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之星的事迹范文精选22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2-15 12:48:5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农村创业之星的事迹范文 第一篇

陈建能于20_年在村委会工作,担任团支书一职、平时完成好村会的各项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渔业、生猪方面的养殖。

农业的发展随时代步伐而改变,简单的病害都依靠科学,不能以传统的防治办法,既费时又担误防治的适合期,他结合实践与交流经验,听取科技人员推广新出产的药品进行对症下药,做到事到功倍。在经济市场的环境下,以最小的空间创造最大经济利润、投资少获利多是农民朋友最大的心愿。前年的生猪市场价格下滑波动比较大,亏损现象比较严重,在此期间他亏损基本为零。原因是采用一条龙的效益生产,即由母猪到商品猪出市都是自产自养,可以从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相应减少仔猪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猪价格高涨,他采用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平均每头猪可增多200元的利润。

在渔业、生猪养殖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昔日传授自己养殖优质鱼和饲养生猪技术的养殖户,他决心帮助他们更早走向致富之路:

一、迅速将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向全村推广,与群众共同致富。

二、更好地帮助饲养户掌握好技术,扶持生猪饲养。

他把自己在生猪自繁自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当地的养殖户推广。向本村生猪饲养户介绍技术关键所在,推广生猪自繁自养技术。在一年的推广期间,本村现进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有20多户,年增长利润约60万元。

良好的政治作风作为村委干部必须具备,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观、世界观,事事走在群众的前面,在平时岗位上做好群众表率,发挥党员的先模范作用,绝不参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农村创业之星的事迹范文 第二篇

社区脱贫创业之星先进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

社区脱贫创业之星先进事迹材料 孟家庄社区脱贫创业之星

-----白红军先进事迹材料

白红军,现年40岁,家住孟家庄社区麻家庄村3组,家中4口人,大儿子于去年考入西安工程大学,二儿子目前在合阳中学读高二。

两个孩子上学,爱人张丽仙身体又不好,加之白红军在14年了一场大病,使原本贫困家庭更是雪上加霜,20_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正在举步维艰时候,白红军借钱买了一辆电瓶三轮车,每天起早贪黑做起了卖水果小本生意。后来,随着市场不断规范化,在金塔建材市场白红军终于有了自己水果摊。

白红军是一个地地道道农家子弟。儿时贫困经历,造就了他吃苦耐劳精神,年轻时打工经历培养了他坚韧不拔品质。卖水果生意看似简单轻松,其中辛苦只有身在其中才可以体会,每天4点多起床,到水果批发市场批发新鲜水果、干果,回来后开始理货,出摊。几年来,他慢慢积累了自己生意经验,万事开头难,当时处于“三无状态他,经过几年努力,凭着过硬人品和优质服务赢得了客户信赖,终于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由于他为人实诚,卖出水果称分量足够,生意不错,招来大部分都是回头客。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时间久了,大家都一传十,十传百,白红军水果生意是越做月好,大家都亲切地喊他老白水果!

白红军目前已经还清了借款,对于以后生活他信心满满,他高兴地说:”党政策实在是好,相信我们会很快摆脱贫困,日子会越过越红火。我要在大家帮助下,早日迈入小康生活,把享受贫困机会让给更加需要人!“

镇“道德模范”事迹材料汇编 东张耿村道德模范刘文治

刘文治同志出生在盐湖区龙居镇新东张耿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三十多岁他经过这多年在外坚苦奋头号、辛勤打拼,积攒了一定经济基础,不善言谈他现在富了,但也不忘故土不忘乡亲用自己行动赢得广大村民群众热烈拥护和赞誉,是党员、干部、全体村民乃至全公社人民学习楷模。

无偿出资,硬化田间道路

“昔日孔雀东南飞,如今凤凰争归巢”刘文治同志就是那有思想、有觉悟、重乡亲“还巢凤”。20_年月份刘文治同志满怀回报家乡热情为新东张耿村无偿出资,硬化了一条20_多米富民路,这条路是新村农民下地干活一条主要道路,多年来道路坑洼不平、群众下地干活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这样道路严重制约着村经济发展,如今路好走了,经济发展了,群众笑了,当真是修一条路富一方经济,造一方百姓,带动一方文明,刘文治说“能为乡亲们做点事,我觉得非常幸福快乐”。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孝贤精神

“秋风徐徐引丹桂,九九重阳送温情”20_年重阳节刘文治同志给新村7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100元钱以表爱心。春节时又给6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发50元钱,7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发100元,让新村老年人在这份爱心伴随下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幸福年。

阳光雨露滋润大地,勤劳汗水点缀家乡。刘文治同志一个平凡人却做着不平凡事,全村人民满怀感激同时也深受启发,今后将以先进典型榜样,常怀感恩之心,多行孝道之事,让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在新村继续发扬光大。

羊村道德模范席全升 构建和谐社会,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美德,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义务,我们一定要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做一个品德高尚之人。

我们现在这个大家庭四世同堂,上有九十岁高龄老母亲,下有年幼孙子孙女,兄妹四人虽已公开另过,却能守护相助,患难与共。这种和谐美满气氛也是来自不易,更有多少不堪回首过去。在我十三岁时父亲就含恨离去,留下我们年幼兄妹四人和身体虚弱母亲,生活艰辛是不言而喻,我作为长子义无反顾担起了养家糊口重担,我当时在上初中,便半天上学半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养家,持续到高中毕业,七六年参加工作后家庭条件有所好转,但好景不长,在一次事故中我弟弟失去了一支手,来自经济和思想压力对我们家个家庭又是一次打击,为此恢复高考时我放弃了上大学机会,毅然决定留下来为这个不堪重付家而努力,把弟弟带到我教学学校,一方面让他继续学习,另一方面精心照顾他生活起居,使他感觉到家庭温暖,振作精神,面对现实,几个兄妹都成人后又为他们立业成家奔走相告,那直是举步唯艰,辛酸苦辣可想而知,近几年来我们兄妹四人都相继当上了爷爷奶奶,更把以往情深倾注在年老体弱母亲身上,我们轮流伺候,有病有灾更是不离前后在母亲住院期间,我理是以身作则,一直在医院陪护了二十多天,我母亲现在身心健康,思想愉快,我孝敬母亲,关爱子女,夫妻和睦,家庭和谐表现深受村民好评,传为佳话,也为我们村良好风气起到了表率作用,今后要更加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奋斗。

赎马村道德模范郑新生

郑新生,男,生于1983年6月,大学文化程度,高级汽车技术工程师,现任赎马村海天汽车厢厂制造总经理。

该同志思想品德高,诚实守信,不计名利,无私肯干,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作风扎实。担任工厂总经理以来,始终坚持每天提前30多分钟上班。平时经常加班加点,星期天、节假日很少休息,要么到生产现场指导工作,要么到各经销店调查研究,了解实情。为保证工厂正常生产秩序,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带头严格执行。

郑新生同志一直将诚实守信作为立身之本,在他不懈努力下,赎马海天汽车车厢厂现已有一个小规模企业发展为一个拥有固定资产300多万元,年产能力300辆,年产值500万,年销售额500万元。

他在生产经营工作中能吃苦耐劳,敢问敢做,诚信经营,他把诚实守信作为工厂重中之重来抓,主要表现在:

严把产品质量关。产品质量关系到消费者切身利益,也是工厂生命线和尊严。为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在新生同志不懈努力下,车厢焊接质量在同行中遥遥领先,他说:“搞企业必须做到诚信,不能发不义之财。”经营中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监督检查,坚持做到“质量合格,价格合理”。

保障顾客利益,提高服务质量。经营中,他视顾客为企业生命,始终坚持“质量为本,用心服务顾客”理念,为提高员工素质,每月让工人参加一次职业道德、经营管理常识,顾客服务等方面培训,以提高员工服务水平,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建立了顾客满意度调查制度,自觉广纳顾客意见,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和建议。严格管理赢得了用户信任,企业多次被评为同行业“消费者信得过单位”。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长期以来,他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积极为政府分忧解愁,企业每年给村委文化事业捐款6000元,发展扶风经济,积极回报社会。为建设更加美好,繁荣和谐良好社会风气做出更大贡献。

下张耿村道德模范程竹梅

家可以不富裕,但家一定要幸福和谐,因为家庭是组成社会小分子,一个国家是由千千万万和睦相处小单位组成,如果家不和谐,国家哪有安宁强大。

我叫程竹梅,爱人李海虎于1993年结婚生有一男一女和父母六口人一起生活,我在家以务农为生,爱人在外打工,在20_年一次车祸中意外,经过挽救生命保住了,公婆年龄也大了,都八十高龄,还得我照顾公婆二老,每天她俩衣服、喝、吃、拉、撒都是我一人照顾。这种患难与共精神得到群众好评。

因为李海虎发生了一次意外,就如同一声晴天霹雳,家里顶梁柱倒塌了,经济来源断了。家里陷入了困境,这时两个孩子也一年一年长大,要上学读书,我一个人顶着千斤重担,把两个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培养他们成为国家栋梁。

父母二老已八十高龄,也一年一年渡着残年衰老日子,20_年八十岁老父因煤气中毒送到医院救治,每天要输液,进高压氧要还检查,又是一笔不小开资,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本身不好,我又到外面借了一笔钱,给老父亲看病,老父亲流着泪说“咱家没钱两个孩子上学也要花钱,海虎也要买药,都得花钱你一个人也没啥挣大钱门路”我说再难也要给您老看病,只要您和我妈有个好身体比什么都好,有账咱慢慢还。我把家务和地里农活都担在自己肩上,不仅做地里农活,还兼着全村卫生还带领头部分妇女在外打工,每天挣钱算着一部分要还账、一部分要给我爱人买药,还有孩子学费。还要精打细算家里生活开销,就在这种艰难岁月里,一年一度护理着常年卧病在床瘫痪病人,希望能出现奇迹,让我爱人能好起来给我们一个幸福美满家庭,如今这种敬老爱亲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王南村道德模范王利利

我叫王利利,家住盐湖区龙居镇王南村一组,全家现有六口人,上有公公和婆婆,丈夫下有两个孩子。前10年公婆得了高血压,随着年纪增长。近几年婆婆又得了脑萎缩和糖尿病,每天穿衣走路都不能自理,加之前几年公公腿上有病,做了手术,做啥事都不得应手丈夫有时外出打工,我每天总是早起晚睡,早上起来帮助婆婆穿衣、做饭,中午随公公上地管理梨园,晚上帮助婆婆洗脚。多年来,不管风吹雨打,一如即往、坚持不断,确实负担重要。但时常想我们中华民族美德,就是孝老爱亲,现在做就是要让小辈们看,人人都要老,现在就是给自己铺路,我们年轻人,就要德孝俱全,不管是对巷人,邻居亲戚朋友,都要有一棵慈祥善良心。就在他人有病等困难情况下,就要守护相助,患难与共。在家庭就要孝敬父母,关爱子女,夫妻和睦,家庭和谐,把中华民族美德,世世代代传下去。

心系患者甘做绿叶我是XX中心医院护士长,中国xxx党员。在多年工作中,我始终牢记党宗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保持党员先进性,不断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我始终以“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为座右铭,以“解除患者痛苦,挽救病人生命”为己任,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扎实工作,无私奉献,实现着我自身价值。护办室人员有限,担负着全院门诊注射及各种科室住院病人救治和护理任务,与病人及家属接触最多。作为护士长,我深深懂得,我们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医院形象和经济利益,因此在工作中,我总是勤勤恳恳,恪尽职守,以身作则,业务上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善于总结临床经验,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技术水平,言行上视病人如亲人。在各级领导和同事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带领全院护理人员立足岗位,努力工作,开拓进取,每次都高标准、创造性出色完成各项医护任务,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受到了领导和患者高度赞扬,为医院赢得了良好声誉。近二十年来,我几乎把自己全部精力和感情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一些本该由我来做家务事,就都压在了丈夫一个人身上,他既要完成自己教育工作,又要照顾孩子,料理家务,虽然对我工作理解、支持但有时遇到特殊情况,他也会不高兴,埋怨我既不是好妻子,更不是好母亲。每当这时,我都感到十分内疚,因为我确没有尽到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应尽责任。记得有一次,孩子发高烧,丈夫又要去开会,经过和丈夫一番争论,我决定请一天假照顾孩子,尽点做母亲义务,可刚到医院,就来了一位有机磷中毒患者,生命垂危。我来不及做任何思考,马上就投入到紧张抢救工作,一直到中午病人才脱离危险,放松之余,我才猛得想起了病中孩子。我急忙回家,见孩子还昏睡在床上,丈夫已经开会回来,正沉着脸做饭,见我回来,就气冲冲地对我嚷道:“你心里只有病人和医院,还要不要孩子,要不要这个家?我不反对你工作,可别人也都在干工作,又有谁像你这个样子?你这样人,当初就不该成家,不该要孩子。”丈夫心情我完全理解,我无言以对,只好向他耐心解释,丈夫听完后,又把理解和支持目光投向了我,体贴地说:“忙了大半天,一定又累又饿吧,快吃饭吧”。面对丈夫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对于他和孩子,除了爱,就是内疚,我还能说什么呢。在护理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力争精益求精,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痛苦。凡是其他护理人员解决不了棘手问题,我是随叫随到,从不例外。我家离医院很近,即使不值班半夜也常常被敲门声惊醒。一天夜里,一位家属孩子因高烧惊厥急需输液,可巧当晚停电,孩子血管又细,当班护士几次都没能把液输上,只好来家找我,我立刻跑到医院,给孩子输上液,并与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对患儿进行药物、物理、针灸、吸氧等综合治疗,直到患儿昏迷、抽搐等症状慢慢消失,我们才松了一口气。此时天已大亮,患儿家属非常感激,连声说道:“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为了工作,我不但对不起自己丈夫和孩子,更对不起我父亲。我父亲因患喉癌住进医院,并做了手术,我不但没有陪他一起去,就连中间也没有去看望一次。父亲出院后,为了尽一点孝道,我每天往返60里路去看望父亲,一年多时间,我都是如此,但从未迟到过,更没有旷过一天工。后来父亲病情恶化再次住院,当时我正参加一位脑出血患者抢救工作,为了挽救患者生命,我只能再次对不住父亲了,我把眼前病人看做自己亲人,坚信只要能救活他,上天也一定会让我见到父亲。我一直守护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向医生反映情况,病人脱离了危险。可就在此时,我父亲去逝了,噩耗传来,我忍不住失声大哭。在父亲丧事期间,又赶上我院“一甲”评审,作为护士长,为了使评审工作不受影响,只好含泪离开死去父亲,投入到紧张工作中。对于父亲,我生不能尽忠,死不能尽孝。每当想起此事,我都控制不住自己感情,难过至及。但我想父亲若泉下有知,也会赞成我这样做,因为我从事是挽救生命、维护健康伟大职业。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我身体越来越差,日见消瘦,右腹时常疼痛,头晕无力,经常呕吐,但我从没请过假。院领导和同事们一再摧我检查一下,我总是因为工作一拖再拖。一天晚上,在抢救一位急性病人时,我终于晕倒在病床前。后经保定市第一医院检查,发现我已患结肠癌,不得不住院做了右半结肠切除术。我深知病情严重性,但我没有被病魔吓倒,而是靠着一股顽强敬业精神,手术后一个月就回到了自己工作岗位。为了不耽误工作,我在家里进行化疗,每次化疗结束,我都忍受住化疗带来巨大痛苦,以顽强毅力坚守自己岗位。我一直是边治疗边工作,时刻不忘自己神圣职责,坚守在护理工作第一线,常常是一见到病人,就忘了自己也是病人。我深深知道,是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作为一名xxx员,我应该更加珍惜自己,加倍工作,在有生之年,为党卫生事业多做贡献。如果把医生比做“鲜花”,那么为了病人康复,我甘做一片“绿中”。不管今后人生道路有多长,我都要以先进人物以榜样,发扬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自己努力工作重塑白衣天使良好形象,为党和人民贡献毕生精力。

美德女性事迹材料(一)

有人认为事业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部分,但我认为做为女人家庭更为重要,只有家庭和事业双赢,才是最完美。在我们身边,谭颖就有这样一个完美家庭,她还是一个出色好儿媳。

一、婆媳互敬,其乐融融

谭颖现任上甘岭区总工会组织民管部部长,拥有一个三世同堂四口之家,婆婆、夫妻二人还有儿子。虽然只是一个平凡而普通家庭,但是全家人遵纪守法、夫妻恩爱、尊老爱幼、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深受邻里和社会好评。多年来,她一直把婆婆当作自己亲生母亲一样尊敬和孝顺,无论在外还是在家,她口中妈妈就是婆婆。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对婆婆衣食照料还是生病看护,她都是事无巨细、无微不至,难怪邻居都说:“人老杜家是怎么修,摊上这么好媳妇。”面对别人称赞,她总是谦虚地说:“是因为我婆婆领导得好,才使得我们家庭如此和睦”。她在用自己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996年,谭颖带着女孩纯真走进了这个家庭,十几年来,她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在家中她是最小女儿,是被父母及哥姐宠大,自从嫁到婆婆家,她却任劳任怨。20_年,公公检查出患了肝癌,几个月后去世了。婆婆年龄大了,儿女们不放心让老人独自生活,虽然婆家儿女多,但谭颖作为最小儿媳不攀不比,主动把婆婆接到了自己小家,开始了三代人生活。虽然跟老人生活在一起,有很多生活习惯不同,但她总是以老人为主,逐渐改变自己生活习惯来适应婆婆。她经常为婆婆洗澡、梳头、捶背,精心照顾,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小儿媳待我比亲闺女还亲。”谭颖平时工作很忙,加上要照顾婆婆所以回娘家时间很少,偶尔回一趟也是来去匆匆,每次看着老母亲恋恋不舍表情,她心中就有说不出愧疚。20_年12月,最疼她老母亲去世了,她在母亲坟前哭泣不止,她哭着说:“妈,别人都说我是一个好儿媳,但我却不是一个好女儿,我没有照顾到您啊!”

婆婆一个人在家,谭颖怕婆婆寂寞,每天都要给她讲一些外面新鲜事儿和报纸上新闻。婆婆是山东人,很注重老乡们乡土亲情,当年一起迁移上甘岭老乡几十年来相处就象亲姐妹一样总是走动着,她们常来家中看望婆婆,她从不嫌麻烦,每次老人们来家里她都象对待亲人一样热情周到,陪她们聊家常,还要做好吃饭菜招待他们。这些老人都说到老杜家就象在自己家一样随便,感到温暖顺心,逢人便说自己要是能有这样儿媳妇该有多好啊!婆婆身体不太好,为了婆婆身体健康,她在饮食上注意调节,在气候变化时及时为婆婆增减衣服。婆婆爱干净,她总是把婆婆衣服床单洗得干干净净。换季时她总是提前想到给婆婆填制新衣和随身物品,婆婆总是说:“别再给我花那么多钱了,我还有很多你给买新衣服没有穿呢。”但每每看到婆婆穿上新衣时精神矍铄样子,谭颖心里总是美滋滋。婆婆患有严重心脏病和腰腿疼病,常年用药。婆婆刚刚搬来家里居住时,可能是不习惯打针吃药是家常便饭,谭颖从没有厌烦过,反而更细心地照顾婆婆,想尽一切办法为她减轻病痛,带她四处求医看病,花多少钱从来没有心疼过。患病婆婆情绪有时很低落,时常不爱说话,有几次给婆婆端上热腾腾饭菜,婆婆一口都不动,就说不饿。她二话没说重新做一碗婆婆爱喝热面端到婆婆面前,轻声说:“妈呀!我知道你心里难受,身体也难受,您要是忍不住就骂我几句或打我两下,只要您老心里舒坦就行,千万别闷着……”边说边将热乎乎面条喂到婆婆嘴里。婆婆忍不住痛哭起来,用手摸着她脸说:“我好孩子,妈对不住你啊,是妈拖累你了,你比妈亲闺女还亲啊……”她紧紧地将婆婆搂在怀里,“妈,您一直都象疼亲女儿一样心疼我,我就是您孩子啊……”旁边老公看到她娘俩相拥而泣,也流下了热泪,他深知,这个家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近几年,谭颖家一直被区妇联评选为“五好文明家庭”。二、夫妻恩爱,事业有成丈夫杜恒军现任溪水林场党总支书记。他现在单位工作非常忙,每天早出晚归,经常加班加点回不了家。谭颖十分理解丈夫,为了支持丈夫干好本职工作,她承揽了照顾老人、照顾孩子以及做了大部分家务活。丈夫觉得她一个人照顾家里非常辛苦,谭颖就对丈夫说:“你工作很重要,好好工作吧,家里有我呢!”。那段时间,她患有严重寻麻疹和心脏病,住院打针也没有让丈夫知道,就这样她背负着工作、家庭、老人、孩子沉重包袱吃力在家庭和单位这条直线上奔波着、忙碌着。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家里有事,她都尽力一个人扛着,很少让丈夫分心。在她支持帮助下,丈夫工作干劲更足了,特别是在去年接待习xxx到溪水考察工作期间,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领导交办任务,丈夫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认可,去年在市区两级七一表彰大会上均被授予优秀xxx员荣誉称号,并代表全体优秀xxx员做了表态发言。今年五月份还要承载全市人民嘱托参加全省党员代表大会。

在支持丈夫工作同时,谭颖自己也是力求上进。她参加工作已经多年了,多年来,她从教师到区人保局任就业局局长,一直到区总工会组织民管部部长兼任经济部工作,无论干到哪里她都把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精神带到哪里。凡和她共过事领导、同事一提起她就会伸出大拇指佩服地说:“勤奋敬业,踏实能干,工作上巾帼从不让须眉”。她以工作为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地工作着,她对自己工作严于律己,精益求精。特别是到区总工会工作后,工作更加严谨,在刚刚上任初期,她将以往劳模档案重新整理,该建档建档,该归档归档,经过两个月努力,将全区劳模档案清理了一遍,做到井然有序;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走访贫困劳动模范,把为林区做过贡献劳模家中困难及时上报;在职代会筹备期间,她主抓会议基础材料编纂,工作经常加班加点,认真校对,层层把关。而每当她起早贪晚工作时,丈夫和婆婆都主动将家务抢先干完,默默地支持着她。有付出就有回报,她荣获20_-20_年度区劳动模范,20_年荣获区优秀xxx员光荣称号。20_年荣获市级“美德女性”荣誉称号。

三、言传身教,教子有方

常言道:身教胜于言教。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师,父母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子女。儿子从小到大,她没有过多唠叨,也没有空洞说教,而是用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儿子。在她影响下,儿子小小年纪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每次买了儿子最喜欢吃东西,儿子总是先拿给奶奶吃,奶奶不吃就硬往她嘴里填;奶奶病了,儿子一晚上不离奶奶左右,把奶奶感动直掉眼泪;学校组织给困难或患病学生捐款,儿子总是积极响应,把自己平时舍不得花零用钱捐给他们;下雨天,儿子经常主动把雨伞让给离家远同学。20_年,儿子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天津科技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担任班长职务,并进入学校社团组织部和团委工作,且成绩优秀。

四,关心同事,邻里相助

谭颖说能在一起共事是缘分,她把同事当作自己兄弟姐妹,无论谁有困难她都毫不犹豫地去帮助。记得有一次,单位一位同事工作时突患急病,她急忙把同事送到医院,并一直照顾到病人家属赶来。像这样事情她已记不清自己做了多少次,每当别人向她提起时,她总是说:“这点小事,我早忘了。”

同事和邻居都知道她们夫妇是个勤快人,每年都在自家房前屋后种很多蔬菜,每到蔬菜下来之际,不但亲朋好友来分享,就连同事和邻里都吃到了她家蔬菜,左邻右舍无论谁家有红事白事她都抢先帮忙,谁有为难之事都愿意和她说,她能帮忙帮忙,能安慰安慰,甚至慷慨解囊。

她孝敬婆母、尊老爱幼;她工作勤奋、爱岗敬业;她团结邻里、关心同事,在家庭和事业上她取得了双赢,这才是完美人生。她就像一棵枝繁叶茂大树,在炎炎夏日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每一个路过树下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正所谓,真爱无言、大爱无声。

美德女性事迹材料(二)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最崇拜、最爱戴人,在我心里这个人就是我婆婆!婆婆她没有姣好容貌,没有动听话语,但在我心里,她美却是实实在在!

婆婆具有宽容美。

婆婆没有太多文化,她经常对我说,人活着就要“心大”,不能斤斤计较,她不仅言语朴实,为人处事也处处透着宽容和忍让。我公公年轻时身体就不好,又是家中独子。家中老老小小对他都要退让三分,唯我独尊思想在他心中根深蒂固。听婆婆说:自从他们结婚,好吃好穿全可着公公一个人先来,家中事情也从来不与婆婆商量,花钱更是无所顾忌。那时候,连公公奶奶都要出面帮着公公“欺负”婆婆,看看幼小孩子,婆婆忍了。因为公公身体不好,婆婆让了。为了这个家,婆婆卖过菜,打过工。只要是能赚钱,再苦再累活她都干。“忍辱负重”三十年,直到我们结婚那天,婆婆常常舒了口气,仿佛完成了人生一项重大任务。

每个人都说婆媳关系,姑嫂关系是最难处。公公妹妹厉害出名,经常欺负婆婆拿婆婆出气。婆婆总是想:“一家人,算了”。姑姑家境拮据,供孩子大学很吃力,四年当中,婆婆除了寒暑假给孩子悄悄塞钱,平日里还定期给孩子汇钱。婆婆用亲情、真情将小姑子那颗无情冰冷心融化了!

婆婆具有无私美。

婆婆是个话语不多人,她更多是用行动表达着对我们博大无私爱。刚结婚时,称婆婆为“妈”我感觉很别扭,在后来接触中,婆婆对我像女儿一样宠爱,我们两人坐在一起聊天,向对方倾诉心事,相互劝慰,相互理解,俨然成为了一对亲生母女。当我耍小脾气时,婆婆站在我这边,不管对错都会替我撑腰,事后冷静想想,我自己都会不好意思。婆婆生活非常节俭,因为她过惯了苦日子,从不轻易浪费一分钱。但在我们装修房子时,并不富裕婆婆倾其所有,把多年积蓄放在我手上,让我感动得无语。钱拿在手上我心里却不好受,“妈,这钱我不能要,这都是您辛苦钱,再说我爸身体……”话还没说完,婆婆拉起我手说:“给你你就拿着,你们现在是用钱时候,别人有困难咱都得帮,更何况你们是我孩子呢!”眼泪在眼圈打转,我暗暗下决心:今后一定好好孝敬婆婆。

婆婆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心里装着全家,却唯独没有她自己。她没吃过什么好东西,也没穿过一件像样衣服。结婚后我每每给她买衣服,她都生气对我说:“我这岁数了,在家里干活还穿什么好,你们有工作,要穿得体面才是。”恰恰是这样女人支撑起这个家,把一家人凝聚在一起,成为相亲相爱幸福家庭。情到深处自然浓,我现在一说起妈妈同事们都知道我在夸婆婆。

婆婆具有善良美。

与人为善是婆婆本性。婆婆58岁了,是个整天闲不住人,说是手上有活干心里才踏实。勤劳人一定会有收获,婆婆善良也收获了很多朋友,都是用“心”耕耘结果。认识婆婆人,说起她大多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她是个好人。大家说她好,并不是她做过什么造福人类丰功伟绩,而是最平常一些小事,好事,感动着身边人们。用一种水滴石穿精神感染着身边我们。虽然朴实,却很深刻。

她总说能帮助别人是件幸福事。这句话给我印象最为深刻。曾经有个七十多岁老邻居,常年有病,和一个有个精神病女儿生活在一起,生活一贫如洗。婆婆一直把她家事装在心里,不但逢年过节买礼物去看望,平时还去帮她们洗洗涮涮,经常将自己较好衣物等生活用品送给她家,还主动跑到社区帮忙申请困难补助。婆婆说:“也帮不上啥,只能做到这点儿,尽点微薄力量吧。”她不会什么豪言壮语,她就是一个普通老太太。她不富裕,但她能接济比她困难人。她看到别人过得好,心里就舒坦。她常说“能帮上别人,就是赚到了”她为人时刻影响着我们,言传身教教会我们做一个善良人。

婆婆对他人都是一片真心、一腔热血,对我们这做儿子、媳妇就更不必说了。朋友们想起就说:“你家婆婆真好!”我没有替婆婆谦虚,她确实是个朴实厚道好婆婆,对子女从不多管闲事,但你真需要她时候,她总会尽力去帮你。

我想对婆婆说:妈妈,您知道么?在儿媳心里您是天下最美婆婆!儿媳为能有您这样婆婆感到骄傲!

——稿件出自儿媳陆维新 美德女性事迹材料(三)

王莹,女34岁——金秋阁老年公寓创始人。坐落在长春市净月高新区净月街道小合台社区一所金秋阁老年公寓,有这样一位女院长王莹,她善良聪明勤奋务实,是一位知识型、创业型、新型女性代表。

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王莹20_年大学毕业后,便到父母经营利源彩印有限公司工作,10余年过去了,父母老了,对于经营管理也表现出力不从心。加之印刷业不景气,王莹想到转型,多方考查,抽时间参加创业培训班。那段时间她经常从各类媒体看到中国步入老龄化报导,得知国家很重视养老事业,鼓励兴办老年公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看到身边父母年龄越来越大,了解到周边亲属及朋友父母生活寂寞空虚,面对他们无助、无奈目光,她下定决心,说服父母,贷款投资在利源彩印原址,创建了现在金秋阁老年公寓。

二、创业成功,不忘初心——博爱。王莹利用净月环境优美、空气新鲜,交通便捷,远离城市喧嚣,独立院落、这得天独厚条件,将面积3400平方米三层楼厂房改建成新型老年公寓,建设初期她便带着材料来到净月社会发展局、民政局、消防、食药等各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及相关手续。从申请材料准备,到设计标准把关,每一项都周到细致。创业成功,不忘初心——博爱,致力于解决“空巢老人”存在普遍问题。她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坚持“以人为本、情系老人”,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规章制度,以“替天下儿女尽孝道,为老人解忧难,为党和政府解分忧,为老人提供亲情式服务,使老人感受到家庭般温暖”为宗旨,为老人们创造了安度晚年良好环境。现有91位老人,能自理75人,半自理10人、不能自理6人。在院长心中,老人事情无一是小事,自己事情永远没有老人事情重要。自创办以来,她没有休息,没有夜晚,王莹说:“最怕就是晚上手机响。我时刻准备着,为这些老人们服务。”王院长在,这些老人心就是热,就是踏实。院长像爱家里人一样,爱着所有老人,爱着金秋阁一草一木。王院长真心付出,换来是从金秋阁老年公寓传出是老人们欢声笑语;老人们闲聊时,常挂在嘴边一句话:“有这样好闺女,我们知足了;有王院长我们哪儿都不去,她走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有她在,有家在。”

王莹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把每一位老人都当作自己亲人,她既当院长,又当“医生”,在每一位老人身上,她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记得去年一天中午吃饭,细心王莹发现张阿姨没有来,她急忙冲到这位阿姨房间,由于阿姨糖尿病,出现低血糖,已经晕倒在地板上。她立即采取措施,给张阿姨补糖,发现及时,张阿姨脱离危险;一位大爷患有小脑萎缩,老人一共也不认识几个人,他说话儿女都听不懂,而王莹经常抽空陪老人聊天,老人有什么需求都要王莹为老人当翻译。从而换来了老人们信任和家属们爱戴。每一位老人生活起居,身体状况,老人之间相处情况,护理员工作状态,都是院长牵挂事情。院子里每一个石子,砖块院长都担心会妨碍老人行走,每每看到院子里有小石子、小砖头院长弯腰捡起,并放入垃圾桶,她用自己身躯,示范着,带领着每一位工作人员在金秋阁工作中完善自身,完善服务。

王莹常说这样一段话:“宁让生命透支,不让责任松懈,用自己微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人,不求回报,只求心安;路是走出来,成绩是干出来,经验是平时积累出来。”她这段话也一直鞭策着全院20多名职工,感染着大家。院长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这句话也成了我们院训。她把全部爱和心血倾注在了这个“大家庭”每一位老人身上。在党引领下,政府支持下,志愿者关心下,勿忘初心坚持理想......深夜继续工作

三、敢于创新,新型女性代表。

王莹抽出时间,到北、上、广一些起步比较早有规模老人公寓去取经学习,同时翻阅了大量书刊资料,整理了一套适合金秋阁管理经验。

她深入了解老人历史,实现个性化服务,努力给老人创造家感觉,丰富老人精神生活,成立艺术团、书法协会、乒乓球协会、图书馆、安装健身器材、与志愿者互动,谈心台,安装投诉意见箱、为老人过生日、联欢会等活动......在金秋阁老年公寓运行中,为了满足老人服务,在金秋阁成立经济实惠简易超市,解决老人购物难问题;现在金秋阁只有护士、和护理师、老人们身体不好,需要诊所,王莹正在多方筹措,成立卫生所,做到小病不出门,急症不用慌,大病及时去医院。在“家”没有后顾之忧。

现代化管理,建立净月金秋阁微信公众号,上58同城注册、参加养老事业博览会等。不管有多忙,每周例会,总结经验,不足之处及时改正,王莹总结发现:幼儿园,每天看到是孩子们茁壮成长,有成就感,而我们服务是让老人健康延长生命,而面对老人离世,自己和职工们都很难过,甚至感觉自己很失败。通过与员工交流,她又在联系心理咨询师,给职工培训学习,走出心理阴影。

王莹——优秀女性代表,在自己岗位上开拓进取、拼搏奉献、勇攀高峰、争创一流,做出了不平凡业绩,唱响了新时代巾帼之歌。在她身上,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优秀品格,她们不愧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典范,不愧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

农村创业之星的事迹范文 第三篇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身为新中国新一辈的传承人,一定要以爱护祖国为自身己任,为祖国复兴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在五四青年节的这一天,我们又迎来一年一度的颁奖表彰大会,这是所有当代中国青年人都可望而不可即的崇高荣誉,只有为祖国做出卓越贡献,自身拥有高尚品德的年轻人,才能获得这一崇高奖项,是当代青年最高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

_年第_届中国青年创业奖表彰大会,有着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与人才,他们不仅是祖国发展进步的新基石,也是我们对照自身,反思个人不足的一面镜子。通过观看学习他们的优秀事迹,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以往不曾了解的知识,丰富自身知识面的同时,也让我们的个人眼界得到远大的拓展。作为新中国新时代青年,我们要积极在当年五四事件中汲取力量,在新世纪的未来中,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身为一名刚刚踏足社会还没有多久的年轻人,我们自身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我们还非常的年轻,可以去不断学习,不断去丰富自己的个人才干,只要拥有不放弃、不气馁的精神,那绝对可以在未来祖国需要我们的那一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四精神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我们一定要传承好当年革命先辈们大无畏坚强勇敢的精神,在祖国发展的路途中,深刻的贯彻于个人的行为之中。以中国青年创业奖获得者事迹为参照,以这些优秀的中国青年创业奖获得青年为榜样,不断的学习创新,在今后的工作发展中,更好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深刻将我们所需的知识牢牢烙印于自己的心中,我们要敢于学习,敢于实践,敢于创新,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展现出我们青年人的青春风采。要有犹如旭日初升,雏鹰展翅的无畏劲头,来为我们的未来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让我们一起牢记当年为祖国崛起而发动的五四运动,传承五四青年们高尚的爱国情操与那真挚的民族情感,一起为中华民族崛起这一目标努力,一起建设出那个属于我们的美好富足新中国!

农村创业之星的事迹范文 第四篇

开封市创业民星推荐材料

返乡投建技校

创业造福家乡

***技工学校校长、董事长王**先进事迹

王**,男,汉族,*****乡人,生于1963年,现任***技工工学校校长、董事长。

从农民工到董事长的“华丽转身”

王**自幼家贫,因家贫早早辍学,迫于生计于上世纪80年代初外出打工,先后在**打过烧饼,卖过水煎包,开过小饭馆,当过出租车司机,由于他能吃苦耐劳,聪明能干,最终在**站稳了脚跟,1995年受聘于省**局合顺酒店任经理。‚睡着地板,想当老板‛,在**打工15年的王**有着强烈的创业欲望,1995年

12月,他辞去了酒店经理,来到北京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注册开办了****集团保龄有限公司,从事皮具销售。在京创业10年间,他逐渐掌握了一套成熟的经营管理经验,使****集团保龄有限公司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人在京城创业的佼佼者,为自己赚得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

家境贫穷很早辍学的王**深刻认识到缺乏技能对于在外打工的艰难,还知道家乡每年有10万多人外出打工。在北京创业略有成就的王**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一种改变家乡面貌,回乡创业,使百姓脱贫致富的情愫在他心里像夏天的野草一样疯长。他认为,要靠劳务经济来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技术创造财富,要让家乡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学,让家乡的孩子都能拥有一技之长。20_年春节,在京**同乡会上,王**了解到家乡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兴办职业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政策和信息,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他向没有学员、缺乏培训设备的**县第一职业高中注入资金600万元,翻新了校舍,聘请了教职员工,购臵了计算机、车床、电焊机、电动缝纫机、电子操作台等培训设备,接着又融资1000万元对学校进行大规模的升级改造……不到半年学校开始有了起色,学员每月递增,教学秩序稳定,计算机操作、焊工、车工、钳工、服装设计和缝纫、电子电器组装和维修、电子商务、保安等8个专业相继开班培训,当年培训农民工学员

1000余人。20_年12月,经过改制的**县第一职业高中顺利通过了***省劳动保障厅的考察验收,升格为中等职业培训机构兰考县技工学校,这时,法人代表王**任**县技工学校校长、董事长——实现了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到一所中等职业培训机构董事长的‚华丽转身‛。

农村创业之星的事迹范文 第五篇

1977年,出生在一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条件非常落后的小村。一直生长在农村的她,体验了年复一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仅能维持生活的温饱。

刚刚大专毕业的,在东营市找了一份工作,但是平时比较辛苦,待遇也不算丰厚,结婚后便一直赋闲在家。生活在农村使她深刻体会到:虽然这几年农村的经济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受到信息技术、自身文化水平、眼界等条件的限制,农村青年在农村的经济发展中还不能起到真正带头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底子薄,又无技能的农村家庭,仅靠传统的农业种植难以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作为一名农村青年党员,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创业行动来带动乡亲们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当她把她的想法和家人说了后,家人很不理解,父亲对她说:家里的生活已经很不错了,这个家也不缺你赚这点钱。但她却不这么想,做为新时代的农村青年,她上过大学,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不想这一辈子就这样碌碌无为的过下去,这样不仅得不到任何锻炼,更不能给父老乡亲们带来任何好处。经过认真的考察研究,她发现肉鸽养殖业在本地还是空白,并且这里具有禽类养殖的区位优势,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都不错。同时,技术含量教,高劳动强度较低,非常适合农村青年和赋闲在家的农村群众。主意拿定,她又想方设法做家人的工作,最终取得了家人的全力支持。

然而,在鸽子的饲养过程中存在粮食浪费的现象,增加了成本,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她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模索,结合本村所处的地理环境,探索出一套绿色生态养殖的方法:首先,利用鸽子的下脚料发酵,再通过饲料配比喂猪;其后利用猪粪产生沼气;最后利用沼液进行大棚绿色蔬菜种植。这一生态养殖模式很快就展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就业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能够充分发掘现有资源的潜力。当然,她也无私的把技术提供给了其他养殖户,使他们获得更大的效益,真正走上致富的道路。在付出艰辛努力的同时也在收获一份份的喜悦,她在被评为垦利县首届青年创业标兵、垦利县巾帼科技带头人,被评为度山东省巾帼星火创业之星。

农村创业之星的事迹范文 第六篇

1971年出生的刘小燕原籍广东肇庆,1993年她为爱远嫁到了古井镇文楼新坑村,成为了当地的外来媳妇。结婚之初,夫家家境清贫、生活艰苦,刘小燕和丈夫只能靠外出打工挣的微薄薪水来养家。

1996年刘小燕和丈夫用多年来外出打工的积蓄承包了8亩甘蔗田,正式开始了与甘蔗同甘共苦的日子。一开始因为缺乏种植经验,对甘蔗的生长习性不了解,第一年他们连投下的成本都亏了。面对这巨大的挫折,刘小燕和丈夫没有放弃。没有资金,他们厚着脸皮向肥料店赊肥,等甘蔗收成卖出之后再还钱;没有经验,他们就积极往别人的甘蔗田上跑,看别人怎么种,虚心请教,如果碰到其他种植难题,他们就自己去书店买相关的书籍回来学习。凭着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在交了连续亏损四年的学费之后,他们的甘蔗田从当初的8亩扩大到23亩,20_年再次扩大到45亩,一直到现在的50多亩,他们还充分利用甘蔗田周边的小块土地来种植新会柑,多样化的种植取得了一定成效,年产值超过几十万元。另外,刘小燕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做起了甘蔗北运的工作,为附近的种蔗农户提供了广阔的销路和市场,没有车就自己去联系车队,没有熟人帮忙就自己北上联系想代理甘蔗批发的客户,经过几年的市场勘察和开发,他们一年收购的甘蔗超过了400万斤,每年为他们带来了40多万的收入。20_年他们用种甘蔗挣到的30几万建了90几平方的二层小洋楼。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刘小燕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甘蔗种植大户。现在,她的甘蔗田有53亩,亩产甘蔗万斤,年产值达50多万元,而她的南蔗北运收购队辐射了古井镇十几户蔗农,为他们甘蔗的销路问题找到了很好的解决途径。另外,刘小燕的甘蔗田除了2个固定的长工之外,每到甘蔗的收获季节还请了十几个农村妇女帮忙打理田地和清洗甘蔗,为附近的剩余妇女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农村创业之星的事迹范文 第七篇

创业之星先进事迹材料

**,男,1963年1月出生,xxx党员,**县人,高级农艺师。现任种子协会理事、**市蔬菜协会常务理事、**县**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1983年高中毕业后,他自学了植物保护、遗传育种、园艺、农学、科技管理、农业气象等专业书籍。怀着对党的赤诚之心,他把育种工作当成毕生追求,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他像候鸟一样追赶着太阳,南来北往育种。他埋首于育种田间地头,成为秋日里默默的收获者,诠释着新时期xxx员的理想与追求。

情系育种终无悔

为了适应农业耕作方式的转变,**从1998年开始专职从事蔬菜品种西葫芦育种工作,十多年来,他呕心沥血、孜孜以求,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育成了综合性状优且适宜于轻简栽培方式的西葫芦新品种,累计推广应用上百万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数十亿元。十一五期间,他育成的西葫芦新品种“白雪公主”是**市第一个高抗白粉病品种,解决了20_年起在**市大面积爆发,给农业生产安全带来极大危害的西葫芦“癌症”——白粉病。产量上的增长并没能使**放缓进取的步伐,西葫芦“白雪公主”20_年被甘肃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优质高产新品种,一经推广便深受老百姓喜爱,该品种幼瓜菜用型、老瓜饲料型和籽粒商品型被广大种植户誉为“好吃好种好产量”的三好品种。“白雪公主”系列新品种不仅在我县得到大面积的推广,而且还推广到新疆、内蒙古及黑龙江等省市大面积种植。

默默耕耘写春秋

**是爱岗敬业的典型,在他身上,你看到的不单纯是枯燥的育种工作,更能体会到他呕心沥血、全身心扑到育种事业中的那种忘我境界。春季里,他的身影总是出现在田间地头迎着朝阳伴着夕阳,头戴草帽,肩挎书包,一手竹竿一手记载,脚蹬雨靴是他不变的“造型”,加上长年累月在烈日下工作,皮肤早成了“健康色”,对于这身装扮,他总是自嘲:远看像个讨饭的,近看像个烧炭的,原来是个育种的。笑谈间,育种工作的艰辛不言而喻,**乐观开朗、苦中作乐的性格更是跃然纸上。一到冬季,刚收获整理完家里的材料,他又整装待发,和他的技术员飞往海南、云南开始他的种子南繁。他就像候鸟追赶着太阳,不知倦怠。在海南,他无暇欣赏那碧海蓝天的旖旎风光,却一头扎进育种田间,白天烈日烘烤,夜间蚊虫叮咬,为西葫芦良种培育费尽心血。十多年来,每年他都有近半年时间在海南、云南度过,家人都称他是半个海南人。20_年5月,**因为常年在外按时吃不上饭,胃部经常隐隐作痛而进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他患了胃溃疡,医生建议住院治疗,但是他想到那时正是种子繁育最忙的时候,他硬是咬咬牙,忍痛撑到播种结束,那时他走在田埂上用一只手使劲捂着疼处的身影已不再那么挺拔。播种结束后,**入院接受治疗,身在医院,心却系着田间育种,他总是打来电话了解工作进展:田间分布好没有,今天栽插了哪些品种……治疗休养不久,**就想回到育种田里,但是他的身体条件不允许,他只好坐在车里,在田边上慢慢地开,远远地看。休整一个月不到,**又手捧记载本出现在田间,开始为新一季配组杂交做准备。他常说育种就要耐得住寂寞、不畏艰苦、勇于创新,不然只会一事无成。育种工作是十年磨一剑,培育一个新品系要5年时间,通过各类审定又要5年时间。在此过程中,如果没有甘于寂寞的心境、不折不挠的执着追求、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是不会有成绩的,在漫长的育种工作中,只有沉得住气,一心一意专注于育种工作,才有可能获得丰收的喜悦。

矢志不移作奉献

没有绚丽的光环,没有缤纷的赞词,但在**市育种事业的丰碑中,却永远铭刻上他的名字。十一五期间,**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县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县创新科技标兵;20_年7月1日,被县委授予“自主创业明星党员”的光荣称号,9月被推选为xxx**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10月被推选为政协**县第八届委员会委员。20_年西葫芦新品种“白雪公主”选育与推广项目得到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十多年的育种生涯,实现了

3 / 5 历史性跨越,西葫芦单产实现了“五连冠”。但他并不满足,对农民、对土地、对育种事业的特殊感情,又促使他不断朝着新的目标迈进。他认为,西葫芦平均单产已连续5年超过188公斤,比全国平均高30%以上,但单产始终没有突破200公斤的水平,西葫芦单产的五年徘徊,反证了西葫芦育种五年来处于平台期,下一步要在品种的协调性、广适性上下功夫,力争在近年内为全省平均超过200公斤做出品种上的贡献。

回报社会担责任

**认为他的事业发展离不开农民朋友的支持,也离不开农业、科技部门单位的认可与帮助,回报社会、服务群众是他应尽的责任。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服务地方发展。20_年以来,为我县文化广场建设、苏武山公益事业、湖区特困户和城区困难户救助共计捐款万元。20_年给残疾人捐款万元,并吸纳收成乡泗湖村残疾人方向荣到公司管理岗位上工作,任公司仓库保管员。“双联富民”行动开展以来,**积极相应省、市、县号召,带头与贫困农户结成帮扶对子,大力开展“企地双联、帮办实事”、“先富带后富、同奔小康路”活动,为所联农户帮扶化肥等春耕生产物资2500多元,并为养殖户提供基础能繁母羊2只。同时,充分发挥自身在企业界的影响力,带动全县非公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企业界和群众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一个永远的追寻者,虽然到了而立之年,但他不会放慢脚步,他在用成绩为自己的生命作注,也在用努力诠释什么是无悔人生。他还有两个心愿:一是要培养好育种接班人,使他们成为甘肃育种的栋梁之材;二是在有生之年,再培育几个好品种,让广大农民笑得更甜、笑得更欢。20_年他立足**县情实际,着力建设5000吨果蔬保鲜库建设项目,解决大棚蔬菜种植户卖菜难问题,既利于振兴**经济,又可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建设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目前已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设备正在进入安装中。

县政协授予**同志的颁奖词是:

没有绚丽的光环,没有缤纷的赞词,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十年磨一剑”的艰辛历程。凭借执着的信念,他把育种当作了毕生追求。春季,他在北国大漠中躬耕;冬天,他在南疆烈日下烘烤,瓜菜新品种培育使他成为南来北往的“候鸟”。三十年的努力,丰硕的成果,让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了**市育种事业的丰碑上。

5 / 5

农村创业之星的事迹范文 第八篇

嘿,伙伴们知道青春是什么吗?有人说,青春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欲向世界展现独自的风姿;又有人说,青春是一团燃烧的火,燃尽了童年的稚嫩与无知。不同的人对于青春这词都颇有一番见解和领会,而对于新世纪的我们来说,也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全身上下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散发自信的光彩,除此之外,青年人身份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笑脸。转眼间又是一年的五四青年节,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节日,通过观看中国青年创业奖颁奖典礼,我们内心感触颇深,甚至为此感慨万千,感受中国青年创业奖事迹,体会五四精神,感悟一代又一代人的爱国情怀。

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莫过于让自己活的更有价值,青春期的我们更是自身价值最好展现的时候。我们要热爱祖国,树立理想目标,用青春和热血开创崭新的时代而无愧于自己的人生。在学习了中国青年创业奖精神后,我们应该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以天下为己任,把自己的人生和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只是关心个人的狭小天地、贪图安逸。要知道,祖国与我们个人是共生共存的,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如今这般幸福的生活,我们青年应凝聚青春之火,照亮新时代的光。为此一起同行一起努力奋斗,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儿女,身上流淌着中国人的鲜血,学习与祖国并肩战斗,把握青春,展我青春独特风采中国青年创业奖精神,我们要用行动诠释青年担当,以我们的方式保护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也是我们人生中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与担当和使命同行,折射出人生的光彩,让我们的价值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观看以及学习中国青年创业奖精神后,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做到立足实际,练就本领,绽放闪亮光芒。即使处于不同的行业、不同领域、不同职业,我们依然是青年的代言人,始终坚持不懈地为理想拼搏努力,在前行的道路上,修行奋进的本领,爱国之心永不变,用青春和汗水为自己加油为祖国未来贡献一份力量,谱写青春芳华。倘若有伙伴问中国青年创业奖精神的精髓是什么?毫无疑问,那必定是青春奋斗。所以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有一颗奋斗的心,继续弘扬及传承中国青年创业奖爱国精神,为建设一个更好的现代社会,作出青年应有的贡献,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

农村创业之星的事迹范文 第九篇

一头利落的短发,身穿牛仔裤,脚蹬板鞋,初见刘芳,这位朴素的80后女孩正在基地处理蚯蚓粪便。两年前,山东淄博的刘芳创办了临淄区皇城镇瓦力蚯蚓养殖有限公司,如今不但自己发家致了富,更是帮助当地不少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

因花结缘蚯蚓 收获意外惊喜

刘芳大学毕业后,一直和丈夫在宁夏做煤炭生意。直到20_年,煤炭行业寒潮来袭,无奈之下,刘芳和她丈夫选择回老家创业。

“起初,我们从渔具店买了200条蚯蚓,回家养在盒子里,没想到成功了,还繁殖了很多。”刘芳说,对于蚯蚓养殖,他们完全凭自学、查阅资料并进行创新改良。20_年春天,刘芳看着自己养的蚯蚓繁殖的越来越多,她和老公在户外找到养殖基地,开始了一亩三分地的创业之路。

蚯蚓变有机肥 开启创业之旅

两个大学生就这样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一边学、一边尝试。刘芳一边介绍,一边拿出一包用蚯蚓粪便加工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给记者看。“后来我们发现蚯蚓除了可以用于改善土壤之外,蚯蚓粪可以用来做有机肥,蚯蚓本身可以处理厨余垃圾、用作科研,还可以直接送往制药厂提炼药物中所需要的成分。蚯蚓的成活期一般在两年,到时间后,这些蚯蚓还可以用作饲料。”刘芳说,越接触越发现蚯蚓浑身都是宝。

发现商机后,刘芳和她老公开始研究生产有机肥。第一批有机肥生产出来后,刘芳拿着它来到了山东农科院,请那里的研究人员对有机肥成分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都非常好。“我们的第一个客户,是农科院教授介绍的,我们用最低的价格给他们提供有机肥。客户反应用有机肥种植出的农作物结出的果实口感确实更好。”刘芳说,这增加了他们的信心,真正开启了蚯蚓有机肥事业。

干事业扶贫 一样都不少

20_年,刘芳将一亩三分地搬到皇城镇,蚯蚓养殖基地规模扩大到400多亩。目前,刘芳和她的团队经过对蚯蚓粪便的深加工,研究出一种黄腐酸水溶菌肥,刘芳介绍在二期生产厂房建成之后,年产量可达到10万方蚯蚓粪生物有机肥。

如今,在刘芳的带领下,公司发展越来越好,产品供不应求。公司不断发展的同时,刘芳心系贫困乡亲的生活状况。今年,她与皇城镇10户贫困户签订帮扶计划。对有劳动力的,为其提供就业机会,进入公司工作,每月按时发放工资,无劳动力的则每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带动增收脱贫。

今年70岁的张国忠是皇城镇北洋村人。年轻时候的张国忠因家境贫寒未娶上媳妇,靠打点零工勉强维持生活。如今身体状况欠佳,已无法外出打工,刘芳了解情况后,安排张国忠在基地修剪树木枝条。“我主要的工作就是打理基地种植花草,一点也不累,每天还能拿到60元的工资。”张国忠说,到公司以后不但可以赚够每天的生活费,更重要的是有伴聊天说话,再也不孤独了。

农村创业之星的事迹范文 第十篇

模范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张家树,1976年2月出生,xxx党员,1994年12月入伍,服役期间参加过98九江抗洪,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现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绿园花木合作社社长,家树园林绿化供苗公司负责人,目前花木种植面积253亩,有100多个品种,主要经营常规绿化用苗为主,年销售收入达300万元,每年获利30多万元。以来因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先后获得致富带头人,优秀党员,优秀十佳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月18日作为科学发展学习代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播。

作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远近闻名的花木种植大户,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能吃苦,会钻研,是花木种植的示范户,勤劳致富的带头人。他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几年间共扶持26户花木专业户,为80多名群众解决了劳动力出路,多次自费慰问困难户及孤寡老人,共三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并缴纳“特殊党费”1000元,支援灾区生产,受到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花木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流镇耀南村老百姓有着种花养花的传统习惯,但过去都是零星种植且品种单一,档次较低,群众种花只能解决油盐酱醋等生活补贴,并没有起致富兴农的作用。张家树与生俱来就对花木格外感兴趣,1994年12月入伍后来到浙江金华,发现金华原来是全国著名的苗木之乡,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到当地的花农家取经学习,在当地的新华书店,购买了大量有关花木种植、培育等书藉。有点空闲就到当地的花农家无偿帮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从基础理论到田间地头,他写下了大量的心得体会,又有幸得到老花农鲍克文的亲身指导。在部队退伍回来,利用在部队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种花养花的特长,克服资金不足等不利影响,走上了艰难的创业路。首先从精心挑通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花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手里的资金多了,经验多了,做事的信心足了,开始酝酿自己更大的引进新品种,搞起了示范园,积极引导当地老百姓走出了一条依托花木产业奔小康的路子。

近年来,他承包绿化工程30多个,还无偿为周围群众提供信息,帮助销售。周围许多群众刚开始种花时,都是张家树供应种苗,手把手指导种植技术,防病治虫,联合成品销售等。使周围的群众每人增加收入近3000元。张家树已连续多年被评为镇级致富能手,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卉状元。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苗圃面积已达200亩,每年获利都在30万元以上。他深知: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高流花木协会成立后,他把带领群众致富的突破点放在花木产业上,以做大做强花木产业来实现群众的共同致富。

为了使广大会员种上“放心花”,张家树以个人名义与群众签订包销合同,让群众吃上“定心丸”,耀南村唐庄组的土地全部规划种花木。村民马明发说什么也不愿意种,张家树多次上门做工作,唐恒水就是不听,张家树又对他说“苗子种好卖给我,要是因为种花没饭吃,你一家都到我家吃。”就这样他还是想不通,张家树和他商量,最后以当时最高价每亩280元的价格承包了他的10亩地,当年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了金叶女贞,一年后,以每株元的价格全部出售,当年获利15万元。村民的想法变了,马明发的思想也通了。第二年,在张家树的带领下,全组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都种起了花木。马明发自己也承包了二十多亩,他逢人便说:“听他的没错,多亏了他帮忙”。张家树就这样走村入户做大家思想工作,并且和镇里的技术人员一起,向花农无偿提供技术支持,主动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以实际行动把大家的思想都统一到“种花发家”这一点上,当年村里花木种植面积扩种多亩。

为了更好的发展花木产业,以张家树为主的向个花木种植大户成立了高流花木协会,以花木协会为龙头,动员广大村民发展花木生产营销,发挥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协会+农户”的良好经营模式。目前,耀南村700多户、2800余人从事花木生产经营,其中有80多名会员在沭阳等地承包土地,带动囝高一村、高二村、程徐村、夏塘村、高流村、三岔村、沟埃村等周边村民发展花木产业,为镇政府争创“国家级花木之乡”打下了良好基础。长年在外的花木经纪人有200多人,大江南北都有耀南村的客户。

为了扩大知名度,畅通销售渠道,张家树积极在《中国花卉报》、《苗木商情》等杂志刊登广告,本着当了带头人,就要有奉献精神,广告费全部由张家树和几个花木协会种花大户分摊,没有向普通会员要一分钱。而在售花过程中始终优先销售群众花木。

在生意场上以诚信经营为立身之本是张家树的座右铭,有时协会按照货主要求,货到后再付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群众放心,张家树就亲自跟车送货,来回10多天,路上辛苦可想而知。从来不克扣群众一分钱,所有差旅费自掏腰包。家人、朋友说他是自讨苦吃,但他心里却感到踏实。

春,张家树和天津一个客户魏玉龙签订34万株红叶小檗销售合同,合同签订后一个月,他来取货时,红叶小檗每株市场价格比合同价涨了2角,供应苗木的协会花农说反正没关系,仍按合同价格,按时起苗装车发走。客户十分感动:“别看你们是农民,做生意却不为小利而动,重合同,守信用,真是实在,以后,我肯定还会来买货的”。杨老板现在已是该村的回头客。今年,他又通过传真和协会签订了价值100万元的绿化苗木合同。就这样和客户们加强联络沟通,密切了感情,并通过他们在大连、沈阳、北京、山东等地设立了销售窗口,及时了解外地市场行情,扩大了高流花木的知名度。

作为一名xxx员,张家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引导当地群众走上花木致富之路,带动更多的农民在花木产业上发展致富,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实实在在的显示出了xxx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农村创业之星的事迹范文 第十一篇

返乡创业,复兴传统蜂产业带民致富

——青年党员姚俊返乡创业典型事迹

姚俊,男,苗族,24岁,xxx党员,毕业于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大学专科学历,现任来凤县尚风寨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一、借东风初起步

20_年6月,出身农村的姚俊放弃恩施市报酬丰厚的工作,为实现复兴来凤养蜂业的创业梦想,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返乡发展养蜂业之路。姚俊在一个多月时间里,翻山越岭深入革勒车乡和大河镇的村村户户去调查养蜂情况,向有经验的养蜂老师傅学习养蜂技术。通过不懈地调查走访,一份颇具含金量的“尚风寨”蜜蜂养殖最早的创业计划书在他的笔下诞生。有了创业目标就要去践行,他的创业计划也得到家人朋友的支持。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年农民,资金是创业最难逾越的一道鸿沟。在家人和亲戚朋友的支持下,通过在信用社联名担保,姚俊在获得最初的启动资金10万元。初生牛犊不怕虎,姚俊在获得启动资金后就马上紧锣密鼓地开始创业。由于经验不足和管理上的疏忽,刚启动一个多月他就在创业路上摔了第一跤:在大河镇放蜂时一名农户在给萝卜喷洒农药治虫时,误将农药喷洒在了蜂箱上,造成了20余箱蜜蜂不同程度死亡,此后蜜蜂所剩无已,因该农户属特困户无力赔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万多元,姚俊的养蜂大户梦几近破灭。

二、寻求合作谋发展

三、观前景思对策

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年来武汉凯迪在我县大力发展油桐和刺槐,使我县的养蜂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他看准了养蜂业不仅能够提供大量营养丰富、滋补保健的蜂产品,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人民身体健康,而且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以时代眼光将这种生态环保的和谐理念视为发展契机,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总体思路对合作社的发展作出了长远规划。合作社在运作初期,就十分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合作运作模式,对于成员的帮扶,主要采取以区域综合发展基金的方式介入。经

书面申请加入合作社的成员,可以享受合作社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及市场销售服务。成员可以通过合作社搭建的远程教育平台和聘请的专家进行授课,学习最新养蜂技术和了解行业信息。合作社还对成员产品签订收购协议,按照每斤高于市场价2-5角保护价收购,让成员吃下“定心丸”,有效地避免了单家独户生产带来的信息不畅、技术落后而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从而节约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确保成员蜂蜜产销两旺,蜂农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四、创品牌,强营销。

农村创业之星的事迹范文 第十二篇

张家树,1976年2月出生,中国xxx党员,1994年12月入伍,服役期间参加过98九江抗洪,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现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绿园花木合作社社长,家树园林绿化供苗公司负责人,目前花木种植面积253亩,有100多个品种,主要经营常规绿化用苗为主,年销售收入达300万元,每年获利30多万元。20_年以来因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先后获得致富带头人,优秀党员,优秀十佳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_年2月18日作为科学发展学习代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播。

作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远近闻名的花木种植大户,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能吃苦,会钻研,是花木种植的示范户,勤劳致富的带头人。他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几年间共扶持26户花木专业户,为80多名群众解决了劳动力出路,多次自费慰问困难户及孤寡老人,20_年共三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并缴纳“特殊党费”1000元,支援灾区生产,受到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花木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流镇耀南村老百姓有着种花养花的传统习惯,但过去都是零星种植且品种单一,档次较低,群众种花只能解决油盐酱醋等生活补贴,并没有起致富兴农的作用。张家树与生俱来就对花木格外感兴趣,1994年12月入伍后来到浙江金华,发现金华原来是全国著名的苗木之乡,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到当地的花农家取经学习,在当地的新华书店,购买了大量有关花木种植、培育等书藉。有点空闲就到当地的花农家无偿帮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从基础理论到田间地头,他写下了大量的心得体会,又有幸得到老花农鲍克文的亲身指导。1998年在部队退伍回来,利用在部队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种花养花的特长,克服资金不足等不利影响,走上了艰难的创业路。首先从精心挑通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花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手里的资金多了,经验多了,做事的信心足了,开始酝酿自己更大的引进新品种,搞起了示范园,积极引导当地老百姓走出了一条依托花木产业奔小康的路子。

近年来,他承包绿化工程30多个,还无偿为周围群众提供信息,帮助销售。周围许多群众刚开始种花时,都是张家树供应种苗,手把手指导种植技术,防病治虫,联合成品销售等。使周围的群众每人增加收入近3000元。张家树已连续多年被评为镇级致富能手,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卉状元。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苗圃面积已达200亩,每年获利都在30万元以上。他深知: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高流花木协会成立后,他把带领群众致富的突破点放在花木产业上,以做大做强花木产业来实现群众的共同致富。

为了使广大会员种上“放心花”,张家树以个人名义与群众签订包销合同,让群众吃上“定心丸”,耀南村唐庄组的土地全部规划种花木。村民马明发说什么也不愿意种,张家树多次上门做工作,唐恒水就是不听,张家树又对他说“苗子种好卖给我,要是因为种花没饭吃,你一家都到我家吃。”就这样他还是想不通,张家树和他商量,最后以当时最高价每亩280元的价格承包了他的10亩地,当年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了金叶女贞,一年后,以每株元的价格全部出售,当年获利15万元。村民的想法变了,马明发的思想也通了。第二年,在张家树的带领下,全组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都种起了花木。马明发自己也承包了二十多亩,他逢人便说:“听他的没错,多亏了他帮忙”。张家树就这样走村入户做大家思想工作,并且和镇里的技术人员一起,向花农无偿提供技术支持,主动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以实际行动把大家的思想都统一到“种花发家”这一点上,当年村里花木种植面积扩种20_多亩。

为了更好的发展花木产业,以张家树为主的向个花木种植大户成立了高流花木协会,以花木协会为龙头,动员广大村民发展花木生产营销,发挥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协会+农户”的良好经营模式。目前,耀南村700多户、2800余人从事花木生产经营,其中有80多名会员在沭阳等地承包土地,带动囝高一村、高二村、程徐村、夏塘村、高流村、三岔村、沟埃村等周边村民发展花木产业,为镇政府争创“国家级花木之乡”打下了良好基础。长年在外的花木经纪人有200多人,大江南北都有耀南村的客户。

为了扩大知名度,畅通销售渠道,张家树积极在《中国花卉报》、《苗木商情》等杂志刊登广告,本着当了带头人,就要有奉献精神,广告费全部由张家树和几个花木协会种花大户分摊,没有向普通会员要一分钱。而在售花过程中始终优先销售群众花木。

在生意场上以诚信经营为立身之本是张家树的座右铭,有时协会按照货主要求,货到后再付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群众放心,张家树就亲自跟车送货,来回10多天,路上辛苦可想而知。从来不克扣群众一分钱,所有差旅费自掏腰包。家人、朋友说他是自讨苦吃,但他心里却感到踏实。

20_年春,张家树和天津一个客户魏玉龙签订34万株红叶小檗销售合同,合同签订后一个月,他来取货时,红叶小檗每株市场价格比合同价涨了2角,供应苗木的协会花农说反正没关系,仍按合同价格,按时起苗装车发走。客户十分感动:“别看你们是农民,做生意却不为小利而动,重合同,守信用,真是实在,以后,我肯定还会来买货的`”。杨老板现在已是该村的回头客。今年,他又通过传真和协会签订了价值100万元的绿化苗木合同。就这样和客户们加强联络沟通,密切了感情,并通过他们在大连、沈阳、北京、山东等地设立了销售窗口,及时了解外地市场行情,扩大了高流花木的知名度。

作为一名xxx员,张家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引导当地群众走上花木致富之路,带动更多的农民在花木产业上发展致富,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实实在在的显示出了xxx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农村创业之星的事迹范文 第十三篇

回乡创业的缙云大学生翁杰经历了重重困难后,最终在多肉植物上找到了突破口。如今他的多肉植物基地规模步步扩大。

微风吹来,三都村沿溪公路旁的花草树木随风摇曳,阳光洒在地面上,也打在翁杰年轻的脸上。3年前翁杰从浙江师范大学毕业,他放弃杭州高薪、有前景的体面白领工作,选择回到缙云老家创业致富。

期间,他经历过工厂破产的无奈、前途渺茫的绝望,最后机缘巧合,在缙云县新碧街道三都村开创了“老翁家庭农场”。这不仅让他走出了困境,还带动了乡亲们就业创收。在前不久的省农博会上,翁杰作为浙江省十佳农创客之一参加了农创馆的展示,还得到省委书记的鼓励。

放弃都市白领工作回农村?创业之初大学生挫折连连

出生于198 9年的翁杰是个地道的农家男孩,个头不高,皮肤黝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我没有其他优势,唯一的优点就是能吃苦。”这是翁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翁杰的出生地是缙云县新建镇丹址村,这是缙云县西部的一个小山村,务农收入低,村民多外出谋生。乡亲们为生计四处奔波的情形,暗暗在翁杰心中种下了“为村民们做点什么”的种子。20_年6月,当时的杭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向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线路运输专业的翁杰伸出了橄榄枝。面对一份专业对口的高薪白领工作,翁杰心中纠结万分。回农村:四年的专业知识相当于白读;留在大城市:房子、车子重压下,最初的梦想何去何从?综合权衡下,翁杰还是选择听从内心的声音,回到农村创业。

回到缙云老家后,翁杰先后经历了家族企业缙云县七彩照明材料有限公司破产,为还外债疯狂接单锁具抛光加工的落魄经历。

20_年底,五水共治浪潮袭来,由于锁具抛光加工产生粉尘污染,翁杰也不得不停下,那时他仍欠账20多万。

负债起家种植多肉植物

第一次创业失败了,第二次创业又失败了,还要继续吗?

“工厂倒闭后,我负债30万元,虽然当时心里有点慌,但我不后悔,更加坚定了要创业,要翻身,证明给自己也给别人看。”翁杰说。

农村创业之星的事迹范文 第十四篇

达吾提·萨依木,男,维吾尔族,1983年8月出生,群众,初中学历,20_年被色也克乡布力曼村委会评为“致富带头好帮手”

他是一个孝顺家庭的好青年,依靠种地、在建筑工地干活和运输的收入,照顾家庭中生病父母和小孩。他还吸纳了村里8名年轻人就业,带动了家庭增收,积极配合村委会各种乡村振兴活动,在环境整治工作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从来不怕苦,每次干活加班到凌晨5、6点,付出了无数的努力。去年底,在集中连片居民院落硬化工程中不计辛劳、通宵达旦的完成,农户家里铺的砖是他自己出钱找人免费给农民帮忙,连续2天一直加班加点的干,从不叫苦叫累。

前几年,他通过在耕地过程中跟村里的汉族大户交流沟通,学习了土地管理、滴灌技术等农业方面的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在节能创效、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取得优秀成果,同时在推动现代化农业、“新六产”农业、高科技农业等方面勇于探索、进行实践,较好地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农村创业之星的事迹范文 第十五篇

在一片葱茏繁茂的田垅里,迎着紫薯特有的芬芳,随着大型拖拉机挖掘的轰鸣声,几十个工人正在检薯、装袋、忙得不亦乐乎。在这群人中,一个忙碌的身影正指挥着工人们分工协作。她,就是xx,今年32岁,是零陵区邮亭圩农技推广站的一名农艺师,也是这二百多亩蔬菜、紫薯、水稻的种植者。

这块地里的紫薯,品名叫“一点红”,因其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易种植的优良品性,由xx远赴xx省xx考察后引进的。今年“一点红” 紫薯的种植面积在60亩左右,由于种植早,在4月初已插播完成,八月初就陆续收获上市,每亩产值在3500元以上,纯收入达每亩20xx元,今年仅紫薯一项创收高达10万余元。另外,今年还种植了早秋白菜苔40余亩,水稻120余亩,实现20xx年纯收入在25万元左右。获得这样的收成,xx心中自然十分高兴,可回想起创业这几年的艰辛,一幕幕的往事仍然清晰地呈现在这个勤劳的湘妹子的眼前。

早在20xx年,xx不顾家人反对,承包了富家桥阳河村土地160余亩。虽然是农校毕业生,又在乡镇农技站工作,但对本地气候及市场把握不准,当年种植的反季节包菜80余亩正准备在六月中旬上市,可五月正是湘南区梅雨季节,连续半月的阴雨让正处包心期的包菜,因排水不良而全部感染软腐病,80余亩包菜几天之内全部腐烂,投入的12万多元也就打了水漂。

20xx年,xx种植的160多亩xx香芋,长势喜人,可到收获季节,当年市场行情差,香芋无人问津,市场批发价也仅有每斤元,20xx多吨优质香芋一等再等,在年底不得已以每斤元的价格出售,细算帐本,还亏了五万余元。这两年的失败让她明白,蔬菜种植一定要结合天气,掌握一整套科技知识,根据市场来合理安排茬口,无论哪一环节出错,未能及时、迅速地解决问题,都有可能全盘皆输。

20xx年,xx经大量的市场调查,结合对地区的气候条件的研究,引进早秋白菜苔的`种植,种植面积50余亩,由于阳河村的土质成沙性,又处潜水河边,温差较大,采摘的白菜苔品质极好,一经上市,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每天20xx斤的白菜苔在本地市场上也能销售完成,实现当年白菜苔收入共10万余元,但在当年种植中,又表现出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劳动力不足,由于白菜苔的采摘用工量大,特别是双季初收获期间,农户忙于自家的水稻收割,劳动力严重不足,很多白菜苔采摘不及时或未采摘,造成一定的损失;再一个就是市场问题,在零陵、冷水滩两区批发市场内,每天超过3000余斤白菜苔就很难销售完成。如若扩大生产,必会造成滞销,如何解决劳动力不足和市场的问题成了扩大白菜苔种植的关键。近两年中,xx实行分散各村各农户种植,共同对白菜苔进行远销xx、郴州、长沙等市场,使这两个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种植业中最关键的是市场,为了开拓市场,xx先后对xx江南批发市场,长沙马王堆批发市场等一些大型批发市场和本地各大超市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合理安排茬口,使蔬菜能在空档期上市,跟家家福、步步高、建都、心连心等超市及几位xx老板签订供货合同,实行了订单种植,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在20xx年中,供应本市各超市和江南批发市场紫薯70余吨,早秋白菜苔100余吨,水稻稻谷110余吨,实现纯利25万余元。

由于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常年在家的村民大部分在50岁以上,是以妇女为主,xx主动与当地农村妇女签订了用工合同20余份。为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在她的带动下,以阳河、张阿复、大庙头、木山底等地出现一批种植大户,她以自己的理论、实践经验毫不保留地对他们进行技术上指导更新,让大家少走弯路,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深受广大种植户欢迎。

农村创业之星的事迹范文 第十六篇

庄大华,男,xxx党员,大专学历,20_年12月至今,担任七眼桥镇时屯村村委主任。20_年5月,被授予20_年度“西秀青年五四奖章”;20_年7月,他创办的安顺肉多多绿化园艺有限公司在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安顺市选拔赛中荣获“专项组优秀奖”。

刻苦钻研,找准发展新路子。庄大华同志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前往云南开展调研学习,调研结束后积极组织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宣传征询群众意见,获得村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引进多肉种植产业并将其发展为村级产业,作为主责主业来抓。20_年,他积极走访动员,通过流转土地200余亩、引进多肉品种,成立兴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建成占地300余亩,82个连体大棚的植物基地,是目前贵州省最大的.、集培育区、景观区与售卖区、研学为一体田园综合体生产基地。大棚内,几十种各式各样的多肉植物排列整齐,多肉植物作为最近几年新兴的花卉产业,受到家庭园艺爱好者的追捧,成为了都市年轻白领案前的时尚装饰小物,如今也敲开了山区农民致富的大门,成为促进群众增收、就业的又一新型产业。

不忘初心,带领群众奔小康。在庄大华的努力下,时屯村注册成立了“村社合一”合作社,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热情,他经常晚上深入群众走访座谈,不断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把群众的所想作为村级发展的重要参考,同时建立了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将所有贫困户入股合作社,签订了分红协议,利益联结贫困户达到全覆盖。

另外,庄大华“一切为了人民”的各种事迹也在镇上传开:村级上寨自来水在高峰期间供应不足,不能正常取水,于是,他和好友庄洪彭协商,于20_年6月自费11万元为村集体修建了一个水池;他听到村民反映村里没有一个休息、休闲娱乐的场所,在面对村级经济紧张的情况下,20_年9月,自费投入15万元为时屯村修建了一个凉亭;自20_年以来,庄大华每年都会自费3—5万元,为村里考取优秀大学的学子颁发奖学金;疫情期间,自费1万余元用于捐赠给各村卡点值班人员的就餐;20_年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他多次到云南考察学习,在时屯村创办了安顺市肉多多绿化园艺有限公司,解决了村里51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其中就包括10户10人贫困户。

砥砺奋进,助力乡村新发展。在庄大华的大力号召下,时屯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充满了信心,鼓足了干劲,合作社的每一个人都把主要精力用在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上,大家都纷纷表示表示,“只要能干一天,就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农村创业之星的事迹范文 第十七篇

郑斌出生在豫南县城一个偏僻的山村,由于自幼家境贫寒,因此,大学毕业后,急于摆脱现状的他加入了一家食品企业的营销队伍。

岁月如梭,转眼间5年过去了,一起来的同事有的升到了业务主管,有的担任了区域经理,而他却还在原地踏步,继续做着他的业务代表。但令郑斌苦恼的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却变得越来越困惑和迷茫了。首先,其在骨子里就埋下的自卑感,让他很难甩开手来开展工作,并且事事表现得敏感而多疑,以至周围同事都评价他“太假”,没有魄力和冲劲。其次,由于他性格沉默寡言,不善交流,让别人误以为他“自命清高”和“孤芳自赏”,而将其游离于团队之外;最后,更为要命的是,已在该企业工作了5年的他,因为业务的重复和单调,让他感到身心疲惫,激情不再,以至工作消极,牢骚满腹,甚至自觉不自觉潜意识里就有了惰性,这一切都让公司领导感觉他是团队里的“老油条”,培养价值不大,甚至对其失去信心,欲在合适的时机将其“淘汰掉”。

促使郑斌下定决心与自己的过去告别的,是他所看到的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书籍:寓言中的小老鼠“哼哼”安于守旧,怀念过去拥有的奶酪而在对苍天的不断抱怨中郁郁寡欢,而“唧唧”却勇敢地冲破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进入迷宫,终于找到更多更好的奶酪。这个故事并不复杂,可它对郑斌的刺激和影响却很大,他感觉他很象寓言中的小老鼠“哼哼”:抱残守缺、怨天尤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是的,他应该改变自己,他应该做文中的“唧唧”,告别过去,不再怀旧,而是重新塑造一个崭新的自己。

他首先要做的,

推荐阅读:

学校中规中矩自我介绍范文精选55篇

安全保密方案及措施范文精选8篇

给上级集体拜年贺词范文精选38篇

职业院校教材简介范文共18篇

通知模板范文的版头推荐53篇

出轨后承诺书范文优选19篇

标签: 农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