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诗籍序言范文1
说实话,谈起君才的诗,我有些害怕。一是怕自己愚钝,误会了他和他的诗;二是怕“代沟”作祟,让君才和我互相误会。从很大程度上讲,解读诗歌等于冒险。但既然说到“内容和形式”,不归于文本,肯定是万万不能的。
那就先说内容吧。
我以为,君才诗歌的第一个关键词是“思考”。有人问过我,“青春到底是什么?”我想来想去,最后告诉他:“青春就是亢奋和迷茫的‘杂交水稻’。”亢奋缘于生理,而迷茫则归于心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样的追问不是哲学家的专属,也是每一个人的权利,诗人当然概莫能外。君才曾在一篇散文《生命本来没有名字》里说,“我们是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也会因为一些不可知的原因而离开这个世界”,“轻与重,追逐与归隐,进与退,无外乎都是生命的一个过程”。在这本诗集的“人间世”一辑里,我很容易就发现了“理由”、“不知所措”、“荒芜”、“痕迹”、“生活”、“呼喊”、“什么”、“为什么”之类的词汇。这些词汇说明什么?说明在诗人君才这里,诗歌并非简单的宣泄,而是清理。问生命是清理人生路途上的“褶皱”,过人世则是清理人生思路上的“喧哗”;寄望于通过“简单”和“朴素”,找寻存在的意义。很显然,这样的找寻高于痛哭流涕、哀鸿遍野,却又低于沉默。所以诗人总在困顿中,总在不自信中,总在不满中。“我看到生活广袤的土地/而自己却站在边缘/不知所措”(《不知所措》),“我要在这个冬天过蚂蚁一样的生活”(《像蚂蚁一样生活》),“我跌倒在一个伤心的词汇里/我看见天空也暗下来/这多么像我荒芜的思想/那些遗落在墙角的树枝/让我若有所思”(《荒芜(二)》),就是君才思考留下的“痕迹”,同时也是君才不同于诸多“80后”“呐喊派”诗人的地方。“诗歌是沉静的艺术”,我认为在写作之初,君才就有意无意地走在了如此“广袤”而诗意的土地上。
君才诗歌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回忆”。回忆是青春在思考中的一种方式,通过回瞰刚刚过去的生活和稍远一点的故乡,诗人完成一种建构,找到了追问之后的一块栖息地。回忆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青春,二是故乡。在君才看来,“青春”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动词”,爱着,闷着,忧伤着,欢愉着,乱着。君才在中学教书,在一首写给学生的诗中,他“用尽所有的爱和悲悯/在黑板上写下:/青春无殇”(《青春乱》),其实也是在给自己的青春写下结论。这个结论首先建基于他对亲历过的爱情的回忆。假设人生没有爱情,那假设本身就已失去了意义。“这是我们无法预料的/群山被大雪覆盖,一夜之间雪落白发/月光照进睡眠,白银偷盗时光/在假装的幸福里等待结局——//其实,我们无须等待/结局已经写好。把昨天还给时间/把现在交给永远/多年之后的某一天/你将自然出现”(《无须等待》),这大致可以被看作君才的爱情观吧。爱在宿命里,爱在不知。“想一个人,默默的想/想到泪流满面/想到不成样子”(《想一个人》),在这一点上,诗人和俗人高度一致,诗人用大俗演绎了终极意义上的大雅。同样的热烈,同样的羞涩,同样的失落,同样的憧憬,当然,诗人也和所有人一样,在现实中把爱情还给现实,还给生活。关上君才的诗集很久了,我依然能够听见他好听的中音在盘旋:“写给你的信像水一样漫向你/高过黄昏的夜色//你是否还记得其中的一句:/2050年,我在枣子岚垭大街等你”这样的爱情相当自然,免却了诗人模样的所谓浪漫,也免却了无限放大的爱情“决定论”。我特别喜欢君才在诗中的这种态度,所以我相信他的爱情人生一定具备真正的诗意。
把故乡当作自己的第二个情人,这不是我的发明,也不是君才的,这是普天下所有人的“通病”。“风”是故乡留给君才的一个记号,是他乡恋的全部语言。风弯曲地吹过来,乡村电影放映着童年,土豆、红薯以及家乡的口音,我心怀天下,我的妹妹名叫葵花,当一个人开始变老,人生就好像是一段插叙……我发现,把这些含着体温的分行文字连缀起来,诗人的痛苦与幸福正好痛快地缠绕在指间,“一个人伫立在风中/最好背向风/风会带走许多语言”(《风弯曲地吹过来》)这就是诗人君才的收获,我发现他对于故乡的情感是“浅灰色”的,朦胧中亮着大睁的眼,而清晨的露水里,同时也沾染着些许昨夜的尘土——故乡仅仅用于怀想,从此不再久久停留——与我们的经历高度一致,故乡的命运,其实就是人生的曾经,是我们终生不曾抵达的梦境。
内容的背后,形式拥有更宽广的“舞台”。
君才诗歌的第三个关键词是“简单”,这个词是内容,同时也是形式。“一根烟的燃烧/就是我一生孤独的飞行/我向远方飞行,随烟雾缭绕/浮云遮住了望眼/天空很近/海洋很远/我远离自己/或者,我在自己的附近”(《一根烟的燃烧》),人生其实就是如此“简单”,寥寥数语,君才让我们看到了“远”和“近”,看到了起点和终点。在我看来,最优美的诗歌语言,应该是有质感的那些字词,有节奏的那些句子,以及有距离的那些意象。那些字词、句子、意象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首首诗,诗的主题叫“简单”。我确信,从操作层面上探视,君才写诗用的一定是“减法”。这里边自有生活的“辩证法”,年龄递增,诗作数量递减;生命的恐慌递增,长句子递减;人世的无奈递增,入诗的意象递减;想说的递增,说出的递减;唠叨递增,意义递减。
“坐在九月的嘉陵江畔,我几乎看到家园的落日”(《嘉陵江畔》),“我的寒冷是你荒凉的额头,带有不可告知的余温”(《安魂曲》),“生活会用雨水祈祷的力量把我们用旧”(《世界就是一面镜子》),“有时,不是我们忘记过去,而是过去忘记我们”(《博尔赫斯和我》),“我看见某种缓慢的速度/身体里的灯开始灰暗”(《某个下午,我看见……》)……在阒寂无声的夜晚,我常常被这些悲凉的句子击中,内心深处的震颤还夹带着冷汗,有几次,我清楚地看见,那几滴冰冷的泪水同样阒寂无声地划过了我的脸颊,每一滴都长着好看的“眼睫毛”,由不得人不发出长长的惊叹——
诗歌,天生的“尤物”,她一举手,所有左拥右抱的妄想都已达成,包括作为少数的以泪洗面和作为多数的冷若冰霜。这就是青年诗人余君才和他的《温暖的尘世》所给予我们的力量。
20_年7月20日于重庆师大
经典的诗籍序言范文2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第二自然段。
2、鉴赏这首诗歌。
3、理清全文脉络(三次弹奏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4、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大家是否喜欢中国的古音乐?
音乐是中国的国粹,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琵琶演奏曲《霓裳》。
我们从这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到了中国古典的音乐美。
今天我们不仅欣赏音乐,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一篇与音乐有关的古典
诗歌。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听录音
三、自由读课文
文题全解:
经典的诗籍序言范文3
从古至今,诗词浩繁至圣录三百以为祖,三曹称雄,李太白登仙,十年青楼扬州不变屈子唱九歌而传世,两谢并立,杜子美化圣,一点灵犀凤翼无双柳三变感易安婉约同和,文英观国念调漫苏东坡幸稼轩豪情相继,孝祥克庄放。
虞美人·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关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旁,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扬,夕阳。
中岁为学究先生,壮岁教学长校投笔务农悬壶问诊,暮齿入中华诗词学会长沙岳麓诗社吉林长白山诗社虽坎坷经历,而胸怀日阔,兴时感事,写物抒情,良非虚荣也江老曾有夕阳明吟集草庵敝帚集草庵嘤鸣。
古诗集的话,文言文好些,现代诗集话说的有文采就成了最好和诗集内容感觉相同举例1以下这个是古韵类的给自己小组写的序言兰亭集序也可以参考按今年 月,我们小组作了本诗集,本人不才,受众小组成员之托。
诗歌,泰山文化的灿烂瑰宝 代序泰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是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泰山文化几乎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1982年泰山被^v^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泰山。
经典的诗籍序言范文4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上。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事后回想起来,自己这么做确实有点儿奇怪。
我与她只有萍水相逢,绝无有倾慕之情。若说知识炫耀,于我,也得不到任何好处。因为我们的朋友圈并不相交,不会被别人看到。
最后想想,也许是诗歌本身让我有了表达欲望。这就是德里达所言,诗意来自原始的语言。而原始,根植于我们人类本身,也根植于我们的文化本身。
回到这句诗,其实这是现代人附庸风雅的杜撰之作。
所谓山鬼不识字,西风不解情,两个意象,源出两个重要的诗词人的作品。
山鬼,是屈原的《九歌》中《山鬼》这一篇。西风,来源甚多,但在此处,我愿意认为是出自纳兰性德。
经典的诗籍序言范文5
君才嘱我写序,既觉得突然,又倍感惶恐。理由如下:
第一,我基本上不知道序为何物,无从下手,不会写;第二,拾笔才发现,基本上找不到为他写序的理由,不熟悉,不敢写;第三,根据我的阅读经验,读书(尤其是读诗)基本上不读序言,那是聋子的耳朵——摆设,不喜欢不爱好,当然也就不能写。
可君才执意相邀,在遍使搪塞、拖延、诉苦等等数招都未见良效的情况下,面子思想渐渐在我的头脑里占了上风,所以只好硬了头皮,勉力为之。兴许君才当初也就是那么随口一说,见我拒绝的态度并不坚决,后来也只好顺水推舟“顽固”到底,为的是不拂我的面子,也未可知。数拍才合,尽管属于强扭之列,终还是要把那“瓜”摆上案头,任人品论的。
接下来要解决我的身份问题——我和他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我所知道的是,第一,我们分处不同的时代。君才生于1981,是名副其实的“80后”,而我,堪堪拽着“70后”的尾巴,11年的时间,扎扎实实的两代,中间的那个什么“沟”理所当然地存在着。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君才如鱼得水,而我看着他和他们在飞扬甚至挥霍着青春,除了嫉妒还是嫉妒。第二,我们过着不同的生活。我们相识的时候,大背景是文学仍旧属于“奴婢”角色,不怎么招人待见。小背景是在全国都还有些薄名的重师“嘉陵潮文学社”在马丽萍、牟南等人的鼓捣下逐渐活泛起来,正有成为重师“名片”之势,文学在重师似乎慢慢成“妾”了,地位高了些,但也不过是聊以自慰而已。那时我是该文学社排名最后一位的指导老师(现在还是),背着名,却实在没为它做过多少事,更谈不上啥“指导”。记得是在某次文学活动快结束的时候,君才托他的同学将几首诗递到了我手里,说是让我看看,切磋切磋。当我得知君才就是本校学生的消息时,我被他这种“以文探路,人隐深处”的搞法激起了兴趣,于是相识也就自然而然。看过他的诗,才知道彼时他和许多“愤青”一样在从事着追寻生命意义、追问社会走向的“大事业”,而我则恰恰相反,很不识时务地在经营着“爱情”之类被他贬为“小儿科”的事体。不得不承认,我们走在不同的生活道路上,我们之间缺乏不少的“共同语言”。我大概估算了一下,从相识到现在,我和君才见面的机会不到十次,此刻想起来,他在我的脑海里依然有点模糊。
基于上述两点,我把我和君才之间的关系定位在“朋友”这个层面,而且是神交多于面晤的那种。身份问题解决了,话也就可以在相应的范畴中展开了。作为朋友,我认为君才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好人”。在他的同学中间,他是公认的“老大”,谁遇上烦心事开心事都喜欢跟他分享,而他则展开自己并不宽大的胸怀,为同学疗伤;尽管常遇到同学伤愈之后逃之夭夭的情形,他也并不见怪,一笑了之。曾经有一个师弟借着我的名义在他那里蹭饭蹭睡长达三月之久我却一无所知,他竟然没来问过我一声。后来君才毕业了,我才从师弟那里得悉此事。打电话问他,他却说“不足道也”。这件事对我刺激挺大的,也成了我厚着脸皮来给他的诗集写序的直接动因之一。
再一个要搞清楚的,是君才的形象问题。在我看来,写序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推介某人,二是推介某人的某物。既是推介,人和物的特征是一定要明明白白的,否则恐难免张冠李戴,千人一面。我对余君才形象的描述是:余君才,青年,男青年,常戴眼镜的偏瘦男青年,曾用山子、余舸之类一点也不时髦的笔名的文学男青年,努力把写诗和教书一起搞得让女生尖叫的青年男诗人,外表文质彬彬其实内心比较疯狂看似洒脱其实细敏以为生活懒惰其实思维总是高速运转的复合男性公民。
经典的诗籍序言范文6
字写大一点,我们老师说这个好序言 XXX名字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思想的花朵,是人性之美的灵光,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家园古今中外的诗人们,以其生花的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
春天,是个微妙的季节它总是令无数人羡慕向往而夏天,虽然炎热,但是却能给人一种回归感秋天,是枫叶飘飞的日子,充满诗意冬天,那就更美了,没得无法形容,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啊我爱着美丽的四季*^__。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黄,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
综观中国诗词,在浩淼的诗歌世界里,我们中国有不少名人的笔迹在历史的潮流中淘沙存金的留了下来,在这里,我们只是为了更好的发扬那种古风,固然出了这本书,一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诗歌,二是想让这些诗歌更能被世人了解当然。
序 夫古诗者,中华国之精髓也自上古先秦诸文辞赋乐而传化书之雅情操,吟之旷神怡,记之承古风,默之享大彻吾喜好诗词甚之,是故此番作此诗集,曰古韵诗情中辑录古今名人诗言佳作,偶加之不才之作。
经典的诗籍序言范文7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白居易、识记文言基本知识点。
2、赏析本诗结构艺术。
3、学习描绘音乐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语】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人就是唐朝的一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这位诗人是谁?
生:白居易
师:怎么知道?
生: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师: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
生:被贬浔阳。
师: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这位伟大的诗人就是白居易。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琵琶行》
经典的诗籍序言范文8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
2、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3、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4、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
2、引导学生抓主旨句,结合诗人和琵琶女的人生遭遇,体会诗人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
诵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课时安排:
一、导入新课:课前用PPT播放“高山流水”音乐(配一组意境与高山流水音乐相符的图片,自动播放),营造气氛。
导语: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因此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刚才我们听的这首名曲是“高山流水”,这里面的故事,千百年来世人传颂不断。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经典的诗籍序言范文9
教学目标:
理解积累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名句,背诵全文;
分析白居易的性格
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感受“声中之情”。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长恨歌》缠绵悱恻,《琵琶行》沧海桑田。
二、解题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三、背景
白居易的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琵琶行》。
四、字词
予(yú)倡(chāng)女贾(gǔ)人
荻(dí)铮(zhēng)悯然(mǐn)
转徙(xǐ)浔阳(xún)捻(niǎn)
抹(mǒ)挑(tiǎo)六幺(yāo)
舫(fǎng)教坊(fáng)红绡(xiāo)
谪居(zhé)还独倾(huán)间关(jiān)
呕哑(ōuyā)嘲哳(zhāozhā)
霓裳(nícháng)钿头银篦(diànbì)
五.学习“序”
1、快速阅读,疏通字词
2、思考“序”中交代了什么内容?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经过;(2)概述琵琶女的身世;
(3)点明写作动机;(4)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凄切伤怀
六.录音范读,整体感知
思考: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3、是什么把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4、全诗共写了几次音乐?(连带诗歌结构)是怎样写的?
第一次诗人送客闻琴(暗写、侧面烘托)
第二次邀见、弹奏《霓裳》《六幺》(明写、详写)
第三次感我此言“却坐促弦”(明写、略写、侧面烘托)
5、哪一次音乐写得最精彩?(转入精读)
五.精读音乐段
(一)诗中关于音乐的描写(第二自然段划分层次)
1、找出第二段中描写音乐的八个比喻句(板书)
音乐特征情感
转轴拨弦和缓低沉(序曲)先有情
低眉信手声声思
轻拢慢捻抹复挑(过渡)无限事
1、如急雨粗重急骤
2、如私语轻微委婉
3、珠玉落盘清脆圆润
4、莺语花底宛转流畅
5、冰泉冷涩阻塞压抑幽愁暗恨
6、银瓶乍破激越奔涌(高潮)
7、铁骑突出高亢雄壮
8、如裂帛短促急迫(曲终)、余韵悠悠
2、八个比喻句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些特征?音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
(1)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为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视觉、听觉融通——通感)
(2)、以形摹声(视觉角度)
(3)、听者与弹者情感交织
(4)、景特描写烘托气氛
描写特色:
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分析鉴赏诗文的技巧:咀嚼语言,分析手法
整体感知,品味感情
4总结文学家写音乐的技巧变化:
博喻(多个比喻的使用,以声写声)——通感(以形、色、光、味觉、触觉写声音)——联想、想象意境画面(朱自清由零星的比喻发展到完整的音乐场景的描画)
六、人物形象分析
七、拓展阅读
经典的诗籍序言范文10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
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四、分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1.“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2.“别时茫茫江浸月”。