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基地升级方案范文通用7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3-15 11:02:4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实训基地升级方案范文 第一篇

一、当前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类型单一,与行业经济的发展不匹配,与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协调

许多院校在选择校外实习基地的过程中,只关注饭店的星级或档次,没有充分地考虑到饭店的市场定位,最终造成了同质化饭店过多,类型单一。有的院校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委托中介或酒店管理公司负责学生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和岗位安置,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客源性质单一,对业界的理解范围狭窄,不利于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和职业发展。

2、利用率不高,甚至处于空置状态

受生源、饭店业经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已经建立了合作关系的实习基地却经常处于空置状态,或者是利用率不高,实习生数量过少,对饭店或社会都无法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还有的院校仅仅将实训基地作为学生的实训和预就业基地,未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对师资培养的重要作用。

3、合作形式单一,需不断创新

一般来说,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依托型,学校依托酒店作为学生最后实习阶段的落脚点或就业点。而有的酒店为了谋求实习生的廉价劳动成本,也愿意与学校合作,但仅限于浅层次的合作而已。从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眼光来看,学校只有建立与企业的密切、多样化的合作方式,互惠互利,互谋发展,才能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目标。

4、管理机制不完善,影响实习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机制是影响到校企合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旅游业大好形势的影响下,全国酒店业普遍难寻高素质一线服务人员,所以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面临着极大的市场空间,处于典型的“卖方市场”阶段,正是在此状态下,有的学校认为只要把学生送到酒店就万事大吉了,学生实习期间的后续管理应由酒店负责,缺少与学生和酒店的经常性、密切性的沟通,从而导致实习基地的管理出现真空状态。

二、影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因素

1、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面向行业一线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又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应用性人才,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四星级以上的高档次饭店。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许多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呈现清一色的高档次化。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我校共有校外实习基地10家,其中5家五星级,其余皆为四星级。这些高星级酒店为学生的专业实践及专业教学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当前酒店业发展的较为先进的理念和技能,通过实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顺利就业奠定了基础。但是,当酒店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时,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作出适当调整,随之必然影响到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

2、业态发展的影响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将直接面对服务对象,处于业态的第一线。教育部[20_]16号文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酒店业目前在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迎接20_年北京奥运会和20_年的上海世博会,京津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高星级酒店建设如火如荼。截至20_年底,中国共有星级酒店13378家,其中四星级以上1698家,不包括待评、在建、待建的1100多家高星级酒店。除此之外,经济型酒店高速扩张,已成为中国酒店一种全新的业态形式。从1997年锦江之星上海梅陇店的正式开业到20_年中国已有经济型酒店近千家,品牌近百个,客房数量近十万间,其中如家快捷、锦江之星、莫泰168的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同时,国外酒店集团纷纷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等地区“跑马圏地”,加速对中国市场经济型酒店的投资力度,如美国速8、格林豪泰、法国雅高宜必思等。面对不断变化的酒店行业,高职院校应有敏锐的市场眼光,与市场变化同步而行,积极思考和探索行业变化对专业教学的影响,调整办学理念,面向市场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校外合作伙伴,建立多种类型实习基地。

3、学生因素

从服务营销的角度来看,学生是学校直接服务的对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满足其“消费”需求,提供多种选择的空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实习和就业。比如,有的学生来自贫困地区,想在经济发达地区落户;而有的学生从哪里来还想回到哪里去;有的学生想到外省,甚至国外发展等;还有的学生英语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国外客人多的商务型酒店,希望选择国内客人比较多的休闲度假酒店等,这些因素在实习基地的选择过程中都应当进行考虑。

4、对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快速发展的酒店业使得院校要想找找几个合作酒店非常容易,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与专业建设紧密联系,尤其要考虑校对师资建设的影响。现代酒店业发展变化迅速,设施设备、软件技术、服务方式、管理方法的更新和引进是酒店业竞争制胜的法宝,而学校受资金、信息等多种条件的制约,在专业上的更新无法与业界保持同步。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先进性,学校必须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平台加强师资培养,使老师成为专业和教学两方面的“行家”,并借助合作酒店的优质品牌,提升学院和专业的社会知名度,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策略

1、合作形式的选择

产学合作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道路。产学合作对于解决高职教育中的办学条件、育人模式、就业水平三个瓶颈问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经过近20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高职院校在产学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创出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合作模式,如“订单式”、“‘2+1’模式”、“学工交替模式”、“双定生模式”、“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诸多院校采用。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一般选用“订单式”和“‘2+1’模式”,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酒店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酒店就业。此种模式充分体现了以职业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充分利用了校企双方资源,是产学合作的高级形式。“‘2+1’模式”的内涵是学生前两年在校内进行学习和模拟实训,后一年到酒店进行项岗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根据学院要求结合岗位特征撰写具有一定实用性的毕业论文,这种模式是学校和企业用两个育人主体用校内、校外两个育人环境培养人才,对于学生综合素养、职业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好的作用,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竞争能力。在这些大的主要模式的下,不同院校或专业在进行产学合作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院教学、酒店经营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创新,如每逢“黄金周”期间,各大酒店对一线服务人员的需求量大增,学校可与酒店建立学生短期实践协议,在类似“打工”的过程中提高专业综合能力。

2、实习酒店区位分布的合理性选择

酒店区位是保证酒店获得投资回报的重要因素,目前以北京、上海、广东为中心的区域板块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酒店数量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酒店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酒店管理专业在选择校外实训基地的过程中,除考虑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因素外,还应与中国酒店业的发展主流相适应,校外实训基地的区位应当布局合理。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其20家校外实训基地中除了浙江省内酒店外,还选择性地分布于北京、上海、海南等地,基地的布局与旅游酒店业的主体分布相吻合,对其实习教学环节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合理的区位分布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范围的不断扩大,生源已不局限于某个省份,在实习就业的选择中必然会出现多区域选择的趋势。因而高职院校在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布局中应当从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角度出发,兼顾不同区域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建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基地,避免校外实训基地区位分布过于集中的情况。

3、酒店资质、类型的选择

虽然同为五星级酒店,但因酒店的性质不同,其管理风格与企业文化却差异甚远,如单体酒店和集团酒店之间、豪华酒店和经济型酒店之间等存在着诸多差异。如果在选择合作伙伴的过程中,只将眼光定位于酒店的星级,忽略酒店内部的“软环境”,往往会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成为“廉价劳动力”,无法根据个性爱好选择相应类型的酒店进行实训体验和职业感受,制约个人职业生源的发展。因而,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应本着适应需要、平等参与、互惠互利的原则,重视对业界市场的调查,掌握目标酒店的性质和特点,兼顾当前酒店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有目的性地进行筛选和建设,确保合作对象的代表性、典型性及品质的高端性,走规范化、品牌化、国际化道路,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和国内优秀的旅游企业应当是合作伙伴的首选。值得一提的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不应仅仅地局限为旅游酒店等,还可扩充到与酒店相关的其他行业。比如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有些内容涉及到中外酒水、食品原料、设施设备、酒店用品等,学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购买所有的教学素材,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教学效果,但如果能与某些大型卖场、专营店建立长期友好的关系,作为学生见习基地,便可以共享到企业的优质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和专业知识。

4、运行机制的选择

专业实习是一个系统化过程,有效的运行机制是校外实训基地得以正常运转、实现共赢的保障。校企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学生到岗实习并不意味着学校完成了教学任务,它代表着新的管理阶段的开始。为避免产学合作过程中矛盾的产生,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运行保障机制尤为重要。成立由校方和酒店方共同组成的实训管理机构或产学合作项目教学负责机构,对基地的选择、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安排、师资培养、基地考核全面负责。同时,选派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的校方和店方实习指导老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岗位工作情况、毕业论文等进行指导,提高实习质量。加强实习过程性控制与评估,建立学校、行业、用人单位三位一体的实习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动态的对酒店方的考评机制,提高酒店对实习工作的重视和管理,促进双方合作关系稳定与和谐地发展。

实训基地升级方案范文 第二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近年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综观当前国内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刚刚起步,能够真正做到生产性实习的并不多见。这里,主要是一个认识问题:即什么样的实训才是真正的生产性实训。对此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消耗性的实训,生产性实训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必须要做到校企合作,应该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实训室已经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也可以认定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

笔者认为无论是第一种观点还是第二种观点,生产性实训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只有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特征

1.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必须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或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达到校企双赢。

2.实训设备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共享性(开放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与企业的设备完全一致,实训的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一致,实训室具备产品生产的功能。

3.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和实训工作的情境化。生产性实训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

4.工作任务的真实性和社会服务的效益性。生产性实训必须体现“学做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训中能生产一定的产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实训成本。

5.实训基地功能的多样化。生产性实训既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还可以有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成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还可以承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功能,成为区域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心。

校内实训基地要做到生产性实训,必须要实现“八个合一”:

(1)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专业课上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也是产品的生产车间或是业务的工作室。

(2)学生与学徒合一。在生产性实训基地里,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生产一定有形或无形产品的学徒。

(3)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产实习的师傅。

(4)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在生产性实训中,教学的内容往往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一项工作任务,即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式、任务式课程,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

(5)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教学设备就是生产设备,教学素材就是生产的原材料。

(6)作业与产品(作品)合一。学生完成的作业不仅仅是写在作业本上的,而是生产出的合格产品或是学生的创意作品。

(7)教学与科研合一。教师在完成生产、实训任务的同时,又能开展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教师可以面向企业积极开展应用性的横向课题的研究,师生共同完成科研项目或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一般讲生产性实训中心应有新产品、新技术创新平台、研究所或重点实验室支撑。

(8)育人与创收合一。通过生产性实训,既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又生产了一定的物质产品,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

(一)企业主导模式

企业主导模式即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模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主要提供场地和管理,行业或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以行业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学生实。训,这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这种模式适用于工科类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类型有:

1.订单培养型。行业或企业主动到高职院校开设“订单”班,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协议。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制订教学和实训计划,由学校负责理论教学,并提供场地和管理,行业企业提供设备,并选派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组织生产和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半年,校外顶岗实习半年,学生在校期间就是企业的准员工,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如我院开设的“正泰班”、“德力西班”等20多个订单班都是以企业命名,在企业主导下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的。

2.企业赞助型。有远见的企业或企业家,为支持学校办学,推广和宣传本企业的产品,会无偿赞助或以半赠送的形式向学校提供该企业生产或营销的仪器、设备等,以企业投入为主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企业通过无偿赞助的形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学校培养了一批熟悉该企业和该企业产品及操作性能的专门技术人才,这些人才会成为该企业产品的义务推广者、活广告甚至是忠实的用户;学校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客户培训、优先推荐毕业生等。

(二)学校主导模式

学校主导模式,即以学校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利用学校设备和技术优势,运用市场机制运行。即在生产产品、经营业务或技术研发的同时,要完成对在校学生的实训任务。主要类型有:

1.筑巢引凤型。当学校拥有一套先进的生产性设备,但运行这套设备需要较大的成本,且缺乏高水平的实训指导教师时,学校就会主动引进企业,由企业提供相关原材料和技术人员,组织学生开展生产和实训,这样在生产产品的同时,又能达到实训的目的,真正实现“学做合一”。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鞋都(康泰)产学中心就是通过这一模式运作的。

2.来料加工型。主要是指学校利用现有设备,主动承接社会上的各种产品加工业务,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和实训任务。在规定实训课程外,还可采取学生勤工俭学的方式进行,以解决部分贫困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

3.技术推广型。主要是指学校利用自身科研和技术优势,积极组织师生面向企业和生产一线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创新,同时把学校的研究成果向企业进行技术推广。技术服务项目主要通过课题组、科技创新小组等进行,三年级学生实行导师制,由专业教师带学生进行横向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等课题的研究,并把课题研究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结合起来,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产学研”一体化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向。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保证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在生产性实训基地,我们都力求要有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研究所或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作支撑。例如,我院为了加强制鞋技术和工艺研究与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对接,与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合作,成立了“制鞋研究所”,投入资金130多万购置专用设备,主要开展对制鞋新技术、制鞋工艺标准化、量脚定制皮鞋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从高端精品鞋的研制人手,研究高标准、高技术、高难度的制鞋工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制鞋工艺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在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创业孵化型。主要是学校开辟校内创业园,鼓励教师、学生或毕业生留校创业,教师、学生创办的公司同时成为学生生产性实训的基地。温州思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我院毕业生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也是一个学生创业的孵化器,该公司每年接收100多名在校生进行创业实践。

(三)共建共享模式

共建共享模式即校企双方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是一种比较自由的组合形式,校企双方只要有需求,就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基地。

1.共同经营型。主要是指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建设和经营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可以以企业的名字冠名。如我院主动加盟上海华联超市公司,建立了上海华联温职院实验商场;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专业与学院后勤四方公司合建,承担经营中餐厅、西餐厅、住宿等业务。

2.优势互补型。主要是指由学校、企业共同提供设备或师资,共建共用实训基地,实现优势互补。例如,我院与温州万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培训基地,由企业提供数控设备,校方提供场地和师资,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建。作为培训和实训基地,除对客户培训外,培训中心还面向社会开展短期培训。

3.任务驱动型。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收集和获取企业的商业信息,如把某一企业的产品设计要求拿到课堂上来,由学生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学生完成设计作品后,由企业进行评选、认定。如我院服装、制鞋、家具等专业的学生设计的作品中经常会有部分创意元素被企业采用,有的设计会被企业买断,并投入批量生产。

四、几点思考

1.要创新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形式的生产性实训,教学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为此,要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积极倡导项目式、过程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生产性实训的要求。

2.要建设区域共享型的实训中心。例如,应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协调下,努力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温州市或浙南地区中职教师培训基地、温州市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和技能鉴定中心。

3.学生要成为生产性实训的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强调学生的参与,要使学生成为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要与校外实习形成系统。校内实训在建设中要与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形成系统。

实训基地升级方案范文 第三篇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练就实践技能、实现角色转换、增强劳动观念、培养综合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内容。为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规范基地管理,提升学生技能操作能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湖北省中长期医疗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我省中医药事业和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根据《xxx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XX〕19号)、《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XX—20XX)》、《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XX〕9号)、《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XX〕1号)等文件精神,注重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坚持专业服务地方,服务医药卫生行业的宗旨;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目标,努力为当地经济服务。

二、基本原则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示范区,是教学科研成果的辐射源和对外交流的窗口。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以校企双赢为切入点构建的,是实现双赢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

三、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负责研究确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负责领导组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工作;

3.负责建立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相关制度、机制,宣传等工作;

4.负责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四、建设思路

根据学校与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以及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企业承担技能课程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引导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通过校企合作统一规划,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企业负责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来源、教学具体实施和成果申报等,学校负责建设指导和教学督查等。双方“责、权、利”的明确,可以确保中药专业课程相关岗位(群)所有主要实训项目的实施。最终把校外实训基地建成“生产、管理、服务、教学”综合的职业环境,实现多元化、多功能、多方位为一体的实训基地。

打造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校外实习基地是充分利用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软硬件资源,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在实际工作中教育自己, 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校外实习基地的良好运行是开展实习教学工作的基础和质量的保障,保持校外实习基地长期稳定发展, 对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应有的作用, 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目标:

1.打造校外实训基地,满足专业学生的课程实训和专业实习需求。

2.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既要数量,更要质量,着实提高校企合作办学的水平。

3.加强校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4.在师资队伍培养、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研发、技能竞赛等多领域开展合作。

5.建立和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及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6.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弥补校内教学资源的不足,为企业建立人力资源储备,促进企业经济增值,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多赢效果。

、建设原则

1.互惠互利原则

学校和企业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其社会责任、功能定位互不相同。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虽然给企业解决了一些人力资源的问题。但直接利用实习基地的场地、设备以及接受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这必然给企业带来许多负担。为了建立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实现长效发展,在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的同时,学校也要为企业创造利益。例如利用院校师资力量,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岗位培训。利用学校智力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甚至与企业联合申报课题,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共同研究和攻克难题,为企业排忧解难,创造效益。

2.专业对口原则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充分考虑与学校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能满足相关专业培养的要求,实现较高的专业对口率,提高专业与行业的契合程度。在开发校外实习基地时,除考虑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外,重点识别企业是否能为学生实习提供相应设备、实习环境以及相应的专业实习内容。避免出现专业不对口,学生在企业充当低技术含量的“廉价”劳动力的现象。

3.互补共享性原则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专业科系的技术、人才、文化、信息等资源优势,在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强与基地单位在人才培养、信息技术开发、课题开发、技术革新及成果转化、文化建设、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合作,通过优势资源的共享,促进学校和实习基地单位共同发展。

4.动态发展性原则

由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将实行动态的合作与发展。对于一些条件好、发展稳定并具有积极合作意向的企业可以建立相对固定的基地,有的实习基地则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实习基地使用效果。

5.示范引领性原则

打造高水平的校外实习基地是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继续深化改革,职教体系日渐完善的背景下,职业院校更应选择具有一些规模企业,保证学校和企业能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范围内进行高质量合作。或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企业,以其作为实习基地的中心,再选择几个相关企业作为基地的拓展。随着现代企业的结构和类型的变化,以前那种集中在一个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且效果也不理想。

、建设内容

1.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实训、实习和顶岗实践。

2.组织学生参观和进行现场教学,根据不同专业带领学生深入到作业现场,了解熟悉岗位工作流程和具体工作任务。

3.带领学生对本专业所涉及到的实例进行分析,了解专业的发展趋势。

4.对学生进行劳动态度、职业责任心、纪律性、沟通表达、企业文化、团队合作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5.校企合作组织科技项目开发,设计新技术、新工艺,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

、校企职责

1.校方职责

学校在实习前把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和实习指导书送达实习基地,并与基地有关人员共商实习措施。根据实习基地的需求,提供专业对口、数量充足的实习学生。实习结束后学校可优先向实习基地推荐优秀毕业生。为实习基地来校宣传、介绍、双向洽谈提供便利。委派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习管理检查工作,并认真履行《实习三方协议》中所赋予的职责。为实习基地在职人员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项目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2.企业职责

合作企业委派相应的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学生实习的日常管理、实习考核工作。学生若有违反实习纪律等情况,及时与学校联系沟通;学生实习结束前,按学校提供的《实习考核手册》做好每位学生的实习考核及评定工作。妥善安排实习师生的教学、实习工作以及住宿、生活等。负责实习师生的安全和规章制度教育,并签定实习安全协议。向学校提供本基地招聘实习生的需求信息及相关信息,如实习部门、实习岗位、工作时间、岗位要求等。对学生进行岗前考核筛选,确定基地实习学生,并与学校和实习学生共同签订《实习三方协议书》。根据生产实际,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岗位和工作,并按照《实习三方协议书》做好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确保学生实习的顺利完成。为实习学生提供一定的岗位或生活补贴,具体金额由基地双方协商决定。

、保证措施

1.组织保证

(1)成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双方有关领导、技术人员和教师组成,定期研究基地建设事宜。

(2)成立由校主管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的学校校外顶岗实习领导小组,负责对校外顶岗实习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有关顶岗实习方面的重要事项。

(3)组成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人员构成的实习教师队伍,具体负责专业实习指导,以及校外实习的管理工作,具体包括校企之间的联系、沟通、协调及顶岗实习过程的检查、督促和学生管理等工作。

(4)学生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后,由实习基地领导,实习车间主任、指导师傅、实习指导教师等组成实习指导小组,帮助实习生制定实习计划,指导学生生产实习,组织管理实习过程,负责学生实习成绩的鉴定。

(5)各个小组的人员配备齐全,分工明确,职权清晰,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校外实习的指导和管理任务。

2.机制保证

(1)制度机制

为保证合作办学的高效运行,从微观层面需完善相应的柔性教学管理制度和企业的工作规范条例,如企业实训项目与校内课程成绩置换制度的弹性学分制、教师下厂实习的人事管理制度、企业横向科研项目研发的的科研管理制度、实习学生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指导教师辅导学生实训制度等。

(2)运行机制

将项目管理的思想融入到校外实习基地日常运行之中,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强化阶段化管理、量化管理和优化管理,改革原有的扁平化垂直式管理体制,成立专门的项目组,设立项目经理、课程经理,赋予相应的职、责、权、利,对合作办学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进行管控,提高合作办学的绩效。

(3)监控机制

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是提高校外实习基地质量的重要保障。合作方须根据湖北省的职业教育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遵循教育规律和职业教育走向,严格接受相关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约束,坚决避免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和让学生充当廉价劳动力赚取实习费用的“利益主义”。监控内容包括校企合作合同条款的履行情况、双方的合作意愿及态度、专项资金的使用、合作项目进展、上报材料的真实性等。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客观的评价和科学量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除了保证全面、合理、可行和可量化之外,更应考虑不同的时空条件下评价指标的更新,评价对象可包括学校、学生、企业、政府和社会公众。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动态与静态评价相结合、普查和抽样相结合的基础上,科学客观地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并辅以相应的奖惩和完善策略。

实训基地升级方案范文 第四篇

根据《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附属荆州市中医医院合作协议》人才培养,校院共育要求,针推专业教改班进驻医院,并在“院中校”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和临床见习。为确保学习过程有序开展,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职责分工

1.医院职责:

科教科为“针推教改班”在“院中校”实训基地学习期间医院管理的主要责任部门。

(1)负责“针推教改班”后三个学期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

(2)领导教学秘书做好以下工作:

①“针推教改班”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②收集、整理各类教学文件资料,检查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研究各环节工作的落实以及教师工作规范执行情况;

③落实医院各教研室开展教学研究、教学观摩、公开课。处理日常调课事宜;

④教学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

⑤其他交办的工作。

(3)领导学工秘书做好以下工作:

①“针推教改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

②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

③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文娱、体育、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和学雷锋活动;

④学生考勤、宿舍管理工作,积极处理学生中的突发性事件;

⑤学生工作档案的管理工作;

⑥其他交办的工作。

(4)负责与中医系的沟通工作;

(5)安排中医系选派针推教师的临床工作和管理其参与的“针推教改班”协助管理工作。

2.学校职责

中医系为“针推教改班”在医院第四学期学习期间学校管理的主要责任部门。

(1)负责与科教科的沟通工作;

(2)与科教科共同做好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

(3)选派教师参与“针推教改班”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4)领导选派教师做好以下工作:

①在医院科教科和相关业务科室的领导下,做好自身的临床工作;

②协助教学秘书和学工秘书,参与“针推教改班”的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

③及时向中医系汇报“针推教改班”学生在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意见和要求。

二、实施方案

本专业采用“ + ”工学结合“两段三阶式”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强调校院合作,资源共享,培养适应基层医疗单位所需要的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养生工作的针灸推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两段”是按主要学习场所把专业学习划分为两段,第一段为前学年的在校学习;第二段为第四学年在医院的跟师见习。“三阶梯”是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包括:第一阶梯(即第一、二、三学期),学习社科人文及中医学基础课程,同时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训练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校内阶段,学生除完成学校规定的基本学习任务,还要在学期结束后的假期,自行联系当地的中医院跟师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零接轨;第二阶梯(即第四学期),学习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安排学生到合作中医医院以理论式教学和临床见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临床见习来深化理论,培养实践能力。第三阶梯(第五、六学期校外医院实习),安排学生到荆州市中医院进行临床岗位实习,在职业岗位上完成专业综合技能的训练,来达到毕业之后能适应基层卫生机构中医临床岗位的需要。

为确保“两段三阶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正常运行,校院合作共同建立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及全程质量监控体系。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包括:建立人才培养方案的外部论证机制,实现培养内容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岗位针对性的充分兼顾与融合,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监控体系包括:针灸推拿专业教学管理监控制度、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管理制度、针灸推拿专业院校合作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对人才培养实施“全方位及多角度”的监控,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实训基地升级方案范文 第五篇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劳动观念、练就实践能力、实现角色转换、培养综合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内容。为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规范基地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校外实习基地的类型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教学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教学实习要求的各类单位,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其类型可分为:

(一)课程教学需要的教学实习基地;

(二)专业教学需要的生产实习基地;

(三)其它短期、分散的实习单位(点)。

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基本条件

(一)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应有利于促进学校与基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领导应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基地具备实习条件和管理环境;能帮助解决实习学生所需的食宿、劳动保护和卫生等条件。

(三)校外实习基地能够选派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指导教师(师傅)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有效地参与实践活动,顺利完成教学实习计划。

(四)校外实习基地要求相对稳定,每学期或每学年有固定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

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原则

(一)、满足教学需要的原则。实习基地建设要从满足教学需要的角度出发,针对专业设置及课程教学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实习基地建设规划。

(二)、坚持“互惠互利,双方受益”的原则。学校在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基地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 “双赢”的效果。

(三)、动态合作发展的原则。由于行(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行(企)业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因此,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将实行动态的合作与发展。对于一些条件好、发展稳定并具有积极合作意向的行(企)业可以建立相对固定的基地,有的实习基地则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实习基地使用效果。

四、校外实习基地的组织管理

(一)、成立实习基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双方有关领导、技术人员和教师组成,由实习基地方任组长,学校方任副组长,定期研究基地建设事宜。

(二)、成立由校主管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的学校校外生产实习领导小组,负责对校外生产实习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有关生产实习方面的重要事项。

(三)、学校委派实训处和实习班主任具体负责学生校外生产实习的管理工作。实训处主要负责与实习基地的联系、沟通、协调及生产实习过程的检查、督促。实习班主任是生产实习的第一责任人,直接负责管理该班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一切事务。

(四)、学生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后,由实习基地领导,实习车间主任、指导师傅、实习指导教师等组成实习指导小组,帮助实习生制定实习计划,指导学生生产实习,组织管理实习过程,负责学生实习成绩的鉴定。

五、学校与实习基地职责

(一)学校

1、在实习前把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和实习指导书送达实习基地,并与基地有关人员共商实习措施。

2、根据实习基地的需求,提供专业对口、数量充足的实习学生。

3、实习结束后学校可优先向实习基地推荐优秀毕业生。

4、为实习基地来校宣传、介绍、双向洽谈提供便利。

5、委派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习管理检查工作,并践行好《实习协议书》中所赋予的职责。

6、为实习基地在职人员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提供方便。

(二)实习基地

1、委派相应的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学生实习的日常管理、实习考核工作。学生若有违反实习纪律等情况,及时与学校联系沟通;学生实习结束前,按学校提供的《实习成绩评定表》做好每位学生的实习考核及评定工作。

2、妥善安排实习师生的教学、实习工作以及住宿、生活等。

3、负责实习师生的安全和规章制度教育,并签定实习安全协议。

4、向学校提供本基地招聘实习生的需求信息及相关信息,如实习部门、实习岗位、工作时间、岗位要求等。

5、对学生进行岗前考核筛选,确定基地实习学生,并与学校和实习学生共同签订《实习协议书》。

6、根据生产实际,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岗位和工作,并按照《实习协议书》做好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确保学生实习的顺利完成。

7、为实习学生提供一定的岗位或生活补贴,具体金额由基地双方协商决定。

六、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的签订

(一)、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双方有合作意向,在符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条件的基础上,经协商后可由学校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一式三份),由学校、实习基地、实训处各执一份;

(二)、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合作年限根据双方意向确定,一般不少于1年;

(三)、协议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双方合作目的;

②基地建设目标与受益范围;

③双方权利和义务;

④实习师生的住宿(交通)、学习等安排;

⑤协议合作年限;

⑥其它

七、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协作会制度和优秀实习基地评选制度

(一)学校将根据专业门类的特点,成立各类由校外实习基地会员单位组成的协作会。定期召开协作会议,旨在加强学校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探讨教学实习发展的新思路,促进我校教学实习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实施优秀实习基地评选制度。学校将根据实习基地发挥作用情况,定期对实习基地进行检查评估(一年评比一次),对那些热情支持我校学生实习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以促进我校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升级方案范文 第六篇

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锻炼学生实操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平台,是提高教学质量、彰显职教特色的硬件依托,承载着实践教学、职业培训、生产研发、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等功能。实训基地建设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完成各实训室的房屋建设、实训设备的购置等,建成以后基地的正常运转——人员、耗材的消耗等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何在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既保证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又能减少其中的各项开支,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切实转变实训基地只是一种教学消费的观念,变消耗型实训基地为生产型实践场所。实训基地追求高仿真性,越真实的职场环境,越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形成应有的职业素养。根据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我校实践教学的具体需要,我们积极筹建办公自动化生产型实训基地。

我们拟组建的办公自动化生产型实训基地,包括影视制作实训室、现代办公技术实训室和现代办公设备实训室,本实训基地能全方位为学院各部门的日常办公、宣传服务;为全院师生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为校外有办公服务需求的单位或个人提供相关服务。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服务项目,成立相应的实体公司更便于管理,可以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将服务意识、改革意识、责任意识和经营意识融入到各经营项目中,在节省学院相关开支的同时,也是对高职院校校内实训模式的有益探索,从仿真教学逐步走向真实操作环境,使消耗型实训逐步转变为创收型经营。实体公司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有益的实习、实践机会,定期提供贫困生勤工俭学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经过专业教师的多次集体探讨,拟分期组建公司,实现实体经营,具体方案如下:

1.一期建设——以制作类为主

A.主要经营项目

相片冲印;布标制作;海报制作;KT板制作;视频制作。

B.主要服务对象

总院相关职能处室及各二级院系;全院师生;其他有需求的单位或个人。

C.运作思路

根据学院各职能处室及各二级院系日常办公及宣传的实际需要,在“计算机文化基础”和“办公自动化”的'课程中融入相关教学内容,利用实训中心设备完成布标、海报、KT板制作及视频制作服务;分批次完成学院全体学生的学生照冲印工作;为学院教师提供照片冲印服务。这些服务项目均可对外经营,既方便了周边企业又能增加学校收入,一举两得。

我们认为,实体公司初期的经营项目不宜过多,可以逐个项目进行探索。如:

a.相片冲印:新生学生照拍摄及冲印;学生报名参加相关考试的证件照冲印;学生个人毕业照和全班合影照冲印;师生的个人照冲印。

b.布标、海报(小图册)、KT板的制作、视频制作;用于学院日常办公;用于对外宣传;用于学生活动;资源交流,实现多赢以上的生产型实训,均由主管教师指导优秀学生完成。

D.资金运转

可以采用校园卡或其他磁卡的形式进行收费,考虑以上制作服务所需设备成本较高,可以采取先行售卡(卡的面值不同)的方式获取前期投入资金,待设备购买后,再进行相关服务。经营的收、支均由校财务部门主导管理。

2.二期建设——服务外包为主

如果一期建设较为理想,在总结生产型实训基地运转特点和我院实际需求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校内外提供外包服务,如院内办公耗材的购置、设备维护保养等。还可为师生提供其他信息服务,如扫描、刻盘、收发传真等。

建设装备水平高、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习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从根本上获得转型和提升的重要举措。我们努力将实训基地建设成真正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平台。

实训基地升级方案范文 第七篇

1、生产型实训基地内涵与功能

1.1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内涵。生产型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建成的具备生产功能的专业技能实训场所,它既具备教学功能,又具备生产功能。生产型实训基地首先是实践教学场所,学生在实训基地内完成工作任务,达到专业技能学习、掌握的目的,学生可以零距离接触生产过程,真实感受职场氛围,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企业利用生产型实训基地开展生产,获取经济收益。

1.2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功能。生产型实训基地应该具备生产、教学、实训、科研等功能。既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需要,还能让学生通过顶岗实训,锻炼实战技能。此外,实训基地可以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开展物流科学研究或者提供技术服务,实现产教研一体化。

1.3生产型基地的特征。生产型实训基地具有真实性。物流生产型实训基地提供的服务是真实的,为学生提供的职业技能训练岗位是真实的。生产型实训基地为市场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为客户提供物流各项服务,收取合理的费用,获得一定的利润,使教学过程具有生产性,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基地通过经营产生的利润,可以维持基地的正常运转,可以更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保持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存在问题的分析

2.1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设施不能满足教学与生产需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生产型实训基地所需资金数额较大,国家拨款有限,企业出资较少,学校筹集资金困难,许多院校资金窘迫,购置的设备设施不能充分满足教学与生产的需要,由此导致建立的生产型实训基地层次较低,规模较小。

2.2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完善,校企没有找到利益的共同点,生产效益好的基地很少,大多数生产型实训基地,企业难以获得预期的收益,投入反而很高,所以,逐渐的、企业在长期得不到经济利益补偿时,就失去了与院校合作的兴趣,不愿深度参与。

2.3企业经营目标与教学目标相冲突。物流行业的经营注重高效率、高时效,为了满足客户对时间的要求,很多情况下需要晚上工作到很晚,而学生的教学主要在白天,两者相冲突。物流企业非常重视对客户的高质量服务,尽可能减少客户的投诉,提高客户满意度。而技能不娴熟的学生在工作中很容易出错,从而导致客户的不满意,投诉率上升,影响客户的满意度。

2.4生产型实训基地提供的岗位有限,不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一个学校建立的生产型实训基地的规模往往有限,给学生提供的岗位数量较少,不能同时满足一个教学班的实训需要,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不便于组织教学。

3、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措施

3.1寻找合适的合作企业。不是随便哪个物流企业都可以和学校合作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学校选择合作企业时要认真考察,根据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慎重选择最合适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企业的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要贴近或者一致。同时也要考虑到合作企业的信用、管理、效益、规模等因素。

3.2合理选择生产型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模式。以校企共赢为目标,根据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特点,合理选择与企业合作的模式。资金充足、专业基础好,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的院校可以选用学校主导型合作模式。此种模式下,学校可全额投资,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运营由学校全面负责,企业负责客户的开发管理、技术支持、效益的控制。对于经济基础较差的院校,可以选用企业主导型的合作模式。该种模式下,企业全额投资,学校提供场地,企业全权负责物流所有环节的生产,给学生提供实训岗位,实训期间,学生由企业管理与调配。学校和企业融合性较好时可以采用校企共建的合作模式。该种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共同出资,权利与义务均衡。企业还可以提供设备、技术、管理,学校可以提供场地,提供人力。企业充分的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和场地,学校借助企业提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严格的管理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

3.3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立校企互惠共赢、长期合作的运行机制。生产型实训基地功能全面,涉及到的部门众多,比如会涉及到学校的教务处、人力资源部门、资产处、成教处、二级学院、合作企业、物流行业、工商部门、税务部门、xxx门、客户群体等。该运行机制要能处理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保障实训基地高效运转。该机制下校企双方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基地按市场机制运营,考虑双方主体的利益,实现生产、教学、实训、科研等具体目标。

3.4提升生产型实训基地的条件。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基地规模,根据专业发展及时更新现有设备,保证在数量上、质量上同时满足教学与生产的需要,提高基地的生产效益。高职院校通过建立物流管理专业生产型实训基地,加强其建设力度,并高效运行,为学生提供职业训练的真实环境和情境,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生产活动,使教学过程更贴近工作实际,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推荐阅读:

私立幼儿园介绍范文通用22篇

吐槽话题的格式范文精选6篇

营销产品推广方案模板范文6篇

采购招标邀请怎么写范文优选12篇

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案例范文通用14篇

鼓励被隔离的同学范文22篇

标签: 方案 范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