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推荐23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2-25 10:21:4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眼科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 第一篇

为进一步强化和规范我市医疗服务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医疗服务市场中的各种违法违规的医疗行为,确保人民群众就医安全,市政府决定从20xx年6月起,集中6个月时间在全市开展医疗服务市场专项治理工作。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专项治理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卫生、工商、公安、药监、科技、监察、宣传等部门联合行动,以维护规范有序的医疗服务市场为目标,以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目的,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顿。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行医犯罪活动,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的医疗行为,规范医疗市场经营活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保障群众的身心健康,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通过治理整顿,清除危害医疗市场经济秩序的非法行医活动,使严重违法违规案件得到依法严肃处理,医疗广告市场得到净化,各医疗机构经营活动进一步规范,人民群众对医疗市场秩序满意程度明显提高。

二、组织领导

全市医疗服务市场专项治理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市卫生局为主要牵头单位,宣传、工商、公安、药监、科技、监察等部门组织实施。为了加强治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经市政府同意成立医疗服务市场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领导小组下设整顿医疗服务市场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王改正同志兼任,市卫生局医政处副处长王红艳任副主任,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负责制定整顿工作计划,具体组织、协调、实施和督导医疗市场的治理整顿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指定有关负责人担任联络员,具体负责部门之间的联系并落实各自的工作任务。

各区县的整治工作在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市政府的部署,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抽调专人,扎扎实实组织实施好各区县的医疗服务市场的整顿治理工作。在全市形成市、区县两级联动,部门协作,执法有力的整顿工作局面,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取得良好效果。

三、部门分工

卫生行政部门是卫生执法的主体,要进一步加大医政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查处违法违规医疗行为,组织、协调、督导全市医疗服务市场的专项治理工作。

宣传部门要组织各媒体大力宣传专项治理整顿工作的意义,及时报道整顿工作的情况,监督各媒体刊登医疗广告的行为。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规范医疗广告的刊播行为,建立起医疗广告的长效监管机制。

xxx门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医托的违法犯罪活动,制止房屋出租户为非法行医人员提供医疗场所,保证卫生执法的顺利进行。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查处使用假劣药品、过期药品和违法自配制剂的医疗机构。

市科技局重新审定医学科研机构的资格,明确科研机构的经营范围,规范医学研究机构的经营行为,禁止其开展医疗活动。

xxx门监督各职能部门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依法行政。

四、主要任务

(一)依法取缔擅自开展医疗活动的无证机构、个人诊所、未经审批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店坐堂医生等。(市卫生局)

(二)清理医疗机构内的非卫生技术人员承包开设专科,特别是泌尿性病和肝病科,规范医疗机构的经营和管理。(市卫生局)

(三)依法查处超范围执业的医疗机构及未注册的卫生技术人员从业(含未变更执业地点)人员,纠正违法违规医疗行为。(市卫生局)

(四)清理未经审批乱挂的“中心”、“研究所”、“专家门诊”等不规范的医疗机构名称牌匾。(市卫生局、科技局)

(五)清理医疗机构内假药、非法自配制剂、不合格的药品。(市药监局)

(六)查处为非法行医人员提供医疗场所的房屋出租户,清理非法开设医疗点的外地流动人员。(市公安局)

(七)停止各媒体刊登非法医疗广告,包括:未经审核的医疗广告,超出审批内容的医疗广告,以信息、热线、专栏、讲座等形式的软广告。查处刊登和制作非法医疗广告的广告公司、媒体和医疗机构。(市工商局)

(八)重新审核医学研究机构的资格,凡不符合医学科学研究机构规范标准的一律撤销,禁止以医学研究所的名义开展医疗活动,刊登医疗广告。(市科技局、市工商局)

(九)严厉打击医托的违法犯罪活动,禁止以不正当的手段进行非法经营。(市公安局)

(十)组织各媒体对非法行医的行为及时曝光,揭露非法行医的内幕,向社会宣传卫生法律常识,提高社会群众的识别能力。(市委宣传部)

(十一)对行政不作为、整治工作不力、渎职等违法行政行为,要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任人的责任。(市监察局)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专项治理工作实行各区县、各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各区县政府要成立专项治理工作的领导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各职能部门要制定出相应的工作方案,指定专人落实各项工作。各主要负责人对重点区域、重点任务、重大案件要亲自抓,亲自查。要建立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权责一致的责任追究制,对整治工作不力,失职渎职导致管理范围和管辖地违法违规长期得不到治理的领导干部,要追究其责任。

(二)分工负责,密切合作,形成合力。专项治理工作按照依法管理、属地管理和谁审批、谁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形成有力的治理工作态势。

(三)突出重点,集中精力,严查大案要案。各区县、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和当地实际,确定整顿工作重点,要进一步加大办案力度,查处一批影响恶劣、危害严重的违法大案要案,从重从快惩处,推进整顿和规范医疗市场工作顺利发展。

(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各部门要公布举报电话,发动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举报,置违法违规行为于社会严密监督之下。

眼科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 第二篇

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加强医疗卫生领域风险防控工作部署,深入推进风险防范排查化解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市医疗卫生领域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连政办传〔20_〕50号)文件精神,制定我县医疗卫生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从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正确看待和评估当前医疗卫生领域风险防范形势,充分认清做好医疗卫生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的极端重要性,时刻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以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紧抓好医疗卫生领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二、重点任务

各有关单位要树立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强烈的“答卷”意识,努力将各类风险隐患防范于未然、化解于无形。

(一)全力保障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安全是诊疗活动的主线,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底线,是依法执业的红线。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工作量大,医护人员负担重,极易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事故。特别是医院感染管理、医疗废物管理、血液相关安全管理,环节多、隐患多。要健全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血液采集、运输、保存、使用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二)严密防控公共卫生领域风险。要全面落实好疫苗监管责任和制度措施,加强预防接种安全管理,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等规章制度,确保疫苗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安全可控。要严控各类传染病,一旦发生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血液传播类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输入性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等群体性暴发疫情,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病例救治和隔离、检测、感染控制、疫情处置等工作。要强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全面掌握本地区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彻底排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督促用工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控制度、完善防控设施设备,防止发生职业病危害事件。

(三)坚决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领域风险。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力抓好医疗卫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要结合夏季高温、用电高峰等特点,深入开展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消除各类火灾隐患。要加强对医院建筑、车辆、电梯等重点设施和危险化学品等重点物品的管理,严防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事件发生。要切实加强后勤管理,保障食堂食品安全,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四)统筹抓好其他风险防控工作。要高度重视健康信息数据安全,按照“谁收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做好信息数据安全保障工作。要积极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突出抓好“失独家庭”人群,落细落实各项扶助政策,防止发生集体赴省进京上访等事件。要加强医疗纠纷预防,依法处置医疗纠纷,保持对涉医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对伤医、闹医、辱医行为快速处置。要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组织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治理,防止发生收受回扣等贿赂案件。要抓好公立医院债务化解、医疗机构编外人员管理等工作,保障医疗卫生秩序稳定。

三、工作步骤

(二)整改落实阶段(8月31日前完成)。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切实加大整改力度,边查边改、即知即改、分类整改。对能马上整改的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及时整改到位;对一时无法整改到位的,要制定详细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时间进度,确保今年8月底前,各项整改工作全部落实到位。要严防死守,彻底杜绝发生各类重大责任事故。

(三)总结提升阶段(9月1日以后)。对全县医疗卫生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总结性材料上报市政府。同时,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堵住监管漏洞。着力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包括风险研判、风险评估、横向协同、纵向联动、防控责任落实等各个方面,不断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四、保障机制

医疗卫生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工作,要以对党的事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打好主动仗,坚决守住全县医疗卫生领域的安全稳定底线。

(一)强化组织领导。要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县政府成立由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县卫健委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各有关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医疗卫生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县医疗卫生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县卫健部门严格落实行业监管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履行好工作职责。

(二)强化督导检查。县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不定期地组织对全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风险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全覆盖式督导,做到无死角、无遗漏,确保各项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各类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到位。对官僚主义不作为、形式主义走过场的将在全县通报,对未按规定开展排查和整改导致责任事件发生的,依法依规从严追究责任。

眼科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 第三篇

一、总则

为了切实做好我院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及病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1、成立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应急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一)

职责:

①严格遵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对全院的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化管理。

②收集、汇总、分析有关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的信息,提出紧急处理措施,进行现场处理,并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汇报。

③配合上级部门对医疗废物进行检测及调查。

2、成立应急处置工作队(名单见附件二)

职责:

①负责全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的出场处置。

②及时向医院医疗废物、废水管理领导小组汇报现场处置情况。

三、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

1、技术保障:医院所有人员(包括院领导、中层干部、医务人员、行政后勤人员、临时工)认真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保证医疗废物管理落实到位。

2、后勤保障:医院保障提供医疗废物管理所需的工作经费,配齐所需的消毒药品及器械设备,保证年需物资的供应。

四、现场处置

医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领导小组接到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通知后立即提出紧急处理措施,并安排应急队进入现场进行处置。

五、紧急处理措施

1、确定流失、泄漏和扩散的医疗废物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并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2、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3、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六、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处理工作的评估

领导小组对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处理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出意见和建议,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眼科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 第四篇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我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根据市卫计委《关于印发全市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从现在起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以“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以加强核心制度落实、完善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落实患者安全目标、防范医疗纠纷为着力点,全面查找重点科室、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控,促进全院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二、活动内容和安排

本次“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的时间集中安排在3月-6月上旬。

1.宣传发动阶段:3月1日—3月10日

(1)召开全院临床、护理、医技人员大会,宣布《医院20xx年“医疗质量安全百日专项整顿”活动方案》,各临床、医技科室高度重视,形成良好氛围,保障活动有序进行。

(3)各科室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并领会活动方案。

2.自查、学习培训阶段:3月10日—4月10日

各临床、医技科室结合科室工作实际,全面排查医疗、护理、医技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以及安全隐患。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自查工作:

(1)完善质控体系,质控工作常态化。完善科室医疗(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科室医疗小组必须进行医疗质量控制活动,确定每月2次业务学习和病例讨论的时间。

(2)落实核心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各科室组织学习18项医疗安全核心制度、20xx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本科室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并在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科室二线、三线听班制度的落实、交接班制度和请示汇报制度的落实。危急值报告及处理。

(3)强化急危重症管理,畅通绿色通道。对急危重症病人管理,必须制定明确的程序和措施,树立并落实完善检查、急症急查、重症重查、立即检查的思维意识,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特别是预防和救治肺栓塞的预案和猝死抢救的演练,医技科室重点加强心肺复苏培训与考核;各部门加强急救绿色通道的协调,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和救治及时。

(4)围产期安全、围手术期安全、有创操作等方面管理。尤其是加强手术安全核对制度的执行,提高对术后并发症防范。

(5)加强病情评估与沟通,防范医疗风险。及时全面对急诊、住院病人进行评估,掌握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目前的主要问题,分析存在的风险性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性。尊重病人及其家属,及时有效的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多倾听患方的意见建议,耐心解答患方的问题。通过良好的沟通,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增强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理解。

(6)规范临床用药管理,促进合理用药。规范临床用药,严把用药指征。控制药品使用,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

(7)落实医院感染制度、规范及流程,防止医院感染事件发生。落实医院感染制度、规范及流程,尤其是消毒隔离制度;进一步规范各项诊疗技术操作,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和重点操作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加大一次性医疗用品、复用诊疗器械、物品的管理。

(8)严格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实行相应的奖惩措施,各科室对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要认真组织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从中汲取教训。各临床、医技科室把医疗质量与安全自查发现的问题梳理分类,建立台账,并报告相应的职能科室。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院感科结合核心制度、肺栓塞、急危重症、医院感染、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不良事件、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组织不同形式的培训、讨论、汇报、比赛、演练,促使科室分析问题,提高安全意识。

3.督导检查、整改提高阶段:4月11日—5月11日

(1)问题整改:临床、医技科室根据医疗质量与安全自查发现的问题台账逐项整改。

(2)医务处、护理部、院感科、门诊部督导检查:组织相关人员对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医疗质量和科室规范化管理进行全面的检查,把发现的问题与科室自查问题台账一并作为整改的内容,督导科室规范整改。医务处、护理部、院感科、门诊部根据问题导向,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员专项检查、重点督导整改。医务处、护理部重点对核心制度落实、肺栓塞预防诊疗流程、急危重症处理、围手术期管理、指南共识的学习落实、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不良事件、病情评估、医患沟通、多学科会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方面督导整改。门诊部重点对120、急诊急救、急诊绿色通道、危急值管理、医技科室应急预案、心肺复苏演练、就医流程优化、门诊安全措施等方面督导整改。院感科重点对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新生儿室、内镜室等进行重点检查、督促整改。

4.持续改进、巩固总结阶段:5月12日—6月10日

(1)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加强教育培训,着力增强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重点培训学习核心制度、指南共识,强化“三基”训练、加强安全教育和风险管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临床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营造人人重视医疗安全、人人落实医疗安全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围。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分析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医务处、护理部、院感科、门诊部等职能科室把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的经验、成果、存在问题、合理化建议等,梳理成册,提出改进的制度与规范。坚决纠正有章不循、执章不严、各行其事的不良习气,真正把制度落到实处,通过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实现管理制度化,质量标准化,工作程序化、操作规范化、监督经常化,形成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长效机制。

(2)履行监管责任,加大监管力度。职能科室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指导科室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各项工作。建立医疗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对于疏于医疗安全管理、存在重大医疗安全隐患,或者发生重大医疗安全事件的科室和相关人员,要进行严肃处理,并从重追究相关失职人员的责任。

(3)对在“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科室及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不积极参与活动,不认真自查、整改的科室和个人按照《医院奖惩条例》给予处罚。

三、活动要求

目前我院医疗服务总量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医疗服务效率不断提升。同时,医疗安全风险隐患也随之增加。要充分认识做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科主任作为科室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医疗活动月(安全月)”方案的实施,要理顺工作机制,周密安排、精心部署,切实做好此次“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的开展,认真组织学习相关的活动文件、医疗核心制度、法律法规、本科诊疗常规和技术常规,要求科室全员参与,不能流于形式。

通过深入开展该活动,做到强化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意识到位;规章制度落实、规范化操作到位;质量监管部门监督作用到位;奖惩措施落实到位。全面提升我院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眼科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 第五篇

根据临沂市《“规范执业行为,防范医疗风险”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全县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防范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结合当前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贯彻落实《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增强医疗机构主体责任意识、依法执业意识,强化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积极防范医疗风险,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

二、重点内容

对照《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在普法宣传、医疗机构自查的基础上,对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含民营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一)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情况。是否建立投诉接待制度;是否设置统一投诉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是否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诊疗规范等培训;是否严格执行药品、医疗器械、消毒药剂、血液等的进货查验、保管等制度;是否存在使用不合格的药品、医疗器械、消毒药剂、血液的行为;发生医疗纠纷是否告知患方解决途径;是否按规定封存、保管、启封病历资料和现场实物;是否按规定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重大医疗纠纷等。

(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是否按规定制定和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是否按规定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开展医疗新技术是否开展技术评估和伦理审查;开展具有较高医疗风险的诊疗活动是否提前预备应对方案防范突发风险。

(三)病历书写与管理情况。是否按规定填写、保管病历资料,是否按规定补记抢救病历资料;是否对医务人员电子病历权限严格管理;是否存在病历签字人员与实际诊疗人员不符的情形;是否按规定为患者提供查阅、复制病历资料服务等。

三、时间安排

(一)自查普法阶段(7月份)。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县局将指导医疗机构通过组织法律知识讲座、发放宣传彩页等活动,积极推进普法宣传。督促医疗机构建立自查制度,使医疗机构变“要我依法执业”为“我要依法执业”,增强主体责任意识。

(二)监督检查阶段(8月份)。按照《条例》涉及的相关内容,县局将组织开展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包括民营机构)监督检查。针对检查情况,制作书面反馈意见,督促整改,对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三)整改提高阶段(9月份)。对监督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梳理分析,对反复发生、频繁出现的问题,通过采取监督检查“回头看”等方式进行重点治理,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四)总结分析阶段(10月份)。汇总专项治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做好相关数据整理分析,评估典型案例及工作成效,于10月10日前将专项治理工作总结和附表1、2原始表报送监督执法大队卫生监督三科。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专项活动是加强医疗管理,提升医疗质量,防范医疗风险,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各医疗机构要认真统筹谋划,合理确定实施步骤,采取有力保障措施。做到将专项治理与医疗机构综合监督检查、国家“双随机”监督任务统盘考虑,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强化督导检查,保障工作取得实效,使专项治理真正达到“规范执业行为,防范医疗风险”的目的。

(二)因人施教,科学组织人员培训。《条例》20_年10月1日起颁布实施,各医疗机构要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和《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县局相关业务科室和监督执法大队要认真研究法律适用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现场指导、举办培训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确保依法履行法律职责。

(三)建立健全管理长效机制。各医疗机构要建立本机构全员参与、覆盖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健全与绩效考核挂钩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奖惩制度,形成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县局将日常质量安全监管情况纳入等级评审、专科建设、绩效评价等重点内容,对于重大质量安全隐患、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实施“一票否决”,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落实管理责任,排查整改风险隐患,切实保障诊疗安全。

眼科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 第六篇

为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食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以下简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有效、有序的进行,提高应对各类物中毒、自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伤病员为中心,以救死扶伤为宗旨,以体现社会公益性为前提。

二、目的与任务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应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方针。

平时要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各种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各种急诊急救仪器技术操作能力以及各种急救知识的培训,逐步提高我院紧急医疗救援能力。

(二)建立紧急医疗救援组织机构及应急队伍,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收集与报告

突发事件发生后,院总值班及所有工作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将收集到的信息逐级上报,并要求及时、准确、全面。任何科室或个人对突发事件信息不得隐瞒,缓报和漏报。报告程序见附件二。

四、急救物资的管理

院办、医务科、药剂科、配合,制定出我院应对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急诊设施、设备、药品、车辆、通讯等急救器材的明细清单,定点存放并定期检查。一经发现过期或损坏,应及时更换和维修,保证急救物资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100%完好率。任何条件下,无紧急医疗救援领导小组负责人的指示,不得随意挪做他用。紧急情况下,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可调用任何科室的急诊设备。

五、人员调配

当接到突发事件医疗救援指令下,为提高应急反应速度,院总值班可立即指派值班医师紧急出动。当启动应急预案后,领导小组应及时通知应急队员迅速集中赶往出事地点,若事态扩大到需要支援时,领导小组有权在全院范围内抽调人员,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拒绝或阻挠。

六、紧急救援措施

防治组人员赶赴现场后,要及时制定抢救方案,并采取果断措施,防止灾害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对原因不明的集

体中毒除常规处理外,应及时通知本地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排查。

紧急医疗救援本着先重后轻的原则,应对伤者进行简单的止血、包扎、止动,遇生命体征不稳的伤病员,应就地抢救,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进行转运,若现场抢救有困难,应及时与紧急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汇报,求得支援。避免因衔接失误延误病员的抢救。

对新发现的`传染病,参加处理的工作人员应采取防范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对接触人员应采取医学观察措施,有关区域要按规定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发生。

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全院职工均要紧急动员起来,从人员、设备、物资、病房等各方面作好接收救治伤病员的准备,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拒收病员。

七、卫生救援的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一)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一次事件出现特别重大人员伤亡,且危害人员多,或者国家规定的特别重大事件(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

件)导致大量人员伤亡,需请求上级机关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给予支持者。

(二)重大事件(Ⅱ级)

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三)较大事件(Ⅲ级)

一次事件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四)一般事件(Ⅳ级)

一次事件出现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八、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

(一)Ⅰ级响应

1、Ⅰ级响应的启动

发生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全院总动员仍不能完成救援工作,需请求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派出支援。

2、Ⅰ级响应行动

当接到关于卫生工作救援特别重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应立即启动紧急医疗救助预案,进行全院总动员,派出专家组对伤病员进行综合评估,组织现场救治;并立即将情况逐级汇报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求得紧急支援。

(二)Ⅱ级响应

1、Ⅱ级响应的启动

发生特大突发公共事件,需举全院之力才能完成救治任务,必要时可请求上级医院予以支援者。

2、Ⅱ级响应行动

当接到关于卫生工作救援重大公共事件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医疗救助领导小组应启动紧急医疗救援预案,组织专家组对伤情进行评估,开展医疗救治,并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趋势,专家组在进行紧急救援的同时应提出应急救治的建议,并及时将情况向院救援领导小组汇报,救援领导小组根据情况请求上级医院支援,并将事件汇报给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三)Ⅲ级响应

1、Ⅲ级响应的启动

发生一次性事件出现较大人员伤亡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Ⅲ级响应行动

当接到关于医疗卫生工作救援较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应派出专家组到达现场,迅速组织开展现场医疗救援工作,并及时将情况向有关部门汇报。

(四)Ⅳ级响应

1、Ⅳ级响应的启动

发生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事件者。

2、Ⅳ级响应行动

当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急诊科立即派出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到达现场进行救治,并将现场及救治情况汇报医院办公室,以决定是否需派其他科室予以增援。

九、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院得到救治,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可宣布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

十、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科室和个人要给予表扬加奖励,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眼科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 第七篇

一、前言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我院的相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二、目的

确保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意外事故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将意外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防止意外事故对人体伤害或环境污染扩大,尽最大努力减轻其危害程度。

三、预案启动条件

凡在我院范围内发生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即启动本预案。

四、医疗废物意外事故是指:医疗废物未按《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处理而发生的流失、泄漏、扩散和人体伤害。

五、对策与措施

(一)、组织领导,部门配合

当发生医疗废物意外事故时,事故发生科室应及时报告科室领导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办公室及时报告院领导,由院领导统一部署应急处理工作,协调临床科室、医教科、控感办、后勤总务科、保卫科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与分工,做好各项应急处理工作。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以及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处置效果评价,各部门应服从命令,积极配合。

(二)、报告

事故发生科室应于第一时间报告医院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办公室及控感办,并及时报告院领导,由院方按照xxx《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七条和第八条要求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意外事故情况和调查处理结果。

(三)、收治暴露人员

当有人暴露于泄漏或扩散的医疗废物时,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将病人收治于相关业务科室,接受科室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

(四)、各部门职责

当发生意外事故时,事故发生科室应于第一事件按程序进行报告,并争取时间积极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处理事故现场,控制事故扩大化。总务后勤务负责提供人力物力和医疗废物技术支持,处理事故现场,配合事故发生科室追回流失的医疗废物;控感办负责提供现场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技术支持;感染科、皮肤科等临床科室应做好急救准备;其他部门和科室应服从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的指挥调度。

(五)、消毒隔离防护要求

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时,根据医疗废物性质及时对被污染的环境进行空气、物品和人员隔离,对隔离区域进行空气、物品及物品表面消毒;发生人体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清洗和消毒后在考虑收住相关业务科室;在应急处理现场时,各类人员应采取呼吸道、血液和皮肤粘膜的保护措施。

(六)、宣传教育

发生意外事故时,在有效范围内进行正面的应对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稳定公众情绪,保障正常的医疗秩序。

六、痕迹管理

各参与意外事故处置的部门科室,应对其所履行职责和工作进行认真记

眼科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 第八篇

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充分展现全市卫生系统精神风貌,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患安全为目标,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认真查找和解决医疗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质量、提高水平,努力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活动范围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心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将各类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活动范围,实现医疗卫生系统全覆盖。

三、工作目标

(一)加强班子和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卫生行政管理政策,着力解决综合管理中存在的水平不高、管理涣散、制度缺失、政令不通等问题,实现医疗单位纪律严明、管理严格、政令畅通、心齐气顺的目标。

(二)加强和规范质量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医疗服务核心制度,着力解决医疗卫生管理中存在的规范不严、操作不当、质量不高等问题,实现医疗单位规程齐全、照章办事、按规操作、合理诊疗的目标。

(三)加强行风建设。全面落实行业监督防控制度,着力解决药品和医用耗材购销不规范、医疗环境较差、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实现医疗单位药品购销规范、诊疗环境优化、服务态度明显好转的目标。

四、工作内容

(一)加强班子建设,提升管理能力。一要明确责任。院长是医院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坚持正确的政绩观。院长要尽量减少临床专业技术服务,以主要精力加强和改善医院管理、维护公益性质。二要强化考核。院领导要定期研究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服务态度等工作,确立质量与安全工作重点目标,组织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持续改进措施。要建立科室每周一次、医院每月一次的医疗服务质量讲评分析会,查摆问题、分析原因,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三要加强督导。要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意见;要结合医师定期考核、医务人员医德考评等,建立医院及其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公示制度。院长重点要体现在“接地气”上。

(二)健全工作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要整章建制。各级医院要根据职责分工,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省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实施细则》及医院建设标准、医务人员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新医改政策要求,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二要规范操作。在具体工作中要严格依法执业,行为规范。三要严格奖惩。要根据相关制度制定具体的违规惩处规定,引导约束全体医务人员按章办事、按规操作,并建立长效机制,扭转因制度不落实、执行不力而引发医疗安全隐患等问题。

(三)规范医疗行为,消除安全隐患。一要严格落实各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度。坚决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医院核心制度。二要加强重点环节质量控制。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点加强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新生儿室、内窥镜室等部门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加强医疗技术和人员资格准入,严格对大型医用设备、介入技术、人工关节等高新技术的准入和临床应用管理,维护患者安全,坚持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因病施治。三要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加强临床护理工作,营造关爱患者的氛围。临床护理工作要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中,倡导微笑服务,努力营造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尊重病人、帮助病人的氛围。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强化分级护理质量管理,切实落实基础护理和危重症病人的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健全护理业务培训制度,强化护理人员“三基三严”训练与考核,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四要开展专项活动。各级医院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大力发展重点学科。要开展以卫生政策学习考核、医疗护理技术操作演练、医疗文书书写、科研成果展评等为内容的岗位练兵活动,提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各县区卫生局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理论测试、督查考核、专家点评、突击演练、满意率调查等活动,检验质量大提升活动的成效。五要采取切实措施,努力降低次均医疗费用。全市各级公立医院要以20xx年次均住院费用为基数,做到零增长,并采取综合措施,降低药占比,努力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一是要继续执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二是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基本药物使用率。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率不得低于15%,二级医院不低于30%,基层医疗机构不低于80%。新农合患者目录内药品使用率市级三级85%以上,市级二级90%以上,县级医疗机构95%以上;目录内诊疗项目使用率市级医疗机构比例80%以上,县级达到85%以上;三是继续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费用限价管理;四是开展预约诊疗、错峰服务、延长专家门诊时间等具体措施,使患者的就医感受明显好转。

(四)加强学科建设,注重人才培养。一是强化学科管理,加大学科资源投入,增加临床绩效。加强单位和科室重点学科管理,建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学科规划和具体措施,建立医疗、教学、科研、财务、质控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等相关档案。加大经费和设备投入,单独设帐,加强学科带头人经费使用自主权,建立经费管理监督审计制度,确保经费按计划使用、支出合理规范。鼓励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提高诊疗水平,临床绩效逐年增加。二是强化梯队建设,培养后备人才,提高科研水平。培养学科带头人的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和学术水平。深挖后备学科带头人的发展潜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梯队结构合理。建立横向人才培养制度,学科内每年派出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加大人才储备。明确学科发展方向,使其能够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鼓励联合攻关课题,争取国家和自然基金课题,每年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杂志发表的论文,每两年有市厅级进步二等奖1项以上。科研成果能够被广泛推广,对学科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眼科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 第九篇

为加强全区医疗卫生领域风险防控工作,坚决保障全区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健康委关于重大风险排查评估和防范化解工作部署,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市医疗卫生领域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连政办传〔20_〕50号)、市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通知》(连卫综合〔20_〕3号)文件精神,现就开展全区医疗卫生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xxx、xxx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刻吸取金湖过期疫苗事件、东台市人民医院丙肝感染事件教训,认真分析当前全区医疗卫生领域风险防控形势,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各镇街、海州经济开发区、岗埠农场、区卫生健康委以及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强化责任担当,充分认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确保全区医疗卫生领域的安全稳定,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二、目标任务

通过再次开展全面深入的医疗卫生领域风险排查化解,紧盯各类风险源头,抓住风险防控各个环节,重点解决医疗、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逐一明确化解措施,落实责任到人,努力将各类风险隐患防范于未然、化解于无形,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三、防范重点工作

(一)各类传染病防控。肺结核、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群体性暴发疫情;霍乱、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痢疾、伤寒、手足口病、诺如病毒胃肠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肠道传染病群体性暴发疫情;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血源传播类传染病聚集性疫情;人感染禽流感、狂犬病、布鲁氏菌病、血吸虫病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群体性暴发疫情;登革热、疟疾、脊髓灰质炎、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输入性传染病引起的本地疫情。(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教育局、区工信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街、海州经济开发区、岗埠农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防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疫情。(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各镇街、海州经济开发区、岗埠农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三)疫苗接种管理。各类疫苗在储存、运输、使用中出现差错,疫苗储存运输温度异常,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各医疗卫生机构)

(四)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规范执行不到位,消毒、隔离、防护标准、措施落实不力,造成患者及家属、医务人员等在医疗机构内发生交叉感染;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导致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等。(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五)血液相关安全管理。因血液采集操作不规范、一次性耗材重复使用,导致献血者经血液传播疾病风险;因血液检测“窗口期”等原因导致受血者经血液传播疾病风险;因血液保存、运输不符合要求,导致血液质量不稳定,影响输血治疗效果;因血液输注配型错误、品种错误,导致受血者溶血或影响输血治疗效果等。(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六)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因未备案或不符合生物安全条件的实验室擅自开展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以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未经审批擅自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实验或者样本运输等原因,导致病原微生物泄漏造成传染病传播等。(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七)医学相关信息数据管理。医疗机构开展信息化建设,与信息技术公司合作开发应用系统,因安全管理不到位,开发公司非法获取医疗健康信息,被扩散或私自售卖。信息系统或平台安全防护不足,被黑客窃取导致医疗健康数据泄密。(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八)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急性职业中毒事件、职业卫生事件等。(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工信局、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九)医疗纠纷处置。因个体医疗纠纷处置不当,导致群体性上访、医闹、伤医事件。(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司法局、海州公安分局、各镇街、海州经济开发区、岗埠农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十)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信访稳控。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群体因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在经济扶助、医疗、养老、精神慰藉等方面诉求强烈,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易发生集体赴省进京上访。(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各镇街、海州经济开发区、岗埠农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十一)公立医院债务。眼科医院负债率较高,运营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展期、拖欠供应商款项,一旦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医院运行,影响医疗秩序稳定。(责任单位:区卫健委、财政局、眼科医院)

(十二)医疗卫生机构编外人员管理。各卫生健康单位编外人员在养老保障方面与在编人员存在较大差距,可能导致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队伍不稳定。(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十三)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区卫健委及各卫生健康单位所主办微信微博等信息审核发布把关不严,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一定风险。(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卫生健康委、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十四)安全生产风险。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危房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老旧建筑安全排查、电气火灾防范整治、今冬明春火灾防控等专项活动是否适时开展,排查和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风险。(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各镇街、海州经济开发区、岗埠农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十五)各单位个性化风险。各单位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不具有普遍性的个性化风险。(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四、工作步骤

(一)排查整改阶段(6月底之前)

各单位要根据本工作方案,专题部署落实风险排查评估和防范化解工作,制定防范化解公共安全的实施细则,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区卫健委牵头收集、汇总本系统内各单位公共安全风险报告报送至区政府办。

(二)销号验收阶段(7月底之前)

对排查出来的问题,逐一建立工作台帐,制定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方案,列出问题清单,提出整改措施,逐一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员,全面展开整改。

(三)总结评估阶段(8月上旬)

区卫健委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风险管理治理、应急准备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通报,确保风险得到有效管控治理,应急准备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四)长效管理阶段(8月中旬-9月底)

相关部门在前期排查整改的基础上,由区卫健委及时组织“回头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完善风险排查辨识、评估分级、管控治理、应急管理等规章制度,着力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不断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卫健委、市场监监督管理局、公安局、应急管理局、xxx、财政局、人社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推进、协调医疗卫生领域风险排查防范化解工作。各镇街、各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强化责任担当,充分认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守土有责精神,做好各领域重大风险排查化解工作。

(二)压实主体责任。要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予以重点推进。各镇、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分管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直接责任,要对照责任分工,细化分解任务,落实到人、落实到点。

(三)细化工作举措。区各卫生健康单位、区卫健委机关各科室要针对列出的风险点,全面分析评估,列出风险清单,明确防范化解措施,切实推动问题解决。同时,要举一反三,深入排查其他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明确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加大督查力度。区卫健委要不定期地组织对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风险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全覆盖式督导,做到无死角、无遗漏,确保各项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各类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到位。要严格责任追究,对因思想不重视、行动不迅速、措施不落实、未按规定开展排查和整改导致责任事件发生的,特别是对重大风险隐患应发现未发现、应消除未消除的要依法依规从严追究责任。

眼科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 第十篇

一、目的

为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本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发事件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新郑市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认真宣传普及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知识,提高医护人员对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全员业务知识,随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

2、快速反应,减少损失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出现突发公共事件,立即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

3、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要科学救治,不断规范救治措施与操作规程,加强科室间的信息沟通、协调和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实现救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四、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

成立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治工作小组。负责指导全院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工作。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救治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五、突发事件处置

1、突发事件分类

(1)一般事故:伤员在5人以下,无特殊危重情况。

(2)重大事故:伤亡10人(其中死亡3人以内)以上,事故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或伤亡人数可能增加。

(3)特大事故:伤亡10人(其中死亡3人以上)以上,事故还有发展趋势,伤员还在增加。

2 、当突发事件来临,立即启动全院性的急救预案由接受过分类训练,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按照伤员轻重缓急进行分度:

(1)轻度:生命体征基本正常,如一般挫伤,擦伤。

(2)中度:如单纯骨折,外伤后出血等短时间内不会危及到生命。

(3)重度:重危,危及生命者,如窒息,大出血,休克,心室颤动,昏迷等,需要得到及时抢救治疗。

(4)死亡:意识丧失,动脉搏动丧失,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3、做好标记每位伤员左手臂上部别一醒目标牌,内插伤卡,上面填写病人的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受伤部位、药物过敏、日期、时间等,并按病情轻重,用绿、黄、红、黑四种不同颜色的布条别在卡上,分别代表轻、中、重、死亡四种不同的伤情(由护士根据医生分类后执行)。

六、现场抢救

(1)现场保证一个病员由一个医师,两名护士,一名工务员全程陪同,负责外送检查,抢救用药。医务科、总值班指挥现场抢救,护士长协调相关人员工作,后勤保障部提供相关物力支持。

(2)大批伤员来临时,先救命后治病,先治重伤后治轻伤。尸体直接送太平间保存。

(3)争取时机,抢夺时间,速战速决。通过包扎、止血、骨科患者给予固定、快速输液、静脉给药输血,使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在保证气道通畅的情况下,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对确定大出血,严重创伤,脏器破裂损伤情况,及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直接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或转送有条件的三级医院,转院者需做好联络,转诊工作。

(4)建立交接班制度,保证抢救工作的延续性。现场急救时应将相关病历卡随身携带,医嘱与病情变化及时记录。时间精确到分。注意记录完整,防止遗漏。患者运送途中护理人员陪同加强观察,随时记录。并与接诊科室做好交接班工作。

(5)建立回访制度。伤员经抢救后分流至相关科室,护士需做好登记,抢救者书写重大抢救记录经过,一周后由抢救护士随访,并书写随访记录。

七、信息报告和发布

在迅速开展紧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将人员伤病员、姓名、年龄、住址、目前生命体征、初步诊断、处置方式、下一步治疗意见在2小时内书面报市卫生局,每日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伤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

八、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领导小组可宣布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终止的信息报告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本预案自制定之日起执行。

眼科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 第十一篇

为贯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国卫发明电〔20_〕5号)、《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区医疗安全和风险防范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桂卫医〔20_〕5号)和《钦州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市医疗安全和风险防范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钦卫计委医政〔20_〕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有关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提高安全意识,改进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总体目标和原则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强化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履行监管职责,进一步增强医疗机构医疗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牢固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完善管理组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二)整治原则

1.全面梳理和重点整治相结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梳理和排查医疗机构临床科室、辅助科室、实验室和后勤安保等部门的质量和安全隐患,重点整治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漏洞、薄弱环节和违法违规执业行为。

2.广泛动员与培训相结合。各级医疗机构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医务人员、医院后勤人员都参与到医疗质量安全整治中来,同时强化“三基”、“三严”教育训练,提高医务人员临床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营造人人重视医疗安全,人人落实医疗安全的良好文化氛围。

3.内涵建设与长效机制相结合。各医疗机构要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突出内涵建设,完善规章制度,探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新模式,建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医疗管理可持续发展。

三、整治范围

各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直医疗机构,各村卫生室根据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镇(中心)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照进行整治。

四、整治主要内容

(一)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开展工作情况

1.各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是否完善及开展工作情况。

2.医疗机构是否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组成成员是否符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要求,院、科两级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否健全。各级质量管理组织是否建立工作制度。

3.各级质量管理组织是否按要求开展工作。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是否:制订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开展本机构医疗质量监测、预警、分析、考核、评估,定期发布质量管理信息,组织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培训。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是否制订科室年度质量控制实施方案,开展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报送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相关信息。

(二)医疗质量制度建设和落实

1.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2.是否严格遵守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医务人员是否熟练掌握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3.是否建立和落实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相关制度,是否对不良事件等安全信息进行监测,是否对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应用进行监管,是否做好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置工作。

4.是否建立覆盖检查、检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室内质量控制,配合做好室间质量评价工作,促进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5.是否完善门急诊管理制度,规范门急诊质量管理。

6.是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手卫生、医院感染监测等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的风险监测、预警以及多部门协同干预机制,落实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

7.医疗机构是否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执业,卫生技术人员是否取得相应执业资质,人力资源配备是否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是否严格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处方管理办法》等规章规范。

8.开展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备案。

9.第一类药品的使用管理是否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定。

(三)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和落实情况

1.是否对本机构医疗质量情况进行收集、分析、评估、反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2.是否建立完善医疗安全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制订防范、处理医疗纠纷的预案,预防、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是否定期对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开展法律法规、医院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专业技术规范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和考核。

(四)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和重点操作的安全风险防控

1.是否建立和完善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和重点操作的质量管理、风险防范制定监控和管理制度,特别是产房、新生儿室、手术室、门急诊、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室、导管室、内镜诊疗室、高压氧治疗室、消毒供应室等科室和部门。

2.手术和麻醉管理:是否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严格执行各种诊疗常规,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是否建立麻醉医师负责制,规范麻醉工作程序,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及时处理麻醉意外。

3 . “三查七对”制度:在执行医嘱,查房、输液、输血等为患者医疗服务活动中,是否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4.医疗急救管理:是否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是否符合要求;急救药品和器械配备是否合理。

5.医疗耗材管理: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制定有相关规定,进出库数量是否相符,是否有重复使用现象(尤其血液透析、介入等)。

6.其他:绿色通道量否通畅快捷,发热门诊是否符合流程及院感要求,应急预案是否齐全等。

五、实施步骤

(一)发动及自查自纠阶段(20_年2月15日—3月15日)

1.动员部署。全面启动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各级医疗机构要做好组织和动员,广泛动员,统一思想,营造良好整治氛围。

2.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各医疗机构依据专项整治工作要求,严格开展自查自纠,查找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认真梳理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整改,做到抓小防大、举一反三、防微杜渐。

(二)督导检查阶段(20_年3月10日一3月20日)

我局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整治情况进行抽查。

(三)总结评估阶段(20_年3月15日一3月20日)

各医疗机构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将工作开展情况形成总结材料(含电子版),于3月14日前报我局医政股。总结材料包括:基本情况:开展整治动员培训、方式方法、梳理了多少项、发现存在多少问题,存在哪些重大隐患;成效:采取了什么措施,哪些问题已整改、哪些需要长期整改、整改效果,完善了多少规章制度等;下一步工作打算。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医疗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是改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各医疗机构要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统一领导和协调开展活动,对在排查整治活动中发现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并予以解决的,要给予表扬奖励;对组织不力、敷衍应付,整治不彻底,重大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没有排除的,要给予批评;对工作失职,导致活动期间或活动结束后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造成严重影响的,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二)强化措施,稳步推进。各医疗机构要细化实施方案,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周密部署,针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中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全面开展排查,及时查找和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整改。

(三)健全机制,确保实效。加强和改善质量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各医疗机构通过这次整治活动,对高风险的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等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探索建立质量安全管理评价制度和长效机制,提升医疗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能力,保障医疗安全。

(四)信息报送。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关于切实做好医疗安全专项整顿活动效果评估和信息报送工作的函》(国卫医质量便函〔20_〕32号)和《钦州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市医疗安全和风险防范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钦卫计委医政〔20_〕5号)要求,各医疗机构请如实填写《血液透析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自查自纠信息表》(附件3),于3月14日前报送至我局医政股。

眼科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 第十二篇

医疗风险是指卫生技术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对患者或医护人员造成的危险因素。对患方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对患者导致损害或伤残事件的危险因素,对医务人员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的风险。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地、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对病人或医务人员的危害及经济损失的活动,即通过医疗风险分析,寻求风险防范措施,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

为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就医及医务人员自身安全,特制定并方案。

一、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是医疗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人,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具有预见性,注意发现医疗流程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关注高风险环节,力求控制。难以避免的风险,一定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征得患者书面同意后方可实施。

二、医疗风险管理领导小组:

(一)成员名单

组长:陈寿川(院长)

副组长:王珲(副院长)

成员:院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院感科药剂科后勤服务部设备科

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谢丹任办公室主任,饶家均、令狐晓梦、倪琨任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领导小组职责:

1.审议医院风险管理年度工作报告;批准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报告;确定医院风险管理总体目标;批准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2.了解和掌握医院面临的各项重大风险及其风险管理现状,做出有效控制风险的决策。

三、医疗风险识别

医疗风险识别是医疗过程中超前防范医患纠纷,确保医疗安全的有效方法。其范围包括:

(一)诊疗护理过程

1.危重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医护人员未及时抢救。

2.门(急)诊医师对危重患者未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对病情涉及多科的患者,首诊医师未按患者的主要病情收住相应科室。

3.对危重患者,会诊医师和医技科室的医(技)师在接到会诊邀请后,未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诊查患者。

4.会诊医师未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

5.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或记录内容不规范。

6.科室二线或三线值班人员不明确或联系通讯工具不畅通或不能及时到位。

7.患者病情突然恶化且经初步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查看病人或请相关科室会诊。

8.对疑难、危重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病例讨论或科间会诊。

9.对危重患者未做床旁交接班,或未将危重患者的病情、处理事项写入交班记录。

10.高风险、高难度的择期手术未在术前上报医务科。

11.麻醉师缺少术前、术后麻醉访视记录,或术后患者返回病房24小时内未诊查患者。

12.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不仔细,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13.医务人员的原因导致手术未能按期进行。

14.未落实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或检验项目不齐全,或知情同意书签署不规范。

15.护士未正确执行医嘱或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16.错发、漏发药物。

17.处方中药物出现用法错误、用药禁忌、配伍禁忌或用量超过极量而未注明。

18.违反相关规定使用医用毒性药品及放射性药品。

19.采取标本时,采错标本、贴错标签、用错试管等非患者原因导致采集量不够需重新采取。

20、无菌操作观念不强,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或方法欠妥,存在院内患者交叉感染的隐患。

21.漏报、错报、迟报传染病,或遇有严重工伤、重大交通事故、集体中毒等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的病员时,未及时上报。

22.因治疗需要且病情允许需要转科,转出科室未及时联系转入科室或转入科室无正当理由拖延转入。

23.抢救设备及药品准备不充分,导致患者抢救不及时。

24.其他未引起人身损害后果,但由患者投诉的诊疗行为。

(二)医疗文书书写

1.门(急)诊医师未按时书写病历或记载内容不全。

2.未把患者不配合诊疗、拒绝诊疗或自动强行出院等特殊情况记录在门(急)诊病历或住院病历中。

3.未在门(急)诊或住院病历中记录药物过敏史等重要内容。

4.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住院病历、首次病程、抢救记录、术前讨论、手术记录、麻醉记录等。

5.未及时与患者签订医院规定的各种知情同意书、沟通记录。

6.二级以上手术未及时进行术前讨论,或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报告,或无术前小结、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观察要点等。

7.术中记录不准确、不完整,对术中阳性发现描述不细,或对术中出现的意外和失误未能如实反映,甚至在记录中造假、隐瞒。

8.对危重患者未及时向其家属下达病危通知书,或缺少与家属的谈话并签字的记录,或有记录而无家属签字。

9.凡决定转科的患者,经治医师未书写转科记录,对转院或自动出院的患者,未及时签订自动出院(转院)同意书。

10.病历涂改严重,书写错误或缺乏病案内涵质量的重要医疗内容,或造成病历等资料缺损、丢失。

(三)医技后勤

1.抢救药品、材料未及时补充、更换。

2.供应过期物品、过期灭菌器械或不合格材料。

3.急救设备、器材出现故障。

4.医技科室对于仪器、设备疏于检测维修,导致检验检查结果失真。

5.医技科室疏于查对,弄错标本或项目、部位。

6.漏填、错报检验检查结果,或丢失检查申请单、结果报告单。

7.检验检查标本丢失。

8.特殊检验标本,病理标本保留(存)时间短于规定时间。

9.检验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或可疑时,未于临床科室及时联系并提议重新检查,发现检查目的以外的阳性结果未主动上报。

10.药剂科未能及时发现处方中药物用法不当、用药禁忌、配伍禁忌、用量超过极量等。

11.供电、供氧、供水系统未定期检测而影响使用。

12.停电、停水未及时通知到病人或停电、停水未按应急预案处理。

(四)医德医风

1.态度冷漠,语音粗暴。

2.玩忽职守,擅离岗位。

3.夸大疗效及对不良预后估计不足。

4.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诊治、手术、发药过程中有聊天、打手机等不良行为。

5.不负责任地解释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者或家属误解。

6.出现其他医德医风问题。

(五)医护人员安全

1.诊疗、手术过程中发生的医务人员身体伤害事件,包括针刺、锐器刺伤、接触化疗药物、传染病等导致的伤害。

2.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及伤害。

二、医疗风险的评估

医疗风险分为三级预警:

1.一级预警:虽发生医疗风险,但未产生后果,未引起医疗纠纷。

2.二级预警:

(1)发生医疗风险,未产生后果,或产生的后果较轻,但病人已投诉。

(2)一年内,发生两次一级预警的。

3.三级预警:

(1)发生医疗风险,产生严重后果或造成患者死亡,酿成严重纠纷。

(2)由于各种“不作为”因素,影响恶劣,造成医院声誉损坏的。

(3)严重医德医风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造成医院声誉损害的。

(4)一年内,发生两次二级预警的。

三、医疗风险的防范

(一)医疗管理方面

1.因医院内部对各科室的人力、技术、设备配置等不同,客观上会造成对某些疾病诊治水平的差异,故各临床、门诊科室应尽量按照本科室疾病收治范围收治并诊疗患者。

2.在手术科室要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对科室手术级别及人员资质进行规范。

3.医院统一医疗、护理流程,制定各项诊疗操作规范,并强化环节控制。

4.保障医疗信息通畅,强化出现问题后逐级上报机制,杜绝出现医疗问题后隐瞒不报现象,加强不良事件防范及上报力度,规避同一问题重犯的风险。

(二)医务人员能力和道德修养

医务人员是医疗活动的主体,是降低医疗风险的基本要素,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对于降低医疗风险和提高医疗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医院要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和业务培训,通过分析讨论、批评教育和必要的经济处罚等形式,来提高全院职工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三)设施问题

1.抢救设备及药品,必须定期检查,维护并有相应记录,使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保障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时性,提高抢救成功率。对于抢救设备的附件,如电源插座等,一并列入检查范围。

2.对实验室检查设备及全院其他检查设备,必须定期检查及按相关规定进行质控,避免出现错误报告,误导临床医师对患者的诊断治疗。

四、医疗风险防范管理的监控程序

(一)科室管控机制

1.各科室建立不良事件登记本,指定专人负责,对发生的各类不良事件要及时登记并上报相应职能部门。

2.科主任或上级医师通过查房、病例讨论、检查病历、规范诊疗行为等措施,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及监督,从中发现潜在的医疗风险和安全隐患,及时指出错误并改进,防止医疗风险的扩大或造成不良后果。

3.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的领导下,定期对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医疗风险和差错,及时认真分析讨论,制定纠正措施,并监督整改。

4.对严重的医疗风险和差错,科室必须及时上报医务科或护理部,如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实,从严处理。

(二)医院管理机制

1.通过对科室的定期检查及随机抽查,及时发现医疗风险和安全隐患。

2.调查分析发生医疗风险的原因,判定医疗风险的性质,根据情节及责任,要求医疗风险责任人或科室限期整改。

3.检查、监督医疗风险当事科室和责任人对医疗风险的整改情况,对于整改情况进行书面总结并存档。

五、处罚

1.医疗风险处罚坚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2.医疗风险处罚分为:口头警告,书面检讨,通报批评,技术职称低聘,待岗学习,追偿经责任等。

3.医疗风险责任人或科室根据医疗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予以上述处罚,对构成医疗纠纷的,则按医疗纠纷处理规定执行。

眼科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 第十三篇

一、目的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目标: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达到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水平。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负责,医务科、护理部、医疗质控办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科室主任组成。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

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技、药师等人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

2、健全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成立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主任分别负责医疗组、护理组的监督考核工作。各科室成立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护质量随时指导、考核。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3、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四、健全规章制度:

1、逗硬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⑴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

⑵危急重症抢救制度及首诊责任制

⑶三级医师负责制及查房制度

⑷术前讨论及手术审批制度

⑸医嘱制度

⑹会诊制度

⑺值班及~制度

⑻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⑼医疗缺陷登记及

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期末测试模板范文通用16篇

卫校个人自传范文字通用10篇

原创服饰文字描述范文推荐35篇

公司副总工作概述范文通用24篇

招聘施工方模板范文优选9篇

中心筹建发展历程范文大全共5篇

标签: 眼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