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特点的作文(八篇)

满分作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6-24 17:47:4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猫的特性猫的特点性格一

1.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内容是《声现象》一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声音三大特征,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能懂得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3.教学模式:

自学阅读,讨论与探究,通过各种探究实验和自主实验完成本节教学目标。

【】

1.演示用:多媒体课件、音叉、乒乓球、细线、学生电源、发声齿轮、硬卡片。

2.学生用:鼓、碎纸屑、梳子、硬卡片、棉布。

【】

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只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但是学生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联系到本节的知识中来,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兴趣将会很浓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知道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通过介绍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教育。

【】

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

【】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先来聆听一组音乐。(播放不同乐器的演奏声),学生讨论,这些声音有哪些特点呢?指出这些声音是千差万别的,有强有弱,有高有低,那么声音有那些基本特性呢?这些特性又与什么有关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1.响度

我们先来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1: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物理学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很强的声音震耳欲聋,我们说它响度大;微弱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我们说它响度小。)

同学们桌上都有一只鼓,要使它发出声音,怎样做呢?要使鼓声更响些,又要怎样做呢?学生操作,你们认为鼓声的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让学生思考,勇敢说出自己的猜想,根据猜想的科学性,找出有价值的猜想,进行检验。“鼓声的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能设计出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方法吗?让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方法。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根据碎纸屑跳起的高度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学生实验。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试一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换个声源,情况又会怎样?我手上有音叉和乒乓料,怎样设计显示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呢?学生回答,教者演示。

(物理学上声音的振动幅度称为振幅)。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_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

播放小孩、大人唱歌声,投影“小孩、大人唱歌”图,让学生就图中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音乐知识,通过交流和辨析,引入声音高低即音调的学习。

(活动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同学们桌上都有木梳,用一张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你听到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卡片拨动细齿听到的声音比拨动粗齿听到的声音高,以不同的速度撕棉布,听到的声音也有什么不同?由此你认为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设置问题,引起猜想。

教者演示发声齿轮实验,检验猜想。使电动机的转速逐渐增大,注意塑料片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启动电动机,使齿轮敲打塑料片,可听到塑料片的“轧轧”声;随着转速逐渐增大,塑料片发出的声音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塑料片还会尖叫起来。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振动越快,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结论: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振动越快,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音调部分信息快递内容)

(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低。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与声源振动的频率,)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4一段文字。

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响度。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响度。)

3.音色

(活动3:辨别声音)

(声音的另一特性──音色)

阅读课本p35“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投影: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

阅读课本p35“生活、物理、社会”,看编钟图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听力题:

2.填空题:

①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要大点声,自习课研究问题时要小点声,指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②我市溪桥镇素有“小提琴之乡”的美誉。制作小提琴用的木板和弦线非常讲究,如弦线有羊肠线、尼龙线、钢线等,不同的弦线做出的弦在发音时( )不同。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③一个人从儿童到青年有一段变声期,经过边声期,发出声音的( )变低了。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1.课本36页1、3

2.上网查阅,完成课本36页4

3.找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往玻璃杯里装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当用金属汤勺敲击玻璃杯时,听到的声音有高有低,试试看,并将音调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a bc d

猫的特性猫的特点性格二

今年暑假,我家来了一位新成员,它是一条小公狗,我给它起的名字叫杰尼。

杰尼是一条只有两个月大的棕色小泰迪,刚到我家的那天,因为不太熟悉环境,它不闹也不叫,只是四处闻来闻去。过了两天,它就熟悉了新环境,露出了小狗调皮的本性,开始满屋子乱串。

杰尼非常聪明,每天我和爸爸妈妈只要进家门,它就立刻跑到我们脚边,蹭蹭我们,好像知道主人回来似的。它要是饿了的话,就会把饭盆叼到我跟前,提醒我给它喂食。平时,我也训练它一些小本领,当它听我的指挥,让它坐它就坐,让它握手它就伸小爪子,我就会给它喂些小零食,奖励它。

杰尼也非常调皮,我在家拖地的时候,它就跟着拖布到处跑,它追不上拖布就对着拖布叫。我们吃饭,它也会扒着椅子叫,好像告诉我们它也要吃饭,有时候,它也自己满屋子转圈玩耍。杰尼每天要吃四顿饭,每次给它喂食的时候,它都狼吞虎咽的使劲吃,好像有人和它抢饭一样。

我很喜欢这条小狗,通过养这条小狗,我发现动物也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对待小动物,因为它们将会是我们最忠实的伙伴。

猫的特性猫的特点性格三

      课型:新授课

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3.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解析

      重点

声音的三个特性。

      难点

教学准备

生:自带器具(如梳子、塑料硬片、钢尺、塑料尺等)、音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用收录机播放一曲交响曲。(如《命运》交响曲)

教师板书出课题:    1.欣赏乐曲,受到强烈的音乐感染。 

2.听讲,产生探究声音奥妙的迫切愿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探究:

大家能拿出既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又便于观察的方案吗?

6. 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

获得对音调高低的感性认识后,了解音调的定义。 

2. 探究

学生筛选出方案。

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注意听声、观察。 

(3)比较、分析,认识到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3.学生观察器材、弄清原理,认真听声、作出比较。 

归纳。作好记录。 

5.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学习小组间有不同看法也可以争论。 

听讲。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 

学生也可以举一些自己了解的超声、次声现象及其应用。 

6.观察。获得“单调与振动频率有关”的感性认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讲述: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板书响度的定义。

2.探究:

(1).提出问题: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板书结论。 

了解响度的定义。

2.探究:

(1)思考。提出猜想。 

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3)比较、归纳。认识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4.了解振幅的意义和定义。

5.观察、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找四个同学在后面分别念一首诗,能指出是哪一个同学吗?

2.演示:观察波形

2. 观察波形。对“不同乐器音色不同”获得感性认识。

五、简单小结(巩固本节的知识点)   (大约  2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什么是音调?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2.什么是响度?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人们能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乐音的哪一个特征?

回顾本节内容,回答。

练习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出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1.雷雨季节,有些小孩害怕雷声,是因为雷声的 ( )

a、频率很高    b、振幅很大

c、响度很大    d、音调很高

1.根据对雷声的体验回答问题。

答案:c 

答案:响度,音调,音色。 

3.经过小组讨论,利用人与动物听声的频率范围的差异回答。

七、课后延伸练习

p21“想想议议”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音调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3.超声波:高于20_0hz的声音。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二.响度

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

2.响度与振幅有关。也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三.音色

我们能听声辩物是根据音色不同。

猫的特性猫的特点性格四

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活动为主线,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探究体验熟悉声音的三种不同特征,二是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声音的特征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为合理分化难度,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本课设计都特别突出几个环节:丰富感性认识→形成抽象概念→物理情景识别→深化概念理解→应用、交流与想象→矫正认识偏差→小结知识要点,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实验、观察、比较、探究、讨论、想象、练习、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积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快乐,从而得到不同的发展。

1.通过体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

2.通过声音的速度估测增强学生对声速的感性认识,熟悉速度的测量。

1.学生有强烈的活动探究欲望,在方法和环节的把握上不够成熟。

2.学生对声音较为熟悉,而对其特征、规律缺乏认识。

3.学生的直观感性思维较好,而对音调、音色等的抽象思维不够。

1.借助生活经验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和声速。

2.借助探究活动增强体验,培养能力、学会思维与合作。

3.通过过程感受激发想象能力和民族精神。

(师):创设情境,引发心理需求

1.播放音乐(千差万别的声音)

2.这些声音有何不同?

(生):听音乐、描述感受

(师):创设问题,引发表现欲和求知欲

问题设置、过程引导:(以打鼓为例)

1.鼓声是怎样产生的?

2.怎样能显示出鼓面的振动?

3.要使鼓声更响些,你会怎样做?

4.鼓声的强弱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5.怎样做能显示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生):首战告捷,获得心理满足

思考、表述、操作、讨论、对比、总结

(师):多媒体课件放映并解说:示波器显示声音的强弱

问题设置、过程引导:

1.你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

2.用一张硬纸片拨动梳子,怎样做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3.声音的高低不同时,梳齿的振动情况有何不同?

4.猜想: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关系?

5.怎样检验你的猜想?

(生):感受过程,抽象思维,体验知识发生

思考、表述、操作、讨论、对比、总结

(生):阅读课本(信息快递),认知概念。

(师)(生):(乐器演奏表演、少数学生发音,其余学生闭目静听、识别)

1.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

2.辨别不同人的声音

(生):阅读课本:(1)体验声音的另一特征──音色

(2)感受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

(3)生活、物理、社会

(师):引导归纳

(生):自主回顾,感受成功

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

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

4.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5.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师):问题设置

(生):练习、交流、矫正

1.声音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

2.“震耳欲聋”是指_______很大,“声音刺耳”是指_______很高。

4.听起来感觉不同的两个声音,可能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师):问题设置:

1.光的传播有多快?

2.声音的传播比光更快还是更慢?你有什么事实依据?

4.给你一把发令枪和一个秒表,怎样测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生):思考、表述、讨论、阅读

(师):问题设置、引导想象

1.假如你是一名铁道检修工人,如何判断火车离你的远近程度?

(生):自由想象,合理陈述,获得深层心理慰藉

想象、思考、讨论、表述、

(生):整理归纳、形成结构、自主表述

(师):播放结束曲

教后反思:在宽松而又热烈的气氛中,我的《声音的特征》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优美的旋律、动感的视频、多样的活动、丰富的联想,给在座的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声音的特征》一节中,教材力图通过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通过声音的速度估测增强学生对声速的感性认识,熟悉声速的测量方法。

第一,以听声为主线,通过莫扎特交响乐播放、击鼓、乐器演奏、辩音、结束曲播放等环节,让学生在丰富的听觉体验中反复感受,逐步从无意转向有意,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声音的三个特征。

第二,以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讨论等方式由表及里、深化思维,培养合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物理结合生活的意识。

第三,以媒体为依托,通过精心备课,理顺各知识点的衔接关系,做到过渡自然、流畅,方法科学、有效,语言简洁精练。从始至终,教师都是学生的学习合作者、点拨者、促进者。

第四,以问题为平台,通过解疑过程导引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注重发散,层层推进;在问题的设置上坚持面向全体,“横看成岭侧成峰”,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信念上都能有所得。

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1.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强,一方面是由于对物理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熟练,更重要的还在于平时的自我要求不高,缺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和训练。

2.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不够,缺乏对物理现象观察的针对性和敏锐性,这也说明学生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状况的改变同样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虽然已领会了一些理念,摸索了一些做法,但要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多元目标,实现高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猫的特性猫的特点性格五

律师聘用合同签订仪式律师聘用合同签订仪式

当以书面形式签订,其内容可以包含必备条款、约定条款和专项条款,其中聘用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包括聘用合同期限、岗位及其职责要求、岗位纪律、岗位工作条件、工资待遇、聘用合同变更和终止的条件、违反聘用合同的责任。经当事人协商约定,双方可以在聘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培训和继续教育、知识产权保护、解聘提前通知时限等条款。双方当事人还可以根据需要,就出国培训等事项签订专项条款。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聘用合同的较之劳动合同较弱的法定性和强制性,较强的自主意志性。聘用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有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如合同的必备条款,必须遵守;同时当事人也有协商的余地,如合同中的约定条款,当然即使是双方协商条款或约定的其他内容,也不得与中国的相关法律相抵触。

聘用合同的客体具有单一性,单一性是指聘用合同双方当事人共同指向的对象是专门技术或者管理行为。

诺成双务

劳动合同是有偿、诺成、双务合同:1. 聘用合同是有偿、诺成、双务合同,这是聘用合同的本质特征。因为用人单位租用了劳动者个人的劳动力使用权,因此必须付费。从另一角度说,劳动合同订立之后,也需由劳动者提给用人单位一定的劳动力,并因此而获取劳动报酬。无偿劳动或由此而订立的协议或契约,不能作为聘用合同。2. 由于聘用合同订立的目的在于技术和管理服务的提供过程,而不是劳动成果的实现,因此从经济角度看,有的劳动直接创造价值,有的劳动实现价值;有的劳动创造价值可以衡量,有的劳动创造的价值难以直接衡量。从法律角度看,有的劳动有明显的成果,有的劳动没有明显的成果,有的劳动有独立的劳动成果。有的劳动物化在集体劳动成果中,而聘用合同的目的则仅在双方协商约定实现劳动过程中,所以聘用合同一经协商一致,达成协议就成立。3. 在聘用合同的条件下,当事人双方均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这种权利义务的对应性或一致性说明了聘用合同是双务合同。

猫的特性猫的特点性格六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声音的特性

●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

●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

● 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

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

钢锯条(25根),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

2课时

【】

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

&1.3声音的特性(板书)

是物体作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请听:用吉他弹几个不同的音。

提问: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声音的高低不一样。

我们先来研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生分组试验]

物品:钢锯条,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1)将锯条1/5伸出桌外;(2)将锯条1/3伸出桌外;(3)将锯条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观察:锯条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

实验总结:请填表。

锯条伸出长度

振动快慢

声音高低

伸出1/5

最快

最高

伸出1/3

较快

较高

伸出1/2

最低

振动的越快 发出的声音越高(音调越高)。

同学们,刚刚的探究活动很成功,让我们一起为同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究鼓掌加油!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板书)

那么能不能用一个物理量来表示振动的快慢程度呢?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和次声波了解多少?他们有什么用处?

(以上问题事先写在小黑板上)

老师先引导学生回答,再讲解: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板书)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板书)

物体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板书)

4.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赫兹~xx0赫兹(板书)(其中最敏感的频率是3000赫兹;老年人的听觉会衰退;20赫兹是听觉下限~xx0赫兹是听觉上限)

5.超声波:高于xx0赫兹的声。次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这两种声,人是听不到的)(板书)

6.超声波特点:能量大,沿直线传播。

超声波利用:(1)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成像(b超)。举例:如何探伤;b超原理。(2)超声处理──利用强超声波的高能量。举例:空气加湿器;超声洗牙、洗工件;超声钻孔。

次声波(又叫亚声波,大致范围:10-4~20赫兹)产生:火山爆发、地震、极光、海啸、台风、雷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还有,核爆炸、火箭发射、化学爆炸、机器工作时也能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次声波特点:传播的距离远,而且不容易被吸收。

次声波利用:从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的用于预测自然灾害。

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现象和应用:有一些动物有完善的发射和接受超声波或次声波的器官。

超声波如:蝙蝠、海豚(要说明它们是如何利用超声波的)、猫、狗(讲犬笛的故事)。

次声波如:大象(解释章首图,讲海啸中大象救人的故事),狗(讲唐山大地震中,小狗救主人的故事)。

在故事中,让学生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

[] 以上讲完后,用示波器来演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

一起来看教材上的“想想议议”。

引导学生分析,蝴蝶、蜜蜂、蚊子的飞行特点,频率的高低,是否能听到。

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大小的不同。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响度和振动的哪方面有关?先引导学生猜想,

[]

物品:钢锯条,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1)将锯条1/2伸出桌外轻轻拨动 (2)将锯条1/2伸出桌外用力拨动 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伸出长度相同。

观察:锯条两次拨动时,振动幅度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

实验总结:请填表

拨动方式

振动幅度

发声特点

轻轻拨

声音小

用力拨

声音大

振幅大 声音大(响度大)

好,这次探究也很成功!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小。(板书)

[] 敲音叉试验,让学生注意观察。

这个小试验,验证了我们得到的结论。

另外,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板书)。举例:听喇叭广播,远近听声音大小不同。

以上,我们共同研究了声音的两个特性:音调和响度。

[]用吉他来演示,声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

用力拨粗弦──音调低,响度大。

轻轻拨细弦──音调高,响度小。

可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

[]前排指定一位同学不许回头,后面的同学指到谁,谁说一句话。让前排指定同学判断是谁的声音。

[]在桌子底下分别敲鼓和音叉,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学生回答后,引出问题:我们是怎样区分开不同的声音的?这是由于音色不同。

1.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又叫音品。(板书)──这是声音特征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为什么每一种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色都不同呢?

2.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的。(板书)人也有各自的音色,但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不同,音色会发生改变。

[]音叉、吉他、笛子同是c调1的波形: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波形长相也会各有不同,即音色不同。

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振动频率;响度──振幅;音色──不同发声体。(板书)

1.阅读“科学世界”,把三类乐器的特点归类。

2.“动手动脑学物理”。

3.利用身边物品,制作一件简单乐器,并说明发声原理,以及如何调节音调、响度。

猫的特性猫的特点性格七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声音的特性。

●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 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教材分析】

教材将声音的特性按照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但是,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往往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同起来。本人考虑到响度比音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而且响度比音调更加好理解一些。在排除响度的干扰之后,音调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将课本中二者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将知识的处理由易到难。

【学情分析】

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音调和响度。

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乐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带部分乐器供课堂探究之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

大小木鱼、大小铜镲、大小铜锣、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铝板琴、学生自带乐器(吉他、竖笛等)、乒乓球、铁架台、示波器。

(说明:以上器材可从学校音乐器材室中寻找,也可用其他乐器代替)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声音吧!(播放录音)

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关声音的问题。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抽取与声音的特性有关的问题作为本节探究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

板书:

课题:§3.2 声音的特性

二、新课教学

(一)手耳并用

请学生利用手边的器材(包括老师提供的器材及学生自带的乐器)来发出尽可能多的声音,仔细倾听,尝试用不同的形容词来描述声音的不同,并展示自己的做法。

生1:声音有大小不同。用力敲铜锣,声音大;轻敲,声音小。

生2:有的声音低沉,有的声音尖锐。敲大鼓,声音低沉;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鼓,声音尖锐。

生3:有的声音浑浊,有的声音清脆。敲大木鱼,声音浑浊;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木鱼,声音清脆。

生4:声音有强弱不同。用力敲铜锣,声音强;轻敲,声音弱。

生5:…………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类,并引导学生用专门的物理术语表示声音的不同。

板书:

声音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 (大小)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尖锐或低沉,清脆或浑浊)

教师演示:手来回摆动的动作。学生观察,总结振动有哪些不同。

与前面声音的不同对应。

板书:

声音 振动

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 振幅:振动的幅度

音调:声音的高低(尖锐或低沉,清脆或浑浊) 频率:振动的快慢

振动是怎样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调的呢?

(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振幅有关,有的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频率有关。

【进行实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

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成果展示与总结】

学生边展示,边总结。

生1:用力敲铜锣,锣面振幅大,响度大;轻敲,锣面振幅小,响度小。

你是怎样比较出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的呢?

生1:将手指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锣面,手指振动越强烈说明锣面振幅越大,振动轻微说明振幅越小。

有其他更直观的反映方法吗?

生2: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锣面,乒乓球被弹开的高度反映了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肯定学生的回答,点出该物理研究的方法并板书:转化法。

还有其它的做法吗?

生3: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的高度反映了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用力敲音叉,音叉振幅大,响度大;轻敲,音叉振幅小,响度小。

板书:(将响度与振幅用箭头联系起来)

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振幅:振动的幅度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三)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音调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音调可能与频率有关。

引导学生分析,要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必须使振幅一定,即用大小相同的力使物体发声。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教育。

【进行实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

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成果展示与总结】

学生边展示,边总结。

生1:用木槌敲小木鱼,声音清脆,音调高;用同样的力敲大木鱼,声音浑厚,音调低。

生2:用木槌敲小音叉,声音清脆,音调高;用同样的力敲大音叉,声音浑厚,音调低。

生3:用手指拨动吉他同一根琴弦,手指靠上时,音调低;用同样的力拨,手指靠下时,音调低。

生4:……

生5:……

教师以生活实例做比喻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

学生总结出:

大个发声体振动频率慢,音调低;小个发声体振动频率快,音调高。

同一琴弦,振动部分越长,振动频率慢,音调低;振动部分越短,振动频率快,音调高。

教师演示:将钢笔帽和钢笔管拆下,分别吹。让学生比较音调的高低,并分析。

吹气时,钢笔帽和钢笔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帽内空气柱短,振动频率快,声音尖锐,音调高。管内空气柱长,振动频率慢,声音低沉,音调低。

板书:(将音调与频率用箭头联系起来)

音调:声音的高低(尖锐或低沉,清脆或浑浊)频率:振动的快慢

频率低,音调低;频率高,音调高。

演示:观察声音的波形

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观察不同频率的音叉声音的波形。再将男女同学的声音信号输入,比较它们的差异。

听一听、议一议:

播放录音: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

讨论: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四)探究声音的特性之三──音色

游戏:

(1)耳朵“辨”乐器。播放录音:梁祝1(古筝演奏) 梁祝2(二胡演奏)

同学们辨别是何种乐器演奏的

教师介绍:不同的乐器演奏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曲子,声音各有特色,我们称之为音色不同。

(2)耳朵“辨”人。

请后面的两名同学读屏幕上的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前面的同学说出朗读者的名字。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人,声音各有特色,我们也称之为音色不同。

板书:

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乐器,音色不同;不同人,音色不同。

教师介绍: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五)自己阅读教材,还能学到些什么?

让学生自学频率的概念、单位、超声波、次声波等知识,并进行展示与交流。

想想议议:

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六)课堂练习:

1、请解释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

(1)对不起,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 )

(2)李宁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

(3)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很刺耳( )

2、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蜜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不是

3、用小木槌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音调、响度、音色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

4、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根据什么没有将门打开( )

a.说话声的响度

b.说话声的音调

c.说话声的音色

d.敲门声音的不同

5、拿一张硬纸片,把它的一头伸进自行车轮的辐条中间,然后转动车轮,就会听到纸片振动发出的声音。当减慢车轮转速时,你能听到( )

a.音调变高

b.音调变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

课堂练习后音乐欣赏:

欣赏男低音john denver与男高音domingo合唱《perhaps love》,再次体会音调的高与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学习。

课外知识拓展:

自学课本p41 科学世界──乐音和乐器,理解不同乐器改变音调和响度的方法。

参考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和水瓶琴。

猫的特性猫的特点性格八

;

摘要当要求被试对数字进行奇偶判断时,左手对小数的反应较快,而右手对大数的反应较快,该现象被称为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snarc效应)。大量研究证实了snarc效应的存在,该效应表明人类对数字的加工受空间表征和空间注意的影响。该文系统地回顾了snarc效应存在及其发生阶段的证据,对比了simon效应与snarc效应,最后尝试着从空间注意的角度挖掘数字和空间的本质联系。

关键词心理数字线,snarc效应,空间表征。

分类号b842

1 引言——数字空间特性的发现

2 数字空间编码存在的证据

2.1 snarc效应的发现

dehaene等(1990)让被试把逐个呈现的探测数字(取自1~99但不包括55)与参考数字55相比较,并要求其中的一半被试,当探测数字比55小时用左手按键反应,比55大时用右手按键反应,同时要求另一半被试做出相反的按键反应。结果前一半被试的反应速度明显快于后一半被试。这种现象引起了他们的兴趣[2]。为了进一步探索这种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dehaene等(1993)改变了实验条件,他们用数字奇偶判断取代了原来的大小判断任务,并且改为被试内设计[3]。结果他们再一次验证了先前的实验结果,左手对小数的反应快于对大数的反应,而右手对大数的反应快于对小数的反应。dehaene等把这种数字和空间方位间的关联命名为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snarc effect)。在此之后,很多研究者采用不同的范式和刺激类型进一步探讨了该效应,他们发现snarc效应独立于具体的反应器,并且会在数字大小之外的刺激特性上出现[9,11~13]。snarc效应的发现说明数字具有空间特性,为数字和空间的关联提供了充足的证据,目前snarc效应已经成为研究数字和空间关系的重要方式。

2.2 snarc效应的广泛性

snarc效应独立于数字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呈现方式,自从dehaene等(1990)在数字大小判断任务中发现了snarc效应以来,大量采用不同控制条件、不同刺激、不同刺激呈现和反应方式的实验都先后一致性的证明数字和空间存在着联合编码效应。在数字方面,无论是采用阿拉伯数字、点符号表示的数字还是不同语言符号表示的数字(比如英文数字[4]、德语数字[5]、中文数字[6,7]等),无论是判断数字的大小、奇偶、音素还是对称性[8,9],都有相关研究报告snarc效应的存在;在刺激呈现方面,无论数字是出现在中央还是单侧视野[3,10,11],无论采用的是视觉呈现还是听觉呈现刺激方式[5],都出现了标准的snarc效应;在反应方式上,不少研究者报告snarc效应出现在使用双手反应、语言反应和眼动反应的实验中[10,11,12]。除数字以外,gevers等(20_)采用字母和月份作为刺激材料,结果仍然出现了snarc效应[13]。由此看出数字和空间的联系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它存在于多样的数量加工中,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2.3 心理数字线——数字空间表征的动态性和自动性

人们在进行数字运算时倾向于把小数排列在视野的左侧,把大数排列到视野右侧,好像大脑中有一条固定的数字线,人们参考这条线把数字从左到右按照递增的方式依次排列开来。于是dehaene等把它形象地比喻为“心理数字线”,并认为心理数字线的空间走向反映了空间信息对数字编码的影响[3,14,17]。心理数字线的发现在心理表征层次上支持了数字的空间分布特征。

后来dehaene等发现数字的空间编码方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数字在心理数字线上的表征具有相当程度的弹性。根据当前任务的需求,心理数字线可以进行动态调整,dehaene(1993)采用数字奇偶判断研究了加工阿拉伯数字0~9所产生的空间效应,他把数字分为0~5和4~9两种范围,结果发现如果把数字4和5放在0~5系列中,右手反应要比左手反应快,但是当放到4~9的系列中时出现相反的情况[3]。这说明心理数字线可以按照当前任务的具体要求进行动态调整。这种动态性还表现在不仅个位整数可以被表征在心理线上,多位数甚至负数同样可以被心理数字线所表示[14,15]。此外,schwarz和keus的实验结果显示[11],除了存在水平方向的心理线外,还存在垂直走向的心理线,在这条垂直走向的心理线上大数位于上方小数位于下方,这就让人想到数字的空间表征可能存在着二维空间的心理表征图(internal number map)而不是仅有一条心理数字线;或者存在两条不同的心理数字线,根据任务要求的不同进行灵活的调整。

数字大小在心理数字线上的空间表征可以被自动激活,比如要求被试对数字进行奇偶判断,虽然这和大小无关,但仍会出现snarc效应,这表明数字的大小表征可以被自动激活并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在从左到右的心理数字线上。例如,当要求被试对一系列由红色“ⅹ”组成的线段进行对分时[4,16],他们能够准确划分;然而当线段改为由英文数字单词“two”和“nine”构成时,被试给出的中分点会分别偏向中心的左侧和右侧,这说明虽然数字大小和目标任务无关,它在心理数字线上的空间位置表征还是被自动激活,引起空间注意的偏转,造成错误判断。

数字stroop实验表明,当要求被试判断两个数字的物理大小时,尽管要求被试忽略数字的大小,数字大小信息还是会对其物理大小判断产生干扰。但有人[17]认为数字stroop干扰实验不能充分说明数字大小表征的自动性,因为数字量的大小和其物理大小属于同一客体的不同属性,在进行物理大小判断时,数量大小信息可能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工。为此,fias等(20_)改进了实验范式,一个实验中他们把数字作为无关的背景刺激,要求被试判断置于数字上的目标图形的方位,结果仍然出现了snarc效应[18],这说明虽然数字大小是无关任务,它的空间表征还是被自动激活并影响了对目标任务的判断,心理数字线在激活上的自动性和动态性,进一步说明了数字空间加工的普遍性和灵活性。

综合上述研究,snarc效应的发现使人们相信数字和空间关联的存在,数字的这种空间特性还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它不受刺激呈现条件和反应类型的影响,只要实验中存在和数字大小有关的信息,这些数字的空间表征就会被自动激活;心理数字线的发现进一步支持了数字在心理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大小数是按照空间关系组成一条心理数字线,只要反应手的空间信息和数字大小在心理数字线上的空间信息一致,反应就会加快;而且数字和空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自动灵活的过程。

相关热词搜索:;

推荐阅读:

最新父母的关爱作文450字(6篇)

游大连作文350字(五篇)

冬日的作文100字(8篇)

晒晒我的幸福 作文(5篇)

观察作文250字 观察作文(三篇)

亲情作文题目(10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