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问题及对策范文优选11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4-22 16:54:4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旅游管理问题及对策范文 第一篇

大学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论文

摘要:本文笔者将通过对当前大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泛行政化”的情况展开研究和分析,在对大学发展特点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分析大学管理中“泛行政化”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特征,从而更好的阐述该种表现形式存在对大学管理体制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在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出推进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性方式,希望对今后这项工作的开展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大学;管理体制改革;困境;解决对策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泛行政化”体制的影响,如果不及时将这种体制约束进行去除和改变,那么大学的发展本质就将被行xxx力所制约,在那种情况下,大学也将不再是传统的学术圣地,而是将面临着被官场腐蚀的危机。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去行政化道路上的任重而道远,以追求学术发展和进步管理模式下的高校要想将行政化进行去除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用系统性的思维对工作方向进行掌握,从而良好的对改革措施进行配套管理和运用,积极的向着改革的方向进行发展[1]。因此在对各项措施进行应用和落实以前,首先需要对“泛行政化”的形成原因进行研究,掌握其危害,最终研究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大学管理体制改革中面临的困境

当前大学中的“泛行政化”形成并不是一项偶然的因素,而是存在着较多因素的影响,通过笔者对形成原因的研究,确定“泛行政化”形成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几下几点:

(一)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

一方面原因从我国历史发展的惯性上来说,“泛行政化”也是我国长期存在君王集权制的影响和延续,在秦王朝建立以来到新中国的成立,我国始终采用的都是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对教育管理体制的产生也出现了十分深刻的影响。而另一方面的原则则是由于我国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重,所以也为“泛行政化”的出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

(二)现行体制出现僵化的趋势

制度问题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常常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大学“泛行政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我国行政体制、高校管理体制的行政化现实。首先行政体制反映出我国大学管理体制和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均采用科层制。其次高校管理体制出现集权化的现象严重,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逐步建立起集权制度的高校管理体制,将大学更明确的定位成国家公共事业单位,明确大学需要在国家的领导下进行创办,由政府进行管理。

二、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解决对策

(一)用服务型的政府提升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速度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作为发展契机,全面加强和推进服务型高校管理体制的建立。因此政府应该将权利进行下放,全面提高高校自主办学意识,倡导“服务行政”的科学管理理念。同时政府也应该在教育管理体制中逐步摆脱掌控者的角色,减少对高校学术权利的管控,保证在国家财政资金拨款、对资金正确使用和学生补助补贴等方面加大监督力度进行努力,从而推动由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向政府服务监督模式进行转变[3]。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大学法人地位的确立,实行法人化治理的工作模式,逐渐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

(二)用“教授治校”的原则对大学校长遴选制度进行改革

首先应该对当前大学校长的调任制度进行改变,进一步降低大学校长调换的比例,尽可能减少上级“空降”的任命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尽可能联系学校实际发展状况,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对大学校长进行选拔。在校长上任前需要对其负责的学校进行了解,避免由于校长换届对学校发展造成影响[4]。其次将大学校长的行政级别取消,其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配合国家教育体制的发展方向,保证这项工作的有效进行,适当的和其他改革方案进行配套开展。最后应该适当的将大学校长任职时间和退休时间进行延长,这项工作可适当参考世界上其他有名的大学,将大学校长的任期适当延长,并根据校长的.实际情况将退休年龄进行推迟。

(三)加强高等教育立法工作的开展,维护大学独立自主发展

要想对大学自主办学的权利进行维护就需要借助法制的保障。首先,应该加强对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完善,从而明确出政府对高校的管理范围,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让政府从高校的直接管理体制下进行抽离,但不代表政府对高校没有其他的工作义务,而是向高校提供更为明确的方向指导和资金保证,保证创造性工作由大学自身来完成[5]。其次,应该通过立法的方式加强政府对高校管理的方式的确定,并且将这种管理方式集中在经济调控和法律调控的两个方面,从而减少政府的行政控制。当前,要想对大学“去行政化”进行改革要靠政府和高校所采用行政方式来加强,只有在法律保证的前提下,才能将这项工作更好的进行,通过加强先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对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工作才能更好的推动。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大学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应该坚持在大学独立自主的发展前提下进行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将文化进行传承将知识进行创新,从而培养出更多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将“泛行政化”管理方式扼杀在摇篮里。虽然在当前“去行政化”改革工作中已经取得了较多的经验,但是在高校的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加快改革的脚步,从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对这项工作进行探索,用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研究,以便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采用更科学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宇.大学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_,33(3):99-102.

[2]戴志冰.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及措施探析[J].环球市场,20_,52(29):38.

[3]贺海双.论现代大学章程建设对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D].东北大学,20_,36(2):125-126.

[4]王琳琳.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方法探析[J].现代商业,20_,44(36):89-90.

[5]张骅,侯小龙,吴丽娟,等.新形势下农林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模式浅析――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C].//第34届全国农业高校科研管理研究协作组会议论文集,,27(5):145-146.

旅游管理问题及对策范文 第二篇

体育教学面临困境和突破方法论文

摘要: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行之后,体育教学就一改以往应试教育影响下不被重视的状态,教学地位有所提升。但纵观当前阶段体育教学现状,仍然有诸多问题存在于体育教学当中,本文在分析体育教学当前阶段面临困境的基础上,针对体育教学如何突破教学困境的问题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困境;突破方法

作为我国教育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体育知识和技巧,使其在生理机能或、速度、力量和柔韧性、灵敏性、耐力等方面有所提高,还能够起到强身健体、提高心理素质、磨炼意志、锻造品性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利于其全面发展。但是不论是从重视程度、师资,还是教学秩序、教学实践来看,当前的体育教学都存在很多问题,使体育教学陷入困境,下面就此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一、当前阶段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

1.教学秩序紊乱

受以往应试教育和传统文化思想―“劳力者治于人”的影响,一直以来体育教学就不是很受重视,上到社会、学校、教师,下到家长和学生,都将体育教学视为非主要学科。在实际教学当中,课时本就较少的体育学科时常还要让位于在各种考试中占据主体地位的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平时就时有体育课堂被“主科”占用的情况发生,当考试临近的复习期间,有些学校和教师甚至会直接把体育课停掉,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2.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重视程度的不足,在体育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也缺少投入力度,一方面,本身就是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并不是很多;一方面大多数任职教师因自身学科不受重视,所以自己在教学中也比较懈怠,缺少教学热情,并不会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在体育教学研究上,这些都使得体育教学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与实际教学需求难以匹配。

3.未控制好“以学生为主体”的度

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上是新课程改革中着重强调的一个教学观念,初衷是为了教学能够从学生角度出发,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调动和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本是有助于学生发展的,但从教学实践中来看,很多缺少正确认识、学习态度不端正和自制力差的学生往往会在教师把主动权放手给他们的时候伺机寻找各种理由消极对待体育课教学。此外,在选课上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弱化了跳远、跑步等能够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科目设置,过于强调学生接受习惯,以致出现了体育教学过度娱乐化的弊端,难以发挥出体育教学在运动习惯养成、运动技能生成、增强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真正作用。

4.规避安全风险的'意识淡化了体育教学的实践性

从体育教学自身具有的实践性来看,大部分体育课堂教学都需要在户外,会涉及很多实践活动,或具有对抗性,或用到很多运动器材,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实际上,确实有很多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在体育教学当中,除了人身体上的伤害之外,还衍生出之后的追责问题,造成家长担忧的同时也给学校和体育教师带来很大压力。这种情况下,“安全”往往会让位于“健康”,校方和体育教师规避风险意识增强,为了避免安全问题出现,往往会不开设或减少开设具有一定风险性的体育项目,或是在实践教学中规避危险动作等,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体育教学的实践性。

二、突破体育教学困境的方法

首先,从文化氛围入手转变社会和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认识,即从整体上提升社会大众对体育认同感的同时,在学校这个小范畴内把体育文化属性确立下来,发挥出体育文化的影响力,从根源上改变体育教学的边缘化地位。另外,在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时候,既要重视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内容的设置,还要重视体育文化的植入,避免体育教学文化缺失。其次,在体育教学的实践开展中必须要保证充足的教学时间,为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基础保障,从校长、校领导到其他课任教师都不允许随意更改课程安排,占用体育教学时间。当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占用体育课堂教学时间的时候,应执行必要的调课手续,保证于其他时间将课时还给体育教学,同时,校方还要对此项工作执行情况加强监督考察,并把执行情况划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当中。再次,在教学当中不能过度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应考虑到学生自身在个性特点、自控力等方面影响因素,适当发挥体育教学的“强制性”、“约束性”作用,避免体育教学过度游戏化,发挥不出强健学生体魄、提高心理素质等积极作用,即控制好“以学生为主体”的度。最后,校方和教师不应为规避安全风险减少体育课时、删减教学内容、降低体育教学标准,而是要在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的同时,采取合理措施规避风险。综上,体育教学本身在学生身心素质提高、意志磨练、品格锻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功能,但是由于传统思想观念和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当期阶段的体育教学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在师资、教学秩序、教学实践等很多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致使体育教学陷入困境,无法取得应有教学效果。为此,在实际教学当中,应有针对性地做出调整和改进,切实改善当期体育教学现状,把体育教学应有功用发挥出来。

旅游管理问题及对策范文 第三篇

在国民经济产值中,旅游业占据的比重是比较大的。但是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管理水平的滞后、行业协会的监督不力都是导致问题存在的因素。

(一)机构组织问题

就旅游协会来说,虽然它是一个群众性组织,但是是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进行旅游管理,需要发挥协会的监督作用和导向作用。就当前情况来看,由于每个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同,对旅游产业的重视度也不同,就使得一些旅游协会的组织结构不是特别完善,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协会的工作人员也比较松散,很难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和管理作用。

(二)政府部门问题

在旅游管理开展过程中,因为没有对行业协会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组织,在许多旅游区,旅游协会就会自成体系,开展自我管理与监督工作。但是他们把重点放在了怎样去维护旅游企业的经济利益上,没有重视旅游行业风气建设、游客的投诉和建议等环节,在保障游客的权益方面显得比较薄弱。再加上没有有政府旅游管理部门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就存在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上不连贯的现象,甚至在旅游管理中还会与政府职能部门产生矛盾。

(三)旅游协会自身问题

在企业之间出现竞争和矛盾事件的时候,旅游协会在处理的时候不能进行有效合理的调节,协调手段相对滞后,不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在协调企业之间的经营秩序方面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除此之外,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旅游协会自身的市场影响力也没有施展开来,没有很好的收集行业动态,在旅游行业的研究、学习方面也做的不是特别到位,很难指导旅游企业增强服务品质。

旅游管理问题及对策范文 第四篇

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应对方法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的高度发展,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满足目前的物质条件,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追求精神的需求上,于是,旅游业随之兴起。由于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壮大,我国的旅游管理也在发展,旅游管理的队伍也在建立完善之中,旅游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旅游管理的方法也取得了不断的进步。然而,在旅游管理繁荣之背后,我国的旅游管理面临着困境,因此,找出缓解我国旅游管理困境的应对方法已迫在眉睫。

1.我国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旅游管理的体制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大4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较为滞后,表现为管理权限不够明确,出现条块分割与政出多门,呈现出多头管理等现象,这是由干各景分别属干不同的职能管理部门进行管理,而各景区在其区域位置中经常会出现相互重叠与交叉的情况,这就导致了旅游管理中出现f混乱的局面,并且加以互相制约,从而缺乏协调的统一,因而管理滞后、管理体制及其模式均较为落后,从影响到了旅游各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旅游产品的开发太过雷同

过于忽视广大游客的切身体验,产品供需出现错位,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旅游景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全W多处旅游主题公园项H都出现了重大的投资失误,这就说明了一日.旅游产品在开发中出现r供需上的错位,就无法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自然而然就会为现实市场所淘汰。如今,我国的一部分旅游景区特别是主题公园项目都在试图努力为游客群体提供一种深刻的体验,何是,为这些旅游产品缺乏独特性与参与性,导致游客无法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这些旅游产品的趋同倾向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肯定会造成恶性的价格竞争,进而造成旅游产品开发的高失败率。可见,模仿不但不能获得成功,反而还会让那些本巳成功的旅游SK重新进入到一种恶性竞争当中。

旅游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当前,我W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还不够,表现在景区中卞要旅游通道周边的绿化程度相对较低,城市的生态与景区的环境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旅游产业之发展,而连接景区旅游的主要道路与景区中的游览通道建设显得十分滞后,尤其是污水与垃圾等旅游景区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发展,以问题均影响到了政府调控资源之行为。同时,在旅游景区的保护和利用上还产生了大量的问题。政府部门的管理者在保护旅游景区的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中进行选择时,更为容易受到短期利益所产生的影响,因而导致在旅游S区出现r愈来愈乱的场面。

旅游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

综观我H旅游管理经营的现状,明显存在着品位不够高.形式过于单一、经营十分死板等等现象。更多的旅游公司严重缺乏足够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以及内部管理制度,往往只注重千本企业的短期利益,急功近利之思想十分严重,甚至忽略了企业发展中所必须的管理制度以及长远发展的H标,而且未能对治理结构进行根本性的改进,如此一来,就导致旅游业失去了良好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我国旅游业还存在着内部结构不够合理,旅游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以及技术含量偏低,从而导致无法达到知识密集型旅游产业之标准,所实施的地IX保护主义偏向于经济效益而轻视社会效益的问题需要大家进一步加以关注。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健全完善现有的工作机制,避免再发生任何不应有之损失,从而培植好我国的旅游产业,全力拉长旅游产业之链条。

2.缓解我国旅游管理困境的应对方法

由明确的行政主体实施统一的旅游管理

在具体的旅游管理中,管理机构一定要以政企分开为E1标实施改革,不断椎进市场化进程,从明确管理卞体,形成行政意义之上的管理组织机构。应当说,旅游风景区至少存在着以下两个层面上的产权关系,在第一层面匕主要是闽有资源性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所形成的产权矢系,而在第二层面h则是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所形成的产权关系。对十资源性资产,完全可以交付给企业实施非完全产权关系之K的市场化经营,而对于经营性资产,则可以转让给相关企业,实施完全产权关系之K的市场化经营。通过对旅游风景区实施经营权与所有权的相互分离,能够解决在旅游管理与开发、保护进程当中所出现的政企不分现象以及资金不足等问题,从而推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实现良性的互动。

应用多种行政手段以加大旅游行政监督与处罚的力度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其管理当中,应当全面允分地应用好多样化的行政管理手段,比如,行政许可、行政监督.行政处罚及行政强制等,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出0身行政所具有的职能作用,特别是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与具体实际,制定出适合于本地旅游行政管理所辖区域之中的行政监督与处罚规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高与加强行政监督、行政处罚的力度。与此同时,还应当全面而充分地发挥出新闻媒体与社会各界在舆论监督上所起到的作用,从而不断地提高旅游管理部门的行政执行能力,促进旅游管理与建设。

不断推进重大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应当围绕当地“十二五”旅游事业发展规划中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不断加大旅游项目的建设与投资之力度,力争用以往所取得的喜人成绩来支持与引导具有十分重大影响与带动作用的各种旅游重点项目之建设。要大力推进已开工建设旅游项目的建设进度,想方设法提高游客的接待容量。与此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强化旅游项目的策划与储备工作,努力争取新开工一批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旅游项目,并确保施工质量,争取在建成之后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拓宽旅游项目建设资金的来源途径

应当全力以赴地抓住各地注重旅游开发的发展机遇,深入贯彻当地专项资金管理的办法,积极有效地争取各类专项发展资金。各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主动出击,全力争取,从而加强对干本地K旅游项目库的健全与完善,并扎精心选择一些规模比较大、影响比较广、拉动能力比较强.绩效比较高、示范效应比较好的项目实施申报。同时,应当进一步整合本地的旅游项目资源与信息,帮助当地的旅游重点项目更好地推向布场,以吸引旅游投资商的资金投入,从实现旅游资源和商业资本的有效结合,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旅游产业招商引资的推进工作,促进本地旅游管理和开发取得更好的成效。

加强质置监督管理以促进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旅游管理问题及对策范文 第五篇

一、当前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鉴于旅游管理的诸多优势,许多旅游单位已经开始开展旅游管理工作了,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旅游业发展速度极快,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管理过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景区过分注重经济效益,缺乏对景区的合理规划

面临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旅游景区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景区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导致旅游服务质量的低下,由于规划合理性不足,导致景区资源的极大浪费,给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而且景区基础设施匮乏,不能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

(二)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旅游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虽然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数量很多,但是整体素质偏低,对旅游管理的专业性不足,自身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质都不高,这给旅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虽然工作人员很多,但是旅游管理工作的效率却比较低,旅游企业的投入很大却收不到相应的效益。

(三)地方政府部门对旅游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管理

与旅游机构的管理工作不协调。地方政府部门没有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对旅游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使不同旅游单位的管理工作的标准和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形成统一化管理,而且与旅游机构的交流沟通不足,二者之间的工作步骤缺乏协调性,许多好的政策得不到顺利实施。

(四)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不够健全,法律的威严性和约束力不足

针对旅游管理,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数量比较少,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造成了法律上的漏洞,不能对旅游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同时还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对于违法行为没有及时进行处理,法律的威严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二、旅游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

要促进旅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旅游景区应当加强对景区的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区应当对景区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规划,打造出符合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提高风景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要注重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的建设,增加数量,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要加强对景区内的交通设施建设,使其能满足游客高峰期的使用需求。

2.旅游单位要注重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服务质量。旅游单位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队伍的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工作的专业性、责任感及个人职业道德素质等,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充分为游客的利益考虑。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考核,建立完善的考核审查机制。

3.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协调与旅游机构的工作步伐。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参与到旅游管理中,并发挥带头作用,对景区的旅游管理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

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严格执法,杜绝违法行为的出现。国家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步伐,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法律的约束能力,将旅游相关的各种行为都纳入法律的约束范围内,提高法律的约束力。同时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理要法律化、严格化,提高法律威慑力。

三、结语

当前在旅游行业中发生的种种不良现象是旅游业高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需要开展旅游管理工作对其进行必要的管理约束,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扫除障碍。但是旅游管理的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才能净化旅游行业环境,维护旅游业的合理秩序。

旅游管理问题及对策范文 第六篇

高校个税筹划面临的困境与应对措施论文

摘要:如今国家xxx将高等院校和大学教师列为个人所得税征管重点。如何在守法前提下, 通过合理的纳税筹划减轻教职工的纳税负担, 已成为高校教职工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当下税务环境和高校收入特点, 运用个税筹划理论, 以H大学为例, 对高校工薪收入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实践进行探析, 以期为税务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工薪收入; 个人所得税; 纳税筹划实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国家xxx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和《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 将高等院校和大学教师作为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重要对象。之后, 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从10月开始推行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制度。8月, 金税三期系统正式上线, 对深化依法治税、推进税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也对全员全额个税源泉扣缴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现实中高校教师仍存在许多生活困难者, 减轻其税负对改善其生活水平意义重大。因此, 在新形势下如何对高校教职工个人收入进行管理, 保证依法纳税并获得最大收益, 已逐步成为高校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纳税筹划, 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也有利于高校的健康发展。

根据国税[1994]89号文, 在任职单位取得的一切收入都属于工资薪金所得。而高校教师校内收入无论名目再多, 都是从任职单位获得的收入, 都需依据工资薪金所得交税。所以本文以H大学纳税筹划实践为例, 对高校工薪收入进行纳税筹划探析。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现状

1、纳税筹划定义

纳税筹划是指在依法纳税前提下, 通过合理方法, 充分利用优惠税收政策和可选择性条款, 达到降低或消除纳税义务的有计划有目的行为。纳税筹划强调合规、事前, 任何法律不允许、事后修改的行为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纳税筹划, 且筹划最终目标是降低税负。

2、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现状

9月1日, 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正式施行, 通过CNKI, 以“个人所得税筹划”为关键字检索, 可以检索出―10月间, 共有文献167篇 (见表1) , 从文献时间分布看, 新法颁布时较多且近三年出现增长趋势, 可见纳税筹划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的焦点。其中, 研究“高校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有37篇, 占总文献;在时间分布上,近三年也出现增长趋势, 可见高校个税筹划越来越受重视, 但研究还不太多。由于高校收入有其自身特点, 与其他实体有显着差别, 故非常有必要进行单独研究。

表1 文献检索分布表

3、工薪收入纳税筹划基本方法

在我国, 工薪所得个税采用的是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故想要减税就得从影响应纳税额的因素着手。梳理以往研究, 筹划基本思路可概括为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和降低适用税率, 具体从增加扣除项目、利用税收优惠、收入福利化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平均发放、利用年终一次性降低适用税率。这些方法大多是理论上的, 在实施时部分缺乏操作性, 特别是对更具特点的高校。因此, 理论结合实际, 进行纳税筹划实践显得格外必要。

三、高校个税筹划面临的`困境―――以H大学为例

1、H大学收入概况

表2 某教师201x年奖励性绩效及其他收入统计表

H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 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 专任教师1900余人, 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和学费等事业收入, 教职工工薪收入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其他收入三部分构成。基本工资由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构成;绩效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构成;其他收入包括学院创收绩效、课时费、评审费、优秀奖励、科研绩效等。

H大学的基本工资、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中的岗位津贴由人事部门统一核定, 此部分收入各月固定且均衡。部分奖励性绩效及其他收入不固定, 不同的发放方式会有不同的纳税结果, 具有较大的筹划空间。

2、H大学个税筹划面临的困境

H大学在纳税筹划中遇到一些困难, 这些困难也是高校工薪个税筹划的通病, 以H大学某教师全年收入为例, 分析如下。

表3 不同年收入下最优年终奖筹划表

(1) 发放口径多、统筹难, 筹划职责不明。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分配体制多元化, 如某教师全年变动收入来源于组织部、科研部、研究生院、人事处、不同学院等多个部门。在现实纳税筹划中, 各部门缺乏配合和事前统筹, 最后总把责任推到财务部, 但财务部只负责发放, 无法在事后完成筹划工作。

(2) 缺乏纳税时间管理, 筹划实践难度大。由表2可见, 高校收入在发放时间上很不均衡, 例如课时费、绩效津贴一般都在期末年末才能算出来并发放;但税法要求发放当月进行扣税, 集中发放导致税负过高, 损害教师利益。

(3) 筹划成本高, 程度难把控。当前不进行纳税筹划会增加教职工税负, 进行纳税筹划又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 增加各单位间修改返工的人力和时间成本;纳税筹划是做到适合大部分人的政策理论性筹划, 还是针对每个人具体筹划, 成本和程度难把握。

四、H大学个税筹划实践

伴随着金税三期上线, 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 中办发50号文出台对科研松绑, 加大人员激励绩效支出, H大学通过理论研究、兄弟高校调研, 对工薪收入个税筹划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以期做好财务服务工作。

图1 H大学某院系年终考核分配表

1、明确筹划原则

为进行纳税筹划, H大学明确了一些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 纳税筹划必须依法进行;二是效益性原则, 纳税筹划工作要放眼全局, 以整体税负为出发点, 而不能仅着眼于个别情况下税负的高低;三是成本收益原则, 纳税筹划能降低税负, 也会增加人力和时间成本, 筹划工作应细化到何种程度, 必须考虑筹划的成本和收益。

2、解读个税文件, 调动筹划积极性

纳税筹划工作不是财务一方的工作, 需要全校教职工协调配合。为加强全校教职工的纳税筹划意识, H大学对个税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 出具了《关于个人所得税扣税政策解读》、《关于年终一次性发放政策解读》、《免征个人所得税相关政策》等解读文件;邀请税务部门开展税务知识讲座, 并依托报账员、联络员制度, 推动H大学税务知识宣传, 调动全员筹划积极性。

3、依托信息化手段, 统筹协调筹划工作

依托于学校“三平台”建设, H大学启用了“酬金申报系统”, 系统能对教职工全月发放的酬金进行汇总并试算税, 以方便纳税筹划、全员全额扣税及税费查询。结合自主研发的短信服务平台、财务信息查询平台, 纳税筹划人能清晰了解纳税人收入、税负及税后所得情况等纳税筹划必备信息, 为统筹协调筹划工作提供支持。

4、综合成本收益、理顺筹划流程, 落实筹划工作

H大学权衡筹划的普适性和针对性, 结合H大学院校两级财务改革权利下放的契机, 充分运用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和降低适用税率的纳税筹划方法, 重造纳税筹划工作流程, 落实个税筹划工作。

(1) 放眼全局, 明确筹划工作分工。20以来, H大学进行了院校两级财务改革, 重塑了收入分配的权责。目前, H大学基本工资、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中的岗位津贴由人事部门统一核定;其他非固定收入由各部门核定总量后下拨院系, 院系负责分配;而教师科研绩效的提取由教师自行决定。故在现有分配模式下, 人事处对固定性收入负责筹划;院系及教师对非固定性收入负责筹划, 财务处统筹协调筹划工作。

(2) 充分利用税收政策, 降低固定收入应纳税所得额。H大学固定收入由人事处核定, 对此部分收入, H大学通过:一是可扣除项目最大化, 用好用足社保、公积金、年金政策;二是税收优惠政策, 利用免税、收入福利化政策, 使教师在实际收入不减的情况下降低名义收入, 降低税额。

(3) 院系分配用足年终一次性, 降低非固定收入适用税率。目前我国税法对月薪采用的是超额累进计税;年终奖是全额累进计税。故月工资与年终奖的不同组合会有不同的纳税效果, 表3为不同年收入下最优的年终奖金额。

在现有的分配制度下, H大学教师非固定收入主要来自于院系分配和自身科研绩效, 且来自院系收入比重大, 具有普遍性。为充分利用税收政策, H大学对院系分配采用“年末一次性结算并按年终一次性发放”的形式, 即汇总全年各口径拨款, 对教师全年工作进行考核, 先确定其年终奖金额 (见图1) , 再根据表3结合教师前一年收入情况确定最优年终奖金额, 按年终一次性进行发放, 对超过最优年终奖的部分平均到下一年分月发放。

(4) 均衡发放科研绩效, 降低非固定收入适用税率。教师科研绩效因人而异, 故这部分主要由教师自身筹划。具体的, 教师先通过“酬金申报系统”查询本人月收入及税收情况, 然后通过《工资收入纳税计算表》excel工具计算出计划发放绩效对应的税率, 最后综合考虑自身能承受税金及多次发放的成本, 自主决定分次发放绩效金额。

(5) 零星发放, 合并月收入计税。考虑成本收益, H大学对其他零星发放合并月工薪扣税, 不做单独筹划。

五、结语

H大学通过实践对高校工薪收入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进行了一些探索, 取得了一些成绩, 切实维护了教职工利益, 调动了教职工积极性。但目前采用的筹划方法是权衡成本收益的结果, 并非理论上最优。为进一步做好纳税筹划工作, 今后可从以下方面更加努力:第一, 推动年薪制实施, 进行全收入筹划;第二, 加强信息化建设, 实现信息集成流通;第三, 配备更专业人员, 负责纳税筹划工作;第四, 实行动态筹划, 适时修正筹划方案, 实现筹划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娇娆:绩效工资制度下高校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J].河池学院学报, (8) .

[2]徐建文:科研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探析[J].财经界, (5) .

[3]樊毅:高校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及优化系统构建[J].会计之友, 20_ (10) .

旅游管理问题及对策范文 第七篇

(一)制度需要完备

对对旅游管理经营现状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其显著存在着经营死板、形式单一、品味不高等问题。

旅游公司往往只对本企业的短期利益给予注重,却忽略了企业长远发展目标以及与之对应的管理制度,这样就无法进一步提高和改进其结构,造成旅游业失去了活力和生机。

不仅如此,技术含量低、旅游服务业相对发展滞后、内部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也造成与知识密集型旅游产品标准失之交臂。

因此,为了将旅游产业链条全力拉长、培植旅游产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应积极创建、完善现有工作机制。

(二)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现阶段的景区中,显示出我国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足,主要包括:亟待解决旅游景区中垃圾与污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亟待发展景区中游览通道与连接景区旅游的主要道路的游览通道的建设、景区环境与城市环境与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等。

政府对资源的调控均受到了以上问题的影响。

在保护旅游景区的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中,政府部门面临着选择,但是,若仅仅考虑短期利益的话,会致使越来越混乱的局面产生。

(三)过于雷同的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缺乏参与性与独特性,旅游产品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于趋同倾向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单纯的模仿只会导致旅游产品不能有效开发、还会引起恶性价格竞争。

(四)落后的管理体制

现阶段,大多数旅游景区管理权限不够明确,管理体制较为落后,并出现了多头管理的现象。

管理模式及管理体制比较落后,管理滞后、缺乏统一协调,因此对开发与利用旅游景区的各类资源产生了影像。

旅游管理问题及对策范文 第八篇

[摘要] 旅游危机事件是影响旅游者对一个目的地的信心,扰乱旅游企业继续正常经营的非预期性事件,旅游危机严重地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企业应该正确认识导致旅游危机广泛性的原因,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危机的发生频率,或者有可能变危机为机遇,给旅游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旅游企业;危机管理;预防措施

旅游业是一个对产业环境十分敏感的产业,发生在国内外的旅游危机事件必然对旅游业产生显著的影响。在社会稳态情况下,经济及社会运行相对安全、平稳,公众对未来的预期与行为是稳定的,此时的旅游市场供给和需求在正常的范围内波动。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讲,旅游危机可能威胁到旅游相关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管理,并破坏旅游目的地的有关安全、吸引力和舒适程度的整体形象,导致人们的预期和行为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影响旅游愿望和出游行为,引起旅游供给和需求的重大波动,使本来稳定与均衡的旅游市场陷入危机之中,严重影响当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由于旅游业中各旅游企业之间存在较高的关联度,加之旅游企业经营环境的特殊性,所以旅游企业更易面临各种危机,因此,旅游企业必须推行和加强危机管理。

一、旅游危机及其影响因素

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危机是影响旅游者对一个目的地的信心和干扰旅游业正常运营的意外事件。”亚太旅游协会(PATA)将旅游危机定义为具有完全破坏旅游业潜能的自然或人为的灾难。实际上,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信心,、经济危机、恐怖主义活动、战争以及疾病等危机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出游决策,当危机爆发时,旅游业受到的打击是最大的。纵观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发现,一系列国内外的突发性危机事件不断冲击着中国旅游业,“98洪水”、“亚洲金融危机”、“9.11事件”、“非典”、“美伊战争”、“印度洋海啸”等对中国旅游业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旅游业危机主要受安全性因素、经济社会性因素、物质性因素三方面的影响。安全性因素包括危机中不确定性因素对旅游安全的威胁和对旅游预期安全的威胁。目前,大多数旅游者对旅游活动中的安全性要求程度越来越高,安全已成为影响旅游活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旅游活动的过程和旅游愿望。经济和社会环境是影响旅游需求的最根本因素,这两个因素的波动自然导致旅游需求的波动。危机事件对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社会系统的扰动,会改变旅游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游客可支配的收入状况,从而导致游客的出游能力和愿望的波动。物质性因素指旅游资源和旅游基础设施等。危机事件往往可能对旅游资源和旅游交通设施造成极大的破坏,降低旅游目的地的通达性和旅游资源质量,进而影响旅游需求。

二、导致旅游企业危机广泛性的原因

(一)从旅游供给角度分析旅游危机

1.旅游企业的关联性。从旅游供给方面来看,旅游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满足其需求的旅游产品是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旅游购物等多种要素构成的。它的生产部门和行业不仅包括旅游部门内部各个行业(吃、住、行、游、购、娱),还涉及到国民经济中的许多相关行业,如外贸、交通、工艺品生产、建筑业等,所涉及方面的任何变动都会波及到旅游业。旅游业由有关国民经济以及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等构成。从波特的产业价值链角度来看,旅游业的价值构成应是:交通――住宿――餐饮――景区――旅游工艺品。在整个价值链上,各个旅游企业以旅行社为中介组成战略联盟的形式,旅行社在事前以契约的形式向其他旅游企业预订旅游者所需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但如果某个企业由于人为的或外界不可抗拒的原因而没有履行契约,就会波及到整个价值链上的所有企业,每个企业都将遭受损失。所以,应加强各旅游企业的危机管理,消除危机以减少损失。

2.旅游产品的综合性。旅游产品就是旅游者在完成整个旅游活动中得到的全部服务过程、旅游条件以及对整个旅游过程的感受。它是以服务为重要内容的非物质产品,旅游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和一般服务产品的特性,具有无形性、不可转移性、时间性、不可贮存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综合性的特性。旅游产品对于旅游者来说是一种“经历”,是旅游者对旅游全过程的一种“感受”。无形性的特点决定了旅游消费者在购买旅游产品之前难以对其质量进行检验和客观评价,而只有购买了某一旅游产品,并且完成了整个旅游活动后才能对其质量进行评价;不可转移性的特点说明旅游者在消费旅游产品时,与旅游产品相关的旅游资源和设施在所有权上的不可转移性,决定了旅游消费者只能自己享受购买的旅游产品,而无权让他人分享;时间性、不可贮存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说明生产旅游产品是一种风险极强的行业。旅游产品是一个整体概念,即它是旅游企业向消费者提供行、游、住、食、购、娱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旅游者购买的主要是整体旅游产品,任何一家旅游企业都只能提供一项或几项单项旅游产品。因此,只要旅游产品某一个环节、某一项服务出现危机,必然影响整体旅游产品,进而影响其他旅游企业。

(二)从旅游需求角度分析旅游危机。从旅游消费来看,消费者的旅游需求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旅游者的需求是有层次的,旅游需求是一种发自于要求参与社会交往,获得他人认可与尊重,实现个人价值目标等动机的一种非基本需求。生理和安全是其最低层次的需要,只有在这两者都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旅游才可能成行。旅游需求一旦受到外部因素的威胁,如:xxx势、经济危机、自然环境、传染性疾病、安全事故等影响,这种非基本需求必然要为基本需求让路。旅游者对旅游地的选择也是这样的,安全和舒适是他们旅游决策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一旦旅游企业及旅游地发生了影响这两者的负面事件,旅游者会立即“抛弃”该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

旅游者对危机事件的敏感程度是有层次的。旅游消费者在做出旅游决策时,会伴随产生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而这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是可以被旅游者觉察的。任何危机事件都有一个阈值(或者临界值),即旅游者对所觉察到的旅游决策风险的容忍限度,每个消费者对风险的认知都有一个他们所能承受的特定的阈值,超过这个阈值,消费者就会想方设法降低风险。旅游者对旅游决策的主观评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旅游业发生的负面事件很容易被识别并获得认同,一旦发生了负面事件,就会使旅游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三、旅游企业预防危机的措施

(一)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危机预警系统是指对预警对象、预警范围、预警指标和预警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或现实的危机因素,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危机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企业危机预警系统作为企业危机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是对预警对象、预警范围中的预警指标这一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获取预警信息,以便评估信息,评价危机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发出危机警报,进行危机预处理。企业危机预警系统包括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分析和评估子系统、危机预测子系统、危机预报子系统和危机预处理子系统五个子系统。危机预警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许多分散、零星的信息组织到一起,全面地监测、跟踪各种动态,向风险防范指挥部门提供决策的信息基础。旅游企业应时刻监测、搜集旅游市场上潜在的危机,及时掌握危机变化的第一手材料,并对得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使其更有条理、更突出地反映出危机的变化,再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做出估计,并在必要时发出危机警报。对引发旅游企业危机的可能性因素,采取应对措施,制定各种危机预案,以有效地避免危机的发生,或尽量使危机的损失减少到最小。旅游企业建立危机预警系统,有助于全面、系统、连续地搜集正在变化的与本企业发展相关的重要信息,发现并预知一切可能的变化,可以促进企业决策者预先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二)制定危机处理制度。制定危机处理制度,将有利于旅游企业在危机发生时临危不乱,能够有条理地处理危机。旅游企业平时应对自己的所有产品和相关信息有通盘的了解,洞悉危机发生的潜在因素,然后列出危机评估表,将可能发生的危机按重要性依次排列,并制定好相应对策,主要包括:

旅游管理问题及对策范文 第九篇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闲暇时间外出旅游,旅游业也就此发展壮大起来,而旅游业的发展不能仅依靠景观,还需要创新旅游文化,尤其是近年来,人们选择的旅游地点经常都是带有一定历史文化背景之地,旅游文化也成为了旅游业重点关注内容。因此,这样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将其与旅游经济联系在一起,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成为重要课题。因此,本文将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经济之间的关系入手,重点研究在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旅游文化 资源开发 旅游经济

旅游已经成为现阶段人们最喜爱的方式,很多人在业余时间都会通过旅游的方式释放心情,缓解疲惫身心,近年来人们生活条件得以改善,很多人选择了出国旅游,这样也使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发生了激烈竞争,现代经济属于市场经济,更是增加了两者之间的竞争。旅游业能够带动经济增长,因此,四川省为了发展经济也加大了旅游产业力度,以此吸引与留住更多游客,带动旅游经济增长。

一、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经济之间的关系

1.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带动旅游经济增长。

旅游已经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它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行为,它所代表的是经济形势。国家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旅游业的支持,一旦缺少了旅游业就会将民族传统文化丢失,失去最原始特色与文化,但伴随着旅游业的诞生,民族文明也会出现。对于文化来说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解读,首先,从广义角度讲,所谓的文化就是指人们生产生活中所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而从狭义角度讲,就是指精神文化,所体现的内容也是文化本质。现阶段,人们所说的旅游就是为了开拓视野,超越发展空间,试图通过旅游找到心灵的慰藉,同时也是为了提高与改善自己的精神世界,满足自身的求知欲望与审美需求。而旅游经济也与其他经济并不相同,它所表现的是文化与经济的相结合的文化经济,将旅游文化进行创新活动,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就成为了现代旅游经济重点内容。但是旅游文化并不是将旅游和文化加在一起,它所代表的是全新概念,不仅有物质文明的参与还有精神文明的加入。只有吸引人的旅游文化才能让更多人走进该地,也就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增长。

2.旅游文化创新是旅游经济发展重要方式。

文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先导,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旅游文化创新以后,旅游业也会有新的发展契机,带动旅游经济发展。通过创新旅游文化增加旅游经济也经成为世界各国旅游业最常用的方式,现代旅游比较注重国家经济增长,它将民族文化作为发展此基础,依托独特资源逐渐发展旅游文化。文化旅游已经成为现代旅游发展主要方向,旅游文化创新主要是合理配置与优化文化资源,并将自身优势全部发挥出来,以此彰显竞争优势。对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就是将传统文化展现出来,吸引更多人到此观光游览。尤其是我国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化积累下大量民俗文化,引起了很多中外游人的兴趣,也正是在这种风俗的影响下,使得很多人开始将旅游活动变为了一种商贸活动,通过发展旅游业既要从中获得经济效益,又要获得文化效益,可见旅游文化创新已经成为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在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

1.将人融入到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

人是民俗风情的创造者,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离不开人的参与,无论是人的素质还是风度仪态都会影响到旅游业发展,当游人进入到旅游地以后,就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通过与人交谈就能了解旅游地形象与风俗习惯,同时,旅游者的素质也将影响到旅游地建设情况与管理情况。要增强我国旅游竞争能力,就要在创新旅游文化中注重人的创新,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向世界宣传我国旅游业形象,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来我国旅游。如提高旅游地与游客的素质,礼貌待人,严惩不文明用语或行为,减少负面新闻的出现,促进旅游地与游客之间的融合。

2.将本土文化应用到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

现代人旅游更多的追求的本土文化,现阶段,无论是哪个城市都是千城一面,所到之处看见的都是高楼大厦,人车交替,从这一城市转变到另一城市无非是地名换了而已,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所追求的是本土文化,希望在旅游中能够感受到不一样的感受,给自己带来新鲜感。因此,创新旅游文化时一定要将本土文化融入其中,展现本土特点。如对于四川省来说,在旅游文化创新发展中对本土文化应用得就很好,将武侯祠作为旅游景点,向各国人民展现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到安哈彝族村寨旅游能够与当地彝族人进行互动,穿戴民族服装,共同唱歌,参加篝火晚会,并为游客提供民居,让游客不必再住在宾馆中,给游客带来最真实的本土文化,同时,只要游客愿意还可以与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劳作,自己种植蔬菜,品味原汁原味的生活,此外,在游客离开时,当地居民还会送上本地区最真挚的祝福,让游客最开始就能深切的感受到这种“非凡”待遇。将旅游文化与本土文化连接在一起,可以保证文化永远传承下去,这些文化都是我国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旅游业长久发展,吸引更多人走进我国开始旅途。

3.注重旅游经济文化的融入。

发展旅游业一是为了促进国家经济增长,二是为了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因此,在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应注重经济文化的融入。通过研究得知,旅游经济文化与人类文化发展有直接关系,两者成正比关系,也就是说,文化越落后,那么旅游文化也就越落后,同时旅游文化范围也会随之缩小,相反,文化越进步,旅游文化也会随之越发达。以四川省九寨沟为例,该地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地域文化也十分丰富,在我国以汉族人为主,所面对的人群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民族文化基本一致,没有任何差别,而九寨沟却与之相反,在这一地带有九个藏族村落,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现代人明显不同,尤其是那里还拥有最原始的景观,河水十分清洁,适于饮用,这些在现代人生活中已经并不常见,也正是由于其自身条件的优越性,并不需要可以宣传,去过的游人自发向外界宣传了九寨沟,使得九寨沟有了今天的成就,因此,要发展旅游业就要注重经济文化的融入,以此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

4.将商旅应用到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开发中。

首先,在商业中心建设中应注重商旅结合,以现代发展带动城市经济增长。其次,标新立异,实现商旅全方位互动。再者,注重自我特色的展示,建设带有地域特色的商业圈。最后,构建商旅结合营业场所,也就是既能满足现代人对于商务的需求,还为之配备旅游景点,通过展会等带动经济增长。如四川省内江市曾开办电商展会,吸引了全国各地人们的目光,同时也为内江市旅游产业带动了大量游客,尤其是重龙寺、大千园等地,在展会开办期间很多游客都到此观光旅游,一时间促进了四川旅游业发展,不仅展会办的十分成功,旅游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局面。

三、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旅游文化的合理开发能够促进旅游经济的增长,但要创新旅游文化就要注重与当地本土文化的结合,提高人口素质,给旅游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尤其是要带来原生态感受。四川省旅游资源丰富,不仅风景秀丽,人们也十分热情,悠久文化也很多,都江堰等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样也就吸引了更多人愿意参与到旅游中。因此,与旅游企业应抓住这一要点,开发旅游资源,以此吸引更多人来到四川旅游,带动四川旅游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可以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旅游管理问题及对策范文 第十篇

伴随着科学、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人们更需要的精神层次的追求,而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条件的满足,因此,兴起、繁荣了旅游业。

我国旅游产业的迅速壮大与发展促进了旅游管理的加强,并建立和完善了旅游管理队伍。

在方法的运用方面,旅游已经取得长足进步,旅游管理也正朝着制度化大步迈进。

在获得发展后,现阶段的旅游管理却面临着困境,为了迈出困境,对其应对方法的研究刻不容缓。

一、分析旅游管理困境

(一)制度需要完备

对对旅游管理经营现状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其显著存在着经营死板、形式单一、品味不高等问题。

旅游公司往往只对本企业的短期利益给予注重,却忽略了企业长远发展目标以及与之对应的管理制度,这样就无法进一步提高和改进其结构,造成旅游业失去了活力和生机。

不仅如此,技术含量低、旅游服务业相对发展滞后、内部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也造成与知识密集型旅游产品标准失之交臂。

因此,为了将旅游产业链条全力拉长、培植旅游产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应积极创建、完善现有工作机制。

(二)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现阶段的景区中,显示出我国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足,主要包括:亟待解决旅游景区中垃圾与污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亟待发展景区中游览通道与连接景区旅游的主要道路的游览通道的建设、景区环境与城市环境与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等。

政府对资源的调控均受到了以上问题的影响。

在保护旅游景区的'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中,政府部门面临着选择,但是,若仅仅考虑短期利益的话,会致使越来越混乱的局面产生。

(三)过于雷同的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缺乏参与性与独特性,旅游产品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于趋同倾向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单纯的模仿只会导致旅游产品不能有效开发、还会引起恶性价格竞争。

(四)落后的管理体制

现阶段,大多数旅游景区管理权限不够明确,管理体制较为落后,并出现了多头管理的现象。

管理模式及管理体制比较落后,管理滞后、缺乏统一协调,因此对开发与利用旅游景区的各类资源产生了影像。

二、解决困境应对措施

(一)旅游企业管理强化

旅行社落实管理的根本要求就是提高竞争力、强化旅游企业管理。

与普通企业不同、知识与人力资源为旅行社的主要投入,提供服务则为产出,因此,旅游企业是典型的智力型产业。

将人本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有机结合,建立新型旅游企管模式,提升整体的企业市场化运行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将知识经济时代中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调动职业主动性,调动企业经营者积极性,将人的工作做好。

(二)特许经营模式的应用

可以采用招标的方法,大部分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可以将旅游景区的经营权出让,并全方位考核中标企业资格。

例如:考虑企业是否具有一定的经营成绩与信用等级、是否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是否具有专业资质等等。

对于一部分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而言,特许经营是十分可行的方法之一。

专营可以有效解决旅游景区混乱不堪的局面,有助于进行管理。

通过将景区经营权有偿转让,政府部门不仅可以确保对景区的绝对控制权,还能够保证国家收入不受损失,最终达到有效防止国有资源的流失的目的。

(三)质量监督管理的强化

为了逐步实现各个主要景区旅游景区常态化旅游市场监管、促使旅游诚信机制的规范化、以旅游者为主体的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就需要将旅游业的管理能力及旅游服务的质量充分提高。

不断完善当地旅游行业的管理机制,将质量监督工作的关键作用全力发挥出来,快速推进旅行社监督制度,将行政全力公开和清理等工作落实,形成旅游纠纷事件的互通信息制度与处理制度等等。

旅游管理问题及对策范文 第十一篇

初中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论文

随着社会的转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新的情况。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相比较而言,环境较为特殊,思想文化落后,人们观念陈旧、信息闭塞、学生所生活的环境、父母的文化水平、教育方式及学校相对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尤其是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不尽如人意。本文试就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困境及其对策进行初探,旨在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德育水平。

一、农村初中德育面临的困境

1.思想上淡化德育,德育工作难上常规。在农村中学,虽然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单挂在墙上,德育工作计划写在纸上,可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的内容是虚的多、实的少,空口说教的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搞得少,德育工作难上常规。2.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德育之花难以绽放。在农村,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更多的人认为升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应试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强调应试与分数,培养的学生都唯分数论英雄,忽视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正是由于这种应试观念的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教师只能把道德教育作为社会的一种客体,从心里引不起足够的重视。3.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健康发展较难。在很多农村,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只有老人和子女,这样孩子的道德品行教育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思想品行问题较多,依赖心理较强;人格发育不健全,在个性特征上,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自己。4.信息良莠不齐,农村中小学生无所适从。由于农村中小学生知识面的局限,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着极大的好奇心,而社会这个大染缸有着许多良莠不齐的东西,在有意无意之间冲击着农村中小学生的价值观,诸如攀比讲排场、金钱至上的庸俗价值观,让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中小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二、农村初中德育对策探讨

1.更新德育观念,强化德育地位。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学校必须重视德育工作。首先要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强的德育教师队伍。依靠教师的群体力量,抓学科渗透,寓德于教。其次,建立一支有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结合的德育队伍,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保证学校德育工作不偏离方向。再次,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地围绕德育目标开展工作,把班级建成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集体。最后,发挥团、队、学生会在德育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2.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

(1)德育工作学校不能跳“独舞”。事实上,家庭对初中生的道德教育有着天然优势。但是不难发现,农村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较多)依然很薄弱。家长的文化素质低是家庭教育薄弱的很大原因,但是还有些家长并未真正重视家庭教育,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第一课堂”,这些家长将育德的职责全部推给了学校。为此,学校应加强“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多方面的沟通与家长达成对德育工作的一致观点,让家长明白家庭德育的重要性和怎样去开展家庭教育。

(2)抓好社区初中生德育建设。由于农村地理环境的限制,老师和学校会经常忽略农村社区对初中生德育的影响。所谓的农村社区可以泛指学校所在的.街道、村、乡镇。学校可让乡镇、派出所、周边的村委会支持和配合学校做好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初步实现了学校德育社会化。

3.创新德育的方式。

由于农村学校教师德育理念陈旧,教学设施落后,德育工作中如果教师长期采用一成不变的说教式的“教”,学生灌输式的“学”,这很容易引发学生听觉、视觉疲倦,甚至引发抵触情绪,因此,改善单调空洞的教学方式,在各种渠道中强化“德育”渗透,势必增加德育的成效,促进学生整体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接受程度直接关系到德育结果,而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是他们态度行为改变的基础。因此,发掘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意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开展潜移默化的教育尤为重要。其次,学校可通过提供各种平台,如开办心理学讲座、组织看一些教育类电影,组建各式活动小组,通过提供各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机会增加学生的互动、交流,进而让学生受到熏陶。

推荐阅读:

小学生朋辈交流范文优选10篇

中国女足精神范文初中共7篇

银行公司规模怎么填写范文优选14篇

企业惩罚制度设计案例范文精选26篇

社区学生志愿活动报告范文推荐25篇

人写动物朋友范文大全推荐5篇

标签: 对策 范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