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作品赏析作文范文 第一篇
也许因为它画面美丽,也许因为它历史悠久,或许是它艺高技巧,我爱上了这门独特的艺术――篆刻。
说它画面美丽,那是有各种笔直、弯曲的笔画和线条组成的。它可以刻上“中国印”飘向世界各地;可以刻上名人名言,永伴左右。它可以画上火红的绸带,扭出我的欢乐;画上五星红旗,印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心上。
说它历史悠久,篆刻的发源可以追随到秦朝前后。三千多年历史,推动了篆刻的飞速发展。篆刻可以说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保留的一颗明珠。
说它艺高技巧,如果没有灵巧的双手,哪里来如此气势磅礴的字,栩栩如生的画。
一刀,一划中的专心仔细,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选刀、选石,都需要较好的审美观点与对青田石的认识。青田石,不仅在刻画作品,也在刻画自己的性格。
篆刻,也许是我课余生活中的第一选择了。不记得多少次妈妈叫了好几遍,还不肯放下手中的刻刀去吃饭;不记得多少次八点半之后,还不舍得去睡觉;不记得多少次外婆来整理这满是残白石灰的书桌……
一进我的房间,你最先看到的便是我那些整齐排列着的篆刻作品。有阴刻的,也有阳刻的;有粗笔画的,也有细条纹的。刻得好,心里自然特别自豪;刻得不好,虽然会有些失望,但我也把它保留下来了。因为,它记录着我进步的一点一滴。
篆刻,陪伴我度过了寂寞的时光;篆刻,充实了我的课余生活;篆刻,帮我改正了粗枝大叶的毛病;篆刻,让我了解了古老的中国历史文化……
既须劳动,又要动脑思考,这是多么有趣呀!
篆刻作品赏析作文范文 第二篇
剪纸课下课后,我很好奇隔壁班在上什么课,于是我探头往里面看了看,我看到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块石头,学生们拿着刀在“切”石头,我问老师他们在做什么?老师说:“他们在刻的石头是印章,这叫篆刻”。
老师教大家怎么刻印章:他先把印章固定在一个木头架子上,用刻刀在印章的四周浅浅的刻了一条细细的线,然后把刻刀斜过来,把那根细线加粗。刻印章的时候,刀碰到石头发出哧啦啦的声音,原本红色的印章刻出了一条条白色的痕迹。
我也照着老师的样子,拿起刀试了一把,可是刻刀总是不听话,刻出来的线歪歪扭扭的,一点也不直,不过我还是坚持把印章刻满了。大家都刻好之后,老师拿出来几张砂纸,我问老师这个粗糙的纸是做什么用的,老师说:“这个砂纸是用来磨掉印章上面的字和线的,这样刻完之后磨光,还可以继续刻”。我们拿起印章在砂纸上哗哗的磨了起来,磨出了很多白白的粉末,我旁边的同学拿起手摸了一下自己的脸,不好,他变成了白胡子老公公了,我们看到他的样子一起哈哈哈大笑起来。刻石头真的太有趣了,我喜欢篆刻!
篆刻作品赏析作文范文 第三篇
温州已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在这样美丽的一天,我们学校举行了艺术节,这课时我第一次参加艺术节了,很期待。
早上,我开心的到了学校,进了教室,听到广播通知后,同学们就分头去了各自的比赛场地,我也匆忙跑到了篆刻比赛的场地——食堂。我看到好多哥哥姐姐已经在座位上。这时,金老师把握带到了一个靠近窗户的座位坐下。
比赛就开始了。老师发给我的一张白纸上写着火眼金睛四个字,这几个字*时都没有刻过,心里有一点点紧张。等心情稍稍稳定下来,我就拿着勾线笔在青田石上小心的描下了这四个字,描好后我用刻刀小心翼翼的刻制着,慢慢的,一点一点的,用切刀切、双刀法,脑子里渐减的回想起*时自学时的方法,在沙沙的刻石声中让那四个字慢慢成型。好不容易可好了,可看上去感觉怪怪的,于是我又修改了一下,真不容易,好了之后,我用印泥印了一下,觉得还不错,就交给了老师。
只见老师在我的名字旁印了几个我刻的字,然后把我刻的印章交给了我,我得意的离开了食堂,当我回头看看比赛场地时,好多高年级的哥哥姐姐还在认真的做呢,有画画的、篆刻的、书法的,他们很专心!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艺术节,我选了一个从来没有学过的科目:篆刻,这几个星期以来,为了学好他,我和爸爸看视频,不断的联系,写反字,真的很辛苦,但当我把我的印交给老师时,心里别提有多开心,我觉得,艺术节让我又长大了,还学会了一本领,虽然我刻的字还很粗糙,但我相信只要我不断努力,一定能得到提高的。
我喜欢这可爱_的艺术节!
篆刻作品赏析作文范文 第四篇
我行走在古香古色的书院门街道,好奇地蹲在刻章处看着手艺人将一枚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石头篆刻成章,古朴的“石趣”二字不仅拓印在纸上,也深深地刻印在我心里,让我踏入了一个美丽世界。
我的美丽世界中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宝盒,长方形的宝盒里放满了形状各异的刻刀以及画笔,最大的宝盒里是材质不同奇形怪状的石料,青花瓷的小圆宝盒里是红色蓝色的印泥,甚为可爱。闲暇时光我最爱的事情就是和宝盒作伴,探寻篆刻这奇妙又美丽的世界。
听着音乐,沉浸在楷体、仿宋和隶书中,挑挑拣拣了许久,才找到一块颜色合适质地较柔软的石料,因为我这次要篆刻的是阴刻和阳刻之中较难的阳刻,这样刻出来的字体清晰有辨识度,但是对手腕力度的要求较高,稍不小心就会刻坏,所以我选用了一块较软的青田石,我用软体毛笔轻蘸墨水,在白纸上先试了试粗细,在砂纸打磨好的石料上/一气呵成地写好了左右“反笔”的“雅韵”二字,又小心地用勾线笔细细地描摹一番,于是将石料平稳地放在刻床上,调整好角度旋紧螺丝固定好,挑出大大小小的刻刀一字摆开,左手捏着石料右手拿着刻刀,先用尖头刻刀将字的轮廓描一遍,描出了一道白线,如头发丝粗细,均匀地包裹着涂黑的字体,于是又用刻刀小心翼翼地将白线一点点放大,直到有了一毫米粗细时,便觉得差不多了,这时改用平头刻刀将突出的部分慢慢刻平,刀尖长了眼睛似的在那字面上翻飞,幸好石料较软,只消一会儿字就得以凸显出来,只是虎口有些发麻。我迫不及待地沾上印泥,在一张白纸上拓了一下,美观匀称的“雅韵”二字浮现眼前,乃是万分欣喜万般喜爱。
宝盒里的章子渐渐多了起来,它古朴里有丝新雅,使我从方寸天地里得到艺术的享受,心灵的宁静。看着这个盒子,那些静静安放的印章组成了我的美丽世界。
篆刻作品赏析作文范文 第五篇
4月3日至29日,我参加了西部书界新秀研修班,主要学习了篆书和篆刻。现就篆书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做一总结。
一、在学书理念上有了重新认识。 西部书界新秀研修班以“正本清源,回归经典,学术兼修,德艺并进”为宗旨。首先,把书法的学习提到了“道”的高度上,把书法放在了*传统文化的范畴去思考,如何体现传统思想,传统思想又是如何促进书法不断的发展和演变。这些知识的梳理,使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书法。其次,从审美的角度,梳理了各种书体在发展中所遵循的审美标准,和当前书法的发展方向问题。在各种书体演变成熟的情况下,当代书法的发展必须在技法上不断接近古法,在空间上不断发现,在格调上不断追求,才能有所发展。第三,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古人书写的心理感受,以自然书写为主,使作品更加自然,减少做作的弊端。
二、了解了篆书的流变及审美。篆书的流变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先秦墨迹和小篆等几个阶段。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除了文字的阐释外,亲眼目睹实物资料感受不同篆书风格更为重要。西部班通过组织考察殷墟遗址、文字博物馆等河南省内文字、青铜器博物馆,在感叹中华民族伟大的同时,从思维上彻底改变了对于篆书的认识。“篆贵婉而畅”,孙过庭对于篆书审美的总结,几乎成为了历代评价篆书的不二标准。而实物资料确实也反映了这一点,即使是有篆中草书之称的《散氏盘》,其流露出的温婉,遒劲也无限的接近着孙氏的观点。秦小篆的出现,把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其线质的温润如玉和结构的端庄堂正,时刻体现着割据统一后国家的制度的森严和规范。汉李阳冰铁线篆虽然在气质上没有表现出秦篆的通透,但线条的盘曲和结构的圆融,极力表现着通畅,也增加了字内张力。同时也影响了隋唐篆刻。在大兴碑学的清代,篆书重新进入到大家的视野,经过了郑簠、王时敏等人的实践后,至邓石如达到了高潮,在他之后,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等人都受他影响,也体现着这个时代的篆书特点。
三、技法上更加清晰,篆书技法较其他书体简单。在用笔上,主要是转,注重“藏锋和*拖”,在对称,匀齐的基础上,大篆,小篆和清篆所表现出的“度”各有差别,这也形成了书法用笔的一大系统。在字法和章法上,大篆强调和谐,小篆则追求匀齐。在墨法上,大篆墨色变化远比小篆强烈。但值得注意的是,篆书的用笔系统已相当成熟,并且影响着以后书法用笔的发展。比如篆书中的“转”,要通过腕的运动来完成,理解了这一点,对于后世书家所的“涩”、“留”、“绞”等概念就有所明白了。
四、对于篆书学习的思考。 篆书体系十分庞大,如何在这个体系中寻找适合自己取法的对象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峄山碑》入手,在了解和掌握了篆书基本技法后,深入学习《泰山刻石》和《石鼓文》,这样既可上溯大篆,下接汉清诸家。当前篆书创作中出现了状如算子般的小篆和狂狷古怪的大篆作品,离“婉而畅”的审美共识逾行逾远,只有不断拷问传统,才能发现新的东西。同时,篆书的学习除了掌握技法之外,更要关注文字演变,才能不会在创作中出现错字,谬字。
——篆刻家工匠劳动合同 (菁华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