区配送60%实现绿色配送。

2.大力发展绿色仓储。鼓励企业按照《绿色仓库要求与评价》(SB∕T11164-20_)修建仓储设施;强化绿色设计理念,加大节能环保技术与设备投入,广泛采用节能环保建筑材料。支持在物流园区、大型仓储设施采用节能合同管理模式。试点低碳绿色物流园区,建设低碳、绿色、生态的物流节点。

3.装卸搬运、分拣、流通加工全面推行绿色作业。

4.推行实施货物包装和物流器具绿色化、减量化,全面推行绿色包装和集装化单元设备(托盘、集装箱、周转箱等),提高载具和包装物循环利用水平。

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报告范文48

政府关键性引导、市场主体性发挥。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关键性引导作用,强化政府在规划统筹、政策扶持、行业调控、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作为,营造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发展、服务创新等方面的作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

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突出问题导向,破除德阳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制约因素。培育新业态,创新物流组织运作模式,优化运输结构,增强物流资源要素国际国内配置能力,

推荐阅读:

旅游购物商品策划方案范文(优选12篇)

创业团队管理调研报告范文(共5篇)

国家资助助我成长范文1200字(合集70篇)

开学学校安全简报范文推荐24篇

销售公司工作汇报范文(通用13篇)

送国外礼物刻字简短范文(共8篇)

标签: 物流 铁路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