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作业设计范文 第一篇
1.历史学科的思维
即表现为阐述历史的一般性思维方法,进一步则为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和评价的逻辑思维;更进一层表现为具有现实的社会价值,即“鉴往知来”的功能.创新思维指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表现为学生能采用历史上人们从来没有采用的方法解决教学或生活中的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灵魂.”有效的作业设计的最佳表现是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和操守,对当今的你有何启示?假如你是xxx时期的青年学生,你会怎样支持抗日等,都是有创新思维的因素在内.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化,还能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
2.设计口述型作业,让学生多“说”
重视学生说的能力,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表现 .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或不同表达,教师都要加以重视,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说的内容中挖掘其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
例如,学完辽、宋、夏、金、元这段历史后,可设计出:中华文明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马克思、xxx曾经说过:“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于其他民族.”请你举例说明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这样的口述型作业,也是一道典型的开放性作业题,答案和内容相当丰富,体现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的精神,学生可以任意说出一个历代少数民族杰出人物的功绩,并结合史实发表自己的见解.
3.设计手工型作业,让学生多“动手”
对于初中学生,他们对于历史这门新的学科,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有些兴趣的,因此,在七年级时利用课本中的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如彩陶制作,让学生利用假期,用陶泥、面粉、橡皮泥等原料,模仿远古的人类制作他们的生活用具,加深学生对于远古人类生活的了解.又如,讲到隋朝大运河时,鼓励学生动手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加深对该课知识点的掌握.
4.设计收集历史的能力,让学生既动手又动口
总之,新课程下的历史作业变成课程动态的一个延伸,但这种延伸不是机械地重复和叠加,而是对课程意义重建和提升的创造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新课程下作业的形式将更加多样化,内容将更具开放性,给自己展现个性和能力提供一个更为广泛的空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搭建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课程下,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巧妙地设计社会作业,我们的学科、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历史教师都会随着新课程一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范慧舫.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历史教学新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_(7).
初中历史作业设计范文 第二篇
收复新疆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阿古柏侵占x疆的罪行和左宗棠收复x疆的事迹
掌握x疆行省设置于1884年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综合理解x疆伊犁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重要性
联系归纳联系两汉设置西域都护、隋唐有效管辖突厥、乾隆年间在x疆平叛和1884年x疆行省的设置,证明x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许分裂或侵略
识图填图根据新学案第11页认识伊犁、喀什噶尔的地理位置等
情感、态度
价值观爱国情感x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要坚决捍卫她
思想意识要充分肯定那些抗击外侮、保卫国家的历史人物,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
教学重点左宗棠收复x疆
教学难点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以及为此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第二次xxx战争的时间,以及最终的结果和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阿古柏侵占x疆
学生阅读11页“导入框”和本目课文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根据13页地图,标明阿古柏入侵x疆的路线。(“浩罕国”→喀什噶尔→天山以南→[北疆]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
2、有人说阿古柏“一仆二主”。请问他的“二主”是哪两个?(英、俄)其中哪个国家直接出兵占领伊犁?(俄)
设疑过渡: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员,面临着x疆地区这么严重的危机,你会考虑怎么办?(先让学生合上课本,在小组里自由表达,然后要他们打开课本看看当时实际上是怎样处理这场危机的。)
左宗棠收复x疆
学生阅读12——14页本目课文、“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请学生扮演“李鸿章派”和“左宗棠派”,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主张及其理由。
2、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将怎样打败阿古柏?怎样收复x疆?(允许自由发挥)
3、左宗棠打败阿古柏后,怎样处理伊犁问题?(没有直接与俄国交战,而是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同时在哈密设立“抗俄司令部”支持曾纪泽的外交斗争。)
1、他这样处理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正确。首先,他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对于较弱的浩罕国,取胜的把握比较大,就果断动武;对于较强的俄国,就尽量避免直接交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实力。
其次,伊犁是x疆的大门,如果不收回来,整个x疆就无安全可言。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保住更为重要的安全大门,是明智之举,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再次,外交斗争必须有武力作后盾,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总之,在收复x疆这个问题上,左宗棠能够高瞻远瞩,用全局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联系左宗棠和戚继光等人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封建王朝的爱国大臣、爱国将领都有什么样的两面性?(对外反侵略,值得赞扬;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必须批判。)
3、根据第11页“动脑筋”:为什么说x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两汉设置西域都护、隋唐对突厥实行有效管辖、乾隆年间平定x疆少数民族反动首领的叛乱、清政府在1884年设置x疆行省等。)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3页“练一练”:在x疆设立行省的年代是D(1884年)。
2、指导学生完成第11——12页的[自我测评•选择题]:D(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A(x疆战略地位重要)。
3、指导学生完成“单项选择”9、10题,“人物春秋”列举左宗棠收复x疆的事迹并对他作出评价。(对于较弱的浩罕国果断动武,直接收复失地;对于较强的俄国尽量避免直接交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实力;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收回价值更为重要的安全大门——伊犁。在这方面,他的历史功绩值得赞颂。但是,他对于太平天国的镇压,又具有反人民的一面。)
4、对各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醒预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初中历史作业设计范文 第三篇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教学目标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的起迄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通过学生对齐国强大、称霸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的具体分析,使学生逐渐理解诸侯争霸的作用,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齐国、晋国称霸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齐桓公称霸: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其称霸的背景、手段和活动教材中介绍的比较详细,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其称霸过程的分析,了解到诸侯争霸的实质认识到齐桓公称霸的根本原因是改革,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诸侯称霸的历史作用:这是本课的落脚点,学好它对于后面历史学习作了铺垫。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作用,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从战争的性质看,xxx春秋无义战xxx,其实质是奴隶主贵族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丁深重的灾难.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争霸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区域性统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丁奴隶主集团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它客观上使华夏族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些问题相对比较抽象,理论难度又比较大,而且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对于初一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析争霸战争的实质和结果,要明白这个问题比较困难。
教学方法: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地位分析: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本课是这段大变革时期在政治上的表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地位十分重要。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的变迁,可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以后要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学生不能够比较深入地理解本课,对于以后历的动荡时期学习不利。
教法建议:
关于xxx春秋五霸xxx。教师应指导学生回忆上几节课所学的知识,提出夏、商、西周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并引导学生回答出三个朝代在我国历先后是奴隶社会的确立和繁荣时期,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771年。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西周过了是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那么为什么要把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呢?从而导入新课。
关于xxx齐桓公称霸xxx。建议教师首先从诸侯争霸的背景讲起,出示有关西、东周的直接管辖的土地、人口、兵力、财力、物力等对比图。使学生通过对比明白,此时周王室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已经严重削弱,因而周王室与诸侯的关系发生了完全相反的变化。就是说,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xxx天下共主xxx的资格,这成为诸侯争霸的背景原因。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霸主--诸侯首领。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在这种情况下,诸侯纷起,先后出现了五位霸主,历称?quot;春秋五霸xxx。在讲到齐桓公称霸的条件和活动时,建议教师提问学生:假如你是一个诸侯国的国王,为了成为霸主,你会如何做呢?然后在学生答案中,找到相关内容,再让学生先阅读教材有关内容,使学生明白齐桓公能够首先称霸,雄厚的实力、有利的条件,提供了可能性;任用人才和进行改革是根本原因。葵丘会盟是称霸的标志。
关于xxx诸侯争霸的历史作用xxx因为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初一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建议教师以战争的后果为基点,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总结的方式。在讲授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由历史现象到历史实质的提炼过程。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
教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复习提问在前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个朝代?这些朝代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怎样?在学生能回答正确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西周过了是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
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春秋五霸
1、诸侯争霸的实质
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
财力物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的地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辖的土地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分析,对东周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东周初年,王室力量削弱,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变化的理解。在学生看对照表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估计学生能够说出表面原因,但是对深层次的原因概括不清,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正是在周王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权威,却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所朝思暮想的。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贡赋,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诸侯首领—霸主。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
2、春秋五霸
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出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称为“春秋五霸”。(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同时让学生在春秋列国形势土上画出“五霸”(实际应该为7个国家)的相应位置。
3、齐桓公称霸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
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
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
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4、晋楚争霸
在阅读教材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晋楚争霸的关键之战是什么?晋文公称霸同齐桓公称霸相比,有什么相同之处?估计学生可以回答出城濮之战。教师先作介绍:晋国出动的兵力约2万人,楚国出动的兵力约4万人,结果却是晋胜楚败。所以,城濮之战在我国历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解释退避三舍这一成语的来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有什么相同之处”关键要让学生明白齐、晋之所以可以成为霸主,其根本原因是两个国家的君主都进行了改革,使国家得以强壮。(吴越争霸: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自己以讲故事的方式学习)
5、争霸战争的作用
教师提问:这么多争霸战争,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什么影响?估计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战争的破坏性,但对于战争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恐怕回答的不会很到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如:春秋开始的时候诸侯国林立,由于争霸战争到春秋末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国,这能说明些什么问题?(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发言。
二、战国七雄
教师首先出示《战国形势土》边指图边向学生介绍战国七雄,建议教师按方位向学生介绍七个国家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在中间。教师再提问:请同学对照《春秋列国形势图》后指出,在七雄中哪些国家是春秋时就存在的,而哪些国家是战国时新出现的?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指出:其实除了新出现韩赵魏之外,此时的齐国也与春秋时期的齐国有所不同了,教师讲解“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事件。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但是一定要强调长平之战的作用,即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军的进攻了。
初中历史作业设计范文 第四篇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甲午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
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能力训练过程
方法口头
表达让学生介绍邓世昌、徐骧、刘永福等人在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斗争中的事迹,提高复述能力
比较分析综合说明从《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的变化,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历史趋势
探索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情感、
态度、
价值观爱国
情感甲午战争是xxx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争,他们是光荣的民族英雄。
意识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教学难点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列举左宗棠收复x疆的事迹并对他作出评价。(尽管他对于太平天国的镇压,具有反人民的一面。在收复x疆方面,他的历史功绩却值得赞颂:他对于较弱的阿古柏果断动武,直接收复失地;对于较强的俄国则尽量避免直接交战,通过外交谈判,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收回价值更为重要的安全大门——伊犁。)
2.起初在收复x疆问题上,同左宗棠意见对立的代表人物是谁?(李鸿章)
教师讲授:李鸿章重“海防”轻“塞防”的主要企图是为了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但是在列强疯狂侵略中国的形势下,李鸿章越是保守越是挨打,最终把“老本”都输光了。请同学们阅读《甲午中日战争》,看看李鸿章怎么把“老本”输光?中国又遭到哪些重创?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又涌现出哪些与李鸿章态度不同的英雄人物?(要求学生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黄海大战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实现征服朝鲜、入侵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2、请2——3位学生同时扮演邓世昌的英雄形象,由大家评判优劣。(教师作“画外音旁白”,学生配合表演适当的动作或对话)
师: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日本舰袭击,邓世昌动员致远舰官兵保卫旗舰。
生:(语言自拟,当场表演冲锋情景)……
师:致远舰中弹过多,舰身严重倾斜,弹药也用光了,邓世昌动员将士决死一战。
生:(语言自拟,当场表演撞向“吉野”的情景)……
师:致远舰被敌人用鱼雷击沉后,邓世昌决心与军舰同沉大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
生:(表演不接的动作,也可自拟语言表白殉国决心)……
师:邓世昌的爱犬死死衔住了他的衣服不放,邓世昌怎么做?
生:(狠了狠心,表演用手将义犬按入水中的样子,接着沉入碧波……)
《马关条约》
1、邓世昌等将士死得轰轰烈烈,因为他们用生命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所以,黄海一战,中日双方各有损伤,实力对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可是,后来日军却连战连胜,相继占领了哪些地方?(辽东半岛、旅顺、威海卫等)
2、清政府在这一战中又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协,一个是为了“保船避战”,另一个是为了要过“万寿大典”。清政府自身的腐败导致了战场上的全面溃败。)
3、战后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签订于哪一年?双方的代表分别是谁?(《马关条约》,1895年,[中]李鸿章和[日]伊藤博文。)
4、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指导学生制表填表)
项目内容分析影响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等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加重中国的贫弱列强向中国倾销工业品,瓦解了中国的封建经济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领土和主权更遭践踏,中国贫弱更加严重,列强扩大商品倾销,还直接进入中国生产领域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5、台湾人民怎样谴责xxx的清政府?(有人写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揭露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xxx嘴脸。)
6、台湾人民又是怎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徐骧领导台湾义军同刘永福的黑旗军在彰化、嘉义等地重创日军。后因_细出卖,台湾终于全部沦陷。但是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初中历史作业设计范文 第五篇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设计思路】
1、指导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对课文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自己归纳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对历史零散知识的整合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启发、讨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与老师合作、与其它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4、设计不同层次的综合实践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考察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按历史发展进程,回忆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指出春秋、战国的历史特点导入。①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②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周以后,中国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让我们一起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共同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或者大屏幕出示对联:(齐读)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由此导入:对联中有两个成语,同学们知道其中的两个成语各讲的是什么时期的事吗?
生答后指出“卧薪尝胆”发生在春秋,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即春秋和战国。其中春秋为公元前770年----476年,它是和鲁国编年史《春秋》记载的时间相同而得名。战国为公元前475----221年,它因各诸侯国连年战争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的一大特点是战乱频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二、制定和出示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先请学生快速跳读课本黑体字部分内容,然后每大组请一位同学根据这部分内容出一道简明扼要的题目,我们就用它作为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第二个目标。
目标一:春秋时期有哪些的霸主?他们是如何成为霸主的?
目标二:战国时的七雄指的是哪七国?这个时期有哪些的战例?)
然后由老师给出第三个目标:“比较春秋时期战争的目的与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的不同点?并因此总结出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的特点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让学生再详细地把全书看一遍,黑体字部分仔细阅读,小字部分快速阅读,针对三个目标一边看一边把要点圈出来。允许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学习的方式:自己阅读或小组讨论。
四、师生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
1、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一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春秋争霸的基本事实,让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原因与齐桓公成为霸主的原因有相同之处及战争的目的,并让学生自己从中得出:
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2、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二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口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帮助学生加强对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的记忆,并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
3、通过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的材料两个材料,让学生讨论解决第三个目标。
大屏幕出示材料:城濮之战: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与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当时晋出动兵车700乘,兵力约2万左右,而楚出动兵车1400—1500乘,兵力约4万左右(注:春秋时期各诸候国作战的方式主要是车兵战)。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
长平之战:赵国是战国后期的一个东方强国。秦国派兵攻赵。赵王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筑垒固守,相持三年,不分胜负。公元前260年,赵王急于求成,不满廉颇凭险固守以疲秦军的战略,中了秦的反间计,起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率兵大举攻。秦将白起佯败后退,诱敌追击,到预定地点,用伏兵把赵军分割包围。秦王亲自赶到前方,把全国15岁以上的壮丁悉数调到长平,堵截赵的援兵和粮食,赵军被困46天,粮尽援绝,拼死突围,赵括被射死,四十多万赵军全部投降,除240个年幼的回赵国报信外,都被活埋。)
4、为了加深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安排一个小活动:请同学比赛说出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如:春秋时期:一鸣惊人、老马识途、退避三舍、问鼎中原、三令五申(吴国:孙武)卧薪尝胆;战国时期:围魏救赵、窃符救赵、图穷匕现等)
五、反思完善
提问:
1、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有哪些?
2、从他们身上,你看到国家富强的启示和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主。(革新)
归纳要点 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位。(勤业)
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建霸业。(毅力志向)
六、板书设计
齐桓公: 管仲 第一个霸主
春秋争霸: 晋文公: 城濮之战
(争霸) 楚庄王:
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七雄: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兼并) 战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初中历史作业设计范文 第六篇
《西方文明之源》
西方文明之源 课时 课时
(总第 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三维
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线索,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古代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进程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重难点 重 点:斯巴达和雅典;全盛时期的雅典;罗马霸权的建立。
难 点:斯巴达和雅典的区别;罗马和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1)、导入新课:提问: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亚非文明发源于哪些地区?继亚非古代文明的兴起,西方(欧洲)也出现了古代文明,西方文明又是在哪里发源的呢?导入新课西方文明之源。
2)、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解读)
1、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雅典的共和制度,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能力。
2、让学生搜集古希腊、古罗马的有关奴隶生活状况的材料,使他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民主生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无论是古希腊,还是古罗马,它们都采取了积极的对外交流政策,这是他们强大的重要因素,由此使学生对当前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
1)显示自学提纲:
1、希腊早期文明叫什么?由哪两个文明组成?距今多少年左右?
2、评价伯利克里?
3、罗马共和国成立于哪一年?为争夺地中海霸权,同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什么战争?何时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4、罗马帝国何时建立?第一任皇帝是谁?哪一年分裂?哪一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它标志着什么历史结束了。
2)、按自学提纲自学。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指导学生自学,并适当点拨。
三.、合作探究,建构知识(15--20分钟)
1、组内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在组内互相交流。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质疑时提出,听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2、师生互探。对自学提纲中重点的内容及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展示、纠错和点拨。
3、教学内容:提问1:希腊文明以什么为中心?与亚非文明的中心有何不同?
(一) 雅典城邦的繁荣
1、雅典为何工商业发达?
2、雅典处于全盛时期是谁当政?
3、雅典处于全盛时期表现在哪些方面?
4、希腊为什么衰落?(斯巴达、雅典长期争霸)
(二) 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罗马共和国何时建立的?罗马共和国的行政长官称为什么?由什么样的人担任?
古罗马怎样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
罗马共和国是怎样被罗马帝国取代的?
罗马帝国延续了约五百年,与秦朝和西汉时期的中国一样,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帝国之一。
4.课后小结:通过学习了解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以及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5、学生熟记本课知识点:朗读或默记:3—5分钟
四、巩固新知,学会运用(13分钟)
1、教师多媒体出示训练题、提高题。学生当堂回答,及时巩固新知识。
2.布置课堂作业:《基础训练》第3课部分重点内容,学生当堂完成。
3、教师检查学生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自主学习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