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诗句的书法格式范文 第一篇
1 . 墨池笔冢任纷纷,参透书禅未易论。
2 . 京北秋来风景异,天高云淡雁迷离;踏破铁岭无觅处,寻遍荷塘空水遗;无可奈何秋睡去,仙衣胜雪倾心起;何故幽叹无缘见,夏风十里一潭碧。——《梦莲》
3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宋·陆游
4 .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刘攽《雨后池上》
5 . 翠房分菂莲须褪,玉藕抽丝暑叶摇。
6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7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8 .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
9 .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10 .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
清明诗句的书法格式范文 第二篇
按照隶书书写特点,查证每个字的隶书写法,书写即可。
1.隶书,有秦隶、汉隶等 ,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_蚕头雁尾_、_一波三折_。 2.隶书是从篆书发展而来的,隶书是篆书的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扩展资料:隶书的结构特点 1、字形扁方左右分展 隶字一反篆字纵向取势的常态,而改以横向(左右)取势,造成字形尚扁方,笔画收缩纵向笔势而强化横向分展。 2、起笔蚕头收笔燕尾 这是隶书用笔上的典型特征,特别是隶字中的主笔横、捺画几乎都用此法。
所谓“起笔蚕头”,即在起笔藏(逆)锋的用笔过程中,同时将起笔过程所形成的笔画外形写成一种近似蚕头的形状。“收笔燕尾”,即在收笔处按笔后向右上方斜向挑笔出锋。
3、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这是隶书简化篆书的两条基本路子。不过如果不了解篆书的圆,就不易掌握好隶书的方。
因为隶笔中的直画或方折,还无不包藏着篆字的弧势,所以隶笔的直往往有明显的波动性,富于生命力。实际上隶书的笔意,是建立在笔画运动方式基础上的。
4、变画为点变连为断 我们知道篆字不用点,即使用点也只是一种浑圆点。而隶书中点已独立了出来,不再依附于画,而且点法也日益丰富,有平点、竖点、左右点、三连点(水旁)、四连点(火旁)等等。
此外,隶书还将篆字中许多一笔盘旋连绵写成的笔画断开来写,大开了书写的方便之门,后来楷书更发挥了这种方式,更允许笔与笔间出现衔接痕迹,甚至笔断意连。 5、强化提按粗细变化 写篆书时用笔的纵向提按要求不现痕迹,而隶书则有意强调提按动作,形成笔画轨迹显著的粗细、转承变化,起、行、收用笔的三过程都有了明确的体现。
这与后来的楷书已很相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隶书。
清明诗句的书法格式范文 第三篇
1 . 若教临水照,字字恐成龙。
2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 .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范晔
4 . 何事濂溪偏爱此,为他枝蔓不曾生。
5 . 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唐韦应物
6 . 在你把爱国之心从人类中间驱除之前,不会有一个太平的世界。――[英]萧伯纳
7 .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8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9 . 一双鸂鶒忽飞去,为惊花底兰桡鸣。
10 . 《凉州词》
清明诗句的书法格式范文 第四篇
怎么写击字的繁体字字楷书?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苏轼《和子由论书》云寿处士老儒林,书法精明古学深。
———王冕《挽吴孟思》吾家读书法,一字亦当核。
———陆游《晨起》古有忘言行畏垒,今无书法可柴桑,———陈杰《和曾平山见贻蚤自温荣挹艳香韵》三古绝编徒自圣,二王书法恐非臣。
———李石《扇子诗》书法严贬褒,明辨邪正要。
———刘黻《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太史藏书法,门生助绋讴。
———李白《赠司徒兼侍中宋宣献挽词四首》苏公书法自颜行,犹谓蔡公居第一。
———赵蕃《观徐复州家书画七首》心正能教笔不欹,古来书法独公知。
———周必大《送张端明赴召》云涛处士老儒林,书法精明古学深。
———王冕《挽吴孟思》...
清明诗句的书法格式范文 第五篇
1 . 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裴多菲
2 .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肖邦
3 . 兴来走笔如旋风,醉后耳热心更凶。
4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5 .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6 .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7 . 兴来洒素壁,挥毫如流星。
8 .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9 .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文征明《钱氏池上芙蓉》
10 . 采莲宋秦观
清明诗句的书法格式范文 第六篇
不如倒尽君酒壶,不为我少停,索研铺纸才须臾,静听松风寒。
一照旧图画,无复昔仪形。
形影默相顾,弄笔岁月久。
开元大历名流夥,一一手泽存有余。
行草楷正大小异。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
石苍舒醉墨堂 苏辙石君得书法。
书画诗文总不工,偶然生计寓其中。
肯嫌斗栗囊钱少。
况使他人见,能不昧平生? 羲和鞭日走。
青山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
湖上水田人不要,春事况及蚕桑初,谁来买我画中山,初弹渌水后楚妃,写貌在丹青。
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西下峨眉峰。
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有约 司马光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
我今四十六,衰悴卧江城。
岂止十年老,请奏鸣琴广陵客,闲敲棋子落灯花,数轴江吴种稻图。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琴歌 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
一扫一幅太快健,檀溪跃过瘦的颅。
观书已毕复观画,敢告云山从此始。
坐中邻几素近视,最辨纤悉时惊吁。
逡巡蔡侯得所得。
形骸属日月,老去何足惊。
所恨凌烟阁,不得画功名。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棋 弈棋二首呈任渐 黄庭坚 偶无公事负朝暄。
宣献既殁二子立,漆匣甲乙收盈厨。
锺王真迹尚可睹,宣献家藏天下无。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遗图画中见。
鳞摧白刃下,血染沧江变。
感此壮古人,也济先生一日穷,馀响入霜钟。
题旧写真图 白居易我昔三十六,如弟对老兄,竹树参倚荆篱疏。
经营妙在心,舒卷功随手。
惟兹逸群气,扶驾须斗酒。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李白佽飞斩长蛟,因诵载驰诚起予。
书 同蔡君谟江邻几观宋中道书画 梅尧臣 君谟善书能别书。
荒村风雨杂鸡鸣,轑釜朝厨愧老妻。
谋写一枝新竹卖。
但取继张君,莫顾颠名丑。
[画] 贫士吟 唐伯虎十朝风雨若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饥。
信是老天真戏我,曾与众苦并。
虎头将军画列女,二十余子拖裙裾。
许穆夫人尤窈窕,三百枯棋共一樽。
白板门扉红槿篱,比邻鹅鸭对妻儿。
天然兴趣难摹写,车马淹留客在门,千秋若对面。
登舟既虎啸,激水方龙战。
惊波动连山,淋漓看濡首。
稻苗秧秧水拍拍,群鹭矫翼人荷锄。
陂塍高下石笼密,欧褚遗墨非因模,三日无烟不觉饥。
余无书性无田区,美人虽见身老癯。
举头事事不称意,拔剑曳雷电,点画劲宛精神殊。
大车立轮转流急,小犊欺愿稚小驱。
令人频有故乡念,市中笋价贱如泥。
作堂名醉墨,挥洒动墙牖。
安得浊酒池,无人来买扇头诗琴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
清明诗句的书法格式范文 第七篇
1 . 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朱蕴山
2 .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3 .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5 . 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不与桃李争春风七月流火送清凉。
6 . 更吹落,星如雨,
7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8 .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清·龚自珍《漫感》
9 . 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史。卢产伦传》
10 .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肖邦
清明诗句的书法格式范文 第八篇
题都城南庄
朝代:唐朝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唐孟棨《本事诗·情感》)。
是否真有此“本事”,颇可怀疑。也许竟是先有了诗,然后据以敷演成上述“本事”的。但有两点似可肯定:一、这诗是有情节性的;二、上述“本事”对理解这首诗是有帮助的。
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如果我们真的相信有那么一回事,就应该承认诗人确实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通过这最动人的一幕,可以激发起读者对前后情事的许多美丽想象。这一点,孟棨的《本事诗》可能正是这样做的,后来的戏曲(如《人面桃花》)则作了更多的发挥。
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柯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还能有什么呢?“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读者不见得有过类似《本事诗》中所载的遇合故事,但却可能有过这种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
清明诗句的书法格式范文 第九篇
繁体: 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简体: 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赏析: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
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
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 。
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
诗人希冀借酒消愁。
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 ,“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
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
清明诗句的书法格式范文 第十篇
清平乐《书 画》朝书暮画,斯如骑战马。
激情笔笔注点划,应知情义无价。
达意笔墨挥洒韵味,捷思闪烁光泽。
不拘随意取势,流露彰美不奢。
气度蓄发内涵,点醒亮相情传。
刻画民俗情趣,柔和古今自然。
形式囊括手法,动静相生多变。
返朴归真为上,传统继承发展.。
杜甫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
清明诗句的书法格式范文 第十一篇
1 .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候。――唐岑参
2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 .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4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 . 涌金门外凉生早,无数荷花斗娇好。
7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 . 木兰舟上,何处吴娃越艳:藕花红照脸。——孙光宪《河传·风飐》
9 .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10 .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