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的世纪范文(优选5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2-10 19:17:1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知识经济的世纪范文 第一篇

[摘要]面临国际竞争的压力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人力资本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理作为企业核心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其与股东的关系已从传统的委托关系演变为双向的委托关系,并在公司中担任着三元角色。本文在人力资本视角下分析了公司经理在公司中的法律角色定位,揭示出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出资已成为企业中的一种新型出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经理人力资本出资的具体制度建构。

[关键词]经理 人力资本CEO 人力资本出资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_)01-0151-02

公司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发明。美国著名法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曾说过:“公司是现代社会独一无二的伟大发明。就连蒸汽机和电都无法与之媲美,而且倘若没有公司,蒸汽机和电的重要性更会相应地萎缩。”传统的公司制度是建构在物质资本一统天下的历史背景和设计理念之上,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中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稀缺性发生转换,人力资本登上历史舞台并日益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党的_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无论从国家的角度还是公司的角度,我国现行的公司法都需在人力资本视角下进行重构,这又集中体现在经理制度上。

一、知识经济时代经理地位的变化

经济学和法学研究多从角度界定经理的角色,构建公司经理法律制度。传统公司法委托理论认为,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董事会依法由股东会选举产生对股东会负责;公司经理由董事会聘任,对董事会负责,即股东会委托―董事会,董事会委托―经理的“二次”模式。它以传统的物质资本为主,股东是公司的惟一所有者,股东与经理之间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经理作为人不享有公司控制权。但实践中经理实际掌握公司控制权的“经理控制型”企业却普遍存在,传统理论解释知识经济时代经理革命问题已力不从心。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和劳动是主要的生产要素,资本雇佣劳动;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则像资本一样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公司。经理作为专业知识的所有者,不再满足于公司管理权,而是以人力资本投资者的身份要求分享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知识经济时代经理角色发生转化,具有公司核心人力资本所有者、公司的业务执行机关和公司的高级雇员之三元角色,其中经理的人力资本所有者角色使经理在公司中应取得类似股东的法律地位。

经理三元角色论以人力资本理论和契约理论为理论基础,两个理论相互融合形成了不同于传统法律对企业性质和企业产权制度的全新注解,认为企业是由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达成的一个特别契约,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共同为企业创造价值,共享企业所有权和企业控制权。据此经理人力资本所有者与股东物质资本所有者不在是关系而是契约关系。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之间不再是传统的“二次”模式,而应是一种“双向的委托”模式,即在公司运营中,股东投入物质资本,经理投入人力资本,经理具有了双重身份变相成为公司股东。随着经理人力资本稀缺性和专用性加强,权力逐渐由董事会向经理转移,经理逐渐成为公司权力结构中的独立一极。

二、经理实现剩余控制权

知识经济时代,公司利润已不仅仅由物质资本创造,人力资本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具有不同于物质资本的特殊性,它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人力资本的价值较短时间内可以保持相对稳定,但长期来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会发生价值增值或减损。若能最大程度满足人力资本的自利性要求,人力资本所有者就会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反之会通过一些投机行为或短期行为来谋求其自身利益。所以不能过分压榨而是通过分享企业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予以激励。

经理作为公司核心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其角色和地位的转换最突出的表现在首席执行官(CEO)角色中。由于人力资本的特性,要充分发挥公司经理人力资本在公司营运中的能动性,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就要最大程度地满足人力资本自利性的要求,对经理人力资本进行激励。这首先要提高公司经理的地位,给经理最大限度的权利,即构建CEO制度。CEO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公司治理方式,是人力资本法律化的一种制度安排。CEO既不是总经理,也不是董事长,除拥有原来经理的全部权力外,还拥有董事长的部分权力,使公司的经营决策权和执行权合二为一,加速了决策层和执行层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突破了原来所有权和经营权必须严格分离的理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CEO作为公司核心人力资本所有者,通过企业契约享有公司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作为专业管理人士,取代董事会成为公司业务之执行机关,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作为高级雇员,区别于一般雇员而享有公司控制权。董事会成为小董事会,CEO是地位提高和权利扩张的经理,是知识经济背景下经理革命的新征兆。而我国《公司法》中并没有规定CEO,也没有明确规定其权利与义务。为了降低公司决策和执行成本,适应知识经济背景下公司治理结构变革的需求使中国的公司治理向国际靠拢,我国公司法有必要引入CEO制度。因此我国引入CEO制度需对现行《公司法》进行改造,对经理和董事会的相关制度进行调整,并对公司经理规则进行重构。

三、经理分享剩余索取权

依据人力资本的特性,要充分发挥公司经理人力资本在公司营运中的能动性,就要允许公司经理以其人力资本投入公司,赋予其与物质资本所有者一样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以确保经理人力资本投资得到相应的回报,这就要构建相应的人力资本出资法律制度,通过法律形式明确建立在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平等合作基础上的人力资本出资,改变人力资本所有者依附于物质资本所有者的被动地位,使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得以实现。英美国家法律中关于劳务出资的制度实践,及我国江苏、上海、南京、大连等省市的地方性立法中准许高科技园区企业以人力资本出资的规定都已经突破了人力资本出资的禁区,为经理人力资本出资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江苏省科委和体改委在《关于推进技术股份化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应用开发类的科研院所在改制时……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科技人员,可以采用人力资本作价入股的形式”;20_年初,上海颁布的《浦东新区人力资本出资试行办法》中允许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的知识、技能、经验都可以按照法定方式作价出资;我国新《公司法》第27条规定股东可以货币出资,也可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用货币估价并可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这都为实现人力资本出资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同时人力资本出资作为公司的一种出资方式又需要法律给以必要的规制。经理作为企业核心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允许其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确定经理与股东间双向委托关系,明确经理三元角色的重要前提;构建系统的经理人力资本出资法律制度,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经理法律制度的改革和突破,也是我国公司在国际竞争压力下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所面临的重要现实课题。

【参考文献】

[1]刘俊海.《公司法》(第四版)影印注释本导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_年,第2页.

[2]谈萧.经理革命的法学解释(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_年1月第1版.

[3]杨淑君,郭广辉.论建立所有者与经理人的双向激励约束机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_(3).

[4](美)西奥多•舒尔茨.吴珠华等译.论人力资本投资.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第12页.

[5]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6).

[6]李月红.公司CEO法律地位与法律责任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_.

[7]郭广辉.我国人力资本出资法律制度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_(6).

[8]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法律出版社,20_年版,第110页.

知识经济的世纪范文 第二篇

时尚文化是什么?是新旧交替、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时尚心理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成就了文化时尚,它具有崭新性、前沿性、活跃性的特征。中国为什么就没有一部好的电视剧,为什么收视率不高,为什么没有韩国的电视剧红,为什么就连国人也吐槽中国为什么就拍不出一部好的电视或者动画?总有有些因素的存在,没有找到那因素怎么也好不起。中国为什么没有一部好的电视剧,不是剧本太差,而是演员太烂。为什么中国的电视剧被说成脑残剧,因为看这些电视剧的人就可以猜到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了。中国的电视剧老套,通俗,剧情几乎雷同,甚至还有跟风现象,就例如:什么电视火了,接下来的电视就跟风,比如“爸爸去哪里”火了,什么“妈妈去哪里”,“宝贝去哪里”一系列跟风现象的电视就出来了。暑假的时候,“变形记”火了,我觉得好看多了,简单、真实。“汉字英雄”吧,是在做游戏中竞争,还能学会中国几千年来的中国汉字,而且收视率成功杀入全国前七。“零差评”,超级演说家颠覆了平时,不比谁说的好,而是谁唱的好。这些都是关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不是像其他节目一样华丽,复杂。透过这些节目,我们不难发现,娱乐并不是人们追求的唯一乐趣,而是多年被忽视的文化节目也不是没有什么市场,不是没有收视率。中国电视剧或外国电视剧有些总是被黑,我没有搞懂,为什么就算好的电视剧也会被黑,黑粉们是一天吃饱了没事干,天天刷新微博,什么要电视剧好就会黑什么电视剧吗?中国的电视节目需要的是创新,需要的是勇气,需要的是支持。现在韩国有些明星申请推迟去当兵,理由就是把韩国文化流入中国市场,中国没市场吗?有!为什么就没有好的节目或电视呢?中国电视剧或栏目需要创新,需要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相结合,这样才会有好的电视剧,加油吧,编剧和导演们,为中国电视剧和栏目创造佳作吧!

知识经济的世纪范文 第三篇

进入21世纪的今天,科技空前发展,经济迅速繁荣。不仅人民的衣食住行与以前截然不同,而且思想方面也更加趋于潮流。那么作为祖国未来之星的我们,又该以怎样的一种姿态面对这瞬息万变的世界呢?衣,关于衣服。那是我们人类特有的装扮,因为它不仅能御寒,能抵御疾病感染。在过去,人们只注重衣服的实用性,可是在生活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衣服可就大不相同了。有时尚靓丽的露脐装,有潮流前卫的牛仔裤,还有老少皆宜的秋裤。总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穿不到。食,关于食物。那可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东西之一。它为我们人类的生命活动提供了必须的能量。在以往的餐桌上,有足以充饥的食物就足够了,可是在今天,“吃饱”已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真正“吃好”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住,关于住宿。大家都说家是最温暖的港湾,言下之意,家就是我们遇难时的避难所。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的人民吃的是糠咽菜,住的是毛坯房,可不像我们今天,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刮风下雨都不怕。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感谢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光辉。行,关于行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谚语形象描述了人类以前的行动完全靠我们的两条腿,不仅辛苦,而且多有不便。再看看科技空前发展的今天,自行车早已被时代淘汰,连汽车、火车都不再稀奇。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感到新鲜的同时又有一丝莫名的恐惧。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用知识充实自己!对,用知识充实自己,为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拓展我们的知识面,而且能让我们在此过程中乐此不疲,获得成长。在即将召开的第十八次_上,中国第五代领导人即将诞生,中国将进入第五代领导人执政的新时期。这是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更应对此感到高兴、欣喜。让我们以最美好的形象,最欣喜的心情,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以知识应万变,为祖国之发展、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知识经济的世纪范文 第四篇

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复旦大学名誉校长苏步青教授在接见自己的弟子时说:“我已经培养 出你们这一代数学家,你们超过了我;而你们还没有培养出超过你们的数学家,这一点你们还不如我。”因此 ,科学界把“培养超过自己的学生”的教育现象,称为“苏步青效应”。一个国家只有拥有“苏步青效应”系 数较高的科学家群落,才能形成培育诺贝尔人才的“温床”,进而把这些人才推到世界科学的最前沿[1]。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2]。青出于蓝胜于蓝,这本是人才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是,为什么苏步 青教授的弟子却没有培养出超过自己的数学家呢?无论从内因来分析成才的动力,还是从外因来分析成才的压 力,都值得我们深思。从内因来说,要成为顶天立地的科学家,必须具备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要“安 贫乐道”,心甘情愿“坐冷板凳”,要有敬业、创业的奉献精神。从外因来说,社会分配不公的冲击波对科学 家的成长造成了相当的影响,出国潮、下海风、官本位、炒股热,导致做学问的人心态不平衡。有些人刚在科 学研究上崭露头角,就被“提拔重用”,担任烦琐的行政工作,在科学的道路上半途而废。

爱因斯坦拒绝以色列总统的职务,说自己“只适合于从事与物理学有关的事情”。谁也不能说他无知,但 他天真。这种天真事实上是一种诚实。诚实最接近于天真。[3]在“官本位”体制下,以为把教授、科学家不适 当地“提拔”到院长、校长、部长、市长的“宝座”,表面上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其实往往是用人所 短,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只有那些在科学上前途不大、后劲不足的学者去改行做“公仆”(必须是真正的“ 公仆”而非“主公”),做“后勤部长”,才是明智的选择。“爱因斯坦们”是不应当改行的。

英国哲学家培根(Bacon,Francis,1561~1626)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他在《科学推进 论》第1卷中,重点论述了知识的价值。他认为当时蔑视知识的社会风气是愚昧的,同时说明了知识与宗教信仰 、政治、人性的关系。他大声疾呼提倡新方法,使人类籍此树立起驾驭自然的合法权力。

知识就是力量;但是,知识并不等于力量。知识蕴含着力量,一旦爆发出来,能够呼风唤雨,推山倒海。 知识成了力量有个转换过程。知识分子善于把知识深化,但不善于把知识转化为力量。知识分子只有知识,却 没有力量。他们既无政治权力,又无经济实力。

知识经济的世纪范文 第五篇

真知灼见植根于现实的生活土壤之中。只有真知灼见才有价值。瓦特(James Watt,1736~1819)发明了蒸汽 机,在原动力方面促成了革命性变革,使机械的运转不再完全依赖人力、兽力或水力。这是知识转化为力量的 先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许多发明、发现和创造,都是知识就是力量的体现。

如果说“知识没有力量”那是因为我们的知识还没有转化为力量。据报道,中国文献馆备有20多个国家的 20_万件专利,每年以40万件速度递增,而利用率只有,可见效率极低。

我国的“科技成果”多,而新优产品少。有人比喻说:只开花,不结果。这似乎是个突出的矛盾。在有些 地方,50年代和60年代出现的产品仍占市场的50%左右,一些明显该淘汰的产品仍占10%左右,于是国外产品乘 虚而入,国内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少,形成恶性循环。

美国在1993~1994年的专利所引用的科学论文是1987~1988年的3倍,同期的专利总数只增加了30%,这说 明利用率、转化率极高。专利所引用的科学论文的73%来自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科学研究,只有27%来自企业。美 国的科学家和大学教授自然也就既不会“清闲”,也不会“清贫”。知识只要是货真价实的,也就自然而然地 显得“清高”了。

推荐阅读: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范文(通用35篇)

社区挂牌机构运转情况范文(精选43篇)

不上班通知范文10篇

学生拜年脚本范文(合集11篇)

绩效管理案例分析体会范文(56篇)

社工电访独居老人范文(通用9篇)

标签: 范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