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金融危机货币政策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7-04 13:22:2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is)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本站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_年金融危机货币政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_年金融危机货币政策

  尽管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从20_年春季就开始显现,但直到当年8月蔓延至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其他信贷市场后,美联储才紧急干预,于当年9月18日降息50个基点至4.75%,开启降息周期。

  从20_年底至20_年9月美国投行雷曼兄弟倒闭,美联储7次降息,累计下调超过3个百分点,但仍不足以应对严峻的金融和经济形势。雷曼兄弟倒闭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急剧下跌和流动性收紧,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席卷全球的、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

  20_年12月16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0%至0.25%的超低水平,正式步入零利率时代。由于已不存在降息空间,美联储随后采取了大规模购买美国国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以压低长期利率、刺激经济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开启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

  从20_年底至20_年10月,美联储先后出台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总共购买资产约3.9万亿美元。美联储持有的资产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_年底的约6.1%大幅升至20_年底的25.3%,资产负债表扩张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联储在20_年11月至20_年3月执行的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为应对金融危机、挽救美国金融体系和帮助美国经济走出衰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他们对后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莫衷一是。支持者认为,量化宽松通过改善金融状况和降低融资成本促进了美国经济复苏,避免了通缩风险;反对者则批评量化宽松鼓励金融机构过度冒险、加大杠杆,催生资产泡沫和通胀飙升的风险,威胁金融稳定。

  随着美国经济回到稳步复苏轨道,美联储开始考虑逐步退出金融危机后出台的超宽松货币政策。20_年12月16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到0.25%至0.5%之间,宣告结束历时7年的零利率政策,步入新的加息周期。

  此后,美联储分别于20_年12月、20_年3月和6月三度加息。由于加息节奏相对缓慢,预期管理顺利,市场反应整体平静。20_年10月,美联储正式启动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计划,通过加息与“缩表”的政策组合,继续推动货币政策回归常态。截至20_年12月底,美联储在本轮加息周期中共加息9次,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2.25%至2.5%的水平。

  为防范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下行风险,20_年7月31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2%至2.25%的水平,这是自20_年12月以来美联储首次降息。美联储同时宣布于当年8月结束资产负债表缩减计划。

  此后,美联储于20_年9月18日和10月30日分别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降至1.5%至1.75%的水平。利率“三连降”后,美联储认为当前利率水平合适,货币政策步入观望阶段。

  20_年3月3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到1%至1.25%的水平,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影响。这是20_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采取的首次非常规紧急降息(货币政策例会之外的降息)。美联储定于3月17日至18日召开今年3月份货币政策例会。

  20_年3月15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1个百分点到0%至0.25%的超低水平,同时启动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计划。与20_年国际金融危机不同的是,美国当前并未面临金融危机,美国面临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危机和潜在经济衰退风险。

  美联储“零利率+量化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并不能阻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但可通过降低融资成本、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满足家庭和企业信贷需求等渠道,缓和疫情对美国经济和金融机构的冲击,旨在避免这场公共卫生危机恶化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甚至酿成金融危机。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当前形势下,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应对疫情更加有效,但美国政府能否出台具有针对性的强有力财政政策仍未可知。

推荐阅读:

腊八节顺口溜

委党史办2023年第一季度意识形态工作汇报范文

禁毒防艾知识宣传资料

水资源论证评审意见

酒店住宿协议书

医院意识形态实施方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