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宣传工作精选(六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2-28 20:49:1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宣传工作精选一

提高学习研究能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研究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更多创新性理论观点和突破性对策举措。

提高决策统筹能力。加强战略谋划、顶层设计,加强系统部署、统筹推进,更加重视各方面任务的整合贯通、各项政策制度的系统集成,使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

提高改革创新能力。用改革的思路破解难题,用创新的举措推动落实。尊重和鼓励基层创造,善于把改革举措、实践创新系统集成并上升为顶层设计,推动社会治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提高打击防范能力。运用好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力量,加强保安全护稳定人民防线建设,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提高精准预测预警预防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统一指挥、合成作战、专业研判、分类打击的工作格局。

提高基础管理能力。建好基础制度,建立完善社会治理基本制度、运行制度、保障制度,提高社会基础管理规范化水平。管好基础要素,摸清底数、精准施策,提高社会基础管理精细化水平。抓好基础环节,提高社会基础管理效能。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坚持群众路线,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有效组织动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把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变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惠。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加强网络综合治理,善于运用新媒体讲述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善于运用新媒体引导舆论、动员群众。

提高狠抓落实能力。弘扬真抓实干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清理取消不合理、不必要的考评指标,为基层减负、为干警减压。

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宣传工作精选二

区政府: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区更快更好地开展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经区委政法委班子研究讨论,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建议整合相关部门现有资源优势,搭建起集制度化、信息化、智能化、网格化于一体的区社会治理中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20_ 年 6 月 4 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在新任地市党委政法委书记培训示范班开班仪式上首次正式提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概念。20_ 年 10 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号角。20_ 年 12 月,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法路径。省委政法委随即申报了全国试点工作任务,并把 xx 市列为第一批试点地市,要求按照试点工作任务,到 20_ 年基本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委政法委 xx 书记也作出明确指示,xx 区、xx 区作为全市综治建设先进地区,必须扛起试点工作的任务重担,力争在 20_ 年底初

步实现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全市推开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提供建设经验。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由政法委牵头组织,经过相关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我区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群众接待中心“四位一体”综治建设模式已初步形成,并在矛盾化解、信访稳定、隐患排查、服务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照中央提出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要求,我区在集成运行、信息处理、智能应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促使我们应该立足实际着手做好破题工作。因此,打造一个有记忆、可感知、会思考、善指挥、能战斗的社会治理中心,既是贯彻国家顶层设计的形势所迫,也是落实省、市试点任务的要求所需,更是实现我区社会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区社会治理中心作为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脑”,在加快系统集成、数据融合、技术提升和力量整合的进程中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指挥中枢作用。一是实现综合治理体系共建。建设综合指挥中心可以有效解决部门之间指挥体系乱、资源整合难、社会服务散等问题,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综合治理体系,十指紧握、合力出击,把分散的优势聚起来、用起来。按照“部门所需、群众所盼”的原则,汇集涉及各行各业的监管信息及综治相关信息,所有成员既是参与者,也是建设者,可以提高整体参与社会治理

的积极性和热情度,实现优势互补、分类推进、快速处理,推动治理责任由“虚”向“实”的转变。二是实现视频监控资源共享。我区各行业、各部门之间视频监控目前大多处于布局分散、各自为营的现状,不能完成实现互联互通,造成区域实时监控能力较弱、综合应用能力不强。通过综合指挥中心视频平台把所有视频资源整合在一起,搭建起以公安机关视频监控网为主体,政府职能部门的行业视频监控网为辅助,乡镇、街道、企业、商铺、娱乐场所、重要区域等社会面监控网为补充的监控体系,24 小时监控画面实时传入平台,有效提升公共场所管控、重点部位及人员监管、案件分析研判、警情快速响应等能力。同时,各职能部门通过申请授权,可以实现常规检查与远程监管的双应用,能够节省大量地人力、物力及财力,推动监控作用由“弱”向“强”的转变。三是实现基础信息平台共创。综合指挥中心信息平台汇聚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基础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区长电话热线、网络问政等平台,收集民意反馈的热点难点问题,汇总整合为满足各种需求的“柱状图”“饼状图”“趋势图”,形成涵盖面广、信息量大的“大数据云平台”。这种用综合数据指标来说话、来分析、来预警的模式,更容易掌握经济、民生、农村等领域的矛盾变化,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推动治理信息由“堵”向“畅”的转变。四是实现网格管理服务共用。通过综合指挥中心地图应用功能,我们将区域每个乡镇的村屯、街道的小区航拍画面进行标注,点开图层,可以直观看到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以及社会面视频监控情况。一旦发生突发情况,通过视频连线直接可以通知附近的民警及网格员到现场

进行处置。比如,我们把消防指挥中心接警功能融合进综合指挥中心,出现火灾警情,第一时间通知属地网格员按照规定流程,提前做好事发地点交通引导、安排就近取水位置等工作,最大程度降低火灾给群众带来的损失。同时,对网格员进行统一管理,实时定位工作活动轨迹,收集每个网格员调解、排查、服务、宣传等工作信息,为年末考核工作提供打分依据,制定奖惩办法,提高网格员工作积极性,推动网格服务由“散”到“精”的转变。五是实现治安隐患问题共管。综合指挥中心在汇总信息的同时,将排查出隐患信息进行自动预警,按照部门职责,分类移送预警信息。如遇到复杂问题,可以通过多部门协作联合执法的方式进行处理,并将解决情况传送回指挥中心,形成问题发现、问题移送、问题处置、问题反馈的闭合回路,推动治安排查由向“简”向“全”的转变。

紧紧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的指导方向,突出体制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建设,充分融合各部门资源优势,全力建成制度化、信息化、智能化、网格化的区社会治理中心,为推动全市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提供新经验、贡献新方案。一是以制度化建设为核心,增强社会治理中心聚合力。建立完善党委领导体制、政府负责体制、部门协同体制、群众参与体制,打造以公安、综治为主体,城管局、民政局、文体局、信访局、消防大队、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理体系。设置矛盾调解、心理服务、视频监控、

治安研判等功能,制定领导坐班、信息集成、流转交办、会商研判、舆情预警、联席指挥、联防联控、台账管理、定期督办、应急处置等运行机制,形成统筹利用、统一指挥的数据共享平台,做到事务联办、矛盾联调、人员联管、治安联防、问题联治、平安联创。二是以信息化处理为保障,增强社会治理中心统筹力。搭建数据集成平台,实时汇聚部门基础数据、网格采集数据、政法专业数据、治安稳控数据等党务、政务、警务、勤务、事务信息,构建社会治理“数据池”,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联共享。打造风险预警平台,通过平台专业的数据分析,第一时间发现风险、控制风险、化解风险,推动事后处理向事前预测预警预防转变,努力实现防患未然、快处即然、妥处已然。建设综合指挥平台,突出平战结合,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联通、信息畅通的综合指挥体系,减层级、简流程、快处置,提升日常管理效率,优化社会治理方式,增强应急指挥能力。三是以智能化应用为牵引,增强社会治理中心驱动力。在充分发挥龙江视联可视、小鱼易连可见、综治助手可查、研判中心可控作用的基础上,应用大数据、云系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融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油田企业智慧指挥系统、信访案件流转系统等平台,打造更加智能、更加完备、更加全面的社会治理新平台。把“雪亮工程”建设与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区有机结合起来,在油田重要部位、校园周边地带、企业生产车间、公共重点区域、村屯监视死角安置高清摄像头,监控画面实时传入指挥中心,增强社会面的管控能力。四是以网格化管理为支撑,增强社会治理中心服务力。打破各部门、各单位的原有网格

划分,实行统一编号、统一管理,在划分 378 个乡镇网格、182 个街道网格的基础上,将油田领域、中小学校同步纳入网格管理,由相关部门负责人任网格长,打造一支能调解、能排查、能办事的千人网格专业队伍,力争做到多“员”合一、一“员”多能,实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开展心理咨询师、法律明白人、社区民警、义务巡逻队、平安志愿者进网格行动,在矛盾调解、信访化解、法律服务、治安稳控等工作领域发挥实战作用,不断延伸网格公共服务触角,推动形成各方社会力量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共治格局。

为保障区社会治理中心顺利落地建成,发挥平台最大效能,我们充分考虑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区委区政府统筹协调各相关单位,统一建设思想,整合优势资源,分工配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关于组织保障的问题。为更好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统筹全区资源创建综合指挥平台,建议区委区政府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区委政法委书记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各相关部门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特色清单,建立健全区域社会治理考核体系,以责任落实倒逼区域社会治理任务执行力、落实力和创新力。

二是关于场所保障的问题。我们通过前期走访调研和评估调查,考虑到现有场所无法满足创建综合指挥中心建设的现实问题,现需征求区委区政府的同意,初步打算在区信访局楼后建设占地 500 平方米左右的社会治理中心,用于搭建各相关部门业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共同在社会治理领域发挥作用。

三是关于资金保障的问题。建设社会治理中心场所、硬件设备购置和软件平台开发初步预算需要资金 300 万元左右,我们在考虑采取设备分期付款、争取企业投入等办法最大限度地缓解财政压力。目前,据我们初步了解,市委政法委已经开始搭建社会治理中心场所,并与软件开发公司进行了洽谈。商定后,我们就可以共享市里的软件平台,只需再进行完善和补充就行,省去了大部分软件开发费用。

四是关于人员保障的问题。我们计划把原有的 10 余名数字城管管理人员、公安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补充到社会治理中心。同时,区委政法委选派科级干部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就可以保障中心的正常运转,无需再额外聘用工作人员。

以上情况仅是我们建设区社会治理中心的初步打算和想法,具体的实施方案还需要各相关部门细化措施、完善机制、落实责任。我们坚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能够尽快完成区域治理现代化的各项工作任务,早日建成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利民项目。

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宣传工作精选三

今年以来,我单位能认真贯彻省委关于建设平安陕西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区委工作要求,积极抓好平安创建工作,根据《铜川市王益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实施方案(20_-20_)》的文件精神,组织部高度重视,立足组织部门实际,迅速成立区委组织部平安王益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实施方案》,夯实措施,多点发力,有效维护全区政治社会稳定,现将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挥职能作用。一是率先完成镇(街道)政法委员配备工作。按照中共陕西省委政法委员会《关于推动落实全省乡镇(街道)党组织配备政法委员的工作意见》文件精神,王益区迅速开展1镇、6街道政法委员配备工作,按照干部任免程序,由各镇(街道)党委副书记兼任政法委员,负责本辖区政法及综治维稳工作,此项工作已全面完成。二是将综治维稳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考量标准。在干部酝酿时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选人用人关口,坚持把“对党忠诚”作为领导干部第一政治品质来要求,将“干净干事”作为干部立身之本、创业之基,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建立综治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治各项举措落实不力,导致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坚决做到“一票否决”。同时,按照《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的要求,在职级晋升考察环节征求纪检监察机关意见的同时核查信访举报,对发现有问题没有查清的,不得晋升职级,有效防止“带病提拔”。三是纳入目标年度考核体系。区考核办已将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考评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年度任务两项指标纳入20_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

(二)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强化保障落实。按照《关于印发铜川市加强社区基础和服务保障实施细则的通知》要求,落实每个社区每年1.5万元党建工作经费,严格执行经费支出审批和标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主导作用,防止党建工作经费“不乱用”,用得其所。二是全面推行网格党小组建设。充分借鉴红旗社区经验,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格党小组建设工作的通知》(铜王组发〔20_〕49号),在全区推进“党建网格”建设,以现有社区网格为基础,依托辖区单位、居民小区、商务楼宇、社会组织等,以单建或共建形式,在每个网格中建立党小组。将20个社区划分为261个责任网格,形成了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网格党小组为主体、网格党员为支撑的三级网格组织管理体系,并将党建工作、民意征集、服务代办、矛盾化解等工作全部下沉到网格,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区20个社区261个网格,单建网格党小组77个,联建53个,辖区单位在职党员、社会组织党员和党员志愿者等共1400余名参与社区网格服务。

三是全面实行“兼职委员”。聚焦破解城市基层党建统筹协调难、资源整合难、工作推进难的问题,在全区推行驻区单位负责人担任社区“兼职委员制”,通过签订共建协议、交叉任职、人才结对培养等加强组织共建,通过共同开展活动、加强党员教育等推进活动共联,通过整合盘活信息、阵地、文化、服务等实现资源共享,构建党员“一方隶属、多重管理”的党建共同体,做到组织融入、工作融入、感情融入,真正变“两家人”为“一家亲”。目前,全区已有48家驻区单位到社区担任兼职委员,共同研讨党建、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重大事项。

(三)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增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

一是持续抓好社会组织党员队伍发展。紧紧围绕“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在年初制定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细化任务目标,层层压实责任,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壮大社会组织党员队伍。二是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人士、党员参加各类党建主题活动。坚持以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双提升、双融入、双服务”为抓手,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在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的同时,开展“党建指导员选派”、“党员微课”、“评星晋级、争创双强”和“党建引领强堡垒、争当先锋作表率”书记讲堂竞赛等主题活动8次。三是制定社会组织党组织“梯形进阶”动态考核管理制度。以“梯形进阶”分级管理制度为着力点,按照党组织制度建设、主题活动开展、党员队伍发展、党组织作用发挥、典型培树等重点内容,对每个星级党组织实施梯形动态分级管理,切实抓实抓细党组织各项工作,使每项工作看得见、推进稳、有成效。

(四)持续深化“六联六送六必看”行动。充分发挥老干部作用。为保障全区离退休老干部“学有组织、乐有场所、养有保障、为有平台”,区委老干局在全区离退休干部中持续深化“六联六送六必看”行动,以社区资源为依托,在云梦堤社区开展“四就近”服务试点工作,成立离退休支部及老年大学分校,为离退休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照顾、就近发挥作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积极引导离退休老干部自觉自愿为平安建设献计献策,引导参加居住地所在的社区(村)、周边小区的平安建设义务宣传服务,切实有效提升全社会的平安建设参与率、满意率、知晓率。

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保障机制落实还不到位。目前,全区20个社区都根据网格分布和各自工作实际建立了网格党小组,但在落实保障党小组活动经费和阵地建设方面还不到位。二是单位行业系统党建融入属地工作成效不明显。各街道在推进此项工作中缺乏思路,可复制、可借鉴的办法不多,党建联席会议质效不高,兼职委员推行不力,共驻共建活动缺乏载体,双向融入互动格局未有效形成。

一是全面发挥好网格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织密为民服务网络,延伸党建工作触角,真正变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网兜。同时,推进智慧化体系建设,切实整合现有信息化服务平台,打通壁垒,让管理服务更智慧更有效更便捷,真正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是大力推动单位行业系统党建融入属地工作。针对联建共享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落实好社区“兼职委员”制,完善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深化与驻区单位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服务共做、活动共联,着力构建融入式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是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着眼明年换届,加强社区“两委”班子研判,培养接班人,为提升“红旗经验”提供人才保证。着力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结合示范点打造同步推进讲解员队伍建设,为全面提升“红旗经验”注入生机和活力。

四是强化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强化对社会组织党员群众的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好“三会一课”制度,不断优化党建工作环境。扎实开展“评星晋级、争创双强”活动,培育党建工作示范点,通过示范点的带动效应,以点带面,促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宣传工作精选四

今天,我就基层社会治理谈些个人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不全面、不正确的地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们党对社会治理规律性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逐步深化的,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付出极其艰苦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社会治理有自身运行的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对社会治理规律性的探索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一模式管理阶段。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实行的是政府主导的单一管理模式,那个时期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人财物流动性少,基层政权比较得力,社会道德风尚良好,案件少,社会治安秩序好。社会虽然管理有力,但活力不够。

第二阶段:综合治理探索阶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党的***前。在这一时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卖淫、嫖娼、赌博、吸毒、黑社会组织等各种社会痼疾沉渣泛起,社会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治安形势非常严峻。中央提出社会综合治理,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理,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其内容形式,收到了一定成效。

第三阶段:共建共治共享阶段。党的***至今,是对社会治理规律性认识的理性深化阶段。习近平***提出,“要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再到“社会治理现代化”,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治理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社会治理方面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毫无疑问,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指出,“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古人讲,“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司马迁《史记》)。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基层社会治理恰恰是我们社会治理的薄弱环节。我在新乡县调研时,一位社区党支部书记谈到目前社会治理突出问题时说:“现在是上面会多、下面会少;上面满堂灌、下面不好办”。话虽然尖刻,但不无道理。我个人认为,基层社会治理存在以下问题:

(一)法律规定方面存在问题

一是法律条文存在“打架”现象。这与我国法律制定的轨迹模式有关。一部法律的出台,通常由相关部门提出,人大列入立法计划后,相关部门起草法律草案,最后提请人大审议通过。起草过程中,虽然征求了不少部门意见,也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但都把管理、收费和审批等有利于部门集权的规定摆在重要位置,而关于法律责任、法定义务和责任查究则规定不够、规定不严。

二是法律规定存在诸多空白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情况、新问题、新阶层层出不穷,而法律的出台相对滞后,存在许多空白点。比如,在互联网、生态环境、民生保障、司法鉴定、投票选举等方面,法律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发展变化。

三是“强势部门”提出制定法律规章的多,“弱势部门”提出制定的相对较少。这一点,在省市一级表现尤为明显。

(二)法律执行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和利益驱动问题。在执法过程中,地方和部门存在“争利”现象,对跨区域、跨部门涉案金额较大的经济类案件,各相关地方和部门相互博弈,争着办理。其他棘手复杂案件,相互推诿扯皮。

二是个别执法人员选择性执法、钓鱼执法问题。办理经济类案件积极性高,办理一般刑事案件积极性低。

三是法律监督难问题。监督制度不少,但有些文件落实困难。

四是检法队伍的行政化倾向影响了基层业务骨干积极性的发挥。检察官、法官实行员额制,情况有所好转,但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解决。

五是政法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中央有规定,政法部门办案应该完全“吃皇粮”,但有的地方没有完全“吃皇粮”,还存在变相“吃杂粮”的现象。

(三)一些基层党组织形不成战斗力。***以来,中央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明显增强。但一些地方也存在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有的基层政权被家族势力、黑恶势力长期把持。中央决定开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正是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的战略举措。

(四)社会治理社会化程度低。行业自治组织、群众性组织(公益性)发展不充分,很多该由行业自治的事项都靠政府增加人财物投入来管理,这是不可持续的,既加大了行政成本,政府也无力管好。政府在社会治理中不能包打天下,不能一遇到问题就靠无限增加人财物的办法去解决,形成恶性循环。社会治理应该千方百计提高社会化水平,减少行政成本,实现治理效果最大化、治理成本最小化。

(五)社会矛盾化解机制、诉调机制不够有力。化解社会矛盾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矛盾并不可怕,一个社会必须建立矛盾排查和化解机制。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被西方誉为“东方一枝花”,但近年来,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大量的矛盾纠纷没有被消除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造成整个社会集访、群访、闹访的大量增加,给社会稳定造成了很大压力。

(六)社会道德滑坡也带来了很多治理难题。“士有百行,以德为首”(《三国志》)。“道德是内心的法律”。道德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业无德不兴,国无德不威。党的***以来,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公民道德建设呈现出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在不少人身上还存在是非、善恶、美丑不分,不讲信用、欺骗欺诈危害他人等道德滑坡现象,带来很多社会治理问题。

习近平***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必须坚持“四化”(即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并重;

(二)必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三)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四)必须走群众路线;

(五)必须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六)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司法改革;

(七)必须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宣传工作精选五

基层作为国家的根本,是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尤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场大考。要从中看到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分析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提出对策建议。

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强调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然而,我国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还存在着基础组织力量薄弱、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治理手段单一、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困难等问题,仍需要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路径,才能不断健全社会治理相关制度,最终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一直以来,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关乎到党能否长期执政、国家能否长治久安。我国党和政府始终致力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有助于拉近党群干群关系,把人民群众和党、国家团结在一起。基层是国家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党的执政基础是基层,基层社会治理的质量和效率越高,人们对于党和政府各方面的工作满意度就越高,国家秩序就越稳定。所以,这就要求扎根基层,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国家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转移,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二)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加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就意味着人们的需求不仅停留在对物质层面上的满足,人们对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更高水平的追求。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民主权利、健康安全、生活坏境,并且通过参与社会治理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基层作为最接近群众的地方,只有不断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才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基层是人民共同生活的家园,基层人民群众是使得党和国家政策能够得到充分落实的主体,是推进国家发展进步的主体。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石。因此,只有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共同体,才能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只有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才能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四)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重要支撑

以这次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来说,全国各地的基层组织尤其是社区在防控疫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疫情爆发不久,基层党组织发挥了战斗堡垒的作用,民众生活的各个城乡社区组织在其领导下迅速采取行动,积极做好疫情的排查工作,宣传疫情相关知识。在封城、封路等措施实施后,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巨大帮助。居民也以各种形式参与到群防群控中,巩固了抗击疫情的社会基础。基层治理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也成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重要支撑。

(一)基层组织力量薄弱

一是基层社会治理的负担过重,由于承担了上级下达的各种任务,但同时办公经费不足、物资缺乏、责任重大、事情繁杂、力量薄弱而且权力受限,造成基层组织严重超标的劳动,基层工作人员往往疲于应付,上级哪个部门要求严格就赶紧完成哪个任务,真正遇到事情又相互推诿。二是基层治理层级过多导致了机构臃肿、人员冗杂,而且降低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信息的准确性,运转不灵活,从而增加了基层治理的成本,降低了工作的效率。三是基层干部队伍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并且理论水平不够,思维方式陈旧,治理方式单一。而且对相关的政策理解不够到位,无法及时对人民群众进行组织和宣传。一些基层干部也常常在工作中存在惰性,在思想上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进而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情况,基层留不住人才的问题日益严重。

(二)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一是应急机制不完善。首先,缺乏科学的应急预案,虽然各个地方县区都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的预案,但整体上缺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具体方案,不能灵活地运用。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基层组织的应急物资保障不充足、对应急操作的宣传以及培训演练不到位。最重要的是舆情应对机制不完善,有些基层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一问三不知,或者怕承担责任不敢发声。二是参与和监督机制不完善。基层政府部门在职责权限划分上存在着交叉或不清的问题,但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监督基层社会治理的渠道有限,导致社会主体无法表达自己的诉求,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三)治理手段单一

目前基层还没有充分运用现代科技进行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和服务不够精准,基层治理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没有发挥出大数据的優势。不少地方的基层社会治理中仍然习惯开会、笔录的形式,存在着“基层智慧治理及利用新技术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困难

一是群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基层社会治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民群众自治,人民群众应当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我国当前的现状是群众对于政府部门或者社会组织机构依赖性太强,认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是基层政府和其他组织的事,自主意识有待加强,缺乏主体参与意识,也缺乏对社会治理的认可。二是基层党组织无法放手发动群众的问题。基层组织力量薄弱,缺乏强大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无法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三是无法凝聚起社会合力的问题。基层政府部门之间存在着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的问题,社会组织之间存在着利益分歧的问题,多元主体之间缺乏交流沟通的问题,都导致了遇事互相推诿、缺乏责任感,主体之间力量无法凝聚。

(一)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理念

近日,“地摊经济”成为社会一大热点,要实现民生发展与城市治理之间的平衡就要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理念。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决不能将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凌驾于人民群众的利益之上,坚决杜绝官本位思想,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思想观念,改变政府过去生搬硬套,“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现象,实现基层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再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转变。二是在强化党建引领的前提下,以自治组织为重点。村民委员会和社区等基层自治组织要积极引领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治理的过程中来,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自主化。三是坚持精细服务的理念。要创新服务方式,主动引导市场的力量,努力发展社会化的服务组织和力量,努力培育多种社会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投入和帮助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开展有时无法顺利进行,主要是存在社区人员,办公经费、基础设施的匮乏问题。经费等相关问题不解决,基层社会治理就无法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因此,一是应该主张构建多元资金保障机制,在以政府拨款为主的前提下,全社会共同参与,从各个渠道筹集经费;在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情况下,社会中的资本有序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二是基层社会治理要做到财政公开化和透明化,必须受到居民的监督,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三是对基层人才及时进行奖励,改善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重视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以及办公运用的设备,只有这样才能留住人才并从外界吸引人才。

(三)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基层社会治理应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方式,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建设,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拓展群众参与和监督基层社会治理的渠道。加快搭建基层社会治理的信息处理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四)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完善机制体制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保证,基层社会治理要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一是应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发展过程中总结经验,尽快完善法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同地区的基层制定具体的、专门的法律,进一步明确治理过程中各个主体的权限,明确基层社会治理的程序、目标等,确保各项工作依法顺利开展。二是建立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使基层社会治理公开化,维护群众的利益不受侵犯,同时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内部的监督,以此纠正过程中的错误现象。三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应急体系建设。在平常时期做好物资和资源的储备,增加基层社会组织的应急保障措施等,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培训演练。

(五)加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能力

一是构建多元主体的治理体系。健全基层社会协同治理体系要以基层党组织领导为主,强化党建引领,形成社会组织、群众、企业等在内的多元化的协同治理主体。政府要当好组织者、执法者、引领者、政策制定者;村委会、社区等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开展协商讨论,进行民主决策,要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创新自治内容和手段;企业要强化社会责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广大群众要自觉参与社会治理,积极响应社会号召,树立起主人翁意识,不要做冷眼旁观者。二是不断推进基层民主协商的开展。协商民主可以满足基层主体需求多元性,可以维护主体间的共同利益,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都离不开基层各类主体的参与和集体讨论。通过协商民主的模式也可以充分调动社区各类行为主体积极性,以对话和协商的方式可以及时化解传统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矛盾,凝聚各方共识,提高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能力。

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并非靠个人的努力就能成功,它需要的是各个主体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需要的是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制度。要结合不同基层的实际情况,找到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的相关对策,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宣传工作精选六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到陕考察时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切实维护国家安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等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总要求,聚焦追赶超越目标,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在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着力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精准精细精致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区域行业特点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完善党组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全力捍卫政治安全,着力维护社会安定,有力保障人民安宁,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平安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不断增强全系统同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进一步完善党组领导体制。健全完善党组领导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建设工作列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有关重大问题,把社会风险防控贯穿规划、决策、执行、监督各领域各环节,推动全系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建设,作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有关重大问题,把社会风险防控贯穿规划、决策、执行、监督各领域各环节,推动社会治理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一)坚持党政统揽、各单位协同。注重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各个单位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从解决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入手,从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着力,打造多单位密切联系群众、亲情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

(三)坚持实事求是、创新引领。根据本地区经济状况、人口规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深化平安建设的实际需求,顺应社会治理发展趋势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因地制宜整合现有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打造既充分发挥作用又具有农村农业特色的工作平台。

(一)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党组织建设,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全局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切实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等制度,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全系统和谐稳定。

(二)增强服务能力。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加强环境卫生、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的原则,结合民生工程的实施,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改进服务方式。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注重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采取政府采购、合同外包、购买服务等方式,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市场化。进一步落实为民服务全程制,健全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

(三)健全基层协商议事制度。加强基层协商民主的统筹协调,围绕工程项目、重大公益事项及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等组织有关方面开展协商。加强对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协商,推进企事业单位协商共议涉及企事业发展和员工权益方面的重要事项,鼓励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服务和城市治理。

(四)推进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工作积极性。

(五)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传承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化解在基层。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完善群众建议征集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对接机制,构建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和重大工程项目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拓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第三方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制度化渠道,发挥基层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

(六)充分发挥德治教化作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全面提升全员文明素养,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力宣传美德义行善举,加大对失信失德失范行为的曝光力度,以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推进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倡导社区自治理念,发挥自治章程、居规民约在基层治理的作用,用公序良俗的力量规范社会行为。

(七)加强诚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制度建设,推进信用平台建设,实施强化标准建设、细化数据归集、优化业务流程、深化应用挖掘、实化信用奖惩等举措,大力营造崇尚诚信的法治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生态。推进执法监督平台建设,加强与公共信用平台的数据融合与共享交换,形成执法信息电子化长效机制,实现全面有效的联合监管预警奖惩机制。

推荐阅读:

有关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履职情况汇报范文简短(七篇)

最新四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汇总(九篇)

有关24节气大雪抖音文案(推荐)(4篇)

如何写六一儿童节对孩子寄语(三篇)

推荐家庭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范本(八篇)

有关党员自查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通用

标签: 社会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