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总结报告范文(通用9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1-10 16:31:0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传统民居总结报告范文 第一篇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新农村样板房建设的工作目标和市长刘学库同志关于新农村样板房建设的批示精神,8月14日,市政府督查室、市建设局组织有关建筑设计、质监、节能专家一行10人,深入到黄骅白庄村、八里庄村,青县双庙堤二村、大鹁鸽留村以及献县小屯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了样板村样板房建设的工作汇报,了解了样板房建设的进展情况,与村干部一起探讨、研究了样板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总结分析了样板房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推广价值,实地解答了样板房建设中的有关设计、质量、技术、安全、节能等政策要求,对今后的样板房建设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设性意见,具体情况如下。

一、 目前我市样板村样板房建设的基本情况

1、黄骅市旧城镇白庄村:全村人口1500人,220户,按照白庄村整体规划分三期对全村进行改造。第一期建设24户联排住宅及84户多层住宅,户型选用《河北省村镇民居设计方案》,使用了一些新型节能材料,墙体采用多孔砼砌砖,门窗采用塑钢中空玻璃,每户均安装了太阳能,实行统一地热采暖,统一天然气供应。现在白庄村样板房建设已全部竣工,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也全部完工,村民将陆续搬入新居。

2、黄骅市羊二庄镇八里庄村:全村人口xx人,426户。这次样板房共设计61套联排住宅,分a、b、c三种户型,选用《沧州市新民居住宅设计图集》方案。现在八里庄已完成了场地填埋清理、规划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近期可开工建设。

3、青县城关镇双庙堤二村:全村人口203人,60户,住宅相对分散。这次样板房建设将对全村进行改造,利用原有坑塘、麦场及闲置可建设用地建设联排独院式居民小区,设计选用《沧州市新民居住宅设计图集》方案。该村已完成拆迁和施工图设计,近期可开工建设。

4、青县金牛镇大鹁鸽留村:全村人口2338人,586户。按照全村整体规划,分三期计划利用五年时间将全村改造完毕。第一期计划建22户二层独院居民小区及120户多层住宅。墙体采用多孔砼砌砖,门窗采用塑钢中空玻璃,用沼气集中供气。户型借鉴《燕赵新民居》及《河北省村镇民居设计方案》。现在22户2层住宅已全部封顶,120户多层住宅已完成地基处理,预计年底可全部竣工。

5、献县河街镇小屯村:全村人口3200人,800户。按照村庄规划,利用三年时间分三期建设17栋多层住宅,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第一期按照样板房的设计要求年初开工,建设6栋,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共计282户。现已完成主体施工,进入内装修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预计11月份可全部竣工。样板房工程全部采用国内新型建筑节能材料以及沼气池、地源热泵等新技术。

二、样板房建设典型经验推广价值分析

1、样板房建设整合了土地资源,节约了用地,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从以上5个村的样板房建设看都是统一用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都是将分散的住宅改为多层住宅,充分利用了空间。以小屯村为例,目前老村总占地面积约为1650亩,而新村改建后,仅占用240亩土地,可节约用地1410亩,这些土地一部分可复垦发展农业生产,一部分可开发招商引进工业项目,解决大批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样板房示范工程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环境,使村庄整体面貌得到有效改观。开展样板村样板房示范工程,通过政府引导,科学规划改变了传统的建筑模式,老百姓可按规划要求统一建设,样板村都设计了学校、卫生院、养老院、健身广场等公共场所;对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改变了过去布局分散,外观面貌缺乏特色、陈旧等问题,特别是“五乱”现象,得以有效遏制。村庄环境改善了,村民对村庄环境的意识也提高了,带动了村风及村民文明程度的大幅提升。

3、样板房示范工程引用了新型节能材料和新技术,提高了住房质量。样板房建设坚持了高标准,高起点,在使用的材料上,都采用了新型节能材料——多孔砖和cl建筑体系,不但抗震性能强而且还节约大量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给社会减少50%的建筑垃圾,使用的塑钢真空玻璃门窗耐老化、耐腐蚀、密闭性强、隔热、隔音、保温,特别是地源采暖制冷,沼气供气等一些新技术得到积极的应用,安全可靠,运行成本低,解决了老百姓做饭、采暖等生活问题。这些新型节能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都极大地满足了老百姓住房质量的不断提高。

4、样板房建设改变老百姓居住条件,提升了生活质量。样板房设计大都征求村民的意见,充分考虑了房间功能配置,体现了方便、快捷、卫生、舒适等特点,改变了以往起居杂物不分,活动范围单调等缺点,做到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都合理,功能区分,起居杂物分开,重视阳光利用。新农居楼内有卫生间,院内有车库,可以说极大的满足了老百姓生活的要求。

5、样板房建设从长远角度看为老百姓节省了大量资金。样板房建设由于原材料的涨价,建设成本相对较高,给样板房示范工程的全面开展带来一定困难,但从长远利益看,样板房建设为老百姓节省了资金:农村现有住宅一般居住周期为20—30年,并且结构陈旧落后,每代人都几乎要翻建一次,而新的样板房建设采用的都是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应用的都是新技术,科技含量高,居住年限都在1xx年以上,无需重复建设,运行成本低。

三、样板房示范工程问题分析

1、建筑材料大幅上涨,村民承受困难。最近一段时期,建筑材料涨幅翻了一番,钢材由去年的3600元/吨上涨至5650元/吨,老百姓承受能力有限,很多村庄放缓了建设速度,一部分村民迟疑、等待观望现象明显。

2、老百姓存在对使用新型建设材料和使用新技术认知程度低的问题。样板房建设采用了cl建筑体系、中空玻璃、太阳能沼气池、地源热泵等新技术和新型建筑材料,一次性投入较高,部分老百姓认知程度低,经济压力大,承受存在困难。

3、样板房建设缺乏政策资金的支持,样板房主体建设老百姓还能够承受,但随之建设的一些配套设施,特别是公共设施建设,老百姓就很难接受了。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工作部署,统筹安排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的有关工作,把科学规划、改变传统建房模式、改善结构功能、提高住房质量,传承地方特色作为重中之重,明确责任分工,对重点工作进行调度。

2、加强督导、协调。加强对样板房建设的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工作进度,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合力推进对样板房建设的政策扶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确保示范工程取得良好效果。

3、加强指导服务。加强对样板村规划编制的指导,提高样板村的规划编制水平,在尊重传承肌理文脉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等因素,布局灵活,功能齐全,使样板房真正起到示范作用。积极协调各县(市、区)有关技术服务机构深入样板村进行现场服务,将新型建筑技术、结构体系、太阳能及沼气使用等传授给样板村,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认知程度,指导村民更科学更合理地搞好样板房建设。

传统民居总结报告范文 第二篇

安 徽 考 察 报 告

20_年安徽考察报告

一、考察时间:20_年10月29日——20_年11月5日

二、考察地点:安徽黟县南屏、关麓

三、考察人物:艺术设计学院环艺专业

四、考察内容:民居测绘

五、考察目的: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测绘工作的分工与组织

3、现场测量

4、测绘原则

六、考察人员:高冬冬,李菁,张晶,贺梓源,王鑫,王潇冉,呼晓鹏

画里乡村 古黟南屏

20_年10月30日,在老师的统一安排下,大家拖着重重的行李带着向往乘上了去往安徽的火车上,此次考察之旅启程了。然而接下来的长途大巴令我们很无奈,尽管十几个小时的车程让人疲惫,可是细心的司机让我们感受温暖,几乎每到服务区师傅都会停车休息,当车平稳的驶进安徽境内时,别样的景致让昏昏沉沉的我们一下子精神起来,这个时候我听见车上同学的对话“安徽人肯定很有钱!”“为什么啊?”“你看他们的房子好高啊”车窗外一栋栋高大的房子划

过视角,带着小小的疑问我们走进了徽州。一路上的风景变换这,从城市的建筑到这郊野的纯自然,就这样我们开始了贴近大自然的隐居生活。没有了城市的喧哗,没有了城市里的污染。在接近一个星期的安徽考察中,我们先后去了南屏,关麓,宏村等徽州古民居村落。观赏了大量的徽州古建筑,有居民的老宅,有历史变迁的城府。在那里我们收集了资料,开阔了眼见。

与我们生活的景致完全不一样,但却在个体的差异间辉映着整体的共性,彰显的是自然的魅力,是人文的多彩,是历史的回顾!高高的房子,并不规整的水田,满山遍野的茶树,以及让人并不适应的盘山路成为了最初的南方印象。终于在长途跋涉过后到达我们考察的第一站——南屏。

初来这个古老的村落,同学们似乎并不是很欣喜,有人笑说来到了山沟沟,有人埋怨拥挤的住宿以及不完善的生活条件,有人不适应潮湿的环境,更有人独守思念„„这一切现在看来真的是个假象,因为这些在后来的慢慢适应与慢慢感悟中一点点变化着,起初也许我也像同学一样,真的有点浮躁,草草的画几笔便跑去逛村子了,虽然在偷懒,可是这一逛却逛出了收获,逛出了一份别样的感情。

穿梭在迷宫一样的小巷子里,似乎走进了一个时代,古时徽州男人在外经商,留在家里的只有老人妇女以及孩子,高高的围墙为的是防盗防坏人,其实高高的围墙是徽州人筑

起的平安的心墙。保存完好的老房子里那精湛的雕刻与鎏金艺术不禁让游客惊叹!徽州人家的摆设很别样,男人坐在左边,女人坐在右边,左边摆着一个花瓶,右边摆着一面镜子,旁边放有两个帽瓶,中间摆有一古老的摆钟左边花瓶寓意平安,同时细瓶颈,粗瓶身寓意商人粗进细出,右边镜子寓意女人在家要心平如镜,与中间摆钟一起寓意终生平静,帽瓶的摆放更是一种信号,古时徽州男人都带瓜皮帽,而帽瓶就是用来放帽子的,如若帽瓶上有帽子,那么说明男主人在家,方便打扰,反之则不方便打扰。美好的寓意流传到今天。

南屏,位于安徽省黟县西南,是一座有千年历史、规模宏大的古村落,因《菊豆》、《卧虎藏龙》等多部著名影片在此拍摄,被称为中国影视村。全村有近三百多座明清古建筑,村中有

36眼井,72条巷,从村头到村尾二百多米的一条中轴线上,至今保留这八个大小祠堂,这种祠堂群在全省也是仅此一家。

自元朝末年叶姓从祁门白马山迁来后,村庄迅速扩展,明代已形成叶、程、李三大宗族齐聚分治的格局。特别是清代中叶以后,由于三大姓之间的相互攀比,竞争进取,促使南屏村步入鼎盛时期。全村一千多人丁,却有36眼水井,72条古巷,300多幢明清古民居。且村中至今仍保存有相当规模的宗祠、支祠和家祠,被游客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

宗祠林立

一、南屏最具特色的建筑应属祠堂群。“邑俗旧重宗法,姓各有祠,支分派别,复为支祠。”南屏至今还保留着8座祠堂,大多坐落在村前横店街长约200米的一条中轴线上。

其中有属于全族所有的“宗祠”,也有属于某一分支所有的“支祠”,还

“家祠”。宗祠规模宏伟,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一个风格古雅颇具神秘色彩的祠堂群。

二、位于南屏村心的叶氏宗祠“叙秩堂”,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坐东朝西,占地近20_平方米。当年大门上端挂有“钦点翰林”、“钦赐翰林”、“钦取知县”等金字匾额,门联为:“石林派衍家声远,武水澜回气象新”。大门两侧有一对用黟县青石精雕细刻的石鼓,非常威严。一进大门,有80根硕木柱支撑着宏伟的建子上挂着派衍家声水澜回气象

就见大的这座筑,柱“石林远,武新”等木制对联。横枋上悬有“贡元”、“进士”、“经魁”和“松筠操节”、“津逮后生”等功名、褒奖之类的横匾。祠堂共由80根粗大的圆柱支撑,分上、中、下三进大厅。大厅为享堂,中厅为祀堂,下厅是吹鼓奏乐之地,也可搭台演戏。中厅为礼堂,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大厅,上厅为享堂,楼上放置本族的祖宗牌位。中厅和上厅可容纳数百人举行仪式。序秩堂大门以往只在重大节庆才开,平时走边门进出。其大门的高度比其余7座祠堂都要高,同姓的一切支祠、家祠均不可逾越。

三、序秩堂就是张艺谋拍摄电影《菊豆》的主要场地,至今仍保

持着拍摄《菊豆》时的原貌。墙上张贴着《菊豆》剧照,祠堂中摆放着染布、晒布的台架、绞车、染池等,“老杨家染坊”的横匾也高悬在序秩堂大门上方,成了游人欣赏的佳景。

四、南屏村的支祠与家祠,大都因做官、发财者而建造。建于明弘治年间的叶奎光堂,是当年叶姓祭祀其四世祖叶圭公的会堂,现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圭公名文圭,字天瑞,号南屏,明成化二年岁贡,曾任山西太原府岚县知县。李氏支祠则是祭祀晚清徽商巨贾李宗眉的。

五、祠堂建造高大、宽敞、华美、气派,与各宗族在祭祀上追求隆重的场面相适应,使人在它面前产生肃穆和敬畏之情。参加祭祀有严明的规定,包括与祭人员要穿戴与身份相应的衣冠,祭品的定式,等等。通过参加这种场面宏大、礼节繁多的仪式,可以增强族众对所在宗族的自豪感。有的家族还规定,年龄稍长之后的男孩子都要参加宗族内一些礼义和祭祀活动,让他们从小掌握做人得各种定的思维模式。祠堂实质上是一个家族精神教化的圣殿。

古私塾园林和古民居建筑

一、除了祠堂林立,南屏村的古私塾园林和古民居建筑也比比皆是。位于村庄上首的“半春园”,又名“梅园”,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村中富商叶自璋为子女读书而营造的私塾庭院。园内有三大间书屋及半月形的庭院,还有对联曰:“静乐可忘轩冕贵,清游端胜绮罗尘”。因清代著名散文家、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的《西园记》而遐迩闻名的“西园”,坐落在叶氏宗祠前,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占地

近1公顷,内设牡丹园、梅竹园、山水园、松柏园四大部分,是当时村

惜西园现已毁坏,今只留下石雕“西园”两字大门额紧及西园溪、西园桥及古樟等遗迹。村中还有“培阑书屋”、“陪玉山房”、“梅园家塾”等。

中国影视村

说南屏是“中国影视村”,那是因为名导演、名演员在这里共同创作出了多部享誉国内外的名片-----《复活的罪恶》、《大转折》、《菊豆》、《卧虎藏龙》等等。许多当年拍摄时的花絮剧照、许多拍摄时搭制的场景和道具都留在了这里,成了南屏诱人的另一景。

景点介绍

南屏是皖南古村落中以幽深街巷、祠堂群和古民居群组合构成、独具特色的村落建筑景观典型代表。南屏村山水秀美,人文荟萃,古风依旧,民风纯朴,是穿越历史时空,解密古徽州几百年徽商人家兴衰、解密古徽州宗法制度、解密古徽州村落布局风水原理的必去之地,也是走进乡村、回归自然、体验古风的好去处。

南屏景区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抱一书斋”是李氏家族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当时作为私塾供家族中子弟读书之用。房主李火眉,又名李金榜,当年由于家境贫困,只读两年私塾就外出经营谋生,深知书到用时方恨少。当其事业有成时,便回家乡大兴土木建了三所私塾,这是其中的一所,免费供自已家族中的子弟读书。

穆贤堂为当年先生授课之地,中间挂有孔夫子画像,两边挂有对联:“慈孝后先人伦乐地,诗书朝夕问性天”。室内文化气息浓厚。院内布局和苏州园林的格式相同,有廊亭、回廊和美人靠。

冰凌阁始建于清朝中期,共有200多年历史。冰凌阁由正

厅、偏厅、回廊三部份组成,正厅系五体连珠式结构,布局精巧。

偏厅分上下两层,均装有莲花门,门上为西湖十景图,回廊与正厅相 对,曲径通幽。房屋整体布局与北方的四合院有异曲同工之妙。

南薰别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约170余年,因其大门正对风光秀丽的南屏山而得名。南薰别墅的大门不开在正厅的中轴线上,而是开在正厅左侧,使人有一步到堂之感。正厅是明三间布局格式,宽敞明亮,光线透进宽大的天井,一直可照射到厅堂后部。太师壁正中挂有“忠孝传家永,诗书处世长”金底黑字对

“万云轩”,绣楼的摆设体现主人当时的富有,绣楼上的镜子及美人靠上的彩色玻璃都是当时主人经商所购的外国货。“南薰别墅”虽小,但环境幽雅,布局合理,木雕精美,紧凑的安排让人有“小巧玲珑”的感觉。

叶氏宗祠,即叙秩堂,始建于明成化年间,距今有530余年历史。叶氏宗祠占地约1000平方米,是一座由54根粗大的圆柱支撑起来的宏伟建筑,分为上、中、下三进大厅。下厅为族人举办活动击鼓奏乐的场所;中厅是祀堂,为宗族举行祭祀仪式或重大活动的正厅;再往前为上厅,是与中厅相连的台式三间二层楼房,楼上一般是放置本族各家祖宗牌位,供族人瞻仰祭拜的地方。_年,张艺谋导演、巩俐主演的电影《菊豆》中80%的镜头都在此取景,现仍保持着当时拍摄时的原貌。

叶氏支祠,即奎光堂,始建于明弘治年间,距今490余年历史。叶氏支祠占地千余平方米,系南屏叶氏祭祀其四世祖叶文圭公的会堂。该祠为三进三开间结构,祠堂由六根“黟县青”大理石柱及86根白果木柱支撑,整体结构高大轩昂,明朗开阔。是当今保留完好几座祠堂中规模较大的一座。叶氏支祠悬挂着三块匾额,分别是“钦点翰林”、“钦赐翰林”、“钦取知县”。

门前立有用黟县青大理石雕琢的石镜。石镜下面的镜座雕刻精细,图案优美,旁边的两幅“福禄寿禧”图栩栩如生,象征着丰衣足食。1999年,由李安导演、周润发、章子怡主演的电影《卧虎藏龙》选此为剧中雄远镖局内景地。

特色建筑

南屏最具特色的建筑应属祠堂群。“邑俗旧重宗法,姓各有祠,支分派别,复为支祠。”南屏至今还保留着8座祠堂,大多坐落在村前横店街长约200米的一条中轴线上。其中有属于全族所有的“宗祠”,也有属于某一分支所有的“支祠”,还有属于一家或几家所有的“家祠”。宗祠规模宏伟,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一个风格古雅颇具神秘色彩的祠堂群。

南屏村大姓叶氏宗祠“序秩堂”就是一座占地20_平方米,歇山重檐、端庄轩敞的古祠。祠堂门前照壁矗立,门楼高大,一

4根大石柱托着额枋,上面雕刻着古鼎宝瓶类的祭器。序秩堂分上、中、下三厅。一进大门,就见有80根硕大的木柱支撑着这座宏伟的建筑,柱子上挂着“石林派衍家声远,武水澜回气象新”等木制对联。横枋上悬有“贡元”、“进士”、“经魁”和“松筠操节”、“津逮后生”等功名、褒奖之类的横匾。下厅是吹奏鼓乐的地方,也可以搭台演戏。中厅为礼堂,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大厅,上厅为享堂,楼上放置本族的祖宗牌位。中厅和上厅可容纳数百人举行仪式。序秩堂大门以往只在重大节庆才开,平时走边门进出。其大门的高度比其余7座祠堂都要高,同姓的一切支祠、家祠均不可逾越。序秩堂就是张艺谋拍摄电影《菊豆》的主要场地,至今仍保持着拍摄《菊豆》时的原貌。墙上张贴着《菊豆》剧照,祠堂中摆放着染布、晒布的台架、绞车、染池等,“老杨家染坊”的横匾也高悬在序秩堂大门上方,成了游人欣赏的佳景。

祠堂建造高大、宽敞、华美、气派,与各宗族在祭祀上追求隆重的场面相适应,使人在它面前产生肃穆和敬畏之情。参加祭祀有严明的规定,包括与祭人员要穿戴与身份相应的衣冠,祭品的定式,等等。通过参加这种场面宏大、礼节繁多的仪式,可以增强族众对所在宗族的自豪感。有的家族还规定,年龄稍长之后的男孩子都要参加宗族内一些礼义和祭祀活动,让他们从小掌握做人的规范,懂得各种礼节,形成特定的思维模式。祠堂实质上是一个家族精神教化的圣殿。

除了我们自己观览、品味这里的建筑和景色,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这里之所以这么美丽与融洽是因为这里建筑融合到了自然环境之中,“环境决定格局”这是老师告诉我们的第一个要点,之所以要“天人合一”是因为大自然有规律,而没有规矩,人的规矩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村落选址大都利用天然地形,依山傍水,枕山环水,背山面水,负阴抱阳,随坡就势;大都选择在山谷内相对开阔的阳或山侧南向缓坡上。扫帚形村落的形成,成功地实现了人与大自然的紧密相融。依山依水的徽州

与大自然刚柔并进、顺其自然,形成现在这样一幅完美的画卷。徽派建筑也带给了我们许多对现代建筑的启示。首先,正像老师所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尊重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因地制有宜营造村落。南屏村落身处地阻山隔,但南屏人却创造精美的建筑和如诗如画的生存环境、道路,而让世人称奇,吸引很多人在这里选景拍摄,多部电影在这完成,因此被称为“中国影视村”。古代徽州人展现出的创造智慧和适应并改变生存环境、尊重人与自然和系的精神,今天仍很大的启示。南屏重“风水”,扫帚次栉比的房屋,纵

谐统一的关然给我们一村落建设注的村落,鳞横交错的巷

道,既考虑的取水、排污、放火、审美趣味,集功能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的是适合生存、布局合理、富有诗意的人居环境。还有,建筑的人文色彩及装饰美。被国内外专家及中外游客称之为“东方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局 ,还是在陈设、装饰 ,都显示出浓郁的中国特色和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建筑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继承、创造、延续的产物,我们在建筑创造上应该借鉴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优势,保持文化内涵,并“智取”外来的精华。如梁思成早年提出的“中不古,新而不洋”。所以中国当代的民居建筑,不是将农村城市化,也不是把古村落从新农村的版图中单独出来,而应该将农村的山水、耕地、植被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和谐发展为一体。最后,建筑环境设计的园林化情调和建筑规划上仿生学的运用。古民居规划营造的尊重自然的精神与文化应当被继承和发展,并赋予现代民居以生气,使之富有生命力,使其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充分和谐的理想生存环境。南屏村的规划、街道形式、建筑和装

饰以及房屋与水系相结合的“扫帚”形规划布局,被中外专家认为是“将科学与诗意完美结合、建筑与环境珠联璧合的典范”,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作为中华文明甚或说是人类文明的南屏,其文化艺术魅力让人敬畏。我和同学来

到这里不仅仅是写生,不仅仅是美丽的景色被我们用画笔记录在本中,更是对古老的皖南徽派民居建筑文化艺术熏陶,在艺术创作中得到滋生与运用。短短的实习虽然很快就结束了,但是从这里的一草一木,从人文建筑到整个人文风情都深深印入了我们的脑海中,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里,这里的景色,这里的风采,这里的韵味……

如今这个屋子已经有130年的历史了,清末年间主人用他来接客,而房子的主人又曾是福建莆田县的县令,房子见证了主人的失败与成功,也见证了时代的兴衰更替。

这座房子除了历史较为悠久之外,同时也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所房子位于南屏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所以也是显得愈加灵秀,房子建于清朝,一直完好至今,它也同样经历了战乱,但幸运的是,这里山坡众多,战乱时期鬼子也不易侵犯,所以也顺利的成为人们的一个逃难的场所,它从此便与世隔绝,成年男子在外经商,老人孩子们在这过着太平安稳的日子。

房子的所在地在三国时期曾取名为_,在过去时光里就曾被视为是养老的场所,这恰恰也验证了我眼前看到的这片和谐安宁的景象。

现在在房子里居住的是主人的孙子,里面同时居住着前来探亲的女儿和刚刚出生的外孙女,看着这一大家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一起,我更是愈发爱上了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温暖的精致的房子,但愿若干年后,再次来到这还能和同学们相聚在这。

传统民居总结报告范文 第三篇

古镇民居建筑保护问题的严重性

准备了很长时间,但还是因为时间仓促等原因,我才于20_年腊月27日上午从兰州乘车到白银市,然后从白银市乘车直接去榆中县青城镇。对保护得相对不错的青城镇古民居建筑地做了实地的考察。因为快要过年了,古镇的街道上有很多卖年画、卖春联和卖墙花等年货的小摊。从腊月27日起到腊月29日,总共三天时间,我在青城镇政府文化馆负责人王天恩和当地农民那里做了调查,仔细了解和分析了他们的讲述,所得材料不少。关于一些调查的概念和原理,与我书本上得到的完全相反,许多问题听所未听、见所未见。我想,这里所得到的素材,值得我们研究。

其中,据我所知一些关于青城的报道多有出入,其实古民居建筑保存并不完整,相反破坏现象还时有发生。还是在近段时间,我看到一些关于青城镇的材料上说:“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是一个保存得很好的古镇,有很多整修和保护程度不同的晚清时期的历史建筑”。但从踏进青城镇的那一刻起我就觉得这一说法似乎有出入,因为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泥泞而且并不平整的土路,以及一些破败不堪的老房子和被随意修葺过的小平房。正如当地老村民刘乃会所说:“现在留下来的这些烂房子破瓦,有什么可看的,比起以前的那些简直是一些‘垃圾’”。我希望这些话不是真的,但是从现在能看到的这些民居建筑来看,它们应该在当时不是什么好的或者是最好的建筑,因为这样的古民居建筑在很多地方都随处可见。但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像青城镇这样大面积集中的古民居建筑在其他地方并不多见,尤其是在兰州市区周围。 对青城古民居建筑的破坏,更多的是在解放前夕和“_”时期发生的,当然,这种对历史破坏责任的追究在今天已没有多大的意义,但对它的回顾依然能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即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从现在的情形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古镇民居建筑的破坏实际上仍在继续,在一定程度上说甚至还在恶化。因为在经济相对发展的情况下,这些古建筑的所有者为了改善住宿条件和生活环境,便想法设法拆除或者更改一些老建筑和老建筑设施。尤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一家弟兄好几个,现在大多已到成年。因此好多家庭都面临着分家或者扩家的情形,很多家庭都不得已将这些老院子、老房子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三或者一分为更多的。一段时间以来,当地政府为了改善镇容,也可能有意无意地改除了一些老建筑或者破旧设施。由于这许多原因,无形的破坏便在所难免,并且仍会继续。

现在,政府保护古建筑的措施也开始实施,这其中政府和村民个人之间必然会产生一些矛盾和摩擦。只有在政府制定一套合理保护古建筑的措施或者体系以及合理解决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之后,青城古建筑的保护才能如愿以偿。假如按照当前中国大多数地区和小城镇发展的标准模式去发展,也许在很短的时间内,青城古镇将不复存在,由这些事实可以断定这种情形无论什么样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所以,假如这种局势不加以控制或者协调,古民居建筑将会变成和中国其他地区如出一辙的新型城镇,这在中国很多地方不乏此例。

从今天的局势来看,无论什么样的条件和理由,凡是所有对青城古建筑的破坏和变相破坏,都得无理由地停止,即使有损于当地经济的增长。只有这样,才于青城镇古建筑的保护和延续有所补益。为了阻止这种面貌的出现和加剧,我们必须得痛下决心,利用各种渠道来保护和还原本来惨遭破坏的古镇建筑。即义无反顾的选择“保护”,这种看似原始的途径。

保留下来

为什么要把青城镇的古民居建筑保留下来呢?我想这种解释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只要稍微了解一点青城古镇历史的人,都会明白这种解释在今天显得有些多余。

青城镇位于兰州市榆中县最北端的黄河南岸,距兰州市90公里,距白银市25公里。在古代属雍州,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分为36郡,当时青城属陇西郡管辖。青城雄距黄河天险,又邻近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早在汉代时,这里就为防守要冲,实行屯兵。唐代在此修筑龙沟堡。西夏时,李元昊派女婿马花麻在附近游弋,北宋为防其入侵,对龙沟堡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拓展,将旧城和新城连为一体。根据《甘肃通志》、《兰州府志》、《皋兰县志》、《榆中县志》和《金县志》记载:青城为宋代大将狄青擢秦州刺史巡边时所筑。《宋史・狄青传》也有“宝元间,元昊反,青为延州指使,以功累迁西上总领事门副使,擢秦州刺史、泾原路都总管,经略招讨使”的记载。当时成为“条城”,后代为纪念狄青,又将条城称为“青城”。

历史上的青城是以水烟为主的货物集散地。青城镇水陆交通发达,街巷依城为界,为棋盘格式,整齐有序,主次分明。主街以商铺、粮店、药店、餐馆、铁木加工铺为主,民宅则顺小巷而建。当时,北京、天津、太原等外地客商云集,所以青城四合院的风格吸收了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的样式及特点。门楼也根据不同需要分布有青砖雕花式、六柱木刻式,有的还建有木制大车门,以利于大车搬运货物进出。古青城的建设主要从明代开始,建筑特色明显考虑军事和防卫的需要。街巷依城为界为棋盘格式,整齐有序,主次分明。主街东西走向,宽阔通畅,小街巷相对窄小,顺主街对称分布。北朝河,南朝山。根据当时“环KUI制”的要求,军民一体,街道命名也带有军事属性,如齐心牌、上下牌、直街牌、三合牌、校场牌、箭道巷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防卫的退缩,主街逐渐发展为以商铺、粮店、药店、餐馆和商铺为主,而大批的烟馆则在外围。

据统计,目前,青城镇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民居建筑的古民居共有45院,其中明代建筑l院,清代建筑29院,民国建筑15院,而绝大多数是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建筑。其中完整的四合院12处,比较完整的四合院18处,残缺不全或仅有门楼的15处。主要分布在城河、青城、新民3个村。这些建筑各有特色,主要有三堂三厦、三堂五厦、三堂七厦的,也有一进二院的和一进三院的。大多数古民宅,从大门到照壁,从堂屋到厦房,从墙肘到屋檐,从门扇到窗户,处处都有精美的砖雕、木雕图案。但目前保留下来的已残缺不全。

青城的古民居从大门到照壁,从堂屋到厦房,从墙肘到房檐,从门扇到窗户,处处都有大小不一,雕刻各异的砖雕、木雕图案。这些砖木雕刻大多通过象形、会意、谐音,以及几何化的艺术表现手法雕刻而成。内容可归结为文字图案、锦绣图案、花卉图案、博古图案、祥禽瑞兽图案、人物寓言故事图案和综合题材图案七大类具有青城地方特色的图案符号。

翻开历史的扉页,我们就会发现,青城镇的古民居建筑在某种意义上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特定条件下青城这一地域内的历史和文化。在历史佐证不断消亡的今天,保护和研究它的存在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假如这些本来惨遭破坏的古镇民居建筑再遭破坏,我想青城将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青城,而将成为一出历史悲 剧的代名词。

合理开发――我的一点建议

无可辩白的是:青城镇古建筑的开发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青城镇在其他方面对经济的发展还看不出什么端倪。但通过最近几年青城镇在旅游这条路子上的探索,似乎可以看出是通过旅游来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即以历史的青城来推动青城的旅游业,然后再通过已经开展的旅游业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当然,这种发展的措施和趋势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因为只要开发就意味着机遇和风险。事实情形是,青城镇的发展只有建立在保护当地的历史建筑和当地的文化遗存基础上。不然,不管是开发“文化青城”还是“风雅青城”都将无从谈起。

现在,各级政府和各类研究机构都非常重视对青城镇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甚至已经有了卓有成效的措施。当然,这种卓有成效的措施首先取决于青城有很多已经整修和保护程度不同的晚清时期的历史建筑,并且被当地政府选定了49处进行抢救性保护、重修和用于旅游目的,其中,有46处还被镇上的居民居住。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老民宅建筑很有机会被发展成为旅游区与文化遗产的最主要的保护区和讲解地。但目前开发的主要问题是对于将要整修的房屋住户来说,存在着居民个人生活方式改变的选择程度,这种开发很可能将会改变他们的传统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许会逐渐减弱旅游者对青城的看好程度。为了增加体验古民居建筑旅游的真实度,在加强这些房屋的旅游开发时,这些古老房屋和院落的居家感和实用性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玉米堆、农具和其他日常用具对于保存这些房屋的真实感都非常重要。因此,应当鼓励所有愿意留在他们的老房子的家庭保持并且继续他们在院落中的日常生活。但必须得让这些常住居民停止对这些古建筑的损坏。因为,这种类型的旅游经历已在中国变得越来越罕见了。

在古房屋的整修和古镇街区风貌的保护中,要实施已经制定的文物保护法律和设计的指导方针,尤其是对缓冲区、视域景观和拆迁的限制。应该保证长期居民对其房屋的所有权,维护他们对其古老的家的占有。如果这些房屋没有了主人或居住者,那么旅行经历的真实感就会大为减少,甚至这些古建筑因为没有人管理和维护而趋破落,以致遭到非人为的破坏。

在维护和新建旅游设施时,这样能保证古镇的真实性。如果水、电、下水管道等设施需要埋设在石板路下面,应该考虑很容易就可以移开路面的石板,以方便将来对这些设施进行修理、更换和升级。在新建设施不得不使用水泥时,应该将这些材料进行作旧处理,使其与核心区的风格相协调,这些技术处理如:使用当地集料配水泥颜色,将纹理的光泽处理成古旧表面,用颜料等减少新水泥路面的光泽度等。任何新材料的使用,都应该采用当地的材料或使用跟原来所用材料的颜色和特征相配的材料。如果有其他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一些以前没有使用过的特殊的建筑材料,能不使用则尽量不使用。

因为我们知道只有保持一个相对绿色和相对真实的古镇,才是我们保护和开发古镇的真正初衷。

传统民居总结报告范文 第四篇

一、实习目的1、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不同风格的环境艺术设计,民居建筑,室内环境及室外环境,空间设计。

2、通过参观考察,了解古民居的建筑设计、装饰元素等,以及它的景观规划,通过学习借鉴积累并运用到以后的设计当中。

3、如何吸取民间传统的艺术特色,构建自己的艺术特质。

4、收集、积累设计资料,为以后的设计工作做准备。

二、实习内容

随着中式文化的复苏,中式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设计的灵感很多时候来源于生活,所以能够亲身体验山西民居的特色能够帮助我们在以后的设计中有更多的灵感来源,也能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最终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让自己的设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作为一个未来的设计师,我们更应该去发现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艺术造型和装饰艺术,如何去运用去开发对我们以后的设计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借着此次的山西之旅去实地感受山西民居的魅力。

山西传统民居,以其类型丰富、独具地方特色而引人注目。固有的地理环境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诸因素的影响,使得山西民居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悠久,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也颇具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山西被称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其晋商建筑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华。所以作为学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到山西考察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山西的民居中最具特色保存最为完整的就是平遥古城中的民居建筑,还有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等,因此平遥古城成了我的首选之地。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已有2700年的历史。古城占地平方公里,共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道蚰蜒巷,是完整的古城墙、古街巷、古店铺、古庙宇、古民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中轴明显,布局左右对称,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古城内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四合院民居有3797处,其中400余处保存完整,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的民居风貌,是中国明、清时期县城的活标本。在我看到古城的那一刹那,我不仅感慨万分,那是一种饱经岁月洗礼的古老却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我不仅为古城保存的这么完整感到惊讶更深深的被它的内容吸引。从跨入的那一刻起,我仿佛置身于古代汉民族的城市街道之中,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时光穿梭让我来到了明清盛世。在这里没有任何的现代建筑,全部都是中国传统的砖木结构的房屋,立柱横梁,画栋雕栏,飞檐斗拱,石礅木扉,处处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一切都保存着原汁原味的古代城市面貌。我在惊讶感慨之余不仅庆幸它没有受到战火的毁坏也没有受到现代气息的侵扰,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飞驰而过的汽车,没有杂七杂八的广告牌霓虹灯,有的只是古朴的建筑,弯弯曲曲的街道。

这次调研主要是民居,所以当然要看平遥古城的民居建筑。平遥民居的形式以四合院为主,平遥的传统四合院民居和汉民族其它地区的民居一样,在建筑布局形式和规划等级上都受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和伦理观念的影响。这些四合院多为清代所建,也有部分为明代遗存,平遥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虽然同属于北方的四合院类型,可是两者在四合院型制、建筑形式、装饰风格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区别。其地方特色突出表现在四合院房屋的建造上,其中下层砖窑洞、上层木屋合成二层楼建筑较多。平遥四合院以其鲜明的个性成为四合院家族中独具特色的一支。平遥民居院落外墙皆为灰色清水砖墙,颜色古朴单一,外观高耸封闭,布局与构造丰富多样,细部华丽精美,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凌乱,细腻而不琐碎,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平遥古民居中的正房是窑洞式民居建筑,称为锢窑,属于地上拱窑。平遥古城处于黄土高原,当地土层深厚,土质呈竖直节理不易倒塌,地下水位低,雨水少,地表层易保持较干燥的状态,这种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建造锢窑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锢窑既保持了一般窑洞冬暖夏凉的优点,同时通风、采光良好,院内排水,克服了土窑洞的缺陷。平遥锢窑的一般做法是,墙体内外各砌一皮砖中间添碎砖石,并用黄土夯实,由于边跨侧墙需抵抗侧推力,其墙体可厚达二三尺。型式正房外檐常加设木结构披檐,披檐下成为过渡空间,同时保证屋内采光。正房锢窑常为三孔或五孔,以五孔居多。锢窑顶部平台可供晾晒或休息之用,平台墁砖至排水口,屋顶上的雨水可通过窑洞两侧楼梯内的暗道经排水空至院内,正房锢窑有时建木构的二层,这在别处很少见到。由于当地盛产烟煤,民居室内都筑有火炕。平遥民居锢窑的拱券制作精良,曲线优美,技术成熟,这种成熟的拱券技术往往在住宅的其它部分多有所见,如常见的拱券大门(图-

1、图-2所示)。

图-1

图-2 在平遥古民居中,都有一些制造精美的建筑附饰物。有建在屋顶上的风水墙、风水楼、风水彩塑;有在门前建有照壁;有在门洞左右建有土地神龛、门神神龛;还有的在大门旁筑有石狮子和拴马桩、上下马石、柱础、泰山石敢当等,这些附饰物选料考究、雕刻精细,均有吉祥图案,每件附饰物无不具有含义丰富的寓意。院落中还有大量的木雕、石雕、砖雕、玉雕等,装饰元素非常精美。(图-3到图-8所示)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平遥四合院宅基多为长方形,一般外墙高大,且对外不开窗,外观封闭,显示出对外界的戒备,但内部俊秀,反映了正统的礼制思想。内院平面长宽多为2:1,而且由外院到内院,院落的宽度不断变窄,比例更显狭长。形成这种院落比例关系主要是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晋中地区属于黄土高原,风沙较大,为了避免正房被风沙直接吹拂,两厢房向院内靠近,部分遮挡正房;另外可以节约土地。由于山西植物生长期短,院内一般用方砖铺满地面而较少种植花木,这样一方面使贼人不易攀入院内,增强了安全性;另一方面不易遮挡狭窄的院落内有限的光线。平遥四合院横向联合或纵向扩展形成了多样的组合形式,归结起来一般分为串联型、并联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串联型就是院落沿轴线纵向联合,以垂花门或过厅串联起几进院落,这一类型的四合院层层递进造成一“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空间效果。通过轴线上院落形状、尺度以及建筑形体的变化表达建筑空间的内外主次,区分出建筑的等级,形成由外及内、由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的层次过度。平遥四合院落中串联型四合院最为常见。并联型是通过四合院的横向联合,形成多轴线的建筑群体。并联型四合院各院落往往不是并列放置在一起的,而是根据院落尺度、比例以及四合院周围的建筑物形体差异形成某种对比,暗示院落间的主从关系。混合型四合院多出现于大型宅院,群体组合中既有院落的串联,又有院落的并联,空间层次较为丰富,一般为富贾家宅所有。

正房是四合院里最重要的部分,院落与厢房层层递进关系的主要作用是对正房烘托和陪衬,因此正房在院落的最为宏伟,等级也最高。传统风俗讲究的“连升三级(脊)”,即由外院向内院各屋脊逐渐升高,借以表示家族昌荣,后继有人。这种风俗是当地人向往仕途、望子登科心态的集中显示。在正房屋顶有时加建风水楼或风水影壁,以求得神灵保护,反映了平遥民居处处体现“风水”的民俗特色,易学理念在平遥民间建筑中远不是添加物,而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内院坡顶的厢房与锢窑正房的高度相差无几,使正房威势不足,风水楼与风水壁增加了正房的高度,弥补了内院空间在视觉上的缺憾。

图-9

图-10

平遥四合院闻名于世,不仅因为它有作为建筑群的宏伟壮观的房屋,更主要的是因它在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上都体现了精湛的建筑技艺。窗子的格式有仿明酸枝棂丹窗,通天夹扇菱花窗,栅条窗、雕花窗、双启型和悬启型及大格窗等,各式各样,变化无穷。再从房顶上看,有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卷棚顶、平房顶等,这样形成平的、低的、高的、凸的,无脊的、有脊的、上翘的,垂弧的„„(图-

9、图-10所示),每地每处都是别有洞天,细细看来,切实让人,品味无穷。平遥民居建筑艺术价值的重要体现之一是“三雕”,也就是木雕、砖雕、石雕,这些精美的雕刻内容多为瑞兽、吉祥花果、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以此寄托种种吉祥的祈盼和祝愿,同时有些雕刻内容对晚辈还有一种警示与教化的作用。这些雕刻遵循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原则,其造型儒雅大方、庄重严谨、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其中大量采用了象征、隐喻、谐音等手法,将各种吉祥的寓意暗含于雕刻中,让人赏心悦目,品味无穷。雕刻主要还是北方风格,比较敦厚、比较粗犷,但是有些地方,也显得有南方的纤细,秀丽的地方也有,这也跟主人的修养情趣有关的。古城内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给人厚重结实的感觉。其中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微妙维肖,栩栩如生,特别是砖砌窑洞式的民宅更是具有很浓的晋派气息。其建筑实用性强,艺术品位高,以北方民居特别是晋中民居建筑风格为主,又兼有江南庭院建筑的风韵,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言,“外雄内秀”是平遥民居的特色。

实习总结:通过这次民居实地调研让我受益匪浅,我切身的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它的建筑形式、装饰元素、组合方式等独有的特色深深的吸引了我,院落模式的环境给人安全感强烈的私密性,细节处理的非常讲究,给人美的视觉感受。这次实习让我加深了对我国古民居建筑文化的认识,为我的建筑理论知识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古民居建筑的形式纵然有些许不适应现代建筑的步伐,我们在以后的设计当中应该吸收其精华,对其进行改造创新,应用到当代的建筑和建筑空间设计当中去。

北方民居建筑调查报告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北方作为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一直承担着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的职能。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民居建筑逐渐由原来的单纯居住实用性发展......

县位于平原中段北部,高原南缘,北纬34°19′36″—34°45′05″,东经108°00′13″—108°24′18″之间。由于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与渭河断裂盆地的结合部,形成南部黄土台原、中......

中国民居堂屋和土楼中国南方的住宅较紧凑,多楼房,其典型的住宅是以小面积长方形天井为中心的堂屋。这种住宅外观方正如印,且朴素简洁,在南方各省分布很广。在闽南、粤北和桂北的......

客家民居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是中国南方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古代民居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

关于中国传统民居浅析(湖南工程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1005班 郭文浪)【摘要】:中国传统建筑历史悠久,尽管朝代推移,总体而言格调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变化。传统民居布局也......

传统民居总结报告范文 第五篇

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防震减灾法和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宏观要求多,而实际操作较差,缺乏法律强制要求,全面社会缺乏防震减灾意识和知识,加之经济相对落后,我市农村民居和村镇公共设施包括中小学校抗震设防十分落后,不设防的农村民居及农村公共设施成为危害农民生命造成重大伤亡的重要隐患。当前全市人民正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加快发展。要实现科学发展,打造“三个_____”,实现追赶跨越的目标。构建和谐_____,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出发,从防震减灾的角度针对_____市实际,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尤为重要。20xx年5·12汶川级大地震给我们留下了血的教训,逐步提高农村抗震能力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现状

_____是一个人口610万,面积万平方公里的农业大市,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经济欠发达。_____市地处郯庐断裂带和扬铜地震带交汇处,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20xx年九江级地震,虽然震级不大,烈度不高,但对震中当地广大农村民居却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死亡的12人均系农村民居倒塌造成。经调研,_____市大部分农村民居没有设防,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1、抗震性能好的钢混结构较少。至20xx年全市农村现有万户,拥有1户住宅的万户,2处住宅的万户。住房类型主要为楼房,楼房万户,平房万户,平均每户面积为㎡。住宅主要为砖木和砖混结构。砖混结构万户,占,砖木结构万户,占。钢筋混凝土结构万户,占,其它万户,占。

2、我市相当大部分住宅基础处理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有的房屋尽管选在开阔平坦、土质坚硬均匀的场地上,但对基础的处理不符合抗震要求。如有的在打过夯的地面上直接往上垒墙;有的即使挖地漕也不按设计规范要求处理基础,抗震性能仍较差。

3、大部分房屋选用的建材质量不合格。在调查的所有砖木结构房屋中,大部分砌墙体用砂浆不符合要求,有的用石灰掺土代替砂浆,有的砂浆配比不符合要求,有一部分房屋选用旧砖、劣质砖或新旧砖混杂砌墙,使墙体强度明显降低。有的用旧木材或已经腐朽变质的木材做梁柱,地震时房屋容易产生局部失稳而倒塌。

4、大部分住宅的设计或施工不太合理。譬如,房屋高度与宽度之比不符合抗震要求,抗震横墙的间距与房屋的类别不相匹配,房屋各个构件之间缺少可靠的连结,整体性差。有的砖混房屋尽管设计了圈梁、构造柱,但由于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符合要求,也达不到抗设防的要求。在被调查的房屋中,还有一部分旧砖木结构或土墙房屋年久失修,有的出现地基下陷、墙体裂缝、屋顶塌陷。据调查,这些危房目前大部分还在被利用,或住人或存放物品和牲畜。这类房屋如果遇到中强地震就会墙倒屋塌,将造成大量的人员和牲畜伤亡。

二、原因

导致目前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广大农民的防震减灾意识不强,农村住宅防震、抗震知识贫乏。他们在建房时往往只考虑美观、气派、宽敞、舒适,而不考虑抗震因素。有的盲目攀比,建设的房屋太高、太宽。有的设计不合理,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导致一部分住宅存有安全隐患。

2、我市大部分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收入偏低,经济不宽裕。他们在建房时只追求面积,不讲求质量。施工工匠没有经正规培训,同时在采购建筑材料时,贪图便宜,购买了一些假冒伪劣建筑材料。

3、村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制定抗震设防专业规划,没有法律强制要求。由于某种原因村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农村住宅常把划分的宅基建满,左邻右舍靠得很近,破坏性地震时往往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由于有的村镇没有编制抗震设防专业规划,没有按照防震减灾有关法律对村镇建设作出强制要求,导致在村镇建设中没有选择抗震有利地段,没有避开发震断层和易造成滑坡、塌陷、液化地段,没有充分考虑房屋间距和道路设置、避震疏散、救灾等因素,使村镇建设存有很大的抗震隐患。

三、对策与措施

为提高我市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结合我市实际,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1、专家参与农村民居设计

组织专家进行抗震性能房屋建设论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下各种结构类型,给出当地群众经济上易接受的抗震技术措施和指导性建议。通过编制地区性房屋抗震技术标准和抗震构造图集的形式,指导村镇房屋的建造,提高村镇房屋的综合抗震能力,减少地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采取可行的抗震加固方案

根据不同地区房屋结构特点及其抗震薄弱环节,采取工程措施有规模有系统地提高民房的抗震设防能力。对已 建成的建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依法进行了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3、村镇建设要合理规划

将农村抗震设防管理与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做到每个乡镇都要制定村镇建设抗震减灾规划,并严格按规划要求建设。在村镇建设中选择抗震有利地段,避开发震断层和易造成滑坡、塌陷、液化地段,充分考虑房屋间距和道路设置、避震疏散、救灾等因素,可将震害损失大大降低。

4、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及普及工作

一是要采用科学、灵活、及时有效的宣传方式,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将农村住宅建设防震抗震知识普及到乡(镇)、村庄和农户,使广大农民把建设安全农居变为维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自觉行动。二是指导村民建房前进行抗震设计,选择规则、稳固、延性好的构造屋型;三是对施工人员进行短期集中培训。培训形式除采取集中讲授外,还可以实地参观已建成或在建的抗震民居;四是加强对技术的指导和服务使新建、改建、扩建民房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5、推广典型,逐步推进地震安全农居工程

可采取“农民自愿、适当补助”的原则,结合我市新农村建设移民建镇和推动农村房屋建设中抗震设防工作,政府拿出一部分补贴,组织实施“地震安全民居工程”,通过示范工程建设,总结、筛选、提炼出已有的一些切实有效的房屋抗震技术及措施,引导广大农民建造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并以点带面,使_____市的农村住宅抗震设防程度大大提高,农民抗震设防意识明显增强。

6、加强对村镇建设项目抗震设防的指导和管理,突出政府在抗震设防中的管理力度

结合我市实际,应组织由地震、建设、土地等部门制订地方性文件,引导农村民居进行抗震建设,同时组成检查组,定期对村民盖房进行检查指导,对发现农村民居建设存在的所有问题,都要及时引导、纠正,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工程监理单位要深入村镇,加强对施工安全过程监理,以确保民房抗震措施的落实。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不仅在技术上是有效的,而且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比较适合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只要切实采取了以上措施,就一定能大大提高广大农村民居的抗震性能,就一定能减轻震害损失,真正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传统民居总结报告范文 第六篇

北方民居建筑调查报告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北方作为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一直承担着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的职能。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民居建筑逐渐由原来的单纯居住实用性发展到了居住实用与艺术性并举的过程,北方民居由此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迎来了发展的顶峰。

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大地气候相对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相对平整,乡土材料相对单一,民间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民风也比南方纯朴、憨厚、粗犷。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乡土建筑材料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制约,使得北方各地民居普遍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

北方地大广袤,山河壮美,人口相对稀疏,故聚落选址常在平坦地段,大多数属于平原型的构成。地段的宽松和地形的平整为村落和宅院的规整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同一地区的乡土建筑形式分外统一,加上气候寒冷,需要充足的日照,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这使得北方单体建筑平房和合院住宅的总体布局多呈定型的格式,端正的方位,划一的标高,均匀的分布,整齐的排列。宅院的内部构成多为离散型,这是为取得充足的日照,宅第的宽松也为拉开距离准备了条件。气候越寒冷用地越宽松,这种离散式的程度愈明显。不难看出,毗连型的构成是在宅第上满铺成片的房屋,中庭和边角留出一口口尺度不大的、供通风采光的天井,结合不规则的地段因地制宜组合成灵活多变的空间和错落有致的外观。而离散型的布局,使各栋单体建筑相对独立,呈现一进进规则的庭院和一栋栋定型的宅屋。这里的空间比较刻板、平淡,这里的房屋都是硬山、悬山的统一定式,既缺乏顺依地形的高低错落变化,也缺乏诸如南方的风火墙之类的建筑轮廓变化。宅院的临街立面也很朴实,通常显现的都是大片平素的院墙或倒座房的后檐墙,全靠大门和门楼不同规格的制式和不同程度的修饰,以取得宅舍不同风采的门面。

北方地区也并非都是平原型的聚落,广阔的黄土地带,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变化万千。分布在这里的窑洞群落,或是顺着梁峁沟壑的等高线布置,或是潜隐在大片的土塬之下,他们依山沿沟,层层叠叠,自由参差的高低起伏。由于窑洞自身不显建筑的体量,他们都是最大限度地融入黄土大地,统一在黄土质感和黄土色彩之中。这里的高低起伏带来的不是南方特色的轻叠灵巧,仍然是北方风韵的古朴粗犷。

在建筑体型上,建筑空间被厚重的实体所枷锁,并受到构架性能和采暖设施的牵制,导致建筑单体体量规整,体态敦厚。

总的来说,北方民居体现了其对地理条件的适应性,这反映了物质对于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在交通、通信不发达的古代,人与人之间缺乏联系,这就形成了不同民族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北方民居总体可分为3类,一种是以老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等级观念森严的建筑风格,另一种是黄土高原上依地理条件而出现的窑洞建筑,第三种是以华北平原地区由于特定历史条件而形成的大型宅院建筑。

一、四合院建筑艺术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侧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

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北京菊儿胡同——设计师

吴良镛

层内方砖墁地,青石作阶。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话,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不建南房。

四合院里最重要的房间就是正房。正房就是北房,也称上房或主房。由于祖宗牌位及堂屋设在正房的中间,所以正房在全宅中所处的地位最高,正房的开间、进深和高度等方面在尺度上都大于其他房间。正房的开间一般为三间,中间一间为祖堂,东侧的次间住祖父母,西侧的次间住父母,而且老房子正房左边(东边)的次间、稍间比右边(西边)的略大,这是受“左为上”传统习俗影响的结果。

二、窑洞建筑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我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广 窑洞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传统的窑洞空间从外观上看是圆拱形,虽然很普通,但是在单调的黄土为背景的情况下,圆弧形更显得轻巧而活泼,这种源自自然的形式,不仅体现了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理念,同时更重要的是门洞处高高的圆拱加上高窗,在冬天的时候可以使阳光进一步深入到窑洞的内

侧,从而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辐射,而内部空间也因为是拱形的,加大了内部的竖向空间,使人们感觉开敞舒适。刘加平先生曾经这样评价窑洞建筑:窑洞冬暖夏凉,住着舒适,节能,同时传统的空间又渗透着与自然的和谐,朴素的外观在建筑美学上也是别具匠心。

三、宅院建筑 在古代,晋商的广泛活动,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掀起了回乡建宅的高潮。

宅院一般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栓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布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正院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北方文化孕育了善良淳朴的北方人民,北方人民将自己优秀的精神品质融汇到建筑中去。深入体味北方建筑,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升华,沐浴在醇美精神清香中,我们能更好的欣赏建筑以及它带来的美的享受。

传统民居总结报告范文 第七篇

土家古村落古民居价值内涵探析

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缄默的时候,而它还在说话。土家古村落、古民居不但是土家优秀的文化遗产,而且还是土家族文化的承载体。境内有以里耶战国古城、秦简为主的历史文化,湘鄂川黔红色革命史为主的红色文化,土家文化为主的民族民间文化三大主流文化。土家古村落(民居)作为三大主流文化的承载体、综合体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土家古村落(民居)文化。

由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语言方式和宗教信仰的影响,龙山的土家古村落(民居)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传统。笔者近十年来通过对武陵山区民居的考察、关注,发现龙山的土家民居从选址规划、组合布局、营造法式(工艺)、外观形制、细部装饰、称谓名称等方面都与武陵山区其它地域的民居不同,具有自己独特的风貌风格,具有唯一性。20_年1月25日,浙江省古建筑设计院章忠民高级工程师在测绘兴隆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省政府旧址时就误认为三合水结构、两头转角的土家转角楼为古时达官贵人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这么说,在江南其它地区“干栏式”建筑群中是无法找到与龙山土家民居外观形制雷同的建筑形式。

龙山的土家古村落(民居)主要分布在里耶、苗儿滩、靛房、他沙、洗车、贾市、桂塘、红岩、召市、茨岩等乡镇,其中以里耶古街区、长春古村寨、捞车古村寨、贾市古街区、巴沙湖古村寨、兔吐坪古村寨、托利湖古村寨、召市古街区、二厅岩古村寨、树比冲天楼、天桥刘家大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群、高平周氏民居群落等古村落、古民居为龙山土家古村落、古民居的典型代表。它们中的一些古村落已被许多大学作为了民俗学研究基地、实习基地和民俗田野工作站。如捞车古村寨、冉家寨古村寨等。

总的说来,土家民居在规划选址、组合布局、彩绘装饰上无不体现了土家人的命理思想、审美范式、工艺特性和民俗学意义,把“道法自然”和运自然为我用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土家古村落、古民居作为优秀的文化遗产资源有着完整的价值系统。一是土家古村落、古民居的历史价值。土家古村落、古民居是在土家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形的,所以它首先具备了历史价值。土家古村落、古民居是土家族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见证土家历史的实物证据。因为透过土家古村落、古民居可以看到它产生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建筑技术水平,以及当时的文化艺术成就、文艺特征、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情况。这些情况无一不在土家古民居的选址规划、空间布局、细部装饰及其信仰系统中得以体现。

二是土家古村落、古民居的艺术价值。土家古民居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细

部装饰上。土家民居的细部装饰以雕刻、彩绘和结构布局为主。土家雕刻包括石雕和木雕,技法主要有浮雕的镂空雕两种。土家彩绘以红、黄、绿、青、黑颜色为主。雕刻和彩绘的内容是以历史典故、生活情节、梅兰竹菊、花鸟虫鱼、琴棋书画为题材的。细部装饰的主要对象为墙、窗、门、梁、柱、旗、天花板、屋脊、朝门等部位。这些雕刻、彩绘和结构布局使土家民居获得优美的造型,精巧的制作工艺和色彩的运用使土家古民居的艺术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它们也反映了土家古民居产生历史时段的艺术风格、工艺技术水平和审美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土家民居中的艺术作品是土家民间艺人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所蕴涵的工艺制作经验值得今人参考借鉴。它们所具有的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将永远为人们所欣赏和赞叹。

三是土家古村落、古民居的工艺价值。“山歌好唱难起头,木匠难起转角楼,岩匠难打岩狮子,铁匠难滚铁绣球”。土家古民居建造工艺包括选材、锄料加工、画墨、凿眼、清枋、号字、排扇、起扇、砍梁、上梁、钉椽皮、上瓦、装屋等工艺。另外,瓦和磉磴岩的制作和细部装饰工艺也非常精湛、考究。特色建筑土家转角楼、四水屋屋面的转角衔接工艺和树比冲天楼空中“八卦”形排水体系是建筑技术中的一绝,让专家们叹为观止。这是土家先人为我国建筑科学所作出的贡献。另外,土家凉亭桥、土家耶搓(神堂)的建筑形制也都为今人研究土家建筑提供了实物证据。

四是土家古村落、古民居的民俗学价值。“千斤朝门四两屋”、“八字朝门向南开,有礼无钱莫进来”。土家古村落、古民居是土家民俗的容器、载体。许多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文化正是通过土家古村落、古民居而得到传承的。如今,这些保存完好的土家古村落、古民居中每天都上演着原始古朴的土家民俗:语言、生产商贸、衣食住行、社会家庭、人生礼仪、节日喜庆等等,它们完整体现了土家人的价值追求、信仰体系、道德观念。因此,它们是研究土家民俗最理想的场所,是开展民俗学田野考察、采风的最佳去处。

“虽由人造,宛自天开”。土家古村落、古民居是一部土家建筑的实物史,对于研究古代土家民居布局、艺术造型、民族风格传统和建筑材料、结构、施工及相关工艺技术都是可靠的实物资料,从布局、材料、施工、艺术装饰、传统风格方面为今人设计、创作新的建筑作品提供数据参数和重要参考。湖南土家古村落古民居亟待加强保护

土家古村落、古民居不但是土家优秀的文化遗产,而且还是土家族文化的载体。日前,湖南有关部门对龙山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独具历史风貌的土家古村落(民居)展开了调查。

土家古村落概述

由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语言方式和宗教信仰的影响,龙山的土家古村落(民居)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传统。笔者近7年来对武陵山区,特别是鄂西、渝西、黔东南、川北等地区民居的考察、关注,发现龙山的土家民居从选址规划、组合布局、营造法式(工艺)、外观形制、细部装饰、称谓名称等方面都与武陵山区其他地域的民居不同,具有自己独特的风貌风格,具有唯一性。可以说,在江南其他地区“干栏式”建筑群中无法找到与龙山土家民居外观形制雷同的建筑形式。

龙山的土家古村落(民居)主要分布在里耶、苗儿滩等乡镇,其中以里耶古街区、长春古村寨、捞车古村寨、贾市古街区、巴沙湖古村寨等为龙山土家古村落、古民居的典型代表。它们中的一些古村落已被许多大学作为民俗学研究基地、实习基地和民俗田野工作站。

土家古民居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细部装饰上,其细部装饰以雕刻、彩绘和结构布局为主。土家雕刻包括石雕和木雕,技法主要有浮雕和镂空雕两种。土家彩绘以红、黄、绿、青、黑颜色为主。雕刻和彩绘的内容是以历史典故、生活情节、梅兰竹菊、花鸟虫鱼、琴棋书画为题材。细部装饰的主要对象为墙、窗、门、梁、柱、旗、天花板、屋脊、朝门等部位。这些雕刻、彩绘和结构布局使土家民居获得优美的造型;精巧的制作工艺和色彩的运用,使土家古民居的艺术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它们也反映了土家古民居产生历史时段的艺术风格、工艺技术水平和审美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山歌好唱难起头,木匠难起转角楼,岩匠难打岩狮子,铁匠难滚铁绣球”。土家古民居建造工艺包括选材、画墨、凿眼、排扇、起扇等工艺。特色建筑土家转角楼、四水屋屋面的转角衔接工艺是建筑技术中的一绝,让专家们叹为观止。

“千斤朝门四两屋”“八字朝门向南开,有礼无钱莫进来”。土家古村落、古民居是土家族风俗的容器、载体。许多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文化正是通过土家古村落、古民居而得到传承的。如今,这些保存完好的土家古村落、古民居中每天都上演着原始古朴的土家民俗:语言、生产商贸、衣食住行、社会家庭、人生礼仪、节日喜庆等,它们完整体现了土家人的价值追求、信仰体系、道德观念。因此,它们是研究土家民俗最理想的场所,是开展民俗学田野考察、采风的最佳去处。

土家古村落存在问题揭示

土家古村落、古民居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是土家族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这些古村落、古民居有的保存完好,风格传统均在,有的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破损严重。

认识不足,建设失位。在小城镇和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中,由于建设者、开发者对土家民居历史形制和外观结构缺乏认识,对特色土家民居建筑形式缺少了解,导致拆土家特色民居建筑的现象时有发生,挖掉被人们踩得溜光、保存着历史痕迹的青石板重新铺制的行为也不鲜见。

民居产权共有,保护意识缺乏。调查发现,保存经年的土家古民居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的生存状况。大多数土家古民居产权归属家族共有,其内住户、人口众多。虽为同宗血脉,但对土家民居价值的认识存在偏差,加上保护意识的缺乏,在古民居内封门、堵窗、打洞、装修、砌墙等乱拆乱建、乱修乱挖的行为时有发生,土家民居风格传统损毁严重。

保护管理机制尚未启动,土家古民居生态、生存环境濒危。保护土家古村落、古民居在决策上尚未引起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只是位于各级政府文化旅游开发区的古村落、古民居进入决策视野,但也不是主要内容,只是作为附属部分起帮衬作用。决策上的随机性,让土家古村落、古民居难以进入政府建设规控或遗产保护范围。由于土家古村落、古民居保护管

理的长效机制难以形成,最终导致了无管理机构、无保护经费、无管理人员、无保护措施的“四无”局面的形成。

调研不够深入,保护管理依据不足。龙山的古村落、古民居作为土家人创造的遗产资源,其中蕴涵的厚重的物质、非物质文化尚未得到抢救、挖掘。调查显示,龙山具有代表性、经典的土家古村落、古民居目前尚无一种能全面、系统反映土家古村情况的推介材料和专著文献,理论认定尚属空白,有待于有识之士去全面地调查、研究和揭示。

加强对古民居的保护管理

在保护管理土家古村落、古民居这个问题上,首先必须明确保护土家古村落、古民居要保护什么的问题。

第一要保护古村落历史遗存。古村落历史遗存包括古村、古民居、山水风景、历史遗址。它们是古村落的标志,必须首先保护。第二要保护古村落的风貌、自然环境、民居风格。民居风格包括民居的高度、体量、色彩、外观形式等。第三要保护古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有价值、有特色的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服饰、工艺、民俗、饮食等。

另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围绕土家古村选取试点村,以此来推动土家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管理工作。规划、建设必须根据古村落的历史特点来确定古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土家古村落中的古迹、风景名胜、古树名木、卵石岩板路、古民居等古村落具体的文化标志,除了对其本身要严加保护外,还要对其所处的环境进行保护。

传统民居总结报告范文 第八篇

县位于平原中段北部,高原南缘,北纬34°19′36″—34°45′05″,东经108°00′13″—108°24′18″之间。由于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与渭河断裂盆地的结合部,形成南部黄土台原、中部带状平原、北部丘陵沟壑三个地形地貌。全县辖8乡12镇、256个行政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人。按照省、市地震

局的安排,6月16日到7月10日,我们对全县110个行政村的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法

为了搞好这次全县的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调查工作,县政府召开各乡镇长和地震应急负责人参加的专门会议,安排部署这项工作。要求各乡镇要有专人负责,成立3—5人的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情况调查领导小组。县科技局地震办10人,分3个调查小组逐乡镇开展工作。调查方法是县调查组和各乡镇调查人员分组,进村入户现场调查,所调查村子,做到每户必进。调查的内容包括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窑洞等结构类型房屋的间数、面积,所居住的人数、建设年代、抗震设防的措施及房屋现状等。

二、调查情况及分析

(一)房屋的结构类型

我们对调查的110个行政村,以村为单位,并对各种类型结构房屋的间数进行了统计(见表一)。

从表一统计的的调查情况看,县这次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调查共涉及48129户,总计调查各类房屋万间,其中砖混结构房屋万间,占,砖木结构房屋78958间,占,土木结构房屋48935间,占,土坯房12148间,占,土窑洞4487孔,占。

表一:各种类型结构房屋的间数统计表

房屋结构砖混房砖木房土木房土坯房土窑洞合计

间数(间)******

户数(户)17904***48234248129

备注砖混和砖木结构的房屋有2层以上的共计25603间

砖混和砖木结构的房屋有2层及2层以上的共计万间。其中砖混结构房屋23625间,占砖混结构房屋的比例达。从以上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全县农村民居以砖混和砖木结构房屋为主。

(二)、房屋的建设年代

1.砖混结构房屋

我们对全县农村民居中砖混结构房屋按建设年代进行了统计(见表二)。全县砖混结构房屋共计调查万间,其中八十年代以前建设的544间,占,八十年代建设的4060间,占,九十年代建设的14603间,占,至建设的37072间,占,以后建设的37788间,占。

表二:砖混结(来源:好范文 )构房屋建设年代统计表

建筑年代80年以前80年代90年代-以后

间数(间)***7237788

占%通过我们分析认为:砖混结构房屋始建于八十年代、建筑兴盛于九十年代,持续高速发展于以后,成为我县农村民居的主要结构类型。

2.砖木结构房屋

我们对全县农村民居中的砖木结构类型房屋按建设年代进行了统计(见表三)。全县砖木结构房屋共计调查78958间,其中八十年代以前建设的2384间,占,八十年代建设的_2间,占,九十年代建设的37922间,占,至建设的13143间,占,以后建设的5617间,占。

表三:砖木结构房屋建设年代统计表

建筑年代80年以前80年代90年代-以后

间数(间)***31435617

占%从表三可以看出:全县砖木结构房屋在九十年代是建设的高峰期,以后还有一定数量的建设。

3.土木结构房屋

我们对全县土木结构类型的农村民居按建设年代进行了统计(见表四)。全县土木结构房屋共计调查48935间,在全县所调查的农村民居中占,其中八十年代以前建设的29431间,占,八十年代13775间,占,九十年代5008间,占。

表四:土木结构房屋建设年代统计表

建筑年代80年以前80年代90年代-以后

间数(间)29431***62

5占%从

表四可以看出:土木结构的房屋主要建设于八十年代及八十年代以前,从九十年代就退出了我县农村民居的历史舞台。

4.土坯结构房屋

我们对全县土坯结构类型的农村民居按建设年代进行了统计,全县土坯结构房屋共计调查12148间,在全县所调查的农村民居中占,其中八十年代以前建设的8953间,占,八十年代以后建设的3195间,占。

5、土窑洞

八十年代以前建设的土窑洞还有4487孔,占全县所调查农村民居的。

(三)、抗震措施

全县所有调查的各类结构的房屋建设时都采取了地基夯实的抗震措施。另外,我们对全县砖混结构类型的农村民居按抗震措施的采用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五)。全县所调查的砖混结构房屋有底圈梁的有35766间,占,有构造柱的4226间,占,采取强体拉接筋措施的14176间,占,有顶圈梁的10643间,占,采取楼顶现浇措施的5707间,占。

表五:砖混结构类型房屋抗震措施统计表

抗震措施底圈梁构造柱强体拉接筋顶圈梁楼顶现浇

间数(间)35766422614***7

占%从表五可以看出:全县农村民居建设采取了一定的抗震设防措施,采取打底圈梁措施的比例较高,达,但有构造柱的仅占,有顶圈梁的占,楼顶现浇仅占,比例都很低。说明群众有一定的抗震设防意识,但抗震设防意识不强。通过我们调查,南中部灌区民居抗震措施在底圈梁、构造柱、墙体拉接筋、顶圈梁方面都大大高于北部旱塬区,反映了我县北部与南部的社会经济差异。

(四)、房屋的现状

我们对全县各种结构类型的农村民居的完好现状进行了统计(见表六)。全县砖混结构房屋完好的90132间,完好率为,有开裂、腐蚀、歪闪、变形、不均匀沉降的3944间,占;砖木结构房屋完好的73486间,占全县砖木结构房屋78958间的,有开裂、腐蚀、歪闪、变形、不均匀沉降的5742间,占;土木结构房屋完好的30927间,占全县土木结构房屋48935间的,有开裂、腐蚀、歪闪、变形、不均匀沉降的18008间,占。土坯结构房屋完好的5299间,占全县土坯结构房屋12148间的,有开裂、腐蚀、歪闪、变形、不均匀沉降的6849间,占;土窑洞完好的2870孔,占全县土窑洞4487孔的64%,有开裂、腐蚀、歪闪、变形、不均匀沉降的1617孔,占36%。

表六:各类房屋结构现状统计表

房屋类型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土坯房土窑洞

结构完好(间)90***2752992870

其他39445472***17

三、建议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再次以血的教训警示我们,农村民居是防震减灾的薄弱区,是地震灾害的重灾区。4月24日,我省石泉级地震小震成灾,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充分反映了我省农村民居抗震能力低的问题。在目前世界地震预报不过关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抗震设防措施,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最有效选择。结合这次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调查的情况,我们建议:

(一)加强政府对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的领导,把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

首先是各级政府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问题,把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工作提高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和贯彻落实《_防震减灾法》的高度来狠抓落实。其次,要把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考核指标体系,与新农村建设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验收。第三,在工作部署上,要调动建设、土地、科技、民政等部门及乡镇政府的力量,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的服务和管理,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开展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的宣传引导和管理工作。

这次调查的情况说明我县农村民居采取了一定的抗震设防措施,但农民群众的抗震设防意识并不强,多数群众不知道我县处在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存在着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危险,抱着侥幸的心理。因此,一定要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农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新修订的《_防震减灾法》已经赋予了县人民政府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的权利,县政府应该依法开展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

(三)建设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农村民居,必须抓住农村民居抗震设计图纸这个中心环节。

建设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农村民居包括选址、抗震设计、抗震施工、抗震材料的选择四个环节,其中抗震设计是中心环节,抓住了这个环节也就抓住了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的中心。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广大农民群众都迫切需要适合当地户型结构的、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设计图纸。省建设厅也设计和公布了一批农村民居图集,但户型结构不符合我县当地群众的建筑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在实际推广中不被群众所接受。我们也和城建等有关部门就此问题进行过沟通,一是设计部门认为设计农村民居麻烦,而且不赚钱;二是他们也没有这项专项费用来搞设计。从而使农村民居抗震设计成为难点和关键点。

建议各级政府拿出专项资金,聘请专业的建筑设计人员,深入到农村,通过调查了解农村群众经济实用的户型、结构特点,再根据这些户型结构特点,将抗震设防措施加进来,从而设计出符合我县农村民居户型结构特点,且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农村民居图集,并免费发放给农民,让农民群众选择。

传统民居总结报告范文 第九篇

一、选题背景

随着广西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选择来到这个山清水秀之地一览山水胜境。可是,我们广西能向外界展示的难道仅仅是山水风光吗?少数民族聚居的广西,更有各民族各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值得我们向世人展示。因此,为了宣传广西特色文化,使广西民居得到更多的关注、保护、传承,同时使我们自己对家乡的文化更加了解,并在丰富自己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研究、实践能力,我们选择了广西传统民居这一主题开展项目研究。

关于该选题,我们反复论证,不断寻找切入点,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广西传统民居对我们来讲还是有点大,走遍广西的代表性传统民居困难颇多,因此最终我们将选题界定在桂北传统

推荐阅读: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范文正文22篇

团员评议为合格的范文(共8篇)

科技范文三百字初中(实用27篇)

借调工作鉴定材料总结范文40篇

安全文明施工情况范文(通用29篇)

高品质活动策划方案范文(优选40篇)

标签: 总结报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