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调查表范文精选19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4-09 10:11:3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民风民俗调查表范文 第一篇

一、 办年货

1. 调查地点:家里

2. 调查内容:特色年货

灌香肠了!妈妈先准备了薄如蝉翼的小肠皮,再把猪肉切碎。接着就是靠真本事的时候了:妈妈在碎猪肉里掺上盐、味精、料酒和各种调味品,再搅拌着。然后用灌香肠的专用工具,在小的那头套上小肠皮,大的那头往里面加上猪肉。这个工艺的要求就更高了:要求用力均匀,用料均匀,这样子做起来的香肠才好看。

香肠做好了!看着这红白相间的精美的香肠,我谗得直流口水!

二、送年礼

1. 调查地点:小姑家

2. 调查内容:小屋面貌

一大早,妈妈就拉着我起床,说是要去小姑家拜年。我兴高采烈地,恨不得立即就坐飞机去小姑家。

妈妈把饼干和牛奶等礼品放在车踏板上。不一会儿,就到了小姑家。我乐呵呵地想:小姑看见我和妈妈来她家,肯定会吓一跳吧!“叮咚——叮咚——”一阵门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小姑打开大门,定睛一瞧:是我和妈妈,果然顿时怔住了,30秒过后,才反应过来。连忙叫我们两个人进门,还边走边“责怪”:来我家怎么也不通知一声?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我和妈妈只能在后面偷笑。

进了屋,妈妈叫我把“年礼”拿出来,送给表弟。弟弟傻笑着,开心地把我拉回房间吃饼干去了。妈妈也和姑姑互报祝福。整个小屋里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我们被幸福包围着。

再来看看这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不豪华但令人心情愉悦;桌子上换上了新的桌布,冰箱里买了好多蔬菜水果??一切都意味着:新的一年来临,我们要焕发新的活力!

三、 美化居室

1. 调查地点:我家

2. 调查内容:卫生工作

新的一年又向我们招手了,除了买年礼、办年货,是不是应该做一做卫生来迎接新年呢?

光说不做假把式,我们一家三口立刻“武装”起来了:妈妈穿着围裙,拿着【威猛先生】——她的工作是打扫厨房和卫生间;爸爸左手拿拖把,右手拿扫帚——他负责客厅及阳台;我则手提水桶,准备抹布——因为我的管辖区是两间卧室。

“滴答——滴答——”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三个人脸上沾满了汗珠,但各自的“包干区域”也差不多可以收工了。看:窗台上一尘不染;地面几乎是一面光滑的明镜子一样;桌面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就连客厅的两盆幸福树也被我们把上面的枯枝剪掉了??真是费了不少力气!不过现在看着这屋子里窗明几净、清清爽爽,心情便跟着舒畅起来了。

是什么让我们挥洒汗水,辛苦劳动呢?我想是新春的动力,要我们改头换面。春节,我们将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它!

篇二:春节调查报告

春节调查报告

调查人员:张君竹

调查对象:邻居、亲戚、朋友、市民

调查地点:庙会、灯会、商场、公园

调查时间:20xx年1月

调查目的:更多的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春节习

俗和民间文化

20xx年的春节就要到了,我们满心的欢喜,“春节”的到来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物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生命、成长和收获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

载歌载舞的迎接这个节日。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也经历了多个春节,也了解一些春节风俗,这个寒假,我对春节风俗做了个调查,让我对“春节”有了更新,更多的了解与认识。

一、春节历史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春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对此我

是深有体会的,这几天跟着大人们去买年货,商场里,菜市场,街上,到处是人山人海,好不热闹,人们忙着买过年的新衣服,玩具,更多的是食物。因为要写这个调查报告,我一点也不敢偷懒,只要大人们要出门,我一定要跟上的。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春联。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我也是个心灵手巧的姑娘,窗花虽然是买来的,但是我亲手装饰的,我还在门口挂了对灯笼,欢欢喜喜地在大门上贴上了“福”字和对联,忙碌了半天,真是感觉蓬荜生辉,有过年的味道了。

二、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我缠着姥姥姥爷给我讲春节的习俗,还是姥爷知识渊博,给我讲了好多好多关于春节的趣事。

小年——腊月二十三

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这天的一大早,妈妈就开始张罗要大清扫了,我是兴高采烈地响应,虽然平时都不爱劳动,但是因为今天的打扫时过年的一部分,心情就不一样了,干劲也足了。虽然是累些,但是大

清扫的场面,真是感觉到要崭新地迎接春节了,一边干着活,一边想着这些事,脸上洋溢着盼望和幸福……

小年也叫祭灶节。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我早就知道小年要吃“小锅白糖”,应该就是基于这个典故,一定要讨好灶王爷,帮我们到玉皇大帝那里多说好话哦。

接玉皇——腊月二十五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我知道了这些后,一大早就像个小淑女乖乖的,表现特别好,妈妈自言自语到:“这孩子是怎么了,难道是长大了,懂事了,不过一夜之间,变化也太快了吧”我在一旁偷偷地乐着,自己默默品味着这节日的滋味。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

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蒸馍花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在北方,就是蒸些豆馒头,我缠着姥姥也要参加包馍馍,磨了好半天,姥姥才同意我包一个,看上去和简单,真的动起手来,可是有些力不从心,要把豆陷包到里面,还要把馒头包圆,不简单。要是平时我还真没有这耐心,不过是过节要做的事情,还是细心,小心翼翼地包着,终于包好一个豆包包,虽然不漂亮,但是我手里的果实。姥姥还给我讲,在南方还有春节包粽子的风俗呢,我的思绪飘到了遥远的南方,看着面板上的馒头,竟都变成了可爱的粽子。

除夕夜: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

民风民俗调查表范文 第二篇

民俗文化是约定俗成的风俗生活文化。本文将介绍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

xxx镇位于xxx县的xxx边陲,西与xxx省xxx县相接,南与xxxxxx县相邻,是两省三县的交界处,距县城80多公里。辖有10个行政村,217个村民组,约万人口。

这里风景优美,景色迷人,民风朴实,群众热情好客,实属休闲度假之福地。辖区内有xxx山是xxx省著名旅游景点,为中国佛教二祖禅师所创,是其练法之地,上有二祖禅刹(又名云中石屋)、太白书堂、南崖瀑布、洗马春池、赤壁丹砂银河夜月、乌牛古石、银河夜月、北岭松风八景十分闻名。这里曾经也是xxx著名的革命老区,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国内革命时期,群众的革命热情都非常高昂,游击队活动都曾十分活跃,狠狠的打击日伪寇和反动派,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人民力量。

xxx镇位于大别山腹地,属于农村山区,以前交通闭塞,道路险窄,人们以种田地为生,生活比较贫困。现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这里,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这里的境况也得到了大力改善,路变得更宽了,与外面的的交往也多了。人们不仅靠种庄稼,也学会了种茶叶、植板栗、大棚蔬菜,并且渐成规模。许多剩余劳动力在外地务工带回了不少技术和资金,在家乡办起了企业,人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好起来。

这里历史悠久,地方风俗习惯甚多,民间文艺活动也十分频繁,笔者近日就本地的民俗文化进行了一些采访调查,现就所见所闻进行一些总结和阐述。

一、乡风民俗

民俗,顾名思义,民间的习俗。乡村的人民比较乐意保留传统,他们把先人们创造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都继承下来,甚至还有美丽的传说。

1.佛祖豆粑是我镇传统营养食品,也是农家最便捷的饭食之一。现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特产,是人们馈赠亲友的礼品,或招待宾客的佳肴。每年秋冬农闲时,农妇会选择优质稻米,配绿豆、黄豆、豌豆、花生、小麦等多种杂粮,采集松针作烘干原料,烘烤、切丝、晾晒,经精细加工而成。人们一边感受丰收的喜悦,一边体验着亲友相聚的欢乐。制成的豆粑品鲜味美,还便于运输和保存。然而豆粑的历史可追溯到禅宗鼻祖慧可大师。相传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初居xxx山开辟道场,立意改变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现象,寻求补充众僧身体必需的营养品。佛祖把五谷杂粮配南方稻米,精心加工成为xxx山众僧的主要食品,于是豆粑流传至今。

2.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一天,全国上下,家家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过一个团圆年。小孩开心地围着家长要压岁钱,从不顾虑父母是否同意他们这样做,只是随自己的心情行事。这一天,他们总是很有收获。在团圆饭以后,成年人大都不睡觉,要过了午夜12 :00会有人去休息。朴实的农民把这称为守岁,满满的守完了今年的,明年才会有好的开始。对于春节,农村里总会有很多规则和礼节春节之前,家里的一切事物必须清理好,要除旧迎新;打扫房间时一定要向屋内扫垃圾,不然会扫除财气;初一上午,不可以叫醒任何人,打搅别人的美梦,以免赶走他人的瑞气;初一整日不可向他人讨要东西或钱物,若不然,则会使他人漏财,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村里的人总会在除夕以前还请力所能及的债务。或许你会认为他们是有些迷信的,但其实那只是人们对于新一年的美好期望。只有在春假期间,忙碌的农民才会得到真正的休息和放松;他们才会放下彼此之间的成见,和平地过活;贪睡的人才能够真正地睡饱。对于农民来说,春节是幸福的,春节是美丽的严冬一过,春天就要到来,万物复苏,又可以种植庄稼了。他们兴高采烈地燃放鞭炮,舞起龙灯、鱼灯,到寺庙里烧柱香、抽支签,他们真的愉悦了。

3.元宵戏灯。戏灯是一种集体活动,全村人筹钱来请人扎灯。灯的种类有很多,如:龙、刀斧手、竹马、花篮、花灯。龙只有一条,两个刀斧手,五匹竹马,花篮两只,花灯是越多越好。再就是人物,人物是最繁杂的,一共要扎壹佰零八位,主要人物是闻太师、姜子牙、包青天等一大批为国为民的忠臣义士;再就是神仙,如:送子观音、文曲星、七仙女、唐僧师徒等一批神话人物。到了戏灯的那天傍晚,驮灯的人们排好队,按照顺序出门。首先走在前面的是举着两排肃静、回避的牌子,接着是两排刀斧手,再后面就是闻太师、姜子牙这中间按照一定的顺序排下去,最后的是观音撒净。紧跟在人物后面是舞龙的、耍狮子的、骑竹马的、挑花篮的,夹杂在他们中间的是鼓手和锣手。戏灯的时候,阵阵的锣鼓声吸引来一大批观众。人们跟着灯跑。戏灯的到每一户,那户人家就要放礼炮迎接,还要摆贡品贡品的种类很多,如红枣、花生、蛋、烟酒等。接灯之前,要检查灯是不是亮着的,如果是熄灭的,就不让进,那样会不吉利。戏灯的在你家转了一圈后,你要给糕点、茶食、红包等,以图个吉利。狮子进门时把口张得大大的,出门时把口紧闭,这样就吸走了你家的晦气,新的一年就会变得更好。戏灯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它主要是为了增添春节的喜庆气氛,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就是风调雨顺、岁岁平安、六畜兴旺、万事如意。

4.八月十五中秋节时,老奶奶会将月饼做的大大的,然后在里面填满好吃的核桃仁,蜂密,花生米等,形成独具新特色的大花月饼。出嫁的女儿会在这一天带着儿女和丈夫去娘家送中秋礼,一块肉加上月饼或是什么东西的,礼品虽不一样,但心情都一样高兴。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其氛围不是我等所能用笔描绘出来的。

5.俗话说,男人当婚,女大当嫁。20几岁的姑娘小伙当然不能呆在家里,等待爱情的悄然而至。他们会错过每一个热闹的聚会吗?当然不会啊!男孩女孩在庙会和秧歌会上彼此吸引的事儿还真不少。他们一但瞅对了男方会请一个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去的时候人们一般带一盒点心算作见面礼,媒人和女方家谈好后,男方和女方就可以正式恋爱,慢慢接触了。如果男女方在彼此的了解后,认为对方就是自己的另一半时,会提出订婚的请求,当然提出的对方肯定是男方,这样他们就已经迈出了进入婚姻的第一步了。男方会在订婚时大摆酒席的时候,托媒人给女方家送去彩礼,真正到婚期一到,男方会托媒人再去送彩礼,女方家也会为女儿送一些出嫁品。新娘子出嫁一般在中午12点离开自家去婆家,当地也有哭嫁这一习俗,新娘子会由一个特定属相的男性亲戚背出家门直到从车离去,新娘会哭着与家中的亲人一一告别,结婚酒席三天后,女方会带着男方回娘家探望家中的父母。第四天娘家的亲人朋友会带着祝福和希望去男方家看望女方。

6.红白喜事,有红即有白,丧事一般办的有声有色,算是生的人对已熟者的一种缅怀和纪念。花圈,纸花,纸马,庭院等丧葬用品是必不可少的。死者在死后三天才可以下葬,一是死者家属有足够的时间购置丧葬用品,二是让死者的灵魂可以在家多停留几日与亲人的梦里相遇,死后三天,即不葬之昌,亲人们著白衣,戴白帽,排成三列纵队跟随着棺木之后,或哭泣或沉墨。家属在亲人逝世三年之内不能贴对联等,并在亲人逝世十年后置办酒席,宴请宾客以怀念逝者。

本地的乡风民俗还有很多,举不胜举,如果你来过这里你一定有所体验。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必将在以后的岁月里大放光彩,照耀古今。

二、民间文化

民风民俗调查表范文 第三篇

一、实践目的

通过调查家乡的民风民俗,使自己开阔视野,更加了解家乡,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二、实践时间

寒假回老家期间

三、实践方法

1.询问爷爷奶奶、姑姑姑父以及当地居民。

四、调查内容

从二十三开始,就进入了春节。周口属于豫南地区,和我们这儿的过年习俗大同小异,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是二十八才到老家,之前几天的民俗是通过向奶奶他们询问得知的。

【采访开始】

问:奶奶,二十三咱们也祭灶吗?

答:当然得祭,咱们家还是简单,摆上麻糖和火烧,放上一挂鞭,再祷告几句,希望来年全家平安。有的人家还会贴上灶爷像,烧香祭拜。

问:哦,原来如此。那么二十四都干些什么呢?

答:二十四是打扫房子,为迎接你们和叔叔家回来,我着重收拾打扫了你们的房间,把被褥晒一晒,屋里的犄角旮旯都扫一扫,抹一抹。好让你们回来时干干净净!

问:辛苦您了,书上说二十五磨豆腐,咱家也有这个习俗吗?

答:以前有的人家还自己磨,现在都是去集市上买几块现成豆腐。不过咱们这边还兴做干豆腐皮,自己拿豆拿油,别人管加工。知道你们都爱吃,我那天让人家给你们做了一大袋子。

问:那二十六呢?

答:我早早的就骑上三轮车来到菜市场,采购鸡鸭鱼肉。鸡子买了三只,肉买了三十斤,还买了两条大鲢鱼。我寻思多买点,怕过年人多不够吃。

(我心想:全是大鱼大肉,这么多还会不够吃?)

问:一大缸馒头是什么时候做的?咱们自己蒸的还是买的?

答:馒头是二十七你姑姑来蒸的,蒸了三大锅。我还嫌不够,自己又去买了一百个馍。

【采访结束】

二十八那天我们刚到家,便看到奶奶在忙着盘饺子馅,一大盆肉,半盆切碎的萝卜,再加上各种佐料,混到一起,用手把它们拌匀。我目瞪口呆地问:“这么多饺子馅!什么时候才能吃完啊?”奶奶笑眯眯地说:“咱家到齐快三十口人,我还怕不够呢!”

二十九,奶奶、妈妈和婶婶又忙着过油,就是把该炸的东西全都用油炸一遍。有鱼块、丸子、豆腐、麻叶子。她们炸着,我们吃着。到该吃中午饭的时候,几个小孩竟一口饭都没吃,许是肚里早已吃饱了吧。

大年三十,吃团圆饭,看春晚。今天要忙的事情可不少,刚吃完早饭,奶奶就催着爸爸叔叔贴对联,说人家隔壁都已经贴上了。晌午刚过,奶奶她们就开始忙碌着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五点多一点,饭就准备好了,爸爸先去放了一挂鞭,全家人开始大快朵颐。收拾完,就开始坐在电视机前静候春晚的开始。一直看到快十二点,随着整点钟声的敲响,家家户户鞭炮齐鸣,迎接新年的到来!

五、实践结果

通过对奶奶的采访和我自己的感受,老家的习俗和我们这边,没有大的差别。

六、实践体会

这次实践,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春节,为什么在每个人心里有着如此重的分量。为了团圆,爸爸叔叔驱车几百公里赶回家;为了团圆,奶奶天天忙碌着,准备着,等待着。大家能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是幸福的。看我们吃得开心,奶奶幸福;看奶奶笑得开心,我们更幸福!

同时祝大家元宵节快乐,阖家幸福!

民风民俗调查表范文 第四篇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调查时间:

xx年x月x日

调查目的:

现如今,大家都抱怨年味越来越淡,进行春节习俗的来由进行调查,是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对春节习俗的了解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调查人员:

xxx

调查方法:

为什么要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

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

为什么要守岁?

相传,玉皇大帝的小女儿贤惠善良,她爱上一个穷小伙子。玉皇知道后十分恼怒,把小女儿打下凡间跟着穷小伙受罪。多亏王母娘娘从中讲情,玉皇才勉强封了穷小伙

“灶王”一职。玉皇的小女儿也就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大家。玉皇对此非常生气,就规定灶王爷夫妻一年只能在腊月二十三回天宫一趟。

为了能从天上多给人们带些东西回来,灶王奶奶是想尽办法收罗,今天弄些豆腐、明天弄些肉,后天蒸馒头,大后天打酒,一直到除夕晚上,才将东西收罗的差不多。为了人们能过个好年,灶王奶奶连夜赶回人间。家家户户的人们则是一夜不睡觉,点起旺火、香烛、燃响鞭炮,迎接灶王奶奶返回人间。

希望通过此篇调查报告,增加人们对于春节的了解。

民风民俗调查表范文 第五篇

调查时间:

20xx年春节

调查目的:

通过观察家人、朋友的过节方式,体验传统节日的意义

调查过程:

一、参考资料:春节传说——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二、家人准备过春节的过程

为了准备过春节,爸爸妈妈从春节前几天就开始擦玻璃、洗床单,直至将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不仅我家,邻居们也是如此,往常不够整洁的家在这一番收拾下亮丽起来,好像换了一个世界一样。街道在保洁员的扫帚下似乎变得宽阔了,因为一尘不染而让自己有了愉快的心情,因此周围的人虽忙忙碌碌却无不喜气洋洋。

春节购物也是一大风景。没跟爸爸妈妈进商店,总要慨叹人多为患,收款台前长长的队伍在传递着这样的信息:购物,是春节一大工程,且是人人必得参与的工程。有钱的买贵的,钱少的买贱的,总而言之,不花钱似乎就不叫过春节。

准备年货更是让人忙不迭休。奶奶忙着炸东西,各种炸货装了慢慢一篮子。家家各类吃食无比丰富的储备在冰箱里,冰箱也变得沉甸甸的。烟火鞭炮更不用说,从小年起就接连不断,直到十五还是此起彼伏,充满祥和气氛。

春节这一天则是大家亮相的日子。人人打扮的光鲜亮丽,连同美好的祝福和喜悦的笑容奉献给每一个人,人们称这一活动叫“拜年”。就连春节晚会的第一个节目也是“拜年”,向全国人民拜年,祝福人们事事如意,祝愿家家美满,人人期盼因为祝福让新的一年更顺利,更完满。

春节是一个传统节日,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凝结在人们的情怀中,即使有那么多的洋节,却难敌春节的魅力,没有哪个节日像春节这样隆重,这样深入人心。即使远渡重洋的游子也在春节这一天多一些对亲人、故国的思念,捎来深情的问候。

其实我想,春节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视,是因为它代表了人们的愿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满,希望工作顺利,前途无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恼和愤懑都将在大家彼此的祝福声中消散,在彼此的祝愿中积聚力量,春节,给了每一个人畅舒胸臆的机会。春节还意味着团圆,在当今亲情日渐淡薄的形势下,春节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体验家的温暖。春节也意味着春意融融,春天来了,万象更新,忧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淀在冬天的冰雪中,当春风轻拂杨柳、小河潺潺歌唱时,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光阴流转之速而增添宽容和大度。

春节实在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节日。

民风民俗调查表范文 第六篇

调查时间:

20xx年11月20日-20xx年11月25日

调查地点:

山东菏泽牡丹区

调查对象:

牡丹区村民

调查人:

xxx

调查方式:

走访、查阅文献

调查结果:

通过走访村民、查阅民俗文献资料,我以时间为顺序,调查了菏泽农村地区春节期间自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初七的民俗习惯。

1、腊月二十三:鲁西南称之为小年。在菏泽城乡,在祭灶节来临前,在大街小巷和乡镇集市上,随时都可见到“祭灶糖”,这种扁扁的“祭灶糖”是菏泽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一个亮点,其他地方很少见到。传说到了这一天,管厨房的灶王爷要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情况。晚上,家家都要给灶王爷包上水饺,摆上供果,烧上香和纸元宝。如果这一年家中的人口齐全,就是所有在外边的人都回家过年了,还要再买上“祭灶糖”,意思是用糖粘住灶王爷的嘴,回天上以后只说这家一年的好事,不说坏事,所以灶边的对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2、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

3、往后依次是:“腊月二十六,蒸馒头;腊月二十七,炖肉过油;腊月二十八,贴画画,腊月二十九,煮肉肉;年三十,贴画门”。腊月二十六日,整个一天就是蒸馒头,豆馅馒头、菜肉包子要蒸很多锅,要一直吃到来年的正月十六;腊月二十八日,炖肉过油(炸丸子、藕、鱼等)等。

4、年三十:三十上午贴对联。中午要吃纯肉馅的扁食(水饺),女主人在下饺子时还要喊一声下饺子了,以示快放鞭炮,鞭炮一响,饺子下锅,饺子出锅,敬了天地祖宗诸路神仙,全家人就开始吃饺子啦。吃过饭后,女人在家叠元宝,而家族的男爷们带着香纸鞭炮都去自家的祖坟磕头,上坟请“老的”。“老的”指过世的祖父母和父母等,表达生者对逝者的惦念与牵挂,希望已故家人在“地下”能够有钱花

5、三十晚上,农村有在房门外及大门内放拦门棍的习俗;会在院子里撒上芝麻杆,民俗传统叫“撒岁”、“踩岁”。据传说,门前放拦门棍是像门神样挡住妖魔鬼怪入侵。脚踩上去产生爆竹声,避邪,把妖魔鬼怪驱走,祈求平安吉祥。春节撒芝麻杆、烧芝麻杆,祈求来年红红火火、节节高。

6、正月初一:农村早晨起“五更”给长辈磕头拜年(有个说法就是看谁家起得早,越早越好吧。)先拜祖先,再拜父母,后拜乡邻。见面后互相问候,给长辈一定要磕头。初一早晨的水饺必须是素馅的,预示一年平平安安,春节期间不能吃面条,要不事多,一年不得安宁。不能动针线,不能倒垃圾,正月里不许理发。

7、正月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嫁出去的女儿们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从这天开始亲戚间就挨家挨户走访拜年,每到一户,都会受到热情招待,拿出陈年老酒和香美的饭菜,杯来盏去,好不尽兴!

8、正月初五:当地老百姓称为“破五”。因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自当日起,不论做大生意小买卖都要首先放上一挂大红腰子的鞭炮,打跑晦气,开始陆续开张。鲁西南地区在年初一把剪刀用线缠住放在床铺的席下压住,到初五这天才能开始使用。正月初五中午要吃饺子,有一种说法是,从初一到初五几天之内禁忌较多,人们不可“轻举妄动”,一过初五,就基本上过了年禧,不再禁讳了,所以要吃饺子祝贺。

9、正月初七:俗称“人日子”。作物秸秆绑扎的火把,在自家门前点燃,一直送到村外,意为驱除火灾,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平安无事,不着火灾。这天,也是曹县桃源集看花供的日子,人山人海,好不热闹。花供,原是旧社会当地群众用来供奉火神的供品,多年来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艺术观赏品。其原料一般为白萝卜、鸡蛋、面粉、山药等。雕塑方法,以鸡蛋和面,像捏面人似的蒸成各种动物,然后再以颜料油彩上色而成。

调查总结:

通过对菏泽地区农村春节习俗的调查,我对北方地区的春节民俗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春节历史悠久,我国几千年来流传至今的春节民俗活动五彩缤纷,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面貌显著改善,春节民俗这一体现民族特色的节日更是与时俱进、大放异彩。如今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三农问题依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本次活动中通过深入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国情民情,增强了同农民群众的感情,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自己。

民风民俗调查表范文 第七篇

xxx镇位于xxx县的xxx边陲,西与xxx省xxx县相接,南与xxxxxx县相邻,是两省三县的交界处,距县城80多公里。辖有10个行政村,217个村民组,约万人口。

这里风景优美,景色迷人,民风朴实,群众热情好客,实属休闲度假之福地。辖区内有xxx山是xxx省著名旅游景点,为中国佛教二祖禅师所创,是其练法之地,上有二祖禅刹(又名云中石屋)、太白书堂、南崖瀑布、洗马春池、赤壁丹砂银河夜月、乌牛古石、银河夜月、北岭松风八景十分闻名。这里曾经也是xxx著名的革命老区,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国内革命时期,群众的革命热情都非常高昂,游击队活动都曾十分活跃,狠狠的打击日伪寇和反动派,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人民力量。

xxx镇位于大别山腹地,属于农村山区,以前交通闭塞,道路险窄,人们以种田地为生,生活比较贫困。现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这里,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这里的境况也得到了大力改善,路变得更宽了,与外面的的交往也多了。人们不仅靠种庄稼,也学会了种茶叶、植板栗、大棚蔬菜,并且渐成规模。许多剩余劳动力在外地务工带回了不少技术和资金,在家乡办起了企业,人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好起来。

这里历史悠久,地方风俗习惯甚多,民间文艺活动也十分频繁,笔者近日就本地的民俗文化进行了一些采访调查,现就所见所闻进行一些总结和阐述。

一、乡风民俗

民俗,顾名思义,民间的习俗。乡村的人民比较乐意保留传统,他们把先人们创造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都继承下来,甚至还有美丽的传说。

1.佛祖豆粑是我镇传统营养食品,也是农家最便捷的饭食之一。现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特产,是人们馈赠亲友的礼品,或招待宾客的佳肴。每年秋冬农闲时,农妇会选择优质稻米,配绿豆、黄豆、豌豆、花生、小麦等多种杂粮,采集松针作烘干原料,烘烤、切丝、晾晒,经精细加工而成。人们一边感受丰收的喜悦,一边体验着亲友相聚的欢乐。制成的豆粑品鲜味美,还便于运输和保存。然而豆粑的历史可追溯到禅宗鼻祖慧可大师。相传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初居xxx山开辟道场,立意改变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现象,寻求补充众僧身体必需的营养品。佛祖把五谷杂粮配南方稻米,精心加工成为xxx山众僧的主要食品,于是豆粑流传至今。

2.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一天,全国上下,家家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过一个团圆年。小孩开心地围着家长要压岁钱,从不顾虑父母是否同意他们这样做,只是随自己的心情行事。这一天,他们总是很有收获。在团圆饭以后,成年人大都不睡觉,要过了午夜12:00会有人去休息。朴实的农民把这称为守岁,满满的守完了今年的,明年才会有好的开始。对于春节,农村里总会有很多规则和礼节春节之前,家里的一切事物必须清理好,要除旧迎新;打扫房间时一定要向屋内扫垃圾,不然会扫除财气;初一上午,不可以叫醒任何人,打搅别人的美梦,以免赶走他人的瑞气;初一整日不可向他人讨要东西或钱物,若不然,则会使他人漏财,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村里的人总会在除夕以前还请力所能及的债务。或许你会认为他们是有些迷信的,但其实那只是人们对于新一年的美好期望。只有在春假期间,忙碌的农民才会得到真正的休息和放松;他们才会放下彼此之间的成见,和平地过活;贪睡的人才能够真正地睡饱。对于农民来说,春节是幸福的,春节是美丽的严冬一过,春天就要到来,万物复苏,又可以种植庄稼了。他们兴高采烈地燃放鞭炮,舞起龙灯、鱼灯,到寺庙里烧柱香、抽支签,他们真的愉悦了。

3.元宵戏灯。戏灯是一种集体活动,全村人筹钱来请人扎灯。灯的种类有很多,如:龙、刀斧手、竹马、花篮、花灯。龙只有一条,两个刀斧手,五匹竹马,花篮两只,花灯是越多越好。再就是人物,人物是最繁杂的,一共要扎壹佰零八位,主要人物是闻太师、姜子牙、包青天等一大批为国为民的忠臣义士;再就是神仙,如:送子观音、文曲星、七仙女、唐僧师徒等一批神话人物。到了戏灯的那天傍晚,驮灯的人们排好队,按照顺序出门。首先走在前面的是举着两排肃静、回避的牌子,接着是两排刀斧手,再后面就是闻太师、姜子牙这中间按照一定的顺序排下去,最后的是观音撒净。紧跟在人物后面是舞龙的、耍狮子的、骑竹马的、挑花篮的,夹杂在他们中间的是鼓手和锣手。戏灯的.时候,阵阵的锣鼓声吸引来一大批观众。人们跟着灯跑。戏灯的到每一户,那户人家就要放礼炮迎接,还要摆贡品贡品的种类很多,如红枣、花生、蛋、烟酒等。接灯之前,要检查灯是不是亮着的,如果是熄灭的,就不让进,那样会不吉利。戏灯的在你家转了一圈后,你要给糕点、茶食、红包等,以图个吉利。狮子进门时把口张得大大的,出门时把口紧闭,这样就吸走了你家的晦气,新的一年就会变得更好。戏灯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它主要是为了增添春节的喜庆气氛,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就是风调雨顺、岁岁平安、六畜兴旺、万事如意。

4.八月十五中秋节时,老奶奶会将月饼做的大大的,然后在里面填满好吃的核桃仁,蜂密,花生米等,形成独具新特色的大花月饼。出嫁的女儿会在这一天带着儿女和丈夫去娘家送中秋礼,一块肉加上月饼或是什么东西的,礼品虽不一样,但心情都一样高兴。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其氛围不是我等所能用笔描绘出来的。

5.俗话说,男人当婚,女大当嫁。20几岁的姑娘小伙当然不能呆在家里,等待爱情的悄然而至。他们会错过每一个热闹的聚会吗?当然不会啊!男孩女孩在庙会和秧歌会上彼此吸引的事儿还真不少。他们一但瞅对了男方会请一个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去的时候人们一般带一盒点心算作见面礼,媒人和女方家谈好后,男方和女方就可以正式恋爱,慢慢接触了。如果男女方在彼此的了解后,认为对方就是自己的另一半时,会提出订婚的请求,当然提出的对方肯定是男方,这样他们就已经迈出了进入婚姻的第一步了。男方会在订婚时大摆酒席的时候,托媒人给女方家送去彩礼,真正到婚期一到,男方会托媒人再去送彩礼,女方家也会为女儿送一些出嫁品。新娘子出嫁一般在中午12点离开自家去婆家,当地也有哭嫁这一习俗,新娘子会由一个特定属相的男性亲戚背出家门直到从车离去,新娘会哭着与家中的亲人一一告别,结婚酒席三天后,女方会带着男方回娘家探望家中的父母。第四天娘家的亲人朋友会带着祝福和希望去男方家看望女方。

6.红白喜事,有红即有白,丧事一般办的有声有色,算是生的人对已熟者的一种缅怀和纪念。花圈,纸花,纸马,庭院等丧葬用品是必不可少的。死者在死后三天才可以下葬,一是死者家属有足够的时间购置丧葬用品,二是让死者的灵魂可以在家多停留几日与亲人的梦里相遇,死后三天,即不葬之昌,亲人们著白衣,戴白帽,排成三列纵队跟随着棺木之后,或哭泣或沉墨。家属在亲人逝世三年之内不能贴对联等,并在亲人逝世十年后置办酒席,宴请宾客以怀念逝者。

本地的乡风民俗还有很多,举不胜举,如果你来过这里你一定有所体验。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必将在以后的岁月里大放光彩,照耀古今。

二、民间文化

民风民俗调查表范文 第八篇

一、考察内容

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

二、考察原因

在中国,几乎每年过春节都要吃饺子,这已经成了几百年的历史。我想通过观察、考察亲人的过节方式,体验传统节日的意义。

三、参考资料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xxx好吃不过饺子xxx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xxx馄饨xxx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馄饨xxx形如偃月,天下通食xxx。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xxx馄饨xxx。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xxx角儿xxx,它是后世xxx饺子xxx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xxx扁食xxx。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xxx元旦拜年……作匾食xxx。刘若愚的《酌中志》载:xxx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xxx元明朝xxx匾食xxx的xxx匾xxx,如今已通作xxx扁xxx。xxx扁食xxx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xxx饺儿xxx、xxx水点心xxx、xxx煮饽饽xxx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xxx更岁交子xxx之意,xxx子xxx为xxx子时xxx,交与xxx饺xxx谐音,有xxx喜庆团圆xxx和xxx吉祥如意xxx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xxx浑囤xxx的谐音,意为xxx粮食满囤xxx。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xxx招财进宝xxx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四、考察结果

通过这些资料,可以认识到,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也能使人知道,民间民俗的多样化以及它们的意义。希望自己在以后过春节时,可以吃一口饺子,就多一份为我国的历史骄傲的心意。

民风民俗调查表范文 第九篇

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调查地点:

xx省xx市xx区

调查方法:

调查人:

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xxx福xxx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

贴窗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一一一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xxx窗花xxx。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xxx拜年xxx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xxx压岁钱xxx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xxx恭喜发财xxx、xxx四季如意xxx、xxx新年快乐xxx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民风民俗调查表范文 第十篇

民俗文化是约定俗成的风俗生活文化。本文将介绍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

xxx镇位于xxx县的xxx边陲,西与xxx省xxx县相接,南与xxxxxx县相邻,是两省三县的交界处,距县城80多公里。辖有10个行政村,217个村民组,约万人口。

这里风景优美,景色迷人,民风朴实,群众热情好客,实属休闲度假之福地。辖区内有xxx山是xxx省著名旅游景点,为中国佛教二祖禅师所创,是其练法之地,上有二祖禅刹(又名云中石屋)、太白书堂、南崖瀑布、洗马春池、赤壁丹砂银河夜月、乌牛古石、银河夜月、北岭松风八景十分闻名。这里曾经也是xxx著名的革命老区,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国内革命时期,群众的革命热情都非常高昂,游击队活动都曾十分活跃,狠狠的打击日伪寇和xxx反动派,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人民力量。

xxx镇位于大别山腹地,属于农村山区,以前交通闭塞,道路险窄,人们以种田地为生,生活比较贫困。现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这里,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这里的境况也得到了大力改善,路变得更宽了,与外面的的交往也多了。人们不仅靠种庄稼,也学会了种茶叶、植板栗、大棚蔬菜,并且渐成规模。许多剩余劳动力在外地务工带回了不少技术和资金,在家乡办起了企业,人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好起来。

这里历史悠久,地方风俗习惯甚多,民间文艺活动也十分频繁,笔者近日就本地的民俗文化进行了一些采访调查,现就所见所闻进行一些总结和阐述。

一、乡风民俗

民俗,顾名思义,民间的习俗。乡村的人民比较乐意保留传统,他们把先人们创造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都继承下来,甚至还有美丽的传说。

1.佛祖豆粑是我镇传统营养食品,也是农家最便捷的饭食之一。现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特产,是人们馈赠亲友的礼品,或招待宾客的佳肴。每年秋冬农闲时,农妇会选择优质稻米,配绿豆、黄豆、豌豆、花生、小麦等多种杂粮,采集松针作烘干原料,烘烤、切丝、晾晒,经精细加工而成。人们一边感受丰收的喜悦,一边体验着亲友相聚的欢乐。制成的豆粑品鲜味美,还便于运输和保存。然而豆粑的历史可追溯到禅宗鼻祖慧可大师。相传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初居xxx山开辟道场,立意改变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现象,寻求补充众僧身体必需的营养品。佛祖把五谷杂粮配南方稻米,精心加工成为xxx山众僧的主要食品,于是豆粑流传至今。

2.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一天,全国上下,家家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过一个团圆年。小孩开心地围着家长要压岁钱,从不顾虑父母是否同意他们这样做,只是随自己的心情行事。这一天,他们总是很有收获。在团圆饭以后,成年人大都不睡觉,要过了午夜12 :00会有人去休息。朴实的农民把这称为守岁,满满的守完了今年的,明年才会有好的开始。对于春节,农村里总会有很多规则和礼节春节之前,家里的一切事物必须清理好,要除旧迎新;打扫房间时一定要向屋内扫垃圾,不然会扫除财气;初一上午,不可以叫醒任何人,打搅别人的美梦,以免赶走他人的瑞气;初一整日不可向他人讨要东西或钱物,若不然,则会使他人漏财,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村里的人总会在除夕以前还请力所能及的债务。或许你会认为他们是有些迷信的,但其实那只是人们对于新一年的美好期望。只有在春假期间,忙碌的农民才会得到真正的休息和放松;他们才会放下彼此之间的成见,和平地过活;贪睡的人才能够真正地睡饱。对于农民来说,春节是幸福的,春节是美丽的严冬一过,春天就要到来,万物复苏,又可以种植庄稼了。他们兴高采烈地燃放鞭炮,舞起龙灯、鱼灯,到寺庙里烧柱香、抽支签,他们真的愉悦了。

3.元宵戏灯。戏灯是一种集体活动,全村人筹钱来请人扎灯。灯的种类有很多,如:龙、刀斧手、竹马、花篮、花灯。龙只有一条,两个刀斧手,五匹竹马,花篮两只,花灯是越多越好。再就是人物,人物是最繁杂的,一共要扎壹佰零八位,主要人物是闻太师、姜子牙、包青天等一大批为国为民的忠臣义士;再就是神仙,如:送子观音、文曲星、七仙女、唐僧师徒等一批神话人物。到了戏灯的那天傍晚,驮灯的人们排好队,按照顺序出门。首先走在前面的是举着两排肃静、回避的牌子,接着是两排刀斧手,再后面就是闻太师、姜子牙这中间按照一定的顺序排下去,最后的是观音撒净。紧跟在人物后面是舞龙的、耍狮子的、骑竹马的、挑花篮的,夹杂在他们中间的是鼓手和锣手。戏灯的时候,阵阵的锣鼓声吸引来一大批观众。人们跟着灯跑。戏灯的到每一户,那户人家就要放礼炮迎接,还要摆贡品贡品的种类很多,如红枣、花生、蛋、烟酒等。接灯之前,要检查灯是不是亮着的,如果是熄灭的,就不让进,那样会不吉利。戏灯的在你家转了一圈后,你要给糕点、茶食、红包等,以图个吉利。狮子进门时把口张得大大的,出门时把口紧闭,这样就吸走了你家的晦气,新的一年就会变得更好。戏灯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它主要是为了增添春节的喜庆气氛,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就是风调雨顺、岁岁平安、六畜兴旺、万事如意。

4.八月十五中秋节时,老奶奶会将月饼做的大大的,然后在里面填满好吃的核桃仁,蜂密,花生米等,形成独具新特色的大花月饼。出嫁的女儿会在这一天带着儿女和丈夫去娘家送中秋礼,一块肉加上月饼或是什么东西的,礼品虽不一样,但心情都一样高兴。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其氛围不是我等所能用笔描绘出来的。

5.俗话说,男人当婚,女大当嫁。20几岁的姑娘小伙当然不能呆在家里,等待爱情的悄然而至。他们会错过每一个热闹的聚会吗?当然不会啊!男孩女孩在庙会和秧歌会上彼此吸引的事儿还真不少。他们一但瞅对了男方会请一个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去的时候人们一般带一盒点心算作见面礼,媒人和女方家谈好后,男方和女方就可以正式恋爱,慢慢接触了。如果男女方在彼此的了解后,认为对方就是自己的另一半时,会提出订婚的请求,当然提出的对方肯定是男方,这样他们就已经迈出了进入婚姻的第一步了。男方会在订婚时大摆酒席的时候,托媒人给女方家送去彩礼,真正到婚期一到,男方会托媒人再去送彩礼,女方家也会为女儿送一些出嫁品。新娘子出嫁一般在中午12点离开自家去婆家,当地也有哭嫁这一习俗,新娘子会由一个特定属相的男性亲戚背出家门直到从车离去,新娘会哭着与家中的亲人一一告别,结婚酒席三天后,女方会带着男方回娘家探望家中的父母。第四天娘家的亲人朋友会带着祝福和希望去男方家看望女方。

6.红白喜事,有红即有白,丧事一般办的有声有色,算是生的人对已熟者的一种缅怀和纪念。花圈,纸花,纸马,庭院等丧葬用品是必不可少的。死者在死后三天才可以下葬,一是死者家属有足够的时间购置丧葬用品,二是让死者的灵魂可以在家多停留几日与亲人的梦里相遇,死后三天,即不葬之昌,亲人们著白衣,戴白帽,排成三列纵队跟随着棺木之后,或哭泣或沉墨。家属在亲人逝世三年之内不能贴对联等,并在亲人逝世十年后置办酒席,宴请宾客以怀念逝者。

本地的乡风民俗还有很多,举不胜举,如果你来过这里你一定有所体验。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必将在以后的岁月里大放光彩,照耀古今。

二、民间文化

总体上讲本地农村文化活动比较活跃,农民文化生活有所提高表现在:一是农村文化活动得到普及。镇每年都斥资开展大型文体活动,如庆国庆晚会、全镇篮球比赛等。由于从农民自身的愿望出发,活动质量也有提高。二是农民文化生活有所改善。据调查,农民已习惯于把腰包里的钱投入到文化生活中去,不再排斥对玩乐的支出,可见农民渴望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如今在农村,自资聘请健身操教师、农作物专家、科技信息部门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邀请艺术团演出,电影队放映更是常见。农民自发举办活动占了农村文化活动很大的比重。打麻将、扑克、下棋、打乒乓球等传统活动继续显示很强的生命力。三是农村文化活动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成效显著。镇文化部门通过阵地宣传、图片展览、文艺宣传等形式向农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广大农民振奋了精神,坚持了信心。活动的实效性让农民真正受益,也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了一个台阶。

总之,本地的民俗甚多,文化建设虽存在一些不足,但成绩显著。但我相信,今后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民俗文化必将得到发扬光大,造福后代。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2)

一. 调查时间:寒假期间

二.调查对象:家乡人民主要是村里人

三.调查方式:

采访式调查,查资料,亲身实践

一.调查目的

2.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传统文化的调查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热爱家乡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特色,并在活动中受到

3.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活动成果,互相学习,增强彼此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调查内容

1.风俗习惯

下面是有关春节时候的习俗,虽说小打小闹,但也是地方的风俗吧。大年初二上午,各村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打开祠堂的大门,把里面供奉的观音寿星公公等神仙抬出来,用新毛巾,新汲的井水,由村里辈分较大的前辈们将其擦洗干净,再给他们一番仔细装帧。神门便被打扮的光彩夺目。随着他们便在鞭炮唢呐声中被请入到专制的木架上,将木架放入一顶装饰的十分漂亮的木轿里,由村里的青年人或中年人扛抬围绕游走。后面通常跟着浩浩荡荡的观看队伍,尤其是孩子们喜欢跟随木轿追打嬉戏,场面甚为热闹!木轿过处,人皆欢喜!当然你还可以请他们到你家停放一会儿,但你必须不停地放鞭炮,还得包红包,图的一个吉利。这些财务便充当村费 ,供以后一些农节开支,为各种村里活动提供保障。

农事安排在农村很讲究的。我们村要过农历正月十五才能下田劳作。发试下田之日叫起春早稻插秧时,各家各户先要开秧门,下田栽禾苗时秧不够。不能互相用手递秧,栽不赢后面的人抛在田中间叫吃田螺。我们这有种特产红桔,红桔产区采摘红桔时,摘桔人不能喝酒,还得剪指甲,并要用木制马梯来摘。

我们还有饮茶风俗,以擂茶最为显著。擂茶是我们新干一枝独秀的奇葩。过去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但现在已被新干大多数人接受,尤其是七琴和谭丘。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我一根半米长的擂棍将茶捣碎,边擂边不断的给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也可以。直到钵中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同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即可食用也可药用。

除此以外,始于宋形于明而盛于清的新干莲花落又称为落离莲或者摇钱树,当地称瞎子戏,是当时盲人乞讨而唱的民间曲艺,内容多为劝世人扬善惩恶,吉祥纳福为主。委婉动人,通俗易懂,生动风趣,具有寓教于乐,淳化民风之功效。

2、方言土语

下面是一些吉普方言,也就是我们吉安人说的话。我们肉不说肉,说妞。玩不说玩,说些。吃不说吃,说掐。掐不说掐,说撅。说不说说,说挖。掰不说掰,说缺(第四声)。丢脸不说丢脸,说跌股。喜欢不说喜欢,说做新。很棒不说很棒,说接棍。倔强不说倔强,说熬咧。闲聊不说闲聊,说唆泡。算了不说算了,说脱卵。要命不说要命,说休命。傻X不说傻X,说大八神。聊天不说聊天,说缺牙膏。骗人不说骗人,说打哑哇。完蛋不说完蛋,说切里货。开小差不说开小差,说过阴。倒霉不说倒霉,说草捏(造孽)。做什么不说做什么,说组咋过。恶心不说恶心,说腻(第一声)却。很不说很,说几哦。你做梦不说你做梦,说你想粉吃。疯疯癫癫不说疯疯癫癫,说懂懂党党。乱七八糟不说乱七八糟,说哈死巴人。你骗人不说你骗人,说你奉鬼啧阎王。傻了吧唧不说傻了吧唧,说神头得脑。 顾左右而言他不说顾左右而言他,说啧七啧八。欺负不说欺负,说掐色。 .吉安人去不说去,说切; 脏不说脏,说瓜啦烦不说烦,说nia吉安人去不说去,说切; 脏不说脏,说瓜啦烦不说烦,说nia吉安人做不说做,说自说畅销不说畅销,说跑火!说好不说好,说掐尬说舒服不说舒服,说撒火

3.民间建筑

新干宝塔山七级状元塔位于105国道旁,是为了纪念何昌言的。他直言不讳,敢疏小人,为当朝做出了丰功伟绩。也是为了激励广大新干学子端正态度,积极教育每一代人要多学知识为国家做贡献。青铜文化公园和大洋洲青铜博物馆都展示了商朝时候的文物。极大地深化和推动了江西对殷商文明的认识与研究,还有利于考古工作的进行。

三.调查结果分析

2.关于方言土语结果的调查分析 通过平日收集的一些较为典型的家乡话,了解到我们家乡方言的独具特色,吉普话也可以说是赣方言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如今的小孩都很少讲家乡方言。因此也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若干年后,地方方言可能就会消失。

3. 关于民居建筑结果的调查分析 在活动中,我们参观的建筑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家乡的建筑特色,而且了解到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我们也发现这里的文物急需要保护,希望我们的政府和群众积极加以保护。

四.体会总结

这次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活动可以加强我们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深学生与社会的了解,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接受更多的锻炼。并更深的了解了家乡传统文化且对我们学生也优秀教育指导作用,希望广大学子积极行动真正领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民风民俗调查表范文 第十一篇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而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拥有博大且浑厚的文化。因此,从古至今就流传下不少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深感自豪,这些传统节日牵动着我们的心,激励我们对此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值此清明之际,我们小组开展了有关重阳节的一些调查。

一、调查目的:

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及民族文化含义

2、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对重阳节的了解程度、态度

3、培养对老人的敬老之情,弘扬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文化。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对象:东华理工大学抚州校区部分学生

2、调查方法:

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重阳节问卷调查》

三、调查结果分析及收获与反思

1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xxx在19xx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从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重阳节这个传统的中国节日,当代大学生都知道它是农历九月九日,可是对于它的历史及发展过程的却不太了解,对于这种小节日关注度不够,不像对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一样重视。对于重阳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如登高,赏菊,插茱萸或是别称敬老节或是它的针对群体老年人等知识,学生们就更是不懂。看来,重阳节在社会群体中,至少可说在大学生中重视程度很不够。

2,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在重阳节当天关爱老人最有意义的活动是去敬老院帮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聊天、唱歌、打扫卫生、做饭。这确实是个关爱老人的好方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院的老人不也是相当于我们自己的老人吗?用这种方式,既不需要我们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同时又能让老人们感觉到温暖,让他们不觉得自己是孤独可怜的,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他们。并且,从这种活动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可以提高我们的尊老敬老爱老意识。

3,对于关爱老人最好的方式上,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多抽些时间来陪陪他们,但如果条件不允许时,就应该多给他们打打电话,嘘寒问暖,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感受到家的温暖,而不认为用钱和好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回报。的确是这样的,老人们要的不是多么富裕的生活,而是希望子女们能多多陪陪自己,说说话,唠唠家常,即使每天粗茶淡饭,他们也会觉得很幸福很满足。

4、当问及到父母的养老问题上,大部分学生采取的是把他们接到身边亲自照顾的方式。少数的则是请保姆或是送老人院。由此看来,学生们的尊老爱老意识还是很强的,这也是受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熏陶的结果。不过这只是我们当前的美好心愿,将来在远离家乡的城市工作后,或是真的在城市里安家落户后,或许我们美好的愿望就会因为种种因素干扰而破灭了,比如买不起或租不起够大的能住下父母的房子,或是太忙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他们,或是农村和城市的代沟容不下父母。这种种的原因导致愿望的破灭,不然怎么会有越来越普遍的孤

寡老人和空巢现象的现象存在呢?

5,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但是当今社会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当然我们也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结果来看,很多学生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最为重要的是“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对社区和农村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力度”。我觉得这种观点是当前中国人的普遍想法“遇事找政府”。但是,我们为什么不想想为什么会出向这一现象,究其原因还是我们当前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所致,在现今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人们一切向钱看。他们为了追逐所谓的金钱、利益、事业、名誉、地位、权利等,宁愿放弃亲情,把年迈的父母留在家中,不管不顾。其实子女都知道父母要的其实不多,只要子女心中关心、记挂他们,时常回家看看或通过电话聊聊天,让父母知道他们的子女过得幸福快乐健康就行!我们通过今天的调查就是希望作为子女的我们,平时多关心关心父母,争取以后不要让我们的父母以后成为空巢老人!

重阳节,俗称老人节。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在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是历代文人墨客吟诵最多的节日之一。表达了对老人的重视。但是日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出现“空巢”现象,许多孤寡老人子女不在身边。九九重阳节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因此,我们要重视起这个节日来。敬老爱老尊老助老是每一个子女应该做的事。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再追悔为时晚矣。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重阳节带给我们的不是登高、赏菊、吃重阳糕,而是一种信息:老年人更需要爱、需要快乐和健康。他们需要的也许并不是你的钱物,不是礼物,而是你一声深情的问候创建一个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氛围。

民风民俗调查表范文 第十二篇

摘 要:民俗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每个地区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生活习惯和生活变化是不同的。“入乡随俗”这句成语就在某些程度上道出了了解一个地区风俗的重要性。中国民俗文化具有多样性与复合性、地域性、实用性、群众性、传承性的特征。它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具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规范道德、维护社会和谐、提升生活质量、培育审美意识等功能, 这些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活动。

关键词:中国民俗;特征;阶段

1 中国民俗文化的特征

“民俗”一词在我国出现得较早, 儒家经典著作《礼记・缁衣》云:“故君民者, 章好以示民俗, 慎恶以御民之淫, xxx不惑矣。”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生活文化现象, 故有人称它为“文化”或“社会生活文化” 。具体反映在民族的生产、岁时节日、婚姻丧葬、文娱活动、道德礼仪等方面, 具有多种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样性与复合性

经过几千年的不断融合, 我国成为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数十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其中的每一个民族, 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因为民族文化的关系, 中国民俗呈现出多元复合的性格特征。由于地域辽阔, 即使是同一民族, 也呈现出“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的特点, 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同时, 中华文化向来以包容四方的气度著称于世, 其中民俗文化更是如此。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先后吸收了来自中亚、西亚及印度等地区的多种民俗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的传入, 对中国民俗具有极大的影响。如,形成了“腊八节”等新的民俗节日。这些异域风情, 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宝库。

2.地域性

民俗文化的地域性是就民俗的区位性特点而言。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的地理环境千差万别, 民俗文化总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相适应, 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作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生活形式, 不同地域的中国民俗文化代表了当地的文化特色, 成为某一地域的一种文化标志, 以至于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表现, 就可以判断出他是哪里人, 属于哪个民族。

3.实用性

实用性是中国民俗文化最本质的特点。中国民俗文化服务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人们依赖民俗开展生产, 繁衍后代, 寻求精神愉快。民众创造了民俗, 民俗服务了民众。可以说华夏民族的民俗活动是一种有所为的活动。每一个民俗现象, 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某一个方面的需要而出现并保存下来的。由于这种有所为的实用性目的存在, 才使民俗文化的约定俗成和世代传承有了积极的思想基础。

4.群众性

中国民俗文化的产生、发展、传播是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果, 是人民群众创造了民风民俗。每个重要的民俗节日活动, 都是在广大群众的自参与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如春节拜年、元宵观灯、清明扫墓、端午吃粽子与赛龙舟、七夕乞巧、中秋赏月等都是为全民参与的节日活动。同时, 各种民俗节日活动从内容到形式的传承、演变, 又总是群众根据自身的意愿和需要而决定取舍的, 受当时的统治者政治意志的影响较少。例如, 清明节起初是祭祖的节日, 后来人们自创的增加了踏青、荡秋千、插柳等健身、娱乐的内容, 于是就成了复合性节日。

2 中国民俗发展的几个阶段

自本世纪功年代末发端的中国民俗, 经历了近80年曲折的发展过程。关于它的历史, 以往陆续发表过不下20 篇综合性的论述, 至于对其中重要学术代表人物或各种局部性问题的论述就发表更多。

1.发起阶段:

2.形成阶段

中山大学和杭州等地的民俗活动( 1927 一1937 ),1927年“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民俗学会”成立, 广州中山大学由此成为北京大学之后的又一个民俗学运动中心。不久, 在中山大学直接、间接影响下, 厦门、福州、浙江郸县、广东揭阳、杭州、四川等地也相继成立民俗学的团体。加上还有一些地方出版民俗学刊物, 可以看出作为新兴学术的民俗研究, 已经从发源地的那京向外地推广, 特别是在南方活跃了起来。形成这种局面的一个直接原因, 是以北京为中心的新文化运动已经退潮, 北大一批教授不甘寂寞, 纷纷南下, 一些人到了新的革命策源地―广州, 国立中山大学成了他们集结的一个地点。中大民俗学会的工作按照初订的计划开展, 取得了四方面成绩。第一, 建立了民俗陈列室; 第二,1928年派史禄国( 俄籍)、容肇祖、杨成志赴云南调查少数民族, 后来发表多种报告; 第三, 举办了民俗学传习班; 第四, 出版《民俗》周刊和民俗学丛书等。中国民俗学在诸多研究方向上取得进展, 并出现一些在理论方法运用与创新方面较为成功的范例, 这表明民俗学中国在已经初步形成。

3.缓进阶段

战争年代民俗学,在各区域中的进展( 1937 一1949 年)由于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以后, 民俗学已有的机构和刊物不能继续下去。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在8年当中, 民俗学者及对民间文艺进行搜集与研究的一些文艺家, 分别在三个区域中, 面对新的环境, 从事接近民众的调查和开展学术文化活动。这三个区域的民俗学, 情况有很大不同。大体来说, 在西南大后方, 民俗学与民族学结合得更为紧密; 在西北陕甘宁边区和华北等地的抗日根据地里, 对民间文学的搜集、讨论及学习运用, 成为了主要的工作; 在沦陷区, 一些学者坚持了自主的民俗学调查与著述。

3 结语

民俗文化的这些特征和功能, 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作为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紫晨.中国民俗与民俗学[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

[2] 钟敬文.新的驿程[M ].北京: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7.

民风民俗调查表范文 第十三篇

民俗是长期的人们自发形成的风尚、习俗。本文将介绍20_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20_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

xxx镇位于xxx县的xxx边陲,西与xxx省xxx县相接,南与xxxxxx县相邻,是两省三县的交界处,距县城80多公里。辖有10个行政村,217个村民组,约万人口。

这里风景优美,景色迷人,民风朴实,群众热情好客,实属休闲度假之福地。辖区内有xxx山是xxx省著名旅游景点,为中国佛教二祖禅师所创,是其练法之地,上有二祖禅刹(又名云中石屋)、太白书堂、南崖瀑布、洗马春池、赤壁丹砂银河夜月、乌牛古石、银河夜月、北岭松风八景十分闻名。这里曾经也是xxx著名的革命老区,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国内革命时期,群众的革命热情都非常高昂,游击队活动都曾十分活跃,狠狠的打击日伪寇和xxx反动派,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人民力量。

xxx镇位于大别山腹地,属于农村山区,以前交通闭塞,道路险窄,人们以种田地为生,生活比较贫困。现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这里,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这里的境况也得到了大力改善,路变得更宽了,与外面的的交往也多了。人们不仅靠种庄稼,也学会了种茶叶、植板栗、大棚蔬菜,并且渐成规模。许多剩余劳动力在外地务工带回了不少技术和资金,在家乡办起了企业,人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好起来。

这里历史悠久,地方风俗习惯甚多,民间文艺活动也十分频繁,笔者近日就本地的民俗文化进行了一些采访调查,现就所见所闻进行一些总结和阐述。

一、乡风民俗

民俗,顾名思义,民间的习俗。乡村的人民比较乐意保留传统,他们把先人们创造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都继承下来,甚至还有美丽的传说。

1.佛祖豆粑是我镇传统营养食品,也是农家最便捷的饭食之一。现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特产,是人们馈赠亲友的礼品,或招待宾客的佳肴。每年秋冬农闲时,农妇会选择优质稻米,配绿豆、黄豆、豌豆、花生、小麦等多种杂粮,采集松针作烘干原料,烘烤、切丝、晾晒,经精细加工而成。人们一边感受丰收的喜悦,一边体验着亲友相聚的欢乐。制成的豆粑品鲜味美,还便于运输和保存。然而豆粑的历史可追溯到禅宗鼻祖慧可大师。相传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初居xxx山开辟道场,立意改变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现象,寻求补充众僧身体必需的营养品。佛祖把五谷杂粮配南方稻米,精心加工成为xxx山众僧的主要食品,于是豆粑流传至今。

2.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一天,全国上下,家家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过一个团圆年。小孩开心地围着家长要压岁钱,从不顾虑父母是否同意他们这样做,只是随自己的心情行事。这一天,他们总是很有收获。在团圆饭以后,成年人大都不睡觉,要过了午夜12 :00会有人去休息。朴实的农民把这称为守岁,满满的守完了今年的,明年才会有好的开始。对于春节,农村里总会有很多规则和礼节春节之前,家里的一切事物必须清理好,要除旧迎新;打扫房间时一定要向屋内扫垃圾,不然会扫除财气;初一上午,不可以叫醒任何人,打搅别人的美梦,以免赶走他人的瑞气;初一整日不可向他人讨要东西或钱物,若不然,则会使他人漏财,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村里的人总会在除夕以前还请力所能及的债务。或许你会认为他们是有些迷信的,但其实那只是人们对于新一年的美好期望。只有在春假期间,忙碌的农民才会得到真正的休息和放松;他们才会放下彼此之间的成见,和平地过活;贪睡的人才能够真正地睡饱。对于农民来说,春节是幸福的,春节是美丽的严冬一过,春天就要到来,万物复苏,又可以种植庄稼了。他们兴高采烈地燃放鞭炮,舞起龙灯、鱼灯,到寺庙里烧柱香、抽支签,他们真的愉悦了。

3.元宵戏灯。戏灯是一种集体活动,全村人筹钱来请人扎灯。灯的种类有很多,如:龙、刀斧手、竹马、花篮、花灯。龙只有一条,两个刀斧手,五匹竹马,花篮两只,花灯是越多越好。再就是人物,人物是最繁杂的,一共要扎壹佰零八位,主要人物是闻太师、姜子牙、包青天等一大批为国为民的忠臣义士;再就是神仙,如:送子观音、文曲星、七仙女、唐僧师徒等一批神话人物。到了戏灯的那天傍晚,驮灯的人们排好队,按照顺序出门。首先走在前面的是举着两排肃静、回避的牌子,接着是两排刀斧手,再后面就是闻太师、姜子牙这中间按照一定的顺序排下去,最后的是观音撒净。紧跟在人物后面是舞龙的、耍狮子的、骑竹马的、挑花篮的,夹杂在他们中间的是鼓手和锣手。戏灯的时候,阵阵的锣鼓声吸引来一大批观众。人们跟着灯跑。戏灯的到每一户,那户人家就要放礼炮迎接,还要摆贡品贡品的种类很多,如红枣、花生、蛋、烟酒等。接灯之前,要检查灯是不是亮着的,如果是熄灭的,就不让进,那样会不吉利。戏灯的在你家转了一圈后,你要给糕点、茶食、红包等,以图个吉利。狮子进门时把口张得大大的,出门时把口紧闭,这样就吸走了你家的晦气,新的一年就会变得更好。戏灯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它主要是为了增添春节的喜庆气氛,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就是风调雨顺、岁岁平安、六畜兴旺、万事如意。

4.八月十五中秋节时,老奶奶会将月饼做的大大的,然后在里面填满好吃的核桃仁,蜂密,花生米等,形成独具新特色的大花月饼。出嫁的女儿会在这一天带着儿女和丈夫去娘家送中秋礼,一块肉加上月饼或是什么东西的,礼品虽不一样,但心情都一样高兴。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其氛围不是我等所能用笔描绘出来的。

5.俗话说,男人当婚,女大当嫁。20几岁的姑娘小伙当然不能呆在家里,等待爱情的悄然而至。他们会错过每一个热闹的聚会吗?当然不会啊!男孩女孩在庙会和秧歌会上彼此吸引的事儿还真不少。他们一但瞅对了男方会请一个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去的时候人们一般带一盒点心算作见面礼,媒人和女方家谈好后,男方和女方就可以正式恋爱,慢慢接触了。如果男女方在彼此的了解后,认为对方就是自己的另一半时,会提出订婚的请求,当然提出的对方肯定是男方,这样他们就已经迈出了进入婚姻的第一步了。男方会在订婚时大摆酒席的时候,托媒人给女方家送去彩礼,真正到婚期一到,男方会托媒人再去送彩礼,女方家也会为女儿送一些出嫁品。新娘子出嫁一般在中午12点离开自家去婆家,当地也有哭嫁这一习俗,新娘子会由一个特定属相的男性亲戚背出家门直到从车离去,新娘会哭着与家中的亲人一一告别,结婚酒席三天后,女方会带着男方回娘家探望家中的父母。第四天娘家的亲人朋友会带着祝福和希望去男方家看望女方。

6.红白喜事,有红即有白,丧事一般办的有声有色,算是生的人对已熟者的一种缅怀和纪念。花圈,纸花,纸马,庭院等丧葬用品是必不可少的。死者在死后三天才可以下葬,一是死者家属有足够的时间购置丧葬用品,二是让死者的灵魂可以在家多停留几日与亲人的梦里相遇,死后三天,即不葬之昌,亲人们著白衣,戴白帽,排成三列纵队跟随着棺木之后,或哭泣或沉墨。家属在亲人逝世三年之内不能贴对联等,并在亲人逝世十年后置办酒席,宴请宾客以怀念逝者。

本地的乡风民俗还有很多,举不胜举,如果你来过这里你一定有所体验。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必将在以后的岁月里大放光彩,照耀古今。

二、民间文化

总体上讲本地农村文化活动比较活跃,农民文化生活有所提高表现在:一是农村文化活动得到普及。镇每年都斥资开展大型文体活动,如庆国庆晚会、全镇篮球比赛等。由于从农民自身的愿望出发,活动质量也有提高。二是农民文化生活有所改善。据调查,农民已习惯于把腰包里的钱投入到文化生活中去,不再排斥对玩乐的支出,可见农民渴望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如今在农村,自资聘请健身操教师、农作物专家、科技信息部门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邀请艺术团演出,电影队放映更是常见。农民自发举办活动占了农村文化活动很大的比重。打麻将、扑克、下棋、打乒乓球等传统活动继续显示很强的生命力。三是农村文化活动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成效显著。镇文化部门通过阵地宣传、图片展览、文艺宣传等形式向农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广大农民振奋了精神,坚持了信心。活动的实效性让农民真正受益,也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了一个台阶。

总之,本地的民俗甚多,文化建设虽存在一些不足,但成绩显著。但我相信,今后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民俗文化必将得到发扬光大,造福后代。

20_民俗文化调查报告(2)

(一) 调查背景

现在年轻的一代对当地的民俗民风关注的越来越少,因而对一些本地的民俗文化知之甚少,导致一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渐渐没落。在这个背景下,我做了当地一份问卷调查,以便大家更好的了解本地民俗民风。

(二) 时间

20x年x月10号-20xx年x月16号

(三)过程

① 问卷调查个人情况

我调查的主体人群为16-20岁的年轻人,其次是中老年人,少数几分为小学生。

② 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他们都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像清明祭祖,端午包粽子,中秋团圆等,这些节日都由来已久,文化底蕴丰厚,值得的我们了解。除此包括24节气也是祖先们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铭记与探究。

③ 我对传统节日的看法

传统节日有助于我们了解传承中国文化,但我们不能把过节的形式僵化了,我们不能固守一些相对保守落后的封建形式,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随着时展结合一些地方特色进行活动。

④ 实践感想

本次的民俗民风调查选择在我老家黑田铺进行,总体来说收获较大,了解了些平时不知道的风俗及其来历,同时也给了我一次与老人们交流的经历。一些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不识字,我就把题目给他们念一遍,解释清楚,然后将他们说的一些风俗记录下来,总体如下:

正月初一早上必吃油煎糍粑,邻里拜年,初二出嫁女

推荐阅读:

封闭小区运行方案范文推荐22篇

兄弟单位年度考核总结范文推荐14篇

大学教学检查简报范文精选11篇

岗前培训总结报告范文精选40篇

服务提升专项活动总结范文推荐8篇

中职生总结范文免费复制通用28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