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作为每年高考讨论不休的话题,又有一批走入了大家的视野,成为了大家的谈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永远的孩童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作文题目】
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英国作家说,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说,世界将失去孩提王国,一般失去伟大的王国就是成人。根据材料作文。(试卷扫描版还未流出,此为网络版本)
一、关于审题
可能看到丰子恺很多孩子都会一惊,叹道:"怎么又是他!"确实他的名字已经出现在杭州二模的作文题中,但却给很多孩子留下了严重跑题的心理阴影。如今出现在高考的考卷上,究竟该如何理解他的话语?如果单看丰子恺老先生的话考生是无法定性的,因为他只说了一个现象,但没有标明是赞扬还是批判的态度,但看到后面两句的时候,很多孩子应该明了丰老先生的话一定是赞美孩子的"直"而批判"弯",那究竟为什么而"弯",从后面两位作家的言语我们看出因为"年龄增长",因为"成人",如果这样看来的话,作文立意就很明显了应为,保持童真,保持初心,保持曾经的美好等等,也就是笔者经常在课上和孩子们讲的"不要因为眼前的苟且而忘记了心中的梦和远方"。当然这其中的梦和远方可以幻化成为任何精神层面上美好的东西。
二、关于论述角度
确定立意后,还需选取角度剖析立意,只要仔细一思考便可以发现,如果要论述"保持童真"等立意,那必须要论证保持童真的敌人、障碍,这题目中给了我们答案,便是"年龄增长""成人",进而继续思考,为什么"年龄增长"、"成人"就会阻碍我们?笔者在课上给孩子们讲过多种论述角度,并都让孩子们形成了相应的篇章。而20xx浙江省的作文题目思考的结果,恰好可以用到"物质与精神"和"成长与丢失"的角度。本篇因篇幅有限,仅以"物质与精神"角度为例。那么如何从物质与精神的角度来论述?文笔朴实的孩子可以写:"我们成长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一切物质的丰富都与我们的成长成正比,但不知为何我们的精神却随着长大在萎缩,我不禁要问是什么让我们原本柔软的心灵变得硬化,又是什么让那心中原本美好的童真王国,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逐渐崩塌?"文艺的孩子可以写:"小时候期盼长大,终于当我站在了18岁的结点,望向心中美好的世界时,却发现,在这世间穿梭的却都是眼神黯淡的灵魂,耳膜被汽车穿梭的声浪振动,空气里遍布灰尘。在一个机械的世界中破裂,隔膜重重。看到的却是大风呼啸过的地铁通道,一边是华丽的广告,一边却是乞讨的人。人们大多都将目光移向华丽的一方,却早已忘记了自己心中曾经存在过的那个不算华丽却充满美好童真的王国。"(以上两段都化用自笔者班上孩子成篇的关于"物质与精神"的论述语段)。当孩子们在考场迅速把重要的论述角度,论述段像演讲一般的震撼完成,剩下的也只有材料的化用值得思考了。
三、关于材料化用
关于材料的化用笔者不再赘述过多,因为每个孩子准备的人物材料都不一样,但一般都是久经困难最后成功时间梦想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基本上应该都是坚持初心没被世俗沾染玷污,不为苟且折腰放弃的。但笔者要稍微强调一下人物的写法,写法当然有很多种,本文以比较常用的一种为例--画面式(以丰子恺先生为例)。顾名思义就是要先展现画面。笔者一直认为看一篇作文和认识一个新朋友是一样的,没有人第一眼看一个人先看名字的,一定是先看穿着、谈吐等等。材料化用也是一样的,很多孩子习惯于上来先自报家门,例如:"丰子恺--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可能略有些夸张,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笔者希望孩子们能够从一个画面入手,先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画面中,这样对读者认识这个材料人物,理解他的精神内核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事例段可以这样起笔:"遥望这样一位老人,花白的头发,花白的胡须,手拿毛笔聚精会神地画着,人们都以为他在画祖国的大好山河,壮丽山水,他眼中却闪过孩童般的一抹亮彩,画纸上烙下的却是让孩子们欣喜若狂的儿童漫画。我不用探究丰子恺先生心中是如何美丽的一片净土,在他的画中便可寻找到关于童真世界的答案。"
四、关于运用技巧使篇章完整
最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架构问题。关于很多老师强调过的:反复压中心词、首段引材料出论点、注意字迹等问题笔者在此不再赘述。笔者知道孩子们都可以做到,但笔者希望孩子们在结构上处理合理的分段外,可以做到漂亮的首尾呼应,这在判卷老师看来是代表着你思维的一个闭合性,完整性,是极容易加分的。那如何做到首尾呼应呢,其实做法很简单,就是在第一段"引材料出中心"后在第二段插入一个艺术化处理,也就是插入一个意象,在笔者课上,笔者给了孩子们很多代表不同人物,不同精神内核的意象,只要描写一个,然后在结尾点出即可做到首尾呼应。例如:"在第二段中孩子们可提及杨万里在其诗《野菊》中写到'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然后在最后段点出,保持初心,哪怕做那一抹鲜黄的不为他人、环境改变自身,减少妙香的野菊,也是最美的人生作答。"
【范文】
永远的孩童
灵魂涌向未知的星球,栖身于躯壳之中,破啼声划破天际,人们给了他第一声动人的呼唤:“孩子。”
时间的静流缓缓游走,只有孩子的时间永恒,他们的灵魂动荡,不愿寄居于狭隘的皮囊,使总是有着非分的幻想和浪漫情怀,目光如炬看向地平线上的曙光,热情洋溢,真实不掺和半点虚假。
但不知何时开始,圆滑的笑容挂上孩子的嘴角,无邪的笑容躇缩墙角不见天日,标榜着“成熟”的少男少女负重着硬化的心灵,创造力退出舞台,善良和爱心变得幼稚可笑。
所谓成熟,并不是被现实磨去棱角,变得世故而老成,而是无论如何遍体鳞伤,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而如今,这虚假的成熟正在啃噬着曾坚不可摧的孩提王国,一步步销蚀殆尽。他们进入集体失语时代,在舆论中浮沉,他们看到摔倒的老人开始犹豫,他们听到战警救人丧命的故事一笑而过。
在这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本可以抚今追昔,憧憬未来,可我们偏偏选择让理想死在现实矛下。我们本可以语言相通,交流无碍,我们偏偏选择为心筑起壁垒,戴上盔甲,让,心灵提前硬化。我们误解了幸福的定义,沉溺于琐屑的物质欢乐,我们不敢直视真正苦,饱食终日强说愁。无忧的童年本应光着脚丫与大地亲吻,却终日与刻板的教科书为伴,知识的框架禁锢了孩童的想象力,社会停滞不前显得死气沉沉。
冈发现胰岛素而获诺奖的麦克劳德童年时冈好奇解剖了校长心爱的狗,本以为会遭训斥,而校长要求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图作为善意的惩罚;美国母亲将幼儿吲告上法庭,获赔50万,只冈幼儿同告诉女儿“O”是零。止冈这保想象力的运动,才让社会随时被输入新鲜的血液,生机勃勃。
厚重的眼镜片褪尽最后一丝亮光,“我们的鹰隼行走T-地面,我们的孔雀宣布放弃羽毛,我们的毒蛇在开着的笼前打呵欠。”辛波斯,仁如是说。对现实的妥协迈入“早龄化”,生命的意义却在于不l卜,愿耳畔响起鸟啼之时,仍有温暖的感动。
犹记得白宫点着蜡烛的男子所说的话:“我不能改变这个社会,我只是不想让这个世界改变我。”去吧,我的孩子们包括我,用理想的矛抵御现实的剑,拾起激情与童心,脱去盔甲,拆除壁垒,让我们一砖一瓦,共筑我们不会老去的孩提千国。
心若没有老去,我们永远都是孩童。心仍柔软真实,世界永远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