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最新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7-04 13:02:3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腊八节是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供大家参考。

  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

  腊八节的由来

  按照中国农历,每年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而腊月初八日又被称为“腊八节”。

  “腊”,《说文解字》称“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腊”本是古代的一种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举行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载:“(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神,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孔颖达在注疏中解释说:“腊,猎也。谓猎取禽兽以祭先祖五祀也。”

  由此可知这个节日的创立,是远古时代每年年终祭祀先祖的一种习俗。对于这一祭祀习俗,《风俗通》记载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腊,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各种禽兽经过一年的生长,膘肥毛美,歇冬的农人猎之用干祭祀,可谓取之有道,用之当时。但当时腊祭的日期并不固定,规定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举行,并将这个日子称为“腊日”。将“腊日”定为每年的“腊月初八”始于南北朝时代。南朝梁代的宗凛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干是,腊八这天便成为腊月里重要的一个节日了。

  “腊八”这个节日得以盛行,除了古老的腊祭原因以外,与后世的佛教传说也有很大关系。据史书记载,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因传说释迎牟尼出家后,苦于修行,在饥饿困境中得一牧羊女用“奶粥”搭救,这个日子换算成中国农历,也正好是腊月初八。佛门为了弘扬此事,宣称腊月初八是佛祖释逝牟尼的“成道日”,佛教徒便在这一天施粥扬义,弘扬佛法,举行各种浴佛活动。因而腊八又成为了佛教的“成道节”。由此,我国固有的传统节日“腊八节”的和风俗活动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得以丰富和发展。

  腊八节,时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中国人简称“腊八”。中国远古时代的一种祭礼称腊,也就是人们常在冬月用猎获的禽兽祭祀先人以祈福避灾,称之为“腊月”。猎、腊古时相通。后来便将十二月称为“腊月”,将举行冬祭这一天称为“腊日”。腊日当时并不固定在腊月初八。从先秦起,被当作“年节”欢度。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不过在这一天并不吃腊八粥,而只是作为祭奉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时,才将腊月初八日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并祈求丰收和吉祥。

  《荆楚岁时记》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作金刚力士以逐疫。”以此来迎接新春之情景。腊八也是佛祖成道节,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迎牟尼在得道成佛之前,曾遍游名山大川,访间贤明,寻求人生的究竟和真谛。一天他走到一荒僻处,又累又饿,晕倒在地。正好这时,一位牧女取来泉水一口一口地喂他,又从山上采来野果加进小米为之熬制成粥,释迎牟尼吃了,顿觉元气恢复,精神振奋,感到那粥真是美味甘露,然后他又洗了澡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于十二月初八日得道成佛。从此,每到这天寺院众僧便举行集会,诵经演法,喝黍米粥,以示纪念。

  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粥

  腊八节最著名的民俗活动就是吃“腊八粥”。目前能见到的关于“腊八粥”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扬枝洒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可见,自宋代开始,吃腊八粥的习俗在我国城乡就已经很普遍了。在佛门,食腊八粥是一种宗教活动,用以纪念佛祖成道;在民间,食腊八粥主要目的还是庆祝一年来五谷丰登,祈求吉祥如意。

  腊八粥的原料因各地物产和饮食习惯不同而有别,一般是以各种米豆枣栗之类为主,如大米、小米、红枣、莲子、核桃仁、栗子仁、杏仁、松仁、桂圆、棒子仁、葡萄干、白果仁、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一总计不下几十种。有的地方还加入肉类等等。取其“八”,意在“发”,求吉祥祝福之意。做这种粥,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下锅点火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还要在盛腊八粥的碗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还有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植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过去的大神庙、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乡邻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腊八粥,一般不吃光喝净,保存着吃几天,预示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含意。如果把粥送给沿街乞讨要饭的穷苦人吃,那便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被赋予一种巫术的“功能”。例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祈求来年多结果实。在江苏省的某些地区,因为岳飞是腊八这一天在杭州被杀害,因此在这些地区的腊八节,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英灵、寄托哀思含义在内。

  腊肉

  农业社会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春种秋收,冬藏闭户”。进入腊月,就意味着严冬的了腊八粥以外,民间在这一天还要腌制各类食品,如“腊肉”、“腊酒”、“腊八蒜”(亦称“腊八醋”)等等,也是为过冬、过年准备佐食佳料。

  腊肉,又叫熏肉。每年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要宰猪杀羊,谓之年猪、年羊。在小农经济的农耕社会,农民的日子很清苦,一年到头很少吃到肉食,因此杀猪宰羊是一件大事。除了留够过年吃的新鲜肉以外,其余的肉要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茵、桂皮、丁香等佐料,腌入缸内7至15天后,拿出来用粽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挂在灶头或火炉上面,经过烟熏火烤,做成肉干,称为“腊肉”。一些讲究的家庭,还把腌制的鲜肉先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蒸发其中的水分,然后再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熏制好的腊肉表里一致,晶黄剔透,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香醇,肥而不腻,不仅味道独特,营养丰富,而且还有健脾祛寒、消食开胃等功能。也有的家庭把煮熟的肉腌起来,备以全年迎来送往和过节食用,方法是把熟肉切成块摆在坛内,用熔化的猪油灌缝,待冷却后就成了封闭储藏,长时间不变质、变坏。

  腊酒

  民间自古流行在腊月酿制“腊酒”,这种风俗可以追溯到周代,称为酿制“春酒”。

  《诗经·幽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清代学者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一书中解释:“春酒即酚酒也……周制盖以冬酿,经春始成,因名春酒。”

  这里说的就是腊月酿酒的活动。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数千年未断。酿酒所用原料南北不同,南方多以糯米,北方多用杂粮,陕北等地区还有一种用糜子制作的稠酒,过年时用来招待客人,加热饮用,暖身开胃。因为所酿之酒是在腊月制作,所以名为“腊酒”。

  陆游诗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的就是这一饮食习俗。

  腊八蒜

  腊八蒜,又称腊八醋。是腊八这天用米醋泡制去皮的蒜瓣,保存到除夕启封,正好可以食用。醋则酸甜香辣,蒜则湛青翠绿,是春节期间的佐餐佳品。但这种美食也曾被商家用作它意。古代年关前,是各行各业年终清算结账的时节,要把一年的盈亏丰欠算出来,但是临近春节,登门讨账,显得不近人情,于是借“蒜”、“算”同音,债主们便用送腊八蒜给债务人的方式催债。债务人见到腊八蒜,也就心照不宣,明白债主是在催还债务了。

  因此,北京还流传了这样一句俗谚:“腊八蒜、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

  准备过年

  过完腊八节,各家各户就进入了筹备年节的阶段。从这天起,就意味着年节要到来了,忙过四季的人们便开始为过年进行各种筹备工作了。男人们采办过年衣食用度的各种年货,女人们则准备过年的新衣、拆洗被褥、加工各种食物和原料等等,一直要忙到除夕夜前。

推荐阅读: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范文

学习雷锋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垃圾分类活动方案范文文章

2023年乡镇干部3方面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2023年度乡镇党员领导干部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范文

埃以南采访随记

标签: 习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