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脱贫人口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9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2-21 14:21:4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农村脱贫人口调研报告范文 第一篇

为打好扶贫攻坚战,因地制宜制定特补乃吾村扶贫计划,按时完成脱贫任务,第一书记带队对特补乃吾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情况如下:

一、XX村基本概况

特补乃吾村系全县重点贫困村,平均海拔2200米,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6个小组、227户、1021人。耕地面积825亩,人均耕地面积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荞麦、烤烟等,养殖猪、牛、养、鸡等牲畜,以农业为主的典型彝族聚居村。20_年全村地区生产总值416万元,人均纯收入4638元。20_年,在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中,精准识别出54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78人。XX村生产、生活存在的特殊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落后。一是交通难。辖区6个村民小组至今还有1个组没有通路,有2个组还是泥土路,没有实施道路硬化,道路狭长陡峭,雨天路滑,只允许摩托车通过,给村民运输农副产品和出行带来不便。二是饮水难。全村还是100户,450人饮水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水质差,没能够用得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三是人居环境条件差。村里大部分贫困户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抗震能力差,家中缺乏基本的生活物品,村中卫生条件差,垃圾乱丢,居住环境不容乐观。

(二)经济发展滞后。产业机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马铃薯,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部分村民发展养殖业,但形成不了规模。引入了核桃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种养科技含量低,产出效益低,缺乏技术指导,没有致富带头人。

(三)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贫困人口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产生、生活方式落后,一定程度上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致富的劲头。文化生活贫乏,生活只限于填饱肚子,生活质量不高。

(四)卫生设施及设备配置欠缺,疾病防控能力差,看病就医难。村上没有村卫生室,村医生集中在乡卫生院看病,乡卫生院设备简陋,药品不足,人手不够,缺乏技术,只能看一些小病,难以满足村民的需求。

二、导致贫困村贫困的原因

(一)自然环境原因。XX村属于高二半山,海拔高,人均耕地不足,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通讯缺乏,信息闭塞,生产和生活条件差。

(二)自身原因。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素质还偏低,思想保守,对新思想、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慢,生活要求低,局限在吃饱阶段,存在“等、靠、要”思想。

(三)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产业机构单一,科技含量低,仅靠烤烟产业支撑经济。新培育的核桃产业还未形成规模,

农村经济收入主要靠零星种养和外出务工。

三、解决贫困村现状的对策

(一)产业扶贫。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壮大烤烟产业、培育核桃产业、开发劳务产业、巩固畜牧产业,通过五大产业支撑,实现产村相融,壮大村民实体经济。

农村脱贫人口调研报告范文 第二篇

为稳步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月14日至15日,县长**、副县长**率县政府办、县民政局及各乡镇管理区主要领导一行15人赴**、**两县,就精准扶贫的方式与方法实地考察学习,两县主要领导参与陪同。

一、考察情况

考察团分别参观了**县**片区、**片区、**片区、**茶业集团以及**县**片区、**镇等地方,每到一处,考察团听取了各参观点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介绍、查看扶贫实施作战图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台账、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具体实施步骤。两县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给考察一行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考察主要成果

**、**两县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精准扶贫、拔除穷根的根本出路,以“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为统领,坚持外修生态塑形、内修人文铸魂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整县推进、金融扶贫等举措,整合资源,全面发力,展开扶贫攻坚的强大攻势,取得显著成效。

(一)精神脱贫转民风

**、**两县,在精准扶贫上,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扶业,一手抓扶志,**县以“**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系列评选,让一批道德楷模、身边好人的故事登上乡村文化墙、走进广播电视,使之成为**的“草根明星”、百姓学习的“标杆”。**县是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发源地,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村由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家规家训与村规民约有机结合,新的中华传统美德二十四孝在村部随处可见,强大的宣传氛围,使全县百姓的“精、气、神”在耳濡目染中发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神奇“裂变”,使“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蔚然成风。在这里,核心价值观与家规家训融为一体,亲切而自然地走进千家万户,孕育良好民风。

(二)做实产业引富民

在精准扶贫中,**、**两县围绕生态好、环境美、农民富的目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产业扶贫的理念,坚持产业扶贫与生态建设并重,在保护生态中发展产业,在培植产业中发展生态,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了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双赢。

举全县之力,招引外援,全力争取乡土能人回归故里,以茶叶、核桃、药材、魔芋、养殖为主导产业,带动产业发展,其中,蒋家堰镇**片区的敖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投入3900万元,注册成立****药谷晨康药业有限公司,**创建**锦源绿化造林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流转土地6700亩,投入3500万元,发展红豆杉、美国红火箭等珍稀苗木63万株。土地流转后,“五个一点”的收入有效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即身富力强的农户外出打工收入一点、土地流转以每亩700元的标准收一点、自留土上产一点、每年在合作社挣一点(公司每年向流转土地农户提供50个劳动日,按照每天100元工资计算,每户农户每年至少可以挣到5000多元劳务工资)、合作社红利分红分一点。

同时在发展家庭式种养殖方面推出以奖代补、直补农户的相关政策,比如:养牛3头以上,每头补助300元,养猪按实际出栏数,每头补助100元,发展一家农家乐补助元,发展一家商店补助1000元等补助措施,有效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其他产业。

(三)金融支撑精滴灌

以来,针对银行“不敢贷”和贫困户“贷不到”、“贷不起”、“还不了”的突出瓶颈问题,**县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创新金融扶贫工作机制的意见》、《**县邮储政银“互惠贷”、“助农贷”、“扶贫贷”贷款业务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放大了扶贫资金,缓解了扶贫投入压力。20,**县政府安排20_万元,整合其他担保资金1亿元作为扶贫贷款风险基金,整合贴息资金15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810万元),吸纳邮储银行、农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4家银行,按贫困农户1:5、企业1:10的倍数发放扶贫贷、助农贷、互惠贷、助保贷、绿满园、富路通、小额农贷、农户小额贷、致富牵手贷等9个品种的金融扶贫贷款。

为确保扶贫资金的规范运行,**县根据脱贫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大小,设定了贷款额度、贴息年限标准。对贫困户扶贫贷款额度每户不超过1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3年,第一年全额贴息,第二年贴息90%,第三年贴息80%;对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2年,每年贴息50%,其中,对带动贫困户占比达到50%或年带动贫困户脱贫达到10户以上的给予全额贴息;对县域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0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1年,贴息50%;金融扶贫创新资金主要投向全县各类发展生态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及龙头企业。县扶贫办、县邮储银行对申请扶贫贷、助农贷的农户,逐户调查,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发展计划,解决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贷款用得好、能归还、有效益。

(四)全面整合齐推进

统筹扶贫、发改、移民、国土、住建、残联、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搬迁项目资金,坚持“三为主” (集中安置、进城镇安置、进中心村安置为主)和“四靠近” (靠近城区、靠近集镇、靠近园区、靠近景区),统一规划、统一补助标准、统一建房试样,采取村级修建集体宿舍安置贫困户或农户自建给补助等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连片推进生态扶贫搬迁和消危、旧房改造,从而改善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下段工作建议

**无论从地理位置、资源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实力和贫困层度与**、**两县相比,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我们理应对精准扶贫工作期待高、信心更足,结全我县当前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观念、树新风

当前部分干部职工仍把精准扶贫工作等同于以往的“三万”工作,满足于发个文、联个村、包个户、给点钱、走走看看,嘘寒问暖。还有部分群众争着要当贫困户,等着上级领导送来慰问金和物资,这种“等人授鱼,等米下锅”的思想,严重制约了扶贫政策的实施。我们应学习两县把精神文明创建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扶贫理念,干部精准帮扶、群众受惠感恩,将干部群众的扶贫工作思路回归正确导向,扶贫先扶志。要强化驻村帮扶责任,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扶贫氛围,做到扶贫扶谁、怎么扶、扶到什么程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建试点、立标杆

精准扶贫是一项全新工作,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工作流程、管理办法、具体措施。要在干中学、学中干,以星星村为试点,以点带面,全县推进。一是学习两县重调查、强基础的做法,抓基础台账建设。切实做到“六有”、“五清”,“六有”即有申请表、有信息采集表、有脱贫方案、有结对承诺书、有五评审核表、有房屋或能够反映贫困户生活现状的全景照;“五清”即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二是学习两县精准扶贫、规划先行的思路,抓村级规划。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土壤、水系、地理环境,在农田水利、特色优势产业、饮水安全、生产生活用电、交通、农村危房改造、公共文化、林业和生态等方面认真研究、合理规划,重点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制定村级基础建设发展规划和产业项目发展计划。三是学习两县树典型、强宣传的经验抓扶贫氛围。在全村开展身残志不残、十星级文明户、敬老之星等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身边的`典型人、典型事迹,做到电视有声、墙上有影,同时加大扶贫相关政策、村级发展规划、结对帮扶思路等宣传力度,营造扶贫与扶志相结的氛围。

(三)立规矩、重考核

规范管理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工作机制,建议县政府尽快出台《**县扶贫攻坚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乡镇管理区、县直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作为提拨重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专班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机制,明确奖惩措施,保障工作经费,引导各乡镇管理区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攻坚上,引导县直各单位协调各种资源参与扶贫攻坚,切实担负起扶贫攻坚的重要职责,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农村脱贫人口调研报告范文 第三篇

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由xx县政协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592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15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现有贫困人口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xx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1。5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xx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xx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xx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xx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xx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

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xxx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158个贫困村、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1。79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

1、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

2、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71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XX年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

3、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

我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按照省、市、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71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71个驻村工作队410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

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

1、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

2、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县开展的修脚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名声不好、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三)资金投入滞后,到户产业实施难

1、投入精准扶贫资金总量小。从XX年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情况看,贫困村面上基础设施项目部分得到了落实实施,而到户扶持项目除移民户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项目支持外,对贫困户产业扶持微乎其微。

2、扶贫到户的扶持政策有待完善。目前出台的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对产业规模的要求与贫困户的自身能力,生产水平不相匹配。一些扶贫资源投向了实施效果相对明显的“大户”身上,而“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扶贫项目最终未能落实到贫困户。如现行的产业奖励扶持政策要求养羊50只以上、养鸡1000只以上,魔芋种植20亩以上等,这种标准无疑将贫困户排除在受扶持行列之外,难以获得产业发展扶持。

3、精准扶贫项目落实严重滞后。截止5月中旬,贫困村项目计划、建设规模、扶持标准还未下达到镇村,时间过半,计划未下达,将会影响年度目标的实现。

(四)社会参与度不高,氛围不浓

1、一些集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新建产业兴趣不浓,认为做这项公益活动时间跨度长,见效慢、成效难以短时间内显现。

2、对社会扶贫的认识模糊,认为办公益就是社会扶贫的全部内容,忽视了支持农户发展,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内容。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确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益事业可以通过申报争取国家基础设施项目解决,而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才是开展扶贫工作最大短板。这一短板并未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倾力支持。

三、几点建议

(一)要深化认识,增进共识,形成合力

1、开展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题培训。首先培训要开宗明义,着重解决对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爪的问题。其次是通过培训增进共识。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工作队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才能实现,要从根本上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问题发生。

2、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的“方向标”。建议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体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增加扶贫减贫分值,考核不仅是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考核,同时,要纳入对各镇年度综合考评。

3、要理顺精准扶贫工作组织、指导、管理体系。镇设立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全面负责对本镇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工作,避免县工作队与镇工作分离脱节问题。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要求,直接发文到各镇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避免向镇、队双向发文,互相推诿的问题,切实将镇、队、村、受扶个体统起来,形成合力。

(二)抓教育,转民风,增信心

1、要重视宣传动员工作。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

2、要重视开化引导工作。抓项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贫工作唯一渠道,抓好开化引导,强化扶“志”措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广泛开展政策、法制、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下,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边的人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创业致富的案例进行开化引导,同时,要完善对优抚对象的管理体制,探索组织引导优抚户,根据自身能力实施力所能及的产业项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

3、要努力引导贫困户转变就业,择业观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业上急功近利,那里门槛低,来钱快就去那,不考虑安全,不顾长远,有的打了小半辈子工,老了老了还没学到一技之长。另一方面择业就业,好高骛远,长期无法就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

(三)加大资金投入,尽早落实项目,提高扶贫效

1、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当前,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打碎敲、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县政府在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但受限于体制性障碍,成效有限,急需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加以解决。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归并力度,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建立金融扶贫引导机制。要出台激励措施,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

3、要建立受扶企业和“大户”帮带贫困户考核机制,夯实企业和“大户”帮带责任,打牢企业,“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链条,使贫困户能够从多渠道,广范围得到帮扶。

4、要加大对现代农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采取企业流转,反租倒包形式,根据贫困户生产能力反租倒包给贫困户,引导农户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格局,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效益提升。

5、要制定出台帮扶贫困户发展的到户扶持政策,明确与贫困户自身能力相适应的项目规模和扶持标准,针对贫困户经济实力弱,生产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现状,建立小发展小补,大发展大补的激励扶持机制,调动贫困户发展生产源动力,解决贫困户难以享受到产业发展扶持问题。

6、要加大扶贫项目落实力度,尽早下达项目计划,确保年度目标实现。镇、村、工作队,要统筹安排贫困村扶贫项目,在抓好本年度项目实施的同时,科学规划次年度扶贫项目,并及时向扶贫局申报,扶贫局将收集的项目汇总分送各相关部门作为本部门申报下年度项目的依据。各相关部门在项目申报时,要尽量保证贫困村项目需求,确保贫困村建设项目落在实处。

农村脱贫人口调研报告范文 第四篇

一、村情简介

xx村位于xx乡的东北部,面积18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328户,1021人。20_年,精准扶贫活动开始,统计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124人,其中低保户31户,五保户3户,其他贫困户28户。

二、主要工作成绩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局“精准扶贫”工作组与村两委共同努力、集思广益,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六大工程”制定相关措施,帮助贫困户脱贫。

一是扶贫安居工程。结合国家扶贫搬迁相关政策,为3户贫困户新建住房。

二是安全饮水工程。在王家湾新建集中供水设施一处,其他平困户则采取维修水池,架设水管,解决安全饮水工程。

三是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工程。进行道路改造,采取国家项目补助以及村集体和村民自筹形式解决。

四是基本生活水准提升工程。对需进行基本生活水准提升的贫困户,通过“阳光超市”八大件资助,合作医疗报销等形式解决。

五是户户增收工程。采取劳动结业培训,扶持发展特色养殖,景观植物种植等形式增收。

六是家庭子女成长培养工程。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采取村民自筹,村集体以及帮扶单位慰问形式解决。

经过村集体和驻村工作组共同近两年的努力,现成功帮助其中一半贫困户脱贫。

三、扶贫攻坚工作难点

要全面完成精准扶贫,全村脱贫的工作目标,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1、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

xx村位于远安县最北端,与南xx交界,距离xx乡二十余公里,距远安县城五十多公里,每天只有一趟班车往返。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

2、文化程度低,致富技能少。

xx未脱贫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3、劳动力匮乏,收入水平低。

xx现有贫困人口很大部分为户口与子女分离的老人、残疾人、常年病人等,大多年纪大、身体差,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力。生产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不管是发展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均比较困难,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日常生活比较艰难,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4、抵御灾害病残风险能力差。

部分贫困户经济状况差,主要收入又源于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若遇自然灾害,无法抵御,导致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就可能造成贫困。有的贫困户家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还需要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难以脱贫。还有的贫困户由于家中子女正接受高等教育,学费、生活费数目大,导致家庭负担重。

四、下一步做法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针对贫困户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问题。加强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

2、加强就业培训。

一是结合村民实际开展各种短期技能培训,采取就近就地原则,分散办班,分类指导,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介绍有条件的贫困户参加县人社局及相关企业的业务技能培训,掌握就业技能。

3、加强政策保障。

一是着力抓好“雨露计划”等贫困户学生读书优惠政策。加大对高级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的补助,同时积极与教育部门衔接,合理组织安排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大力推进贫困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减轻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二是积极整合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医疗政策。同时加大贫困户就医看病时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以外费用报销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农户看的起病,减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4、是加强产业扶持。

坚持特色种植、养殖,大力扶持农户香菇种植和黑山鸡养殖,采取村集体提供种子、种苗、技术等手段帮助贫困户进行种植和养殖。将有条件的贫困户纳入到黑山鸡养殖合作社中来,做好销售服务工作,扩大销售范围,确保贫困户增收。

农村脱贫人口调研报告范文 第五篇

按照整体安排,20__年__月19日至__月21日,我们赴旬__底庙镇、太村镇、马栏镇、职田镇、湫坡头镇、城关街道办事处等镇办,在店子河村、乔村、太村、郭崖沟村、散集村、前益阳村、上墙村、青村等村进行调研,逐村走访深入了解“三讲话一通报”学习贯彻情况及脱贫攻坚落实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致贫原因分析

通过了解,我们将贫困户致贫原因归结为“自然条件+精神状态”的小循环,即因自然条件差生产技术不到位,加之思想上缺乏脱贫意识,导致贫困户难以脱贫、贫困村整体贫困。具体表现如下:

(一)自然条件较差。

其中走访的8个村大多位于河谷沟壑地带,海拔较高,土地瘠薄,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村庄位置偏僻,居住条件较差,多数群众仍居住在土窑洞中,且年久失修。比如湫坡头镇散集村村民赵润河,其子离异留子且外出打工,现住窑洞三孔,年久失修,冬天不挡风、夏天不挡雨,危漏严重。店子河村大多剩下年老体弱的群众,住房均是多年前的旧房,没有能力进行修缮,多数群众等待移民搬迁脱贫,不愿修屋建房,村容村貌变化不大。

(二)行路吃水用电困难依然存在。

(三)上学和就医困难较多。

由于村庄规模较小,学龄儿童不断减少,加之前几年合校政策,很多学生要到附近完小上学,这些完小没有寄宿条件,年龄稍大的孩子每天走读,来回往返5公里以上,小一点的孩子学生家长必须天天接送,个别村教学点还存在一两个老师教两三个学生的情况,教学质量无法保证。村级卫生室仅在形式上存在,缺少必要和常规药品,多数群众就近看病不方便,医疗条件极为有限。

(四)群众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

村民主要以小学和初中学历居多,还有一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甚至有部分村干部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村民思想观念陈旧,大多数村没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村民农闲娱乐主要是打麻将、谝闲传。基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一些群众好吃懒做、不求上进、惰性十足,缺乏脱贫致富、改变自己命运的信心和决心。

(五)产业发展水平低。

多数村以种植果树为主,群众果树作务依靠自身经验,技术水平很低,村中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绝大多数是留守老人和妇女,年龄多在60岁以上,同时,由于对果业投入的技术不足,加之靠天吃饭的自然条件,致使果树病害严重,降质减产严重,去年因整个果品滞销,多数果农亩均年收入不足千元。

(六)残障人员多,因病因灾致贫相对较多。

调研的村因病、独居的人数较多。比如,店子河村刘润民一家四口,其因脑梗住院,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妻子要常年照顾老伴,支付高额医药费;儿子中专毕业后在外打工,收入仅够自己使用,至今未婚;女儿出嫁长安区,平时无法回家,家庭收入无法得到保障。店子河村民刘积仓,常年独居共育三子,大儿子另家在村务农、二儿子另家在新民务工、三儿子在西安务工且离异,均无法顾及老人日常生活。

(七)村级班子带富能力不强。

多数村干部是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且年龄大,相当一部分干部由于长期生活在偏远山村,与外界接触较少,思想因循守旧,满足现状,习惯于等靠要,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市场经济意识淡漠,经营管理经验缺乏,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方面,作用发挥十分有限。

二、对策建议

通过解剖麻雀,对村情村容进行了客观了解,我们认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分类施策,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把“三讲话一通报”和省市有关领导讲话、会议精神纳入“两学做”学习教育内容,以农村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学习辅导和心得体会撰写工作,真正把上级的要求讲清楚,把有关政策讲到位。加大项目资金捆绑力度,着力解决好节点村的通村路、街道硬化、活动广场、人畜饮水、灌溉设施和环境整治问题,为周边村群众集中居住打好基础。加快异地脱贫搬迁步伐,县镇两级要协调解决好搬迁资金和庄基用地问题,对于居住在危窑破房的群众,按照国家移民搬迁政策进行补助,将其搬迁到节点村居住;对于特别困难的群众,捆绑住建、民政、扶贫等几项政策,对于短期内无条件搬迁的村子,要从最亟待解决的生产生活难题入手,改善群众生存现状和生活条件。

(二)落实要求,加大投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

落实“大走访、大排查、大清洗”工作要求,确保本轮贫困户认定工作真正做到识别精准、实事求是、群众满意。加大教育脱贫工作力度,整合师资力量,对不能胜任教学岗位的,可以作为生活老师,解决家长陪读和学生上学难问题。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分级诊疗、联村帮扶等工作力度,合理配置医技资源,使每个节点村有一名好医生,每个行政村卫生室能开展最基本的医疗服务,解决贫困村群众看病难问题。

(三)因地制宜,技术帮扶,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将农技、果业等专业技术人员下沉到镇村一线,使技术干部能够经常性、近距离、面对面为农民进行苹果种植和畜牧养殖等实用技术服务。每个村选定5到10户产业示范户,大力开展技能培训,由他们率先建设标准化果园,通过这些能人来指导带动群众科学施肥、用药、修剪,提升群众科学作务能力。在有水源条件的村推广滴灌、渗灌等节水技术,解决靠天吃饭的瓶颈制约。积极鼓励支持能人或村干部带头成立果农协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变农业的传统组织形式,为群众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增强群众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发挥农家书屋作用,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四)建强班子,提升堡垒作用,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加强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的要求和研判。当前,针对部分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替换增派的实际,要做好工作衔接和日常管理,特别是要围绕如何搞好帮扶工作加强培训和指导,引导他们借助派出单位的力量,长远谋划、精准帮扶。要选好村支部书记,真正把能带富、会致富的优秀人才选出来当家,发挥好“领头雁”的作用。提倡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对于短时间难以选优配强的村班子,通过集中轮训和集中整风,使他们能够适应服务群众的新要求。

(五)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必须高度重视群众多年来发展并保存的传统苹果产业,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加大老化果园的改造和提升力度。对于不适宜继续栽植苹果的区域,因地制宜指导群众发展榛子、核桃等特色杂果。利用山区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养羊业,推广果畜沼生态循环农业。对于无力耕作或缺乏作务技术的群众,可以鼓励其进行土地流转,将应用土地流转至职业农民、种养大户流转,每年收取一定土地租金,自己外出打工,多方式增加收入,为外出务工人员排忧解难,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把“三留守”人员纳入干部包联重点对象,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五)以人为本,倾斜政策,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对于贫困村要给予更多的社会保障和救助政策倾斜,充分用足用活各项惠民政策,对符合低保政策的贫困户应保尽保,用好大病医疗补助政策,防止因病致贫。对残疾、智障、孤寡老人等,在居家养老难以落实的情况下,由民政部门统一规划建设幸福院,集中供养,使他们贫有所依、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感受到党和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先解决生活困难,再帮助他们发展产业,使他们尽快脱贫致富。

(六)创新机制,分步实施,确保扶贫攻坚取得实效。

扶贫贵在扶志,构建“贫困户+村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真帮”的工作模式,让贫困户在全程参与中体悟脱贫的不易,总结“不贫”的经验;让村支书、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在用心帮扶中掌握工作规律,探索“脱贫”长效机制。要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制定计划,分步实施,使贫困群众抛弃懒惰恶习和等靠要思想,增强信心,振作精神,学习实用技术,掌握致富本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完成脱贫目标。

农村脱贫人口调研报告范文 第六篇

基本情况与现状

桃花沟村位于郧县城关镇西部,与郧县最边缘的大柳乡相邻,版土面积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410户,1806人,其中,丹江库区移民235户,耕地面积2700亩,其中,旱地2050亩,水田650亩,林地1400亩。20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260元。根据国家贫困标准 (20XX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统计,该村现有贫困户232户,96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

有史以来,桃花沟村始终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但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高、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增收门路单农民观念落后、因灾、因病返乡较多,是该村贫困现状的集中体现。

扶贫目标及对策

针对桃花沟村贫困现状,子胥湖集团公司扶贫工作专班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并与村两委会多次商讨,初步拟定了扶贫发展规划,力争在前,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桃花沟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扶贫目标

采取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包户扶贫的方式,利用子胥湖集团产业带动优势,力争通过6年的奋斗,形成以桃子产业为主的观光、休闲、采摘生态旅游园区,实现产业发展(发展生态桃园1000亩以上)、农民增收(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生态改善、村容靓丽、村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到2,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扶贫对策

一是完成村主干道的公路扩宽、硬化。力争在20前投资600万元完成郧庙路至村万头猪场的公里道路扩宽、硬化,达到路石宽8米,水泥路面宽6米的要求,并搞好路间及排水沟建设和绿化带建设,形成桃花大道景观带。

二是改善土地生产条件。20XX-通过对桃花沟进行水、田、路、渠的综合治理(面积450亩),形成耕地园田化、梯田化;新修河堤石岸 6000米,改挖河道400米;修建机耕路28条2400米、田间作业道36条4500米;维修库塘8口、引水堰渠4000米。

三是建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计划从年开始,投资2600万元,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种猪繁育场,专门繁育子胥湖土黑猪(年繁育10000头以上),为贫困户和养殖大户提供优质种猪仔,对贫困户实行先赊后还的办法,扶持贫困户发展养猪业。然后,由子胥湖集团公司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并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标准,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和基地农户实现产业化经营。力争到20形成万头养殖规模。

四是建设千亩生态桃园。计划20XX-投资200万元,建成1000亩生态桃园,引进最新的水蜜桃、油桃和大樱桃品种。桃园内套种草莓或花草,实行立体种植,配套建设一批观光景点,培植 春赏桃花、夏摘桃果 的桃文化观光园。

五是建设大型沼气发酵罐并扶持农户发展沼气池。利用沼气发电供农户照明和养殖场供热,利用沼渣生产有机肥供生态果园、生态茶园及农作物,沼液直接用于农作物施肥,实现农产品的有机化。到20,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搞好农户庭院绿化和景观化,实现庭院靓化。

六是建设独具风格的乡村农居。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施工的办法,对现有农户庭院进行改造升级,把居住比较偏远、交通不便的农户和土坯房干打垒 房屋进行搬迁和重建,达到整齐划特色明显、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的要求。

七是整合项目,建设桃花沟村综合服务大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20投资500万元启动建设集办公室、卫生室、图书室、活动室、游客接待中心、村文化活动广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奠定基础。

八是发展旅游服务业。修建打造休闲旅游景点,建设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休闲农庄,配套发展餐饮业,计划新发展农家乐12家,使全村的农家乐达到20家,从业人员100人以上,年营业额达到600万元以上。

保障措施及建议

保障措施

为确保扶贫对策和目标的落实,尽快改变桃花沟的贫困现状,必须强化以下三项保障措施:

第一,成立专业合作社。分别成立桃子产业合作社和养殖产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彻底解决 小生产 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第二,实行土地流转。把土地向种田能手和企业流转,农民通过培训到企业打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通过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收入和企业分红,提高农民收入。

第三,落实工作责任。子胥湖集团公司成立以董事长挂帅的扶贫工作专班,全面负责桃花沟村扶贫工作,同时下设多个工作部门和子公司,具体负责单项工作。其中,项目部负责扶贫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程部负责有关工程的施工和管理;财务部负责扶贫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足额支付;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产业扶贫的实施;润景园林公司负责观光景点建设和全村绿化工作。关于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3篇)关于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3篇)。公司按照计划进度,逐年逐项进行检查考核。

几点建议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标、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措施、考核有内容。

二是为扶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助推扶贫攻坚,用政策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金融、扶贫和房产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这样,既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和压力,又能确保扶贫目标的实现。

三是在项目上给予支持。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农村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在各贫困村争取项目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四是建好班子,提升农民素质。贫困村能否脱贫,村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素质是关键。必须把那些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善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选拔进村两委班子,建设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同时,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加强对村民的专业技术培训,达到扶志(志气)、扶知(知识)、扶智 (智慧)的有机统一,为农村实现整体脱贫奠定基础。

农村脱贫人口调研报告范文 第七篇

为完善精准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创新财政精准扶贫工作方式,我们带着是否继续对贫困对象实行救助式精准扶贫的问题,对国家新阶段精准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__镇的贫困状况和精准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在新阶段精准扶贫开发工作中,选择精准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思考,谨借此文谈点见解和建议。

一、基本现状

(一)基本镇情

__镇位于惠阳镇西北部,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总面积x平方公里,总人口x人,下辖x个行政村,x个村民小组。全镇有x所小学,教师x人,学生x人,镇卫生院x所,村级卫生室x个,卫生从业人员x人。__镇主要产业为传统种养殖业,主要农产品为稻谷、玉米,规模小,价值低,品种单一。工矿业缺乏,经济基础薄弱。20__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x万元,国民收入x元,农业总产值x多万元,财政收入x万元,粮食总产量x吨,人均粮食产量x斤,人均纯收入x元。近年,__镇以旅游业为龙头,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20__年,全镇旅游收入总共x万元。

(二)贫困现状

全镇现有绝对贫困人口x人,低收入贫困人口x人。因全镇均为典型的高山地貌,__等村还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富一方人的地方,主要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为改变这部分人的生存环境,县委、县政府组织县财政局、县精准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产基础设施,尤其是在近几年来,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精准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贫困成因

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__镇大部分村寨位于深山区,海拔高,地理条件差——气候条件不好,道路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灵,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收效不良,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农民增收不快,改变自然状况的能力不强,使得农民生活在一个“自然条件差——农民收入低——改变自然条件难——农民收入低”的恶性循环中。

2、受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影响。由于受经济、地理、人文、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大大低于市民,尤其在偏僻落后得山村,农民的教育状况更不容乐观。根据20__年人口普查,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仅为x年,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高达x%。20__年的调查显示,在低收入人群中,__镇18—45周岁劳动力(农村主要劳力)文化层次很低,高中仅占x%,小学及以下占x%,在__的务农劳动力中,初中以下学历所占比率高达x%。由于文化层次偏低,小农经济意识较严重,种植养殖的生产经营方式陈旧,接受新的知识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弱,劳动力转移输出困难,这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3、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受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所限,__镇长期以来缺乏工矿业及第三产业,尤其在一类、二类村,第三产业几乎没有涉足。种养殖业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目的是自产自消,商品率不高;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小,且收效不好,质量不高,农民收入渠道单一。除了传统农业,唯有收效的是__上寨旅游业,但由于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低下,管理办法不科学,管理方式不规范,农民市场意识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其发展初步凸显瓶颈。虽然在“旅游兴镇”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近年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比较大,但还处于在对点(上、下__)的阶段,一时难以全面铺开。

4、受主劳多病的影响。山区的农业,是一种沉重体力劳动的行业,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和治疗,造成返贫现象突出。一个家庭祈求的是风调雨顺、守望的是五谷丰登、最大的愿望是家庭健康。但受山区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尤其是高、寒、僻远地带卫生防疫工作跟不上,人们缺乏最基本的保健,引起病灾,有的甚至一病不起而引起返贫;受经济条件所限,“小病拖,大病挨”而失去健康引起返贫。这些主劳大都是家庭的脊梁,主宰幸福安康之神,因“病灾”将会使原本不殷实的家庭“没落”为贫困户人。

由于上述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生产资金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下等因素,农民对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依赖性极强,而且,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不足、方法不科学,农业收成的好坏基本取决于当年天气状况。近年,气候变暖逐渐明显,旱灾频繁,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农业收入,造成农村生活“根基不稳”的现象。同时,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部分农户倾其所有并贷款投入到扩大生产,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养殖等造成暂时返贫。我镇排夫村部分农户为调整产业结构,拉钱负债的购置折耳根苗、魔芋种、良种肉牛等,但因缺乏经验,市场了解不足,加上经营不当,农产品最后不能转变成商品,目前,这些农户已是耗尽积蓄,甚至影响往后几年的农业生产投入。

二、主要难点

(一)山区农民返贫因素控制难

由于自然灾害抵御难,一大批农户因灾返贫,需再次纳入搬迁精准扶贫范围;主劳多病致富难。据统计监测,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农村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造成返贫的有x户、x人。

(二)高山农业支柱产业形成难

__镇海拔高,农田分布在高山上,全镇群众沿袭着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经济林园面积狭小。使得一方面支柱产业科学定位难。高山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发展的影响,尚未寻求到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方面支柱产业规模经营难。高山地区粮经兼作,且多经品种繁杂,要形成产业格局,需要大量的资金、物资,仅靠本地农民现有经济实力难以面对和承受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三方面,高山支柱产业产品销售难。高山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产业带的形成,因此,要谋求产业的发展尚需围绕基地,加速公路、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难

由于我镇自然环境恶劣,居住在高寒、偏远的农民生产生活异常艰苦。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效益低。据统计全镇还有x个自然村不通公路,要修通这x公里路需投资x万元以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需投资x万元以上,且投入量大而产出率低。

二是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由于受到打工经济的影响,中青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新型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大,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四)隐蔽性返贫因素难以控制和扶持

一是受人口素质的影响,对农产品销售市场缺乏科学定位,生产经营适得其反,血本无归形成的贫困。

二是灾害重建、规模发展至收益过渡期间形成的贫困。对于这两种致贫因素,难以认定扶持范围和标准,既使配套了相应政策也难以到位。

(五)阶段性外出务工人员过多导致农村劳动力暂时缺乏

在非农忙季节,各村主要劳动力(18—50周岁劳动力)外出比例非常高,在短期内,这种劳务输出的确给其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但却使得一些财政精准扶贫资金项目难以实施,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长期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六)精准扶贫资金投向范围偏小

贫困村分类有利于政府对精准扶贫开发进行分批引导,确保资金投向实现整体(整村)公平,但以“一类、二类”作为资金投向的“导航器”有时难以实现各村的协调发展,精准扶贫开发在一定时期内显得力度不够,范围不广。

三、思路与对策

经过“八七”精准扶贫攻坚,全镇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方向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生了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精准扶贫主体已由政府主导向全社会参与精准扶贫发展;精准扶贫方式已由救济式精准扶贫向开发式精准扶贫发展;精准扶贫开发的范围已由就地开发向异地开发发展;精准扶贫开发战略已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发展。在重点贫困村,我们主张实施整村推进的精准扶贫方式。

(一)严肃政策,锁定对象,突出重点区域。

新阶段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严格各项精准扶贫开发政策,突出精准扶贫开发的主体地位。

一是要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开发政策的落实,让贫困农民享受政策,得到实惠,得到发展;

二是要进一步锁定贫困村和贫困对象。以x个重点村x个贫困对象为主战场,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对象和范围;

三是认真实施规划与管理。要进一步充实、完善规划,维护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切实做到“计划围绕规划下,项目按照规划做,资金随着规划走”。

(二)量化标准,把握质量,突出重点项目。

第一,狠抓产业基地建设。

一是大力调整结构,抓好贫困农户的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全镇产业布局,应着重加强贫困农户的产业规划及发展工作,通过几年努力使贫困农户人均支柱产业达到x亩以上;

二是切实抓好以畜禽为主的养殖业发展。合理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巩固引种成果,提高优质畜禽出栏比例,建立优质商品猪、羊、牛、家禽等生产基地,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抓住西部开发的大好机遇,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让大户引导、带动贫困户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对于产业优势较弱的贫困地区,应立足于本地特色,面向市场,挖掘本地土特新奇产品,走小而精、特而优之路,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门路。

第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治本措施。

一是坚持按照农业产业化、优化社区结构、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快精准扶贫公路建设步伐,在确保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达能力;

二是切实抓好水利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农户的饮水困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质量监管,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

第三,大力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大力实施“旅游兴镇”战略,充分利用上__村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与精准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下“铜鼓之乡”__村、“芦笙之乡”__村等人文景观为依托,扩大经营规模和就业岗位,覆盖贫困地区农民,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科学分析,宏观决策,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第一,要构筑抗灾救灾、扼制返贫,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一是政要把抗大灾的准备工作力争做到万无一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精准扶贫、民政、卫生、财政、水电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现场监测调查,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并且准确及时的汇总相关资料,并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出台政策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力争做到贴近于现实,贴心于人民。

第二,宏观调控,微观政策。在抗灾扼贫工作中要把握大局,注重方略。

一是产业规模拓展要根据市场状况,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捆绑资金、集中财力、整体推进”;

二是配套政策宜实、宜细、宜操作、宜落实。对于受产业调整影响,过渡期贫困现象要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新政策;对于因灾(自然灾害、疫灾)影响而返贫的要集中资金、加大投入、一步到位、不留后患;对因主劳多病而导致返贫的要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政策措施,注重扶智力、志气,辅以适当钱物,着力发展产业,特殊安排就业。

第三,落实责任,逐个击破。要竭力想方设法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改善返贫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在实际工作中,

一是民政、财政、精准扶贫、土管、林业、农业、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二是针对不同返贫对象,由政府主导、社会帮扶、农户自筹、亲友馈赠,使之在一、二年内恢复原气,挤入解决温饱的行列;

三是特殊情况要特殊照顾。各主管部门要放宽受灾贫困户用地、用林等政策,适当免收费用;优先配备生产生活用地和经济林园,满足生产资料的供应;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放宽招工条件,予以照顾。共同营造全社会抗争贫困,消除贫困的良好的氛围。

(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子。

第一,拓宽思维,进一步整合精准扶贫力量。

一是大力实施农村社区精准扶贫。充分发挥农村的先进力量,突破性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破.解农村公益事业难办的难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是进一步明确精准扶贫责任区。把精准扶贫任务、目标、措施落实到人,把责任区的精准扶贫成效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相挂钩,做到有领导抓、有专人管,工作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底有总结;

三是拓宽社会帮扶渠道。社会帮扶工作已不仅仅是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责任,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等群体融入到社会帮扶工作中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帮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总结好、完善好、宣传好,使之成为社会帮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整村推进,大力实施参与式精准扶贫。

一是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把政府推动的精准扶贫开发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实施到户的项目,都要由群众自愿提出申请,正确处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投工投劳与农民减负的矛盾,牢牢把握“依法办事,手续完备,不留后患”。坚持群众自力更生,实行以工代赈,验收兑现。

二是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户,把项目落实到户,把政策补助到村到户,解决好重点乡、村的交通、水利、通讯和群众看病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为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加强监管,增强项目资金管理的透明度。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所有项目要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项目到村、任务到户、登记造册、张榜公布”。

第三,依托资源,大力扶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一是培育农村能人。引导一部分有头脑、有胆识、敢创敢干的农民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政府要大力加强引导、扶持,提高中介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起来;

二是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的加工企业要向精深加工的方向发展,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实现由初加工向精加工转变。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加工范围,由传统地对粮食加工向土特产品、稀有产品加工转变。逐步提高加工水平,扩大加工规模,由小规模、低档次的手工作业向大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企业发展转变,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努力形成“多元化竞争,多主体进入,多渠道流通”的新格局。

第四,在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方式上,改由容易造成监管不力、群众配合不够的部门包揽转向由主管部门指导监管、乡镇负责、各村实施的方式,分清职责,明确责任,充分调动村、乡(镇)、部门三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最大合力推进项目的有效实施。

第五,在精准扶贫资金投向上,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在保证对重点贫困村寨资金投入的同时,对不属于重点村寨,但确实需要财政精准扶贫资金投入,且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要适当安排资金投入。

第六,精准扶贫开发要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对具备一般劳动能力的,要通过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来提高生活质量;对擅长种养殖技术的,应适当协助其投入一定得启动资金,拓宽其收入渠道和收入水平;对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要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直接解决其生活困难。

农村脱贫人口调研报告范文 第八篇

积极引导社会扶贫,探索老板捐资扶贫、能人带动扶贫、大户帮助扶贫、招商引资扶贫、部门结对扶贫、合作组织服务扶贫等六大社会扶贫模式,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脱贫攻坚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关于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一、基本情况

xx村座落在206国道边,寻全高速公路进出口处,与xx村相邻。有耕地面积720亩,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395户,1670人,全村人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贫困贫户118户,300人,其中扶贫户66户210人,扶贫低保户6户17人,低保户44户70人,五保户2户3人。

二、村主要致贫原因分析

柑桔脐橙为主要产业,产业结构单一、规模不统一。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高、产效益低下、增收门路单一,现又遭遇黄龙病的危害,加之农民观念落后、又因交通不便,活动场所困难,因灾、因病返穷较多,是该村贫困现状的集中体现。

三、扶贫目标及扶贫规划

针对xx村贫困现状,我村两委班子和扶贫工作人员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并与村两委会多次商讨,初步拟定了扶贫发展规划,力争在两年内,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xx村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完成村小学至上江通组公路的硬化。力争在20_年上半年完成,水泥路长公里面宽米厚米的要求,并搞好路间及排水沟建设和绿化带建设,形成绿化景观带。

二是建设独具风格的乡村农居。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施工的办法,对现有农户庭院进行改造升级,把居住比较差、交通不便的农户和土坯房、干打垒房屋进行搬迁和重建,达到整齐划一、特色明显、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的要求。

三是整合项目,建设xx村综合服务大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20_年向上级部门争取启动建设加层办公室、服务室、图书室、活动室、村文化活动室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

四、扶贫攻坚措施及思路

1、几点措施

为确保扶贫对策和目标的落实,尽快改变xx村的贫困现状,必须强化以下三项措施:

第一,成立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分片群防群控,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连片统一打药,彻底解决木虱满天飞的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第二,实行土地流转。把土地向种田能手和产业能手,农民通过培训到外面打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通过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收入和产业分红,提高农民收入。

第三,落实工作责任。村两委班子实行分片包干,全面负责xx村的扶贫工作,力争今年扶贫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足额支付,建设绿化新农村建设点各项工作。

2、几点思路

一是村两委班子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标、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措施、考核有内容。

二是为扶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助推扶贫攻坚,用政策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金融、扶贫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这样,既可以减轻农民业的负担和压力,又能确保扶贫目标的实现。

三是在项目上给予支持。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农村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在各贫困村争取项目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四是建好班子,提升农民素质。贫困村能否脱贫,村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素质是关键。必须把那些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善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重用上来,建设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同时,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加强对村民的专业技术培训,达到扶志(志气)、扶知(知识)、扶智(智慧)的有机统一,为农村实现整体脱贫奠定基础。

农村脱贫人口调研报告范文 第九篇

严湖村贫困现状剖析

严湖村有28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681户,农业人口2765人。该村位于上犹县社溪镇北部山区,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扶贫力度,推进精准扶贫,基础设施有了一定改善,贫困户减少到目前的132户416人。但由于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产业基础脆弱,农民收入水平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720元,只相当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17元的。分析该村的贫困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农田水利设施差,土地产出低。全村共有耕地1884亩,人均耕地亩,只相当于全省人均亩的、全国人均亩的。加上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山塘、水渠等水利设施严重老化,大部分山塘水库等灌溉工程因无资金维修,不能正常运转或带病运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大部分耕地属中低产田,甚至是“望天田”。种植结构单一,基本上只种一季水稻,种植效益低。人均山地虽有亩,但多为荒山和残次林,占全村林地80%以上;油茶林全部为低产油茶林,产量很低,经济效益差。

(三)群众收入低,居住环境差。就该村整体情况来看,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务工、务农两个方面。务农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小部分农户养猪、鸡、鸭、鱼或牛、羊等,但形成不了规模,基本满足于自给。为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当地政府正着力推进油茶低改,但这些项目由于刚刚起步,带动农户增收的效应还未能发挥,农户收入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低于国家贫困线的贫困户132户,416人,贫困户数占全村户数的。在住房方面,通过近年来的土坯房改造,尽管大多数土坯房改造完毕,但相当一部分农户只是搭起了房屋的框架,无钱装修,生活设施简陋,有的为建房还欠了一屁股债。尚有70户农户仍然无力改造。

(四)增收难度大,脱贫任务重。要改变严湖村的贫困面貌,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一方面,必须有效解决贫困户增收问题。造成该村农户整体收入较低,除了该村土地资源不足、生产条件较差、没有带动群众致富的龙头产业外,与当地群众的文化技术素质和思想观念也有很大关系。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群众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无论是思维方式、生产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跟不上形势发展,有的甚至存在较严重的“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劲头,不思进取,无心脱贫。村里文化生活贫乏,导致村民喜欢聚集打牌,喜欢“东家长,西家短”的议论是非,创业氛围不浓,致富热情不高。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一般家庭只要有劳动力且身体健康,能出去务工,就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该村目前之所以还有132户计416人没有脱贫,其主要原因在三个方面:一是大病医治拖累所致。很大一部分贫困户是因患重病,医治花费大导致负债累累,陷入贫困。在贫困人口中,有126人身体不健康,患有各种慢性疾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其中有丧失劳动能力,不仅不能劳动,还需常年吃药并要有人照料,平均每户每年医疗消费为1056元,占家庭开支的20%以上。二是缺劳力缺技术。据调查统计,有近70户(占贫困户的53%)因为缺劳动力,有54户(占贫困户的41%)家庭因为残疾或患有慢性病而无法做事,只有闲在家里。还有16户虽有劳力但不懂技术,生产开发效益低,又无一技之长,打工靠卖苦力收入不高也不稳定,导致致富无门、增收无力。三是先天不足。在132户贫困户中,有88户低保户(占贫困家庭的67%),因种种原因导致入不敷出,必须依靠农村低保维持基本生活。还有14户五保户,必须由政府给予生活保障。

严湖村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成败在于132户的增收脱贫问题,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奏效。

坚持标本兼治,因户精准施策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严湖村虽然贫困程度比较深,但也有一定的发展基础,通过扶持可以改变落后面貌,实现脱贫目标。关键是要针对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选对路子,坚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与增加收入同时并进,瞄准对象,精准施策,破解难题。

(一)坚持长短结合,发展产业增收。近期,要集中力量抓好三件事,尽快增加贫困户收入。一是抓两个基地。拓展油茶基地,在两万亩低改和两千亩新植油茶的基础上,继续新增油茶低改5000亩,新植油茶亩,逐步成片。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每年增加500亩,最终达到3000亩以上规模。二是抓种养发展。包括:巩固水稻种植,提高种粮效益;依托龙头企业,与赣州城区市场对接,采取“公司+农户”形式,种植500亩大棚蔬菜;利用低山丘林山坡和门前屋后等闲置土地,栽种桃、李、梨、金桔、蜜桔、板栗、杨梅等小水果1000亩以上;利用闲置山场,发展生态养鸡、养牛等产业,增加部分收入。三是抓光伏发电。利用村部学校等公共建筑屋顶,鼓励和扶持农户利用家中屋顶发展光优发电产业,形成稳定收入来源。

在发展好上述三个产业的基础上,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从保护好严湖古井、古屋、古驿道、古树等具有文化底蕴的古代遗迹入手,进行修缮升级,保护好集中连片老土坯房,改造升级为百年客家民居;利用新江河落差大、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新江河漂流、新建古法榨油厂和油茶文化、新型“农家乐”等项目,发展严湖旅游,使其逐步成为严湖百姓持续增收的重要产业。

(二)坚持标本兼治,抓好教育培训。充分发挥教育培训“拔穷根,挪穷窝”的优势,加大教育扶持力度。一是要抓基础教育。从改善教学条件入手,让更多的青少年通过学习深造走出大山。为此,一方面要新建新江教学点,完善严湖小学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恢复村完小,解决上学难的问题。一方面通过建立助学制度,防止因穷辍学。可成立村助学基金会,接受社会各界捐款,对困难农户子女上学实行资助,对考入大学的学生实行奖励。此外,还可对接政府有关部门热心人士和社会各界助学团体,形成“一对一”帮扶,防止因学致贫。二是要抓职业技术培训。积极协调培训机构和劳保等有关部门开展技能培训,确保初、高中毕业生在没有考上高中、大学之后,都能接受职业教育,使农村新增劳动力都能掌握专业技能,就地转化或者外出务工、经商。切实用好国家对职业教育农村籍学生给予教育补助和推荐就业的政策,有效减轻家庭教育负担;同时,可成立村农民夜校,根据生产发展需要,组织开展蔬菜、油茶、水果种植和生态环保养殖技术培训,提高生产开发效益。

(三)瞄准132户贫困户,落实近期脱贫措施。为实现上犹县确定的解决绝对贫困的目标,当务之急是瞄准132户461人的增收脱贫问题。当下,要集中力量抓好两个增收项目建设。一是油茶低改。平均每户扶持油茶低改10亩,按照第一年投入1100元(油茶低改可补助800元),后两年每年投入300元的标准,每年每户再扶持3000元,连续扶持3年直到进入产果期,实现盛产期每户每年稳定增收4万元左右(近期每户7000元左右收入)。二是光伏发电。选择租用一个闲置山场,集中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平均每户30平米,每户贷款万。在脱贫之前,每户每年补助4000元,解决贫困户的还贷问题,并可实现每户每年5000元左右的稳定现金收入。与此同时,按照国家政策,对14户五保户、88户低保户,实行兜底政策,解决好贫困户的基本生活问题。对132户贫困户中72户有小孩上学的家庭,发动省公安厅的干部职工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降低小孩上学负担,并帮助争取国家有关政策,确保不因学致贫。对居住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14户农户,列入搬迁扶贫范围,搬迁安置到城区或工业园区附近,通过技术培训等,帮助进入工业企业就业,解决好生活出路问题。

农村脱贫人口调研报告范文 第十篇

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笔者作为农发行零陵支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就零陵区富家桥镇王何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王何村是零陵区列入建档立卡的41个重度贫困村之一,20_年全村贫困面为28%,目前下降到19%。该村属南岭山区,耕地面积580亩,人均耕地约亩,有5个村民小组114户406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70人,常住人口300人约占总人口的73%左右,大部分为患病人群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

王何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11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7%以上。20_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70%、养殖业收入占10%、务工收入占20%。

二、调研过程

此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集中调研。笔者先利用三天时间集中调研了王何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10户典型贫困户,之后又利用7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王何村及32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

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32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王何村20_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112人,20_年脱贫10户30人,现有贫困户22户82人。

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八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

第四阶段,集中办理。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政府有关部门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挂图作战。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因病致贫。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就医条件比较差,患上了严重的癌症、心脏病、心肌梗塞等疾病,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目前,32户贫困户112人中因该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贫的占25%。

(二)因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金昌市区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8%。

(三)要素缺乏致贫。

一是王何村水资源短缺,灌溉条件差,以水稻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

二是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劳动力年轻人习惯于首选传统的苦力型工种,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

三是因打工意外致贫。该村一名年轻人在外打工因意外左手被机器卷入轧断,现左手截肢,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致贫。

四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四)自然规律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

农村脱贫人口调研报告范文 第十一篇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_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合作社发展的新要求,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围绕农民合作社在促农增收脱贫攻坚中的功能作用等当前合作社发展的重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

一、合作社发展的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6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自治区级示范社12家,市级示范社3家),其中,种植业112家、养殖业45家及农业服务10家,入社社员2564人,带动农户7520多户,20_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产值约亿元。合作社主要经营发展“三特”水果产业、特色农业、特色养殖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其中威观三特水果专业合作社注册“xx”商标、xx乌鸡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xx乌鸡”商标、无公害水果专业合作社注册“孝敬心”商标、xx生态金花茶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xx”金花茶商标及xx高原果蔬合作社注册“xx高原”商标等。几年来,为合作社争取到上级扶持资金532万元。

二、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帮助成员脱贫的经验做法

(一)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按照“以小农户形成大规模、建设产业链、扩大扶持覆盖面”的发展思路,推行合作社“七规范、五统一”的标准化建设,从而实现农户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有效带动我县贫困户发展“三特”水果产业、特色农业、特色养殖业等优势特色产业。

(二)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益。合作社通过流转贫困户的土地,可让贫困户获得流转土地收入,既增加了收入,又降低了经营土地的风险,充分利用了闲置土地,实现了土地效益最大化。

(三)在扶贫方式上,合作社致力于村脱困、户脱贫,把合作社纯收入的60%作为合作社成员分红,确保合作社成员收入增长。合作社的这一扶贫方式既为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又为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搭建了平台。

三、地方政府发挥合作社作用开展脱贫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20_年我县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百日攻坚大行动,坚持把党组织建在合作社、党员聚在合作社、农民富在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带动、示范、辐射作用,引导合作社党员围绕中心任务,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气象。

(二)开展合作社评选表彰工作。近年来,我县农民合作社迅猛发展,主动适应“三特”农业发展新形式,开拓创新,转变方式,对促进和推动“三特”农业提质增效、上档进位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表彰奖励先进,进一步发挥辐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三特”农业提档升级,我县开展了农民合作社评选表彰活动。

三、存在问题

(一)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值小,经营不成规模,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低。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续了过去农民“打伙求财”、“合股经营”的特点,普遍存在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快的现象。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社员为15人,入股会员100人以上的合作社仅7家,有的合作社成员挂名,不参与入股。

(二)管理水平不够高,带动能力不强。农民发起人的工作热情虽然很高,但普遍缺乏经营管理能力、获取信息的平台及资金,基地硬件设施不齐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加快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同时,目前绝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生产、轻加工、轻销售,农产品附加值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产品销路不畅,带动农民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增收的能力不强。

(三)制度不够健全,运作不规范。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他们对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制度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往往习惯于听从政府指挥,缺乏必备的管理知识,缺乏决策能力。很多组织内部也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执行不力,往往形同虚设;部分专业合作社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和规范,宗旨模糊,责任不清,特别是在利益分配机制上还没有真正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同时,组织开展活动较少,导致会员联系不紧密,合作社改组、解体频繁,甚至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空有其名。目前我县167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管理规范、能有序开展工作的只占1/3左右;勉强维持的占1/3;其余1/3基本上有名无实,既无办公室场所,也没有制定相关的章程和制度,更没有没有组织会员开展过任何活动。

四、发挥农民合作社优势带动精准扶贫的建议

(一)将试点农民合作社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着力点。因地制宜出台一系列支持精准扶贫试点合作社发展的措施,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同时健全内部机制,强化设立程序、运行机制、民主管理、财务核算、利益分配“五个规范”,完善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功能,使其成为引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逐步形成 “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经营模式。

(二

推荐阅读:

小学教师编辑材料范文共60篇

工厂好人好事简短范文推荐24篇

说课稿格式范文高中政治通用24篇

汽车美容开店策划方案范文通用16篇

公司租车辆的通知范文44篇

保安人员自传范文推荐10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